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vances in ecological and health risk of aluminum in ecosystems

铝的生态与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人为原因加快了铝进入环境的速度,也加剧了铝对生命组分的毒害作用与危害。本文从毒理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分析了铝对环境的生态风险和对人类的健康风险,概述了有关铝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两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控制、消除环境中铝毒的发生提出了展望。

Chemical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major source of concern because of human activities. There is more and more aluminum wastes which is discharged into the environment at a high increasingly rate. In particular,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aluminum on biota in the environment.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luminum toxicity and ecological risk, especially health risk of human beings, focusing on toxicological ecology and molecular ecology.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d the impact of aluminum on environmental safety in relation to the ecological risk and health risk.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iques in treating and minimizing aluminum toxicity were discussed.


全 文 :生态科学2003年11月第22卷第4期 ECOLoGICSCIENCBNou2003,22(4):35l~355
铝的生态与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张凯松1一,周启星1(1.中国科学院沈|5n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2.中国科学院研
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 人为蹶因加伙r锚进入环境的速度,也加删了锚对生命纽分的毒害作用与危害。奉义从毒理生态学、分了
生态学等ai旧角度分析了铝对环境的生态风险和对人类的健康风险,概述r有关锚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两个方面的最
新研究进胜,对控制、消除环境中铠毒的发生提¨{r催型.
关键词;锚毒;生态风险;健康风险:环境安令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03)04—35I—05
Advano幅in%0logicalandhealthriskofalu血n岫tn雌osyst蜘陷,zhangKai-so 苷zhouQi-xing(KeyL丑bora【oryof
Tems砸alEcoIogicalPmcess.1n虬jtuIeofAppnedEc0109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shenyang110016;GraduaIed
schoolofChjneseAcadam掣orScience,Be玎ing100039)
AbstraclChemicaIp01Iutionoflheenvironnl亡nthasbecomeamajors urccof oncemb causeofhuman瞅ivitics.’rhemis
mo佗如dmorcaIuminumwa虬eswhichisdischargedint0thenvimntmnta ahighincre越i“glyratcInpanicula^many
虬udieshaveinvestigacedtheimpactofaIuminumo biolainⅡ1e朗vimnment.Thisreviewdiscusses山erclalionsh幛bch桃en
alulTIinum协xlc时如decologicalrisk,e8pecialJyhe №一skofhumanbei“gs.focu甄ngontoxicoIogicalecologyandmoIecuIar
ecologyInthispaperwedemons盯砒edthimpactofaIuminumo envimnmentalsafeIyinreIationto111ec0Iogicalnsk锄d
he啦th—sk.Ina‘Idibon,chedevelopmcntof heI chniqucsint佗ati“gandminlmizi“gmuminumtoxicitywerediscus∞g.
Keywords;Aluminum【0xicity;B∞logjcalnsk;HeaIthnskEnvimnmentalsafety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随着全
球范围内的酸雨问题致使水体祠f-E壤大面积酸化,铝
的溶出量和生物有效性迅速增加,由此导致日益明显
的生态与健康风险”’“’1⋯。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一个
铝消费火国,城乡居民仍较为普遍使HJ铝制鼎烹调、储
藏和盛装食物雨I饮_Hj水等,无意间造成人量锅从锅制
品转入食物或饮刚水中,造成铝对环境的污染不断加
剧慨4“。特别是近年来,一方面.许多食品、饮料、
奶制品和药品等加一r过程中锕的含嚣呈升高趋势”‘“
4“;另一方面,水处理过程中冈广泛使用铝盐絮凝剂
致使部分出水铝含母超标。目前,以铝盐为絮凝剂对
饮用水进行净化处理现象*遍,在去除大然水体中的
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后,也残留了不同程度的铝。饮
刚水中铝含最反而大大超过了未处理水“⋯f。铝通过
饮用水进入人体内,对全国部分城市的饮用水水质调
布结果表明:以铝小于O.2m譬·L“为标准,所调查的
40座城市中有32.5%的城市饮州水中铝浓度超标,东
北地区超标的城市高达76.9%。这与尔北地区普遍使
用铝盐絮凝剂处理饮用水有荚”o:化学强化絮凝:I:艺
也带米不同程度的残留铝。有芙铝毒研究的报道很多,
本文从环境毒理学和分子生态学入手,试幽探讨由人
为原因造成的铝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问题。
1铝的陆生生态风险
大多数陆生植物对铝极其敏感,铝成为酸性土壤
中抑制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当酸性土壤pH<
4.5~5.0,对植物有毒离子AP可以溶解出来,通过
根吸收在植物体内积累,进而阻碍植物生艮利减低作
物产量13“删。菌根是高等植物和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能火大增强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而酸雨和过
高的残余铝含量会显著抑制菌根的形成,酸雨特剐是
由酸雨引起的土壤酸化和铝毒可能是全球森林衰退的
重要原因p“。
可溶性锅对植物毒性较大,水培试验结果也表
明,产生危害的初始浓度一般为1mg·kg~。对一些
敏感作物米说,o,5嘴·K一的可溶性铝就可使其受害。
当土壤中的可溶性铝为1.0mg·k茸1时,可使小麦、
大麦、高梁昶『玉米的根、苇和1穗受到危害;当浓度达
到1.O~5.Omg·kg。时,可抑制蚕豆、豌豆、葱和大
麦的生长。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物可以通过食物链
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冈此,一般规定农业灌溉
J=Ij水中锅化台物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omg·kg.I”j。
牲盘项H:阑家点}l}青年科学牡盘(20225722)
竹:者简介:张凯松(1979一),坩,博叶:_:,{氇i从事污承处婵材料及
环境治理技术研兑E-啪il:zhangkaisa@hotInallc哪
’通讯联系人;E-mail:功0uq@tmils斗IncrI
2003一10.15收稿.2003.11.15接受
万方数据
生态科学 22卷
铝对陆生植物毒害作用最明显的特征是铝抑制
了植物根尖细胞生K和细胞分裂,使植物变短、变粗,
影响根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SaIllIlels等试验表明,
对敏感性品种,当铝浓度为ll¨mol时,其根部组织
中铝积累量高达546.0ug·91(干重),生欧抑制达
50%I蚰l。在根尖细胞内,交换态铝会先与核酸中DNA
内磷酸基团结合,使DNA结构中的舣链不能正常打开,
相应增加了DNA的稳定性,降低了染色体模板的活性,
抑制了DNA复制。铝可以与细胞螭中胶质、蛋白质等
成分相结合,降低细胞壁的弹性及导水性,从而影响
植物的生长。铝对陆生植物的毒害还表现在阻Ir植物
对磷、钙、镁等的吸收消化,使这些营养元素的含昔
K划处于平衡水平之下”‘’”I。Hu∞g等研究表明,铝
与磷脂结合的抑制膜对m{离子的运输作用,使植物体
缺乏矿质元素”“。
铝还可以与根多生物大分子发生强络合作_Hj,干
扰陆生植物代谢的正常进行,从而引发一系列代谢絮
乱,出现细胞、组织伤害等综合症状嘲。蓠先,铝能
降低Mg“.ATP酶、K+.Mg“.ATP酶、磷脂酶c等酶
的活性”2.邶l:其次,铝与钙调节蛋向、酶蛋白等生物
火分子结合,改变其结构并对其功能产生影响:再者,
铝还可抑制植物细胞内与光合作刚及呼吸作用有关的
酶活性,影响这些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特5{|l是,铝
还能影响DNAiRNA等生物人分子的生物活性”J。
常学秀等利_【Ij3H-TdR渗入方法,研究了AI”对蚕豆
(№抽向劬)DNA合成及修复的影响。在低浓度(Ar+
<100mg·L_1)处理后,蚕豆DNA合成加快,并且不
同程度的诱导uDs(unscheduledDNAsynth sis,细胞
非按期合成)的发生;但在高丁此浓度的Ar作用下,
蚕豆DNA合成受抑制,浓度越高,抑制作Hj越明显,
且Al”对DNA合成的损伤不能被修复⋯。-
铝对十壤和植物生态系统的毒性主要取决于十壤
口H和植物种类。大多数陆生植物对锅毒敏感,但锅也
可以是某些植物如茶树、野牡丹的生长I促进剂。依据
植物组织中铝的浓度.可以将它们分为铝积累植物和
铝非积累植物或铝排斥植物。一种物质对生物有无毒
性并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生物是否发展了与之相适
应的利.【{!|雨l防御机制。一些陆生植物表现山抗铝毒能
力的显著遗传著别,这些植物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对付
铝毒:从根尖排斥铝进入植物;当铝已进入植物原生
质就发展一种能力忍耐它。铝积累植物可以通过根系
分泌有机物的络合作州,从而避免铝毒。谢正苗等研
究了天然生态系统中6种铝排异或积累植物吸收和积
累铝的机理,认为新鲜植物组织的pH是控制植物对
锅吸收、转运和l积累的最重要因素9J。铝排异植物增
加了士壤中的pH值以避免根对铝的高量吸收;铝超
积累植物,其组织pH值低,降低了根际pH,使十壤
中锅更容易吸收。沈宏等研究结果表明:低磷雨』铝毒
胁迫明显降低菜豆的生物最,铝毒诱导菜豆柠檬酸的
分泌与积累存在显著的基冈型差异。菜豆有机酸特别
是柠檬酸的分泌使其适应低磷、铝毒胁迫的重要生理
反廊n
陆生环境中铝毒因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环境pH
值被认为是影响铝毒的重要因素。当pH<5时,铝的
溶解度随溶液的pH降低而显若增加。当溶液中pH<
4.5时.11i优势离子是A1“.然后是AI(oHr‘和
Al(OH)2。在pH6左右铝溶解度最低。然后在pH>6.5,
其溶解度慢慢增加,因为在溶液中形成了可溶态的
Al(OH)t‘。在碱性条中卜下,单体羟基铝络合离子发生
聚合反应生成一系列聚合羟基形态,这些形态的铝被
认为对生物的毒性很小。因此,十壤酸化使铝以毒性
较大的形式溶出,危害森林和农作物。近年来研究结
果表明,絮凝剂中存在的A113聚合物是一种毒性很大
的铝聚合物。Al】3聚合物被证实对多种植物有很高的
生态毒性H”。但是,在中性pH值条件下,All3对动
物乖I水生生物的毒性被认为是非常低的。G6Ⅻnd等的
研究结果建议在白然士壤和地表水中All3可以被忽略
ⅢJ。土壤中天然配位体如腐殖酸、多酚类也具有络合
铝的作用。当环境中存在F、s04。等离子时,铝会形
成A1.F、AI.s04等络合物,络合物的毒性也远比Alj+
的毒性小.但也有相反的结论“J。
2铝的水生生态风险
全球酸沉降导致了大面积地表水酸化.全球酸沉
降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是铝从土壤中向水体中转移,
导致水体中铝浓度的提高,铝浓度的升高造成酸性水
体中生物种类特别是鱼类的伤害,一些鱼类绝迹,许
多鱼类数量大大减少,极大地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
生态稳定性与多样性瑚l。
铝是导致酸化水体中鱼类死亡的关键因素,而不
是H+。Rask根据鱼类学调查和水化学调查结果推测
不稳定铝化合物是影响酸雨对不同物种毒性的关键闲
素””。P0l幻等对7种鱼类在3种不同类型水环境(富
含铝的酸性水体、酸性水体和中性水体)的毒性试验
结果表明:在富含铝的酸性水体中,7种鱼类出现大
鼍死亡,不同种类的鱼对铝毒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
其中大西洋鲑鼬抽口s口肠r最敏感,^硎cc触r和
妇^Ⅵ加“5叩舰¨J对锅毒有一定的耐受性。研究结果
万方数据
4期 张凯松,等:铝的生森与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证实,铝是在酸性水体中毒害淡水鱼类一个重要因
素ⅢI。低分子量的无机铝化台物被认为是引起鱼类锅
毒的晟重要铝盐种类oI。一些水生无脊椎动物也受到
酸性水体中铝离子浓度升高的影响”I。
铝对微生物及藻类的毒性研究相对较少,所报道
的伤害形式多表现在水溶性无机单体铝的浓度升高而
造成微生物幼体致死率增加以及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
用””。赵春棘等研究了铝絮凝剂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
活性影响。这种影响是非急性的,微生物对铝毒有一
定的适应性,在投加量较高时.游离态的Ar对活性
污泥的影响高于聚合态的铝⋯l。}Ielliwell等研究了
Al(oH)+2对藻类的毒性作用∞I。chafnicr等则研究了
铝在酸性水体中对以分解落时为食的菌丝体的毒害作
用,浸泡在高浓度馥性水体中的落叶能富集低分子量
的无机铝化合物,受此影响真菌生长和细菌分解落叶
的速度均有下降,尽管这种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限
制【19J。

铝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虽然存在个体差异,铝毒的
严重程度取决于铝的化学结合形态,铝在永律枣不简
的化学结合形式,不同形态的铝化台物对鱼类韵毒害
作用也有所不同。铝可与氢氧化物、腐殖酸、硫酸盐
和可溶性有机物形成化台物。络合态改交了金属盐的
化学结合形式和毒性。Driscoll的研究结果表明。铝与
腐殖酸或柠檬酸结合能有效降低铝所带来的生态毒
性。从铝毒减轻程度来看,腐殖酸与铝结合要小于铝
与有机酸结合。经过O.5mg·L_1铝和11.7mg·L-’柠
檬酸溶液处理水中,溪红点鲑在14天后的成活率高于
87%(pH音5.2)和加_咛6(pl}4.4),与相同pH值的对
照水溶液的效果大致相当,因此无机铝盐被认为是造
成鱼类铝毒的主要化台物田J:土壤矿物质风化结果乏
一的硅酸盐存在于水体中,对铝有独特的亲和力。
Bifchall等研究了硅对铝毒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过
量的硅和铝硅化合物的存在,在皿I_5时铝的水生生
物活性和毒性显著减小。硅酸的浓度被认为是在研究
毒理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对于相关的水处理将
十分重要。在大面积水域中铝对鳃组织利硅酸的竞争
是减少铝毒的关键因素【l剀J。另一方面,无机铝盐的化
学形态与pH、温度和水硬度等有密切相关性“‘”oJ。
M勰on研究表明,高浓度钙离子能降低铝对水生鱼类
的毒害程度⋯I。
近年来,铝在水生环境中的慢性毒性作用和生物
富榘己逐渐引起重视。在中性pH条件下,铝被认为
主要以不可溶性A1(ol五)3稳定形态存在””。Com蛐
等认为,铝可以通过生物在酸性水体中富集81’Ⅷ;
DfiscolI认为,锅在中性条件下,生物可利用性可能性
很小oI。但是,1‘msc0拄通过铝(100~500峙·L.1)
暴露试验结果袭明,在中性pH条件下,铝暴露对
曲M4∞靳mgndf括的活动性有影响,并推测在中性条
件下铝可能通过某些生物富集进入水生生物圈娜J。
El∞90v∞等研究了中性pH值条件下蜗牛旬"血“口
跏珊瑚№对铝毒的生物富集作用,结果显示铝能够
在中性口H条件下被蜗牛利用,主要通过内脏器官富
集进入,这使铝很容易进入食物链阱I。Fr∞f∞n的研
究表明,在pH值为8~9的偏碱性条件下,水中铝离
子浓度高于O.5聪·L-‘时,也可使鲑鱼致死,沉淀的
氢氧化铝不会使鲑鱼急性中毒,却能引起慢性中毒,
在米污染的水体中的解毒过程也比较缓慢”J。
3铝的健康风险
3.1生理生态效应
铝毒对高等脊椎动物的赶害也引起了人们的关
注。大量的研究结果不问程度地显示了人体摄取过量
的铝能弓f起严重缺舞.体内过高韵残留铝与导致神经
衰邋性疾病有联系,如早老性痴呆症(Al珈咖鞋’s
disca∞)、帕垒森练合症(Paddns船’s也se∞e)等脑神
经疾病有关,尽管到目前为止其致病机理尚不明确,
但普遍认为与铝毒有联系阻”矧。铝可能参与了与谷
氨酸盐有关的兴奋毒性伤害,可能诱导抑制谷氨酸盐
运输。改变谷氨酸盐的释放,造成与谷氨酸有关的酶
活性的改变。Nayak认为【4”,铝诱导酶活性的原因可
能是铝离子的直接作用或铝诱导细胞环境的改变。铝
诱导不同部位谷氨酸积累或谷氨酸如ABA酶活性改
变可能是铝诱导神经毒性的一个原因,但也有相反的
观点。
铝可影响神经活动的多个环节,涉及细胞形态、
神经递质、膜功能及有关酶类改变。体外实验研究显
示,铝可在神经细胞内积蓄,将神经母细胞瘤的细胞
在含锅培养液中孵化l周,细胞内铝浓度达10~20
Trm01.L’。,而其培养液中仅为100umm·L.1。铝还
可使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瘤的细胞胞浆中神经微丝的
含量增多。铝还可在染色质上形成沉淀物,改变染色
质的特征,同时显示高剂量铝可以抑制神经细胞突触
膜Na.K-ArP酶活性Ⅲ。职业性接触铝烟(尘)对工
人具有神经毒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改变,主要表现
在运动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记忆力下降,语言障碍、
注意力和心理运动能力降低等行为功能改变。
Calevfo等{l7.1”研究了AP对不同种类的两栖类
生物胚胎的毒性效果,Al”的致死剂量为1.5
万方数据
生态科学 22卷
mmol·L-1特征症状为中枢神经、骨骼和眼睛严重受
损,更低浓度时造成头部和躯干部舯胀。Al”比同剂
量的C,造成的危害更大,最显著的变化在心脏系统,
心脏变大,大多数情况下,向前突出i胚胎表面出现
水泡和水肿,最终使心脏出缸。铝离子能干扰阳离子
的渗滤运输和阳离子功能紊乱,而且铝毒被认为与
Fe“的新陈代谢有关,Fe“的新陈代谢是细胞生长和
生命的基础过程。
3.2健康风险及对策
.铝对人体的毒性,临床上铝中毒表现主要有,铝
性脑病、铝性骨病和铝性贫血等,这些毒性给人体健
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将铝
化合物列为剧毒物品。有比较充分的动物和人体资料
证据表明,铝对人的神经有毒害作用,且属于高神经
毒物。
正常情况下,正常人体内含铝量在50~loOmg,
每天从饮食中摄入铝大致为3~100Ing。在正常情况
下,铝对机体可能是有益的,可以拮抗某些重金属的
毒害作用。由于铝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度较低,故消
化道内的吸收率也较低(O.3~0.5%),大部分随代谢
排出体外,少量的铝经消化道吸收后进入人体内,分
布于体内各器官,其中肝、肾、脾、脑和甲状腺是积
累铝较多盼器官。对一般人群的危害性并不很大。但
是由于过量的铅通过饮用水、食品、食物链、药物、
化妆品等多途径进入人体ml,其产生急性中毒的可能
性不大,但低剂量铝毒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这些接
触的特点是接触机会多,剂量低和长期性。由于受实
验条件所限,目前对长期低剂量人体铝毒的研究报道
较少,但各种条件(酸性、中性和碱性)下的急性毒
理学实验和大量野外调查结果显示,低剂量铝能够通
过长期缓慢积累产生毒性。因此对于如何减少和防范
铝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应当采
取一些必要防范措施以控制铝进入人体,降低人类健
康风险。例如:1)开发新型安全性能高的水处理产品
和生态化水处理工艺替代传统铝盐絮凝剂,改善水处
理絮凝工艺,提高絮凝效果,减少水处理过程中残留
铝含量;2)改善食品的加工和工艺条件,控制含铝食
品添加剂的用量;3)减少现有药物中铝的用量,开发
新型药物拮抗铝毒;4)加强对铝在生物链中传递过程
的研究,特别是通过超富集生物进入食物链,避免铝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等。
4结论
人为原因加快了铝进入环境的速度,也加剧了铝
对生态系统中各生命组分的毒害作用与危害,毒害范
围大到毒!}个生物圈(如全球性森林衰退)小到对生物
分子水平的伤害。过量的铝对生态系统健康特别是人
类健康构成明显或潜在危险。因此,一方面,应严格
控制铝盐进入人体的途径,防Ih过量铝盐在人体内富
集;另一方面采取各种综合治理等手段减弱甚至消除
过量铝盐对生态系统的毒害作用,通过提升生态系统
抗风险能力来确保人类健康安全,避免通过生物链进
入人体。减弱现有生态系统铝毒并防范铝毒的新发生,
对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提高人类健康
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常学秀,王焕校.1999cd2+。AP对蚕豆(眦知蚴
DNA合成及修复的影响【J】.生态学报,19(6):855.859.
【2】 崔福义,胡⋯鞋,掣盘":譬鲤。m搿棚蹬陋蝌北康僻恒
嘲哺件鹎IⅡ瑚。越受蠹鲥陈粪j;矗l!!!!一},
霹 缎氍税。旧型孵i忿答铀。l弱舅¥?型缝嘴诤搿珥基霞交囊
雾f囊l。磷第÷乒垂篓晰垂列良村村j§g霪。
掌 雀由苫。{军坩,戋翟耄许墅萄瑟墓雾mU撺盯囊耐澎!渊
薛丽猎融孵矗j,ig
370.“5.
【31 傅华龙,陈昭瞵编译.1993.藻类学教程【M】.叫川:四川
火学⋯版社.1.416
【4】 陈峰,姜悦.1999.微藻生物技术【M】.北京:中国轻
工业m版社.55.329. ‘
嘲 刘健康.1995.东湖生态学研究(二)【MJ.北京:科学出
版社,29—30
【6】 施之新,魏印心,陈嘉佑,等.1994.西南地区藻类资源
考察专集【M】.北京:科学Ⅱi版社1.50.
【7】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J99互生物多样性译丛
(一)【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小版社.20-29
【81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编.1998.中国
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搬告I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山版
社 27-29.
【9】 陈秽I柱1997.盐¨I刚毛藻的防治及综合利用【J1海湖盐
及 化工,26(3):32-33.
【10】陈灵芝1999.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几个观点【J】.生物多
样性.7“):308-311
【11】陈月琴,何家苑,庄丽,等.1999二种淡水微囊藻
rDNA16s.23s基吲间隔筐的序列测定与分析【JJ水生生
物学报,23(1):414&
【12】邓新宴,许继宏.1997.云南温泉蓝藻多样性研究cJ].生
物多样性,5(2);95.103.
【13】韩仕群,张振华,严少华.2000.国内外利用凛类技术处
理废水、净化水体研究现状【J】农业环境与发展.17(1):
l3.16
【14J黎尚荣.198I.崩氯蓝藻作为晚稻肥源的研究【JJ.《水生
生物学集刊》.7(31:417.424.
【15】刘思俭,揭振英,曾淑芳.2000.我国藻胶原料的生产和
利用【J】.湛江海洋人学学报,20(2):72.75.
【16】宁甲,朱易,徐小军.2001.兰氯化铁在演池蓝藻爆
发期除藻中的廊用研究fJ】.农业环境保护,20(5):
348—350
【17】沈韫芬.1998中国淡水原生动物多样性及其所受的威胁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铝的生态与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作者: 张凯松, 周启星
作者单位: 张凯松(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周启星(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
室,沈阳,110016)
刊名: 生态科学
英文刊名: ECOLOGIC SCIENCE
年,卷(期): 2003,22(4)
被引用次数: 7次

参考文献(51条)
1.Suhayda C G;Haug A Organic acids reduce aluminum toxicity in maize root membranes 1986(02)
2.SHANN J R;Bertsch P M Differetial cultivar response to polynuclear hydroxo-aluminum complexes
1993(01)
3.Samuals T D;Kucukakyuz K;Magaly R Z Al partitioning patterns and root growth as related to Al
sensitivity and Al tolerance in wheat[外文期刊] 1997(02)
4.Rask M;Vuorinen P J;Vuorinen M Delayed spawning of perch,Perca fluviatilis L 1990(03)
5.Truscott R;McCrohan C R;Bailey S E R Effect of aluminium and lead on activity of the freshwater
snail Lymnaea stagnails[外文期刊] 1995(07)
6.孔繁祥;桑伟莲;蒋新 铝对植物毒害及植物抗铝作用机理[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0(05)
7.Sutcliffe D W;Carrick T R Studies on mountain streams in the English Lake District I. pH, calcium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vertebrates in the River Duddon 1973
8.Lydersen E;Salbu B;Poleo AB S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aqueous aluminium chemistry 1990(51)
9.Lione A Aluminium toxicity and the aluminium containing medication[外文期刊] 1985(02)
10.Kvech S;Edwards M Solubility controls on aluminium in drinking water at relatively low and high
pH[外文期刊] 2002(17)
11.Klein G L The aluminum content of parenteral solutions: current status 1991(01)
12.Jones D L;Kochian L V Aluminum inhibition of the inositol 1,4,5-triphosphat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wheat roots: a role in aluminum toxicity[外文期刊] 1995(11)
13.Huang J W;Pellet D M;Papemik L A Aluminum interactions with woltage dependant calcium transport
in plasma membrane vesicle isolated from roots of aluminum-sensitive and resistant wheat cultivars
[外文期刊] 1996(02)
14.Dricoll C T;Baker J P;Bisogni J J Effect of aluminium speciation on fish in dilute acidified
waters[外文期刊] 1980(13)
15.Deloncle R;Guillard O Mechanism of Alzheimers disease: argument for a neutrotransmitter-
aluminium complex implication[外文期刊] 1990(10)
16.谢正苗;黄铭洪;叶志鸿 铝超积累植物和铝排斥植物吸收和累积铝的机理[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2(10)
17.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 污染生态学 2001
18.沈宏;严小龙 低磷和铝毒胁迫条件下菜豆有机酸的分泌与累积[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2002(03)
19.刘玉新 职业性接触铝的神经性研究 1995
20.ULRICH B;Mayer R;Khanna P K Chemical changes due to acid precipitation in a loess-derived soil in
Central Europe 1980(01)
21.Cronan C S;Walker J W;Bloom P R Predicting aqueous aluminium concentrations in natural waters[外
文期刊] 1986(13)
22.Cronan C S;Schofield C L Alumimium leaching response to acid precipitation: effect on high-
elevation watersheds in the Northeast[外文期刊] 1979(02)
23.崔福义;胡明成;张燕 我国部分城市饮用水中铝含量调查[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 2002(01)
24.Chamier A C;Tipping E Effects of aluminium in acid streams on growth and sporulation of aquatic
hyphomycetes[外文期刊] 1997(03)
25.Po1eo B S A;φstbye K;φxnevad S A Toxicity of acid aluminium-rich water to seven freshwater fish
species:a comparative laboratory study[外文期刊] 1997(02)
26.Nayak P;Chatterjee A K Effects of aluminium exposure on brain glutamate and GABA systems: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rats[外文期刊] 2001(12)
27.Nayak P Aluminum: Impacts and Disease 2002(02)
28.Mei L;Yao T Aluminium contamination of food from using aluminiumware 1993(01)
29.Matsumoto H Cell biology of aluminum toxicity and tolerance in higher plants[外文期刊] 2000
30.籍国东 我国污水回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1999(05)
31.Mason B J The surface waters acidification programme 1990
32.Macklon A E S;Sim A Modifying effects of non-toxic levels of aluminum on the uptake and
transports of phosphate in ryegrass[外文期刊] 1992
33.Mackie G L;Kilgour B W Efficacy and role alum in removal of zebra mussel veliger larvae from raw
water[外文期刊] 1995(02)
34.Birchall J D;Exlry C;Chappell J S Acute toxicity of aluminium to fish eliminated in silicon-rich
acid waters[外文期刊] 1989(09)
35.Hirano Y;Hijii N Effect of low pH and aluminum on root morphology of Japanese red cedar saplings
[外文期刊] 1998(03)
36.何振立;周启星;谢正苗 土壤有益及有害元素平衡 1998
37.Helliwell S;Bately G E;Florence T M Speciation and toxicity of aluminium in a model freshwater[外
文期刊] 1983(02)
38.Gerard F;Boudot J P;Ranger J Considerat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Al13 polycation in natural
soil solutions and surface waters[外文期刊] 2001(05)
39.French P;Gardner M J;Gunn A M Dietary aluminium and Alzheimers disease[外文期刊] 1989(07)
40.Freeman R A Toxicity of Aluminum hydroxide complexes in neutral and basic media to Rainbon Troun
1978(01)
41.Exley C Does antiperspirant use increase the risk of aluminium-related disease, including
Alzheimers disease[外文期刊] 1998(03)
42.Elangovan R;White K N;McCrohan C R Bioaccumulation of aluminium in the freshwater snail Lymnaea
stagnails at neutral pH[外文期刊] 1997(01)
43.Barcelo J;Poschenrieder C Fast root growth responses, root exudates, and internal detoxification
as clues to the mechanisms of aluminium toxicity and resistance: 2002(01)
44.周启星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的学科问题和研究展望 1993
45.周启星;黄国宏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及全球环境变化 2001
46.周启星 复合污染生态学 1995
47.赵春禄;张明明;马文林 铝絮凝剂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影响研究[期刊论文]-环境工程 2000(05)
48.张凯松;周启星;魏树和 新合成复合絮凝剂HECES絮凝性能研究[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3(05)
49.Calevro F;Campani S;Ragghianti M Tests of toxicity and teratogenicity in biphasic vertebrates
treated with heavy metals (Cr3+, Al3+, Cd2+)[外文期刊] 1998(37)
50.Calevro F;Campani S;Filippi C Ragghianti,Bioassays for testing effects of Al, Cr and Cd using
development in the amphibian Pleurodeles waltl and regeneration in the planarian Dugesia etrusca[外
文期刊] 1999(03)
51.常学秀;王焕校 Cd2+、Al3+ 对蚕豆(Vicia faba)DNA合成及修复的影响[期刊论文]-生态学报 1999(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于泽高.YU Ze-gao 生活给水系统运行方式的探索与调整[期刊论文]-有色冶金节能2007,24(3)
2. 王文东.杨宏伟.祝万鹏.蒋展鹏.Wang Wendong.Yang Hongwei.Zhu Wanpeng.Jiang Zhanpeng 给水系统中铝迁移
转化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净水技术2007,26(4)
3. 袁东.李逵鹏 水环境介质中铝的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内江科技2009,30(7)
4. 王俊玲 铝盐对红细胞膜酶活力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4,17(3)
5. 陈燕珍.胡丽莲.陶毅明.梁杨琳.CHEN Yan-zhen.HU Li-lian.TAO Yi-ming.LIANG Yang-lin Al Cr胁迫对菊芋叶
片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6)
6. 周贵珍.潘光兵.谢克勤.ZHOU Gui-zhen.PAN Guang-bing.XIE Ke-qin 职业性铝接触对健康的影响[期刊论文]-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10)
7. 刘璟.赵峰华.刘建权.LIU Jing.ZHAO Feng-hua.LIU Jian-quan 环境中Al13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
展2007,22(3)
8. 谢正苗.黄铭洪.叶志鸿 铝超积累植物和铝排斥植物吸收和累积铝的机理[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2,22(10)
9. 胡琼.王取南 铝的神经毒性作用[会议论文]-2005
10. 冯英明.喻敏.王昌全.刘家友.FENG Yingming.Yu Min.Wang Changquan.Liu Jiayou 铝毒诱导植物细胞反应研
究进展[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3)

引证文献(7条)
1.杨开.何晋浙.胡君荣.孙培龙.叶兴乾 12种花粉中20种常量和微量元素的ICP-AES法测定[期刊论文]-中国食品学
报 2010(3)
2.潘梦.李峰先.梁华艳.李龙.农乃阳.黄萌佩.龙奇军.李朝敢.张树球 某电解铝厂周边环境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
职业与健康 2010(20)
3.朱爽.华涛.周启星.范亚维.吴琼 基于生态安全的DAT-IAT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改进研究[期刊论文]-环境工程学报
2009(9)
4.王东琦.贺延龄.高榕.郭爽 渭河西安市段铝污染状况及其来源分析[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学报 2009(10)
5.王东琦.贺延龄.高榕.郭爽 渭河西安市段铝污染状况及其来源分析[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学报 2009(10)
6.孙静.李银生.梁海燕.邱江平.易治伍 铝离子在蚯蚓体内吸收及对蚯蚓生长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毒理学杂志
2008(6)
7.陈燕珍.胡丽莲.陶毅明.梁杨琳 Al Cr胁迫对菊芋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期刊论文]-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tkx2003040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