全 文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3,29(2) :144—148
收稿日期:2012-09-14;修回日期:2013-01-1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2009CB421303)
作者简介:贾兴军(1987—) ,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生殖生态学方面的研究。E-mail:jiaxingjun1@ 163. com。
通讯作者:刘林德(1964—) ,男,山东莒县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殖生态学。E-mail:liulinde@
live. cn。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木蓼传粉生态学特性研究
贾兴军,刘林德,张 莉,赵同欣
(鲁东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烟台 264039)
摘要:研究了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沙木蓼的花部性状、花粉胚珠比(P /O)、花粉活力和育性、柱头可
授性、访花昆虫种类和访花频率、杂交指数(OCI)及不同套袋处理的结实率.主要结果如下:沙木蓼单花花期
3 d,开花初期花粉活力最高,可达 74%,可持续 4 h,柱头可授性在开花 9 h后达到最高;繁育系统为异交,部
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主要传粉昆虫有宽结大头蚁、意大利蜜蜂、黑带食蚜蝇等.
关键词:沙木蓼;传粉生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访花昆虫
中图分类号:Q945. 6,Q1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20(2013)02-0144-05
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 Los.)为蓼科
(Polygonaceae)木蓼属(Atraphaxis)直立灌木,又
名红豆秧子、荞麦柴、红心柴等. 植株高 1 ~
1. 5 m,主要生于我国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及
陕西地区的流动或半流动沙丘上. 沙木蓼可以通
过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扩大其分布区域,由
于荒漠条件的特殊性,其有性生殖往往会受到传
粉、种子难以萌发等条件的限制.通过无性繁殖的
方式引种发现,沙木蓼在沙地生境中的繁殖成活
率高、生长量大[1],因此,可以通过扦插的方式实
现沙木蓼的引种扩植.沙木蓼具有耐沙埋、不怕风
蚀、对生境要求不太严格的特点[2];而且沙木蓼
还能通过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 N,P,K
的含量来应对地下水位的降低,从而提高其对干
旱环境的适应性[3].沙木蓼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
是一种重要的防风固沙物种[4].
关于沙木蓼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沙木蓼对
水分的利用[3]、植物部分器官的微观结构[5—7]、引
种及生物利用[1,8]等方面. 而沙木蓼传粉生态学
特性的研究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本文从开花动
态、花粉柱头的生物学活性、繁育系统(花粉 -胚
珠比、OCI指数)、访花昆虫种类及访花频率、套袋
实验的结实率等多个方面研究了沙木蓼的传粉生
态学特性,以揭示沙木蓼的传粉结实规律,为沙木
蓼的有性引种、扩植提供方法和参考.
1 实验地区和研究方法
1. 1 实验区
实验在中国科学院坡头沙漠试验站 (37°27
N,104°57E)内进行,海拔高度 1330 m,年降水量
186. 6 mm左右,主要集中于 5 ~ 9 月份,年蒸发量
2300 ~ 2500 mm,平均风速为 2. 6 m /s,7 月份平
均温度 24. 3℃,土壤平均含水量介于 2% ~ 3%
之间[9—11].
1. 2 研究方法
1. 2. 1 花部数量性状和杂交指数(OCI)的估测
于盛花期采集不同花序上盛开的花朵,用直
尺测量其花梗长度、花朵直径、花丝长度、花柱高
度、柱头 -花药空间距离等数值,测量数组,计算
其平均值和相对误差.
按照 Dafni[12]建议的标准,从花朵直径、花药
开裂与柱头可授性之间的时间间隔、柱头与花药
之间的空间位置三个方面估计沙木蓼的 OCI 值.
花朵直径小于 1 mm 记为“0”,1 ~ 2 mm 之间记
为“1”,2 ~ 6 mm 之间记为“2”,大于 6 mm 记为
“3”;花朵开裂与柱头可授性之间有时间间隔记
第 2 期 贾兴军,等: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木蓼传粉生态学特性研究 145
为“1”,无时间间隔记为“0”;柱头与花药有空间
分离记为“1”,空间不分离记为“0”. OCI 为三者
之和.以 OCI 为基础,初步判断沙木蓼繁育系统
的类型.
1. 2. 2 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及花粉育性的检测
用 TTC法测定沙木蓼的花粉活力[12].于盛花
期的早晨随机标记不同花序上花瓣刚刚开裂的花
50 朵,开花当天每隔 2 h 取样一次,第二和第三
天上午各取样一次,每次取 6 ~ 7 朵花. 将取回的
花药立即散在滴有 10%蔗糖的 TTC 溶液的载玻
片上,用解剖针将花粉均匀的散布在液滴中,盖好
盖玻片,置于 37℃的环境中反应 2 h 后,显微观
察,统计 3 ~ 5 个视野内被染成红色的花粉数目和
花粉总数.花粉活力 =红色花粉数目 /花粉总数 ×
100% .并绘制不同时间花粉活力变化的曲线图.
用联苯胺 -过氧化氢法测定沙木蓼的柱头可授
性[12].将采回的花小心取其柱头,置于滴有联苯胺 -
过氧化氢反应液的凹面载玻片上. 1 min内柱头处冒
泡数目多少反应出柱头可授性的强弱.
参照陈家瑞[13]孢粉染色的方法,用 FAA 固
定盛花期数百个枝条上的数千朵花蕾,带回实验
室.随机选取 30 粒尚未散粉的花药,分别在孔雀
绿 -酸性品红 -桔红 G 的混合染液中打散,挤出
并均匀分散花粉. 常温下染色 24 h,于光学显微
镜下统计 6 个视野内可育和败育花粉的数目:败
育花粉只有花粉壁被染成绿色;可育花粉除壁被
染成绿色外,原生质还可以被染成红色.
1. 2. 3 花粉 -胚珠比(P /O)的计算
取 FAA 固定后不同枝条上未散粉的花 30
朵,各取一枚花药置于少量含有 0. 5%亚甲基蓝
溶液和少量去垢剂的乙醇溶液中挤碎,定容至
1 mL,混匀. 精确吸取 1 μL 置于载玻片上,于光
学显微镜下统计花粉总量,重复 3 次.一朵花中的
花粉总量 P =花粉平均数 × 1000 × 8.在解剖镜下
剖开子房,观察胚珠数 O.按照 Cruden[14]的标准,
再次估测沙木蓼的繁育系统.
将干花粉粘到有导电胶的样品台上,JFC-
1600 中喷金镀膜,日立 TM-1000 型扫描电镜
(SEM)下观察并拍照[15].依据照片判断沙木蓼花
粉的类型[16].
1. 2. 4 访花昆虫
于盛花期标记同一视野内三个不同枝条上开
花状态下的花各 12 朵,每隔 30 min 观察并记录
其访花昆虫的种类、行为及访花频率.访花频率 =
访花昆虫数目 /时间.
1. 2. 5 套袋实验
在开花前分别标记自然状态下的花、套袋无处
理和去雄套袋的花各 5 组,网袋设计为长 15 cm,
宽 10 cm,孔径 1 mm. 结实后统计其座果情况.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 1 沙木蓼花朵及花粉形态
沙木蓼的花序为总状花序,顶生;花被片 5,
分两轮;内轮 3 片花瓣卵圆形,呈“人”字形,头部
一片较大,内轮花瓣果期增大,包裹种子;外轮 2
片花瓣较小,与内轮花瓣形成“大”字形,果期平
展;花柱三分裂,柱头 3,等长;花梗红色,花被片
花期时呈红色,果期内轮被片变为绿色,刚开放花
朵柱头紫红色,以后逐渐变淡.沙坡头区沙木蓼花
朵数量性状如表 1 所示.
表 1 沙木蓼的花部大小 (珋x ± sd)
花柄长 /mm 花朵直径 /mm 最长花丝 /mm 最短花丝 /mm 花柱长度 /mm 花药与柱头的空间距离 /mm
4. 36 ± 0. 18 6. 71 ± 0. 13 2. 22 ± 0. 08 1. 08 ± 0. 04 1. 23 ± 0. 08 1. 15 ± 0. 07
沙木蓼种群 4 月末开始开花,6 月初开花结
束,盛花期出现在 5 月上旬和中旬,花期历时约
45 d.上午 7 ~ 9 点是开花高峰期,单花花期 2 ~
3 d.花朵开放约 3 h 后开始有花药开裂,大多数
花药会在开花第一天全部散开. 开花第一天即会
分泌花蜜,第二天花瓣出现不同程度的失水萎蔫.
将花朵用 FAA 固定,采回实验室做花粉电镜
扫描.按照 Mao[16]的分类标准,沙木蓼花粉近圆球
形,具三孔沟,网状纹饰,属三孔沟型(tricolporate)
花粉.符合木蓼属植物花粉的普遍特征[5].
2. 2 OCI值和 P /O比
测量沙木蓼的花朵直径、雄蕊 -雌蕊各时期的
生物学活性、雄蕊 -雌蕊的空间距离,结果如表 2
所示.按照 Dafni[12]的建议标准,沙木蓼的杂交指
数为 4,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
粉者.
表 2 显示,沙木蓼的花粉胚珠比(P /O)为
23911 ± 2273,依据 Cruden[14]的标准,沙木蓼的繁
育系统应属于专性异交.
146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9 卷
表 2 沙木蓼的杂交指数(OCI)和花粉胚珠比
杂交
指数
花朵直径
雌雄时
间分离
雌雄空
间分离
杂交指数
3 0 1 4
花粉
胚珠比
每花
花粉数
每花
胚珠数
花粉 -
胚珠比
繁育系
统类型
23911 ± 2273 1 23911 ± 2273 专性异交
2. 3 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育性
沙木蓼的花粉活力随散粉时间的不同会出现
较大的差异.在晴天,沙木蓼会在花朵开放 1 h 后
出现花药散粉现象,散粉高峰期出现在开花后
7 h,开花第一天 8 枚花药完全散粉. 刚散裂的花
药其花粉活力较高,但较高的花粉活力维持不足
1 h,随着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延长,花粉会迅速
失去活力.花粉活力和散粉数目随时间的变化规
律如图 1 所示. 在开花的第 2 ~ 3 d,花粉已经不
具有生物学活力,只有柱头还能保持活性.沙木蓼
的柱头在整个开花阶段都具可授性,最高出现在
开花当天 9 h(表 3).沙木蓼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
授性之间虽然不具有时间分离,但花药开裂后的
爆发性散粉在保证了传粉成功率的同时,又降低
了植物的能量消耗,同时也为异花传粉提高了时
间上的可能性.沙木蓼的花粉育性为 96. 0% .
图 1 沙木蓼花粉活力和散粉花药数目
表 3 沙木蓼柱头可授性的检测结果
1 h 3 h 5 h 7 h 9 h 2 4h 48 h 72 h
3 5 6 6. 5 8 5 4 0
注:柱头可授性为“8”,表示可授性最高;“0”表示柱头无可
授性.中间数值大小表示柱头可授性的强弱.
2. 4 沙木蓼的主要传粉昆虫和访花频率
通过观察沙木蓼的访花昆虫,发现其访花昆
虫有十余种. 主要的访花昆虫有宽结大头蚁
(Pheidole nodus Smith)、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家蝇(Musca domestica Linnaeus)、灰姑娘绢
粉蝶(Aporia intercostata Bang-haas)、黄胸木蜂
(Xylo Copa appendiculata Smith)等.宽结大头蚁和
意大利蜜蜂对传粉起到了巨大作用. 宽结大头蚁
是沙木蓼最重要的访花兼传粉昆虫,往往在数朵
花中爬行.访花时,足起支撑作用,口器伸入花内
部取食,同时,头部会粘带大量花粉,当其头部再
次接触柱头时,即可以完成传粉过程.意大利蜜蜂
对沙木蓼的访花与其对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17]的访花一样,在此过程中完成传粉.主要的
访花昆虫及其在访花过程中所占访花次数的比重
如图 2 所示.
观察了一天中三个枝条上的昆虫访花频率.
由图 3 可以看出,沙木蓼的访花频率出现两个明
显的峰值,分别在上午 10∶ 30 ~ 11∶ 00 和下午 16∶
30 ~ 17∶ 00.另外,阴雨天气时,沙木蓼访花昆虫的
种类和数目都明显减少.
图 2 沙木蓼主要访花昆虫
图 3 沙木蓼的访花频率和温度变化
2. 5 沙木蓼不同处理下的座果率
从表 4 可以看出,沙木蓼不存在无融合生殖
的现象.开花前套袋大大降低了沙木蓼的座果率,
说明沙木蓼采取一种以虫媒传粉为主,兼可进行
自花传粉.去雄套袋未座果说明沙木蓼不存在风
第 2 期 贾兴军,等: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木蓼传粉生态学特性研究 147
媒传粉的现象.
表 4 沙木蓼的座果率 (珋x ± sd)
对照组 开花前套袋 开花前去雄套袋
座果率 /% 46. 3 ± 6. 7 18. 8 ± 10. 8 0
3 讨论
3. 1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沙木蓼的繁
育系统研究
繁育系统是植物进化生物学研究中最为活跃
的领域[18].通过研究植物的繁育系统,可以推测
植物种群的遗传结构,从而找到检测植物遗传多
样性的策略方法[18]. 刘林德等[19]通过对刺五加
(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短柄五加(E. sessiliflo-
rus)繁育系统的研究,发现了两种植物遗传多样
性的联系和区别.目前,传统生态学主要利用花粉
-胚珠比(P /O)、杂交指数(OCI)和套袋实验三
种方法研究植物的繁育系统[20]. 按照 Dafni[12],
Cruden[14]等人的标准,沙木蓼的 P /O 为 23911 ±
2273 ;OCI为 4;套袋,不做其他处理会大大降低
沙木蓼的座果率,去雄套袋后不能座果.由此可以
判断,沙木蓼的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
需要传粉者,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
植物生殖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花
粉的活力和育性.花粉活力会受到气候的影响,潘
成臣等[21—22]通过对黑河中游花棒和沙枣的研究,
发现两种植物的花粉活力会在阴雨天明显降低,
并且其花粉寿命也会大大缩短. 在荒漠环境中生
存的植物,需要耐受更为严酷的温度和湿度胁迫.
沙木蓼的花粉育性较高,可达 96. 0%,但在空气
中暴露 1h,便迅速失去其花粉活力. 这与荒漠环
境中大气湿度低、环境温度高等因素有关.李训贞
等[23]通过对不同环境中水稻花粉活力的研究,发
现温度高、湿度低、风速高的环境条件能够缩短花
粉寿命. 严峥[24]研究发现,辣椒花粉活力要受温
度和光照的影响.
虽然沙木蓼的有性生殖过程对传粉昆虫具有
较大的依赖性,且座果率较低,但其无性繁殖可以
作为有性繁殖的一种补偿机制[25],共同保证沙木
蓼种群在荒漠环境中长久的繁衍生息.
3. 2 沙木蓼在传粉机制上对荒漠环境的适应
荒漠地区植物的生殖过程不仅受到干旱和高
温的威胁,而且还受到传粉昆虫的限制.所以荒漠
植物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需要形成特有的机制才
能在这种不利的环境中繁殖. 沙木蓼在传粉过程
中对环境的适应特征主要有:
1)沙木蓼开花早,在 4 月末期开花,5 月中
旬达到开花高峰.此时同花期植物较少,所以有效
地避免了与其他植物对访花昆虫的竞争;
2)以虫媒传粉为主,兼自花传粉的传粉方
式可以更有效地保证其传粉效率;
3)沙木蓼花顶生,花朵数量多.规模效应可
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访花昆虫[26],这也保证了一
个相对较高的结实率;
4)沙木蓼成熟的果实会很快的自然脱落,
为即将在其上开放的花朵留下了充足的发育空
间,进行下一轮的花期、果期.
本文从花部特征、雌雄蕊成熟及有活性的时
间、传粉媒介及花粉的形态和育性等方面研究了
沙木蓼的繁育系统.判定其繁育系统为异交、自交
亲和、需要传粉者.这些特征都是沙木蓼在长期的
生存过程中形成的对高温、低湿环境的适应.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寒旱所沙坡头沙漠试
验站为本实验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汪富存.沙木蓼引种试验初报[J].现代园艺,2012
(2) :3.
[2] 李安超,贺康宁,郭倩倩,等.青海高寒半干旱区沙
木蓼水势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5) :146
- 149.
[3] 赵广东,陈世荣,马全林.沙木蓼和沙枣对地下水
位变化的生理生态响应Ⅰ. 叶片养分、叶绿素、可
溶性糖和淀粉的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
(2) :228 - 234.
[4] 于卫平,孙向阳,马 晖,等.宁夏防沙治沙及沙产业技
术开发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S1):1 -8.
[5] 葛学军,刘国钧.中国木蓼属花粉形态的研究[J].
干旱区研究,1994,11(4) :8 - 13.
[6] 田秀英,燕 玲,温 阳,等.沙木蓼与宽叶沙木蓼形
态和解剖构造的比较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
境,2007,21(4) :150 - 155.
[7] Sun Yanxia,Zhang Mingli. Molecular phylogeny of
tribe Atraphaxideae (Poly-gonaceae)evidenced from
five cpDNA genes[J]. Journal of Arid Land,2012,4
(2) :180 - 190.
[8] 魏怀东,纪永福,周兰萍,等.腾格里沙漠南缘 4 种沙
生灌木平茬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7(6) :1 -3.
148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29 卷
[9] 苏延桂,李新荣,赵 昕,等. 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
皮固氮活性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J].地球科
学进展,2011,26(3) :332 - 338.
[10] 赵景波,郁科科,邵天杰,等.腾格里沙漠沙层水分状
况初步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2):259 -264.
[11] 王新平,李新荣,康尔泗,等.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
工植被区降水入渗与再分配规律研究[J].生态学
报,2003,23(6) :1234 - 1241.
[12] Dafni A. Pollination Ecology:A practical Approach
[M]. New York:IRL Press,1992.
[13] 陈家瑞.植物孢粉染色技术综述及其应用[C].植
物学集刊,1991,5:269 - 276.
[14] Cruden R W. Pollen - ovule ratios:a conservative in-
dicator of breeding systems in flowering plants[J]. E-
volution,1977,31(1) :32 - 46.
[15] 王艳杰,刘林德,张 丽,等. 刺五加雌花蜜腺的显
微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J].西北植物学报,2009,
29(12) :2468 - 2475.
[16] Mao Limi,Batten D J,Fujiki T,et al. Key to mangrove
pollen and spores of southern China:an aid to palyno-
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Quaternary deposi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J].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2012,176 - 177:41 - 67.
[17] 陈敏,刘林德,张 莉,等. 黑河流域中游罗布麻传
粉生态学特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
(4) :677 - 682.
[18] 何亚平,刘建全.植物繁育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
评述[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2) :151 - 163.
[19] 刘林德,祝 宁,申家恒,等.刺五加、短梗五加的开
花动态及繁育系统的比较研究[J]. 生态学报,
2002,22(7) :1041 - 1048.
[20] 肖宜安,何 平,李晓红.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的花
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J].植物生态学报,2004,
28(3) :333 - 340.
[21] 潘成臣,刘林德,侯月利,等.黑河中游花棒的开花
特性与繁育系统研究[J].中国沙漠,2010,30(5) :
1099 - 1103.
[22] 潘成臣,刘林德,赵哈林,等.黑河中游沙枣的传粉
生物学研究[J]. 中国沙漠,2012,32(3) :780
- 783.
[23] 李训贞,梁满中,周广洽,等.水稻开花时的环境条
件对花粉活力和结实的影响 [J]. 作物学报,
2002,28(3) :417 - 420.
[24] 严峥.影响辣椒花粉活力和结实率的光温条件研
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4.
[25] 耿生莲,王占林,马玉林,等.沙木蓼硬枝扦插育苗
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7(3) :31 - 34.
[26] 马文宝,施 翔,张道远,等. 准噶尔无叶豆的开花
物候与生殖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4) :
760 - 767.
Pollination Biology of Atraphaxis Bracteata A. Los.
in the Southeastern Edge of Tengger Desert
JIA Xing-jun,LIU Lin-de,ZHANG Li,ZHAO Tong-xi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Ludong University,Yantai 264039,China)
Abstract:The floral quantity characteristics,pollen ovule rate(P /O) ,pollen viability and fertility,stigma re-
ceptivity,floral visitors and their visiting frequency,outcrossing index (OCI) ,fruit set rate of Atraphaxis bracte-
ata A. Los. in the field of southeastern edge of Tengger Desert,Shapotou,China,were studied.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the flowering of Atraphaxis bracteata A. Los. was 3 days,pollen viability achieved the maximum
74% at the beginning of flowering,and can keep 4 hours,stigma receptivity achieved the maximum at 9 hours
later in flowering. The breeding system was facultative xenogamy,partial self-incompatibility,pollinators were
required,and there were no apomixes. The most common floral visitors were Pheidole nodus Smith,Apis mellif-
era Linnaeus and 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
Key words:Atraphaxis bracteata A. Los.;pollination ecology;pollen viability;stigma receptivity;floral visitors
(责任编辑 王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