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9-09-19
文章编号:1002-2724(2009)06-0057-03
细叶美女樱生物学特性研究
赵旭明1 ,黄鹏跃2
(1.沈阳市绿化工程公司 , 沈阳 110141;2.沈阳市丁香湖公园管理处)
摘要:通过观察细叶美女樱的整个生长过程 ,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 , 总结出细叶美女樱的栽培要点的控制。
关键词:细叶美女樱;生物学特性;观赏性状
中图分类号:S68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biology characteristic of Verbena tenera Spreng
Zhao Xuming 1 ,H uang Pengyue2
(1.Shenyang Garden enginee ring company , Shenyang 110005;2.Shenyang Dingx iang Lake Garden office , Shenyang 110148)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observ ed the Ve rbena tene ra Spreng the entire g row th process and has studied its bio log y
char acte ristic , summarized the Ve rbena tenera Sprengs cultiva tion main point contro l.
Keyword:Verbena tener a Spreng;Biolog y characteristic;Appreciate Sex
细叶美女樱(Verbena tenera Spreng),为马鞭
草科马鞭草属植物 ,原产于巴西 ,秘鲁和乌拉圭等美
洲热带地区 ,植株矮生 ,茎叶匍匐 ,花色丰富 ,着花繁
盛 ,花期又长 ,是理想的盆栽和花坛植物 。通过对细
叶美女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为新品种的培育做准
备。
1 材料与方法
选用消毒细叶美女樱优良种子 ,经过测重计算
约 488粒 。把基质按粪土:草炭:炉渣:园土=1:2:
2:3的比例进行混合搭配 ,填充到 60×25×5cm 的
育苗盘内 ,将细叶美女樱的种子均匀地撒落在盆土
上。播完种后覆土 ,厚度以种子大小的 2 ~ 3倍为
宜 ,由于细叶美女樱的种子十分细小 ,将土细细地撒
在种子上即可。覆土结束后进行浇水 ,浇水要轻轻
的水流将所有盆土浇透 ,注意水流不宜过大 ,防止水
流将种子冲散 ,造成种子分布的不均匀。浇完水后
插上标签标明 ,放在通风 ,光照充足的场所。
进行播种试验后 ,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细
叶美女樱进行的观察 ,记录 ,研究并得出结论 。包括
出苗时间的测定 ,即从播种到发芽的时间;出芽率
的测定;卵圆形子叶展出的时间;第一对长卵圆形真
叶展出的时间;生长量的测定 ,即每个分枝点的生长
过程;花的质量 ,所品种的植株基本达到盛花期时开
始对花期主要观赏性状进行测量 ,包括叶片大小 、花
朵大小 、植株高度 、每个植株的花朵数 、花色 、株高等
生长指标 ,随机抽取细叶美女樱植株 10 株 ,测定后
求其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叶美女樱发芽的时间
2月 27日进行播种试验后 , 2009年 3 月 10日
上午 8时观测到 ,细叶美女樱的幼苗破土而出 ,幼苗
由白变绿 ,到 3月 13日发芽结束 ,整个过程大约持
续 3天。因此 ,得出结论:从播种到种子发芽大约要
12 ~ 15天 。
2.2 细叶美女樱出芽率
当有真叶长出时 ,测定细叶美女樱的出芽率 。
细叶美女樱种子重量为每克 350 ~ 390粒左右 ,
本次试验的种子重量经过物理天平计算为 1.32克 ,
取中间值 370×1.32=488.4(粒)≈488(粒),得出
本次实验的细叶美女樱的种子数约为 488粒。
表 1 出芽率测定表
发芽日期 3月 10日 3月 11日 3月 12日 3月 13日
发芽数量 66株 156株 107株 43株
计算得出 ,出芽率=(66+156+107+43)/488
×100%
=372/488×100%
≈76.2%
由表 1可以看出细叶美女樱的平均出芽率约为
76.2%。
2.3 细叶美女樱卵圆形子叶展出的时间
从 2009年 3月 29日 8时开始 ,细叶美女樱的
卵圆形子叶开始展出 ,到 3月 31日最后一株细叶美
·57·
山东林业科技 2009 年第 6期 总 185 期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No.6
女樱的卵圆形子叶也展出完毕。得出结论:细叶美
女樱从发芽到的卵圆形子叶展出的时间大约为 19
~ 21天 。
2.4 细叶美女樱第一对长卵圆形子叶展出的时间
从 2009年 4月 6日上午 8时开始 ,细叶美女樱
的第一对长卵圆形子叶开始陆续展出 ,到 4 月 8 日
最后一株细叶美女樱的第一对长卵圆形子叶也展出
完毕 。得出结论细叶美女樱从卵圆形子叶展出到第
一对长卵圆形子叶展出的时间大约为 10 ~ 12天。
2.5 细叶美女樱分苗的时间
随着细叶美女樱的不断张大 ,长大到大约 3cm ,
有了 2 ~ 3对真叶的时候就要对它们进行分钵。这
时由于叶片的扩展 、幼苗拥挤 、叶片相互重叠 ,必须
进行第一次移植 ,否则不仅幼苗生长柔弱 ,还会导致
移植伤害 。得出结论细叶美女樱从第一对长卵圆形
子叶展出到分苗的时间大约为 14 ~ 16天。
2.6 细叶美女樱生长量的测定与分析
2009年 6月 2日 ,我所进行试验的细叶美女樱
进入开花期 ,随机选取 10株 ,对其分枝 、叶子大小 、
植株冠幅 、花大小 、花朵数 、株高各项指标进行测量。
表 2 随机 10株细叶美女樱生长盛期各项指标测定
株号 分枝数(个) 叶长/叶宽 植株冠幅(cm) 花径(cm) 花朵数/每株 株高(cm)
1 8 4.8/ 2.6 40.6 0.9 17 32.7
2 9 5.5/ 3.4 45.2 1.0 15 26.1
3 8 4.9/ 3.1 42.5 0.8 13 24.2
4 6 4.5/ 3.1 38.9 0.7 16 19.9
5 9 4.2/ 2.7 43.4 1.0 14 27.5
6 7 4.3/ 2.5 40.2 0.8 13 30.1
7 8 3.7/ 2.2 43.6 0.8 12 28.6
8 8 4.9/ 2.9 42.7 0.9 14 27.9
9 9 4.5/ 3.6 44.7 0.9 12 29.4
10 7 5.2/ 3.4 39.8 0.7 13 26.9
平均值 7.9 4.65/ 2.95 42.16 0.85 13.9 27.33
由表 2 可以看出各株细叶美女樱形态差异不
大 ,分枝数最多的是为 9个 ,最少的为 6个 ,平均7.9
个;从叶子的长宽比来看第 2株的叶子最大 ,第 7株
的叶子最小 ,平均叶长为 4.65cm 、叶宽为 2.95cm;
植株冠副最大的是第 2 株的 45.2cm ,最小的是第 4
株的 38.9cm ,平均植株冠副为 42.16 cm ,说明此次
实验的细叶美女樱有些徒长;花径最大是第 2 株和
第 5株为 1.0cm 、最小的是第 4株和第 10株为0.7
cm ,说明细叶美女樱的花很小而碎;花朵数最多的
是第 1株的 17朵 ,最少的是第 7株与第 9 株的 12
朵;植株最高的是第一株为 32.7cm ,最低的是第 4
株为 19.9cm;由上指标分析从观赏性状来看细叶美
女樱各株差异不大 ,总体说来生长旺盛 ,叶子边缘有
锯齿 ,花小且多 ,有些徒长 。这些观赏性状指标是育
种的重要参考。
2.7 细叶美女樱花的质量的测定与分析
幼苗长高约 7cm ,茎粗 2mm ,具有 6 ~ 9对真叶
时 ,开始在生长点处分化花芽 ,此时保证适宜温度
(15 ~ 22℃)、充足的光照和湿度 ,以保证花芽分化的
正常进行 。
现蕾时间出现在 2009年 6月 1日上午 8时 ,这
时距分苗时间大约 42 ~ 44天;初花期出现最早在 6
月 12日 ,最晚在 6月 20日左右;盛花期的出现在 6
月 25日至 8月末或 9月初;末花期出现在 9月上旬
至 9月末 。
细叶美女樱从现蕾到开花所需时间大约为 10
~ 12天 ,从开花到盛花期的时间大约为 8 ~ 10 天。
由此看出 ,细叶美女樱的花期很长 ,有良好的培育价
值。
另外 ,根据调查资料得出细叶美女樱的座果习
性 ,细叶美女樱在花后 1 个月果实成熟 , 40 ~ 50天
之内种子成熟 ,果实为蒴果 ,果色为褐绿色 ,果实沿
腹缝线开裂 ,裂果期为 8月 ,种子棒状 ,褐色 ,种子采
收期为 8月上旬。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①细叶美女樱从播种到种子发芽大约要 12 ~
15天 。
②细叶美女樱从发芽到的卵圆形子叶展出的时
间大约为 19 ~ 21天。
③细叶美女樱从卵圆形子叶展出到第一对长卵
圆形子叶展出的时间大约为 10 ~ 12天 。
④细叶美女樱从第一对长卵圆形 (转第 25页)
·58·
山东林业科技 2009 年第 6 期
下来 ,但是它却消耗了很多的水 ,这对其他的树种的
生存是很不利的 。所以 ,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 。
表 2 四种树种几项生理指标的对比表
树种 水分利用效率
气孔阻力
(s · cm-1)
叶质质量
(g/ cm2)
凋萎湿
度(%)
叶片含水
率(%)
合欢 3.13629 4.201681 37.46091 6.90 86.46
车桑子 3.04899 7.727975 49.337648 6.76 80.60
桉树 3.04899 4.262575 71.83496 4.60 85.93
相思 2.76877 11.48106 74.534106 3.97 94.65
注:水分利用效率单位为μm olCO2 ·mmolH2O -1
3 结论
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含水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
系。适宜的干旱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有一定的积
极作用的[ 9] 。相思适宜的 SWC 范围为 12% ~
24%,合欢适宜的 SWC范围为 12%~ 28%;车桑子
适宜的 SWC 范围为 10%~ 26%;在此范围内 ,水分
利用效率较高 ,光合速率水平也不低 ,林木能进行正
常的生长及结实 ,不影响产量 。贺康宁等指出:根据
集水造林的基本构思 ,干旱半干旱地区防护林的营
造和经济林管理是建立在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
基础之上 ,充分供水以达到最高产量不是径流林业
的发展目标 ,更何况最高产量的获取必然伴随着牺
牲水分利用效率的高昂代价。所以 ,维持高效蒸腾
速率的土壤水分不是径流林业所期待的结果[ 10] 。
在干热河谷地区 ,光照强度全年平均都很高 ,能满足
植物生长的需要 ,主要限制因子主要是水分。所以 ,
在干热河谷地区造林过程中 ,尽可能地选择水分利
用效率较高的树种 。那么 ,在盆栽实验中得出的适
宜的土壤水分范围 ,可以作为造林树种选择的一个
依据 。当然 ,高温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限制因子 ,在田
间育苗时 ,要注意降温和适当的遮荫 ,避免苗木受
伤 ,提高其成活率 。另外 ,对现有的干热河谷树种也
要进行水分利用效率的跟踪研究 ,以便及时的发现
问题 ,虽然有些树种在干热河谷地区生长良好 ,但是
与其它的树种争夺有限的水分资源 ,这也是不可取
的。所以 ,在选择干热河谷造林树种前 ,最好先进行
盆栽试验 。
参考文献:
[ 1]陈义群.保水剂的特性及其苗木生长的关系研究 , 西南林
学院硕士论文 , 2002:1~ 3
[ 2]胡新生 , 王世绩.树木水分胁迫生理与耐旱性研究进展及
展望.林业科学 , 1998 , 34(2):77~ 85
[ 3]黄子琛.荒漠植物的水分关系与抗旱性.甘肃林业科技 ,
1992 ,(2):1 ~ 7
[ 4]接玉玲 , 杨洪强 , 崔明刚等.土壤含水量与苹果叶片水分
利用效率的关系.应用生态学报.2001 , 12(3):387 ~ 390
2003 , 39(1):10 ~ 16
[ 5]徐世健 , 安黎哲 , 冯虎元等.两种沙生植物抗旱生理指标
的比较研究.西北植物学报 , 2000 , 20(2):224 ~ 228
[ 6]张其水 , 李家和 , 陈雪娇.天然赤栲林下几种植物的生理
生态特性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1 , 11(1):98~ 104
[ 7]郑希伟 , 赵荣慧 , 宋秀杰.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性
的研究.林业科学 , 1990 , 20(4):353 ~ 358
[ 8]朱广廉等.植物生理学室验 ,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90.
[ 9]柴宝峰 , 王孟本 , 李洪建等.晋西人工防护林乡土树种抗
旱性研究.水土保持学报 , 2000 , 14(1):28~ 32
[ 10] 王克勤.集水造林与水分生态.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2:16~ 25
[ 11] 贺康宁 , 田阳 , 史常青等.黄土半干旱区集水造林条件
下林木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林业科学
(接第 58页)
子叶展出到分苗的时间大约为 14 ~ 16天。
⑤细叶美女樱的生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从发
芽开始到 4月末 ,幼苗生长缓慢 ,进入 5 月 ,生长速
度明显加快 ,直到营养生长结束。
⑥细叶美女樱从分苗到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大约
42 ~ 44天。
⑦细叶美女樱适应能力强 ,对土壤要求不严 ,花
期很长 ,有良好的培育价值。
3.2 建议
细叶美女樱有着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良好的培
育价值 ,但美中不足的是花色单调(蓝紫色),花序
小 ,建议培育和改良新品种。
参考文献:
[ 1] 宋良红.细叶美女樱的栽培及应用研究.河南林业科技.
2003 , (3):25 ~ 26
[ 2] 王永军 , 侯延刚.庭院草花播种技术.中国花卉园艺 ,
2003 , 6:309~ 312
[ 3] 张学文 ,方梅剑.园林植物育种学.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
出版社[ M] , 1990.25
[ 4] 靳文东.美女樱盆花生产.中国花卉园艺 , 2000 , (1):62~
63.
[ 5] 刘本彩 ,郭风民 , 宋良红.细叶美女樱的栽培技术及应用
研究.河南林业科技 , 1998 , 18(4):27 ~ 28
[ 6] 王军.夏花类园林植物的引种及繁育研究.江苏林业科
技.1998 , 25(9):44~ 45
[ 7] 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M] .
1995.56
·25·
山东林业科技 涂璟等:干热河谷几种典型造林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2009年第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