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围山白檀群落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分析



全 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30(4):121~126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doi:10.3969/j.issn.1001-7461.2015.04.20
大围山白檀群落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分析
 收稿日期:2014-09-17 修回日期:2014-12-19
 基金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09B01);长沙市科技局重点科技项目(K1307012-21)。
 作者简介:刘健,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资源植物培育与利用。E-mai:510886937@qq.com
*通信作者:蒋丽娟,女,教授,研究方向:资源植物培育与利用。E-mail:znljiang2542@163.com
刘 健,刘 强,蒋丽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410004)
摘 要:对大围山油料植物白檀种类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围山地区从海拔
230~1 607m之间均有白檀植物分布,包括白檀、湖南白檀和华白檀。3个种均适生于弱酸性土
壤,但形态性状差异明显,不同白檀种群的分布与海拔显著相关,华白檀散生于海拔800m以下,
白檀在海拔400~1 200m均有分布,1 200m以上零星分布;湖南白檀于海拔1 200m以下地区偶
有分布,1 200m以上地区形成成片灌丛。3个种的群落中,白檀群落结构最稳定,生境多样性最
大,华白檀群落稳定性最差,多样性最小。
关键词:群落特征;生境;白檀;大围山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461(2015)04-0121-06
Diversity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ymplocos spp.
Communities in Daiweishan Mountain
LIU Jian,LIU Qiang,JIANG Li-jua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Hunan410004,China)
Abstract: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speci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of Symplocospp.in Daweishan Moun-
tain were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the elevation of 230mto the top of 1 607m,there
were three species belonging to genus of Symplocos,those were S.paniculata,S.tanakana and S.
chinensis.Al the three species adapted to acidic soil.However,their distribution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
lated with altitude,and their ecological trai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S.chinensis distributed below
800m.S.paniculatadistributed mostly at the altitude from 400mto 1 200m,and scattered above 1 200
m.S.tanakanaoccasionaly distributed below 1 200mand formed into shrubs in the area above 1 200m.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Symplocos spp.community,S.paniculatahad the most stable community struc-
ture and the largest habitat diversity,S.chinensis’community stability is the worst one,and hold the
minimum habitat diversity.
Key words:community characteristic;habitat;Symplocos;Daweishan Mountain
  白檀(Symplocos sp),山矾科山矾属植物的统
称,俗称乌子树,又名子木、拗柴等。落叶灌木或小
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及黄河以南地区。白
檀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是优良的水土保
持树种。白檀植株结实早、单株结实量大,全果含油
率达36.6%[1],其油可食用,也可用于机械、纺织、
化学工业等行业,同时也是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油,
作为可替代能源的潜力突出[2]。作为一种多用途生
态经济型油料树种,其开发应用价值逐渐引起人们
的关注,近年来对其研发应用报道日益增多,但多数
是关于白檀基本的生物学特性[3]、育苗技术[4]、野生
资源白檀油脂肪酸成分和氨基酸[5]、油脂理化性
质[6]和其原料油制备生物柴油[7-9]等方面的研究报
道,而对白檀自然资源分布特点、可用白檀资源现状
报道尚少。以湖南省浏阳大围山为调查研究地,该
地区有较丰富的野生白檀资源,居民有利用野生白
檀果实提取食用油的传统,但缺乏资源研发保护意
识。对该地区不同海拔自然分布的白檀群落物种组
成、群落结构特点和垂直分布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的
相关性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白檀遗
传多样性、野生资源的就地保存和引种驯化、优质资
源的选育和推广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地概况
大围山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镇,地处湘东
幕阜山与罗霄山接壤地带,罗霄山脉的北段。114°
02′-114°12′E,28°21′-28°26′N。境内气候为中亚
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4~16.5℃;极
端最低温-13℃,极端最高38℃,无霜期243d,年
降雨量1 800~2 000mm。大围山地貌主要由中山
和低山组成,最高海拔(七星岭)1 607.9m,最低海
拔230m,高差达1 377.9m;该区土壤、植被类型垂
直分布明显,海拔500m以下多为常绿阔叶和常绿
针叶混交林为主的次生植被,海拔500~1 100m为
常绿、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1 100~1 400m为落
叶阔叶林,1 400m 以上的山顶为草灌群落[10-11]。
白檀为该地区的常见物种,垂直分布于海拔230~
1 607m,但不同海拔白檀分布数量及种类存在较大
差异。
2 材料与方法
2.1 方法
按照大围山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特点和白檀的实
地分布情况,分别于<500、500~1 100、1 100~
1 400、1 400m以上4个海拔区间的不同坡向设立
12块25m×25m方形标准样地进行群落调查[12]。
每个样地中,灌木样方3m×3m设5个,分别位于
4个角和中间,草本样方1m×1m设5个,分别位
于4个角和中间。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植被类型、海
拔、经纬度、坡度、坡向和坡位(表1)等立地因子和
土壤类型;乔木测定其郁闭度,树高<1.5m的调查
其地径,树高≥1.5m的植株调查胸径、树高;灌木
和草本调查样地内的种类、平均高度、盖度、多度等
植被因子。
表1 样地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lots
样地号 海拔/m 经度 纬度 坡向 坡度/(°) 郁闭度 土质
1  526  114°06′09.26″ 28°25′19.18″ 东 20  0.24 砂土
2  594  114°05′50.89″ 28°25′28.97″ 东南 15  0.31 黄棕壤
3  732  114°04′08.8″ 28°34′49.8″ 西南 5  0.33 砂土
4  1120  114°06′30.43″ 28°25′23.11″ 东南 9  0.55 棕壤土
5  1197  114°06′13.09″ 28°24′49.94″ 东 5  0.59 草甸土
6  1296  114°06′3.88″ 28°25′21.19″ 西南 13  0.60 棕色黏土
7  1391  114°09′7.2″ 28°26′0.06″ 南 0  0.62 黄棕壤
8  1498  114°09′11.16″ 28°26′5.94″ 东南 18  0.64 草甸土
9  1527  114°09′03.36″ 28°25′58.8″ 南 16  0.71 砂土
10  1557  114°09′25.68″ 28°26′8.82″ 西南 13  0.70 黄棕壤
11  1577  114°07′52.86″ 28°25′16.98″ 西南 8  0.69 砂土
12  1579  114°07′52.86″ 28°25′16.98″ 东南 22  0.72 草甸土
2.2 测定指标
调查统计每个样方内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多度、
频度、显著度等数据,观测不同样方内白檀形态指
标,统计植物组成并进行地理成分分析。
所有统计分析运用Excel和PASW 18.0统计
软件完成。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垂直海拔白
檀群落差异性。群落多样性数据处理相关公式:
1)相对多度:RD=某物种个体数/所有物种个
体数×100%
2)相对频度:RF=某物种的频度/所有物种的
频度之和×100%
3)相对显著度:某一乔木的胸高(1.3m)断面
积或灌木和草本的地径之和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RC=某物种的显著度/所有物种显著度之和×
100%
4)重要值计算:IV=(相对多度+相对频度+
相对显著度)/3
5)郁闭度: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
之比,郁闭度=植被覆盖样地面积Si/样地面积S×
100%
6)α多样性(Magurran,1988)
Simpson指数(优势度指数):P=1-∑pi2
Shannon-weiner指数:H′=- ∑pilnpi
Pielou指数(均匀度指数):E=H′/lnS
式中:Pi为种i的重要值(IV);S为样方中所有物
种的个数。
221 西北林学院学报 30卷 
3 结果与分析
3.1 群落植物组成及地理成分分析
对12个25m×25m样方的调查统计结果(表
2)显示,白檀植物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39科61属
66种,其中蕨类2科2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
种,被子植物36科58属63种。
根据科所含种数的多少(表3),可将39个科可
分为单种及中等科、寡种科和较大科3级,其中单种
科和寡种及中等科共37科(占总科数的94.87%),
表明本区的植物种类较分散。3种以上的数量优势
科有蔷薇科(7种)、菊科(7种)、禾本科(4种)、杜鹃
花科(3种)、蝶形花科(3种)、莎草科(3种)和山矾
科(3种),其中杜鹃花科、山矾科属热带、亚热带分
布科,其余5科属世界广布科[13-14],因此该区系具有
热带、亚热带性质(世界广布科不能代表区系性质)。
单种属有50属,占61属的81.97%,种属系数(植
物属数与种数之比)高达92.42%,说明该区系植物
物种多样性以单种属植物占优势,白檀分布区生境
条件一致性程度高。
表2 群落植物种类科属分布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families and genera of the seed plants in Daweishan Mountain
科(属/种) 科(属/种) 科(属/种) 科(属/种) 科(属/种)
山矾科
Symplocaceae(1∶3)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1∶1)
荨麻科
Urticaceae(1∶1)
菝葜科
Smilacaceae(1∶1)
薯蓣科
Dioscoreaceae(1∶1)
禾本科
Gramineae(4∶4)
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3∶3)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1∶1)
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1∶1)
杜鹃花科
Ericaceae(2∶3)
大戟科
Euphorbiaceae(1∶1)
蓼科
Polygonaceae(1∶1)
松科
Pinaceae(1∶1)
绣球科
Hydrangeaceae(1∶1)
山茶科
Theaceae(1∶1)
蔷薇科
Rosaceae(6∶7)
里白科
Gleicheniaceae(1∶1)
壳斗科
Fagaceae(1∶1)
苦木科
Simaroubaceae(1∶1)
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1∶1)
菊科
Asteraceae(6∶7)
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1∶1)
冬青科
Aquifoliaceae(1∶1)
葡萄科
Vitaceae(1∶1)
山茱萸科
Cornaceae(1∶1)
七叶树科
Hippocastanaceae(1∶1)
莎草科
Cyperaceae(3∶3)
漆树科
Anacardiaceae(1∶1)
唇形科
Lamiaceae(1∶1)
卫矛科
Celastraceae(1∶1)
石蒜科
Amarylidaceae(1∶1)
景天科
Crassulaceae(2∶2)
百合科
Liliaceae(2∶2)
黄杨科
Buxaceae(1∶1)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2∶2)
龙胆科
Gentianaceae(1∶1)
伞形科
Umbeliferae(2∶2)
牻牛儿科
Geraniaceae(1∶1)
交让木科
Daphniphylaceae(1∶1)
表3 大围山地区白檀群落植物科级大小统计
Table 3 Statistics of the size of the families in Symplocos
community in Daweishan Mountain
类别 科数 占总科数比例/%
单种科(1) 28  71.79
寡种及中等科(2~5) 9  23.08
较大科(6~9) 2  5.13
合计 39  100.00
大围山地理成分复杂,根据吴征镒所确定的中
国种子植物科和属的15个分布类型[13-16](表4)。
科的统计结果显示,热带、泛热带分布13个科、世界
广布科11个、北温带科9个,本区科的分布以热带、
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地位;属的统计结果显示,群落所
有属中热带性成分占优势(高达34.38%),北温带
成分29.41%,东亚特有19.61%。分布最多的区系
为北温带(15属)、东亚(10属)、热带、泛热带分布(8
属)、广世界广布(8属)、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4
属)、热带亚洲(即热带东南亚至印度-马来、太平洋
诸岛)(4属),说明白檀植物群落以北温带和东亚成
分分布占主体地位。从种的统计结果来看,组成白
檀群落的64种种子植物中,热带分布种22种,占种
类总数的34.38%,其中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
最多(11种),其次是泛热带及其变型(10种)、北温
带分布种有17种,占总数的26.56%。从总的植物
区系组成看,本区系是典型的东亚热带、亚热带植物
分布区,具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性质。
3.2 不同海拔梯度白檀分布特点
每一物种都有特定的生境要求,植物群落的发
生、发展、演替与其生境密切相关[15-16]。经实地调查
和分析发现:垂直方向上,大围山地区从山底海拔230
m到山顶七星顶1 607m之间均有白檀植物分布。
依据《湖南树木志》[17]和《中国高等植物志》[18]、《中国
植物志》[19]对山矾科山矾属植物特征的描述,确定大
围山白檀有3种:即华白檀、白檀、湖南白檀,且不同
种分布在不同海拔梯度,与立地条件相关(表5)。
1)500~1 100m常见的白檀植物有华白檀和
白檀。在该海拔区间,样地平均郁闭度0.34,乔木
层树种和数量少,有黄樟(Cinnamomum porrec-
tum)、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沙梨
(Pyrus serotin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灌木
层有白檀、水马桑(Coriaria sinica)、毛竹(Phyl-
321第4期 刘 健 等:大围山白檀群落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分析
lostachys heterocycla)、大叶胡枝子(Lespedeza da-
vidii)等,以毛竹为优势种,覆盖面积过半,竹根和
竹鞭侵略性制约其他物种的生长,灌木种类少;草本
层多度和盖度小(地表覆盖度只有0.35),分布最多
的植物是蛇莓(Duchesnea indica)、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和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等。
表4 群落植物群系科、属分布类型
Table 4 Areal-types of families and genera of Daweishan mountain’s seed plants
分布区类型

科数 所占比例/%

属数 所占比例/%
1.广布(世界广布) 11  8
2.热带、泛热带分布 13  48.15  8  15.69
3.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 3  11.11  1  1.97
4.旧世界热带 0  0  1  1.97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 0  0  4  7.84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2  7.41  2  3.92
7.热带亚洲(即热带东南亚至印度-马来、太平洋诸岛) 0  0  4  7.84
8.北温带 9  33.33  15  29.41
9.东亚及北美间断 0  0  2  3.92
10.旧世界温带 0  0  3  5.88
11.温带亚洲 0  0  1  1.97
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 0 0 0 0
13.中亚 0 0 0 0
14.东亚 0  0  10  19.61
15.中国特有 0 0 0 0
合计 38  100  59  100
注:世界分布不计百分率。
表5 大围山地区白檀植物群落生境特征
Table 5 The habitat characters of Symplocos spp.community in Daweishan Mountain
样方号 海拔/m 林型 主要白檀种 物种丰富度 土壤pH值
1  526 樟树复羽叶栾树混交林 华白檀 13  3.76
2  594 沙梨毛竹混交林 华白檀 9  4.41
3  732 毛竹马尾松混交林 华白檀 11  4.37
4  1 120 四照花毛竹林 白檀 11  5.30
5  1 197 四照花七叶树林 白檀 13  4.95
6  1 296 毛竹白檀林 白檀 16  4.33
7  1 391 四照花杜鹃林 湖南白檀 13  4.39
8  1 498 湖南白檀杜鹃灌丛 湖南白檀 10  4.96
9  1 527 湖南白檀水马桑灌丛 湖南白檀 16  4.99
10  1 557 湖南白檀波叶红果树灌丛 湖南白檀 11  4.01
11  1 577 湖南白檀杜鹃灌丛 湖南白檀 10  3.97
12  1 579 湖南白檀杜鹃水马桑灌丛 湖南白檀 11  4.86
   华白檀和白檀均在混交林中处于从属地位,为
群落次生种,其中华白檀散生分布于800m以下、
郁闭度不高于0.4的林下,白檀在此海拔范围内为
灌木,处于由低海拔散生向高海拔聚生转变带。
2)1 100~1 400m常见的有白檀和湖南白檀,
湖南白檀有高大乔木和灌木2种类型。该区段样地
平均郁闭度0.46,各层的盖度较大,乔木层有四照
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马尾松、七叶树
(Aesculus chinensis)和湖南白檀,但多度不大,分别
只有16、8、27和4。灌木层以白檀、杜鹃(Rhodo-
dendron lapponicum)、毛竹、水马桑为主,毛竹和白
檀为优势种;草本层主要有有菝葜(Smilax china)、
薯蓣(Dioscorea opposita)、山芹(Angelica siebol-
di)和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尤以五节
芒和薯蓣分布最多。
白檀在1 200m以下分布集中,逐渐变为群落
优势种,1 200m以上零星分布;湖南白檀在1 200
m以下偶有分布,1 200m以上成片分布,单独或与
水马桑、杜鹃共同组成高山灌丛,能够长成高达14m
的高大乔木,但大多数情况下为小乔木或者灌木。
3)1 400m以上常见的有湖南白檀,群落平均
郁闭度达0.60,平均高度2.5m;乔木有交让木
(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四照花(Dendro-
benthamia japonica)和黄杨(Buxus megistophyl-
la),但株数不多,以株丛的形式出现,同种集中生
长;灌木层为优势层,主要有湖南白檀、巴东胡颓子
421 西北林学院学报 30卷 
(Elaeagnus difficilis)、波叶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和水马桑,草本层有林荫千里光(Sene-
cio nemorensis)、水芹(Oenanthe javanica)、虎杖
(Reynoutria japonica)、三脉紫菀(Aster agera-
toides)等。灌木层种类多、多度大,草本层种数和多
度有所减少,这与高海拔低温与霜冻环境有关。分
布种为湖南白檀,群落中处于建群种地位,灌木或小
乔木,单独或与水马桑、杜鹃共同组成高山灌丛。
表6 大围山不同海拔白檀单株平均性状值比较
Table 6 Average character of individual plant between Symplocos spp.in Daweishan mountain
海拔范围
/m
叶形态
叶长
/mm
叶宽
/mm
形状 绒毛 颜色 锯齿
果实形态
横径
/mm
纵径
/mm
颜色 果形
地径
/cm
株高
/m
枝下高
/m
冠幅
/m2
500~1 100  53.23  28.36
卵状
椭圆
两面
被毛
浅绿
黄绿
疏锯齿 5.34  6.68 紫黑 稍歪斜 8.7  2.4  0.19 4.98
1 100~1 400  75.76  41.25 卵形
无毛
光滑
深绿 钝锯齿 6.49  7.86 蓝紫 歪斜 13.6  3.3  0.35 8.22
≥1 400  67.97  33.90
椭圆
披针
无毛
粗糙
浅绿 细锯齿 5.68  7.93 深蓝 偏斜 12.8  3.1  0.23 8.10
  不同海拔白檀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即叶片大
小、果实大小、地径、株高等性状均有显著差异(表
6)。这归因于遗传差异性表达和环境影响,不同海
拔的温度、林型差异造成生境差异大,白檀植株一些
性状产生了环境相适应的改变,调查发现的最高大
的3株白檀海拔位于1 391m,平均叶片长宽较更高
海拔白檀要更长更宽。又佐证了白檀植株性状不完
全受海拔影响,种内遗传也是其限制因子。
3.3 不同海拔梯度白檀群落的特征分析评价
植物生长型(growth form)是表征群落外貌特
征和垂直结构的重要指标[20]。3个不同海拔梯度白
檀群落中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的物种α多样
性分析结果如下表7所示。对不同海拔梯度白檀群
落同层次多样性指数进行单因素t检验分析,结果
表明:检验值tmin= -0.827,tmax=2.309,落于
t0.05(2)置信区间[-4.303,4.303]内。
表7 大围山不同海拔梯度白檀群落多样性指数
Table 7 Diversity index of Symplocos spp.community in different altitudes in Daweishan Mountain
海拔/m 层次 物种丰富度(S) Simpson(P) Shannon-wiener(H) Pielou(E)
500~1 100 乔木 2  0.500  0.693  1.000
灌木 4  0.689  1.268  0.915
草本 18  0.927  2.756  0.954
1 100~1 400 乔木 3  0.653  1.079  0.982
灌木 8  0.806  1.841  0.885
草本 21  0.938  2.907  0.955
≥1 400 乔木 3  0.631  1.041  1.099
灌木 8  0.779  1.759  0.846
草本 22  0.920  2.858  0.925
  1)不同海拔梯度群落多样性指数S、P、H 均为
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E为乔木>草本>灌木。
P表示随机取样的2个个体属于不同种的概率,可
知不同海拔均为乔木层结构最简单,草本层最复杂;
H 反映了群落中物种均匀度的时空变化和丰富度,
由此可知1 400m以上植物群落内物种最丰富,不
同斑块内部物种差异变化最大,海拔1 100~1 400
m群落次之,500~1 100m物种丰富度最小,这与
低海拔群落生境较差、人工干扰较多有关;E反映了
植物分布的空间均匀度,是各个物种的多度和重要
值的均匀程度的直观体现,反映了群落种数、群落观
察多样性及总个体数相同时可能最大多样性之间的
比率。相同梯度比较:草本层较其灌层和乔木层次
大,最差的是乔木层;不同梯度比较1 100~1 400m
的空间均匀性最好,各层数值最接近。
2)3个海拔梯度分别对应华白檀、白檀和湖南
白檀,比较不同海拔梯度的白檀群落α多样性指标
及差异性t检测结果显示,1 100~1 400m梯度群
落的每项指标都比其他2个海拔梯度大,最小的是
500~1 100m,但差异不显著,即不同海拔梯度白檀
植物群落植物结构有相似性,相对而言,白檀群落生
境多样性最大,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而华白檀群落生
境多样性最小,结构稳定性较低。由此可见,白檀的
生态适应性幅度相对较广,适合引种栽培区域较亦
较大。
4 结论与讨论
据12个样方,共计7 500m2 面积的样地调查
521第4期 刘 健 等:大围山白檀群落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分析
统计发现,大围山地区白檀(白檀、湖南白檀和华白
檀)适生的土壤pH 值在3.76~5.30,土壤类型有
砂土、黄棕壤、草甸土、黄棕壤。3个白檀种适生环
境共同点是:土壤弱酸性(pH4.5)、郁闭度较小、空
气流通好、坡度不大于25°、向阳的山地缓坡或沟
谷。这与其他油料植物如黄连木(Pistacia chinen-
sis)[21]、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22]等木
本油料植物的生境有很大差别。白檀种类与土壤
pH值、坡度没有必然相关性,但与海拔梯度显著相
关,海拔230~1 600m均有分布,这与前人对大围
山白檀物种主要分布区域的结论一致[10],其中湖南
白檀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分布的海拔也较其他2个
种高;华白檀分布较少、分布海拔低。高海拔湖南白
檀独自或与杜鹃、水马桑等植物共同形成大面积山
地灌丛,中低海拔华白檀和白檀不为优势种,属于次
要植物,但随着海拔上升重要值逐渐增大。
白檀群落植物种类少,共有39科61属66种,
不同白檀物种均为草本层和灌木层在群落中占优势
地位。不同群落 α 多样性指数比较,1 100~
1 400m海拔群落同位置数值更大,说明群落结构更
稳定。此海拔以白檀分布为主,因此从群落特征来
看,白檀是最合适的引种对象,前人研究发现白檀种
子出油率为20.0%[5],但不同白檀种类的单株产量
和出油率及不同引种地区的具体引种效果和生态适
应性还不得而知,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
白檀群落内不同植物相关性和相互影响作用还
不明确,前人对白檀植物不同居群的物候期与形态
多样性[23]、果实形态发育过程特性研究[1]也没有定
论,故白檀植物群落内部构建和分布还有待更进一
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强,杨艳,尹翔,等.油料植物白檀果实形态发育过程特性
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12(6):53-55,61.
LIU Q,YANG Y,YIN X,et al.Fruit morphological develop-
ment of oil plant Symplocos paniculata[J].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2012,12(6):53-55,61.(in Chinese)
[2] 马倩,蒋丽娟,李昌珠.能源植物系列讲座12-白檀[J].太阳
能,2009(12):27-28.
[3] 唐美军,赵俊,李曦昊,等.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
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390-394.
TANG M J,ZHAO J,LI X H,et al.Advances in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from
plants of Symplocaceae[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4,29(5):390-394.(in Chinese)
[4] 季长波,邹奎.北方地区白檀山矾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科
技,2009(2):28-29.
[5] 管正学,朱太平,仇田青.白檀种子的油脂和氨基酸的分析与
利用评价[J].中国野生植物,1991(2):11-14.
[6] 刘光斌,刘苑秋,黄长干,等.白檀油的理化性质及其制备生
物柴油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1,3(3):64-67.
LIU G B,LIU Y Q,HUANG C G,et al.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by Symplocos panicu-
lata seeds oil[J].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
sociation,2011,3(3):64-67.(in Chinese)
[7] 李昌珠,蒋丽娟,程树棋.生物柴油-绿色能源[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5:46-47.
[8] 汤颖,陈刚,穆淑珍.国内外生物柴油发展现状及中国的应对
策略[J].世界农业,2010(8):10-12.
[9] KARP A,RICHTER G M.Meeting the chalenge of food and
energy security[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2011(4):
1-9.
[10] 陈正法,梁称福,肖润林,等.湖南浏阳市大围山区高等植物
类野菜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J].广西植物,2004,24(4):
291-296.
[11] 杨艳,蒋丽娟,李昌珠,等.大围山野生白檀资源调查与分析
[J].湖南林业科技,2011,38(6):36-38.
[12] 方精云,王襄平,沈泽昊,等.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
法和技术规范[J].生物多样性,2009,17(6):533-548.
[13] 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等.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
系统[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14] 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J].云
南植物研究,2003,25(3):535-538.
[15] 王荷生.植物区系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53-
161.
[16]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
1991,15(Supp.1):1-139.
[17] 祁承经,林亲众.湖南树木志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0.
[18] 吴容芬,黄淑美.中国高等植物志:第60卷第2册[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7.
[19]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7:1-81.
[20] WHITTAKER R H.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
ment of species diversity[M].Taxon,1972,21:213-251.
[21] 马蓁,朱玮,尉芹.木本油料生产生物柴油研究[J].西北林学
院学报2007,22(6):125-130.
MA Z,ZHU W,WEI Q.Advances in the researches of
biodiesel from woody oil-bearing plants[J].Journal of North-
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07,22(6):125-130.(in Chi-
nese)
[22] 戚建华,姚增玉.文冠果的生殖生物学与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3):91-96.
QI J H,YAO Z Y.Review on reproductive biology,propa-
gation and breeding of Xanthoceras sorbifolia[J].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2,27(3):91-96.(in Chi-
nese)
[23] 尹翔,蒋丽娟,刘强.油料植物白檀不同居群的物候期与形
态多样性[J].经济林研究,2012,30(3):55-60.
YIN X,JIANG L J,LIU Q.Phenophase period and morpho-
logical diversity of different Symplocos paniculata popula-
tions[J].Nonwood Forest Research,2012,30(3):55-60.(in
Chinese)
621 西北林学院学报 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