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矿区植物假繁缕对铅、锌积累特性的研究



全 文 :中国环境科学 2010,30(2):239~245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矿区植物假繁缕对铅、锌积累特性的研究
叶林春 1,张青松 1,蒋小军 2,朱雪梅 1*,林立金 3,邵继荣 4 (1.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
2.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3.雅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分站,四川 雅安 625000;4.四川农
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理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

摘要:采用温室砂培盆栽试验研究了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对铅、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重金属浓度范围内,
假繁缕根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根冠比及植株铅、锌含量均随所施铅、锌浓度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根和地上部分铅含量最大值分别
为 1386.08,1197.93mg/kg;锌含量最大值分别为 9250.50,8243.15mg/kg.植株铅和锌转运系数均<1;但根和地上部分的铅、锌富集系数均>1.
偏相关分析表明,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铅、锌的吸收间可能产生协同或加和作用.
关键词: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铅;锌;积累特性
中图分类号:X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10)02-0239-07

Characteristics of accumulating lead and zinc by diggings plant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YE Lin-chun1,
ZHANG Qing-song1, JIANG Xiao-jun2, ZHU Xue-mei1*, LIN Li-jin3, SHAO Ji-rong4 (1.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2.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
Dujiangyan 611830, China;3.Ya’a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Substation, Ya’an 625000, China;4.College
of Biology and Scienc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0,30(2):239~245
Abstract:Effects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accumulating Pb and Zn were studied. Pot plan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sand growth incubator. Both the biomass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in the roots and the shoots
and the ratio of root to shoot (W/W) had increased, also the Pb contents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and the Zn
contents increased as well with increasing of concentrations of Pb and Zn in nutrient solution. The highest Pb contents in
the roots and the shoots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were 1386.08mg/kg and 1197.93mg/kg respectively, and the
Zn contents were 9250.50mg/kg and 8243.15mg/kg respectively. Both Pb and Zn translocation coefficients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were less than 1, but both the Pb and Zn enrichment coefficients in roots and shoots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were more than 1.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absorbing of Pb and
Zn in roots and shoots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could have a synergistic or additive effect.
Key words: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Pb;Zn;characteristics of accumulation

植物修复是一项环境友好的重金属污染土
壤修复方法,尤其是超富集植物在修复重金属污
染土壤上得到了应用.采用矿区筛选出的富集植
物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已成为环境生态
研究的热点之一[1-6].目前国内外报道的铅锌超
富集植物和富集植物不多,已报道的铅锌超富集
植物有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 (Michx.)
Scribn.][7]、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8]和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9]等,且绝
大部分是在采矿区和冶炼厂被发现的.而铅锌富
集植物也仅有高羊茅、黑麦草和蜈蚣草等[10-11].
因此,筛选铅锌矿区自然定植的富集植物并研究
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
通过前期对四川省汉源县团宝山铅锌矿区的优
势草本植物物种调查与筛选发现 , 假繁缕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对铅的富集能
力强,可以初步确定为铅富集植物[12].为了进一
收稿日期:2009-06-20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 2008 年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FZ0180)
* 责任作者, 教授, zhubroad@163.com
240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0 卷

步确定假繁缕对铅、锌的富集特性,通过砂培盆
栽试验,研究了铅锌复合作用条件下,假繁缕植株
对铅、锌的积累特性,以期能进一步确定该植物
的富集特征,并能为利用本地植物修复铅锌污染
的土壤提供新材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团宝山铅锌矿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境内,
矿区多年平均气温 4.3 .℃年降雨量 3869mm,相对湿
度 75 %,年平均蒸发量 1421mm,年平均日照时数
1381.4h.经调查,该矿区的植被覆盖率达 85%以上,
植被以草本为主,其中优势植物物种主要有禾本科
的蔗茅[Erianthus rufipilus (Steud.) Griseb]和黑穗画
眉草(Eragrostis nigra Nees ex Steud.),菊科的野菊
(Chrysanthemum indicum L.)、艾蒿(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石竹科
的缘毛卷耳(Cerastium furcatum Cham. et Schlecht)
和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Franch.et
Savat.) Pax.],蓼科的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莎
草科的丛毛羊胡子草(Eriophorum comosum Nees)等.
它们在矿区广泛分布,但以假繁缕的分布最广,且生
长良好,生物量大.
1.2 供试材料
前期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发现,假繁缕根和
地上部分的铅含量分别为 1018.33,718.2mg/kg;
锌含量分别为 1102.90,1034.10mg/kg,达到铅富
集植物的标准[13].在此基础上,再从矿区采集假
繁缕健壮幼株(约 15 片叶、5cm 高)作为盆栽试
验材料,进一步研究其铅、锌富集特性.
1.3 室内培养
将幼株用改进的Hoagland 营养液进行盆栽,
营养液按胡宗达[14]等的方法配置.以石英砂作培
养基质(砂过 2mm筛,经 2% HNO3 溶液浸泡过夜,
用去离子水冲洗,晾干)装入高 13cm×直径 12cm
的塑料盆中,每盆装砂 500g.然后将幼苗植入盆
中,每盆 3 株,在人工气候培养箱(PX2-310D)培养,
箱内光照设为 20000lx,光照时数 12h/d,相对湿度
75%,白天平均温度为 26 ,℃夜间为 22 .℃植株培
养 60d后收获,培养期间,每隔 3d浇 1次Hoagland
营养液,每次 40mL/盆;每隔 2d 浇一次去离子水,
每次 30mL/盆.
1.4 试验处理
预培养 14d 后进行铅锌处理,铅锌处理为 2
因素 5 水平试验,铅处理浓度设为 0,50,100,200,
400mg/L,分别设为 P0、P1、P2、P3 和 P4;锌处
理浓度设为 0,100,300,500,700mg/L,分别设为
Z0、Z1、Z2、Z3 和 Z4,每个处理重复 3 次.铅锌
试剂分别采用分析纯的 Pb(CH3COO)2 ⋅ 3H2O 和
ZnSO4 ⋅ 7H2O,每隔 5d 浇一次相应浓度的铅、锌
溶液,每次 15mL/盆(恰好浸透砂基刚有溶液溢
出),处理时间为 60d,共浇铅、锌溶液 10 次.
1.5 测定方法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 A-6300)
测定重金属含量,结果以每 kg(干质量)中铅或锌
的 mg 数表示(mg/kg).富集系数以植物地上部分
重金属含量与处理溶液中重金属浓度之比计
量 [15-16].转运系数以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与植
物地下部重金属含量之比.
1.6 数据处理
用 Excel 作图,用 DPS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
偏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是砂培试验.砂子的作用一是支撑固
定植物,二是在砂子空隙间保留一定量的营养液
和空气供植物吸收之用.砂子用前全部都经过了
处理,除去了其他杂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
砂子本身对离子的吸附能力很弱,可以忽略.在施
入重金属溶液时,多余部分可以通过盆底小孔渗
漏出去,不会在盆中积聚,且新施入溶液会把原来
砂子中的溶液替换掉.因此,砂子空隙中的重金属
溶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根据前人水培或砂培研
究,如顾超等[15]、闵运江等[16],富集系数的计算方
法为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与溶液中重金属
含量的比值,因而本文中所采用的富集系数计算
均是施加的溶液中重金属浓度.
2.1 铅锌复合作用下对假繁缕生物量的影响
由表 1 可见,在铅浓度为 50,100,200mg/L 时,
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均随锌浓度的升高
2 期 叶林春等:矿区植物假繁缕对铅、锌积累特性的研究 241

而增大;当铅浓度为 0,400mg/L 时,其根和地上部
分干质量随锌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
势.当锌浓度为 0,100mg/L 时,假繁缕根干质量随
铅浓度的增加呈波状起伏变化,地上部分干质量
则为先增后降的变化;当锌浓度为 300,500mg/L
时,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均随铅浓度的增
加而增大;当锌浓度为 700mg/L时,其根和地上部
分干质量均随铅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
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在铅浓度为
400mg/L,锌浓度为 300mg/L 时达到最大值,分别
为 1.62g/株和 10.33g/株,表明假繁缕对铅锌复合
作用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和耐性.方差分析表明,各
处理浓度间假繁缕根干质量及地上部分干质量
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表 1 铅锌复合作用下对假繁缕生物量的影响
Table 1 Effects of Pb and Zn on the biomass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生物量(g/株,干基) 处理
根 地上部分
P0Z0 0.26±0.01 1.86±0.07
P0Z1 0.26±0.01 3.27±0.11
P0Z2 0.36±0.01 3.69±0.11
P0Z3 0.47±0.03 4.50±0.12
P0Z4 0.44±0.02 3.92±0.20
P1Z0 0.23±0.07 1.90±0.04
P1Z1 0.24±0.03 3.49±0.2
P1Z2 0.48±0.03 4.04±0.22
P1Z3 0.55±0.08 4.79±0.08
P1Z4 0.59±0.11 5.23±0.10
P2Z0 0.27±0.05 2.91±0.12
P2Z1 0.32±0.03 4.62±0.10
P2Z2 0.57±0.04 5.31±0.16
P2Z3 0.79±0.03 6.08±0.26
P2Z4 0.86±0.11 6.20±0.15
P3Z0 0.45±0.04 3.82±0.15
P3Z1 0.52±0.06 4.11±0.12
P3Z2 0.79±0.05 6.20±0.42
P3Z3 1.03±0.05 7.47±0.05
P3Z4 1.48±0.05 9.82±0.10
P4Z0 0.32±0.11 2.83±0.30
P4Z1 0.85±0.06 6.99±0.34
P4Z2 1.62±0.17 10.33±0.26
P4Z3 1.36±0.10 9.79±0.14
P4Z4 1.35±0.25 7.68±0.39
注:表中数据均为平均值+标准差
2.2 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对铅、锌的积累
2.2.1 假繁缕对铅的积累 由图 1 可见,在铅锌
复合作用条件下,铅在假繁缕体内的分布为:根>
地上部分.在铅浓度<400mg/L 时,假繁缕根和地
上部分铅含量均随锌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铅浓
度为 400mg/L 时,假繁缕根中铅含量随锌浓度的
增大而增加,而地上部分铅含量则随锌浓度的增
大先增后降.当锌浓度为 0,100,700mg/L 时,假繁
缕根和地上部分铅含量均随铅浓度的升高呈先
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当锌浓度为 300,500mg/L 时,
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铅含量则均随铅浓度的增
加而增加.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铅含量最大值出
现在铅浓度为 200mg/L,锌浓度为 700mg/L 时,其
值分别为 1386.08,1197.93mg/kg.方差分析表明,
各处理浓度间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铅含量的差
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2.2.2 假繁缕对锌的积累 由图 2 可见,在铅锌
复合作用条件下,锌在假繁缕体内的分布规律和
铅的分布大致相同.在锌浓度一定时,假繁缕根和
地上部分锌含量均随铅浓度的增而增加.假繁缕
根和地上部分锌含量分别在铅浓度为 400mg/L,
锌浓度为 700mg/L,铅浓度为 400mg/L,锌浓度为
500mg/L 时达到最大 ,其值分别为 9250.50,
8423.15mg/kg.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浓度间假繁
缕根和地上部分的锌含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
平(P<0.01).
2.2.3 铅、锌浓度与植株铅、锌含量的偏相关
分析 从表 2 可以看出,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铅
含量与所施铅、锌浓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锌的加入,促进了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对铅的
吸收和富集;而铅的加入,也促进了假繁缕根和
地上部分对锌的吸收和富集,但高浓度的铅又
抑制了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锌的吸收和富集.
这说明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施用的铅、锌对假
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铅含量均产生了复合效应,
即铅锌复合作用可能使铅、锌间产生了协同或
加和作用.
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锌含量与所施铅浓度
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根锌含量与所施锌浓度呈
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地上部分锌含量与所施锌浓
242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0 卷

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本试验浓度范
围内,施用的铅、锌对根和地上部分锌含量均产
生了复合效应,即铅锌复合作用可能使铅、锌间
产生了协同或加和作用.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P0
Z0
P0
Z1
P0
Z2
P0
Z3
P0
Z4
P1
Z0
P1
Z1
P1
Z2
P1
Z3
P1
Z4
P2
Z0
P2
Z1
P2
Z2
P2
Z3
P2
Z4
P3
Z0
P3
Z1
P3
Z2
P3
Z3
P3
Z4
P4
Z0
P4
Z1
P4
Z2
P4
Z3
P4
Z4
处理



(m
g/
kg
)
地上部分 根

图 1 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对铅的积累
Fig.1 Effects of Pb and Zn on the Pb accumulation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11000
P0
Z0
P0
Z1
P0
Z2
P0
Z3
P0
Z4
P1
Z0
P1
Z1
P1
Z2
P1
Z3
P1
Z4
P2
Z0
P2
Z1
P2
Z2
P2
Z3
P2
Z4
P3
Z0
P3
Z1
P3
Z2
P3
Z3
P3
Z4
P4
Z0
P4
Z1
P4
Z2
P4
Z3
P4
Z4
处理



(m
g/
kg
)
地上部分 根

图 2 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对锌的积累
Fig.2 Effects of Pb and Zn on the Zn accumulation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表 2 铅、锌浓度与植株铅、锌含量的偏相关系数
Table 2 Partial correlations of Pb and Zn concentrations
in solution and contents in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Pb 含量 Zn 含量 处理溶液
根 地上部分

根 地上部分
Pb 0.890** 0.884** 0.625** 0.610**
Zn 0.718** 0.722** 0.501* 0.539**
注: *和**分别表示0.012.3 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对铅、锌富集系数
的影响
2.3.1 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对铅的富集系
数 由表 3 可见,在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根和
地上部分的铅富集系数均大于 1,且根>地上部分.
在铅浓度一定时,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铅富集系
数随锌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在锌浓度一定时,假繁
缕根和地上部分铅富集系数随铅浓度的升高呈
2 期 叶林春等:矿区植物假繁缕对铅、锌积累特性的研究 243

增大的趋势.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铅富集系数最
大值出现在铅浓度为 400mg/L、锌浓度为
100mg/L 时,其值分别为 22.28 和 13.50,最小值出
现在铅浓度为 0、锌浓度为 700mg/L 时,其值分
别为 1.85 和 1.34.
2.3.2 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对锌的富集系数 由
表 3 可见,在铅浓度一定时,随锌浓度的增加,假繁
缕根和地上部分锌富集系数均呈增大的趋势.在锌
浓度一定时,随铅浓度的增加,假繁缕根和地上部
分锌富集系数则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假繁缕根和地
上部分的最小富集系数出现在铅浓度为 700mg/L、
锌浓度为 100mg/L 时,其值分别为 10.93 和 9.51;最
大为铅浓度为 100mg/L、锌浓度为 700mg/L 时,其
值分别为 68.40 和 58.14.
表 3 铅锌作用下假繁缕对铅、锌的富集系数的影响
Table 3 Effects of Pb and Zn on the Pb and Zn enrichment coefficients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铅富集系数 锌富集系数 处理
根 地上部分 根 地上部分
P0Z1 14.75 10.57 38.64 32.25
P0Z2 7.38 5.36 42.66 35.85
P0Z3 3.70 2.68 57.50 48.67
P0Z4 1.85 1.34 66.10 56.17
P1Z1 14.45 10.79 52.12 43.82
P1Z2 7.48 5.62 57.53 48.71
P1Z3 4.11 3.11 68.07 57.67
P1Z4 2.17 1.69 68.40 58.14
P2Z1 15.13 12.79 18.23 15.33
P2Z2 7.91 6.92 21.93 18.65
P2Z3 4.25 3.76 23.16 19.77
P2Z4 2.45 2.20 26.29 22.51
P3Z1 21.22 12.43 13.68 11.67
P3Z2 11.52 7.53 15.99 13.52
P3Z3 6.39 5.48 16.09 13.75
P3Z4 3.47 2.99 17.64 15.24
P4Z1 22.28 13.50 10.93 9.51
P4Z2 12.23 8.81 12.08 10.74
P4Z3 6.55 5.97 12.90 12.03
P4Z4 3.39 2.66 13.22 11.72

2.4 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对铅、锌转运系数
的影响
2.4.1 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对的铅转运系
数 由表 4 可见,在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铅
转运系数随铅浓度的升高而大体呈增大的趋
势.在铅浓度为 0 时,铅转运系数随锌浓度的增
加无明显变化.在铅浓度为 400mg/L 时,铅转运
系数随锌浓度的增大表现为先增后降,同时在
铅浓度为 400mg/L,锌浓度为 500mg/L时达到最
大,为 0.91.在锌浓度一定时,随铅的增加,铅转运
系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2.4.2 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对的锌转运系
数 由表 4 可见,在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锌转
运系数随所施铅、锌浓度的升高呈增大的趋势,但
在铅浓度为 400mg/L 时,转运系数随锌浓度的增加
先增后降.假繁缕锌转运系数在铅浓度为 400mg/L,
锌浓度为 500mg/L 时达到最大值,为 0.93.
3 讨论
理想的超富集植物除满足超富集植物界定的
临界含量标准外[12],还应具有生长期短、抗病虫害
和抗旱能力强、生物量大,能同时富集 2 种或 2 种
以上的重金属的特点[17].从植物对铅、锌含量的积
累含量来看,按照 Brooks 对超富集植物的定义,植
244 中 国 环 境 科 学 30 卷

物 地 上 部 分 铅 和 锌 含 量 分 别 大 于 1000,
10000mg/kg,且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重金属
含量及富集系数大于 1 的植物才被称为铅锌超富
集植物.从本试验的研究结果来看,虽在高浓度(铅
浓度为 200,400mg/L 和锌浓度为 500, 700mg/L)条
件下,假繁缕地上部分铅含量已超过了超富集植物
铅含量的临界值,但在低浓度时,其铅锌含量未达
到超富集植物铅锌含量的临界值,且转运系数小于
1,因而未达到铅超富集植物的标准.但根据聂俊华
等 [18]认为铅含量大于 500mg/kg、锌含量大于
5000mg/kg,并能在铅锌污染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的
植物为富集植物.本试验的假繁缕单株干质量平均
达到10.33g,且生长良好.同时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
铅含量均超过了 500mg/kg,说明它具备富集植物
的特征,能相对有效地从环境中吸收铅.因此,可以
确定假繁缕为铅富集植物.
表 4 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对铅、锌的转运系数
Table 4 Effects of Pb and Zn on the Pb and Zn
translocation coefficients of Pseudostellaria
maximowicziana
处理 铅转运系数 锌转运系数
P0Z0 0.73 0.82
P0Z1 0.72 0.83
P0Z2 0.73 0.84
P0Z3 0.73 0.85
P0Z4 0.73 0.85
P1Z0 0.74 0.84
P1Z1 0.75 0.84
P1Z2 0.75 0.85
P1Z3 0.76 0.85
P1Z4 0.78 0.85
P2Z0 0.78 0.84
P2Z1 0.85 0.84
P2Z2 0.87 0.85
P2Z3 0.88 0.85
P2Z4 0.90 0.86
P3Z0 0.52 0.84
P3Z1 0.59 0.84
P3Z2 0.65 0.85
P3Z3 0.86 0.85
P3Z4 0.86 0.86
P4Z0 0.49 0.86
P4Z1 0.61 0.87
P4Z2 0.72 0.89
P4Z3 0.91 0.93
P4Z4 0.79 0.89
本试验为砂培试验,假繁缕对重金属铅锌的
吸收更为直接,其根和地上部分的富集系数均大
于 1.转运系数用来评价植物将重金属从根向地
上部的运输和富集能力,其数值大于 1 意味着被
植物地上部吸收的重金属含量大于根吸收重金
属含量[10,19].本试验中假繁缕的铅、锌的富集系
数均大于 1,而根的富集系数大于地上部分.从转
运系数来看,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的铅、锌的转
运系数均小于 1,这意味着被假繁缕地上部吸收
的铅锌含量小于地下部吸收铅锌含量,但其地上
部分生物量较大,生长周期较短,也可作为铅锌矿
区污染土壤修复的备用植物.
4 结论
4.1 铅锌复合作用下,随所施铅锌浓度的增大,
假繁缕生物量、植株铅、锌含量呈增大的趋势,
是一种铅富集植物.
4.2 铅锌复合作用下,假繁缕根的富集系数要
高于地上部分,且根和地上部分的铅、锌的富集
系数均大于 1,但根的富集系数大于地上部分,且
根和地上部分的转运系数均小于 1.
4.3 假繁缕根和地上部分铅、锌的吸收间可能
产生协同或加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Chaney R L, Malik M, Li Y M, et a1. Phytoremedition of soil
metals [J]. Current Opinons in Biotechnology, 1997,8(3):279-
284.
[2] 王广林,王立龙,李 征,等.杂草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与含量特
征研究 [J]. 生态学杂志, 2005,24(6):639-643.
[3] 周东美,郝秀珍,薛 艳,等.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J].
生态环境, 2004,13(2):234-242.
[4] Ye Z H, Baker A J, Wong M H. Zinc, lead and cadmium tolerance,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by Typhalati-folian [J]. New Phytol.,
1997,136:469-480.
[5] 李坤陶.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6,38(3):95-98.
[6] 袁 敏,铁柏清,唐美珍,等.4 种草对铅锌尾矿污染土壤的重金
属抗性与吸收特性 [J]. 生态环境, 2005,14(1):43-47.
[7] 张志权,束文圣,蓝崇钰,等.土壤种子库与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
研究:定居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再分配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25(3):306-311.
[8] 吴双桃,吴晓芙,胡日利,等.铅锌冶炼厂土壤污染及重金属富集
2 期 叶林春等:矿区植物假繁缕对铅、锌积累特性的研究 245

植物的研究 [J]. 生态环境, 2004,13(2):156-160.
[9] 杨肖娥,龙新宪,倪吾钟,等.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ance)一种
新的锌超富集植物 [J]. 科学通报, 2002,47(13):1003-1006.
[10] 杨 卓,王 伟,李博文,等.高羊茅和黑麦草对污染土壤 Cd, Pb,
Zn 的富集特征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8,22(2):83-87.
[11] 王英辉,陈学军,赵艳林,等.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优势植
物累积特征 [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7,36(4):487-493.
[12] 辉建春,蒋小军,杨远祥,等.四川汉源铅锌矿区铅锌富集植物筛
选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16(5):233-236.
[13] 聂发辉.关于超富集植物的新理解 [J]. 生态环境, 2005,14(1):
136-138.
[14] 胡宗达,杨远祥,朱雪梅,等.Pb,Zn 对超富集植物(小鳞苔草)抗氧
化酶活性的影响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7,21(6):86-91.
[15] 顾 超,李 蕾,何池全.喜旱莲子草及鸭趾草对重金属的富集
实验研究 [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0(6):626-
629.
[16] 闵运江,周守标,罗其领,等.四种重金属胁迫下朝天委陵菜的生
长特性及富集能力 [J]. 激光生物学报, 2008,17(5):673-678.
[17] 魏树和,周启星,王 新,等.农田杂草的重金属超积累特性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24(1):105-109.
[18] 聂俊华,刘秀梅,王庆仁.Pb(铅)富集植物品种的筛选 [J]. 农业
工程学报, 2004,20(4):255-258.
[19] 徐卫红,王宏信,李文一,等.重金属富集植物黑麦草对 Zn 的响应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20(3):33-36.

作者简介:叶林春(1984-),女,广西桂林人,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
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生态工程及生态恢复研究.



寄生噬菌体和细菌宿主的本土适应性
“生物多样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来物种在本土环境中的适应和发展.通常来说,当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时,寄
生生物能为其宿主调节生存竞争压力.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寄生虫和宿主的确具有本土适应性,但是我们对地球上最
为丰富的微生物体——细菌和他们的寄生噬菌体却知之甚少.实际上,微生物多样性最终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
环境的变化.最近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引发了科学界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另一话题:那就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促
进生物多样性的相对重要性.
噬菌体具有裂解性,它们附着在细菌的细胞表面,注入基因物质,然后利用宿主细胞再生进行繁衍.因此,了解细
菌和噬菌体群落结构尤为重要.
研究人员利用土壤样品进行了现场试验,以确定一组细菌和噬菌体的本土适应性.在英国牛津 Meadoew Port 长
满草的滩涂上进行网格化采样.2 个网格、长×宽=25cm×25cm,每个网格 5 等分,进行取样.取样的钻孔直径在 1cm 左
右.研究人员从每个样品中提取了 24种具有相同结构的细菌群落和总噬菌群的悬浮液.经过核糖体RNA 16S的排序
随机选择群落试验证明:悬浮液中主要的分离体为 Stenotrophomonas,占体积含量的 75%.
为了判断在 25cm×25cm 网格中细菌通过噬菌体繁衍的个数.通过一昼夜的细菌培养,研究人员从每个网格中析
出了 600 个菌群,混合着 25 种噬菌体的悬浮液(瘟疫现象表明细菌体可以携带病毒,并进一步裂解).在 2 个网格中,分
别显示出 199 种和 241 种蚀斑克隆.这证明,大量细菌(33%~40%)可以通过噬菌体在原著地上进行裂解和繁衍.

李青青 译自《Science》, August,14:5833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