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荔枝草止咳平喘作用的研究



全 文 :荔枝草止咳平喘作用的研究
河南省南阳卫校 ( 473000) 郭仁永 李 玲 郝 洪
摘要 荔枝草液可延长氨水引起的小白鼠咳嗽潜伏
期 ,减少咳嗽次数 ,能对抗乙酰胆碱所致豚鼠离体气
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 ,证实其
有止咳平喘作用。
关键词 荔枝草液 药理实验 止咳平喘 动物 
小鼠 实验研究
荔枝草 ,又名癞蛤蟆草 ,癞肚皮棵等 ,全草含黄
酮甙类化合物 ,味苦 ,辛 ,性凉 ,有清热解毒 ,凉血 ,利
尿等功效。我们进行了医学检索 ,未见有本药的药效
学研究报告 ,于是对其进行了止咳及平喘方面的实
验研究。
1 材料
1. 1 动物 豚鼠、小白鼠 ,由我校动物饲养中心提
供。
1. 2 药物 荔枝草液 ,溴化乙酰胆碱 ( Ach,上海试
剂三厂 ) ,氨茶碱 ,磷酸可待因。
1. 3 器材  LM S- 2B型二道生理记录仪 (成都仪
器厂 )。
2 方法及结果
2. 1 药物的制备 荔枝草 6月份采集自南阳市西
郊约 10km处田间、沟边。 洗净 ,去根 ,控去水分 ,取
鲜叶 1000g ,研钵分次研成匀浆 ,加水 0. 75kg,煎取
汁 0. 5kg ,沉淀后纱布过滤去渣置冰箱备用。
2. 2 小白鼠氨水引咳实验 取 18g~ 22g小白鼠
60只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 3组 ,分组除阳性对照组
sc磷酸可待因外 ,其余两组 ig给药 , 30min后 ,用氨
水刺激诱发咳嗽 ,记录各鼠的咳嗽潜伏期及 5min
内的咳嗽次数 ,结果见表 1。
表 1 荔枝草对小白鼠咳嗽的影响 (X± S )
组别 给药方式
剂量
( g /kg )
咳嗽潜伏期
( min)
咳嗽次数
( 5min内 )
荔枝草组
可待因组
蒸馏水组
ig
sc
ig
10
0. 04
-
2. 3± 0. 4*
3. 7± 1. 1* *
1. 6± 0. 4
66. 4± 17. 7*
12. 6± 5. 9* *
90. 5± 21. 6
  n= 20 与蒸馏水组比较 ,* P < 0. 05,* * P < 0. 01。
2. 3 豚鼠枸椽酸引咳试验 取 200g~ 400g豚鼠 ,
置于 4L钟罩内 ,以 80k Pa ( 600mmHg )的压力通过
玻璃喷头喷入 17. 5%枸椽酸 ,喷雾 1min,记录 5min
内豚鼠的咳嗽次数进行预选 ,咳嗽次数少于 10次者
弃除 ,筛选出 30只合格鼠 ,随机分成 3组。Ⅰ组为荔
枝草组 ,Ⅱ组为阳性对照氨茶碱组 ,Ⅲ组为阴性对照
蒸馏水组 ,连续给药 3天 ,第 3天给药后 1h,以枸椽
酸引咳 ,计算 5min内咳嗽次数 ,结果见表 2。
表 2 荔枝草对豚鼠咳嗽的影响 (X± S)
组别 给药方式
剂量
( g /kg )
咳嗽次数
( 5min内 )
荔枝草组
氨茶碱组
蒸馏水组
po
ip
po
10
0. 25
-
14. 6± 3. 7*
4. 7± 1. 6* *
20. 3± 3. 9
  n= 20 与蒸馏水组比较 ,* P < 0. 05,* * P < 0. 01。
2. 4 豚鼠整体引喘实验 取体重 180g~ 200g豚
鼠 ,分成两组 ,分别放入 4L钟罩内 ,以 50. 7k Pa的
气压喷射 0. 1%组胺 - 2% Ach混合液 11s,以
120min内豚鼠翻倒为合格 ,共筛选出 24只合格鼠 ,
随机分成 3组 ,分组情况同 2、 3。 Ⅰ 组连续口服 3d,
Ⅱ组氨茶碱给药 0. 5h开始实验 ,实验时每次放入钟
罩内的豚鼠为每组 1只 ,方法同前 ,观察记录 5min
内各组豚鼠翻倒所需时间 ,结果见表 3。
表 3 荔枝草液对豚鼠引喘试验结果 (X± S )
组 别     给药方式 剂量 ( g /kg ) 5min内引喘潜伏期 ( S )第 1天   第 2天   第 3天  
荔枝草组
氨茶碱组
蒸馏水组
po
ip
po
10
0. 25
-
155. 3± 17. 8* *
300. 0± 0* *
50. 4± 19. 3
166. 1± 19. 8* *
291. 2± 1. 3* *
51. 8± 12. 6
201. 4± 28. 6* *
294. 5± 1. 7* *
50. 1± 14. 5
  n= 8 与蒸馏水比较 ,* * P < 0. 01。
3 讨论
通过实验 ,我们证实了荔枝草确有止咳平喘作
用。我省本药药源广 ,价格便宜 ,民间有煎汤饮、晒干
研末烙干饼治疗咽炎、气管炎等用法 ,其开发的前景
广阔 ,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  2000-01-04)
·41·国医论坛  2000年 7月 第 15卷 第 4期FO RUM  ON  TRADIT ION AL  CHIN ESE  M EDICINE  JULY 2000, VOL. 15, N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