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姜味草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全 文 :合并液的多糖和蛋白量,每一个实验均做两遍,然后取其平
均值,结果见图 5。
图 5 上样量对树脂脱色的影响
由图 5 可知,当上样量为 30 mL(即 1. 5 BV)时的脱色效
果较佳,此时的多糖保留率约为 71%。
2. 2. 2. 3 上样质量浓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用湿法装柱,
柱体积为 20 mL,分别配制质量浓度为 2 mg /mL、4 mg /mL、6
mg /mL、8 mg /mL的粗多糖液 30 mL,上柱,迅速调节体积流
量为 1 BV /h,然后用 3 BV 的蒸馏水冲洗,后测脱色液色素
量,最后将溶液与洗液合并,测合并液的多糖和蛋白量,每一
个实验均做两遍,然后取其平均值,结果见图 6。
图 6 上样质量浓度对树脂脱色的影响
由图 6 可知,质量浓度为 2 mg /mL 时脱色效果较好,但
此时多糖保留率仅为 33%,当上样质量浓度为 6 mg /mL 时
多糖保留率较高为 73%,脱色率也较高为 94. 21%。因此,
选用 6 mg /mL 为适宜上样质量浓度。此时蛋白去除率为
76. 50%。
2. 2. 3 重复验证实验 按照上述最优条件进行了 3 批验证
实验,实验结果如表 1 所示。由表可知在此工艺条件下实验
结果比较稳定,重现性良好。
表 1 动态吸附验证实验结果
批次 脱色率 /% 多糖保留率 /% 蛋白去除率 /%
1 94. 30 72. 86 76. 58
2 94. 09 73. 15 76. 29
3 94. 18 73. 05 76. 44
平均值 94. 19 73. 02 76. 44
3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双氧水法、活性炭法和反胶束溶液法对
多糖脱色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树脂法不仅脱色效果最好,
而且同时具有多糖保留率高和一定脱除蛋白作用的优点。
采用 LS-206 树脂吸附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积流
量 1 BV /h,上样量为 1. 5 BV,上样质量浓度为 6 mg /mL。采
用此工艺对款冬花多糖提取液脱色率可达 94. 19%,多糖保
留率为 73. 02%,蛋白质去除率为 76. 44%。
参考文献:
[1] 吴 笛,张朝凤,张 勉,等.中药款冬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4):260-263.
[2] 刘可越,张铁军,高文远,等.款冬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
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2):1837-1840.
[3] 张秀昌,刘 华,刘玉玉,等.款冬花粗多糖体外诱导人白血病
K562 细胞的凋亡[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11(11):2029-2031.
[4] 付学鹏,杨晓杰.植物多糖脱色技术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
发,2007,28(11):166-169.
[5] 段金友,方积年. 多糖及其保健品去色素的新方法:中国,
01105320. 8[P]. 2002-09-18.
[6] 马 莺,王 静,牛天娇. 功能性食品活性成分测定[M]. 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8.
[7] 吴志诚.接骨木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纯化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2005.
[8] 刘 芳,朱学慧,刘 玫,等.冬凌草多糖脱蛋白和脱色方法的
研究[J].中药材,31(5):751-753.
姜味草挥发油的提取及 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潘天玲, 李坤平* , 黄鸣宇**, 江嘉冕**
(广东药学院 药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收稿日期:2010-04-06
作者简介:潘天玲(1977—),女,硕士,实验师,从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 通信作者:李坤平(1978—),男,博士,副教授。Tel:(020)39352118,E-mail:lkpchina@ hotmail. com
**广东药学院 2010 届本科毕业生
摘要:目的 研究姜味草挥发油的提取及 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以挥发油的
提取率及 β-CD包合物的挥发油的收率为指标,对影响挥发油提取和包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优选。结果 姜味草挥发油
5701
2011 年 6 月
第 33 卷 第 6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une 2011
Vol. 33 No. 6
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 12 倍量水,浸泡 4 h,蒸馏 5 h;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用 8 倍量 β-CD,加入 β-CD 18 倍量的水,
40 ℃包合 2 h。结论 该工艺可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方法简便易行。
关键词:姜味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R284. 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11)06-1075-03
姜味草 Micromeria biflora benth. 为唇形科姜味草属植
物,别名小姜草、小香草;其味辛、性大温,具有温中健胃、祛
风散寒的功效。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是我国西
南地区少数民族常用草药[1-2]。挥发油为姜味草药效成分,
其含量较高,为了充分利用该药材的药用价值,本实验采用
正交试验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由于挥发油有
刺激性气味,水溶性差,在制剂中易挥发,性质不稳定[3],因
此进行了 β-CD包合,并确定了最佳包合工艺条件。
1 试药与仪器
1. 1 试药 姜味草全草,2009 年 7 月—2009 年 8 月采自贵
州省兴义市下午屯镇郊,经广东药学院生药教研室老师鉴定
为唇形科姜味草属植物姜味草 Micromeria biflora benth.;阴
干,备用。β-环糊精(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
99%);无水乙醇、乙醚(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分析
纯)。
1. 2 仪器 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HJ-2A,常州澳华仪器有
限公司);红外光谱仪(BRUKER VECTOR33 型,德国 BRUK-
ER公司);电子天平(JA2003,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
司)。
2 方法与结果
2. 1 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4]提取挥
发油,以挥发油质量计算其得率,考察药材加水量(A)、浸泡
时间(B)、蒸馏时间(C)等 3 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每因素
选取 3 个水平,因素水平见表 1。称取姜味草 40 g,选用
L9(3
4)正交设计,筛选最佳工艺(见表 1 ~ 3)。根据极差的
大小,各因素对挥发油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A > B >
C,最佳水平组合为 A3B3C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因素 A(加
水量)对提取效果有较大影响。最后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药材加 12 倍量水,浸泡 4 h,水蒸汽蒸馏提取 5 h。
表 1 挥发油提取因素水平
水平
因素
加水量 /倍(A) 浸泡时间 /h(B) 蒸馏时间 /h(C)
1 8 2 4
2 10 3 5
3 12 4 6
2. 2 挥发油的 β-CD包合工艺研究
2. 2. 1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精密称取一定量的 β-CD,加入
相应量的蒸馏水,在一定的温度下使其溶解,冷却至相应温
度,于磁力搅拌器上以适当的转速搅拌,水浴保持恒温;精密
量取挥发油 1. 00 mL,按 1 ∶ 2 的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缓慢
滴入上述 β-CD溶液中,密闭,继续恒温搅拌至规定时间后,
置冰箱 4 ℃冷藏 24 h,抽滤,用适量乙醚洗涤,45 ℃烘箱干
燥 2 h,即得白色粉末状的挥发油 β-CD包合物。
表 2 挥发油提取正交试验表
实验号 A B C R挥发油得率 /%
1 1 1 1 0. 16
2 1 2 2 0. 33
3 1 3 3 0. 36
4 2 1 2 0. 47
5 2 2 3 0. 32
6 2 3 1 0. 50
7 3 1 3 0. 46
8 3 2 1 0. 54
9 3 3 2 0. 53
K1 0. 283 0. 363 0. 400
K2 0. 430 0. 397 0. 443
K3 0. 510 0. 463 0. 380
R 0. 227 0. 100 0. 063
表 3 挥发油提取方差分析表
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显著性
A 0. 079 2 3. 292 19. 000 P < 0. 05
B 0. 016 2 0. 667 19. 000
C 0. 006 2 0. 250 19. 000
误差 0. 02 2
2. 2. 2 挥发油密度的测定 精密量取挥发油 1 mL,室温
(25 ℃)下迅速称定,重复 3 次,取平均值,测得挥发油密度
ρ油 = 0. 855 g /mL。
2. 2. 3 包合物中挥发油测定 将制得的包合物置 500 mL
圆底烧瓶中,加蒸馏水 200 mL,95 ℃下提取 3 h,称取挥发油
的质量 m油,计算其体积 V收集 = m油 /ρ油,按下式计算挥发油
的收率:R收 =(V收集 /V投入)× 100%。
2. 2. 4 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的优选 根据相关文献,选择
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A)、包合时间(B)、包合温度(C)及
水与 β-CD的比例(D)4 个因素作为考察因素,各因素取 3
个水平,选用 L9(3
4)正交表进行实验,筛选最佳工艺(见表 4
~ 6)。包合率为衡量包合效果的重要指标,包合率越高,包
合效果越好,可作为包合工艺筛选的主要指标[5]。根据极差
的大小,各因素对 β-CD包合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A > C
> D > B,方差分析结果标明,因素 A(mβ-CD ∶ V油)对挥发油包
合的效果有显著性影响,最终确定的最佳包合工艺为
A3B2C2D3,即挥发油加 8 倍量 β-CD,包合 2 h,包合温度为
40 ℃,并加入相当于 β-CD 18 倍量的水。
2. 3 包合物的薄层色谱鉴别 将姜味草挥发油的石油醚溶
液,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乙醇溶液,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
石油醚溶液各吸取 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石油醚-醋酸乙酯(12 ∶ 1)为展开剂展开,喷以 5%的香草
醛硫酸试液,105 ℃烘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显示,挥发油
6701
2011 年 6 月
第 33 卷 第 6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une 2011
Vol. 33 No. 6
表 4 挥发油 β-CD包合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
mβ-CD ∶ V油 /
g ∶ mL (A)
包合时间 /
h (B)
包合温度 /
℃(C)
V水 ∶ mβ-CD /
mL ∶ g (D)
1 4 1 30 14
2 6 2 40 16
3 8 3 50 18
表 5 挥发油 β-CD包合正交试验表
试验号 A B C D R收 /%
1 1 1 1 1 20. 9
2 1 2 2 2 40. 1
3 1 3 3 3 22. 3
4 2 1 2 3 57. 7
5 2 2 3 1 36. 7
6 2 3 1 2 41. 1
7 3 1 3 2 58. 9
8 3 2 1 3 70. 4
9 3 3 2 1 69. 6
K1 27. 767 45. 833 44. 133 42. 400
K2 45. 167 49. 067 55. 800 46. 700
K3 66. 300 44. 333 39. 300 50. 133
R 38. 533 4. 734 16. 500 7. 733
表 6 挥发油 β-CD包合方差分析表
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显著性
A 2 234. 196 2 63. 636 19. 000 * P < 0. 05
B 35. 109 2 1. 000 19. 000
C 431. 722 2 12. 297 19. 000
D 90. 082 2 2. 566 19. 000
误差 35. 109 2
的石油醚溶液和包含物的乙醇溶液斑点相同,说明包合前后
挥发油主要成分性质未发生改变;而以石油醚为溶剂的姜味
草挥发油-β-CD包含物展开后,未出现斑点,表明姜味草挥
发油确实已于 β-CD形成包含物,而非混合物。
2. 4 包合物的红外光谱鉴别 采用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
姜味草挥发油-β-环糊精(1 ∶ 8)物理混合物,姜味草挥发油-
β-环糊精(1 ∶ 8)包合物,以及 β-环糊精的溴化钾压片在室
温下的红外光谱,扫描范围为 500 ~ 4 000 cm -1。光谱结果
见图 1。
由图 1 可见姜味草挥发油-β-CD 包合物与物理混合物
的 IR明显不同。在包合物的光谱中,姜味草挥发油的某些
特征峰向高波数位移,强度大大减弱,例如:1 645→1 674
cm -1,1 417 →1 434 cm -1,1 370→1 373 cm -1;某些特征峰
向低波数位移,强度也有较大减弱例如:羟基特征峰 3 364→
3 355 cm -1,2 925→3 355 cm -1,2 152→2 068 cm -1。
图 1 姜味草包合物红外光谱组图
A.物理混合物 B.包合物 C. β-环糊精
另外,对比包合物与 β-CD 的 IR,发现它们的光谱非常
相似,这是由于 β-CD 将挥发油包合后,挥发油嵌入 β-CD 的
疏水空腔中,从而使挥发油的许多特征峰被甄没,但两者仍
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β-CD 的羟基特征峰 3 380 cm -1向
低波数位移至 3 355 cm -1,β-CD 的烷基特征峰 1 643 cm -1
红移至 1 674 cm -1。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
最佳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和 β-CD 包合工艺,从结果可以看出
得到的包合率比较高,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通过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鉴别,姜味草挥发油与 β-CD
之间形成了一种包合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经包合前后性质未
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 19 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0.
[2] 李坤平,潘天玲,张莺颖,等.姜味草水蒸汽蒸馏和超临界 CO2
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5(2):165-168.
[3] 柯 瑜,倪 健,姚珏成.石菖蒲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的优
选[J].中成药,2006,28(9):1271-1274.
[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 63.
[5] 李 钟,林 秀,胡海容.广藿香和佩兰挥发油提取和包合工
艺的研究[J].中成药,2009,31(4):632-633.
7701
2011 年 6 月
第 33 卷 第 6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une 2011
Vol. 33 No.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