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江西蒌蒿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



全 文 :江西蒌蒿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
汤丽梅 李保同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南昌 330045)
摘要 本文研究了江西蒌蒿的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方法 , 为人工栽培蒌蒿提供依据。
关键词 江西蒌蒿;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又名藜蒿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江西省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鄱阳
湖的滨湖草滩上 ,常与苔草 、荻 、水蓼等伴生。全草入药 ,有止血 、消炎 、镇咳 、化痰之效 ,也可用于治
疗黄胆型或无黄胆型肝炎 。嫩茎及叶作菜蔬或腌制酱菜 ,与腊肉炒食 ,脆嫩清香 ,为江西 3 ~ 4月淡
季特色菜肴。最近几年城市消费量逐年增加 ,南昌 、新建 、波阳 、余干等县开始人工栽培。为合理开
发利用这些野生资源 ,我们对江西蒌蒿的生物学特性 、栽培方法进行了研究 ,为人工栽培和产品加
工提供依据。
1 生物学特性
  江西蒌蒿主根不明显 ,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 ,主要分布在表土下 10 ~ 20cm 的范围内 。地
下茎稍粗 ,呈匍匐状生长 ,直径 0.2 ~ 0.8cm ,白色质脆 ,长有许多不定根 ,节线明显 。地上茎圆形 ,
光滑无毛 ,初时绿褐色 ,后为紫红色 ,有明显纵棱;初长出时脆嫩多汁可供食用 ,以后逐渐木质化 。
成株地上茎粗 1cm以上 ,高 1.5m左右 ,表皮深褐色 。叶纸质或薄纸质 ,上面绿色 ,无毛或近无毛 ,
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茎下部叶多为 2 ~ 3回羽状裂叶 ,叶片大 ,叶长 14 ~ 16cm ,宽 10
~ 12cm ,呈簇状生长;中部叶片多为1回羽状裂叶或长披针形叶 ,长3 ~ 5cm ,宽0.2 ~ 0.4cm ,先端通
常锐尖 ,叶缘或裂片边缘有锯齿 ,上部叶与苞片叶指状 3深裂 、2裂或不分裂 ,边缘具疏锯齿 。复总
状花序着叶腋上 , 每节 1 序 , 少数 1 节数序;花筒状 , 黄绿色有紫条纹;花朵长约 0.3cm ,
宽0.1 ~ 0.2cm 。
蒌蒿喜温怕寒 ,喜湿忌涝 ,具雾和露水的天气有利嫩茎生长 。当气温稳定在 5℃时 ,根茎上的
腋芽开始萌发抽生嫩茎 ,最适温度为 10 ~ 30℃,温度越高 ,萌生的嫩茎纤维化速度越快;白天温度
15 ~ 20℃,晚上温度5 ~ 10℃,空气湿度 85%以上时 ,嫩茎生长快速且粗壮;地上茎叶不耐寒 ,遇霜
冻即死亡。根茎及根耐寒 ,可安全越冬;在排水不良的土壤中 ,发根少且生长不良 ,长期渍水 ,根系
变褐死亡。根茎可在水淹没的泥土中存活 5 ~ 6个月以上。对光照要求不严 ,只要温度适合 ,在弱
光或遮光条件下生长良好 ,对养分的要求全面且需量大 。
蒌蒿营养成分丰富 ,每 100g 新鲜可食部分所含营养成分见表 1。17种氨基酸总量 832.34 ~
53江西蒌蒿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80615)。
1 676.46mg ,其中野生种高于栽培种(见表 2)。全草含有精油 ,芳香独特 ,既可治病 ,又可防虫或驱
虫 ,其成分主要有:1 , 8-桉叶素 、马鞭烯酮 、樟脑 、龙脑 、沉香 、α-萜品醇 、葛缕醇 、长叶烯 、β -雪松
烯 、顺-丁香烯 、反-β-金合欢烯 、α-愈创木烯 、α-金合欢烯 、α-雪松烯等 。
表 1 江西蒌蒿主要营养成份
种类 水分
g
蛋白质
g
脂肪
g
粗纤维
g
碳水化合物
g
灰分
g
胡萝卜素
mg
Vc
mg

mg

mg

mg

mg

μg
含量 89.9 2.7 0.6 1.1 3.5 1.2 1.0 5.9 68.1 3.2 76.4 2.8 2.4
表 2 江西蒌蒿氨基酸含量比较  单位:mg
种类 天门冬氨酸
苏氨

谷氨

脯氨

丙氨

异亮
氨酸
酪氨

苯丙
氨酸
赖氨

组氨

精氨

亮氨

丝氨
酸 合计
野生 461.52 70.46 201.86 59.43 28.17 59.48 40.17 62.08 58.24 3.16 82.52 90.16 60.04 1 277.29
栽培 164.27 51.86 187.27 52.44 6.62 50.16 34.52 43.19 52.70 2.51 50.45 84.23 52.12 832.34
2 栽培技术
  江西蒌蒿进行无性繁殖 ,除严冬季节外 ,其余时间均可扦插 。
(1)整地施肥 蒌蒿根系主要分布在耕作层 ,栽植密度大 ,生长快 ,群体生长量大 ,宜选择土壤
肥沃 ,排灌方便的地块栽培。一般于前茬收获后 ,深耕 30cm左右晒土 ,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的农
家肥 2 000kg左右 ,作成平畦 ,达到土壤细碎 ,畦面平整 。
(2)扦插繁殖 6 ~ 7月份剪取生长健壮的成株茎杆中间部分 15cm ,上端保留 2 ~ 3片叶 ,下端
剪成斜面。扦插时 ,按30 ~ 50cm 的行距开成10cm 深的小沟 ,将插条按 3 ~ 4cm 株距码放在沟的一
侧 ,边排边培土 ,培土深度 10cm左右。扦插完毕 ,浇一次透水 ,过 1 ~ 2天再浇一次催根水 ,其后经
常保持土壤湿润 。
(3)田间管理 当插条生出新根 ,地上部侧芽萌发时 ,每亩追施 10%~ 15%浓度的腐熟人粪尿
1 000 ~ 1 200kg 或尿素 15 ~ 20kg ,随即灌透水 ,此后经常灌水 ,保持土壤湿润。待到 10月份时 ,将地
上部已老化的枝条 ,从近地面处全部割除 ,晒茬 1 ~ 2天后 ,每亩追施 20%~ 30%浓度的腐熟人粪尿
1 500kg或结合灌水追施尿素 20 ~ 25kg ,以利促发更多的侧枝。一般于第二年 2月开始收获 ,每次
收后都要及时追肥灌水 ,以促进萌发更多的侧枝。
(4)蚜虫防治 蒌蒿的营养生长阶段 ,要特别注意防治蚜虫 ,一般可用 10%吡虫啉WP 每亩 10
~ 20g 兑水 50kg喷雾 ,或 5%氯氰菊酯 EC 、2.5%功夫 EC2 000 ~ 3 000倍液喷雾 ,防治效果均好 。
(5)采收 翌年 2月上旬 ,当植株长到 15 ~ 20cm高 ,顶端心叶尚未散开 ,茎杆也未木质化 ,颜色
呈白绿色时 ,便可收割。收割时 ,可贴近地表将地上部割一下 ,割下的茎秆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 ,其
余叶片全部摘掉 ,用水清洗后 ,码放在阴凉处 ,用湿布盖好 ,经过 8 ~ 10小时的简易软化即可上市出
售。一般每隔 1个月左右收割 1次 ,一年可收 3 ~ 4次 。若同一茬分数次收割 ,应注意每次收割完
后 ,需用稻草等物将待割部分的边缘掩盖好 ,以防止植株倒伏和产品老化变质。参考文献(略)
54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 19卷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