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ructure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dnaB-dnaG Complex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dnaB-dnaG复合体的结构及调控机制



全 文 :·综述与专论· 2013年第6期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在细菌中,复制叉处的 DNA 解旋并且引发冈崎
片段复制,这些功能都是由一个被称为引发物的复
合体提供的[1]。引发体诱发 DNA 解旋和冈崎片段
复制。在细菌中,这些活动是由 dnaB 和 dnaG 分别
提供的。为了形成一个复制叉,dnaB 必须作用于单
链 DNA 结合蛋白(SSB)包裹的单链 DNA 上。虽然
dnaB 可以结合到裸露的单链 DNA 上,但在体内它
与 dnaC 形成复合体而不能结合到裸露的单链 DNA
上[2]。dnaC 的活性在与 dnaB 结合后被激活,并能
转运 dnaB 到裸露的单链 DNA 上,但不能转运 dnaB
到 SSB 包裹的单链 DNA 上。这个机制阻止了 dnaB
被混乱的加载到任一位置的单链 DNA 上,并制造了
没有 SSB 结合上去的单链 DNA 区域。
收稿日期 :2012-11-27
作者简介 :卢汀,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微生物来源的引物酶和解旋酶的结构与功能 ;E-mail :luting@cib.ac.cn luting@cib.ac.cn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dnaB-dnaG 复合体的
结构及调控机制
卢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成都 610041)
摘 要 : 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中,解旋酶 dnaB 和引物酶 dnaG 组成的引发体在复制叉处解旋
双链 DNA,并且对于合成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极其重要。 引物酶 dnaG(P16)的 C 末端的一个解旋酶相互作用结构域从
结构和功能上调控这个相互作用。解旋酶 dnaB 的 N 末端和 C 末端的 9 个氨基酸残基及其连接区会影响 dnaB 和 dnaG 的相互作用。
从蛋白质结构域和功能等方面阐述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dnaB-dnaG 复合物调控机理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 : 引物酶 解旋酶 复制叉 复合体 调控机制
Structure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dnaB-dnaG Complex
Lu Ting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engdu 610041)
Abstract:  In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helicase dnaB and primase dnaG form primosomes to unwind duplex DNA at the replication
folk, and it’s important for the synthesis of Okazaki fragments. A helicase-interacting domain at the C-terminal of primase dnaG(P16)can
regulate the interaction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9 amino acid residues as well as their linker regions at the N-terminal and C-terminal of
helicase dnaB can affe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naG and dnaB. Here we summarize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dnaB-dnaG complex from the
protein domain and functional aspect and the recent progresses.
Key words:  Primase Helicase Replication fork Complex Regulation mechanism
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
lus)中,这个引发物由引物酶 dnaG 和解旋酶 dnaB
相互作用形成,并且在复制起始位点引发 DNA 合
成[3,4]。最近报道的 P16(dnaG 的结构域)的蛋白
结构包括两个亚结构域,即结构域 C1 :一个六螺旋
束,对于激活 dnaB 至关重要 ;结构域 C2 :一个螺
旋发夹结构,调控与 dnaB 的结合[5,6]。dnaG 与一
个连接 dnaB 的 N 末端和 C 末端的连接区相互作用
并且诱导 3 个 dnaG 分子与一个 dnaB 六聚体结合[7]。
在 dnaB-dnaG 复 合 体 中,dnaB 的 N 末 端 可 能 会 被
dnaG 中的同源结构域替代。dnaG 中的 C1 亚结构
域与临近的 dnaB 分子中 C 末端的结构域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对于激发 dnaB 的活性至关重要[6,8]。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3年第6期40
用大肠杆菌的 dnaB 和 dnaG 做的体外试验显示 dnaB
通过多种方式调控 dnaG 的活性。例如,dnaB 转运
与其结合的 dnaG 到复制起始识别位点[3,9,10]。另
外,dnaB 也调控引物合成。最近的研究发现,有 9
个氨基酸残基在 dnaB-dnaG 复合体的活性中有重要
意义[11-13]。在一个 dnaB-dnaG 复合体不稳定的系统
中,无法确定哪一个氨基酸残基从结构方面和功能
方面调节这个相互作用。但是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中,这个复合体是稳定的,通过研究该复合体的突
变体揭示了一些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事实[7]。在这 9
个氨基酸残基中,有 5 个是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它
们分别是 :E15、Y88、I119、I125 和 L138,另外 4
个(T191、E192、R195 和 M196)在嗜热脂肪芽孢
杆菌中是独特的。其中只有 3 个残基(Y88、I119
和 I125)与激活 dnaB 的功能有直接联系[7]。
1 DNA 复制是由复制体调控的
基因复制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蛋白在 DNA 复制
叉处恰当的组装。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
可能同时从两个相反的方向合成两条 DNA 链,因为
DNA 聚合酶是单向作用的,将引物从 5 端向 3 端
延伸。结果是,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滞后链是不
连续的,而是由一个个 1-3 kb 大小的冈崎片段组成。
问题是如何来协调两个聚合酶的合成,答案是通过
复制体。早期的模型在联系聚合反应的前导链和滞
后链时是通过滞后链循环反复通过复制体 - 拉管模
型[14]。在这个模型中,两个聚合酶的二聚体也被预
测到了,但这个相互作用的证据却是很多研究中遇
到的障碍[15]。到目前为止研究得最多的复制体是细
菌中的 T4 和 T7 复制体。
T7 复制系统的优势在于它只由 4 个蛋白质组建:
gp5 蛋白与大肠杆菌硫氧还蛋白组成 1∶1 复合体的
DNA 聚合酶 ;gp4 蛋白,包含解旋酶和引物酶活性
的多功能酶 ;gp2.5 蛋白,单链 DNA 结合蛋白[16-21]。
Gp5 的分子量大约为 80 kD,在无硫氧还蛋白存在的
情况下是一个分布很广的酶。在有硫氧还蛋白存在
的情况下,这个酶是高度活跃的,在一次聚合反应
中作用于上千个核酸。一个聚合酶的晶体结构包含
一个硫氧还蛋白,一个引物模板和一个三磷核苷酸,
与其他 DNA 聚合酶 I 家族中的成员相似,形状像右
手,手掌、手指和拇指形成 DNA 结合槽。硫氧还蛋
白与拇指上的延伸环结合。
分子量约为 63 kD 大小的 T7 解旋酶 - 引物酶
蛋白质是六聚解旋酶家族中的一员,其中包括了
dnaB[22]。它的大致的形状和亚基的结构首先在电
镜下被解析出来,从拓扑学角度上说接近于一个环
绕 DNA 单链的六聚体[23]。三维重构显示一大一小
两个叠环,能够容纳大约 25-30 个核酸。这些核
酸与解旋酶和引物酶的活性有关。C 末端解旋酶的
晶体结构包含了 5 个保守的解旋酶结构(氨基酸残
基 272-566)揭示了一个在中心孔中的六折叠对称
环。Gp4 另外有一个 56 kD 大小的异构体。分子量
为 26 kD 大 小 的 gp2.5 蛋 白 和 单 链 DNA 特 异 性 结
合[20]。在溶液当中,它作为二聚体存在。基因分析
揭示 gp2.5 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对于基因复制非常重
要。Gp2.5 蛋白和 DNA 聚合酶相互作用[24,25]。
2 前导链与滞后链的合成
在缺乏 gp4 蛋白的情况下,T7 聚合酶催化非网
状链的替代。在 gp4 蛋白存在的情况下,DNA 双螺
旋中的一个单链 5 末端作为解旋酶的结合位点。T7
聚合酶催化成千上万的核酸聚合,大约每秒钟 300
个核酸。Gp4-gp5 相互作用的特殊性体现在 gp4 不能
单独与 DNA 聚合酶催化替代链合成。一个包括单链
DNA、gp4 和 gp5 的三聚复合体在一个核酸类似物
(如 β-、γ -亚甲基 dTTP)的存在下形成了。
滞后链不连续的复制需要 RNA 引导的 DNA 合
成,必要的引物由引物酶 gp4 的活性催化产生。体
内和体外的引物序列是 pppA(C)(N)2-3 以及显著
的 DNA 识 别 序 列 3-CTGGG-5,3-CTGTG-5 或 者
3-CTGGT-5[17,26],3 末端的胞嘧啶需要被识别,
但不被复制到引物中。63 kD 大小的 gp4 蛋白 N 末
端包含了一个 Cys4 金属结合基团,并且和一个帮助
识别模板引物序列的锌结合。56 kD 大小的 T7 解旋
酶和叉状 DNA 的两个单链末端结合,在 5 末端结
合大约 25 个核酸。T7 DNA 解旋酶在正常情况下能
够以每秒 260 bp 的速度从滞后链的 5 端移动向 3
端[27],与前导链合成的速度非常接近。冈崎片段大
约是 2-6 kb 大小并且对 gp4 蛋白的浓度水平敏感,
但是对 T7 DNA 聚合酶的浓度水平不敏感[27]。深入
2013年第6期 41卢汀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dnaB-dnaG 复合体的结构及调控机制
分析引物酶识别位点的拓扑学结构发现 gp4 与单链
DNA 在 β-,γ-甲基 dTTP 的存在下相结合。无论如
何,引物酶能够在一个距离较远的识别位点催化引
物合成(图 1)[28]。
在电镜下观察,T7 蛋白形成一个有双凸起亚基
的六聚体包围单链 DNA[23]。解旋酶与单链 DNA 的
相互作用可能发生在六聚体的内外两面[30,31]。引物
酶结构域与引物酶识别位点通过结合的三磷酸核苷
和 Cys4 锌带之间的联结相互作用。在没有高分辨率
gp4 蛋白结构的情况下,尝试定位在解旋酶或引物
酶活动中的蛋白结构域显得意义尤为重大[28]。
复制叉处通过转位并包围 5 滞后链解旋 DNA。单
体 dnaB 的结构由两个独立结构域构成,两个结构域
之间由一个连接区连接[34-36]。C 末端形成一个包含
NTP 和 DNA 结合位点的类 RecA 折叠,而 N 末端由
一个螺旋束和一个延伸的螺旋发夹结构构成[36]。虽
然我们知道解旋酶活性需要 N 末端区域,我们也知
道解旋酶在 DNA 上的移动方向,但 DNA 解旋过程
的细节仍然有待研究[37-39]。dnaB 和 dnaG 之间的相
互作用将激活它们两者的活性。dnaG 增强 dnaB 解
旋酶和 NTPase 的活性,dnaB 增强和调控 dnaG 诱导
的 RNA 引物合成[38]。dnaB 和 dnaG 之间相互作用
的稳定性程度在不同的细菌中完全不同。
有两个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无配基六聚 dnaB
(Bst dnaB)(B1 和 B2)在与 dnaG 解旋酶结合区域
(BH1 和 BH2)的晶体结构已经从复合体中被解析出
来。这四种晶体结构在分辨率 2.9Å-5.0Å 之间衍射
X 光,见表 1[40]。试验过程由每一个晶体结构分别
确定,分别用晒取代蛋白的单波长异常取代法或者
是用泡在溶液中的包含氯化汞的重原子衍生法[40]。
dnaB 六聚体的两个结构域形成一个清晰的双层环状
结构,在这个环状结构里面,N 末端区域(氨基酸
残基 1-152)折叠成一个紧密的三角领并置于一个
相对松散的 C 末端区域折叠形成的环状结构上(氨
基酸残基 186-454)。临近的 N 末端区域将其螺旋发
夹结构(氨基酸残基 102-151)置于相邻的 C 末端
区域上或它们自己的 C 末端区域上。这两个构象最
后都形成一个由 6 个 N 末端区域组成的 3 个头对头
二聚体形成的三聚体,这些 N 末端区域都朝向环状
结构的中心孔道,见图 2[40]。
Zn2+
N
N C
T
ATP
G G G 5˃
3 5˃˃

ATP
Primase Domain Helicase Domain
图 1 T7 基因 gp4 蛋白与引物酶识别位点相互作用[29]
3 六聚 dnaB 的结构及 dnaB-dnaG 复合体
电镜下观察发现,dnaB 寡聚成同六聚环来形成
六折叠或者是三折叠的对称形状[32,33]。dnaB 环在
表 1 数据收集及细化统计
晶体结构 B1 B2 BH1 BH2
Spacegroup P21212 R32 P321 P3121
Unit cell a,b,c(Å) 371,110,113 200,200,195 229,229,193 230,230,193
Resolution(Å) 50-3.7 50-5.0 50-2.9 50-4.0
Rmerge(%) 8.1(59.0) 5.8(53.3) 7.0(>100) 10.3(50.3)
Completeness 97.3(86.6) 95.8(74.5) 99.8(99.9) 99.9(100.0)
I/σI 15.0(1.4) 35.9(3.5) 22.3(1.9) 19.6(3.6)
Rwork 30.8(36.0) 39.4(48.3) 25.9(32.4) 32.0(34.0)
Rfree 32.3(35.8) 39.7(49.1) 29.7(40.0) 34.4(38.4)
RMSD† bond(Å)/angle( ) 0.009/1.416 -/- 0.009/1.389 0.010/1.659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3年第6期42
这个由二聚体形成的三聚体是由疏水界面来稳
定的。N 末端区域领状结构的出现需要 C 末端区域
的配合,因为裁去了 C 末端而只含 N 末端的蛋白要
么形成单体,要么形成二聚体[38]。 4 个 dnaB 六聚
体的结构的比较显示它们的 C 末端区域围绕着环有
着不同的朝向并且仍然和在六聚体周围的邻近亚基
的连接螺旋结合在一起(氨基酸残基 162-178)并
且诱导他们的 DNA 结合环朝向中心孔道[41]。除去
B1 结构外(C 末端形成一个清晰的没有旋转对称的
不规则的环),所有其他的 C 末端区域环呈现一个
三折叠的对称环。C 末端区域环在连接区内被相互
作用连接在一起。相邻的 C 末端区域相互作用的表
面从几乎为零到 1 100Å2 不等。dnaB 六聚体有 115Å
的外半径和 75Å 的高度[38,41],通过 N 末端区域领
状结构的中心孔道的半径大约是 50Å。
4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dnaB-dnaG 复合体的调
控机制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属于嗜热性需氧芽孢杆菌,但兼有厌氧的特性,革
兰氏染色呈阳性。嗜热脂肪芽孢杆菌非常耐热,几
图 2 dnaB 六聚体的结构[40]
2013年第6期 43卢汀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dnaB-dnaG 复合体的结构及调控机制
乎所有的酶都具有热稳定性。 dnaB 调节 dnaG 合成
的引物的大小,在引物反应中 dnaG 引导合成大约
22-23 个核苷酸大小的引物。在有 dnaB 存在的情况
下,引物的大小分布有所不同。引物从 12-13 个核
苷酸大小到 22 或者 23 个核苷酸大小。因此,嗜热
脂肪芽孢杆菌 dnaB 调控 dnaG 合成的引物大小分布
有差异。dnaB 与 dnaG 之间的比例对于调控是很重
要的,太少的 dnaB 呈现出亚优化的调节,太多的
dnaB 完全抑制了引物酶的活性。对这个现象精确的
解释还没有,但它可能跟细菌解旋酶 - 引物酶复合
体的功能有重要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引物酶分子
和解旋酶结合后通过一个引物酶分子的锌结合区域
和相邻分子的 RNA 聚合酶区域“反式相互作用”调
控互相之间的引物活性[7,42,43]。因此,dnaG 有两
个引物模式,长链引物被“顺式”模式合成,短链
引物被“反式”模式合成。
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中的 dnaB-dnaG 相互作用
是稳定的,并且提供一个解析参与反应的氨基酸残
基的机会[7,38]。这些残基可能直接参与结合贡献能
量或者从功能上来说很重要,从一个蛋白质传递变
构效应到另一个,反之亦然。这个调控机制可能由
一个完全不同的残基系统负责。在大肠杆菌系统中,
9 个氨基酸残基影响 dnaB-dnaG 相互作用。在嗜热
脂肪芽孢杆菌中,只有 3 个氨基酸残基(Y88、I119
和 I125)在盐依赖的状态下直接影响 dnaB-dnaG 复
合体。I119 和 I125 也参与调控激活 dnaG 的活动中。
研究发现,只有 dnaB 的 N 末端的氨基酸残基
(E15 和 Y88)和 C 末端残基(R195 和 M196)影响
它调控 dnaG 活性的能力。dnaB 铰链区域(I119 和
L138)的 I125 残基没有影响调控 dnaG 的活性。铰
链区域在解旋酶 - 引物酶复合物中起结构作用而不
是功能作用[7]。dnaB-dnaG 复合体的活性由一个氨
基酸残基重叠网络调控。相互作用的界面是可以延
展的,dnaB 的 N 末端和 C 末端的区域都发挥一定的
功能。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中的 E15、Y88 和 I119
氨基酸残基与大肠杆菌中的 E33、Y104 和 I135 氨基
酸残基都是保守的[8]。事实上,E15 在引物酶 P16
结构域中也是保守的。P16 引物酶结构域是和解旋
酶相互作用的表面,因而调控复合体在这两个蛋白
之间的功能。离 C 末端发夹结构(C2)比较远的表
面是极度酸性的,使得 P16 有双极性的特征。dnaB
的 N 末端区域不是双极性的但是也是极度酸性的。
P16 的双极性特征使得其成为一个在两个相邻的解
旋酶分子之间隔板分子。
5 展望
如今已经可以构建一个 dnaB-dnaG 复合体的模
型来阐明其如何在一起工作并且互相刺激活性。每
一个解旋酶结合区域的 N 末端都位于 dnaB 中心孔
道的相邻处。因此,dnaG 的锌结合区域和 RNA 聚
合酶区域被定位于中心孔道之上。今后的研究将集
中于 dnaB 是否通过提高单链 DNA 底物的浓度来激
活 dnaG,以及多个 dnaG 亚基在相邻的合适位置上
来激活 dnaG 上,研究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dnaB-dnaG
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对于我们了解细菌中
DNA 复制的机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Marians KJ. Prokaryotic DNA replication[J].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1992, 61 :673-719.
[2] Wickner S, Hurwitz J. Intera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dnaB and
dnaC(D)gene products in vitro[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75, 72 :
921-925.
[3] Frick DN, Richardson CC. DNA primases[J]. Annual Reviw of
Biochemistry, 2001, 70 :39-80.
[4] Patel SS, Picha K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exameric
helicases[J]. Annual Review of Biochemistry, 2000, 69 :651-
697.
[5] Oakley AJ, Loscha KV, Schaeffer PM, et al. Crystal and solution
structures of the helicase-binding domain of Escherichia coli
primase[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5, 280 :
11495-11504.
[6] Syson K, Thirlway J. Hounslow AM, et al. Solution structure of the
helicase-interaction domain of the primase DnaG :a model for
helicase activation[J]. Structure, 2005, 13 :609-616.
[7] Thirlway J, Turner IJ, Gibson CT, et al. DnaG interacts with a
linker region that joins the N- and C-terminal domains of DnaB and
induces the formation of 3-fold symmetric rings[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4, 32 :2977-2986.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3年第6期44
[8] Soultanas P. The bacterial helicase(DnaB)-primase(DnaG)
interaction :a common structural/functional module[J]. Structure,
2005, 13 :839-844.
[9] Fang L, Davey MJ, O’Donnell M. Replisome assembly at oriC, the
replication origin of E. coli, reveals an explanation for initiation sites
outside an origin[J]. Molecular Cell, 1999, 4 :541-553.
[10] Mitkova AV, Khopde SM, Biswas SB. Mechanism and stoichiometry
of DnaG primase with DnaB helicase of Escherichia coli in RNA
primer synthesis[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3,
278 :52253-52261.
[11] Chang P, Marians KJ. Identification of a region of Escherichia
coli DnaB required for functional interaction with DnaG at the
replication fork[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0,
275 :26187-26195.
[12] Maurer R, Wong A. Dominant-lethal mutations in the dnaB helicase
gene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1988, 170 :3682-3688.
[13] Stordal L, Maurer R. Defect in general priming conferred by
linker region mutants of Escherichia coli DnaB[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1996, 178 :4620-4627.
[14] Goulian M, Hanaualt PC. DNA Sythesis and its regulation[M].
CA :Benjamin. ICN Parmaceuticals. Universit5y of Carlifornia,
Los Angeles, 1975 :241-269.
[15] Arai N, Kornberg A. Rep protein as a helicase in an active,
isolatable replication fork of duplex phi X174 DNA[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1, 256 :5294-5298.
[16] Huber HE, Tabor S, Richardson CC. Escherichia coli thioredoxin
stabilizes complexes of bacteriophage T7 DNA polymerase and
primed templates[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7,
262 :16224-16232.
[17] Tabor S, Huber HE, Richardson CC. Escherichia coli thioredoxin
confers processivity on the DNA polymerase activity of the gene
5 protein of bacteriophage T7[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7, 262 :16212-16223.
[18] Tabor S, Richardson CC. Template recognition sequence for RNA
primer synthesis by gene 4 protein of bacteriophage T7[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81, 78 :205-209.
[19] Kolodner R, Richardson CC. Replication of duplex DNA by
bacteriophage T7 DNA polymerase and gene 4 protein is
accompanied by hydrolysis of nucleoside 5’-triphosphate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77, 74 :1525-529.
[20] Kim YT, Tabor S, Bortner C, et a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acteriophage T7 gene 2.5 protein. A 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92,
267 :15022-15031.
[21] Kim YT, Tabor S, Churchich JE, et al. Interactions of gene 2.5
protein and DNA polymerase of bacteriophage T7[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92, 267 :15032-15040.
[22] Ilyina TV, Gorabalenya AE, Koonin EV. Organization and evolution
of bacterial and bacteriophage primase-helicase systems[J].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1992, 34 :351-357.
[23] Egelman EH, Yu X, Wild R, et al. Bacteriophage T7 helicase/
primase proteins form rings around single-stranded DNA that
suggest a general structure for hexameric helicase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5, 92 :3869-3873.
[24] Kim YT, Richardson CC. Bacteriophage T7 gene 2.5 protein :an
essential protein for DNA replic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3, 90 :10173-10177.
[25] Kim YT, Richardson CC. Acidic carboxyl-terminal domain of gene
2.5 protein of bacteriophage T7 is essential for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94,
269 :5270-5278.
[26] Fujiyama A, Kohara Y, Okazaki T. Initiation sites for discontinuous
DNA synthesis of bacteriophage T7[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81, 78 :903-907.
[27] Nakai H, Richardson CC. Leading and lagging strand synthesis
at the replication fork of bacteriophage T7. Distinct properties of
T7 gene 4 protein as a helicase and primase[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8, 263 :9818-9830.
[28] Kusakabe T, Baradaran K, Lee J, et al. Roles of the helicase and
primase domain of the gene 4 protein of bacteriophage T7 in
accessing the primase recognition site[J]. EMBO Journal, 1998,
17 :1542-1552.
[29] Frick DN, Richardson CC. Interaction of bacteriophage T7 gene
4 primase with its template recognition site[J]. The Journal of
2013年第6期 45卢汀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dnaB-dnaG 复合体的结构及调控机制
Biological Chemistry, 1999, 274 :35889-35898.
[30] Ahnert P, Patel SS. Asymmetric interactions of hexameric
bacteriophage T7 DNA helicase with the 5’- and 3’-tails of the
forked DNA substrate[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98, 272 :32267-32273.
[31] Hacker KJ, Johnson KA. A hexameric helicase encircles one
DNA strand and excludes the other during DNA unwinding[J].
Biochemistry, 1997, 36 :14080-14087.
[32] Yang S, Yu X, VanLoock MS, et al. Flexibility of the rings :
structural asymmetry in the DnaB hexameric helicase[J].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02, 321 :839-849.
[33] Nunez-Ramirez R, Robledo Y, Mesa P, et al. Quaternary
polymorphism of replicative helicase G40P :structural mapping
and domain rearrangement[J].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06, 357 :1063-1076.
[34] Jezewska MJ, Rajendran S, Bujalowski D, Bujalowski W. Does
single-stranded DNA pass through the inner channel of the protein
hexamer in the complex with the Escherichia coli DnaB helicase?
fluorescence energy transfer studies[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98, 273 :10515-10529.
[35] Kaplan DL. The 3’-tail of a forked-duplex sterically determines
whether one or two DNA strands pass through the central channel
of a replication-fork helicase[J].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00, 301 :285-299.
[36] Bailey S, Eliason WK, Steitz TA.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hermus aquaticus DnaB helicase monomer[J].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7, 35 :4728-4736.
[37] Nakayama N, Arai N, Kaziro Y, et 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tu-
dies of the dnaB protein using limited proteolysis. Characterization
of domains for DNA-dependent ATP hydrolysis and for protein
association in the primosome[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4, 259 :88-96.
[38] Bird LE, Pan H, Soultanas P, et al. Mapp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within a stable complex of DNA primase and DnaB
helicase from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J]. Biochemistry,
2000, 39 :171-182.
[39] Mesa P, Alonso JC, Ayora S. Bacillus subtilis bacteriophage SPP1
G40P helicase lacking the n-terminal domain unwinds DNA
bidirectionally[J].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06, 357 :
1077-1088.
[40] Materials and methods are available as supporting material on
Science Online.
[41] Biswas SB, Chen PH, Biswas E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DnaB protein :role of the N-terminal domain in
helicase activity[J]. Biochemistry, 1994, 33 :11307-11314.
[42] Johnson SK, Bhattacharyya S, Griep MA. DnaB helicasestimulates
primer synthesis activity on short oligonucleotide templates[J].
Biochemistry, 2000, 39 :736-744.
[43] Corn JE, Pease PJ, Hura GL, et al. Crosstalk between primase
subunits can act to regulate primer synthesis in trans[J].
Molecular Cell, 2005, 20 :391-401.
(责任编辑 狄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