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9 7 3年第 2 1期 ( 护泣4 0 9 ) , 9
小叶批祀治疗慢性气管炎研究
兰州医学院防治慢性气管炎研究组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 “ 中国医药学是
一个伟大的宝库 , 应当努力发掘 , 加以提高 ” 的
指示 , 为寻找防治慢性气管炎的三效药物 , 在
甘肃省卫生局的支持和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
狠抓路线教育 , 深人开展革命大批判 , 实行革
命大协作 , 充分发动群众 , 走出院校大门 , 到
深 山野林向有中草药经验的老农和赤脚医生学
习 , 终于找到一种能治疗慢性气管炎的野生草
药小叶批把 。
小叶批把 ( R I , o d o d e n d or n a n t h o P o g o n o i d e s
M a
x
im ) 又称烈香杜鹃 , 是杜鹃花科杜鹃属植
物 , 叶供药用 。 甘肃 、 青海等省分布较广 , 资
源丰富。 在 1 9 7 1 年 3 月临床试用有效的 基 础
上 , 为进一步提高疗效 , 减少毒性和副作用 ,
我们对它进行了分离提取 、 药理及临床研究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
J
、 叶批把有效部分的研究
一 、 药物药理研究 :
从小叶批把叶中分离出两种治疗慢性气管
炎的有效部分 , 即挥发油和乙醇提取物 。 挥发
油采用水蒸汽蒸馏法蒸 出 , 含 量 为 2 . 5% 左
右 。 其主要成分为 4一苯基丁酮 2 、 烯菇类 、 有
机酸及酚等 。 将提出挥发油后的小叶批把水煎
液浓缩呈膏状 , 加 95 % 乙醇 , 沉出杂质 , 反复
处理 2 ~ 3 次 , 合并乙醇提取液 , 回收乙醇 ,得
乙醇提取物 , 简称醇提物。
动物实验证明 , 醇提物有祛痰作用 , 平喘 、
镇咳不明显 ; 挥发油有平喘兼祛痰作用 , 镇咳
不明显 。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 小叶批把挥发油 , 小
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 2 . 5 士 0 . 1 95 克 /公斤 。 中
毒症状为先出现短时兴奋不安 , 后抑制 , 呼吸
由急促转为慢而深 , 周身瘫软 , 翻 正 反 射 消
失 , 多数死于 5 小时左右。 醇提物 , 小鼠 口服
半数致死量为 18 . 7 士 0 . 8 26 克 /公斤 , 中毒 症
状为呼吸急促 , 抽搐 , 惊厥 , 多数死于 4 小时
内 。
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 一小叶批把挥发油 ,
给犬灌胃 , 剂量分别为 0 . 03 及 0 . 06 克 /公斤 。
连续给药 30 天 , 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 血象和
肝 、 肾功能也无明显变化 。 病理检查发现 , 对
照犬及给药犬均有部分肝细胞轻度脂肪变 , 停
药 2 周 , 对给药犬之肝脏进行活检 , 发现肝脂
肪变程度较停药前略轻 。 此种现象应首先考虑
挥发油本身的毒性 , 但也不能排除 饲 养 条 件
的影响 。 醇提物给犬灌胃 , 剂量分别为 1 . 4 及
2
.
8 克 /公斤 , 连续给药 30 天 , 大剂量 组有明
显的胃肠道反应 , 血象和肝 、 肾功能无明显变
化 , 体重下降 l一 1 . 5 公斤。 病理检查发现对
照犬及给药犬均有部分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 。
此种现象除饲养条件外 , 也不能完全排除药物
本身的毒性 。
家兔急性呼吸 、 血压 、 心脏实验表明 , 醇
提物灌胃 6 克 /公斤时 , 对家兔呼吸 、 血压及
心脏均无明显影响 , 1小时后重复给药 , 累积
量达 2 / 3 半数致死量以上时 , 血压下降 , 呼吸 、
J乙搏也变弱 。 说明它对血压和心脏无明显毒性 。
二 、 临床研究 :
两年多来 , 以小叶批把挥发油和醇提物为
主制成单复方共 3 0 余种制剂 , 经春 、 夏 、 秋 、
冬四季反复验证 , 共治疗慢性气管炎患者 2 6 6 2
例 , 有效率 为 67 ~ 95 % , 显 效 以 上 为 26 ~
4 2
.
1%
。 现将观察例数较多的几种方剂和治疗
结果介绍如下 :
1
, 小叶批把挥发油 : 小叶批把挥发 油 以
DOI : 10. 13288 /j . 11 -2166 /r . 1973. 11. 002
·
1 0
·
(总 4 1 0 ) 新医药学杂志
氧化镁做吸附剂 , 装人胶囊 , 每粒含 。 . 1 毫升
挥发油。 每日四次 , 每次 1粒 。 观察 107 例 ,
经 10 天治疗 , 近控 6 例 , 显效 2 2 例 , 好转 58
例 , 无效 21 例。 有效率为 8 0 . 4% , 显效以上
为 2 6 . 2% 。
2
. 小叶批把醇提物溶液 : 每 日二次 ,每次
2 5 毫升 , 每天药量相当生 药 四 两 。 观察 10 4
例 , 经 2 0 天治疗 , 近控 6 例 , 显效 28 例 , 好
转 5 6 例 , 无效 14 例 。 有效率为 8 6 . 5% , 显效
以上为 3 2 . 7% 。
3
. 小叶批把挥发油加醇提物 , 小叶 批 把
挥发油胶囊 , 每 日三次 , 每次 l 粒 , 同时服用
醇提物溶液 , 每 日二次 , 每次 2 5 毫升 。 观察
1 1 3例 , 经 2 0 天治疗 , 近控 13 例 , 显效 3 5 例 ,
好转 50 例 , 无效 巧 例 。 有效率为 86 . 7% , 显
效以上为 4 2 . 5% 。 两种有效部分同时服用 , 显
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 。
4
. 复方小叶批把片 (由小叶批把醇提物 、
挥发油 、 黄茂及蒲公英组成 ) : 每日三次 , 每次
3 片 。 一 日量相 当小叶批把生药 4 5 克 , 黄 茂
4
.
6 克 , 蒲公英 4 . 6克 。 观察 8 25 例 , 经过 2 0
天或 5 0 天治疗后 , 近控 n 4 例 ( 13 . 8% ) , 显
效 2 3 9 例 ( 2 9% ) , 好转 3 7 9 例 ( 4 5 . 9% ) , 无
效 9 3 例 ( n . 3% ) 。 有效率为 8 8 . 7% , 显效以
上 4 2 . 8% 。
以上四种方剂中 , 以复方小叶批把片效果
较好 , 大部分病人在服药后 1~ 7 天出现疗效 。
疗程长或用量加大均可提高疗效 。 多数患者服
药后无不良反应 , 少数病例出现 口干 、 咽干 、
胃部不适 、 恶心 、 头晕等副作用 , 但不影响继
续治疗 。
两年多来 , 对长期服用小叶批把制剂的病
人 , 进行了心 、 肝 、 肾、 血象等方面治疗前后
的定期观查。 服药量最多者相当小叶批把生药
14 3
.
1斤 , 最少者 6 8 斤 , 服药最长者 2 年 , 最
短者 3 个月。 观察结果表明 , 对心 、 肾 、 血象
均无明显影响 。 在 12 7 例中 , 1 14 例治疗后肝
功能正常 , 占 8 8 . 9% , 其中 14 例治疗初期肝
功能有损害 , 服药后反而恢复正常 。 7 例肝功
能异常患者服药后肝功能未加重损 害。 6 例于
治疗一年半后出现肝功能不同程度 的 异 常 改
变 , 其中 2 例于停药半年后始出现肝功能异常
改变 , 2 例有明显的肝炎接触史 , 停药后复查
均恢复正常 。对肝功能的影响尚待进一步观察 。
小叶批把有效成分
— 小 叶批把素 的研究一 、 小叶批把素的化学 :
1
. 分离提取 : 将小叶批把醇提取物 用 少
量 9 5% 乙醇溶解后 , 用大量乙醚和少量乙醇的
混合液反复提取 , 将黄酮部分全部提出 (用板
层检查 ) 。 回收乙醚并尽量挥发去掉其中所 含
乙醇 , 再用氯仿分三次提取其萤光部分 。
将氯仿提取后的母液 , 用乙醚 提 取 4一 5
次 , 乙醚提取液加无水硫酸钠干燥 , 过滤 , 回
收乙醚 , 得黄色沉淀即小叶批把素 : 。 粗产品收
率 。 . 0 4 3% (按生药量计算 ) 。
乙醚提取后的母液用乙酸乙醋提 取近 功
次 , 提取液加无水硫酸钠干燥 , 过滤 , 回收乙
酸乙醋后 , 加少量氯仿 , 便有黄色沉淀析出 ,
即小叶批把素 3 。 粗产品回收率 0 . 3 5% (按 生
药量计算 ) 。
2
. 化学分析 :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 出 三
种有效成分 , 即小叶批把素 , 、 2 、 3 , 均属黄酮类
化合物。 其中小叶批把素 , 为黄色结晶性粉末 ,
熔点 2招~ 2 09 ’ C , 水解后得小叶批把素 : , 为
黄色细棒状结晶 , 熔点 3 1 0一 3 1 2 ’ e (分解 ) 。
经化学结构测定 , 确定小叶批 把 素 ,是栅皮素
试 , 小叶批把素 2是懈皮素 , 小叶批把素 3是武
和式元的混合物 , 为深黄色结晶性粉末 , 易溶
于水 , 呈透明胶状棕色液体 。
药理筛选实验证明 , 小叶批把素 , 、 2、 3 , 经
腹腔注射均有祛痰作用 , 其中小叶批把素 2灌胃
给药 , 无祛痰作用 , 而小叶批把素 3 , 无论灌
胃或腹腔注射均有祛痰作用 。
小叶批把素3经酸水解后 , 得小叶批把素 3
试元 , 为黄色针状晶体 , 在空气中放置易变 ,
呈绿色 , 熔点 3 1 0~ 3 1 5 O C (分解 ) 。 经元素分
析 , 质谱测定 , 分子量 31 8 , 确定其分子式为
1C 5 1H 0o
。 。 易溶于醋酸 、 热水 、 乙醇 、 丙酮等溶
1 97 3年第曰期 (总 4 1 1 ) · 1 1
剂中 , 微溶于乙醚 。 与盐酸镁粉反应 , 在汞存
在下 , 呈紫红色 ; 与醋酸镁反应在萤光灯下呈
黄绿色 ; 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 开始呈翠绿色 ,
逐渐变为蓝色 , 最后为棕色 ; 与醋酸铅反应生
成红色沉淀 ; 与三氯化铁反应呈橄榄绿色 。 根
据以上颜色反应及紫外 、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初步确定其结构与经基黄酮类化合物相似 , 为
3一 经基黄酮类化合物 , 基本结构为 :
叮i一L、、 / \ 丫 / O H
又据其乙酸化衍生物的核磁共振光谱及红外吸
收光谱分析 , 其结构中有 6 个游离经基 , 其中
2 个经基在 c 环的 3’ 、 4’ 位置 , 1 个经基在 B
环的 3 位 ,剩余 3 个经基在 A 环上 。 A 环中 3 个
经基的位置 , 根据乙酸化物的红外光谱中出现
在邻酚经基的毅基峰 , 证明其中 1 个羚基在 A
环的 5 位 , 另外 2 个经基的位置用其六甲醚衍
生物进行降解证明在 A 环的 7 、 8 位置上 。综上
所述 , 小叶批把素 3贰元的化学结构 为 3 、 5 、
7
、
s
、
3 ,
、
4 ,一六经基黄酮 , 即棉子素 ( G o s s y P e -
t i , , )
, 结构式为 :
/ O H
一仁>一。
O H
O H O
含量测定实验表 明 , 小叶批把素 3中黄酮武
的含量为 68 . 1% 。 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
所 “ 授木毒素测定法 ”进行浸木毒素含量测定 ,
结果表明 , 小叶批把中不含侵木毒素 。
临床验证及药理实验所用小叶批把素系以
小叶批把素 3为主 , 另含微量的小叶批把素 2的
试和式元混合物 。
二 、 小叶批把素的药理及毒性 :
小鼠酚红法实验表明 , 小叶批把素灌胃 、
腹腔注射 、 喷雾及气管 内滴入法给药均有祛痰
作用 。 小鼠氨雾法实验表明镇咳无效 。 豚鼠组
织胺喷雾法实验表明平喘无效 , 而豚鼠由组织
胺所致抽搐 、 昏倒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 2 50 % 。
急性呼吸 、 血压 、 心脏实验表明 , 腹腔注
射 8 。 毫克 /公斤的小叶批把素 , 对家兔及犬的
呼吸 、 血压及心脏均无明显影响 。 1 小时后重
复给药 2 ~ 3 次 , 剂量增加到 150 毫克 /公斤 ,
血压逐渐下降 ( 50 ~ 60 毫米汞柱 ) , 呼 吸 、 心
搏 (兔 ) 也变弱 。 犬于第三次给药后 3 小时 ,
血压又见回升 。 家兔连续 2 次 给 药 , 剂 量 为.
15 。 毫克 /公斤 , 血压轻度下降 ( 3 0 毫米汞柱 ) ,
同时呼吸 、 心搏略有增强现象 。 静脉注射血压
急骤下降 , 血压下降程度与注射速度成正比 。
血压下降至零 , 呼吸停于心跳之前。 说明小叶
批把素对心脏无明显毒性 。
离体平滑肌实验表明 , 小叶批把素能使豚
鼠回肠平滑肌及支气管平滑肌轻度松弛 , 并能
延缓和对抗组织胺 、 乙酸胆碱所致平滑肌的痉
挛。 整体实验表明 , 它虽无平喘作用 , 但能延
长组织胺所致豚鼠抽搐 、 昏倒的潜伏期 。
对大鼠由于棉球刺激所致结缔组织的增生
有抑制作用 。 体外实验 , 浓度在 25 ~ 50 % 时 ,
对肺炎球菌 、 甲型链球菌 、 卡他球菌 、 金黄色
葡萄球菌及 白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其生长的作
用 。 浓度为 6 . 25 % 时 , 除卡他球 菌 外 , 对其
他四种球菌仍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 小鼠 口服半数致死量
为 12 . 49 士 。 . 9 7克 /公斤 , 腹腔注射半数 致 死
量为 0 . 40 土 。 . 0 4 克 /公斤 。 中毒症状表现在给
药 10 ~ 2 0 分钟内 , 小鼠出现不安 , 呼吸急迫 ,
惊跳 , 轻者逐渐恢复 , 重者多 数 死于 30 一 40
分钟内 。
犬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 剂量 0 . 48 克 /公
斤连续灌胃给药 10 天 , 0 . 18 克 /公斤 连 续 给
药 20 天 , 无不良反应 。 给药期间犬一 般活动
正常 , 食欲良好 。 肝功能 (.G .P T . ) 、 肾 功 能
( N
.
P
.
N
.
) 及血象无明显变化 , 体重增加 0 . 5 ~
1
.
0 公斤 。 实验治疗时 , 大鼠灌 胃 给 药 1克 /
公斤 (相 当人用量 8 5 倍 ) , 连 续 2 0 天 。 发 现
给药的前 10 天 , 大鼠一般活动 正 常 , 体重增
1 2
·
(总 4 1 2 ) 新医药学杂志
加数与对照组相近似 , 但 给 药 10 天后 , 给药
组动物出现竖毛 、 委靡不振 , 活动减少 , 停药
次 日 , 体重平均增加 51 克 , 和对照 组 比较 ,
减少 巧 克 。 肝切片检查发现 , 给药组 中除一
只大鼠于汇管区有少数小圆形细胞浸润外 , 其
余均正常 。 说明小叶批把素对肝脏也无明显毒
性 。
三 、 小叶批把素的祛痰作用原理 :
小鼠酚红法实验表明 , 小叶批把素无论给
小鼠灌 胃或腹腔注射均有祛痰作用 , 但均不受
切断两侧迷走神经的影响 。 喷雾和气管内滴人
法给药也有祛痰作用 ; 腹腔注射给药后 , 小鼠
呼吸道洗出液 , 经纸上层析法实验证明为原形
药 。
小叶批把素对家兔眼结合膜无刺激作用 。
冷血及温血动物末稍血管灌流实验表明 , 小叶
批把素能使家兔及蛙的末梢血管收缩 。 注射蛋
清引起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实验表明 ,
它能降低大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 家兔气管纤
毛粘液运行速度的测定实验表明 , 小叶批把素
能加速家兔气管纤毛粘液运行速度 。
综上实验结果 , 说明小叶批把素的祛痰作
用既不是由于刺激 胃肠道粘膜感受器反射地使
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 , 也不是直 接 作 用 于中
枢 , 而是吸收后分布于呼吸道粘膜 , 使呼吸道粘
膜血管收缩 , 因而呼吸道粘膜肿胀减轻 , 又能
轻度松弛气管 、 支气管平滑肌 , 使气管 、 支气
管平滑肌的痉挛状态得到改善 , 呼吸通畅 ; 同
时能降低粘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 因而减少渗
出 , 炎症减轻 , 又能加速气管纤毛粘液运行速
度 , 排痰功能增加 , 有利于痰的咯出 , 起到祛
痰消炎作用 , 与临床所见痰少和咯痰爽利的效
果相符合 。
四 、 实验治疗后病理观察结果 :
用二氧化硫 (浓度 3 0 ~ 5 0 P . .P m . ) 刺 激
大鼠 30 一 50 天 , 形成大鼠实验性 慢 性气管炎
后 , 其气管各段的粘液腺数 目 增 多 , 腺 抱 直
径 、 面积值及最大导管直径均显著增高 , 说明
粘液腺体增生肥大显著 , 粘液分泌亢进 ; 粘液
腺与浆液腺的比例发生改变 , 与对照组相比 ,
由正常的 1 : 25 变为二者数目相 等 ; 气管 、 支
气管各段杯状细胞数 目增多 , 尤以细支气管杯
状细胞增多显著 ; 气管粘膜柱状上皮损伤 , 纤
毛脱落严重 , 气管及支气管腔内均见有粘液性
渗出物 ; 气管各段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 。 经
小叶批把素治疗 20 天后 , 粘液腺数 目 显 著减
少 , 腺体的肥大增生得到改善 ; 粘液腺与浆液
腺的比例重新发生改变 , 即浆液腺又多于粘液
腺 , 浆液腺为粘液腺的 4一 7 . 7倍 ; 杯状 细 胞
数目显著下降 ; 气管粘膜柱状上皮损伤减轻 ,
脱落之纤毛有再生趋势 ; 气管 、 支气管腔内渗
出物减少或消失 , 气管各段炎症均显著减轻 。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小叶批把素在气管炎损伤组
织的恢复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
五 、 小叶批把素的临床研究 :
小叶批把素气雾和 口服共治疗慢性气管炎
2 1 2例 。 气雾治疗者 n Z例 , 口 服 治 疗者 10
例 , 疗效结果均表现为祛痰作用较突出 。
1
. 气雾组 : 应用 1% 小叶批把素气雾液 ,
用氧气瓶压力为动力 , 借自制喷头 对 口 喷 雾
(颗粒 1一 5 微米占 94 % ) , 病人在 雾 化 室内
深呼吸 20 分钟 。 每人每次喷雾药液 30 毫升 ,
每天一次 , 10 天为一疗程 。 1 12 例患 者 经 10
天治疗后 , 近控 3 4 例 , 显 效 3 4 例 , `好转 3 7
例 , 无效 7 例 。 有 效 率 9 3 . 8% , 显 效 以 上
60
.
7%
。 观察结果表明 , 小叶批把素气雾治疗
对慢性气管炎的咳 、 痰 、 喘 、 炎四症均有效 ,
但以祛痰作用最突出 , 痰量明显减少 , 显效率
达 6 . 7% , 有效率为 93 . 6% , 而且 生 效时间
快 , 3 天内起效者达 7 7 . 8% 。 n l 例患者的平
均日痰量 , 治疗前后相比 , 治 疗 前 75 毫升 ,
治疗后 32 毫升 。 经统计学处理 , 治疗 前 后有
显著差异 ( p < 0 . 0 1 ) 。 半数病例粘液性痰变为
浆液粘液性痰 , 痰变稀 , 易 咯 出 。 其中 26 例
患者在治疗前后做了痰细胞学检查 , 发现治疗
3 个疗程后 , 纤毛柱状上皮病变明显减轻 , 中
性白细胞 、 嗜酸性 白细胞及 D N A 纤维 减少 ,
吞噬细胞增加 , 也说明小叶批把素除有明显的
祛痰作用外 , 尚有一定程度的消炎和促使病变
细胞恢复的作用 , 与实验治疗结果相符合 。 气
1 9 7 3年第 1 1期 (总 1 4 3) · 1 3·
雾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查结果表明 , 治疗后肺通
气功能有显著改善 。
2
. 口服组 : 小叶批 把 素 0 . 2 克 , 每天 3
次 , 连续服用 2 0天 。治疗结果 , 近控 20 例 ,显效
3 8 例 , 好转 35 例 , 无效 7 例 。 有效 率 93 % ,
显效以上 5 8% 。 服药后痰量逐渐下降 , 咳 、 喘
相应减轻 , 咯痰爽利 , 气短好转 。 治疗效果以
祛痰作用较突出 , 治疗前后痰量对比 , 平均减
少 5 4 . 7毫升 , 最多者减少 3 60 毫升 。 祛痰 有
效率 91 % , 显效以上 69 % ; 止咳有效率 85 % ,
显效以上 47 % ; 平喘效果较差 。
小叶批把素副作用少而轻 微 , 表 现 为 咽
干 、 咽痒 、 头晕等 , 少数病例口服尚有恶心 、
胃痛等不良反应 , 不影响继续治疗 。
小 结
1
. 从小叶批把叶中分离出两种有效部分 ,
即挥发油和醇提物 。 挥发 油 含 量 为 2 . 5% 左
右 , 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 4 一苯基丁酮 2 , 有
平喘兼祛痰作用 , 镇咳不明显 。 醇提物有祛痰
作用 , 平喘 、 镇咳不明显 。 从小叶批把醇提物
中分离出三种黄酮类化合物 : 小叶批把素 , 为榭
皮素式 , 小叶批把素 2为栅皮素 , 小叶批 把素 3
为贰及试元的混合物 。 小叶批把素 3贰 元 的 化
学名为 3 、 5 、 7 、 8 、 3’ 、 4 /一六经基 黄 酮 , 即 棉 子
素 。 小叶批把素 3中黄酮贰的含 量 为 68 1% 。
小叶批把叶中不含侵木毒素 。
2
. 药理实验证明 , 小叶批把的主 要 作用
是祛痰和平喘 。 小叶批把素是小叶批祀祛痰作
用的主要成分 , 平喘无效 , 镇咳不明显 。 小叶
批把素除祛痰作用外 , 对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及
回肠平滑肌有轻度松弛作用 , 并能延缓和对抗
组织胺 、 乙酞胆碱所致平滑 肌 的 痉 挛 ; 对呼
吸 、 血压及心脏均无明显影响 。 能抑制大鼠由
棉球刺激所致结缔组织的增生 , 并有加速家兔
气管纤毛粘液运行速度的作用 。 体外实验 , 浓
度在 25 ~ 50 %时 , 对肺炎球菌 、 甲型链球菌 、
卡他球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 白色葡萄球菌有
抑制生长的作用 。
3
. 通过 切除小鼠两侧迷走神经后 仍 有祛
痰作用的实验说明 , 小叶批把素的祛痰作用不
是由于刺激胃肠道粘膜感受器反射地引起呼吸
道粘液分泌增加 。 小鼠气管内滴人 、 喷雾法给
药的实验及腹腔注射后可从小鼠呼吸道内洗出
原形药的实验均说明 , 小叶批把素的祛痰作用
是吸收后分布于呼吸道粘膜直接发挥作用 。 小
叶批把素对家兔眼结合膜无刺激作用 , 能使家
兔及蛙的末梢血管收缩 , 降低大鼠毛细血管通
透性 , 加速家兔气管纤毛粘液运行速度。 以上
实验说明小叶批把素经吸收后分布于呼吸道 ,
使粘膜血管收缩 , 因而粘膜肿胀减轻 , 呼吸通
畅 , 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 渗出减少 , 炎
症减轻 , 同时可使气管纤毛粘液运行速度加快 ,
起到消炎 、 祛痰作用 。
4
.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 小 叶 批祀挥
发油 、 小叶批把素的口服半数致死 量分 别 为
2
.
5土 0 . 1 9 8 克 /公斤及 12 . 49 土 。 . 9 7 克 /公 斤 。
小叶批把素的腹腔注射半数致 死量 为 0 . 40 上
0
.
04 克 /公斤。 犬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 挥发
油给犬灌胃 0 . 0 3及 0 . 06 克 /公斤 , 连 续 给药
3 0 天 ; 小叶批把素给犬 灌 胃 0 . 18 克及 0 . 4 8
克 /公斤 , 连续给药 20 天及 10 天 , 均 未 见明
显毒性反应 , 血象和肝 、 肾功能也无明显改变 。
5
. 实验治疗结果表明 , 大鼠经二氧 化 硫
连续刺激 30 ~ 50 天 , 形成实验性慢性气 管 炎
后 , 再经小叶批把素治疗 20 天 , 与未 治 疗组
比较 , 大鼠气管各段杯状细胞数目显著下降 ,
尤以 1 级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改善显著 , 气管各
段粘液腺腺泡数及面积值显著下降 , 粘液腺增
生肥大得到改善 , 气管粘膜上皮损伤减轻 , 纤
毛脱落有所恢复 , 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 , 管
腔内容物减少 。
6
. 临床验证了以小叶批把为主 的 单 、 复
方制剂共 3 0 余种 , 其中以 复 方 小 叶 批 把糖
衣片疗效 较 好 , 有 效 率 8 . 7% , 显 效 以 上
4 2
.
8%
。
小叶批把素气雾 、 口服共验证 2 12 例 。 气
雾组 n Z 例 ,有效率 93 . 8% ,显效以上 60 . 8% ;
口服组 1 0 例 , 有效率 93 % , 显效以上 58 % ,
气雾治疗后 , 对咳 、 痰 、 喘 、 炎四症均有效 ,
·
1 4
·
(总4 1 4 ) 新 医药学杂志
但祛痰作用较突出 , 痰量明显减少 , 显效率达
6 6
.
9%
, 与 口服基本相似 , 口服祛痰的显效率
为 69 % 。 但 口服平喘效果较差 。
小叶批把制剂副作用小 , 少数病人出现 口
干 、 咽痒 、 头晕 、 恶心 、 胃部不适 等 不 良 反
应 , 均不影响继续治疗 。 长期服用对心 、 ’肾、
血象均无明显影响。 对肝胜的影响 , 于 12 7 例
长期服用的患者中 , 1 4 例由服药前 的 肝功能
异常转为正常 , 6 例由肝功能正常转为异常 。
其对肝脏的影响尚在继续观察中。
介绍儿种农村常用中草药的简易贮存法
、 了、 广、 J味 边东惠民中心医院茹房 李金铣
中草药品种繁多 , 性质各异 ,含水量多少 ,
以及虫卵 、 霉菌的污染情况极不一致 。 如贮存
保管不当 , 容易虫蛀 、 发霉 、 走油 、 变色 、 溶
化 , 致使药材变质 , 影响疗效 。 除部分含挥发
油及晒后易变色 、 溶化的中草药外 , 一般应入
夏前曝晒 , 然后将药材晾透 , 贮存保管。
1
. 干沙埋藏法 : 人夏前把药材整好 、晒干 、
晾透 。 先在缸内或木板箱的底部铺约半市尺厚
的沙土 (沙土要晒干 、 晾透 , 筛去杂质 ) , 上边放
置药材 。 如系胶类药材 , 可加用油纸包好 。 放
置药材时 , 容器周围要留有约 3 寸的空处 , 装
至离上 口约 7 寸高即可 。 最后用干沙土装至和
上 口相平 , 放阴凉干燥处保存 。 此法适用于某
些夏季易虫蛀 、 发霉及受热 、 受潮 、 变质 、 溶
化的根类和胶类药材 , 如板蓝根 、 当归 、 党参 、
白芷 、元参 、生地 、怀牛膝 、阿胶 、 鹿角胶等 。
2
. 石灰贮存法 : 容器用缸 、坛或坚固严密
的木箱均可 。容器内放人适量的生石灰块 (约 占
容积的 10 一 20 % ) , 上面放一层多孔的 隔 板 ,
把用纸包好的药材放在隔板上 , 加盖盖严 。 此
法简便可靠 , 且可随用随取 , 尤其适用于某些
既不宜晒 , 又易受潮 、 虫蛀和霉烂 变 质 的 虫
类 、 糖制 、 蜜炙药材 。 如全蝎 、 娱蛤 、 红娘 、
斑孟 (晒后足爪易脱落 ) 、 糖参 (晒时糖汁溶化
外溢 ) 及各种蜜炙的药材。 但应注意 , 当石灰
块因受潮粉碎时 , 应立即更换新石灰块 。
3
. 密闭贮存法 : 将药材 (冰片 、 樟脑 、 察
香等 ) 装入广 口或磨 口瓶内塞好 , 用蜡封固 ,
放阴暗处保存 , 可防止其挥发损耗。 用量较大
而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 , 如柏子仁 、 桂圆肉 、
英肉 、 杏仁等 , 怕热又易虫蛀 , 可放人有釉的
罐或缸内 , 将口封严 , 放阴凉处保存 。
4
. 喷酒贮存法 : 可和密闭贮存法结 合 进
行 。 一般用坛或有釉的罐 , 将容器洗净擦干 ,
放入药材 , 上面留约烤的空处 , 然后在药材上
面均匀喷洒酒精 (每 10 斤药材用 酒精 2一 3两 ) ,
加盖盖严 。 亦可不喷酒精 , 用碗盛酒精或烧酒
放在药材上面 , 放阴凉处保存 。 此法贮存的药
材既不易虫蛀 、 发霉 , 又能保持色泽新鲜 。 用
此法贮存括萎 、 构祀 、 蛤士蟆油等较难保管的
药材 , 一般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
5
. 糠贮存法 : 用谷糠或麦糠 , 晒干晾透 ,
放适当容器内 , 把药材直接或用油纸包好埋 在
糠中 。 此法适用于某些根类药材 (党参 、 白芷 、
当归等 )及胶类药材 (阿胶 、 鹿角胶等 ) 。
6
. 其他贮存方法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材
共同存放 , 有防止虫蛀和变色的作用 。 如丹皮
易变红色 , 泽泻易生虫 , 两者共贮一处 , 则丹
皮不易变色 , 泽泻不易生虫 。 又如花椒与有腥
气的动物类药材如海马 、 海龙 、 海狗肾 、 白花
蛇等混合贮存 , 能防止虫蛀变质 。 另外 , 在条
件差的情况下 , 可用双层纸包法贮存 。 其办法
是把整好的药材用双草纸包严 , 将包 口朝下 ,
再用上法包一层 , 包的越紧越好 , 捆紧放干燥
处保存 。 此法适用于前胡 、 橘络 、 贝母 、 “款冬
花 、 月季花 、 菊花 、 金银花等较易虫蛀霉变的
药材。 生姜 、 鲜地黄等可埋在湿沙土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