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固相微萃取法结合GC-MS分析小鱼眼草中挥发性化合物



全 文 :贵 州 化 工
GuizhouChemicalIndustry
2011 年 6 月
第 36 卷第 3 期

固相微萃取法结合 GC -MS分析小鱼眼草中挥发性化合物
陈 青1,钟宏波2,张前军1,朱少晖1,周 拓1
(1.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系,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贵州 贵阳 550002)
摘 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小鱼眼草挥发油成分,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
测定。从小鱼眼草挥发油中鉴定出 32 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 97. 24%。其中含量超过 4%的组分
有:大香叶烯 - D(30. 84%)、3 -异丙基 - 5,5 -二甲基 -环戊烯(17. 11%)、β -石竹烯(8. 00%)、大香叶烯 - B
(5. 04%)、β -榄香烯(4. 69%)、β -香叶烯(4. 22%)等。
关键词:小鱼眼草;挥发油;SPME;GC - MS
中图分类号:Q9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9411(2011)03 - 0038 - 02
小鱼眼草(D. benthamii C. B. Clark)为菊科
(Compositae)鱼眼草(Dichrocephala)属草本植物。
一般生长于田野、路旁、溪边及山坡。广泛分布于贵
州各地,此外,云南等地也有分布[1]。小鱼眼草具有
清热解毒,祛风明目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肝炎、小
儿消化不良、小儿感冒高烧、肺炎、痢疾、疟疾、牙痛、
夜盲症;外用治疮疡、蛇咬伤、皮炎、湿疹、子宫脱垂、
脱肛[2]。小鱼眼草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报道很
少,何骞等采用研究小鱼眼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
探讨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小鱼眼草挥发油主要
成分为萜类,其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3]。水蒸
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需要大量的有机溶剂,而且样
品处理复杂,需要的时间长。固相微萃取(solid -
phasemicroextraction,SPME)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溶
剂样品预处理技术,该技术集采样、萃取、浓缩于一
体,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水、食
品、环境以及生物样品的检测[3 - 4]。笔者采用固相
微萃取技术富集小鱼眼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
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为贵州小鱼眼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
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岛津 GCMS - QP201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
本岛津公司)。手动固相微萃取(SPME)装置(美国
Supelco公司) ,萃取纤维头为:65μmPDMS /DVB。新
鲜小鱼眼草:2007 年 5 月采自贵州省贵阳市,经贵
阳中医学院陈德媛教授鉴定为鱼眼草属(Dichro-
cephala)植物小鱼眼草(D. benthamii C. B. Clark)的
全草,标本存于贵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2 样品制备
先将固相微萃取头在气相色谱的进样口
250℃,老化 30min,取适量新鲜的小鱼眼草地上部
分,置于 15mL样品瓶中,加盖封口,插入装有 65μm
PDMS /DVB纤维头的手动进样器,磁力搅拌速度
1100r /min,60℃下顶空萃取保持 30min,然后将萃取
头抽出插入气质联用仪,于 250℃解吸 1. 5min,进行
GC - MS测定。
3 GC - MS分析条件
气相色谱条件:OV - 1701 (30m × 0. 33mm × 0.
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 260℃;柱流
量 0. 5mL /min;载气:高纯氦气;进样方式:不分流;
柱温:初温 50℃,恒温 1min,以 10℃ /min 升至
260℃,保持 20min。
质谱条件:EI 源;电离电压 70eV;离子源温度
200℃;界面温度 280℃;扫描范围 10 ~ 50atm。谱图
检索:采用 Nist 98 和 Wiley275. L谱库进行检索。
4 分析结果
按上述实验条件,分别对小鱼眼草挥发油进行
GC - MS 分析,通过检索质谱图库 Nist98 和 Wi-
ley275. L,并结合人工图谱解析,鉴定各个化学成
分。从小鱼眼草茎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 33 个化合
物,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
·83·
*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贵大人基字(2008)13 号)。
收稿日期:2011 - 01 - 12
作者简介:陈 青(1974 -) ,女,贵州贵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化学。钟宏波(1972 -) ,女,贵州贵阳人,工程师,贵州
省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副主任。
2011 年 6 月
第 36 卷第 3 期
陈 青等:固相微萃取法结合 GC - MS分析小鱼眼草中挥发性化合物
量,结果如下表 1。
表 1 小鱼眼草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编号
出峰时
间 /min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相对分子
质量
百分含量
1 6. 33 3 -己烯 - 1 -醇 C10H16 136 0. 58
2 6. 76 甲酸己酯 C10H16 136 0. 12
3 8. 23 α -蒎烯 C10H16 136 2. 90
4 9. 29 4 -亚甲基 - 1 -(1 -甲基乙基)-
二环[3. 1. 0]己烷
C10H16 136 1. 52
5 9. 34 β -蒎烯 C10H16 136 1. 62
6 9. 77 月桂烯 C10H16 136 4. 22
7 10. 05 4 -甲基 - 1 -(1 -甲基乙基)-二
环[3. 1. 0]己烷
C10H16 136 0. 29
8 10. 34 (+)- 4 -蒈烯 C10H16 136 0. 10
9 10. 64 3 -异丙烯 - 5,5 -二甲基 -环戊烯 C10H16 136 17. 11
10 10. 88 2,6,6 -三甲基二环[3. 1. 1]庚 - 2-烯
C10H16 136 0. 86
11 11. 11 (Z)- 3,7 -二甲基 - 1,3,6 -十八
烷三烯
C8H8O3 152 3. 61
12 14. 83 顺 - 3 -己烯 -丁酸甲酯 C11H20O2 184 0. 19
13 14. 91 2 -甲基丁酸己酯 C11H22O2 186 0. 12
14 16. 52 2 -丙烯基环己烷 C9H16 124 0. 28
15 16. 77
3R - 4 -乙烯基 - 3 -(1 -甲基乙烯
基)- 1 -(1 -甲基乙烯基)反式环
己烯
C15H24 204 0. 52
16 17. 45 衣兰烯 C15H24 204 0. 20
17 17. 60 1 -乙烯基 - 1 - 甲基 - 2,4 - 二(1-甲基乙烯基)环己烷
C15H24 204 0. 40
18 17. 73 β -榄香烯 C15H24 204 4. 69
19 18. 22 石竹烯 C15H24 204 8. 00
20 19. 23 大根香叶烯 - D C15H24 204 30. 84
21 19. 32 α -法呢烯 C15H24 204 1. 42
22 19. 46 大根香叶烯 - B C15H24 204 5. 04
23 19. 61 8 -乙丙烯基 - 1,5 - 二甲基 - 1,5-环癸二烯
C15H24 204 1. 02
24 19. 84 (+)- δ -杜松烯 C15H24 204 0. 47
25 20. 41 γ -榄香烯 C15H24 204 1. 00
26 24. 23 (2E)- 3,7,11,15 -四甲基 - 2 -
十六烯 - 1 -醇
C20H40O 296 2. 51
27 24. 83 4 -十八烷基吗啉 C22H45NO 339 4. 79
28 25. 09 N,N -二甲基 - 1 -氨基十九烷 C21H45N 311 0. 51
29 25. 34 棕榈酸甲酯 C17H34O2 270 0. 22
30 25. 88 棕榈酸叔丁辛酯 C20H30O4 334 0. 13
31 26. 55 棕榈酸异丙酯 C19H38O2 298 0. 81
32 29. 72 5 -异丙基 l - 2,4 -咪唑烷二酮 C17H34O2 339 1. 15
4 结 论
对小鱼眼草挥发油所鉴定出的 32 种成分进行
分析,发现其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分别为:
大香叶烯 - D(30. 84%)、3 -异丙基 - 5,5 -二甲基
-环戊烯(17. 11%)、β -石竹烯(8. 00%)、大香叶
烯 - B (5. 04%)、β - 榄烯 (4. 69%)、β - 香叶烯
(4. 22%)等。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为萜类、酯类及
烯烃类。与文献对照,同一品种的鱼眼草属植物由
于产地、前处理过程以及仪器设备检测的灵敏度差
异等因素的影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和含量有很大
差异。例如,用水蒸气蒸馏提取的小鱼眼草挥发油,
其主要成分 α,α,4 -三甲基 -环已 - 3 -烯 - 1 -
甲醇、苯甲醛、杜松醇、苯乙烯醇等在本实验样品中
均未检出。本实验样品中含量较大成分香叶烯 -
D、3 -异丙基 - 5,5 -二甲基 - 环戊烯)、β - 石竹
烯、大香叶烯 - B、β -榄烯、β -香叶烯在水蒸气蒸
馏提取的小鱼眼草挥发油中也未发现。
参考文献:
[1]贵州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贵州植物志[M]. 第九卷. 重
庆: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36 - 37.
[2]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州中草药名录[M].贵阳:贵州人
民出版社,1988,602.
[3]何 骞,国兴明,伍祥龙.小鱼眼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
抑菌活性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5(5) :547 - 550.
[4] Arthur C,Pawliszyn J. Solid - phase microextration with
thermal - desorption using fused - silica optical fibers[J].
Anal Chem,1990,62(19) :2145 - 2153.
[5]Hill P G,Smith R M. Determination of sulphur compounds
in beer using headspace solid - phase microextractionand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with pulsed flame photometric
detection[J]. J Chromatogr ,A,2000,872(1 - 2) :203 -
213.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Released from 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 B. Clark by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CHEN Qing1,ZHONG Hong - bo2,ZHANG Qing - jun1,ZHU Shao - hui1,ZHOU Tuo1
(1. Dpartment of Chemistry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
China;2. Guizhou Provincial Supervise &Inspection Station For Product Quality of Chemical Industry ,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The volatile oil from 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 B. Clark was extracted by solid - phase micro - ex-
traction and was analyzed by GC - MS. 32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which take 97. 24% of the amount of essential oil. The components with mass percentage higher than 4% are ger-
macrene - D (30. 84%) ,3 - isopropenyl - 5,5 - dimethyl - cyclopentene (13. 19%) ,caryop - hyllene (8%) ,
germacrene - B(5. 04%) ,β - elemene(4. 69%)and β - myrcene(4. 22%).
Key words: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 B. Clark;Essential oils;SPME;GC - MS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