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贵州省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的评价



全 文 :第 34卷 第 1期 生 态 科 学 34(1): 74−80
2015 年 1 月 Ecological Science Jan. 2015

收稿日期: 2014-08-11; 修订日期: 2014-11-20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喀斯特山区低碳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黔科合 SY 字(2012)3058].
作者简介: 刘发勇(1991—), 男,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喀斯特生态环境。E-mail: 372387883@qq.com
*通信作者: 兰安军(1974—), 男,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喀斯特环境遥感。E-mail: 493486980@qq.com

刘发勇, 兰安军, 熊康宁, 等. 贵州省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的评价[J]. 生态科学, 2015, 34(1): 74−80.
LIU Fayong, LAN Anjun, XIONG Kangning, et al. Evaluation of land ecological risk in Guizhou Huangguoshu scenic area[J].
Ecological Science, 2015, 34(1): 74−80.

贵州省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的评价
刘发勇 1,2, 兰安军 2,3,*, 熊康宁 1,2, 艾玉 3, 詹奉丽 3, 王小琳 3
1.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贵阳 550001
2.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贵阳 550001
3.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阳 550001

【摘要】 为了探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黄果树景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 , 通过定量分析 2000、
2005、2010 年三个时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 应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建立土地生态风险
评价模型, 并对黄果树景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黄果树景区近 10 土地利用变
化主要表现在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 而耕地面积则不断在减少, 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 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指数
不断在增加, 土地生态风险指数上升了 0.0496。城镇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景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景区生
态风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黄果树;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doi:10.3969/j.issn. 1008-8873.2015.01.011 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5)01-074-07
Evaluation of land ecological risk in Guizhou Huangguoshu scenic area
LIU Fayong1,2, LAN Anjun3,*, XIONG Kangning1,2, AI Yu3 , ZHAN Fengli3,WANG Xiaolin3
1. Institute of South China Karst,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2.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Incubation Base for Karst Mountain Ecology Environ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1, China
3.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risk of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of Huangguoshu scenic area to the
ecosystem, where showed a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dynamic change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in 2000, 2005 using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index of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to establish a l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 use of Huangguoshu scenic area
was changed into urban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area was dwindling. Urbanization showed a rapid development. The
land ecological risk index in Huangguoshu scenic area was increased by 0.0496. The changes of urban construction, roads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risk change.
Key words: Huangguoshu; land use; ecological risk
1 前言
土地利用的变化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
变化,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的变化不仅影响生
态系统结构和组成, 其所产生的生态影响还具有区
域性和积累性特征[1–2]; 土地利用变化反映了人类
1 期 刘发勇, 等. 贵州省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的评价 75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式及作用程度, 其受人类活动
与自然生态条件变化的综合影响[3–4]; 土地利用的
格局、深度和强度上的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各个
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5–6]。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人类
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 从而导致土地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5], 如何对区
域的土地生态风险进行量化后进行评价是最终的研
究目的。区域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是指人为活动或自
然灾害对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产生不良
作用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7–8]。本文在参考相关研究
的基础上[9–12], 选取土地利用指数和景观指数作为
风险指标, 其中土地利用指数反映土地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变化情况, 景观指数反映土地生态系统的景
观格局变化, 其高度浓缩了景观格局信息, 反映景
观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种特征。这两类指标从物
理属性和景观尺度反映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
态系统带来的风险。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
土地生态系统的风险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具有
重要的意义, 对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生态环境的
恢复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能为区
域制定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
依据。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布依族
自治县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之间, 属安顺市管
辖, 景区面积 115.74 km2。地处东经 105°35′50″—
105°41′25″, 北纬 25°53′45″—26°31′50″之间。具典型
的喀斯特溶蚀地貌特征, 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 并
分布有紫红色砾岩, 角砾岩, 紫红色砾质粉砂岩等。
景区属中亚热带气候, 三岔河至打邦河一带低海
拔地区, 属南亚热带气候, 全年气候温和, 夏无酷
署, 冬无严寒, 多年平均温度 15.6 ; ℃ 景区雨量
充沛 , 湿度较大 , 日照稍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300 mm; 景区内土壤主要以石灰土﹑黄壤﹑黄
棕壤﹑水稻土为主, 植被属中亚热带绿阔叶林。在
打邦河河谷地区发育了一类南亚热带沟谷季雨
林。但是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 原生植被已不复存
在, 现状多为次生类型, 石灰岩山地, 多为藤刺灌
丛或灌草丛; 在原生阔叶林消失地带, 多为石漠化
生态治理人工种植的以松、杉为主的针叶林或杉木
与枫香等组成针阔叶混交林; 景区旅游资源以地文
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遗迹等旅游资源
为主。
本次研究使用的影像数据分别为 2000年TM数
据、2005 年的 ASTER 数据与 2010 年的 ALOS 数据,
影像的处理包括预处理与影像分类, 预处理又包括
遥感影像与地形图的配准、遥感影像纠正、遥感影
像增强处理等工作。为提高 TM 影像、ASTER 影像
数据与 ALOS 数据的匹配效果, 分别对 TM、ASTER
数据进行影像重采样到 10 m 分辨率, 然后在此基础
上进行几何精校正等影像处理。传统的基于像素的
分类方法都是根据象元的亮度特征来进行分类, 主
要包括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两种, 但是由于“同
物异谱”与“同谱异物”现象的存在, 使得传统的遥
感影像分类精度降低。近年来, 随着面向对象的广
泛应用, 其在遥感影像分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
效[13], 本研究影像分类采用面向对象分类中的多
尺度分割技术进行遥感影像的分类解译, 影像分
类的主要参与分割参数有: 光谱因子、形状因子、
紧密度、平滑度、分割尺度。根据景区实际情况, 将
本次研究区土地利用分为水田、旱地、有林地、
灌木林地、其他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以
及未利用地 9 类, 其他林地主要是今年来进行生
态治理与植被恢复时人工种植形成的未成林地的
疏林地地类。影像分类结果均经过分类精度的验
证, 分类精度均达 90%以上, 研究区土地利用图
如图 1 所示。
3 研究方法
以黄果树景区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 通过
建立土地生态风险度综合评价模型, 采用静态研究
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动态变化的定量评价, 分析土地利用生态风险
变化特征, 从时间与空间上定量描述黄果树景区土
地生态风险程度、风险等级分布并揭示其在空间上
的变化规律。
3.1 土地生态风险指数
根据黄果树景区 2000、2005 和 2010 年三个时
76 生 态 科 学 34 卷


图 1 2000—2010 年黄果树景区土地利用图
Fig. 1 Land use maps in Huangguoshu scenic area of 2000-2010
期的土地利用数据, 通过引入生态风险指数来描述
各地类的综合风险性的相对大小, 将各地类的空间
分布结构转化为空间化的生态风险变量, 从而建立
土地利用类型与区域生态风险之间的空间联系, 其
计算公式为:
m
1
i i
I
i
AWR
A=
= ∑ (1)
公式(1)中, RI为研究区土地生态风险指数; m 为
土地利用类型数; Ai 为第 i 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面积;
A 为研究区总面积; Wi为第 i 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反映
的综合生态风险强度系数, 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
反映的综合生态风险程度的相对大小, 生态风险强
度系数在参考相关学者研究文献的基础上[9–10]的基
础上, 通过邀请专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相对系
数, 最终确定地类的生态风险强度系数依次为: 水
田 0.3、旱地 0.32、有林地 0.12、灌木林地 0.14、其
他林地 0.18、草地 0.2、水域 0.6、建设用地 0.72、
未利用地 0.86。
3.2 土地生态风险综合分析
土地生态风险综合分析建立在土地利用指数与
景观格局指数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土地
利用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研
究区的土地生态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主要选用土地
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耕地垦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
景观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以及景观分形维数指
数, 其计算公式见表 1。
上述公式中, Fi 为第 i 类土地分类利用程度分级
指数, 参考刘纪远等提出的土地利用分级指数[14],
将土地分类归为 4 大类(未利用地、林草地以及水
域、农用地以及城镇建设用地, 其值分别为 1、2、
3、4), Pi 为地 i 类土地分类的面积比重; Aa 耕地面
积; A 为土地总面积; m 为土地利用类型数; Hmax=
lnN; N 为景观中各类斑块总数; Pei 为某一类景观
类型的斑块周长; Ai 为某类景观类型的斑块面积。
景观指数的计算景观格局指数计算软件 Fragstats
3.3 进行计算。
4 结果与分析
4.1 土地生态风险时空分析
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三个时期黄果树景区土地
生他风险指数, 从表 2 可以看出, 2000—2010 年间,
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生态风险指数变化各异, 水田与
旱地的生态风险指数一直在减小, 而其他林地、水
域、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地的生态风险指数均在增
加, 有林地、灌木林地以及草地的生态风险指数有
增加有减少, 但总体来看, 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
险指数呈上升趋势, 土地生态风险指数从 2000 年的
0.248 增加到 2005 年的 0.2546, 再增加到了 2010 年
的 0.2574, 但从土地生态风险变化率来看, 2005 年
到 2010 年间的生态风险指数增长明显比 2000 年至
1 期 刘发勇, 等. 贵州省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的评价 77

表 1 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指数
Tab. 1 Indexes of land eco-risk in Huangguoshu scenic area
指数 公式 内容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LI
4
1
100I i i
i
L F P
=
= ∑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在空间和时间利用上广度和深度的体现
耕地垦殖指数 KI aI
AK
A
=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的量度
景观多样性指数 HI ( ) ( )m 2
1
logI i i
i
H P P
=
= −∑ 反映景观要素组成结构的复杂性、类型丰富程度
景观优势度指数 DI ( ) ( )mmax 2
1
logI i i
i
D H P P
=
= +∑ 一种或几种类型斑块在整个景观类型中的优势度
破碎度指数 FI I
NF
A
= 描述景观的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程度
景观分形维数指数 PAI ( ) ( )e2 ln / 4 lnI i iPA P A= 反映在一定的观测尺度上景观斑块类型的复杂程度

表 2 2000—2010 年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指数
Tab. 2 Indexes of land eco-risk in Huangguoshu scenic area of 2000—2010
土地生态风险指数 土地生态风险变化率
类型
2000 年 2005 年 2010 年 2000-2005 年 2005-2010 年
水田 0.0250 0.0245 0.0224 –0.0005 –0.0021
旱地 0.0671 0.0570 0.0552 –0.0101 –0.0019
有林地 0.0123 0.0129 0.0118 0.0006 –0.0011
灌木林地 0.0435 0.0429 0.0436 –0.0005 0.0006
其他林地 0.0012 0.0012 0.0035 0.0001 0.0022
草地 0.0420 0.0442 0.0437 0.0022 –0.0004
水域 0.0089 0.0090 0.0090 0.0001 0.0000
建设用地 0.0312 0.0448 0.0502 0.0136 0.0054
未利用地 0.0169 0.0180 0.0181 0.0011 0.0001
合计 0.2480 0.2546 0.2574 0.0066 0.0028

2005 年期间的增长缓慢。从表中还可以看出, 与
灌木林地相比, 2005 年建设用地的土地生态风险
指数小于灌木林地, 而在 2005 年以及 2010 年,
建设用地的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均高于灌木林地 ,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近 10 年以来, 黄果树景区的
建设用地的不断在增加, 加之其生态风险强度系
统较高 , 因此 , 建设用地的生态风险指数呈上升
趋势。
表 3 2000—2010 年黄果树景区生态风险面积统计表
Tab. 3 Area and percent for eco-risk level in Huangguoshu scenic area of 2000—2010
2000 年 2005 年 2010 年
风险等级
面积(km2) 比例(%) 面积(km2) 比例(%) 面积(km2) 比例(%)
低风险 32.99 28.51 37.44 32.35 52.17 45.07
较低风险 34.06 29.43 33.70 29.12 19.42 16.78
中等风险 24.98 21.59 17.25 14.91 15.07 13.02
较高风险 16.61 14.35 14.44 12.48 16.95 14.65
高风险 7.10 6.13 12.90 11.15 12.13 10.48
合计 115.74 100.00 115.74 100.00 115.74 100.00
78 生 态 科 学 34 卷


图 2 2000—2010 年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空间分等图
Fig. 2 The classification map of land eco-risk of Huangguoshu scenic area of 2000—2010
基于 ARCGIS 软件, 对黄果树景区三个时期土
地利用数据采用 0.5 km×0.5 km 的单元格网进行生
态风险值的栅格化处理, 并计算出每个格网的土地
生态风险值, 跟据其中心点的生态风险值进行克里
格空间插值, 对计算结果重分类为 5 个等级, 即低
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以及高风险(图
1), 并得到不同风险等级的统计表。
从统计结果看出, 黄果树景区 10 年间土地生态风
险逐年上升, 与 2000 年相比, 2010 年景区的较高风
险以及高风险区域的面积比重呈增长趋势, 分别增
加了0.30%和4.35%, 较高风险以上区域面积比重由
2000 年的 20.48%增加到了 2010 年的 25.13%, 在空
间尺度上, 景区南部区土地生态风险值则逐渐减小,
属于生态低风险区域; 人口集中的城镇区及周边建
设用地区域, 人类活动较为频繁, 对生态影响明显,
生态风险发生的几率相对较高, 逐渐转为生态高风
险区域。
4.2 土地利用指数分析
根据土地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的平衡状态将土
地利用程度分为 4 个等级, 从 1—4 级受人类影响程
度依次升高[10]。由表 4 可以看出, 黄果树景区各类
土地类型综合指数变化有增加也有减少, 但是景区
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增长趋势, 从 2000 年的 2.3600
增加到 2005 年的 2.3634, 2010 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
又增加到了 2.3654, 表明景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
度不断加大。2000 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从高到低的
排序为旱地>灌木林地>草地>水田>有林地>建设用
地>水域>未利用地>其他林地, 2005 年变为灌木林
地>旱地>草地>建设用地>水田>有林地>水域>未利
用地>其他林地, 2010 年变为灌木林地>旱地>草地>
建设用地>水田>有林地>其他林地>水域>未利用
地。其中土地利用指数变化最大的为旱地, 从 2000
年 0.6291 降低到了 2010年的 0.5172, 而建设用地指
数则增加了 0.1058, 从 2000 年饿 0.1733 增加到了

表 4 2000—2010 年黄果树景区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
Tab. 4 Composite indices of land use in Huangguoshu scenic area of 2000—2010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年份
水田 旱地 有林地 灌木林地 其他林地 草地 水域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2000 年 0.2498 0.6291 0.2046 0.6207 0.0131 0.4201 0.0297 0.1733 0.0196 2.3600
2005 年 0.2448 0.5348 0.2148 0.6133 0.0138 0.4419 0.0300 0.2490 0.0210 2.3634
2010 年 0.2236 0.5172 0.1961 0.6224 0.0387 0.4374 0.0299 0.2791 0.0211 2.3654
1 期 刘发勇, 等. 贵州省黄果树景区土地生态风险的评价 79

2010 年的 0.2791, 其他地类变化幅度较小, 但土地
利用综合风险指数多呈增加趋势。
景区耕地垦殖率指数由 2000 年的 29.30%下降
到了 2010 年的 25.99%, 到 2010 年, 又下降到了
26.49%, 表明耕地的面积有所下降。其原因是景区
城镇化的扩张以及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城区周
边的大量耕地转换成了其他土地类型, 尤以旱地转
为城镇建设用地为多, 但从变化率来看, 后一时间
段的耕地垦殖率指数下降的速率明显小于前一时间
段, 表明 2000 年至 2005 年是黄果树景区城镇化快
速发展的时期。
4.3 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风险度分析
通过对土地利用指数与景观指数的分析, 参考
刘勇等学者[9–10]的研究方法, 建立基于土地利用指
数与景观指数的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当土地生
态风险随着指数的取值增大而减小时, 指数取负值
参与计算, 当土地生态风险随着指数的取值增大而
增大时, 指数取正值参与计算。土地利用指数与景
观指数在参与计算时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消除不同
的量纲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根据其对生态风险的贡
献率对不同, 参考谢花林的研究成果[15], 结合专家
打分的结果对不同的指数赋予权重加权计算得到黄
果树景区 2000—2010 年土地利用风险综合风险度
(表 5)。
从表 4 可以看出, 2000~2010 年间, 黄果树景区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换, 从综合风险
指数来看, 2000 年风险指数为-0.6748, 2005 年风险指
数为–0.6376, 到 2010 年, 风险指数上升为–0.6252。结
果表明 10 年间, 黄果树景区的土地生态风险上升了
0.0496, 土地生态风险呈上升趋势, 这与上文中采
用土地利用类型计算的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的研究结
果相互印证, 说明通过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指数动
态变化对土地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是可取的, 能更加
体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特征。
5 结论与讨论
(1) 黄果树景区高生态风险主要集中在人口密
度大、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 较高风险以上区域占
景区面积的 20%以上, 景区高生态风险区域由景区
北部中心逐渐向中部以东北部人类活动逐渐增加的
区域转移, 这很大程度上与贵黄等高速公路的修建
存在一定的联系。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 土地
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景观类
型之间的相互转化频繁发生, 各类土地利用类型间
彼此相互转化, 主要表现在耕地的减少与城镇建设
用地的增加, 林地与草地也呈增加趋势, 土地利用
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由此引起的生态风险也将
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但总体而言, 黄果树景区的
土地生态风险程度逐渐增大。
(2) 2000—2010 年, 黄果树景区土地利用的变
化导致了景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景观破碎度
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分形维指数均呈增
大趋势, 其值的大小顺序均为 2000<2005<2010 年;
而景观优势度则逐渐减小, 表明受城镇化建设与
生态旅游建设的影响, 原建设用地周边的土地类
型如耕地、草地、林地等被大量占用, 而原来大面
积连续分布的地类被道路等分割, 土地利用趋于
破碎化 , 形状越来越不规则 , 土地生态风险程度
增大。
(3) 土地生态风险评价是综合性问题, 本次研
究通过建立土地利用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评价模型
来评价景区的生态风险程度, 探讨了人为活动干扰
与土地生态风险之间的客观连续, 研究结果与基于
土地利用数据的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结果吻合, 与实
际情况相符。但本研究所建的土地生态风险评价值
是相对风险大小, 具体各类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的
直接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表 5 2000—2010 年黄果树景区土地利用综合风险度
Tab. 5 Risk degree of land use in Huangguoshu scenic area of 2000—2010
年份 土地利用综合指数 耕地垦殖指数 破碎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分维数指数 优势度指数 综合风险度
风险符号 –0.50 –0.25 0.20 –0.25 1.00 –1.50 ∑
2000 年 0.4987 0.5187 0.4815 0.4830 0.4788 0.5001 –0.6748
2005 年 0.4994 0.4574 0.4910 0.4918 0.5000 0.4992 –0.6376
2010 年 0.4998 0.4334 0.4994 0.4994 0.5058 0.4985 –0.6252
80 生 态 科 学 34 卷

(4) 黄果树景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主
要源于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景区基础设施用的
增加以及近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农业结构的调整。
景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区域土地利用
变化过程及其趋势, 合理调整景区土地利用结构,
控制土地利用向破碎化的方向和脆弱度的土地利
用方向发展 , 降低土地生态风险 , 以生态学的理
念发展景区生态旅游, 从而保障景区的土地生态
安全。
参考文献
[1] 臧淑英, 梁欣, 张思冲. 基于 GIS 的大庆市土地利用生
态风险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14(4): 41–145.
[2] 安佑志, 尹占娥, 殷杰, 等. 上海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
态风险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1): 130–134.
[3] OVERMARS K P, DE KONGING G H J, VELDKAMP A.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in multiscale land use models[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3,164(2):257–270.
[4] LAMBIN E F. Modeling and monitoring land-cover change
processes in tropical regions[J].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1997, 21(3): 375–393.
[5] 程丽华, 曾春阳, 郭文娟.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风
险评价——以广西岑溪市为例[J]. 山东国土资源, 2011,
27(7): 53–56.
[6] 王雪军. 晋陕蒙接壤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动态遥感研究与
预测[J].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16(4): 58–61.
[7] HUNSAKER C T, GRANHAM R L, SUTER G W.
Assessing ecological risk on aregional scale[J]. Enviro-
mental Management, 1990, 4(3): 325–332.
[8] IROUME A, HUBER A, SCHULZ K. Summer flows in
experimental catch-ments with different forest covers chile
[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5, 300(1/4): 300–313.
[9] 刘勇, 张红, 尹京苑.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太原市土
地生态风险研究 [J]. 中国土地科学 , 2009, 23(1):
52–57+61.
[10] 宫继萍 , 石培基 , 魏伟 , 等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民
勤县土地生态风险研究 [J]. 土壤通报 , 2012, 43(5):
1029–1035.
[11] 高宾, 李小玉, 李志刚, 等. 基于景观格局的锦州湾沿海
经济开发区生态风险分析[J]. 生态学报, 2011, 31(12):
3441–3450.
[12] 赵岩洁, 李阳兵, 邵景安.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三峡库
区小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以草堂溪为例[J]. 自然资源
学报, 2013, 28(6): 944–956.
[13] 彭海涛 , 柯长青 . 基于多层分割的面向对象遥感影
像分类方法研究 [J].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10, 25(1):
149–154.
[14] 刘纪远. 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7–10.
[15] 谢花林. 基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学的区域生态风险分
析[J]. 生态学报, 2008, 28(10): 5020–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