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菊三七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全 文 :率分别为 70.92%、 29.16%,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4 。
表 4 注视性质与疗效的关系 (n)
注视性质 治愈 (%) 进步 (%) 无效 (%) 合计
中心注视 161 (70.92) 47 (20.70) 19 (8.37) 227
旁中心注视 7(29.16) 1(4.16) 16(66.66) 24
合计 168 (66.93) 48 (19.12) 35(13.94) 251
  P<0.01
讨  论
弱视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眼病 , 它不仅影响患儿的视力 ,
还影响到患儿双眼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屈光参差性弱视
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由于一眼或双眼屈光力相差过大 , 在
双眼视网膜中心凹所形成的物像大小不一致 , 从而使屈光度
高的一眼视网膜中央区物像被抑制〔3〕所致 , 其实质是形觉剥
夺和双眼交互作用异常。双眼的调节是等同的 , 在同一时间
内只能将一眼的像聚焦 , 屈光度高的眼因无法清晰聚焦而被
抑制。因此 , 消除形觉剥夺 、 恰当矫正屈光不正是治疗屈光
参差性弱视的关键〔4〕。准确的检影验光 , 配戴合适的矫正眼
镜 , 为视网膜中心凹提供一个清晰成像的基础 , 是弱视治疗
关键的第一步。弱视的治疗方法繁多 , 传统遮盖法因可消除
由于刺激注视眼而造成的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 , 且取材方
便 , 至今仍是治疗弱视的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
弱视患儿在遮盖疗法中的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非常关
键的因素。依从性是指弱视患儿在遮盖疗法中对治疗方案完
成的情况 , 会受到患儿年龄 、 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理解程度 、
弱视治疗前的视力 、 注视性质 、 弱视的类型以及接受治疗后
视力增进的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而弱视治疗的遮盖疗法
主要是由患儿与其家长共同来实施 , 所以治疗中我们充分考
虑了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的理解程度和依从配合情况 , 针对
影响依从性的各种因素合理设计出单眼遮盖 、 阿托品压抑疗
法和上课期间远压抑疗法等治疗方案。遮盖时应严格规定复
查时间 , 严防遮盖性弱视的发生。经过遮盖治疗达到双眼视
力平衡后 , 应改为部分性遮盖巩固治疗。矫治旁中心注视点
的旁中心注视性弱视 , 使旁中心注视点消失并建立中心凹注
视点 , 是获得标准视力的基础。在治疗中 , 旁中心注视点向
中心凹注视点转变过程中 , 出现向心性不稳定的相对中心凹
注视点 , 说明中心凹注视点开始出现 , 此时若中断治疗 , 则
很快又恢复到旁中心注视点。因此 , 当旁中心注视点改变为
中心凹注视时 , 仍需要继续巩固治疗一段时间 , 在适当时机
改用遮盖健眼法 , 促进患眼中心视力的提高。 视觉可塑性对
大多数人可能是终身存在的 , 对超过视觉敏感期年龄的弱视
患者 , 其可塑性的显示程度与较多因素有密切关系 , 因此我
们在临床工作中对年长儿童的弱视进行正确引导和积极救
治 , 本组治疗情况说明仍可取得一定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杨钧 , 等.现代眼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3.603.
2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 、 分类及
疗效评价标准.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 1996, 4 (3):97.
3 葛坚.眼科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246.
4 牛兰俊.规范治疗方法是提高弱视疗效的关键 〔J〕 .中华眼科杂
志 , 2003 , 39 (12):706. (收稿:2006-02-15)
菊三七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310014) 刘 杭 俞 坚 童芬美
  菊三七为菊科土三七 , 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 别名土三
七 、 破血丹 、 紫三七等 , 具有止痛消肿 、 活血化瘀 、 抗癌防
癌 、 抗疟痹症 、 治妇科诸病的功效。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的人
宫颈癌细胞 (Hela)为模型 , 考察了菊三七兰各个提取部位
体外抗肿瘤活性 , 旨在寻找菊三七活性部位及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1.材料:Hela细胞株为贴壁细胞 , 由浙江大学提供 , 培
养于含 10%小牛血清的 RPMI1640 培养基中 (内含青霉素
100U/ml , 链霉素 100μg/ml), 在 37℃, 5% CO2 条件培养 ,
每 2~ 3天传一代。
2.药品与试剂:菊三七不同提取部位的制备:菊三七全
草粉碎 , 加乙醇 5倍量冷浸 2 周 , 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后加水
混悬 , 水液分别用石油醚 、 乙酸乙酯 、 正丁醇萃取 , 得石油
醚提取物 A、 乙酸乙酯提取物 B 、 正丁醇提取物 C 和水提取
物 D。提取物真空干燥至干 , 用前以生理盐水配制并进行倍
量稀释。阳性对照药为 5-氟尿嘧啶 , 批号 020921 , 生产单
位为南通精华制药厂 , 用前以生理盐水配制并稀释。小牛血
清为 Hyclone 公司产品 , RPMI1640 为美国 GIBCO 公司产品
(MTT)、 (四氮唑)、 DMSO为 Sigma公司产品。MTT临用前以
无血清的 RPMI1640 配制成 5mg·ml-1〔1〕。
3.仪器:酶标仪 (美国 Bio Rad3550)、 CO2 培养箱 (For-
ma Sientific Inc)、 培养板 (美国 Corning)。
4.MTT法测定药物的抗肿瘤作用:Hela以 1×104/孔的数
量接种于 96 孔培养板中 , 在含 5%的 37℃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48h , 分别加入生理盐水 、 不同浓度的 A 、 B、 C、 D 和 5-氟
尿嘧啶 (5-FU)溶液 , 每个浓度设 6 个平行孔。 药物及阳
·66·
 ·专题研究·                              J Med Res , May 2006 , Vol.35 No.5 
性药终浓度为 10-2、 10-1、 1、 10 、 102μg/ml。继续温育培养
48h后 , 各孔分别加入 20μl MTT温育 4h后 , 弃去培养基 , 用
MTT染色 , 加入 100μl DMSO。MTT在活细胞线粒体脱氢酶作
用下发生还原反应 , 生成 Formazane 结晶 , 溶于二甲基亚砜
(DMSO)中 , 显蓝紫色〔2〕 , 在 595nm 处有较大光吸收 , 参考
波长 655nm , 震荡器均匀震荡混匀 , 于 595nm 波长处读板。
依据测得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 , 进而计算抑制率〔3〕。
细胞抑制率=1-试验组吸光度值/对照组吸光度值×100%。
结  果
将不同浓度的 A、 B、 C 和 D 分别与 Hela 细胞作用 48h
后 , 用 MTT 法测得细胞存活率 , 进而计算抑制率 (见
表1 ~ 4)。 B和 C 的细胞毒作用较明显 , 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用Sigma Plot5.0 分析其 IC50分别为 10.3μg/ ml和11.6μg/ml。 A
和D 的 IC50都大于 20μg/ml , 无明显细胞毒作用。说明菊三
七细胞毒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
表 1 石油醚提取物 A对 Hela的抑制作用 (%)
浓度 (μg/ml) 石油醚提取物 5-FU
0.01 5.32 9.59
0.1 1.23 27.19
1 15.78 46.55
10 25.47 83.06
100 34.46 95.29
表 2 乙酸乙酯提取物 B对 Hela的抑制作用 (%)
浓度 (μg/ml) 乙酸乙酯提取物 5-FU
0.01 5.58 14.20
0.1 18.27 20.67
1 33.49 47.56
10 85.67 88.77
100 89.41 91.56
表 3 正丁醇提取物 C对 Hela的抑制作用 (%)
浓度 (μg/ml) 正丁醇提取物 5-FU
0.01 5.33 10.20
0.1 13.62 20.12
1 40.35 40.28
10 70.18 84.35
100 89.53 91.47
表 4 水提取物 D对 Hela的抑制作用 (%)
浓度 (μg/ml) 水提取物 5-FU
0.01 4.02 10.20
0.1 8.51 20.12
1 16.35 40.58
10 23.28 81.01
100 36.43 91.23
讨  论
大量研究发现 , 天然植物中的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抗肿瘤
功效。由于肿瘤细胞表面有明显的负电性 , 带正电的抗肿瘤
物质首先能够与其接近 , 并聚集其表面 , 然后进入其内部发
挥抗肿瘤作用。菊三七主要成分为吡咯类生物碱 , 主要有菊
三七碱甲 、 菊三七碱乙。关于此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也有
报道。
生物碱抗肿瘤的作用是十分广泛的 , 包括对肿瘤细胞的
直接杀伤作用 、 干扰细胞周期的 DNA 合成阶段或有丝分裂阶
段 、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 、 抑制肿瘤耐药性等多个方
面 , 另外还具有减低化疗不良反应 、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特
性。植物生物碱近几年的销售额所占百分比逐年上升 , 是抗
肿瘤用药的领先品种 , 由此可见 , 研制和开发新型植物生物
碱抗肿瘤药物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般认为 , 经体外药
物筛选 , 中药提取物的 IC50<20μg/ml , 且呈现剂量依赖性 ,
该药就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该研究中可以发现菊三七
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具有一定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
初步研究发现菊三七碱甲 、 菊三七碱乙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
和正丁醇部位 , 而石油醚部位和水部位的细胞毒作用为何不
明显或抗肿瘤作用机制 ,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张卓然.实用细胞培养技术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9 , 198.
2 张建化 , 田志刚.MTT 比色法测定细胞毒效应的应用进展 〔J〕 .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 1997 , 24 (4):196~ 198.
3 鄂征.组织培养和分子细胞学技术 〔M〕 .北京出版社 , 1995 ,
165.
(收稿:2005-12-30)
首届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颁发
首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 2006 年 1月 17 日在京颁奖。 37项成果的获奖者接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
室颁发的证书和奖金 、 奖杯。卫生部副部长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参加了颁奖仪式。据悉 , 为鼓励开展中西医结合科
学研究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从今年开始将每年评选科学技术奖。此次评选专家们共对 154 项推荐奖项进行了评审 , 最终确
定一等奖 6项 , 二等奖 10 项 , 三等奖 21 项。
·67·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 5 月 第 35 卷 第 5期                         ·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