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Vol. 33 No.4
Dec. 2015
第 33卷 第 4期
2015年 12月
经 济 林 研 究
Nonwood Forest Research
Doi:10.14067/j.cnki.1003-8981.2015.04.017 http: //qks.csuft.edu.cn
收稿日期:2014-10-31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610);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4FJ2004)。
作者简介:陈 容,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张党权,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zhangdangquan@163.com
引文格式:陈 容 ,张党权 ,郑玉娟 ,等 .红檵木腋芽高效快繁研究 [J].经济林研究 ,2015,33(4):96- 101.
红檵木腋芽高效快繁研究
陈 容 1a-c,张党权 1a-c,郑玉娟 1a-c,龚建平 2, 陈丽莉 1a-c,周文化 1a-c,何含杰 1a-c,覃杰明 1a-c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a.经济林培育与保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b.林业生物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c.经济林培育与利用湖南省 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2.湖南省澧县树大园林有限公司,湖南 澧县 415513)
摘 要:为给红檵木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参考,分别以红檵木 2年生茎段和当年生茎段为外植体,
通过优化红檵木腋芽的丛生芽诱导与增殖、生根与移栽方案,最终建立了以腋芽为基础的红檵木高效快繁体系。
结果表明:红檵木茎段腋芽丛生芽诱导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S+ 6-BA 1.3 mg/L+ NAA 0.2 mg/L
和MS+ 6-BA 1.2 mg/L+ IBA 0.07 mg/L+ Vc 5.0 mg/L;丛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方案为:选取高度在 1.0~ 3.0 cm
之间的植株,将其接种到 3/4MS+ IBA 4 mg/L 的培养基当中;生根组培苗的最佳移栽方案为:炼苗 1周后,将
其移栽到珍珠岩∶蛭石∶腐殖土= 1∶ 1∶ 3的基质中。
关键词:红檵木;腋芽;丛生芽;高效快繁
中图分类号:S6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981(2015)04—0096—06
High-effi cient and fast propagation of axillary buds in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
CHEN Rong1a-c, ZHANG Dang-quan1a-c, ZHENG Yu-juan1a-c, GONG Jian-ping2, CHEN Li-li1a-c, ZHOU Wen-hua1a-c,
HE Han-jie1a-c, QIN Jie-ming1a-c
(1.a. Key Laboratory of Cultivation and Protection for Non-Wood Forest Tre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b. 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ry Biotechnology; c.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for Non-Wood
Forest Trees of Hunan Provinc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2. Hunan Lixian Shuda Garden Co. Ltd., Lixian 415513, Hunan,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a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issue culture and factory seedling of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 using biennial and annual stems as explants, the high-effi cient and fast propagation system of L. chinense
var. rubrum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optimizing the protocol of induction, multiplication, rooting and transplanting of
multiple shoots of axillary bud in L. chinense var. rubr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mediums for multiple
shoots induction and multiplication were MS+ 6-BA 1.3 mg/L+ NAA 0.2 mg/L and MS+ 6-BA 1.2 mg/L+ IBA
0.07 mg/L+ Vc 5.0 mg/L,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program for rooting of multiple shoots was choosing the buds at
1.0-3.0 cm height and inoculating to the medium of 3/4 MS+ IBA 4 mg/L. And the optimal program for transplanting
of rooting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was domesticating the buds for a week and then transplanting them into a kind of matrix
with perlite, vermiculite and humus soil (1∶ 1∶ 3).
Key words: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 axillary buds; multiple shoots; high-effi cient and fast propagation
97第 33卷 经 济 林 研 究
红檵木又称红花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植物。红檵木最初是从
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引种而来的野生植株,并被
鉴定为檵木的变种 [1],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栽
培历史。红檵木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颜色艳丽、
花期长、耐修剪、易造型等优点,且具有很高的
观赏价值。开展红檵木组织培养的研究,特别是
红檵木再生技术、快繁技术的研究,有助于红檵
木的工厂化育苗与转基因应用。为给红檵木组培
工厂化育苗与转基因研究提供技术参考,本项目
组已建立红檵木愈伤组织高效再生体系 [2],同时
开展以红檵木茎段为外植体,对其腋芽的丛生芽
诱导、增殖、生根及生根丛生芽的移栽方案进行
优化,以建立高效的红檵木快繁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外植体的表面灭菌
采取含有多个腋芽的红檵木短枝条,去除叶
片,洗净后进行表面消毒处理。由于红檵木茎段
的木质化程度不同,其表面携带的微生物量也有
较大的差异,故表面消毒时间的长短也大不相同。
分别选取当年生和 2年生的红檵木茎段作为外植
体,先用 75%的酒精处理 45 s,再分别用适量的
0.1%和 0.2%的升汞进行 2次消毒处理,消毒处
理方式与处理结果见表 1。消毒完毕后,将外植体
用 0.1 mol/L的氯化钙溶液浸泡处理 1 min。
1.2 腋芽诱导丛生芽
以 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了 9组分别含有
不同浓度 6-BA和 NAA植物激素的腋芽诱导丛生
芽培养基(见表 2)。将表面消毒后的红檵木枝条
切成长为 1.5 cm、带有 1~ 2个腋芽的茎段,接
种至腋芽诱导丛生芽培养基中,每组接种 50个茎
段,于光照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强度为 2 000 lx,光照时间为 12 h/d,一个月
后统计各试验组的出芽情况。
1.3 丛生芽的增殖培养
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 25组分别含有不
同浓度 6-BA和 IBA植物激素的丛生芽增殖培养基
(见表 3)。将新长出的腋芽切下,转入丛生芽增
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培养温度为(25±1)℃,
光照强度为 2 000 lx,光照时间为 12 h/d,观察并
记录丛生芽的生长情况。
1.4 丛生芽的壮苗培养
丛生芽在增殖培养过程中其茎秆往往较细,
不利于生根移栽,因此需要将丛生芽转入不含
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壮苗培养。培养温度为
(25±1)℃,光照强度为 2 000 lx,光照时间为
12 h/d,待植株长到一定高度后再进行生根诱导培养。
1.5 丛生芽的生根诱导
将在壮苗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的红檵木小苗转入
生根培养基中,设计 10组以 1/2MS和 3/4MS为基
本培养基、含有不同浓度 IBA的生根培养基(见
表 4)。先在黑暗条件下培养 3 d,然后转入光照
条件下培养,培养温度为(25±1)℃,光照强度
为 2 000 lx,光照时间为 12 h/d。接种 30 d后,统
计各生根植株的株高、根数、最长根长及最短根长。
1.6 组培苗的移栽
将含有生根植株的培养瓶转入室外,旋松瓶
口使其逐渐适应外界的温度和光照,一周之后取
出红檵木小苗,先放入含有 0.1%的多菌灵稀释液
中进行消毒处理,用清水清洗后再转入苗盘中,
苗盘中铺满经高温灭菌冷却后的基质,该基质的
成分为腐殖土∶蛭石∶珍珠岩= 3∶ 1∶ 1。接种
完后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住苗盘,并定期给红檵木
小苗喷施叶面肥,30 d后统计其存活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檵木腋芽的高效表面灭菌
外植体接种培养 15 d后,分别对不同处理的
茎段进行观察,并统计相应的污染率、褐化率及
存活率,结果见表 1。表 1表明,选用当年生茎段
作为外植体的消毒效果比 2年生茎段的消毒效果
要好。经 2次 HgCl2消毒处理后,以 0.1% HgCl2
处理后的污染率比 0.2% HgCl2的高,但其褐化率
却比 0.2% HgCl2的低,并且消毒时间过长或过短
都不能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率和褐化率的效果。因
此,红檵木外植体的高效表面消毒处理方案为:
采用当年生的幼嫩茎段,以 75%的酒精漂洗外植
体 45 s,然后以 0.1%的 HgCl2消毒 2次,每次消
毒处理 3 min。
2.2 红檵木丛生芽的高效诱导
将消毒后的红檵木幼嫩茎段转入丛生芽诱导
培养基中,光照培养 1周后开始出芽,其状态如
图 1A所示,一个月后统计各个不同激素组合处理
的出芽情况,结果如表 2。由表 2可知,红檵木丛
生芽的诱导率最高可达 86%,因此,最高效的丛
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1.3 mg/L+ NAA
0.2 mg/L。
2.3 红檵木丛生芽的高效增殖
将诱导出的丛生芽转入增殖培养基中,定期
98 第 4期陈 容,等:红檵木腋芽高效快繁研究
观察并记录丛生芽的出芽天数、增殖系数和产生
愈伤组织的情况,结果分别如图 1B和表 3所示。
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 6-BA浓度能够促进丛生芽
的产生,丛生芽的最短出芽时间为 14 d,而高浓
度的 6-BA和 IBA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能极大提高
丛生芽的增殖系数,其增殖系数最高可达 15.00;
同时,当丛生芽增殖情况较好时其产生的愈伤组
织相对较少,当丛生芽增殖较慢或较少时则愈伤
组织会大量产生。因此,红檵木丛生芽的高效增殖
培养基为:MS+ 6-BA 1.2 mg/L+ IBA 0.07 mg/L+
Vc 5.0 mg/L。
2.4 红檵木丛生芽的高效生根
将丛生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
对接种时及生根诱导一个月后丛生芽生根植株的
株高进行统计,结果分别见表 4和表 5。根据对生
根植株的数量、根数、最短根长和最长根长等指
标的统计数据,得到最佳生根激素配比方案(表6),
并了解到生根诱导过程中植株的生长变化情况和
生根数量与平均最长根长和最短根长之间的关系
(表 7)。
由表 4可知,丛生芽的高度在 1.0~ 3.0 cm
之间时其更容易生根,此类丛生芽占其总数的
80.07%;而高于不能生根的株高为 4.0 cm的丛
生芽所占百分比。低浓度的 IBA更能促进株高为
0.0~ 2.0 cm的植株生根;而当 IBA的浓度大于
3 mg/L时,2.0 cm以上植株的生根率更高。同时,
在相同的激素浓度下,3/4MS的培养基更能促进
3~ 4 cm高的植株生根。
由表 4可知,在生根诱导 30天后,植株高度
仍然集中在 1.0~ 3.0 cm之间,此类植株占其总
数的 73%;但是,0.0~ 1.0 cm高的植株所占百
分比却减少了,4.0 cm以上的植株仅占其总数的
6%,而株高为 3.0~ 4.0 cm的植株所占百分比也
增加了 5%。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丛生芽在生根的
过程中伴有植株长高的现象。
由表 6可知,高浓度 IBA的生根率高,低浓
度 IBA的生根率低,当 IBA浓度达到 4 mg/L时,
生根率最高可达 82%;而 1/2MS 和 3/4MS对红檵
木丛生芽生根率的影响都不大。
由表7可知,根数与根长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表 1 红檵木外植体表面消毒处理方式与处理结果
Table 1 Method and result of surface disinfection of explants in L. chinense var. rubrum %
处理编号
Treatment No.
处理方式
Treatment method
外植体类型
Explants type
污染率
Contamination rate
褐化率
Browning rate
存活率
Survival rate
Ⅰ 以 0.1% 的 HgCl2消毒 2次,每次处理 2 min
当年生茎段 67.00 10.00 23.00
2年生茎段 80.00 3.00 17.00
Ⅱ 以 0.1%的 HgCl2消毒 2次,每次处理 3 min
当年生茎段 8.50 1.00 90.50
2年生茎段 60.00 2.00 38.00
Ⅲ 以 0.1% 的 HgCl2消毒 2次,每次处理 4 min
当年生茎段 8.50 1.50 90.00
2年生茎段 50.00 0.50 49.50
Ⅳ 以 0.1% 的 HgCl2消毒 2次每次处理 5 min
当年生茎段 9.50 7.50 83.00
2年生茎段 11.00 6.00 83.00
Ⅴ 分别以 0.1%与 0.2% 的 HgCl2处理 4 min
当年生茎段 13.00 37.00 50.00
2年生茎段 9.50 43.00 47.50
Ⅵ 分别以 0.1%与 0.2% 的 HgCl2处理 3 min
当年生茎段 14.00 33.00 53.00
2年生茎段 17.00 34.00 49.00
Ⅶ 以 0.2% 的 HgCl2消毒 2次,每次处理 4 min
当年生茎段 19.00 12.00 69.00
2年生茎段 29.00 56.90 14.10
Ⅷ 以 0.2% 的 HgCl2消毒 2次,每次处理 3 min
当年生茎段 13.00 14.00 73.00
2年生茎段 14.00 47.00 39.00
表 2 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对红檵木丛生芽的诱导情况
Table 2 Induction status of multiple shoots in L. chinense
var. rubrum under different hormone combinations
实验组别
Experiment
group
激素浓度
Hormone concentration
/(mg·L- 1)
接种数
Inoculation
number
/个
出芽数
Sprout
number
/个
诱导率
Induction
rate
/%6-BA NAA
A1 1.0 0.2 50 30 60.00
A2 1.0 0.5 50 26 52.00
A3 1.0 0.8 50 22 44.00
A4 1.3 0.2 50 43 86.00
A5 1.3 0.5 50 35 70.00
A6 1.3 0.8 50 29 58.00
A7 1.7 0.2 50 33 66.00
A8 1.7 0.5 50 37 74.00
A9 1.7 0.8 50 27 54.00
99第 33卷 经 济 林 研 究
表 3 红檵木丛生芽的高效增殖情况
Table 3 High-efficient multiplication status of multiple shoots in L. chinense var. rubrum
实验组别
Experiment group
激素浓度
Hormone concentration /(mg·L- 1) 出芽天数
Sprout duration /d
丛生芽的增殖系数
Propagation coeffi cient
of multiple shoots
愈伤组织产生情况
Callus formation status
6-BA IBA
B1 0.0 0.01 30 0.10 小块,褐化
B2 0.0 0.03 30 0.30 无
B3 0.0 0.05 40 0.10 小块,枚红色
B4 0.0 0.07 26 0.20 大块,红色
B5 0.0 0.09 40 0.10 无
B6 0.3 0.01 24 3.40 大块,红色
B7 0.3 0.03 24 1.50 大块,红色
B8 0.3 0.05 24 4.00 大块,粉红色
B9 0.3 0.07 30 1.00 大块,枚红色
B10 0.3 0.09 17 3.30 小块,粉红色
B11 0.6 0.01 35 2.50 大块,红色
B12 0.6 0.03 30 7.00 小块,粉红色
B13 0.6 0.05 13 5.20 大块,红色
B14 0.6 0.07 19 5.00 底部褐化
B15 0.6 0.09 35 4.00 小块,枚红色
B16 0.9 0.01 19 2.50 无
B17 0.9 0.03 16 3.70 小块,红色
B18 0.9 0.05 14 2.50 无
B19 0.9 0.07 14 3.50 无
B20 0.9 0.09 30 3.00 大块,枚红色
B21 1.2 0.01 14 6.00 小块,暗红色
B22 1.2 0.03 14 6.50 无
B23 1.2 0.05 10 8.00 小块,枚红色
B24 1.2 0.07 10 15.00 无
B25 1.2 0.09 14 10.00 无
表 4 刚接种时不同株高的生根丛生芽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Table 4 Rooting rate of multiple buds at different heights
after inoculated
实验组别
Experiment
group
不同株高的生根丛生芽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Rooting rate of multiple buds at different heights /%
0.5~
1.0 cm
1.1~
2.0 cm
2.1~
3.0 cm
3.1~
4.0 cm
4.1~
5.0 cm
C1 44.00 46.00 10.00 0.00 0.00
C2 35.00 45.00 20.00 0.00 0.00
C3 11.76 44.12 41.18 2.91 0.00
C4 0.00 44.12 38.89 16.99 0.00
C5 0.00 44.12 53.85 2.03 0.00
C6 0.00 58.00 0.00 42.00 0.00
C7 10.00 7.00 67.00 16.00 0.00
C8 0.00 50.00 50.00 0.00 0.00
C9 17.86 14.29 57.14 10.71 0.00
C10 0.00 20.00 40.00 40.00 0.00
总计 Total 11.86 42.27 37.80 8.07 0.00
表 5 接种30 d后不同株高的生根丛生芽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Table 5 Rooting rate of multiple buds at different heights
after inoculated 30 days
实验组别
Experiment
group
不同株高的生根丛生芽占其总数的百分比
Rooting rate of multiple buds at different heights /%
0.0~
1.0 cm
1.1~
2.0 cm
2.1~
3.0 cm
3.1~
4.0 cm
4.1~
6.0 cm
C1 5.00 63.00 27.00 5.00 0.00
C2 14.00 42.00 41.00 3.00 0.00
C3 5.00 47.00 43.00 5.00 0.00
C4 15.00 39.00 25.00 18.00 3.00
C5 18.00 36.00 25.00 21.00 0.00
C6 0.00 58.00 0.00 42.00 0.00
C7 5.00 25.00 15.00 30.00 25.00
C8 4.00 39.00 36.00 14.00 7.00
C9 5.00 30.00 45.00 15.00 10.00
C10 0.00 28.00 36.00 24.00 12.00
总计 Total 8.00 40.00 33.00 13.00 6.00
100 第 4期陈 容,等:红檵木腋芽高效快繁研究
当根数为偶数时,最长根长均值均大于 1 cm;当
根数达到 10条以上时,其最长根长均值最大。
而根数对最短根长均值的影响情况如下:当根数
在 10条以下时,最短根长均值的变化不大,在
0.27 cm上下浮动;而当根数达到 10条时,最短
根长均值达到 0.5 cm,但是,当根数超过 10条时,
最短根长均值又开始变小,回到 0.21 cm。
综上所述,红檵木丛生芽的高效生根培养方
案为:选取高度在 1.0~ 3.0 cm之间的植株,将
其接种到 3/4MS+ IBA 4 mg/L 的培养基当中。
2.5 红檵木组培苗的高效移栽
对生长状况良好的生根丛生芽进行炼苗,并
将其移栽到珍珠岩∶蛭石∶腐殖土 = 1∶ 1∶ 3的
基质中,一个月后仍能够很好地生长,其生长状
态如图 1D所示,其存活率达到 80%以上。
3 结论与讨论
3.1 影响腋芽诱导丛生芽的因素分析
影响腋芽诱导丛生芽的因素主要来源于腋
芽的活性和外源激素的类型及浓度的大小。在
表 6 红檵木丛生芽在不同激素和培养基组合下的生根率
Table 6 Rooting rate of multiple buds in L. chinense
var. rubrum under different hormone and
medium combinations
实验组别
Experiment
group
培养基
类型
Medium
type
IBA浓度
IBA
concentration
/(mg·L- 1)
接种数
Inoculation
number
/个
生根数
Root
number
/条
生根率
Rooting
rate /%
C1 1/2MS 1 50 23 46.00
C2 1/2MS 2 50 34 68.00
C3 1/2MS 3 50 35 70.00
C4 1/2MS 4 50 40 80.00
C5 1/2MS 5 50 38 76.00
C6 3/4MS 1 50 17 34.00
C7 3/4MS 2 50 36 72.00
C8 3/4MS 3 50 38 76.00
C9 3/4MS 4 50 42 82.00
C10 3/4MS 5 50 36 72.00
表 7 红檵木生根不定芽的根数与根长的关系
Table 7 Relationship of root number and root length of
rooting adventitious buds in L. chinense var.
rubrum
根数
Root number
/条
最长根长的平均值
Average value of the
longest root /cm
最短根长的平均值
Average value of the
shortest root /cm
1 0.57 0.00
2 0.56 0.30
3 0.70 0.28
4 1.32 0.21
5 0.94 0.29
6 1.03 0.27
7 0.4 0.11
8 1.43 0.38
9 0.87 0.28
10 1.06 0.50
10以上 1.71 0.21
图 1 高效快繁红檵木的生长状态
Fig. 1 Growth status of L. chinense var. rubrum in the high-effi cient and rapid propagation system
101第 33卷 经 济 林 研 究
外植体的选取过程中,2 年生茎段的木质化程度
比当年生茎段的木质化程度要大,表面消毒困
难,诱导产生丛生芽所需时间更长;而当年生
茎段对升汞更加敏感,消毒时间短而且腋芽启
动时间较短。此外,外植体的取材时间和所选
茎段的部位对腋芽的萌动也有较大的影响 [3-4]。
实验中发现,初春时采取的外植体更容易出芽,
出芽时间最短的只需 3 d就能长出新芽,而在其
他时间采取的外植体其萌发时间都在 1周以上。
将来源于同一枝条的茎尖和茎段同时接种到同
一组培瓶中,茎段更容易长出丛生芽。这一结
果与吴向明 [5] 研究的结果相似。能促进腋芽产
生丛生芽的外源激素主要是 6-BA[6], 6-BA 和
NAA 的协同作用 [7]也能促进腋芽产生丛生芽。
实验中还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6-BA 对腋
芽的促进作用不大,但其与低浓度 NAA 的相互
作用却能使丛生芽的诱导率有较大的波动。因
此,最高效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可选为:MS +
6-BA 1.3 mg/L+ NAA 0.2 mg/L。
3.2 影响丛生芽增殖的因素分析
丛生芽的增殖主要受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的
控制,6-BA能够促进不定芽的形成和增殖,但是
高浓度的 6-BA会使器官的稳定分化能力下降 [8],
并且 6-BA长时间对植物外植体的作用也会促进酚
类化合物的合成,刺激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
导致愈伤组织易发生褐变而死亡。因此,寻找到
合适的 6-BA的浓度及适当添加 Vc[9]、PVP[10]等
抗氧化剂能有效改善这些情况。同时,由于 6-BA
与 IBA的协同作用效果明显优于 6-BA 与 NAA的
协同作用效果 [11],因此,在红檵木丛生芽的增殖
培养实验中,选用了低浓度的 IBA与 6-BA,设
计了 25个激素组合,最终得到的红檵木丛生芽高
效增殖的培养基为:MS+ 6-BA 1.2 mg/L+ IBA
0.07 mg/L+ Vc 5.0 mg/L。
3.3 影响丛生芽生根的因素分析
影响丛生芽生根的因素,除了培养基的类型
和外源激素的种类及浓度外,还有丛生芽的株高
和丛生芽增殖培养的时间。实验结果证明,IBA
的浓度对生根有很大影响 [12],高浓度 IBA的生
根率高,而低浓度 IBA的生根率低。当培养基为
3/4MS 、IBA浓度达到 4 mg/L时,生根率最高可
达 82%。同时,在接种时选择高度在 1.0~ 3.0 cm
之间的丛生芽,其更容易生根,因此,增殖培养
的时间不能过长。增殖培养的时间越长植株越高,
木质化程度越高,就越不容易生根,进而影响生
根的数量和根的活性。
3.4 影响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因素分析
由于丛生芽是长时间生长在无菌和恒温的环
境中的,将其突然转入自然环境中生长便很难存
活,所以炼苗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炼苗时逐步旋
松瓶口,让丛生芽逐渐适应外界的空气和温度,
移栽后成活率会大幅提高。同时,生长基质的成
分和配比对根的生长也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证
明,蛭石∶珍珠岩∶腐殖土= 1∶ 1∶ 3的基质
很适合丛生芽根的进一步生长。除此之外,生根
诱导培养时间的长短和移栽后期的水肥管理对移
栽成活率也会有较大的影响。实验中发现,生根
诱导培养超过 2个月后,丛生芽的根尖开始逐步
变黑直到整个根部褐化失去活性,这样的丛生芽移
栽后其成活率极低。而不定芽在移栽后仍然十分脆
弱,其叶片容易失水,若不能及时补充水肥,也很
难保证移栽苗的成活率。因此,炼苗处理、基质的
成分、丛生芽生根诱导培养时间的长短及后期的水
肥管理都是影响组培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侯伯鑫 ,程政红 ,林 峰 ,等 .湖南古树名木资源及保护现状 [J].
中国城市林业 ,2005,(3):72- 74.
[2] 陈 容 ,郑玉娟 ,张党权 ,等 . 红檵木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35(4):40- 45.
[3] 毕方铖 ,谭晓风 ,张智俊 ,等 .油茶离体培养诱导再生植株的
研究 [J].经济林研究 ,2004,22(2):5- 9.
[4] 孙小兵 ,郭素娟 .成龄板栗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的研究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35(4):51- 55.
[5] 吴向明 ,章志红 .红花檵木组织培养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
2009, 36(2):41- 43.
[6] 刘叶蔓 ,向云亚 ,谢果珍 .杜仲带腋芽茎段组织培养的研究 [J].
中南药学 ,2011,9(2):110- 113.
[7] Ebida AI, Hu CY. In vitro morphogenetic responses and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cv Early
California Wonder) seedling explants[J].Plant Cell Rep, 1993,
13(2): 107- 110.
[8] 曹 昆 ,李 霞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不定芽诱导研究进展 [J].
江苏林业科技 ,2008,35(5):43- 48.
[9] 林丽媛 ,韩小娇 ,陈益存 , 等 .山鸡椒的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
再生 [J].植物生理学报 ,2013,49(10):1047- 1052.
[10] 张日清 ,刘海龙 ,汪灵丹 ,等 .榉树组培芽继代增殖的影响因
素 [J].经济林研究 ,2013,31(3):54- 58.
[11] 胡能兵 ,张子学 ,崔广荣 , 等 .6-BA与 IBA及 NAA的不同
组配对彩色辣椒子叶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J].安徽农学通报 ,
2006,12(5):216.
[12] 王晓明 .灰毡毛忍冬新品种 ISSR分子标记及组织培养的研究
[D].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61- 62.
[本文编校:伍敏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