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武夷山福建山樱花调查研究



全 文 :92
南 方 农 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09年9月
Sep. 2009
2009年第9期
No.9 2009
武夷山福建山樱花调查研究
杨 蕾1,2,祝遵凌2
(1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摘 要: 福建山樱花群落高矮和立木密集程度不同,样地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垂直结构均较简单,
以中小乔木和灌木的数量占优势,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点。群落乔木树种以中小径级占
绝对优势,中径级和大径级的很少,群落处于旺盛生长期。
关键词: 福建山樱花; 群落; 形态特征
福建山樱花(Cerasus campanulata Maxim.),又
名绯寒樱、钟花樱、山樱桃,属蔷薇科李属樱花类落
叶小乔木或中乔木,花呈钟状下垂性开展。花色紫
红、桃红、绯红或暗红色,是所有樱花中开花最早、
花色最为浓艳的一种。先花后叶,繁花满树。偶也可
见花叶同放,嫩绿小叶与鲜花缀满枝头,万紫千红,
观赏价值极高[1]。
1 武夷山自然概况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
胜地,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世
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23处中国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
双重遗产地之一,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2]。
武夷山脉,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
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风景名胜区主
景区方圆60 km2,平均海拔350 m,属典型的丹霞地
貌。森林植被保存完整,生物资源丰富,珍稀种类繁
多。已定名的高等植物2466种,低等植物840种,脊
椎骨动物475种,昆虫31个目近5000种。有国家重点
保护植物26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56种。
武夷山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具有低纬度、季风控
作者简介: 杨蕾(1981—),女,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南京林业大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E-mail: ray3569_cn@sina.com。
制和垂直高差影响气候变化特点。年平均气温17.7~
21.1 ℃,年降水量1300~2400 mm,80%左右的降水主
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福建山樱花主要分布于海
拔300~2200 m的阳坡山谷、山坡、溪旁、湿地与山
地疏林中,或天然常绿阔叶林边缘地带,偶也可见于
阔叶次生林中。
2 武夷山福建山樱花调查
2.1福建山樱花形态特性
福建山樱花原产我国南方各省海拔500~2200 m
之间的山地阔叶次生林中,现有品种台湾最多,许多
公园、校园及旅游名胜区都有栽培; 日本、琉球也有
分布。福建山樱花是双子叶植物,落叶性小乔木或中
乔木,株高3~10 m,树干通直,树皮茶褐色,老化
后呈片状剥落,并有水平方向排列的线形皮孑,形似
小嘴巴。叶纸质,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4~10 cm,
宽2~4 cm; 叶基钝形,叶端锐尖,有1对红色腺体,
单叶螺旋状互生,重锯齿缘(双重锯齿缘),揉碎具
有杏仁味; 托叶线形,细裂状。每年冬末春初开花,
先花后叶,花呈下垂性开展,腋出单生或3~5朵形
成伞房花序,花梗细长,有腺毛,花萼钟形,花瓣桃
红色、绯红色或暗红色,先端呈凹形,半开状,雄蕊
多数。通常11月能见花蕾,冬末初春开花,盛花期
创新研究
2009年第9期
No.9 2009
93
南 方 农 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09年9月
Sep. 2009
1月下旬至2月下旬。花后结卵形至椭圆形核果,4—
6月果实成熟,果长约1.5 cm,成熟时深红色,果小
但可食,内含1粒种子。性喜光照充足和温暖的环境,
较耐高温和阴凉,可在低海拔地区种植,最适生育温
度15~28 ℃并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污染性能
力[3-6]。
2.2武夷山福建山樱花群落特征与结构分析
在调研期间,选择了武夷山3块较为典型、且植
被较为完整的地段作为调查样地,样地面积20 m×
20 m,采用记名、记数法记录样地中出现的植物种名、
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径、株数等。
根据植物自然高度和生长型划分乔木层、灌木
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按Raunkiaer标准划分群落中
每种植物的生活型和叶型[7]。乔木层各树种重要值以
相对多度(RA)+相对显著度(RD)+相对频度(RF)
计算。草本层多度按德氏(Drude)多度制划分[8]。同
时,用胸径的分级反映群落中乔木树种和武夷山福建
山樱花种群的年龄结构与分布,以各级株数百分比绘
制年龄金字塔结构图。乔木树种胸径划分为7级。福
建山樱花种群按立木级指标划分为5级。
3 结果与分析
3.1群落外貌与季相
武夷山福建山樱花主要分布于海拔300~2200 m
的阳坡山谷、山坡、溪旁、湿地与山地疏林中,或天
然常绿阔叶林边缘地带,偶也可见于阔叶次生林中。
群落表现为林冠浓郁,暗绿色背景上夹杂浅色斑块。
球状树冠,林冠呈不规则波状起伏,以壳斗科的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a)、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tia)、多穗石栎(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樟科的山胡椒(Lindera glauca)、香桂(Cinnamomum
subavenium)、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紫楠
(Phoebe sheareri),山茶科的木荷(Schima superba)、
细齿叶柃(Eurya nitida),茜草科的山黄皮(Randia
cochinchinensis),杜英科的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cris)、薯豆(Elaeocarpusjaponicus)、杜英
(Elaeocarpus decipiens),蔷薇科的光叶石楠
(Photinia glabra)等常绿树种为主体,掺杂少量壳斗
科的赤杨(Alnusjaponica)、白栎(Quercusfabri),漆
树科的盐肤木(Rhus chinens),安息香科的拟赤杨
(Alniphyllure.fortunei)、银钟花(Halesia macgregorii),
榆科的榔榆(Ulmus parrifolia),大风子科的山桐子
(Idesia polycarpa)等落叶树种。落叶树裸枝树冠在
绿色背景上形成不甚明显的浅灰色斑块,福建山樱
花树冠点缀于连绵起伏的绿色背景上形成尤为秀丽
的景观。
3.2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
根据对对武夷山3个地块,共1200 m2样地的调查,
发现福建山樱花群落以双子叶植物占优势,裸子植
物贫乏。群落高10~30 m,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和层间植物。
(1)乔木层
以所调查的3个样地材料逐种计算出乔木树种
的重要值,乔木层大致可分为3层,T1层高度>20
m,盖度15%~80%,以安息香科的拟赤杨和银钟花
占优势,另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白花泡
桐(Paulownia fortunei)、两广椴(Tilla croizatii)、
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等; T2层高10~20 m,盖度10%~60%,
以壳斗科的青冈、细叶青冈,大风子科的山桐子,桑
科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樟科的香桂占优
势,另有黄樟、紫楠、木荷、大叶冬青(Ilex lati)等;
T3层高5~10 m,盖度5%~35%,以壳斗科的赤杨、
蔷薇科的光叶石楠、清风藤科的笔罗子(Meliosnta
rigida)、杜鹃花科的刺毛杜鹃(Rhododendron
championae)、山茶科的八瓣糙果茶(Camellia
octopetala)、樟科的山胡椒、榆科的榔榆、大戟科
的山乌桕(Sapium discolor)占优势,另有壳斗科的
多穗石栎、蔷薇科的福建山樱花、槭树科的青榨槭
(Acer davidii)、杜英科的山杜英、大戟科的油桐
(Vernicia fordii)、胡桃科的化香(Piatycarya
strobilaceae)、五加科的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等。
(2)灌木层
灌木层大致可分为2层。S1层高度2~5 m,盖度
5%~29%; S2层高度0.3~2 m,盖度<10%。灌木层由
乔木幼树、灌木和藤本幼树组成,该层植物种数和株
数均以灌木占优势,以野牡丹科的地苍(Melastoma
dodecandrum)、朝天罐(Osbeckia opipara),杜鹃花
科的映山红(Rhododendron farrerae)、满山红
创新研究
94
南 方 农 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09年9月
Sep. 2009
2009年第9期
No.9 2009
(Rhododendron mariesii),蔷薇科的野蔷薇(Rosa
multifora)等优势明显。本层中福建山樱花幼树共计
3株,皆为高度低于100 cm的1—2年生幼苗,且仅
在1个样地中出现,存在度低。
(3)草本层
高度<1.5 m,有植物60种,其中多度最高是五
节芒(Miscanthusfloridulu),其次是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再次是纤毛野青茅(Deyeuxia
arundinaxea var.ciliata)和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其次是挂金灯(Physalis alkekengi var.
francheti)、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琴叶紫
菀(Aster panduratus)、婆婆针(Bidens hipinnata)、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和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等。
(4)层间植物:共记录11种,均为木质藤本,且
大多数进入灌木层或乔木层,并常见大型木质藤本
攀缘在较大的乔木上,到达10 m多高的乔木上层,如
夹竹桃科的紫花络石(Trachelospermum axillare)、百
合科的土茯苓(Smilax glabra)。
3.3乔木径级分布
以3个样地材料综合统计得出: 乔木树干胸径≤
5 cm占乔木总株数的40.4%; 径级在6~10 cm占27.0%;
11~15 cm占16.5%; 16~20 cm的占7.7%; 21~25 cm的
占6.7%; 26~30 cm的占0.7%; >30 cm的占1.1%。可
见,该群落以中小径级占绝对优势,中径级和大径级
的很少,说明群落处于旺盛的成长期。
3.4结论
武夷山福建山樱花群落在立木高矮及密集程度上
垂直结构均较简单,以中小乔木和灌木占数量优势,
以常绿植物占绝对优势,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
的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优势科,拟赤杨、青冈、
细叶青冈、山胡椒、香桂为优势树种; 乔木层主要伴
生种有银钟花、紫楠、白花泡桐、山桐子、木荷、光
叶石楠、笔罗子、刺毛杜鹃等,林下灌木多野牡丹科
的地苍、朝天罐,杜鹃花科的映山红、满山红,蔷薇
科的野蔷薇等; 草本层常有禾本科植物以及菊科、百
合科、莎草科、石蒜科、毛茛科植物。层间植物较少,
且均为木质藤本植物,如土茯苓、光叶蛇葡萄、凌霄、
香花崖藤豆、华南悬钩子、南五味子、紫花络石等。
可见,福建山樱花群落是由多数在迹地上更新的植
物种类组成,且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主,较多
科属共同存在的杂木林。
4 展望
积极引进国外新品种、丰富国内品种资源,促进
我国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人们在喜爱、欣
赏福建山樱花的同时,也往往对它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如希望花期更长、种类更多、观赏性状更好等。
因此,人们在进行野生资源引种、驯化研究的同时,
还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如四季樱、欧洲甜樱
桃、桂樱、早花豆樱等; 同时,应当加强野生资源的
保护,建立福建山樱花及其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圃,有
序开发利用福建山樱花及其近缘物种资源同时,要
运用多种方法研究福建山樱花及其近缘物种的遗传
多样性,为今后开展武夷山福建山樱花品种改良研
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可丰富国内樱属植物资
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促进我
国樱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期能在较短的
时间内培育出花色丰富、花期持久、适应性更广、抗
逆性更强的樱属植物新品种。
参考文献
[1]吕月良,施季森,陈璋,等. 福建山樱花群落学
特征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 29-33.
[2]武夷山概况[J]. 福建旅游.2005,8.
[3]何小娟,何东进.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不同天然林
物种多度分布[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
(2): 23-24.
[4]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
福建植物志第2卷[M]. 福州: 福建省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5,97-98.
[5]许克福,王贤荣,阎道良,等. 钟花樱野生群落
的生态特征[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8(6): 111-1 4.
[6]吕月良,陈璋,施季森. 福建山樱花研究现状、开
发前景与育种策略[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6,30(1): 115-1 8.
[7]王伯荪,余世孝,彭少麟,等.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
册[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l996,64-67.
[8]段晓梅,王自辉,樊国盛. 云南冬樱花的群落特
征及地理分布[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4,28(6): 83-86.
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