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全 文 :图 1 10种贝母 6种关键因子聚类分析图
4 讨论
表 7测定结果表明 , 这 10种贝母中钾 、钠 、镁 、钙 、铁等矿物
元素的含量很丰富 , 均接近或超过 100 μg· g-1。新疆产伊贝母
的 Na和 Ca含量偏高 , 平均值为 361.25 μg· g-1和 457μg· g-1 ,
而除小金产贝母外 , 其它产地贝母的 Na和 Ca含量均偏低 , 平均
值为 123.6μg· g-1和 191.2 μg· g-1。 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分
析表明 , 四川产地的贝母样品与省外产地样品也呈现出一定的差
异。但同种或相同地域的贝母在微量元素含量上差异较小。测
定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药材本质 ,该方法也可作为鉴别
贝母药材的一种手段 。
表 8表明 , 10种样品的碳含量差别不大 ,而硫含量却差别较
大 , 这可能和药材产地的土壤条件有较大关系。硫是土壤中一种
比较主要的元素 , 一般来说土壤开垦时间越长 , 土壤中所含的硫
会越低 , 土层越向下 , 硫含量也会越低。有报道表明 [ 8] , 土壤如
果硫含量过低 , 会使其所产出的作物有致癌的可能。以上样品的
测定结果能反映对应产地的土壤情况。同时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
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对贝母外表处理的现象 ,也可以用表 8的数据
来判别是否是用劣质贝母以次充好。
对 6个特征因子的聚类分析(图 1)表明 , 5号松蕃产贝母和
9号拉萨产贝母亲缘关系最近 , 而 3号新疆温泉产贝母和 7号新
疆塔城产贝母遗传距离最近 , 这就说明贝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和其产地具有相关性 , 产地地理环境和距离越相近其亲缘关系
越近。分析表明 ,其它贝母与浙贝母的差异均较大 ,而浙贝母不
论是其形状特征还是临床药理作用都与其他贝母都有较大差
别 [ 9] 。因此 , 图 1的聚类分析 , 可以从微量元素的角度阐明 , 揭示
出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间存在着联系性这一概念 ,但因地理
位置的不同 , 土壤气候条件不同 , 使样品体内代谢过程也发生了
一定的改变 , 其所含的活性成分也有差异 , 也能够反映出不同谱
系贝母之间的差异。
在学术界对用中药材微量元素含量来分析和鉴别药材还存
在一些争议 , 但笔者认为用中药材微量元素含量来分析和鉴别药
材的方法 ,从原理上讲是可行的。因为中药材的鉴别应联系其临
床药理药效 ,而任何中药的疗效必然和复杂的化学组分相联系 ,
可能并不是单一组分发挥作用 , 很可能是多组分协同发挥 , 而微
量元素是其重要化学成分之一。分析和鉴别药材差异的一个重
要因素是地域差异 ,而药用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正是体现了
这种地域差异 ,两者是有必然联系的。
参考文献:
[ 1 ]  曹治权.微量元素与中医药 [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0.
[ 2 ]  敖书华.中药微量元素的研究概况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2, 27
(8):457.
[ 3 ]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25.
[ 4 ]  陈长利 , 牛晓勤.漫谈口服液制剂 [ J] .中国药学杂志, 1998, 12
(2):45.
[ 5 ]  吴 刚 ,张丽萍 ,赵树忠 ,等.蒙药配方中常用药材的微量元素分析
[ 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3, 10(2):36.
[ 6 ]  李 峰 ,王 黎 ,刘彦明 ,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成药中微
量元素 [ 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0(4):463.
[ 7 ]  乌莉娅·沙依提 ,张 帆.常用伞形科类维药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聚
类分析 [ J] .亚太传统医药 , 2006, 12:65.
[ 8 ]  方清茂 ,李 昆.川黄连的土壤与药材中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 [ J] .
华西药学杂志 , 2002, 17(4):282.
[ 9 ]  李玉峰 ,李栓美 ,陈 放.中药材贝母的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和分析
[ 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5, 12(10):57.
收稿日期:2007-04-11; 修订日期:2007-07-20
作者简介:卢汝梅(1969-),女(汉族),广西陆川人 ,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副
教授 ,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药(天然药)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研究工作.
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卢汝梅 , 潘丽娜 , 朱小勇 , 钟振国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目的 分析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荔枝草挥发油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分析
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从荔枝草挥发油中分离出 103个离子峰 , 鉴定其中 42个化合物 , 占挥发油总量的 82.65%。结
论 荔枝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β -桉叶醇 , γ-桉叶醇 , (-)-去氢白菖蒲烯 , 沉香螺醇 , β -杜松烯 , 为荔枝草资
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荔枝草; 挥发油 ;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8)01-0164-02
Analysisof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EssentialOilsfromSalviaplebeia
LURu-mei,PANLi-na, ZHUXiao-yong, ZHONGZhen-guo
(GuangxiColegeofTCM, Nanning, Guangxi530001 ,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theessentialoilsfromSalviaplebeiaR.Br.MethodsTheessen-
tialoilswereextractedbysteamdistillation, andthentheconstituentswereseparatedandidentifiedbyGC-MS.Results 103
compoundswereisolatedand42 compoundswereidentifiedrepresenting82.65% oftheessentialoils.ConclusionTheprincipal
chemicalconstituentsoftheessentialoilsfromS.plebeiaareβ -Eudesmol, γ-Eudesmol, (-)-Calamenene, Agarospirol, β
-Cadinene.
Keywords:SalviaplebeiaR.Br.; Essentialoil; Chemicalconstituents; GC-MS
  中药荔枝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荔枝草 SalviaplebeiaR.
Br.的地上部分 , 荔枝草又称过冬青 、天明精 、凤眼草 、雪见草等 ,
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东 、中南 、西南地区。荔枝草味苦 、辛 , 性凉 , 具
·164·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第 19卷第 1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8VOL.19NO.1 
有清热解毒 、凉血散淤 、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 , 咽喉肿
痛 , 肺热咳嗽 ,咯血 , 吐血 , 尿血 , 崩漏 , 痔疮出血 , 肾炎水肿 , 跌打
损伤 , 水肿腹胀 ,痈疮湿疹;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支
气管炎 、阴道炎 、宫颈糜烂 [ 1, 2] , 其复方还可用治疗急性尿路感染
等 [ 3] 。近年来 , 医药科学工作者对其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进行了
研究 , 结果表明荔枝草具有抑菌 [ 4] 、止咳平喘 [ 5] 、祛痰及抗组
胺 [ 6] 、抗肝损等药理作用 [ 7] ,其主要化学成分有高车前苷及其苷
元 、泽兰黄酮 、假荆芥属苷 、咖啡酸 、木香醌酸 、半齿泽兰素
等 [ 8, 9] 。另据报道荔枝草提取物对动植物油脂具有明显的抗氧
化作用 [ 10 , 11] , 因此荔枝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荔枝草挥发油
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实验拟提取荔枝草挥发油 , 用 GC
-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测定 , 并结合计算机检
索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
1 仪器与材料
美国 Agilent5973N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荔枝草采自广西
崇左市 , 经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刘寿养副教授鉴定为 Salviaple-
beiaR.Br.。无水乙醚 、无水硫酸钠(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挥发油的提取 荔枝草地上部分晾干后剪碎 , 称取 50 g,用
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至挥发油量不再增加。
用无水乙醚萃取 , 取乙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 , 挥去乙醚 ,得
到有特殊香味的黄色油状液体 ,得率为 0.19%。
2.2 气相色谱 -质谱测定条件
2.2.1 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 HP-5MS毛细管柱(30 m×0.25
μm, 0.25 μm);进样量 0.5μl;载气为氦气 , 流速 1.0 ml/min;柱
初温 70℃, 保持 3 min, 以 5.5℃/min速率升温至 180℃, 保持 4
min,再以 8℃ /min速率升温至 280℃, 保持 2 min。分流比 10∶
1;倍增器电压 1 294 v;接口温度 280℃。
2.2.2 质谱条件 电离方式 EI;电子能量 70 ev;离子源温度
230℃;扫描质量范围:40~ 550amu。
2.3 化学成分分析 样品不经处理直接进样 , 按上述测定条件进
行 GC-MS分析鉴定 ,所得色谱和质谱信息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
统进行自动检索和人工检索 、对照和解析 , 鉴定荔枝草挥发油中
的化学成分 , 从中共分离出 103个离子峰 , 鉴定其中 42个化合
物 , 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 已鉴定化合物占
挥发油总量的 82.65%。结果见表 1。
表 1 荔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NO. 化学成分 分子式 保留时间t/min
相对
含量(%)
1 2, 3-二甲基环己酮 C8H14O 5.60 0.02
2 龙脑 C10H18O 7.04 0.01
3 正十一烷醇 C11H24O 7.89 0.01
4 1, 3, 5-三亚甲基环庚烷 C10H14 8.42 0.46
5 α-荜澄茄油烯 C15H24 8.66 1.97
6 衣兰烯 C15H24 8.85 0.02
7 古巴烯 C15H24 8.89 1.91
8 β -荜澄茄油烯 C15H24 8.96 0.98
9 9, 10-脱氢异长叶烯 C15H22 9.11 0.52
10 石竹烯 C15H24 9.25 2.95
11 (+)-表 -双环倍半水芹烯 C15H24 9.30 0.35
12 β -古芸烯 C15H24 9.36 0.09
13 (+)-香橙烯 C15H24 9.41 0.78
14 δ-杜松烯 C15H24 9.46 0.37
15 α-石竹烯 C15H24 9.52 0.64
16 异喇叭烯 C15H24 9.57 0.43
17 α-紫穗槐烯 C15H24 9.66 1.94
18 γ-古芸烯 C15H24 9.72 1.01
19
1, 2, 3, 7, 8, 8a-六氢 -1, 6-二甲基 -4-异丙基萘 C15H24 9.77 0.08
续表
NO. 化学成分 分子式 保留时间t/min
相对
含量(%)
20 (-)-别香树烯 C15H24 9.81 1.06
21 γ-杜松烯 C15H24 9.85 3.30
22 α-古芸烯 C15H24 9.88 2.01
23 (-)-去氢白菖蒲烯 C15H22 10.06 7.40
24 β -杜松烯 C15H24 10.10 4.78
25
1, 2, 3, 4, 4a, 7 -六氢 -1, 6-二甲基 -4-异丙基萘 C15H24 10.20 1.15
26 榄香醇 C15H260 10.28 0.92
27 3, 7(11)-桉双烯 C15H24 10.36 0.76
28 (-)-匙叶桉油烯醇 C15H240 10.66 1.82
29 愈创木醇 C15H260 10.86 0.61
30
1, 5, 5-三甲基 -(6E)-6-[ (2E)-2-丁二烯基 ] -1-环已烯 C13H20 11.14 1.28
31 β -马榄烯 C15H24 11.21 0.39
32 γ-桉叶醇 C15H260 11.36 10.91
33 沉香螺醇 C15H260 11.45 5.41
34 β -桉叶醇 C15H260 11.70 22.55
35 1, 6-二甲基-4-异丙基萘 C15H18 11.83 1.50
36 苯甲酸苄酯 C15H12O2 12.88 0.15
37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 C16H2204 14.80 0.04
38 邻苯二甲酸丁基辛基酯 C20H3004 16.81 0.04
39 正十六烷酸 C16H3202 17.54 1.72
40 植物醇 C20H400 20.99 0.10
41 (Z, Z)-9, 12-十八碳二烯酸 C18H3202 21.11 0.12
42 油 酸 C18H3402 21.27 0.09
3 讨论
由表 1分析可知 , 荔枝草挥发油中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
主 , 特别是倍半萜烯及其含氧衍生物 , 主要化学成分是 β -桉叶
醇(22.55%), γ-桉叶醇 (10.91%), (-)-去氢白菖蒲烯
(7.40%), 沉香螺醇(5.41%), β -杜松烯(4.78%)。唇形科
的许多植物都含有丰富的挥发油 ,而且其中的化学成分特别是萜
类化合物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因此荔枝草挥发油的药理作用也很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这些研究必将为荔枝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
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编委会.中华本草 [ M] .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6193
[ 2 ]  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 , 下卷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1301.
[ 3 ]  谢英彪.二草汤治疗急性尿路感染 64例疗效观察 [ J].时珍国医
国药 , 1999, 10(4):274.
[ 4 ]  裴云萍 ,吴正红 ,方 芸 , 等.荔枝草及复方荔枝草提取液体外抑
菌实验 [ J] .江苏药学及临床研究 , 2001, 9(3):6.
[ 5 ]  郭仁永 ,李 玲 ,郝 洪.荔枝草止咳平喘作用的研究 [ J] .国医论
坛 , 2000, 15(4):41.
[ 6 ]  刘旭杰 ,李 玲 ,郝海鸥.荔枝草的祛痰及抗组胺作用 [ J] .第四军
医大学学报 , 2003, 24(19):1776.
[ 7 ]  刘庆增 , 王金兰.近年来日本对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一些进展
[ J] .中药药理与临床 , 1988, 4(2):50.
[ 8 ]  蒋 毅 ,罗思齐 ,郑民实.荔枝草活性成分的研究 [ J].医药工业 ,
1987, 18(8):349.
[ 9 ]  翁新楚 ,谷利伟.荔枝草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及其抗氧化
活性的研究 [ 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997, 10
(4):305.
[ 10] 翁新楚 ,曹国锋.荔枝草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 J] .中国粮油学报 ,
1998, 13(2):25.
[ 11] 王斌贵 ,王以群 ,张 颖 ,等.荔枝草的抗氧化效能 [ J] .中国油脂 ,
1997, 22(6):40.
·165·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8VOL.19NO.1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第 19卷第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