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珠子参地下及地上部分的显微鉴别研究



全 文 :第 31卷第 6期
2008年 12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ofYun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ol. 31No. 6
12. 2008
珠子参地下及地上部分的显微鉴别研究*
许银凤 1, 2 , 王 丽1 , 李学芳 1 , 高 丽1■
(1.云南省药物研究所 , 云南昆明 650111;2.云南中医学院 , 云南昆明 650200)
  摘 要:目的:通过对珠子参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的显微鉴别研究 , 为珠子参及其同属植物的鉴别提供依
据。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方法对其地下及地上部分作了系统的研究 , 分别对地下部分的节和节间横切面 、 粉末 ,
地上部分的茎 、 叶横切面 、 粉末及叶片的上下表面观等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 结果:详细描述了珠子参各部分
的显微特征。结论:本研究不仅提高和完善了珠子参地下部分的显微研究 , 而且为珠子参地上部分的质量标准
研究 、 开发利用 、 扩大药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珠子参;羽叶三七;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723(2008)06— 0015— 05
珠子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珠子参 Panaxja-
ponicusC.A.May.var.major(Burk.)C.Y.
WuetK.M.Feng或羽叶三七 PanaxjaponicusC.
A.May.var.bipinnatifidus(Burk.)C.Y.Wu
etK.M.Feng的干燥根茎。具有补肺 , 养阴 , 活
络 , 止血之功 [ 1] 。在云南民间代三七使用 , 具有
较高的药用价值 。其叶俗称为参叶 , 具有清热生
津 、润喉利咽 、 消炎 、 镇静 、 镇痛之功 [ 2] 。化学
成分以人参二醇型及人参三醇型的三萜皂苷为主 ,
且与三七地上部分的皂苷成分相似 [ 3 ~ 4] (见附图
1)。由于同为人参属植物的珠子参还未能像三七 、
人参等可以大面积人工栽培 , 药材来源都是靠野生
采挖。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 珠子参日益增加的
需求量与日渐减少的野生资源之间的矛盾越发加
剧 , 这给药材收购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如果能较好
的将珠子参地上部分运用起来 , 将大大缓解药材资
源匮乏的情况。而目前对珠子参的显微鉴别研究少
有报道 。通过对珠子参地上及地下部分的显微研
究 , 为珠子参尤其是地上部分的质量标准研究 、开
发利用 、扩大药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药材鲜品采自云南省药物研究所温室
(野生引种驯化阶段)及石林圭山;干品采自丽
江 、 大姚 、德钦等地。经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天然药
物资源研究中心高丽正高级工程师鉴定为五加科植
物人参属珠子参及羽叶三七 。显微横切面采用石蜡
封片法 , 制成永久封片进行观察;粉末及叶表面观
采用临时制片法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茎横切面
2.1.1 羽叶三七
膨大节 (直径约 6mm):木栓层由 6 ~ 10余列
木栓细胞排列而成 , 木栓细胞长方形 , 排列整齐。
皮层较宽 , 由外侧的 1 ~ 4列类圆形或长椭圆形厚
角细胞及数列薄壁细胞构成;内有分泌道散在 , 分
泌道呈椭圆形或类圆形 , 周围分泌细胞 5 ~ 10个。
无限外韧型维管束数个环状排列 , 狭长;韧皮部较
窄;形成层稍宽;木质部导管多边形 、 类方形或类
圆形 , 呈放射状或 “V” 字形排列 。中央髓部较发
达。本品薄壁细胞中含有众多淀粉粒及有草酸钙簇
晶散在 (见图 1)。
节间 (直径约 2.5mm):木栓细胞排列较整
齐。皮层稍窄 。维管束束间形成层不明显 , 束中形
成层明显 , 木质部导管较膨大节相对集中 , 大小不
一 , 近形成层处较大。韧皮部细胞较小 , 多颓废。
其余同膨大节 (见图 2)。
15
*收稿日期:2008— 09— 24  修回日期:2008— 11— 03
作者简介:许银凤 (1982 ~ ), 女 , 云南大理人 , 云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通
讯作者:高丽 , Tel:2871-6606221, E-mail:gaoli0527@yahoo.com.cn
2008年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第 31卷
2.1.2 珠子参
膨大节 (直径约 7mm)和节间 (直径约
3mm):与羽叶三七的节及节间基本相似 (见图 3、
图 4)。
16
第 6期 许银凤 , 等:珠子参地下及地上部分的显微鉴别研究             
2.2 茎横切面
2.2.1 羽叶三七 (直径约 2mm)
整个横切面由表皮 、 皮层和维管柱构成。表皮
为一列较小的薄壁细胞 , 外被一层极薄的角质层 ,
可见凸起的多细胞非腺毛 。皮层外侧由 2 ~ 3列排
列整齐紧密的厚角细胞组成 , 细胞大小与表皮细胞
接近;中间由 2 ~ 4列类圆形的薄壁细胞组成;内
侧由 1 ~ 3列椭圆形或类圆形的厚壁细胞组成 。维
管束 20 ~ 25个 , 外韧型 , 呈不连续的环状排列 。
韧皮纤维束半圆形 , 木化 , 木质部导管散在或径向
排列。髓部较宽 , 为大型的类圆形薄壁细胞 , 排列
紧密少有细胞间隙 , 有草酸钙簇晶散在 (见图 5)。
图 5 羽叶三七茎横切面图 (10×10)
  1、 非腺毛 2、 表皮 3、 皮层厚角细胞 4、 皮层薄
壁细胞 5、 皮层厚壁细胞 6、 韧皮纤维 7、 韧皮部 8、
木质部 9、 草酸钙簇晶 10、 髓部
2.2.2 珠子参茎横切面 (直径约 2.3mm)
表皮无多细胞非腺毛分布 , 皮层中的厚角组织
及薄壁组织较羽叶三七宽广但厚壁组织不明显 。髓
部偶见草酸钙簇晶分布。其余特征与羽叶三七基本
相同 (见图 6)。
图 6 珠子参茎横切面图 (10×10)
  1、 非腺毛 2、 表皮 3、 皮层厚角细胞 4、 皮层薄
壁细胞 5、 皮层厚壁细胞 6、 韧皮纤维 7、 韧皮部 8、
木质部 9、 草酸钙簇晶 10、 髓部
2.3 叶横切面
2.3.1 珠子参
上 、 下表皮细胞各 1列 , 细胞类圆形或类方
形 , 大小不一;角质层极薄 , 有时可见多细胞非腺
毛。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 , 无栅栏组织 。叶主脉近
圆形 , 上方有一明显隆起 , 中脉维管束半圆形 , 外
韧型;上下为基本薄壁组织 。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
质部构成 , 韧皮部细胞较小 , 木质部导管类圆形或
多边形 , 呈放射状排列 。(见图 7)。
图 7 珠子参叶主脉横切面图 (10×10)
  1、 非腺毛 2、 基本薄壁组织  3、 上表皮 4、 叶肉
组织 5、 韧皮部 6、 木质部 7、 下表皮
2.3.2 羽叶三七
与珠子参基本一致 (见图 8)。
图 8 羽叶三七叶主脉横切面图 (10×10)
  1、 非腺毛 2、 基本薄壁组织  3、 上表皮 4、 叶肉
组织 5、 韧皮部 6、 木质部 7、 下表皮
2.4 叶表面观
珠子参与羽叶三七上表皮:上表皮细胞不规则
形 , 垂周壁波状弯曲 , 无气孔。珠子参表皮细胞垂
周壁波状弯曲较羽叶三七大 。
下表皮:两植物的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 , 垂周
17
2008年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第 31卷
壁深波状弯曲。气孔均为不定式 , 稀不等式 , 副卫
细胞 3 ~ 4个 。珠子参下表皮气孔数较羽叶三七多 ,
形状较羽叶三七小 (见图 9、 图 10)。
2.5 粉末特征
2.5.1 地下部分
珠子参:粉末黄白色。淀粉粒极多 , 为粉末的
主体 。单粒类圆形 、 卵形或椭圆形 , 直径 8 ~
25μm, 脐点点状或一字形 , 层纹不明显;复粒多
为 2 ~ 6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多见 , 散在或分布
于薄壁细胞中 , 直径 13 ~ 50μm, 棱角狭尖或宽
钝。分泌道碎片可见 , 分泌细胞类长方形 , 内含黄
棕色分泌物。导管多为网纹 、梯纹 , 少见螺纹 , 直
径 12 ~ 60μm。木栓细胞碎片易见 , 表面观多边
形 , 壁厚 , 木化。薄壁细胞碎片可见 , 内含众多淀
粉粒或散有草酸钙簇晶 。色素块可见 , 红棕色 , 大
小 、 形状不一 (见图 11)。
图 11 珠子参地下部分粉末图 (10×40)
  1、 淀粉粒 (a 明常 b 偏光)  2、 草酸钙簇晶
(a 明常 b 偏光) 3、 分泌道及分泌物 4、 色素块 
5、 木栓细胞 6、 薄壁细胞 7、 导管
羽叶三七:与珠子参相同。
2.5.2 地上部分
珠子参:粉末黄绿色至绿色 。花粉粒近无色或
淡黄色 , 类圆形或椭圆形 , 直径 17 ~ 30μm, 具 3
孔沟 。非腺毛大型 , 由众多类长方形细胞构成。导
管以梯纹 、网纹为主 , 少见孔纹 。纤维成片或单个
散在 , 长条形 , 壁厚 , 胞腔线形。草酸钙簇晶少
见 , 直径 12 ~ 25μm, 棱角宽钝或狭尖 。茎表皮细
胞狭长方形 , 垂周壁平直。薄壁细胞碎片少见 , 类
长方形。花粉囊内壁细胞形状不规则 , 界限不明
18
第 6期 许银凤 , 等:珠子参地下及地上部分的显微鉴别研究             
显 , 壁具网状增厚纹理。叶表皮碎片中可见乳突状
非腺毛 (见图 12)。
图 12 珠子参地上部分粉末图 (10×40)
  1、 花粉粒 2、 茎表皮细胞  3、 薄壁细胞 4、 非腺
毛 5、 导管 6、 草酸钙簇晶 7、 乳突状非腺毛 8、 花
粉囊内壁细胞 9、 纤维
羽叶三七:与珠子参基本一致。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实验研究表明 , 珠子参与羽叶三七从显微
组织结构上看 , 除了叶的上下表面观有明显区别
外 , 其他部分均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与药典未将两
味药材分开描述 , 均作为正品来使用是有理论依据
的 。这为文献报道的认为 “羽叶三七是珠子参在
更高海拔和更高纬度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理替代
类型” [ 5]提供了一些佐证 。而且在实际调查中也发
现 , 即便是在同一片区的珠子参 , 在植物形态上变
异也非常大 , 很难给出一个较为确切的形态描述。
粉末特征中珠子参地下部分淀粉粒较多 , 单粒
类圆形 、卵形或椭圆形 , 复粒由 2 ~ 6分粒组成;
草酸钙簇晶易见 , 棱角狭尖或宽钝;可见分泌道及
分泌物碎片;导管多为网纹 、 梯纹 , 少见螺纹 。地
上部分:纤维随处可见 , 壁厚 , 胞腔线形。多细胞
非腺毛及其碎片易见。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 , 具
3孔沟 。草酸钙簇晶稀少 , 大小不一;导管以梯
纹 、 网纹为主 , 少见孔纹。以上可分别作为珠子参
地下及地上部分粉末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
另笔者发现 , 不同产地的珠子参所含草酸钙簇
晶的多少并不一定 , 有的产地无论是节还是节间均
含大量的结晶 , 而有的产地相对较少。而且有的产
地 (圭山)的地上部分可见姜黄色腺鳞 , 但并非
每个产地都能检出 , 故在这里不作为珠子参主要的
鉴别特征 。
附图 1 珠子参薄层色谱图
  1、 珠子参须根 2、 珠子参节间 3、 珠子参膨大节 
4、 齐墩果酸对照品 5、 人参二醇对照品 6、 珠子参叶 
7、 三七叶
[参考文献 ]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192.
[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 编委会.中华本草
(第五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839.
[ 3] 杨崇仁 , 伍明珠 , 周俊 , 等.珠子参叶的三萜皂甙成
分.云南植物研究 [ J] .1984, 6 (1):118-120.
[ 4] 王答祺 , 樊娟 , 冯宝树 , 等.羽叶三七叶中甙类成分
的研究.药学学报 [ J] .1989, 24 (8):593-599.
[ 5] 王答祺 , 樊娟 , 李淑蓉 , 等.羽叶三七根茎的三萜皂
甙成分及其化学分类学意义.云南植物研究 [ J] .
1988, 10 (1):101-104.
(编辑:岳胜难)
(英文摘要见第 29页)
19
第 6期 姚 波 , 等:羊耳菊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的含量为 52.1075%, 香芹酚丁酸酯的含量为
10.2989%, 百里香酚戊酸酯的含量为 1.0577%,
香芹酚戊酸酯的含量为 8.7683%, 可见百里香酚 、
香芹酚及其系列衍生化合物为羊耳菊挥发油的主要成
分 , 占总挥发油含量的 90.55%, 所以对羊耳菊挥发
油的化学成分作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羊耳菊为我国南方的一种民间用药 , 分布广
泛 , 药用资源丰富 , 其挥发油除在医药上有着抗
菌 、抗氧化 [ 3] 、 防腐等广泛应用外 , 也还应用于
食品业 、香料业 、化妆品等专业。本研究对合理开
发应用这一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并为研究
开发我省的民间民族药作出相应的贡献 。
[参考文献 ]
[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 M] .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997:698.
[ 2] 高宣亮.中药辞海 [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 , 1996 (2):2252-2253.
[ 3] 樊明涛 , 陈锦屏.百里香芳香油及其主要成分抗氧化
试验 [ J] .西北农业学报 , 2002, 11 (1):34-36.
(编辑:迟 越)
Studieson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EssentialOilfromInulacappa
YAOBo, LIANGXiao-yuan
(YunnanUniversityofTCM, KunmingYunnan650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emicalconsituentsofessentialoilfromInulacappa.Method:The
essentialoilofYunnanprovincewasextractedbywatersteamdistilationcapacity, andthechemicalconstituents
wereseparatedandidentifiedbyGCandGC-MS.Therelativecontentofeachconstituentwasdeterminedbyarea
normalization.Result:Twenty-threeconstituentswerefirstlyidentifiedfromInulacappa, themainchemical
componentswereThymol, Carvacrolanditsfamilyofderivatives.Thataccountsfor99.55percentofthetotales-
sentialoil.
KEYWORDS:Inulacappa;EsentialOil;GC;GC—MS
(上接第 19页)
TheStudiesofMicro-identificationonAerialPartsandUndergroundPartsof
PanaxjaponicusC.A.May.var.majorandPanaxjaponicus
C.A.May.var.bipinnatifidus
XUYin-feng1, 2 , WANGLi1 , LIXue-fang1 , GAOLi1
(1.YunnanInstituteofMateriaMedica, KunmingYunnan650111, China;
2.YunnanUniversityofTCM, KunmingYunnan650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studyingthePanaxjaponicusC.A.May.var.majorandPanaxja-
ponicusC.A.May.var.bipinnatifidusaerialpartsandtheundergroundpartsmicro-identificationresearch,
andwiththesameplantprovidethebasisforthediferential.MethedUsedthemicro-identificationmethodhas
donethesystemresearchtotheirundergroundandtheaerialparts, separatelytotheundergroundpartfestivaland
theinternodecrosssection, thepowder, theaerialpartsstem, theleafcrossection, thepowderandleafblade
saboutsuperficialviewandsoonthemicrocharacteristichascarriedonthedescription.ResultIndetaildescribed
thePanaxjaponicusC.A.May.var.majorandPanaxjaponicusC.A.May.var.bipinnatifidusvariouspart
ofmicrocharacteristics.ConclutionNotonlythisresearchenhancedandhasconsummatedthePanaxjaponicusC.
A.May.var.majorandPanaxjaponicusC.A.May.var.bipinnatifidusundergroundpartmicroresearch,
moreoverforthetheiraerialpartsqualityspecificationresearch, thedevelopmentuse, theexpandedformedicinal
purposesresourceshasprovidedthetheorybasis.
KEYWORDS:PanaxjaponicusC.A.May.var.majorandPanaxjaponicusC.A.May.var.bipin-
natifidusmicro-identification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