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种植牡丹经济效益高 (上 )
山 东菏泽牡丹研究所 贾钧 华东 养艳
种植牡丹经济效益高 , 这是毫无疑问的 。 但现在人们
普遍存在着另外一种疑间 , 那就是牡丹不好栽 , 不好养 。
果真这样吗?
其实不然 , 牡丹栽培管理技术并不太复杂。 只是一些
特殊品种管理较难 , 绝大部分品种适应性都比较强 , 管理
也较为粗放简单 。 只要根据 “ 牡丹性宜冷畏热 , 喜高燥恶
低湿 , 得新土则根旺 , 栽向阳则性舒 ” 的特点 , 恰当地选
择地势高 、 土质疏松 、 排水性能好的地块 , 都能使牡丹较
好地生长 。 目前我国除海南以外的所有省份都有牡丹栽
培 。
牡丹种植大致可分播种育苗型 、 药用型 、 商品种苗型
三种栽培形式 。 每一种都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
1
. 播种育苗型栽培 播种育苗多用于培养砧木和选
育新品种 , 繁殖系数大 , 适合大批量生产砧木 。 但是从播
种到开花要经过 4~ 5年时间 。
牡丹种子多在 8 月中下旬开始成熟 , 采收后最好立即
播种 , 也可临时放置阴凉通风处用沙埋藏备用 。 不用沙藏
而 10 月以后或翌年再播种的 , 发芽率极低 。 播种前用
50 C 温水漫种 24 小时 , 使种皮软化 , 促进发芽 。 9 月中
旬选择通风向阳的地块 , 整畦作床 , 畦宽 1米 , 畦面最好
高出地面 8~ 10 厘米 , 每亩施大粪干 25 0 千克或其他充分
腐熟的有机肥 。 条播和撒播均可 。 条播行距 8~ 10 厘米 ,
株距 3~ 4 厘米 , 极土 4 厘米并稍压平 , 保持湿润 。 当年
可生根 , 翌春发芽出苗 。
牡丹种子每千克约 3 0 0 0 粒 , 条播每亩需种子 60 千
克 , 约 20 万粒 。 出苗率在 80 % 以上 , 每亩可成苗 15 万
棵 。 出苗后注意苗床管理 , 追施稀薄液肥 . 秋后苗高 10
厘米左右 , 可出土移植 。 第二年可做砧木 , 第三年定植 ,
再过 2~ 3年即可开花 。
近 几年来研究发现 , 用播种牡丹苗做砧木 , 嫁接优良
品种牡丹 , 成活率高于芍药根做砧木的嫁接牡丹 , 且生长
旺盛 , 规格整齐 , 有逐渐取代芍药根做砧木的趋势 , 是培
育案头牡丹的理想材料 。 牡丹苗一直供不应求 , 现一年生
苗株价 0 . 10 元 , 二年生苗株价 。 . 25 元 , 三年生苗株价
。 . 5元 。 播种育苗型种植 , 每亩年产值收入 1 . 5 万元 。 去
除种子成本 (每千克种子按 40 元计算 ) 、 人工 、 肥料等
投资 , 每亩年纯收入可达 1 万元 。
(待续 )
锥花福禄考栽培技术
兰 州 高新兰
一 、 形态 、 习性 锥花福禄考 ,别名天蓝绣
球 、宿根福禄考 。 属花葱科福禄考属多年生宿根
草本 。 根茎呈半木质化 , 多须根 , 茎直立 , 通常
不分枝 。 叶呈十字状对生 , 茎上部叶三叶轮生 ,
长椭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 , 先端尖 , 边缘具
细硬毛 。 塔形圆锥花序顶生 , 花冠粉 , 血清色花
瓣 5~ 6枚 , 花期 6~ 9 月 , 盛花期为 6 月中旬~
“ 月中旬 · 是盆栽 、 有置花境 、 花坛较好的庭园花卉 (见图 ) 。 它性喜阳 , 耐寒 , 喜疏松肥沃的
土壤 , 北方地区露地可安全越冬 。 但不耐高温 ,
夏枯现象明显 。
二 、 挤殖
1
. 播种 : 由于结实率只 20 % , 故一般不采
用 。
2
. 分株 : 每 3~ 5年一次 , 繁殖量很小 。
3
. 扦插 : 在温度适宜的前提下 , 四季均可
进行 。 但必须注意 : ①温度不能低于 10 亡 , 以
免因扦插时卿过长导致枝条干枯死亡 。 ②浇水不宜过多 , 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 ③冬季室内扦插易
发生假活 (先叶后根 ) 现象 , 需增加土温 , 以提
高生根率 。
4
. 根系繁殖 : 夏季将福禄考的根系剪成5厘米
左右长 ,均匀地撤在平整好的地里 , 上盖 3~ 4厘米
厚的砂土或田园上 ,保持 60 %的土壤湿度 ,一 月后
即可陆续出苗 。 此法简单易行 ,可大量繁殖苗木 。
三 、栽培管理
1
. 水 、肥管理 :福禄考属浅根系 , 易脱水 , 在北
方光照强 、 多干旱的情况下应经常浇水 , 以保持土
壤湿润 。若水分不足会出现提早停止生长的 “ 旱
象 ” (叶片干枯 ,花提前败落 ) 。 它还喜肥 , 且多 以秋
施基肥为佳 ,若肥料不足时 ,早春时节要及时追
力口。
2
, 修剪 : 时至 9月 , 由于各种营养物质都转向
了花序 ,使花序下部出现枯黄 、 脱叶以及长势渐
弱 、 并花不景气等现象 。这时可摘除即将开败的花
序 ,进行复壮 ,从而有效地延长花期 。
北方满天星切花周年栽培技术(下 )
青岛 李长生
六 、 栽培类型和栽植时间
1
. 露地栽植 自然开花类型 :8月中旬至 9月中旬
定植 , 翌年 5 月末至 6 月份开花 。 注意越冬管理 , 保
墒保苗 。 此类型花期十分集中 , 产量很高 , 但经济效
益不高 。
2
. 冬暖式大棚或温室促成栽培类型 : 9 月上旬定
植 , 9 月中旬即加盖塑膜开始增温加光 , 防止莲座丛
生 。 此期栽培宜选用小花品种 。 如管理得当 , 翌年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即开花 。 只是技术管理条件和水平
要求都较高 。
3
. 冬季温棚越冬类型 : 9 月上 、 中旬定植 , 冬季
温棚保温 , 使苗安全越冬 。 翌年 2 月摘心 (摘去越冬
的莲座枝芽 ) , 促生新枝 , 加强肥水管理 , 4 月上中
旬即可开花 。
4
. 老株再发类型 : 将 6 月份开过花的植株 , 剪
去地上部枝 , 留 5 厘米高老茬 , 然后清理畦面 , 适量
浇水 、 划锄 、 追肥 , 促进根部隐芽重发 。 如此可望于
8 月下旬或 9 月使二茬见花 。 如 8 月剪茬 , 9 月及时
补光 , 可望 10 月开花 , 此期开花花期可延长至元
旦 。
5
. 宿根冷藏栽培类型 : 7 月 , 将开过花的满天星
老根仔细掘出 , 保留 15 一 20 厘米长 , 洗净后用 1 0。。
倍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 晾干 , 放入 1 ~ 3 ℃冷库 中 ,
放两个月 , 9 月份栽植 。 结合补光 、 保温 , 可望翌年
1一 2 月开花 。
6
. 露地越夏栽培类型 : 3 月下旬至 7 月选择排水
良好的高地进行露地栽植 。 为保证长期稳定供花 , 可
每隔半月栽植一批 。 一般 4 月上旬栽植 , 6 月下旬开
花 ; 5 月上旬栽植 , 7 月下旬开花 ; 6 月上旬栽植 , 9
月上旬开花 ; 7 月上旬栽植 , 10 月中下旬开花 , 花期
可延长至 1 2 月 。 7一 8 月高温季节应架塑膜防雨棚 ,
同时上覆 40 一 50 %遮光网 , 遮光 、 防雨 、 降温 。
七 、 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1
. 摘心整枝抹芽 : 定植一周后 , 小苗开始生
长 , 当有 7一 8 对叶 (7 一 8 节 ) 时即摘心 , 摘去顶端
3~ 4 节 , 促进侧芽生长 , 形成 4~ 5个分枝 。 当分枝
长到 1 0 厘米高时 , 及时整枝 , 去掉弱小分枝和新枝
下萌生的弱芽 。
2
. 浇水 : 满天星生长初期需水量较多 , 只要栽
植地排水 良好 , 前期多浇点水不要紧 (但忌积水 ) 。
到生育中期 , 株高 20 ~ 30 厘米 、 花芽开始形成时 ,
应控制浇水 。 此时浇水过多易徒长 ’ , 使茎干变软变
弱 。 一进入显蕾期 , 应严格控制灌水 , 开花期土壤干
些为宜 。 总之 , 满天星的宿根怕高温高湿 , 更怕水
淹 。 用水宜前湿后干 , 后期宁干勿湿 。
3
. 追肥 : 前期 以追氮为主 , 中后期追磷 、 钾
肥 , 定植后一月内可追 1~ 2 次氮肥 。 抽筵后追磷钾
肥 , 可使茎干挺拔 、 花质好 。 开花前半月停止追肥 。
4
. 通风 : 高温高湿条件下必须注意栽培区的通
风换气 , 它是得到硬茎优质花的重要措施之一 、 可以
防止花茎变软 、 花色变黄和灰霉病的发生 。
5
. 喷激素打破莲座丛生 : 用 10 。一 ZOo p p m 赤霉
素溶液喷植株茎顶 , 每 5天一次 , 直到抽筵显蕾 。 早
春 , 如对正常越冬苗 自 2 月初起喷 20 OP m 赤霉素二
次 , 3 月即可开花 (温棚促成栽培 ) 。
6
. 加光 : 满天星深秋和冬季栽培中 , 可用加光
法延长光照 , 防止莲座丛生 。 每日日照和白炽灯光照
合计达 16 小时 , 可减少莲座丛生的发生 。
7
, 避免连作 , 及时换茬栽植 。
8
. 病虫防治视具体情况进行 。 基本同蔬菜的病
虫防治 。
9
. 收获 : 以花枝先端花蕾都已露白 , 并有 1 / 2
开花为收获适期 。 分批分期及时采收 。 .
3
. 病虫害防治 :福禄考除有少量蚜虫 、红蜘蛛虫害
发生外 , 主要是真菌类的斑点病病害 。 其叶 、 茎 、 芽均可
受害 。 症状表现为 :植株有不规则叶斑 ,深褐色至近黑
色 ,嫩枝发育畸形 ,枝叶干枯甚至全株死亡 。 防治措施
有 : ①植株生长愈健壮 , 病害发生的程度就愈轻 ; 反
之 , 则越重 。 因此 必须加强管理 , 增加植株 自身的抗
病能力 。 ②清除销毁病残组织 , 搞好庭园卫生 。 ③发
病初期 , 视病情发展连续喷药 2~ 3 次 。 实践证明 ,
交替用药 、 混合用药较单独用药防效为优 。 即 : 4 月
用 1。石硫合剂喷雾 ; 5 月用代森锌 40 一 60 倍液
(或代森馁 ) 加多菌灵 2 50 倍液喷雾 ; 7 月用甲基托
布津 1 0 0 0 倍液加多菌灵 30 倍液喷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