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台湾林檎研究进展



全 文 :台湾林檎研究进展
李玉霞,钱关泽 *,李凡海
(聊城大学,山东 聊城 252059)
摘要:台湾林檎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物质成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抑菌防腐功效使其具有开发为天然防腐剂的潜能。总结台湾
林檎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及应用,探讨其物质成分组成,为台湾林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台湾林檎;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抑菌防腐;物质成分
中图分类号:S68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7-0027-03
台湾林檎(Malus doumeri(Bois.) Chev.)为蔷薇科
苹果属植物,是落叶乔木,与尖嘴林檎(Malus mel-
liana(Hana-Mazz) Rehd.)亲缘关系较近。 谢达平、卢
静等的研究表明,其叶片含有黄酮、酚类、皂苷类等多
种物质,具有抑菌、防腐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台湾林
檎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大, 国内外对其研究也较少,
且研究主要集中在 20世纪 90年代。 针对这一现象,
对台湾林檎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台湾林檎的
研究开发和大面积种植做出贡献。
1 台湾林檎的生物学特性
1.1 生长条件及地理分布
台湾林檎树势生长旺盛、适应性较强,可生长在
红壤、黄红壤和黄壤中,能忍受 pH5.0~7.5 的酸碱度,
对人为活动的影响耐受力强。 其适宜生长在砂岩、板
页岩、 石灰岩以及花岗岩母质分化的含丰富有机质,
N,P,K 等营养元素的土壤中。 一般生长在海拔为
500 m左右的山地混交林、丘陵或山谷中。
王融初等的研究发现,林檎的适宜生长温度为年
平均温度 18~28 ℃,全年无霜期约 300 d,可忍受最
低极温-6.8 ℃,最高极温 38.8 ℃。 王融初、邓毓芳等
的研究发现, 台湾林檎普遍种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
如台湾的台北、新竹和日月潭,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
的岭东林区、江永、蓝山,江西的南部、西南和东南部,
广东与广西的北部和东北部, 浙江和福建的西南部,
云南、贵州省。 被当地居民称为番荔枝、大果山楂、广
山饼、 冬梨子、 花红等。 王雷宏等应用生态位模型
(BIOCLIM)研究台湾林檎的地理分布,发现其主要分
布在越南中部,中国台湾、华南、华东及西南地区,说
明其往北可达江苏南京地区, 往西可至云南省新平
县,最南到越南昆蒿,最东至台湾岛。
1.2 形态特征
台湾林檎为半速生树种,前期生长较快,后期较
慢,可生长至株高 15 m、茎粗 60 cm 左右。 叶片呈椭
圆形至长椭圆形、卵形或卵形披针形,基部近圆形,叶
尖渐尖或急尖,边缘具尖锐锯齿,幼嫩叶片两面被毛,
随着生长而逐渐脱落;伞状花序,有 4~7 朵紫白色或
黄白色小花,花梗长 2~5 cm,被绒毛;花直径 2.5~3.0
cm,含 4~5 枚花柱和约 30 枚雄蕊,花瓣倒卵形;萼筒
倒钟形,外被绒毛,萼片卵状披针形,全缘,内面密生
白色绒毛,外面稀疏,等长或稍长于萼筒;果实呈球
形,果心分离。
刘仁林等对台湾林檎的生长发育进行观察研究
发现,其芽为混合芽,芽鳞内芽轴上由顶尖往下依次
分化为花原基、叶原基及枝原基。 三者基本同时生长
发育,其中叶由混合芽开始发育,约需要 2 个月停止
伸长伸宽,但花与叶不是同时开放,花在叶后 10 d 左
右开放,花蕾的纵向伸长和横向伸长的节律是同步发
生的;果实发育历时 195 d 成熟,直径为 2~4 cm,呈
现橙黄色。
2 台湾林檎的繁育
2.1 种子储存
黄诚对台湾林檎的变种富宁林檎 (M doumeri
(Boig) Chev)进行播种育苗研究,发现富宁林檎的果
实硬度很大,种子表面附有黏液,取种困难。若种子不
成熟,发芽率很低、芽细弱。故选取成熟后自然脱落的
果实堆积成堆,保湿,待果实软化、种子无黏液时取
种,湿沙贮藏。
收稿日期:2015-07-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0619、3117017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1CM045)
作者简介:李玉霞(1988—),女,硕士,从事植物分类学方面的
研究。
通信作者:钱关泽(1965—),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
种子植物分类方面的研究。
第 7期 总第 253期 No.7 Total No.253
2015年 7月 July. 2015
农业科技与装备
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DOI:10.16313/j.cnki.nykjyzb.2015.07.045
2.2 苗圃地选择及播种
由于苗木的生长受圃地的影响较大,所以选择圃
地时要尽量选择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地势
平缓的向阳地块,如果是坡地,则坡度一般不要高于
15°。 在选好的地块中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作
为底肥,将地块细致整理后撒施 5%的多菌灵等广谱
性杀菌剂,以防止土壤病虫害对林檎苗木造成危害。
林檎的种植时间一般为当年 12 月至翌年 1 月。
先用 50 ℃左右温汤浸泡林檎种子, 然后放置到适宜
的温湿度条件下培养、保湿,待种子露白时选取芽势
粗壮的健康种子播种到已整好的土地中。 种子间距
7~9 cm,行距 13~17 cm,覆盖约 2 cm厚的土壤。为提
高地温,可在地表覆盖薄膜、草苫子或搭建小拱棚。及
时喷雾浇水,以便种子顺利出土,但浇水时不可将保
暖覆盖物全部掀开,打开可供浇水的面积即可。
2.3 苗期管理
台湾林檎的幼苗对湿度和温度比较敏感,不耐干
旱和水涝,高温和低温都会对其造成严重危害。 为使
苗木健康生长,在其幼苗期要及时浇水,但不可过量
浇水,应少量多次,最好采用喷雾浇水。 此外,要及时
调控温度, 使夜间温度和白日温度分别保持在 18±1
℃和 23±1 ℃。温度较低时及时升温,温度较高时及时
通风降温。
清除苗圃内的杂草,同时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透
气性。 在幼苗长至 4~5片真叶时追施尿素和有机肥,
增强幼苗长势和抗逆能力。
若苗期出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以免危害继续
扩大。可喷洒药剂控制虫害;对于传染性病害,要及时
剔除病苗,集中焚烧处理,用生石灰对周边土壤进行
处理,并喷洒药剂,预防病害大面积发生;对于非传染
性病害,可直接喷洒药剂防治。
3 台湾林檎的应用
3.1 防霉抑菌
用开水将台湾林檎叶片冲泡后,可长时间放置不
腐败; 用其熬煮液浸泡糯米糍粑可存放数月不变质。
说明其叶片内含有能有抑制致腐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的成分。
邓芳席等的研究发现,林檎叶浸出物对部分真菌
和细菌有抑制作用, 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Bacillus Subtilis)、枯草杆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黄曲霉 (As﹒flavus)、青霉 (Penicillium SP)等
致腐微生物的生长,对猪肉、茄子和豆腐等食品具有
一定的防腐效果。 尚本清等以饼干、鲜葡萄汁、米饭、
蔗糖等作为阳性对照,研究林檎叶浸出物对饮料抑菌
防腐的效果,发现林檎叶提取物能够明显抑制微生物
的生长, 存放 60 d 后食品质量依然符合国家食品质
量安全要求,说明其抑菌效果可长达 60 d以上。黄卫
文等研究林檎叶提取物在小白鼠体内的抑菌效果,发
现其温水浸出物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地抑菌效果,
主要抗菌成分为有机酸、单宁、皂苷。 谢达平、卢静等
的研究发现,林檎叶片含有黄酮、酚类、皂苷类等多种
物质,具有抑菌、防腐、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3.2 护肝功效
台湾林檎含有的一些成分可以被提炼并制造成
护肝药剂,同时也是天然的保健药品。 潘莹等对台湾
林檎中黄酮的护肝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台湾林檎所含
的总黄酮能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
酶(AST)活性(P<0.001),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没
有显著影响, 还可显著提高肝糖元含量 (P<0.001~
0.05), 这说明台湾林檎总黄酮可减轻四氯甲烷所导
致的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具有护肝作用。
钟海雁等研究了台湾林檎叶的水、乙醇和石油醚
提取物对 OH 自由基清除作用和动物肝匀浆脂质过
氧化的抑制作用,发现林檎叶提取物对 OH 自由基有
清除作用,其中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进一步溶解乙醇
提取物后的效果最佳,清除率达 70%以上;水提取物
质量浓度为 0.13 g / mL 时,清除率为 45.6%;随质量
浓度的升高,清除率逐渐下降;林檎叶提取物对动物
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具有抑制作用,基本呈现反抑制的
现象。
3.3 其他功效
台湾林檎果实性温、甘、酸、涩,具有理气健脾和
消食导滞的功效;其叶味甘甜、微芬芳,能够开胃、消
滞和去湿。 将其作为茶来饮用,可以解毒止渴、消炎、
健身抗病。 部分公司将其处理后制作成饮料,如东力
神保健饮料。 台湾林檎的树干可以作为木材,生产家
具等。
4 台湾林檎主要成分分析
台湾林檎叶片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其中部分成分
已被探究出来,主要效果已被研究。 文洁等用无水乙
醇提取台湾林檎叶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理化常数测定
和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其提取的两种化学成分为根
皮酚和根皮酸。 钟海雁等的研究发现,林檎叶中含有
蛋白质、氨基酸、VC、VE 及黄酮类等化学成分,且高
于英德红茶,而多酚类含量低于英德红茶,林檎茶汤
中 VE 含量甚至比普通蔬菜高 10 倍左右。 林叶新等
采用微波提取林檎叶片并进行成分分析,证明林檎叶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年 7月28
Research Status of Malus Doumeri
LI Yuxia, QIAN Guanze*, LI Fanhai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 China)
Abstract:Because of the specia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terial composition of Malus doumeri, it has high research value. Its
bacteriostatic property and preservative effect build up its potential to be natural preservativ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biological charac-
teristics, breeding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of Malus doumeri, analyzed its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
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Malus doumeri.
Key words: Malus doumeri;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reeding technique; bacteriostatic anticorrosion; material composition
中含有黄酮苷、黄酮类、多元酚、甾醇、甾体皂苷三萜
类等成分。 曾晓雄等研究林檎保健茶的主要成分,发
现其含有黄酮类、VC、VE、多种氨基酸等物质。 谢达
平等研究尖嘴林檎叶防霉有效成分,发现单宁和皂苷
是主要的抑菌成分。 卢静等研究尖嘴林檎的化学成
分,发现其含有胡萝卜苷、β-谷甾醇、熊果酸、根皮苷、
三叶苷、阿江酸、白杨素等化合物。
5 前景与展望
台湾林檎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物质成分,用
途广泛。金雪萍以小白鼠为试验靶标研究其提取物毒
性,发现水、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中,除乙醇提取物的
酸水溶解生物碱有毒性外,其他溶剂的提取液均安全
无毒,最大安全耐受倍数为 132倍。 说明台湾林檎的
组分对人和其他动物安全无毒。
台湾林檎浸提液具有杀菌防腐的功效,可以将其
加工成天然防腐剂,用于食品防腐。 化学防腐剂对人
体有一定的危害性,天然防腐剂的研发将成为新的研
究热点。同时,台湾林檎具有一定药效,可以研制成为
保健饮料,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具有较高的药
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因此,台湾林檎具有广阔的开发
潜力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卢静,杨丰庆,夏之宁.尖嘴林檎叶的化学成分[J].中成药,2014,36(8):1692-1696.
[2] 林叶新,李忠海.林檎叶水提物及其不同极性组分的抑菌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1264-
1269.
[3] 王雷宏,杨俊仙,郑玉红,等.台湾林檎(Malus doumeri(Bois.) Chev.)地理分布模拟[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9):15-18.
[4] 潘莹,林启云,欧贤红,等.台湾林檎总黄酮护肝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学,2004,26(8):1139-1141.
[5] 林叶新,李忠海.林檎叶防腐保鲜成分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2,41(3):13-17.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ommunity External Environment
LIU Guojie1, LIU Heming2, LU Pei1
(1. Life Sciences Department Hebei Hengshui Academ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2. Art Department Hebei Hengshui Academ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community of Hengshui c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chose local real estate project as typical cas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index of ecological community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green system, explained building key points of e-
cological community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Hengshui city, 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of optimizing ecological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lanning regional ecological community extern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community; extern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analysis; green level; waterscape
(上接第 26页)
参考文献
[1] 吴焕忠.生态社区建设及规划前期现状调查[J].林业建设,2010(4):20-25.
[2] 王祥荣.生态建设论—中外城市生态建设比较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周传斌,戴欣,王如松,等.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16):4749-4759.
!!!!!!!!!!!!!!!!!!!!!!!!!!!!!!!!!!!!!!!!!!!!!!!
2015年第 7期 李玉霞等:台湾林檎研究进展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