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麻花艽生长、根产量和品质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全 文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2 年
第 51卷第 4 期
2012年 2月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51 No.4
Feb.,2012
收稿日期:2011-07-07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0GA860031);甘肃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112B-05);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基金项目(10-17)
作者简介:何淑玲(1975-),女,甘肃合作人,硕士,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 GAP 研究,(电话)15101461806(电子信箱)
heshuling2010@163.com;通讯作者,常毓巍,教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电话)13893908576(电子信箱)cyw8576@163.con。
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为龙胆科
(Gentianaceae)龙胆属 [Gentiana(Tourn.)L.]多年生
草本植物,是藏族民间常用的草药之一 [1],主要分布
于青藏高原海拔 2 000~4 950 m 的地区[2]。其以根入
药,味苦、辛,性平。 有祛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的
功效,中医上用于风湿关节痛、筋脉拘挛、结核病潮
热、小儿疳积发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病症的治疗[3]。
随着近年来麻花艽用药量的增大,加之多年的过度
采挖,造成了野生麻花艽资源面临濒危的现状。 目
前国内外对麻花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 [4-8]
方面,对其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几乎未见报道。 现
在青藏高原麻花艽道地产区的栽种面积在持续扩
大,产地药农对提高其产量、品质方面的技术需求
也越来越迫切,而有关栽培密度方面的研究目前在
国内外还是空白。 基于以上原因,试验主要研究了
在不同栽培密度下麻花艽的单株丛叶数、 根长、根
粗、产量和番木鳖酸、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含量的
变化规律,旨在为麻花艽的合理定植栽培提供科学
依据和理论指导,为青藏高原地区麻花艽 GAP 基地
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麻花艽生长、根产量和品质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何淑玲,马令法,常毓巍,杨敬军,巩红冬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高寒生态研究所,甘肃 合作 747000)
摘要: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根产量、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獐牙菜苦苷含量为指标,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麻花艽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以期为麻花艽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
导。 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 20 cm×20 cm 处理的根产量最高,且比最低的 5 cm × 5 cm 处理高 84.79%;
但株行距为 25 cm × 25 cm 处理的单株丛叶数、根径、主根长度、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和獐牙菜苦
苷含量最高。 因此麻花艽在生产中最适宜的种植株行距为 20 cm × 20 cm~25 cm × 25 cm,建议在生产中
大力推广。
关键词:麻花艽;种植密度;生长;根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R291.408;S359.1;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4-0776-03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of
Gentiana straminea
HE Shu-ling,MA Ling-fa,CHANG Yu-wei,YANG Jing-jun,GONG Hong-dong
(Plateau Institute of Ecosystem Studies, 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ezuo 747000, Gansu, China)
Abstract: Field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b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on the
root yield, the content of loganic acid, geatiopicroside and swertiamarin were studied to obtain the theory basis and technical
guidance fo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oot yield of the treatment 20 cm ×
20 cm was the highest, which increased by 84.79%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5 cm× 5 cm. However, the plexus leaf num-
ber, root diameter, main root length, content of loganic acid, geatiopicroside and swertiamarin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planting density was 25 cm × 25 cm. Therefore the most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was 20 cm × 20 cm~25 cm×25 cm; and it
should be adopted widely in the production of G. straminea Maxim.
Key words: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plant density; growth; root yield; quality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2.04.041
第 4 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田间试验于 2010 年 4~11 月在甘肃民族师范
学院高寒生态系统研究所藏药材引种驯化示范基
地内进行, 试验地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54′、 北纬
39°59′,平均海拔 3 000 m以上,气候属于高原气候,
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 3 ℃,降水量 547 mm;处
于甘肃南部高寒阴湿区,与藏木香(Inula racemosa
Hook. f.)野生生长环境条件相一致。 该试验地前茬
作物为豆科植物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
Mazz.),土壤有机质丰富,由于高原地区高寒低温少
雨的原因,有机质分解缓慢,含量较高,是麻花艽等
多种药材生长的原生地。
1.2 材料
麻花艽种苗选择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高寒生态
系统研究所自育的根长 5.5 cm 左右、 根径 8.5 mm
左右的无病害和损伤的一年生实生苗。 供试基肥用
量为农家肥 30 t / hm2与磷酸二铵 300 kg / hm2, 仪器
主要有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
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 5 个株行距(密
度)处理,分别为 5 cm×5 cm、10 cm×10 cm、15 cm×15
cm、20 cm×20 cm、25 cm×25 cm,每处理都重复 3 次,
共 15个小区,小区面积 24 m2(4 m×6 m)。 各处理的
实际密度依次为 390 株 / m2、95 株 / m2、39 株 / m2、23
株 / m2、15株 / m2。
移栽前 7 d 将肥料均匀撒于试验田地表, 深翻
于土中。 移栽时间在 4月 28日进行,在已整好的小
区内,放线开沟,沟深 15~20 cm,按试验设计的不同
株行距将麻花艽种苗斜放入沟内,覆土即可。 麻花
艽生育期及时除草、追肥,各小区管理措施相同,移
栽当年收获后,按小区计算根系鲜重产量。
1.4 指标测定
从 6 月 28 日起, 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田间生
长的麻花艽形态指标的测定, 每小区随机抽取 10
株生长状况一致的麻花艽单株,分别于 6 月 28 日、
7 月 28 日、8 月 28 日、9 月 28 日、10 月 28 日测定
单株丛叶数、根径、主根长度;在当年麻花艽地上部
分枯萎后(11 月上旬)全部收获,每小区随机抽取
10 株,统计根产量并换算为小区产量。 品质指标番
木鳖酸含量的测定参照林鹏程 [5]的方法进行,龙胆
苦苷含量的测定参照俞青芬 [6]的方法进行,獐牙菜
苦苷含量的测定参照孙菁等[7]的方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对麻花艽生长的影响
2.1.1 密度对麻花艽单株丛叶数的影响 密度对
麻花艽单株丛叶数的影响结果见表 1,从表 1 可见,
在 6 月 28 日至 10 月 28 日期间, 随着麻花艽生育
进程的推进,麻花艽单株丛叶数逐渐增加,且各测
定时期随密度的减小(株行距增加)单株丛叶数增
加。 除 8月份单株丛叶数最多的株行距处理 25 cm×
25 cm(密度最小,为 15 株 / m2)与最少的株行距处理
5 cm×5 cm(密度最大,为 390 株 / m2)之间差异显著
(P<0.05)外,其他各时期两处理的差异均极显著(P<
0.01)。在 10月底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并开始枯萎时,
各处理的单株丛叶数均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株行距
处理 25 cm × 25 cm 的单株丛叶数比株行距处理 5
cm × 5 cm的增加了 50%。
2.1.2 密度对麻花艽根径的影响 密度对麻花艽
根径的影响结果见表 2,从表 2 可见,麻花艽根径的
变化总趋势也是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粗,各时期
绝大部分处理根径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P<0.01),且移栽密度越小根径越粗。在生长发育的
整个时期,各株行距处理的根径粗细顺序为株行距
处理 25 cm × 25 cm >20 cm × 20 cm >15 cm×15 cm >
10 cm×10 cm >5 cm ×5cm。 到 10 月底,根径生长达
到了最大,且株行距处理 25 cm × 25 cm 的根径比株
行距处理 5 cm × 5 cm 的显著增粗了 32.98%。
2.1.3 密度对麻花艽主根长度的影响 密度对麻
花艽主根长度的影响结果见表 3,从表 3 可见,麻花
艽主根的生长也是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伸长,且各
时期所有处理主根长度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
著水平(P<0.01),并且密度越小(株行距越大)主根
表 1 密度对麻花艽单株丛叶数(片)的影响
处理
5 cm×5 cm
10 cm×10 cm
15 cm×15 cm
20 cm×20 cm
25 cm×25 cm
06-28
4.3±0.58 cB
4.7±0.58 bAB
5.3±0.58 abAB
5.7±0.58 aAB
6.0±1.00 aA
07-28
5.3±0.58 cB
5.7±0.58 bcB
6.3±0.58 abcAB
6.7±0.58 abAB
7.3±0.58 aA
08-28
6.7±0.58 cA
7.0±1.00 bcA
7.3±0.58 abcA
7.7±0.58 abA
8.0±1.00 aA
09-28
7.7±0.58 cB
8.0±1.00 bcB
8.7±1.53 bcAB
9.7±1.53 abAB
11.0±1.00 aA
10-28
8.0±1.00 cB
8.3±1.53 cB
9.3±1.53 bcAB
10.7±1.53 abAB
12.0±1.00 aA
注:同列中不同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在 P<0.01 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P<0.05 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下同。
何淑玲等:麻花艽生长、根产量和品质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777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2 年
越长,各株行距处理的主根长度长短顺序为株行距
处理 25 cm×25 cm >20 cm×20 cm > 15 cm×15 cm >
10 cm×10 cm>5 cm× 5 cm。 到 10月底,主根的生长
达到了最大,且株行距处理 25 cm×25 cm 的主根长
度比株行距处理 5 cm×5 cm的增加了 53.74%。
2.2 密度对麻花艽根产量的影响
密度对麻花艽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见表 4, 从表
4 可见,密度对麻花艽根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总的
趋势是随株行距处理从 5 cm×5 cm 增至 20 cm×20
cm 时根产量增大,株行距增加至 25 cm×25 cm 时根
产量减小。其根产量高低顺序为株行距处理 20 cm×
20 cm >25 cm×25 cm >15 cm×15 cm >10 cm×10 cm>5
cm×5 cm。 以株行距处理 20 cm×20 cm 的根产量最
高, 分别比株行距处理 25 cm×25 cm、15 cm×15 cm、
10 cm×10 cm、5 cm×5 cm 的根产量高出 10.57% 、
57.34%、64.19%和 84.79%,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达
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且株行距处理 20 cm×20
cm的折干率和商品率也是最高。
2.3 密度对麻花艽品质的影响
番木鳖酸、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是麻花艽的
主要药用成分,密度对麻花艽番木鳖酸、龙胆苦苷、
獐牙菜苦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 5,从表 5 可见,适
当增大株行距能提高麻花艽的药用成分含量,进而
提高其药材品质,3 种药用成分含量高低的顺序为
株行距处理 25 cm×25cm >20 cm×20 cm > 15 cm×
15cm >10 cm × 10 cm>5 cm×5 cm, 其中株行距处理
25 cm × 25 cm 的番木鳖酸含量、 龙胆苦苷含量、獐
牙菜苦苷含量分别比株行距处理 5 cm×5 cm 增长了
0.04、0.60、0.4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显示,栽培密度是麻花艽生长的重要
影响因子,能够显著影响麻花艽的生长,且麻花艽
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减小(株行距的加大)而增大。 不
过当株行距加大到 25 cm×25 cm 时产量则低于株行
距 20 cm×20 cm 的;但株行距从 5 cm × 5 cm增到 25
cm×25 cm 时,番木鳖酸含量、龙胆苦苷含量、獐牙菜
苦苷含量均极显著增高; 其原因是株距过小时,麻
花艽植株间争肥、争水,光合能力弱,抑制了植株地
上部分的生长,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导致根部生
长受到抑制,最终影响到麻花艽药用部位的产量和
药材品质。
栽培密度过大, 会引起植株间地上部分对光、
热和空间以及地下部分对水肥的激烈竞争,所以密
度越小,分配到单株植株的光、热、水、肥以及空间
资源就会相对增多,因而使产量提高;密度过大的
植株地下部分对水、肥以及生长空间的竞争,还会
表 2 密度对麻花艽根径(mm)的影响
处理
5 cm×5 cm
10 cm×10 cm
15 cm×15 cm
20 cm×20 cm
25 cm×25 cm
06-28
9.16±.0.06 eE
9.62±0.03 dD
9.87±0.07 cC
10.65±0.07 bB
10.84±0.04 aA
07-28
9.85±0.06 eD
10.05±0.12 dD
10.87±0.08 cC
11.15±0.13 bB
11.92±0.05 aA
08-28
12.21±0.14 eE
14.86±0.07 dD
15.77±0.08 cC
16.93±0.08 bB
17.30±0.04 aA
09-28
15.41±0.04 eE
17.94±0.05 dD
18.83±0.05 cC
19.87±0.05 bB
20.24±0.11 aA
10-28
16.83±0.08 eE
19.75±0.08 dD
20.28±0.05 cC
21.42±0.06 bB
22.38±0.06 aA
表 3 密度对麻花艽主根长度(cm)的影响
处理
5 cm×5 cm
10 cm×10 cm
15 cm×15 cm
20 cm×20 cm
25 cm×25 cm
06-28
6.16±0.06 eE
6.89±0.07 dD
7.63±0.05 cC
8.08±0.04 bB
8.23±0.05 aA
07-28
6.66±0.05 eE
7.47±0.05 dD
8.14±0.05 cC
8.92±0.04 bB
9.51±0.05 aA
08-28
8.71±0.04 eE
10.85±0.04 dD
11.75±0.02 cC
12.52±0.61 bB
13.31±0.03 aA
09-28
10.49±0.02 eE
12.09±0.05 dD
13.23±0.05 cC
14.54±0.02 bB
15.26±0.03 aA
10-28
12.58±0.03 eE
14.78±0.04 dD
15.30±0.04 cC
17.41±0.04 bB
19.34±0.03 aA
表 4 密度对麻花艽根产量的影响
处理
5 cm×5 cm
10 cm×10 cm
15 cm×15 cm
20 cm×20 cm
25 cm×25 cm
小区产量//kg
13.87±0.06 eE
15.61±0.06 dD
16.29±0.04 cC
25.63±0.06 aA
23.18±0.04 bB
折干率//%
40.26
44.14
45.76
51.95
49.92
商品率//%
50.38
53.41
56.55
67.29
63.32
表 5 密度对麻花艽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处理
5 cm×5 cm
10 cm×10 cm
15 cm×15 cm
20 cm×20 cm
25 cm×25 cm
番木鳖酸含量//%
0.155±0.003 eE
0.165±0.003 dD
0.177±0.02 cC
0.185±0.03 bB
0.195±0.02 aA
龙胆苦苷含量//%
3.61±0.03 cC
3.66±0.04 cC
3.95±0.04 bB
4.17±0.03 aA
4.21±0.03 aA
獐牙菜苦苷含量//%
2.34±0.03 dD
2.49±0.04 cC
2.54±0.03 cC
2.63±0.03 bB
2.74±0.03 aA
778
第 4 期
!!!!!!!!!!!!!!!!!!!!!!!!!!!!!!!!!!!!!!!!!!!!!
(上接第 760页)
(责任编辑 王 珞)
的趋势,Mg 元素含量基本无差别; 在二龄针叶中,
N、Cu、Zn 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P、Ca、Fe 元素含量
呈上升的趋势;K元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Mn 元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g 元素含量
基本无差别。
2)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油松红化程度重
(3 级)的针叶与正常油松针叶相比:在一龄针叶中,
全量 N、K、Ca、Mn、Cu 含量与正常针叶相比差异显
著(P<0.05),全量 P、Mg、Fe、Zn 含量差异不显著;在
二龄针叶中, 全量 N、Ca、Cu、Zn 含量与正常针叶相
比差异显著(P<0.05),全量 P、K、Mg、Fe、Mn 含量差
异不显著。
3) 通过正常油松针叶与油松红化针叶营养元
素含量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及因子分析,可以得到以
下结论:油松针叶红化现象与针叶中 N 元素的缺乏
及 Ca元素的过量存在紧密的相关联系,且与 K、Fe、
Zn元素的含量关系更为复杂。
参考文献:
[1] 徐化成. 油松[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 ADAMS M B, CAMPBELL R G, ALLEN H L, et al. Root
and folia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loblolly pine effect of
seaaon,site and ferti- lization[J]. Forest Science,1987,33(4):
984-996.
[3] BAULE H, FRICKER C. The fertilizer treatment of forest trees
[M]. Munich: BLV Verlag Sgesellschaft,1970.
[4] TIMMER V R. Exponential nutrient loading: A new fertiliza-
tion technique to improve seedling performance on compertitive
sites[J]. New Forests,1996,13:275-295.
[5] 高甲荣. 油松针叶中营养元素含量与叶龄及采样部位的关系[J].
陕西林业科技,1988(1):1-9.
[6] 高甲荣. 油松针叶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J]. 西北林学院
学报,1991,6(4):10-15.
[7] 南京农业大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8.
[8] 鲍士旦 . 土壤农化分析[M]. 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9] LY / T 1270-1999,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硅 、铁、铝、
钙、镁、钾、钠、磷、硫、锰、铜、锌的测定[S].
[10] 浙江农业大学. 植物营养与肥料[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11] WANYANCHA J M, MORGENSTERN E K. Genetic variation
i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ccumula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
ciency in 20 latrix laricina families [A]. 29th Northeastern
Forest Tree Improvement Conference [C]. Morgantown,WV,
USA,1985.
造成主根难以膨大生长,产量也就降低,药材品质
也相对较劣。 因此合理的栽培密度是保证麻花艽药
材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试验从产
量和药材品质方面综合得出麻花艽的最佳栽培密
度为 15~23 株 / m2, 即株行距在 20 cm× 20 cm~25
cm×25 cm。 下一步我们将对影响麻花艽产量和品质
的施肥、灌溉等其他因子做相关的试验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永昌. 藏药志[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210.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 62 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63.
[3] 肖培根. 新编中药志[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760.
[4] 孙 菁,陈桂琛,李玉林,等. 藏药麻花艽中四种苦苷类化学成
分的 HPLC 测定[J]. 分析试验室,2006,25(5):28-31.
[5] 林鹏程.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艽和麻花艽中番木鳖酸的
含量[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5):62-64.
[6] 俞青芬. 青海不同地区秦艽、 麻花艽中落干酸和龙胆苦苷的含
量测定 [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34(2):
174-177.
[7] 孙 菁,陈桂琛,李玉林,等. 栽培藏药材麻花艽中四种苦苷类
成分含量的季节性变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6):
1017-1019.
[8] 娜 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海不同地区麻花艽中落干
酸的含量[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1-
64.
(责任编辑 王 珞)
何淑玲等:麻花艽生长、根产量和品质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