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川、陕南蛇藤属植物的初步研究



全 文 :川 、 陕南蛇藤属植物的初步研究 `
狄 维 ,忠
(一 ) 属的历史及研究概况
南蛇藤属 棣属卫矛科 ( C e l a s t r a e e a e ) , 系瑞典植物分类学 家林奈 ( L i n n a e u s ) “
」7 3 7年建立 , 初载于他 的植物属志 ( G e n e ar lP a n t a r 。 m ) 中 。 其拉丁名称源于希腊字
a K e入a d T p o s , 意指一种常绿树 , 昔 日所指并非本属植物 , 实为木择科 ( P h i l ly r e a ) 属
植物 。 随后又于 1 7 5 3年在他的植物种志 ( S p e e i e s p l a n t a r u m ) 中 , 描写 T S 个钟 , 但
其中仅仅只有 C e l a s t ur s竺 s o an d en s一种仍然被保留在今天 的这个属中。
早时对本属的名称和范围并不明确 , 在 1 7 8 9 ~ 1 8 4 8年间先后有过E ` ; 。 . 成 d se 、
aC ht
a 、 G肠 e。诫 a 、 S e、 , £Zl a 、 S e瓜 e味 e a等异名的出现 。
在属 的范围及次等级的分类上 , C . S . K u nt h② 1 8 2吐年首先指出本属一些种类 , 具有
独特 的特征 , 应构成一个新属 , 并作了详细的描述 , 但未予以命名 。 1 8 3 4年 R . W i妞 t和
G
.
A
.
W
.
A r n o t t③在印度南蛇藤属植物的研究 ( S t u d i d t h e I n d i a o S p e e i e s o f C e l a s t -
r u s ) 一文中 , 根据胚珠和种 子的特征 , 将本属分为 S e e t . C e l a s t r u s和 S e e t . G y m n o s p o -
ir a 两组 , 而后一组 即相当于 C . 5 . K u nt h 曾指出而未予以命名的 那群植物。 直至 1 8 6 2
年 G . B e n t h a m和 J . D . H o o k e r ④ 才正式将 S e e t . G v m n o s p o r i a 从南蛇藤属中分离出去 ,
提升到属 的位置上 , 即今 日的裸实属 ( G y m on s p or i a ) , 从而初步奠定了南蛇藤属 的范
围 , 但较长时期中仍与同科之 G y m n os oP r ia . M a yt en u s二属植物易混淆 。
1 9 4 2年 T . L o e s en e r ⑥他又将产于非洲的一些种类 ,分别从本属转移到 G y m n os p o r ia
和 M a yt en us 中 , 对本属的范围又作了进一步的澄清 。
. 本文承四川大学生物植物教研组 、 西北大学生物系植物教研组 、 西北植物研究所分类室等有关
同志帮助和指导 , 特此表示感谢 。 本文根据标本分别存于四川大学 、 西北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等标本
室中 。
( 1 ) L i n n a e u s
.
C
.
G e n e r a P l a n t a r u m e d
.
1
.
5 9

2 7 3 7一 C . S p e e i e s P l a n t a r u m e d . I 。
( 2 ) K u n t h
.
C
.
S
.
i n H B K n o v
.
G e n
.
& s p
.
p l
.
7 . 6 4
.
l s 2 4
.
( 3 ) W i g h t
.
R

& A r n o t t
.
G
.
A
.
W
.
P r o d r
.
F l
.
I o d
. o r i e n t
.
1 52

1 5 3 4
.
( 4 ) B e n t h a m

G

& H o o K e r
.
J
.
D

G e n e r a p l a n t a r u m l t 3 6遵. 1 5 6 2一 6 7 。
( 5 ) L o e s e r
.
T h
.
i n E n g l e r
.
A & P
r a n t l
.
K
.
D i e N a t协r l i e h e n P f l a n z e n f a m i l i e n Z
A u f l

2 0 b * 1 3 1
.
1 3 4
.
1 9 4 2
.
19 5 5年在美华人侯定 ( D i n g H o u ① )于南蛇藤属 的校正 )A v r ei si o n o fth eG n u e,
C e l s a tr u s ) 一文中 ,从形态特征 、 地理分布对本属作 了全面的研究 , 阐明了属的范围及其与
接近属 G y二 n o s p or ia 和M a yt e n u s属的亲缘关系 , 对所有 己公布 了的种名作 了 校 正 , 澄
清 了混杂 的异名 , 将所有产于非洲过去认为的南蛇藤属植物 , 分别都归于 G了m on s oP r aj
和 M a yt o n us 中 。 属下根据花的性别 、 胚珠和种子的数目以及地 理 分 布 , 分为 S u b g e o .
C e l a s t r u s与 S u b g e n . R a e e m ( : e l a s t r u s两亚属 。 第一亚 属下又采 用了 A . R e飞, d e r与 E . H .
W ils on 1 9 15年建立的两个系 , 从而明确 了本属现今的范围 。
对我国南蛇藤属植物的研究 , 1 9 3 6一 1 93 9年间王振华②曾两次于其卫矛科 的专文 中 ,
对本属植物作了记述 , 由于当时社会条件 的限制 , 研究的结果必然不会完整 , 并有很大的
局限性 。 特别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 , 推行卖国主义 , 将我国丰富 的植物资源双手供让
给列强 , 纵容一批披苍 “ 传教士 ” 、 “ 植物学家 ” 外衣 的帝国主义分子 , 纵横于我国 的山
川平原 , 明目张胆地进行资源掠夺 。 在此时期内 , 外人对我国南蛇藤属植物虽有不 少报
导 , 但总归是一些破粹的片段 。 诸如伦德勒 与威尔逊 ( A . R e h d e r & E , H . W i ! s o n) @ 、
劳森莱 ( L oe s e ne r) ④弗伯与海姆斯 ( F . B . F or b es & B . H 。二 5 1ey ) ⑥莱维里 ( H . L己
v
il e) ⑥ 、 汉德与玛兹 ( H . H a n de l一 M az Z e it ) ⑦ 等 , 都多次于其著作中记载 了 国产
本属植物 , 、 杏有不少新种发现 , 限于认识不一 , 种名较为混乱 。
解放后 , 在伟大领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 , 植物分类学 的研究得到了迅速 的发
展 。 因为国土辽阔 , 资源丰富 , 一时尚不能顾及全面 , 故对本属植物还缺乏完整 、 系统
的资料 。
按照侯定的研究本属共计有 31 种 , 5亚种 ; 我国有 17 种 , 3 亚种 。 应该承认 , 侯定
的工作对本属具有总结性的意义 , 但在一些种的范围上显然有些过大 , 特别是将一些确
有特殊差异 的不 同种类也合并到一起 , 实质上构成为一个多类型 的种 。 故然一定程度上
达到 了澄清混乱的作用 , 但另一方面给生产实践的应用带来 了不便 。
为了给全国植物志 的编写积累点滴资料 , 以及有助于从事生产实践工作者对本属植
物 的认识 , 始于 1 9 6 3年 , 除进行室外调查 , 并检查 了四川大学 、 西北大学 、 陕西师大各
生物系及陕西林业设计院等单位标本室的本属植物腊叶标本 4 13 号 , 基本依照侯定 的分
类原则 , 但对一些种的范围上有所改变 , 计得川 、 陕地区本属植物 9 种 , 2 亚种 , 6 变
种 。 除原记载于 四川亦有 的 C . H 。 。 k e r i未见到外 , 又于四川境 内增加了 l 新变种及属于
国内新记录 1 亚种 ; 并对 C . r gu os a 一种作了新的组合 , 恢复了原有 c . vo in ot ic ( L的 il “ )
①H o u , D . i n A n n . M i s s . B O t . G a r d . 4 2 : 三2 5一3 0 2 . 2 9 5 5 .
②W a n g C h e一H w a i n C h i n a , Jo u r . B o t . l : 3 5一 6 5 . 2 9 3 6 .— i n C o n t r , B o t . S u r y . N .、
W
.
C h主n a l s 5 5一 7 8 。 1 9 3 9 .
③ R e h d e r , A & W i l s o n , E . H . i n S a r g . P I 。 W i l s . Z r 3 4 6一 3 5 9 。 1 9 1 5 .
④L o e s e n e r , T h . i n E n g l 。 B o t 。 Ja h r b , 之9 0 4搜峨一 4 4 6 , 2 9 0 0 ; L , C . 3 o . 4 ` 6一 4 7立. 1 9 0 2 .
⑤F o r b e s . F . B . & H e m s l e y 。 W . B . i o Jo u r n 。 L i n n . S o e . 2 3一 1 2艺一 1 2 4 , 2 8 8 6 多 3 6 . 4 6 4 . 1 9 0 3 .
⑥L 吞v i l l e . H 。 F l . K o u Y一 T e h e o u 6 9 . 2 9 1 4一 1 5 .
⑦H a n d e l一M a z z e t t i , , . H . S y m b . S i n 。 7* 6 6 4 . 1 9 5 3 .
R eh d
。 v a r。 L a v e is
中立有一新系 。
因水平所限 ,
希指正 。
( R e h d
.
& W i l
s .
) R
e h d
. 变种 的等级 ; 属下棣属于 l 亚属 , 3 系 , 其
更缺生产实践经验 , 加之资料不足 , 地 区的局限 , 错误在所难免 , 敬
(二 ) 川 、 陕南蛇藤属植物分类提要 ·
南蛇藤属
C e l a s t r u s里L . G e n . P I . s s . z 7 3 7 , id . s p . p l . l g 6 . 1 7 5 3 ,
本属分布于亚洲东部 , 澳洲 , 美洲及非洲的马达加斯 ; 以 中国云南至缅甸东部 、 印
度和美洲 中部为两个分布 中心 。 川 、 陕地区 以四川为主要分布 区 。
本属分 2 亚属 , 川 、 陕仅 1亚属 。
南蛇藤亚属 (新拟 )
s u b g e n
.
C e l a s t n s D
.
H o u i n A n n
.
M i s s
.
B o t
.
G a r d
.
4 2 : 2 2 5
.
1 9 5 5
.
本亚属分 3 系 , 分布亚州 (东部 、 南部 ) , 澳洲以及美洲北部 ; 川 、 陕地区 3 系均
有 。
系 检 索 表
1 ( 2 ) 聚伞花序成顶生园锥状 , 通常无腋生花序 · · · · · · · · , · · · … … 1顶生花序系 S e r . P a n i -
e u l a t i
2 ( 3 ) 聚伞花序不成顶生园锥状 。
3 ( 4 , 聚伞花序部分腋生部分顶生总状 , 或于雌株上仅为腋生… … I 腋生花序系 S e r .
a x i l l a r e s
4 ( 3 ) 聚伞花序部分腋生部份侧生于当年生枝近基部 , 无顶生花序 … … I 侧生花序系
S e r
.
l a t e r a l e s
I
、 顶生花序系 (新拟 )
S e r
.
P a n i e u l a t i R e h d
.
& w i l s
.
i n S a r g
.
P I
.
W i l
s . 2 : 3 5 4
.
1 9 25
.
本系有 7 种 , 3 亚种 ; 我国有 2 种 , 2 变种 ; 川 、 陕仅有 1 种 。
棱枝南蛇藤 (华北经济植物志要 ) 图版 I
C e l a s t u s a n g u l a t u s M
a x i m
.
i n B u l l
.
A e a d
.
S e i
. s t
.
P e t e r s b
.
1
.
2 7 : 4 5 5
.
1 8
名1 ( a s a 撼 g 份 l菇a )
本种系我 国特产 , 广布于黄河 、 长江两流域以及广东 、 广西各省 , 四川 分 布 于 城
口 、 奉节 、 南川 、 茂县 、 宝兴 、 天全等地 ; 陕西广布于各地山区 : 生海拨 8 0 一 3 。。 o米 山
坡干早荒地 、 灌丛 、 林缘等处 。
I
、 腋生花序系 (新拟 )
S e r
.
A x i l l a r e s R e h d
.
& W i l
s . i n s a r g
.
P I
.
W i l
s . 2 : 3 5 5
.
1 9 2 5 ( P r o p a r t e )
:
. 因篇幅所限 , 属种文献引证只 留原始文献 。 异名 , 依据的标本和资料 , 及部份图版均省略 。
D
.
Hu oi n A n n
.
Mi s s
.
B ot
.
G a r d
.
4 2 : 2 4 2
.
1 9 5 5 ( P r oP a r t e e x e l
.
C
.
S t y
W
a l l
。 e t e

)
本系约有 1 3种 ;我国产n 种 , 6 变种 ; 川 、 陕产 7 种 6 变种 。
种及变种检索表
1 ( 2 ) 常绿植物 ; 果实具 1 种子… … 1 . 青江藤 C 。 hi n ds i
2 ( 1 ) 落叶植物 , 果实具 3一 6种子 。
3 ( 1 4 ) 聚伞花序部分腋生 , 部分顶生总状 。
4 ( 1 1 ) 聚伞花序无总柄或于顶生花序上部份具短总柄 ; 花呈簇生状 , 稀 1 花单生 , 花
曹裂片覆瓦状排列 ; 花瓣具脉纹 。 果序直立 , 果柄花后不增长 , 长约。 . 4一 10 厘米 ;
种子椭园或园形 。
5 ( 8 ) 顶生花序通常长 2 一 6 厘米 , 腋生花序具数至多数花 · · · … … 2 霜叶南蛇藤 C . g -
l a u e o p h y l l u s
6 ( 7 ) 叶坚膜质或亚革质 , 表不平坦 , 背面具霜 , 灰 白色 , 无毛… … aZ C . g l a u c o p h 一
y l l u s v a r
.
g l a u e o p h y l l u s
.
7 ( 6 ) 叶膜质 , 表面具绘纹 , 背面不具白霜 , 淡绿色 , 通常沿脉上被毛… … 2b 给叶南
蛇藤 C . g l a u e o p h y l l u s v a r . r u g o s u s
8 ( 5 ) 顶生花序通常长 6一 18 厘米 ; 腋生花序具少数花 、 偶无腋生花序 , 或具甚长而
多分枝的腋生花序… … 3 穗花南蛇藤 C . v a in ot i
9 ( 1 0 ) 叶背面脉上被短柔毛… … 3 . C . v a n i o t i v a r . V a n i o t i
10 ( 9 ) 叶背面脉上绝不被毛 , 通常于中脉及侧脉附近被白粉… … 3b 光叶南蛇藤 C . V a -
n i o t i V a r
.
L a e v i s
1 ( 4 ) 聚伞花序除在顶生部分 2 / 3以上外 , , 均具明显 总柄 ; 花曹裂片镊合状排列 , 花
瓣质较厚 , 脉纹不显 。 果序通常下垂 ; 果梗花后增长 , 长约 1 一 2 厘米 , 种子微新
月形 · · · · · · … … 4 粉背南蛇藤 C . h y p ol eu o u s
1 2 ( 1 3 ) 叶背面光滑 无毛 , 兰 白色… … 4 . C . h y p o l e u o u s V a r . h y p o le u e u s
1 3 ( 12 ) 叶背面沿脉上被短柔毛… … 4 、理县 南蛇藤 C . h y p o l e u e u s V a r . L i h s i e n e n s i s
14 ( 3 ) 花序在雄株上部分腋生 , 部分顶生总状 ; 在雌株上通常仅为腋生 , 偶具短的顶
生部分 (但常不形成果实 ) 。
15 ( 1 8) 聚伞花序具显明的总柄 ; 果柄综色 。
16 ( 1 7 ) 芽极大 , 锥状卵园形 , 渐尖 , 长 4一 12 毫米 , 叶阔卵形 , 稀阔椭园形 , 次级脉
密网状且凸起 ; 花药具细尖头… … 5 大芽南蛇藤 C . g e m m at u s
17 ( 16 ) 芽小 ,锥状 , 端钝 , 长约 1一 3 毫米 ; 叶阔椭园形至阔倒卵形以至近园形 ,干后常
仍为鲜绿色 , 次级脉微网状 , 凸起 ; 花药不 具细尖头… … 6 南蛇藤 C . or hi o lu at u s
18 ( 15 ) 聚伞花序几无总柄 , 花成簇生状 , 或具极短总柄; 果梗褐色… … 7 短梗南蛇藤
C
.
R o s t h o n i a n u s
1
. 青江藤 (岭大校园植物名录 )
8 4
C e l as t r u s h i nd s i i B e nt h
.
i nH o ok
.
J u or n
.
B ot

3 :3 3 4
.
1 8 5 1
,
本种分布我国台湾 、 福建 、 广东 、 湖南 、 湖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等省 ; 缅甸 、 泰
国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支那亦有分布 。 四川分布于重庆 、 南川 、 成都 、 峨眉 、 芦
州 、 雅安 、 荣经等地 , 生海拨 6 50 一 1 4 0 0米平原或山地 。
该种为常绿植物 , 果实仅具 1 种子 , 与其它种易别 。 虽与云南 、 广西等地所产的 .C
m on os eP
r m u m 亲缘相近 , 但 后者幼枝具显明皮孔 , 叶不具明显稠密 网脉 , 种子特大 ,
长约 15 毫米 , 阔约 8 毫米而有别本种 。
2
. 霜叶南蛇藤 ( 经济植物手册 )
C e l a s t r u s g l a u e o Ph y l l u s R e h d

& W i l
s . i n S a r g
.
P I
.
W i l
s . 2 : 3 4 7
.
1 9 15
.
2
. c e l a s t r ” 5 g l a u c o p h y l l u s R e h d . & W i l s
.
V a r
.
g la u e o p y l l u s图版 l
本变种分布我 国安徽 、 湖北 、 四川 、 云南等省 , 印度支那亦有分布 ; 四川分布于奉
节 、 峨眉 、 宝兴 、 天全 、 石棉 、 康定 、 沪定等县 , 生海拨 1 2 5 0一 2 8 5。米 山坡林地 。
此变种与云南之 C . H o o k e i亲缘关系甚接近 , 但后者花药顶端具小尖 凹 ; 花盘裂片
近 肾藏形 , 端细尖突出 ; 叶两面同色 , 故易区别 。
2 、当叶南蛇藤 (新拟 ) 新组合图版 1 .
C e l a s t r u s g l a u e o p h y l l u s R e h d
.
& W i l
s . V a r
. r u g o s u s ( R e h d
.
& W i l
s .
)
W

C
.
D i e C o m b
。 n o v .
本变种为我 国特产 , 分布湖北西部及四川城口 、 南川 、 纹川 、 茂县 、 理县 、 峨眉 、
峨边 、 宝兴 、 天全 、 石棉等地 ; 生海拨 1 7 5 0~ 3 0 0 0米 山地灌丛 、 林缘 、 沟边 。
C
. ,叩 o s a系 A . R e h d e r与 E . H . W i l s o n i g i s年发表 , 原种模式标本 (W i l s o n 1 1 0 6 )
采 自四川西部汉川县 。 长期 曾为不少人所承认沿用 , 直至 1 9 5 5年侯定才将它归并于 C . g
la cu oP h ly fu
s 中。 我虽未看到原种模式标本 , 但我检查了采 自川西接近原种产区的理县 、
宝兴等地的多份标本 , 与 A . R e h d e r和 E . H . W ils o n 的口 . , 啊os a 原始描述是吻 合 的 。
相反 , 与侯定曾引用过的 C . g l a u e o p h y l l u s周鹤昌 5 0 2 5 , 周承烈 6 4 4 5 , 方文培 1 2 5 5 3等号
标本相对照 , 二者在形态特征上确有显著差异 , 表现在本变种叶为膜质 , 上面绿色 , 无 -
毛 , 显具趋纹 , 背面淡绿色 , 不呈灰 白色 , 亦无白霜 ; 纲脉在叶两面明显 , 表面凹陷 ,
背面隆起 , 通常沿脉上被柔毛 , 显与前一变种不 同 , 故不可归并一起 。 但二者形态上及
花 的构造上 , 又有极相似的性状 , 表明其间亲缘关系甚为密切 , 若仍独立为一种确也不
当 , 故将其作为 C . g la uc o p h yl h , s中的一变种处理较为合理 。
3
. 穗花南蛇藤 (经济植物手册 )
C e l a s t r u s V a n i o t i ( L 6 v l
.
) R e h d
.
i n J o u r n
.
A n n
.
A r b
.
1 4 : 2 4 9
.
1 9 3 3 ,
3 a C e l a s t r u s V a n i o t i ( L 6 v l
.
) R e h d

V a r
.
V a n i o t i 图版 W
本变种为我国特产 , 分布湖北 、 湖南 、 贵州 、 云南等省 , 四川分布于城口 、 南川 、
灌县等地 , 生海拨 15 5 0一 2 1 7 0米 山地灌丛 、 林中 。
本变种偶无腋生花序 , 仅具顶生花序 , 但花序上有与其同时发育的芽 , 有别于顶生
花序系中的棱枝南蛇藤 ( C . a o g u l a t u s ) 。
3 、光叶南蛇藤 (新拟 ) 图版 V
C e la s t r u s V a n i o t i ( L 6 v l
.
) Re h d
.
V ar
.
L ae v i s ( Re h d
.
& W i l
s . ) Re h d
.
M a -
,
n . C u l t
.
T r e e s & S h r u b s
, e d
.
2 , 5 6 1
.
1 9 4 0 ,
此变种为我 国特产 , 分布云南及四川 , 峨眉 、 天全 、石棉等县 ; 生海拨 6 20 一 2 2 0 0米
山沟 、 河旁 、 山坡草地 、 林中 。
侯定 1 9 5 5年曾将本变种合并至原种 中 , 这次我看到侯定 曾在 C . V a in ot i种下 引用过
的方文培 1 89 58 , 周承烈 7 0 9 4 , 王伟华 8 0 3 5等 同号标本 , 并结合四川所产多份标本进行了
观察 , 它们共同的稳定性状是 : 叶背绝然光滑 ; 一年生枝及叶背被 白粉以及叶两面均具
明显 网脉 , 与原种记载不同 , 故应恢复其原有系统位置 。
又因本变种叶背被白粉 , 枝 中空 ; 顶生花序部分长 6 一 18 厘米 , 常易与 C . h y p ol e -
uc us V ar
.
h y oP l
e u o u s相混 , 但后者聚伞花序具梗 , 花不为簇生状 , 果序疏松且 下垂 ;
果梗花后增长 , 长 1一 20 厘米 , 易于区分 。
4
. 粉背南蛇藤 (华北经济植物志要 )
C e l a s t r u s h y p o l e o c u s ( O l i v
.
) W
a r b
. a p u d L o e s
.
i n E n g l
.
B o t
.
J a h r b
.
2 9 : 4 4 5
.
1 9 0 0 ( h卵 o l e 肠 e a )
4
.
C e l a s t r u s h y p o l e u e u s ( o l i v
.
) W
a r b
.
V a r
.
h y p o le u e u s
本变种为我国所产 , 分布安徽 、 河南 、 湖北 、 陕西 、 四川等省 , 川 、 陕地 区以陕南
为主产区 , 广布秦岭及大巴山中 , 北至秦岭北坡为限 ; 四川仅见于城 口 、 灌县 ; 生海拨
1 5 5 0米上下林地 。
该变种叶背被粉 , 易与 C . g l a u e o p h y l l u s v a r . g l a u e o p h y l l u s及 c . v a n i o t i . v a r .
L a e vi S相混 , 但后二变种果梗花后不增长 。
4 、 C e l a s t r u s 11 y p o l e u e u s ( o l i v
.
) W
a r . V a r
.
L i h s i e n e n s i s W
.
C
.
D i e V a r
.
n o v . P l
. 可
a V a r i e t e t e h u p o l e u e o d i f f e r t f o l i i s o b l o n g i s V e 1 e 11i p t i e i s v e r a r o o b o v a t o e -
1l i p t i e i s
,
m a r g i n e d e n f a t i s a p i e e a e u t a t i s
,
i n e u r v i s
, g l a n d i f i r i s
, 4一 l o . s e m . l o n g -
15
, 2
.
5一 5 . s e m . l以 t i s , s u b t u s v i r e l l u m i n e o s t i s m e d i s a l b o 一 b a : b e l l a t i s , n e : v i s
l a t e r a l i b u s 6一 7一 p a r i b u s , p r o p e m a r g i n e m o b s o l e t i s ; p e d i e e l l i s a d v e l s u p r a m e -
d i u m a r t i e u l a t i s
, s u p r a a r t i e u l a t u m f l a v e o 一 v i r e n ib u s , s u b t u s r o b r o 一 b r u n e i e .
S z e e h u a n
:
L i H s i e n
,
H
.
L i
.
4 6 6 5 0 ( T y p u s ! ) 4 6 6 5 2
, 4 6 9 0 7
,
D
.
P
.
H e 4 6 6 1 5
,
4 6 8 6 8

理县南蛇藤 (新变种 ) 图版 VI
不同于前一变种 , 叶矩椭园形或椭园形 , 稀倒卵状椭园形 , 边缘锯齿顶端微尖 , 内
弯且具腺点 , 长 4 一 10 . 5厘米 , 阔 2 . 5一 5 . 5厘米 , 背面淡绿色 , 沿中脉被 白色短柔毛 ,
侧脉 6一 7 对 , 近边缘处不明显 , 果梗中部或 中部 以上 1/ 2处具关节 ,关节 以 上 淡 黄 绿
色 , 以下红棕色 , 果熟 10 月 。
分布四川理县 , 生海拨 2 2 0 0一 2 5 0 0米山地 。
四川 , 理县 , 李馨 4 6 6 8 0 (模式标本 ) , 4 6 6 5 2 4e 9 0 7 , 何荻平 4 6 6 2 5 , 4 6 5 6 8 .
我没有看到着花标本 , 但从现有着果标本观察 , 果序顶生部分长达 13 厘米 , 下垂 ;
名 6
`山
果梗花后显然伸长 , 长达 1一 2 厘米 , 种子微新月形弯曲 , 枝 中空 , 侧脉未达边缘即消
失等特征 , 与粉背南蛇藤 ( C . h y p ol eu cu s) 亲缘极近 , 但叶背不为粉白色 , 且沿中脉
被有短柔毛等性状 , 显与原种不同 , 故立为一新变种 。
5
. 大芽南蛇藤 (华北经济植物志要 )
C e l a s t r u s g e m m a t u s L o e s
.
i n B o t
.
J a h r b
.
3 0 : 4 6 8
.
1 9 0 2 ( a s g e 们甩俐陀赫 a )
本种仅产我国 , 分布甚广 , 北自山西 、 陕西 , 经长江流域各省南至福建 、 广 东 、 广
西皆有分布 ; 四川产城 口 、 奉节 、 南川 、 理县 、 茂县 、 峨眉 、 峨边 、 宝兴 、 天全 、 石棉
等县 , 陕西 主产秦岭及 巴 山各地 , 生海拨 67 5一 3 1 0。米山地林 中 。
6
. 南蛇藤 (华北经济植物志要 )
C e l a s t r u s o r b i e u l a t u s T h u n b

F l
,
J a p
.
P
. x l i i 9 7 ( e r r o r e a a r t i e u l a t u s , )
1 7 8 4 ,
本种分布 日本 (北部及 中部 ) , 朝鲜及我国东北 、 山东 、 河北 、 山西 、 河南 、 陕西 、
甘肃 、 浙江 、 江苏 、 福建 、 湖北 、 四川 、 广东等省 ; 四川产城 口 、 奉节 、 南川等县 ; 陕
西产秦岭及 巴 山等地 , 北达 富县 、 延安 、 志丹等县 ; 生海拨 1 3 0 0一 2 17 0米 山地林中 。
此种范围较棍乱 , 特别叶形变化极大 , 比较稳定的性状是 : 叶干后仍为鲜绿色 , 聚
伞花序通常生 3花 , 总梗与花梗等长 , 依此有别本属其它种 。 虽与大芽南蛇藤 ( C . ge m -
m at us ) 的亲缘关系极相近 , 但不具锥状长达 12 毫米之芽 , 仍然可别 。
7
. 短梗南蛇藤 ( 中国经济植物志 )
C e l a s t r u s R o s t h o r n i a n u s L o e s
.
i n B o t
.
J a h r b
.
2 9 : 4 4 5
.
1 9 0 0 ,
本种仅产我国 , 分布于中部及西南各地 , 四川产奉节 、 南川 、 成都 、 峨眉 , 峨边 、
天全等地 ; 陕西产秦岭北坡及西乡 、 汉中等地 ; 生海拨 6 80 一 1 5 5 0米平原或 山地 。
本种叶通常狭窄椭园形 、 革质 、 网脉不明显 ; 聚伞花序无 总梗 , 稀具极短梗 , 常 3
花成簇生状 , 稀单生 ; 果梗褐色等特征与其它相近种易区别 。
侯定 曾引用过蔡希陶 ( H . T . T s a i ) 采 自云南的 5 6 0 9 6 , 5 2 9 0 1 , 5 7 2 5 3 , 6 0 7 5 2 , 5 7 5
10
, 5 7 2 7 1等标本 , 叶为卵形 、 椭园形 以至阔椭园形 , 稀近园形 , 膜质 , 端短渐尖 或 聚
尖 , 次级脉网状 , 于两面稍隆起 , 显与其 同时引用过产于云南蔡希 陶6 3 0 5 9 , 5 79 74 , 59
5 4 5 , 5 1 3 4 0以及产于四川方文培 ( W . P . F a n g ) 16 4 2 9 , 1 9 5 5 4 , 周承烈 ( C . L . C h o w )
5 7 0 7等号标本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 。 前列的接近 C . L oe s en er i R e h d . & W il s . 的 原 种
描述 , 后列者符合最初 C . R os ht or in a n su L oe s的描述 。 现时此二种 已归并为一 , 今后是
否应再分开 , 还待进一步研究 。
1
s e r . L a t e r a l e s W
.
C
.
D i e S e r
. n o v .
C y m a e p a r t e a x i l l a r e s p a r t p r o p e b a s i m r a m u l o r u m l a t i r a l e s
, s t a m i n a i n t e r
l o b o s d i s e i v e l e x t r a m a r g i n e m i n s e r t a ; f i l a m e n t i s d e n s e p a i l l a r ib u s r a r o s u b g l a
-
b r a t i s
.
C a p s u l a t r i l o e u l a r i s
. s e m i n a 3 一 6 , m e n i s e o id e s S e m i a n u l a r i e s v e .
T y p u s S e r i e i
:
C e l a s t r u s S t y l o s u s W
a l l
.
侧生花序系 (新系 )
聚伞花序部分腋生 , 部分侧生当年生枝近基部 。 雄蕊生花盘裂片之间或裂片之间外
铡边缘 , 花丝密被乳头状抚状突起 , 稀近平滑 。 果实 3 室 , 种子 3 一 6枚 ; 种子新月形二
或半环形。
系模式种 : 印度南蛇藤 C e l a s t r n s S t y l o s n s W a l l .
本系约 4 种 , 中国均产 ; 四川有 1 种 , 2 亚种 。
印度南蛇藤 (新拟 )
C e l a s f r u s S t y l o s u s W
a l l

i n R o x b
.
F l
.
I n d
. e d
.
C a r e y Z : 4 0 2
.
1 5 2 4 ,
l

C e l a s t r u s S t y o s u s W
a l l
. s s p
.
S t y l o s u s 图版砚
主要分布印度 , 在我国为一新记录 (熊济华 9 0 6 0 0 、 9 0 6 4 2) , 产四川南川 、 峨眉 、
峨边 、 宝兴 、 天全 、 石棉等县 , 生海拨 13 0。一 2 10 0米山地 。
本亚种与海南岛 、 台湾 、 贵州 、 云南等地之 C . K o s a n o i ; C . h i r s u t u s ; C . a c u l e一
af u s等种亲缘甚接近 , 但不同于第一种 , 在于叶不为阔椭园形或近园形 , 花盘为杯状且
显具裂片 , 不同于第二种 , 在 于叶两面不具稠密淡黄褐色短柔毛 ; 不同第三种 , 在于种
子不为半环形 。
侯定根据花丝及叶的形状和地理分布 , 将 C . S t y l o s u s分为 S S P . s t y l o s u s与 S S P . g -
la be
r两亚种 。 他认为前者仅分布于印度 , 后者广泛分布于中国及印度支那。 同时他也 提
到 , 虽产于中国广西及云南的少数种类 , 花丝 同样被稀的乳头扰状突起 , 但按叶形 、 地
理分布等特征仍应 旧属后一亚种 。 我看到四川许多标本 , 叶为椭园形 , 膜质 ; 花盘裂片
浅弧形 , 花丝密被乳头状优状突起 , 确应属 S S P . tS y los su 。 另外也与侯定在 S S P . gl a
b e r 中所引用过的方文培 (W . P . F a n g ) 1 5 2 8 0 , 李彩棋 ( T . C . L e e ) 3 1 6 5等号标本
作 了比较 , 形态上显然不同 , 确应为 SS P . tS y los su 亚种 。
1、无毛南蛇藤 ( 云南中草药 ) 图版顶
C e l a s t r u s S t y l o s u s W a l l
.
S S P
.
g l a b e r D
.
H o u i n A n n
.
M i
s s . B o t
.
G a r d
.
4 2 : 2 7 3
.
1 9 5 5
.
p r o p a r t e
, e x e l
. s p e e
. e i t
.
T a i : F a 立 9 5 2 3 5 , T s a i 5 4 9 4 9 , 6 1 1 5 6 ,
6 1 6 2 9
, 5 4 5 6 3 6 0 4 2 0

分布我国安徽 、 广西 、 贵州 、 四川 、 云南等省 ; 四川产南川 、 重庆 、 峨眉等县 ; 生
海拨 9 0 0一 2 1 0 0米山地 。
与前一种之区别 , 在于叶为椭 园状长园形至狭长椭园形 , 坚膜质或亚革质 , 次级皿
脉不明显 , 花盘裂片短 , 弧形 ; 雄蕊花丝光滑 。
(三 ) 南蛇藤属的经济忌义
该属植物的经济意义 , 主要表现在药用方面 。 以往仅知本属一些植物可作农药 , 如
棱枝南蛇藤 ( C . a n g u l a t u s ) 、 南蛇藤 ( C . o r b i e u l a t u s ) 等根皮及茎皮 , 按照不 同 的
配制方法 , 分别对棉蚜虫 、 红蜘蛛 、 菜青虫等有杀伤能力 , 效果甚好 , 对稻苞虫有防治
作用 ; 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抱子发芽有仰制效果 。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 随着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事业的普遍开展 , 在从事中草药
的调查 、 采集和应用的生产实践过程中 , 人们又发现了本属一些植物 的新用途。 如棱枝
南蛇藤的根皮不 仅可作为农药 , 而且可用于医药 , 主治黄水疮 、 秃疮 等 疮 毒 ; 骨 折 肿
痛 ; 阴道发痒等症 。 又如无毛南蛇藤 ( C . S t y l o s u S v a r . g l a b e r ) 其茎皮供药用 , 根据
云南中草药一书记载: “ 性味酸 、 平 、 有小毒 , 可祛风消肿 , 舒筋活络 , 用于治疗脉管
炎 , 肾孟肾炎及跌打损伤等病症 。 ”
除上述药用外 , 本属不少种类 , 如大芽南蛇藤 ( C . ge m m at o s ) 等多种茎皮 富含纤
维 , 可为绳索及造纸原料 ; 种子含油可用于制皂或机械用油 。
总之 , 随着群众性科学研究事业的深入开展 , 在生产实践中 , 对本属植物的认识将
会不断得到提 高。
图 版 说 明
图版 I 棱枝南蛇藤 C e l a s t r u s
a n g u l a t u s M a x i m
.
A
. 果 枝一部分
( 原大 ) A l 枝条纵切面 (2 . s x )
一示片状髓 , A : 叶背面部分 (5 x
) 一示脉上柔毛 ; B雄花 ( l o x ) ,
B
; 花警裂片 ( 2 0 又 ) B Z花瓣 ( 1 3 x ) ,
B
3 去除花粤 、 花瓣之雄花 ( I O X )
一示雄蕊及花盘 、 B 4 退化雌蕊 ( 15
x ) ; C
. 雌花 ( g x ) C , 花曹裂 片 ( 1 0
x )
,
C
: 花瓣 ( 1 5 x ) , C : 除花曹 、
花瓣 、 雌蕊的雌花 (9 x )一示退化雄
蕊及花盘 , C ` 雌蕊 (l 。 x ) , D . 种
子 ( 4 x ) 。
图版 夏 霜叶 南蛇藤 C el a st ru S
9 l a u c o p h y l l u sR eh d
.
& W i l s
.
v a r. gl a u eo Ph y l l u s
A
. 果枝一部 分 ( 原 大 ) , A ;
伎纵 切 (3 x )一示片状髓 ; B . 雄花
( s x )
,
B
: 花曹裂片 ( 6 又 ) 。 B Z花瓣
( s x )
,
B
3 除化粤 、 花 瓣 、 雌蕊的
雄花 (5 x ) 一示雄蕊及花盘 B ` 退 化
雌蕊 (1 l x ) ; C . 除 花 瓣 雌 花 (7 .
5 义 ) , C : 花尊裂片 ( 10 火 ) , C Z花瓣
( 1 0)
.
C
。 展 开之花盘及 退 化 雄 蕊
( l o x )
,
C
4雌蕊 ( l o x ) ; D . 开裂
果 实 ( z . s x ) , D : 种子 ( 3 x ) .
图版 l 络叶 .匀蛇藤 C e l ls t r u s
9 l a u e o p h y l l u s R e h d
.
& W i i l s
.
v : r . r u g o s u s ( R e h d
.
& W i l
: . ) W
C
.
D i e
A 果枝一部分 (原大 ) , A l枝
纵切 (2 . s x ) , A Z叶背一部分 (5 x
)一示脉上毛 ; B . 雄花 (6 x ) , B : 花
尊裂片 ( 6 x ) , B Z花瓣 ( g x ) , B 3展
开之雄花花盘及雄蕊 ( 10 又 ) , B ` 退
化雌蕊 ( I O x ) , C . 雌花 ( 6 x ) , C : 花
尊裂片 ( 6 x ) , C Z花瓣 ( l o x ) C 3展
开之雌花花盘及退化雄蕊 ( 10 X ) ,
C
4雌蕊 ( 1 0 火 ) ; D开裂葫果 ( 3 x ) ,
D
t种子 ( 3 x )
图版 lV 穗花南蛇藤C e l a str u ,
v : 、 n i o t i
·
( L 6 v l
. 、 R e h d .
v a n i o t i
A
. 雄 株 (原 大 ) , A : 雌 株
(原大 ) , A Z 果校 (原大 ) , B . 雌
花 ( 9 义 ) , B : 花尊裂片 ( g x ) , B :
花瓣 (l o x ) , B 3展开之花盘 及 退
化雄蕊 ( z o x ) , B 4雌蕊 ( g x ) : C 。
种子 ( S X )
图版 V 光叶 南蛇藤 C e l a s t r u s
v a n i o t i ( L 6
v
l
.
) R e } l d
. v a r
L a e
v i s ( R e h d
.
& W i l
s . ) R e h d
.
A果杖 ( 原大 ) ; B雄花 ( 7 x ) ,
B
, 花粤裂片 , B Z花瓣 ( 13 X ) B 3除
花尊 、 花瓣 、 退化雌蕊之花一示花
盘及雄蕊 , B ; 雄蕊 ( l o x ) , B S退化
雌蕊 ( 1 5 x ) ; C雌花 ( 7 x ) , C ,花
瓣 (l O x ) , C : 除花粤 、 花瓣 、 雌蕊
之花一示花盘及退化雄蕊 , C 。退化
雄蕊 ( 1 6 x ) , C ` 雌蕊 ( g x ) , D . 种
子 ( s x )
图版 硒 理县 南蛇藤 C e l a s tr s u
h yP o l e u us W
a r b
. v a r . L i hs ie n
-
e n s is w
.
C
.
D ie v a r
. v a r . n o v .
A果枝一部分 ( 原大 ) A, 枝
纵切 )3 x )一示髓部中空 , A Z叶背
一部分 ( 4 x )一示脉上 毛 , A : 叶
缘放大一示锯齿及齿端腺点 。
图版 顶 印度南蛇藤 C e l a s t r u S
s t y l o s u s W
a l l
. s s p
. s t y l o s u s
A
. 雄 株 ( 原 大 ) , A , 果枝
(原大 ) , A : 枝纵切一示中空髓 ,
A
3叶背一部放大 (4 x ) 一示脉上
细毛 , B . 雄花 (9 x ) , B ,花粤裂片
( 1 3 X )
, : 花瓣 ( z 0 X ) , B 3展开之
花盘及雄蕊 ( 1 0 一 ) , B `退化雌蕊 ,
C种子 ( s x ) ;
图版 租 无毛南蛇藤 Ce l a s t r s u
s t y l o s s uW
a l l
. s s p
.
g l a b e r
D
.
H o u
A
. 果枝一部分 (原大 ) , A :
枝纵切 (2 x )一示中空髓部 ; B 雄
花 ( 5 . 5 x ) , B ,花尊裂 片 ( 15 x ) ,
B
Z花瓣 ( 1 2 x ) , B 3除花瓣及退化
雌 蕊之花 (6 x )一示雄蕊着生花盘
裂片之间 , B 一雄蕊 ( z Z x ) , B 。退
化雌蕊 ( i Z X ) ; C . 雌 ( s x ) , C J
花瓣 ( 12 火 ) C : 展开花盘及退化雄
蕊 ( 10 x ) , C 3退化雄蕊 ( 2 0 x ) C
.雌 蕊 ( 1 0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