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技术与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1期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谢修志
(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广州 510315)
摘 要: 综述了 DNA探针、PCR、生物芯片、胶体金免疫层析及 ELLSA等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检测方面的
应用。
关键词: 生物技术 DNA探针 PCR 生物芯片 胶体金免疫层析 ELLSA 食品检测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Techniques for Detection in Foods
X ieX iuzhi
(Guangzhou Agricultural Standard and Supervisory Center, Guangzhou 510315)
Abstrac:t The pr ima ry pr inc iples of severa l biolog ica l techn iques, inc lud ingDNA probe, PCR, b iochips, imm unochrom atog raph ic
assay( ICA ) and ELLSA w ere introduced, and m eanwh ile, the ir application in the reg ions of food safety and qua lity contro lw ere ma in ly
d iscussed
Key words: B io log ical techn iques DNA probe PCR B iochips ICA ELLSA Food detection
收稿日期: 20091106
作者简介:谢修志,男,博士,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监测研究; Em ai:l xiexz@ 126 com
食品安全及质量与人们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也
是影响食品工业发展及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长期
以来, 广泛应用的物理、化学、仪器等食品检测方法
已不能满足现代食品检测的需要。近些年发展的生
物技术检测方法因其特异的生物识别功能, 极高的
选择性,且精确、灵敏、快速、成本低廉,在食品科学
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检测致病性微生
物、转基因食品等方面不可或缺。就近几年食品检
测中常用的几种生物技术, 诸如核酸杂交、PCR、生
物芯片等做以介绍。
1 DNA探针技术
11 基本原理
DNA探针技术又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即两
条不同来源的核酸链如果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
就能够特异性地结合而成为分子杂交链。在已知
的 DNA或 RNA片段上加上可识别的标记 (如 32 P
同位素标记, 生物素等 ) , 制成 DNA探针, 即可检
测未知样品中是否具有与其互补的序列 [ 1, 2] , 检测
出样品中是否含有此种微生物。近年来 DNA探针
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目前
已可以用 DNA探针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志
贺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氏
菌 [ 3- 5]等。
12 DNA探针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1]
DNA探针用于食品中微生物检测的关键是
DNA探针的构建。为保证检测结果的高度特异性,
必须根据具体的检测目标, 构建不同的 DNA探针。
构建 DNA探针是以待检微生物中特异性保守基因
序列为目标 DNA, 以该序列的互补 DNA作为杂交
探针,对一般微生物而言,可以用决定该微生物特有
的生理、生化特征的基因序列构建特异性的 DNA
探针。
周志江 [ 6]等用生物素标记的编码大肠杆菌耐
热毒素 ( ST )的 DNA片段作为基因探针, 检测了污
染食品中的产 ST大肠杆菌。Mose ley等 ( 1994)利
用生物素标记的克隆沙门氏菌 DNA片段作为基因
探针,检测临床样品、食品及饲料样品中的沙门氏
菌,敏感性为 80个细菌 /g。H ill等曾用 [ a32 P]标记
的 DNA探针检测污染食品中的产热敏性肠毒素
( LT)的大肠杆菌,其敏感性达 100个细菌 /g。陈倩
2010年第 1期 谢修志: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等 [ 7]对从食品中以血清学初筛分离出的 78株
ESIEC菌株,以 rpz为探针检测其 HPI毒力岛基因,
结果检出了 7株,可鉴定为 ESIEC大肠杆菌。
传统的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DNA探针技
术, 具有半衰期短, 对人体有危害, 作为常规诊断、
特别是在食品检测实验室中不太适用; 生物素标
记的 DNA探针在紫外线照射下易分解, 且易出现
非特异性反应。近年来不少实验室采用地高辛代
替进行标记, 其毒性相对较小, 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 DNA探针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不失为一
种有效的检测技术。
2 PCR及其改进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1 传统 PCR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 polymerase cha in reation, PCR )
是 1985年诞生的一项体外扩增 DNA的方法 [ 8 ] ,是
在模板 DNA、引物和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
件下, 依赖于 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 体外扩
增特异 DNA片段的技术。食品检测中, PCR主要用
于病原微生物、转基因食品检测。
PCR方法对病原菌进行检测早在 1992年就有
报道 [ 9] , 然而从食品中检测病原微生物到近几年才
比较广泛地应用。目前,利用传统 PCR技术能够检
测出的病原菌主要有单增李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
菌 0157、H7、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性小肠耶
尔森氏菌 [ 10, 11 ]。
1996年德国伯恩斯坦大学的 MeyerRolf等论证
了 PCR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可能性,而后, 该技术被
广泛应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在现有得到相关
国家的安全评价的商品化源基因食品中绝大多数
含转录启动子 CaMV35 s、转录终止子 NOS及抗生
素抗性基因 NPT , 这为建立相应的 PCR筛选检测
方法提供了便利 [ 12]。迄今为止, 利用定性 PCR检
测技术可检测如大豆、玉米、番茄、油菜等多种转基
因作物 [ 13]。
传统 PC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一些缺陷,
例如, 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地检测,且在有死细菌存
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假阳性、不能检测致毒微生物
产生的毒素等。因此各项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与
PCR技术的有机结合,发展起来一系列改进的 PCR
技术。
22 实时定量 PCR技术
实时定量 PCR技术是指在 PCR反应体系中加
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检测整个 PCR
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的方
法。该方法可以对 GMO进行定量分析, 目前已被
一些国家的政府实验室采用 [ 14 ]。
近年来,实时定量 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
用研究越来越广泛。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外源 DNA
污染的定量,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掺假量的检测、转
基因食品的检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
2003年, Sandberg等 [ 15]用检测谷物基因来控制那
些缺乏麦麸的婴儿食物; 曹际娟等 [ 16]检测了肉骨
粉中牛羊源成分; 2006年, M uleg等 [ 17]检测葡萄中
曲霉菌的污染程度; 潘良文等 [ 18]对转基因油菜中
Barnase基因成功地进行了测定。A lery等 [ 19]也证
实了该技术是估计食品中普通小麦量的理想
技术。
23 PCRDGGE技术
PCRDGGE技术是由 Sheffield等 1989年首次
提出,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DGGE )技术和 PCR技
术结合起来,可分离长度相同但是碱基不同的 DNA
片段混合物,在变性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能分辨一个
碱基对, 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 [ 8]。运用
该技术, Ampe等 [ 20]从面团中中鉴定乳杆菌和木薯
淀粉发酵中的微生物菌落。
24 巢式和半巢式 PCR
巢式 PCR( nested PCR )是在普通 PCR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 PCR技术, 其原理是设计两对引
物, 其中 1对引物在另 1对引物扩增产物的片段上,
通过 2次 PCR反应对某个基因进行检测。半巢式
PCR( sem inested PCR )的原理与巢式 PCR基本相
同, 只是半巢式 PCR只有 1对半引物, 有 1个引物
被用于两次 PCR反应中。这两种方法可以减少假
阳性的出现,同时可以使检测的下限下降几个数量
级。从理论上来说,用巢式和半巢式 PCR可以检测
到低于 10- 11 g /L的 DNA模板量, 且具有高度的特
异性,其结果一般不需要再用其他方法来验证。
另外, 多重 PCR[ 8], RAPDPCR[ 21], PCRELISA[ 13]
等也在食品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
69
生物技术通报 B 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1期
3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作用
生物芯片是 20世纪 80年代末在生命科学领域
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 它主要是指通过
微加工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固格体芯片表面构建的
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 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
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
检测。生物芯片的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
动化, 其中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在食品检测中广
泛应用,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实现对病原性微生
物及转基因食品等的检测。
31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 ( DNA芯片、DNA微阵列 ) 是将各种
基因寡核苷酸点样于芯片表面, 待检样品 DNA经
PCR扩增后, 制备荧光标记探针, 然后再与芯片上
的寡核苷酸点杂交, 最后通过扫描仪定量和分析荧
光分布模式来确定检测样品是否存在特定基因。因
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病
原性微生物,近年来受诸多研究者青睐。
311 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 22]
Appelbaum在对几种细菌进行鉴别时, 兼顾了基
因序列的保守性 (含有细菌所共有的 16S rDNA保
守序列 )和各菌种间的差异性, 设计了一种鉴别诊
断芯片不仅敏感度高于传统方法,而且操作简单,重
复性好。Boruck i等构建的混合基因组微阵列,可准
确鉴别各种近缘单核增多李斯特菌分离物; Vo lokhov
等通过单管复合体扩增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和鉴别
6种李斯特菌。 Call等通过分析 E co li O157!H7的
Shiga样毒素 及溶血素 A发现基因芯片可准确检
测各种 E coli O157!H7的分离物; Chandle等确定
免疫磁珠分离结合微阵列可检测生禽肉清洗液中的
Ecoli O157!H7, 其检测限达 10 CFU /mL;空肠弯曲
菌是食源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但其主要生物学特征
尚不甚了解, Dorrell等通过比较 11株空肠弯曲菌的
全基因组序列证实该菌荚膜决定 Penner血清型,为
确定该菌致病性相关指标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此外, W ilson等采用病原体诊断区基因扩增和 20个
寡核普酸藻红素标记探针开发出一套多病原体识别
( M PID )微阵列, 可准确识别 18种致病性病毒、原
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对炭疽杆菌的检测限低至 10。
Chizhiko等采用寡核苷酸芯片研究大肠杆菌、志贺
氏菌及沙门氏菌的抗原决定簇和毒力因子与其致病
性的关系,发现细菌毒力因子可用于肠道致病菌的
分析检测。
312 基因芯片技术在转基因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国际上尚无科学报告证实转基因食品的永久
安全性。因此,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和标识势在
必行。基因芯片可以检测出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
因, 以及含有何种转基因。缪海珍 [ 23]采用基因芯片
(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制备 )对大豆、玉米、
油菜、棉花等转基因农作物样品进行检测。该芯片
中加了 CaMVP基因,可鉴定 CaMV35S阳性是否是
由于病毒污染样品所致,从而对大豆、玉米、油菜和
棉花四大类农作物的转基因背景都有了了解, 因此
该基因芯片检测范围广。
32 蛋白芯片及其应用
体久安全性术正蛋白质芯片与基因芯片原理
相似, 不同的是前者是预先将大量蛋白质、蛋白质
检测试剂或检测探针以预先设计方式固定在玻
片、硅片及纤维膜等固定载体上。该方法可对各
种蛋白质、抗体及配体进行检测,弥补基因芯片检
测不足。具有多元样品同时检测、可直接测量非纯
化分析物、样品用量少、样品无需任何标记物、具有
分辨和排除干扰信号能力、检测速度快、结果直观等
特点 [ 24- 26 ]
Row e建立一种基于荧光免疫检测方法抗体芯
片, 检测葡萄球菌内毒素、耶尔森氏菌产生特异性抗
原和一些细菌感染造成脓毒血症特异标志物, 并检
测了对含芽抱杆菌、噬菌体、葡萄球内毒素 3大类型
个样品 [ 27, 28]。
在转基因食品检测方面, 由于外源基因最终是
以蛋白质或多肽形式得以表达, 通过对蛋白质芯片
设计不同探针阵列、使用特定分析方法可使该技术
在此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是未来转基因食品安
全检测的主要方向。
4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
应用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 immunochrom atographic
assay, ICA )在医学上应用较多,在食品检测领域的
应用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
时间短、便于现场操作, 可以为现场执法带来科学依
70
2010年第 1期 谢修志: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据。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领
域,此类检测通常需要进行定性分析或简单的半定
量分析。
41 在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可用于食品中有害微生物
的检测。如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霍乱弧菌
等 [ 29- 36 ]。2006年,王静等 [ 29]利用双抗体夹心法检
测 E. coliO157,最低检出浓度为 1 ∀ 105 CFU /mL,仅
耗时15 m in。邵晨东等 [ 33]于 2005年用该技术检测
沙门氏菌 O9抗原,最小检出量为 4 ∀ 105 CFU /条。
42 在检测食品中药物残留及有害物中的作用
食品中药物残留残留物多为小分子物质, 属于
半抗原,制备抗体时需要将其与大分子蛋白 (如人
血清白蛋白、卵清白蛋白等 )进行偶联, 制备人工抗
原进行检测。2006年,张明等 [ 37]采用 SMZHSA (磺
胺甲噁唑 人血清白蛋白 )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得抗
体,用胶体金技术对磺胺类药物 SMZ残留进行检
测,表明该方法对 SMZ标准溶液的灵敏度达到
50 ng /mL,整个检测反应在 5- 10 m in内完成。赵
晓联等 [ 38]于 2005年采用竞争免疫层析技术检测食
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B1,制得检测试纸条,其最低检
测限为 25 ng /mL。另外,李余动等 [ 39]对检测氯霉
素残留的研究,陈小旋 [ 40]对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残
留的检测研究都采用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得到
了能够快速方便的检测试纸条。
43 在检测食品中违禁药物的应用
任辉 [ 41]采用竞争免疫层析法检测食品中的吗
啡,最小检测质量为 45 g /mL。方邢有等 [ 42]于
2005年同样采用竞争性免疫层析技术检测食品中
的罂粟碱,得到的试纸条检出限为 02 g /mL, 正确
检出率约为 97%。
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尚无国产的成型产品。有待于尽快研制出多品种、
高质量的免疫层析产品, 不仅可避免国内资金的大
量外流,并且对改善食品质量与安全,提高我国国民
健康水平,将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5 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
ELISA是以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为基础,
以酶或者辅酶作为标记物,标记抗原或者抗体,用酶
促反应的放大作用来显示初级免疫学反应。其最大
的特点就是利用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 (或球 )吸附
抗原或者抗体,使之固相化, 在其中进行免疫反应和
酶促反应。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
等特点,并能批量地分析样品,在食品检测中应用广
泛, 检测范围较广, 如生物毒素和残留农药 (黄曲霉
毒素 B1[ 43]、氯霉素 [ 44]、克百威 [ 45] )、微生物 (沙门
氏菌 [ 46] )及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 4749]。
ELISA技术方便快捷, 不仅适用于食品中生物
活性成分的检测,也适于非活性成分检测,因此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6 小结
综上所述, 多项生物技术因其低成本、高效、
高通量和高特异性等特点已经渗透着食品检测
领域, 其优越性日趋明显, 成为未来食品安全检
测中的生力军。但每种方法难免有其局限性, 在
应用中需依具体需要进行选择或搭配使用, 也期
待各种方法的优化和新技术新方法的问世, 从而
为人们赖以生活的食品提供安全和营养的可靠
保障。
参 考 文 献
[ 1] 张奇志. DNA探针和 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广东农工
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3 ( 2) : 5356.
[ 2] 卿柳庭,等.核酸探针和 PCR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动物医
学进展, 2000, 21( 2) : 2224.
[ 3] 徐茂军. 基因探针技术及其在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食品与
发酵工业, 2001, 27( 2) : 6667.
[ 4] RudiK, NogvaHK, et a.l D evelopm ent and app lication of new nu
cleic acidbased technologies for m icrob ial comm un ity analyses in
food s. In ternat ional Journ al of Food M icrob iology, 2002, 78:
171180.
[ 5] Radh ika B, et a.l Detection ofB acillus cereus in food s by colony hy
b rid ization using PCR gen erated prob 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so
lates for tox in by PCR. 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M icrob iology,
2002, 74: 131138.
[ 6] 周志江,刘纯杰. 生物素标记 ST基因探针检测产肠毒素性大肠
杆菌的研究.兽医大学学报, 1991, ( 2) : 314 317.
[ 7] 陈倩,等.基因探针检测食品中具有 HP I毒力岛的 ES IEC大肠
杆菌.食品科学, 2000, ( 7) : 35.
[ 8] 刘辉, 杨利平, 张滨. PCR及其改进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与机械, 2008, 24( 4 ): 166169.
[ 9 ] N akajim aH. Detection and id ent ification ofYersin ia p seudotubercu los
71
生物技术通报 B 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1期
and pathogen ic yersin ia en terocoli tica by an imp roved po lym erase
cha in reactionm ethod. J C linM icrob io,l 1992 ( 30) : 24842486.
[ 10 ] 马宏伟,吴永生,邹清杰. PCR法检测食品中的致病性小肠耶
尔森氏菌.现代预防医学, 2002, 29( 2) : 164166.
[ 11 ] 曹泽虹,李勇. 用 PCR法快速测定食物中毒病原菌. 微生物学
通报, 2001, 28( 4 ) : 7376.
[ 12 ] 王庆华,吕振岳, 黄东东.转基因食品及其检测技术的发展现
状.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2 ( 3) : 3537.
[ 13 ] 宋姗,龚加顺. 转基因食品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品研
究与开发, 2005, 26 ( 5) : 131134.
[ 14 ] 周少芸. 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福建稻麦科技,
2007, 25 ( 1) : 4345.
[ 15 ] SandbergM, Lundberg L, Ferm M. et a.l Real t im e PCR for the
detection and d iscrim ination of cereal con tam inat ion in glu ten free
foods .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3 ( 217 ) :
344349.
[ 16 ] 曹际娟,卢行安,曹远银,等. 实时荧光 PCR技术检测肉骨粉中
牛羊源性成分的方法. 生物技术通讯, 2003, 23 ( 8) : 8791.
[ 17 ] B ellagam ba F, C om in cin i S, Ferrett,i L, et a.l App lication of
quant itat ive realt im e PCR in the detection of prionp rote in gene
species specif ic DNA sequen ces in an im alm eals and feed stuffs. J
Food Prot, 2006, 69 ( 4) : 891896.
[ 18 ] 潘良文,田风华,张舒亚. 转基因抗草丁膦油菜籽中 Barnase基
因的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6, 28
( 2 ): 194198.
[ 19 ] T erziV, M aln at iM, B arban eraM, et a.l D evelopm ent of an alyti
cal system s based on real tim e PCR forTriticum species specific de
tect ion and quan t itation of b read w heat contam ination in sem olina
and pas ta. Journal of C ereal Science, 2003, 38( 1) : 8794.
[ 20 ] Am pe Frdric, Om ar Nab il ben, M oizan C laire, et a.l Polyphas ic
study of the spat ial d istribu tion of m icroorgan ism s in m ex ican Po
zol, a ferm en tedm aize dough, demonstrates th e need for cu lt ivat ion
in dependen tm ethods to investigate trad itional ferm en tat ion s. Ap
p lied and Environm en tal M icrob iology, 1999, 65 ( 12 ) :
54645473.
[ 21 ] S aez R, San z Y, To ldra F. PCRbased f ingerprin t ing techn iques
for rapid detect ion of an im al sp ecies in m eat p roducts. M eat Sci
ence, 2004, 66: 659665.
[ 22 ] 张奇志,邓欢英.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中
国食品学报, 2007, 7 ( 2) : 134137.
[ 23 ] 缪海珍,朱水芳,张谦,等.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农作物转基
因背景,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2003, 42( 4) : 634642.
[ 24 ] 靳刚. 蛋白质芯片技术及生物医学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 ( 3) : 361364.
[ 25 ] 孙秀兰,等. 生物芯片技术与食品分析.生物技术通报, 2003
( 4 ): 2225.
[ 26] 崔建国,蔡建明,黄越承.蛋白质芯片及其应用.国外医学分子
生物学分册, 2003, 25( 1 ) : 1921.
[ 27] Row e CA. S cruggs SB, Feld steinM J. An array immunosensor for
sim u ltan eous detect ion of clin ical analytes. Annual Chem ist ry,
1999, 71( 2) : 433439.
[ 28] Row e CA. Tender LM, FeldsteinM J. A rray b iosensor for s imu lta
neous iden tif icat ion ofbacteria,l v ira land protein analytes. Annu al
Chem is try, 1999, 71( 17 ) : 38463852
[ 29] 王静,陈维娜, 胡孔新, 等,大肠杆菌 O157胶体金免疫层析快
速筛查方法的建立.卫生研究, 2006, 35( 4) : 439441.
[ 30] Shyu RH, ShyuHF, L iuHW, et a.l C olloidal go ld based imm uno
chrom atograph ic assay for detection of ricin. Toxicon, 2002, 40( 3 ):
255258.
[ 31] T akeda T, Yam agataK, Youh idaY, et a.l Evaluat ion of imm uno
chrom atography based rapid detection k it for fecalE scherich ia coli
O157. Kan senshogaku Zassh ,i 1998, 72 ( 8) : 834839.
[ 32] 杜玉萍,陈清,俞守义,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金黄色葡萄
球菌的初步研究. 热带医学杂志, 2006, 6( 6 ): 650652.
[ 33] 邵景东,陈飞,肖国平. O9群沙门氏菌胶体金检测试剂盒的研
制.检验检疫科学, 2005, 15 ( 3) : 30321.
[ 34] Y osh im asuMA, Zaw istow sk i J. App lication of rap id dot b lot immu
noassay for detect ion of Salm 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 id is in
eggs, pou ltry and other food s . App Env iron M icrob io,l 2001, 67
( 1) : 459461.
[ 35] A be C, H irano K, T om iyam a T. S imp le and rap id ident ification of
th eMycobacterrium tubercu losis comp lex by immunochrom atograph ic
assay us ing ant iM PB64 m onoclonal an tibod ies. J C linM icrob io,l
1999, 37 ( 11) : 36933697.
[ 36] 王中民,李君文,王新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沙门氏
菌.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4, 32( 4) : 3638.
[ 37] 张明,吴国娟,陆彦,等.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磺胺甲噁唑残留的
研究.中国兽药杂志, 2006, 40( 4 ) : 17191.
[ 38] 赵晓联,龚燕,孙秀兰,等.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 B1
的方法.粮油食品科技, 2005, 13( 6 ): 4951.
[ 39] 李余动,张少恩,吴志刚,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氯霉
素残留.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 17( 5 ): 416419.
[ 40] 陈小旋.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免疫层析试纸条的
研制 [ 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5, 14761.
[ 41] 任辉.免疫胶体金层析法快速检测食品中吗啡.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 ( 4) : 488.
[ 42] 方邢有,高志贤.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罂粟碱的研究.分析试
验室, 2005, 24( 12 ) : 14.
[ 43] 熊剑娟. 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酱油中黄曲霉毒素 B.中国调
味品, 1999 ( 4 ) : 2728.
[ 44] 太全,等. 肠衣中氯霉素残留量检测的研究. 肉类工业, 2003,
( 10) : 3839.
(下转第 77页 )
72
2010年第 1期 徐晓宇等: 454测序法在环境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 18 ] Edw ards RA, Rod riguezBr ito B, W egley L, et alU sing pyrose
qu encing to shed light on deep m ine m icrob ial eco logyBMC Ge
n om ics, 2006, 20( 7) : 57
[ 19 ] Zehr JP, Ben ch SR, Brandon J, et alGlobally d istributed uncu lti
vated ocean ic N2Fix ing cyanobacteria Lack oxygen ic photosystem
IIScience, 2008, 322( 5904) : 11102
[ 20 ] G ill SR, Pop M, DeBoy RT, et alM etagenom ic analysis of th e hu
m an d istal gutm icrob iom eScien ce, 2006, 312 ( 5778) : 13551359
[ 21] Turnbaugh PJ, H am adyM, Y atsunenko T, et alA core gu tm icrob i
om e in obese and lean tw insNatu re, 2009, 457: 480484
[ 22] PalaciosG, Druce J, Du L, et alA new aren avirus in a clu ster of fa
tal transp lan tassociated d iseasesN Eng l JM ed, 2008, 358 ( 10 ):
9918
(上接第 72页 )
[ 45 ] 朱国念,等.克百威残留检测直接竞争 EL ISA试剂盒的研究.中
国食品学报, 2003, 3( 3 ): 16.
[ 46 ] 张英华,迟玉杰.酶联免疫法测定牛初乳中乳铁蛋白含量.中国
乳品工业, 1999, 27 ( 6) : 1921.
[ 47 ] 张爱霞,张佳程,生庆海.牛乳中纤维素蛋白酶及其酶原活性测
定的比较.中国乳业, 2003( 2) : 3940.
[ 48] 张国龙,李德发.大豆蛋白酶抑制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的研究. 动物营养学报, 1997, 9( 1) : 1220.
[ 49] A nk lam E, Gadani F, H ein ze P, et a.l Analyt ica lm ethods for de
tect ion and determ inat ion of genetically mod if ied organ ism s in agri
cu ltu ral crop s ang plan tsderived food p roducts . Eur Food Res
T echno,l 2002, 214: 32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