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 物 分 类 学 报 44 (5): 604–607(2006) doi:10.1360/aps050022
Acta Phytotaxonomica Sinica http://www.plantsystematics.com
———————————
2005-02-22收稿, 2005-07-22收修改稿。
基金项目: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2004DKA30430); 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资助项目(KIB-WU-
2001-01)(Supported by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Grant No. 2004DKA30430, and the Yunn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through an Award for Prominent Contribu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f. Wu Zheng-Yi in
2001, Grant No. KIB-WU-2001-01)。
*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gaolm@mail.kib.ac.cn)。
国产杜鹃花属马银花亚属(杜鹃花科)五个新异名
高连明* 李德铢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04)
Five new synonyms in the genus Rhododendron subgen.
Azaleastrum (Ericaceae) from China
GAO Lian-Ming* LI De-Zhu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China)
Abstract Four species and one variety in the genus Rhododendron subgen. Azaleastrum,
namely R. kailiense Fang & M. Y. He and R. linearicupulare Tam, R. latoucheae Franch., R.
esquirolii Lévl., and R.championae Hook. var. ovatifolium Tam are reduced to synonyms.
Key words Rhododendron, Rhododendron subgen. Azaleastrum, new synonymy.
摘要 将杜鹃花属马银花亚属Rhododendron subgen. Azaleastrum的凯里杜鹃R. kailiense Fang & M. Y.
He和线萼杜鹃R. linearicupulare Tam处理为南海杜鹃R. westlandii Hemsl.的异名, 鹿角杜鹃R. latoucheae
Franch.处理为西施花R. ellipticum Maxim.的异名, R. esquirolii Lévl.处理为长蕊杜鹃R. stamineum Franch.
的异名, 山荷桃R. championae Hook. var. ovatifolium Tam处理为刺毛杜鹃R. championae的异名, 并作了
相应的讨论。
关键词 杜鹃花属; 马银花亚属; 新异名
作者在对杜鹃花属马银花亚属Rhododendron L. subgen. Azaleastrum Planch. ex K.
Koch进行分类修订的过程中, 系统地查阅了我国各主要标本馆(KUN、PE、IBSC、IBK、
HZU等)和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标本馆(E)有关马银花亚属植物的全部蜡叶标本及模式
标本和英国邱皇家植物园标本馆(K)该亚属的全部模式标本和大部分蜡叶标本, 结合多
年的野外观察和研究, 认为该亚属中的一些分类群不能成立, 应降为异名处理。
1. 南海杜鹃
Rhododendron westlandii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31. 1889. Type: China.
Hong Kong (香港): Lantao Island (大屿山), Westland 87 (holotype, K!).
R. linearicupulare Tam in Survey Rhodod. S. China 77, 112. fig. 15. 1983; et in Guihaia
3: 183, fig. 5. 1983, syn. nov. Type: China. Guangxi (广西), Heng Xian (横县), C. C. Chen (陈
照宙) 50272 (holotype, IBSC!; isotypes, PE!, KUN!).
R. kailiense Fang & M. Y. He in Bull. Bot. Res. 2 (2): 83. pl. 2. 1982, syn. nov. Type:
China. Guizhou (贵州): Kaili (凯里), Mt. Leigongshan (雷公山), S. Guizhou Exped. (黔南队)
5期 高连明等: 国产杜鹃花属马银花亚属(杜鹃花科)五个新异名 605
3834 (holotype, PE!; isotype, KUN!).
方文培和何明友(1982)根据黔南队采自贵州雷公山的3843号标本发表了凯里杜鹃R.
kailiense Fang & M. Y. He。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 果序近于伞形, 通常有果4–5枚; 蒴果
长圆筒形, 长达9–10 cm, 基部弯曲。作者查阅了该种的模式标本后发现, 蒴果的长度在
该种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蒴果的基部弯曲近于直角, 但部分蒴果的基部不弯曲或微弯
曲, 特征并不稳定。且该种叶革质, 宿存, 近轮生, 无毛, 叶柄长1–1.3 cm, 无毛; 果序近
于伞形, 通常有果4–5枚; 蒴果长圆筒形, 无毛等特征与南海杜鹃一致。通过对模式产地
活植物的野外观察, 发现本种叶的特征与南海杜鹃模式产地标本叶的特征相同。蒴果的
大小及基部弯曲与否、萼片的形状及大小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可能与植物的营养状况
和生境有关。我们认为凯里杜鹃与南海杜鹃应为同一种, 故将其作为南海杜鹃的异名。
谭沛祥(1983a)描述线萼杜鹃R. linearicupulare Tam的主要特征为: 灌木, 高3–4 m,
小枝粗壮, 无毛; 叶长圆状椭圆形或近椭圆形, 常有近镰状尖头; 花萼裂片膜质, 长线
形, 边缘有短刺状缘毛; 花冠白色或有粉红色晕, 上部裂片有深黄色斑。这些特征除“花
萼裂片膜质, 长线形, 边缘有短刺状缘毛”外均与南海杜鹃的特征一致。作者查阅了南海
杜鹃大量的蜡叶标本并结合野外观察, 发现萼片的形状及大小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花
萼裂片多为波状浅裂, 或呈三角形或线形, 长可达1.5 cm, 即使在同号标本上, 花萼的形
状与大小也存在差异。作者检查了该种的模式标本陈照宙50272(holotype, IBSC; isotype,
KUN, PE)及副模式标本陈照宙50255, 花萼的形态与大小也有一定的差异, 这一特征并
不稳定。据此我们认为将该种作为南海杜鹃的异名更为合理。
南海杜鹃与毛棉杜鹃R. moulmainense Hook. f.相近, 曾被一些学者作为毛棉杜鹃的
异名(谭沛祥, 1983b; Philipson & Philipson, 1986; 何明友, 1994), 但南海杜鹃花序多花(4
朵以上), 花冠粉红色至淡紫色等特征与毛棉杜鹃(每花序有花3朵, 花冠白色, 内具黄色
斑块)差别较大, 作者认为南海杜鹃是一个独立的种。虽然本种叶的形状与大小变异较大,
且与分布区有一定的相关性, 如贵州的植物, 叶为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而广西和广
东的植物, 叶大多为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 在同一分布区内, 生长在密林中植株的叶
比生长在山坡疏林或开阔地中的植株的叶大得多。但本种叶为革质, 无毛; 叶柄无毛; 花
序多花(4朵以上), 花梗无毛; 花冠粉红至淡紫色; 子房圆柱形, 先端渐尖, 无毛等特征非
常稳定, 是一个自然的类群。本种与毛棉杜鹃在地理分布上呈水平替代现象。南海杜鹃
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东和华中, 向西达贵州; 而毛棉杜鹃分布于云南南部, 经中南半岛达
马来西亚西部, 向西可达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
南海杜鹃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江西、福建和贵州。生于海
拔400–1500 m的灌丛或山地疏林中;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2. 西施花
Rhododendron ellipticum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 Pétersb. 32: 497. 1888. Type:
Japan. Yayama Archipelago, Tashiro 1886 (isotype, PE!).
R. latoucheae Franch. in Bull. Soc. Bot. France 46: 210. 1899, syn. nov. Type: China.
Fujian (福建): les montagnes au tour de Kuatin, M & Mme de la Touche.
《中国植物志》(何明友, 1994)认为西施花与鹿角杜鹃R. latoucheae Franch.的主要区
植 物 分 类 学 报 44卷 606
别是前者的叶系狭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 花1–2朵侧生枝顶叶腋; 花芽鳞片边缘具
细睫毛。作者检查了西施花的模式标本(isotype, PE)和原始描述, 其主要特征为: 叶革质,
椭圆形, 无毛; 花序1–2朵花, 聚生枝顶叶腋; 花冠粉红色; 子房长圆柱形, 先端平截, 无
毛, 与鹿角杜鹃的特征相似。Li(1963)认为产台湾的西施花与产大陆的鹿角杜鹃非常相
似, 只是后者的花为白色相区别。作者查阅了产琉球群岛、台湾岛和中国大陆的大量蜡
叶标本, 发现该类群叶的形态及花冠形状等特征存在连续的变异, 并与地理分布相关,
从形态上很难将产台湾的种类和产大陆的种类分开。如在花色方面, 台湾和琉球群岛的
类群多为粉红色, 大陆的种类也多为粉红色至淡紫色, 但白色少见; 在花冠的形状方面,
台湾的种类多为狭漏斗形, 筒部较长, 而大陆的种类多为阔漏斗形, 筒部较短, 但产福建
沿海的类群花冠多为狭漏斗状, 与台湾的相同; 在叶的形态方面, 台湾的类群多为长圆
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 大陆的类群叶的形状变异较大, 从长圆状披针形至阔椭圆形均有,
并与地理分布呈一定的相关性。产琉球群岛的类群, 叶的形状多为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
形, 介于产台湾和大陆的类群之间。但无论是产台湾、琉球群岛, 还是产大陆的类群, 它
们具有共同的特征: 即常绿灌木, 小枝无毛; 叶革质, 无毛; 叶柄无毛; 花序生枝顶叶腋,
每花序1–(2)花, 花冠漏斗状; 子房长圆柱形, 先端平截, 无毛。结合地理分布, 作者认为
产大陆的类群与产台湾和琉球群岛的类群应为同一种, ITS序列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高
连明, 2002), 因此我们将鹿角杜鹃处理为西施花的异名。
本种分布较广, 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海南、贵州和台湾, 日本南部岛屿也有分布, 生于海拔160–2670 m的山坡林缘或杂木林
内。
3. 长蕊杜鹃
Rhododendron stamineum Franch. in Bull. Soc. Bot. France 33: 236. 1886. Type:
China. Yunnan (云南): Tchen-Fong-Chan, Delavay 296 (isotype, K!).
R. esquirolii Lévl. in Feddes Repert. 12: 102. 1913, syn. nov. Type: China. Guizhou (贵
州): Hautes montagnes, Esquirol 476 (holotype, E!).
Léveillé于1913年根据采自贵州的Esquirol 476发表了R. esquirolii Lévl.。该种主要特
征为: 灌木, 高约1 m; 叶革质, 边缘反卷; 花冠白色, 较小, 雄蕊和花柱细长, 伸出花冠
外。Philipson和Philipson(1986)在对马银花亚属进行修订时, 承认了该种并将R. vaniotii
Lévl.作为该种的异名, 但对该种的描述为: 常绿灌木, 小枝无毛; 叶革质, 椭圆状披针
形, 长3.5–6 cm, 宽1.2–2 cm; 叶柄长0.5 cm, 无毛; 花生枝顶叶腋, 每花序有花1–(2)朵;
花梗长约1.5 cm, 无毛; 花冠狭漏斗状, 长2–2.5 cm, 无毛; 雄蕊10枚, 稍短于花冠; 子房
圆柱形, 长约5 mm, 光滑, 先端平截。这些实际上是R. vaniotii的特征而不是R. esquirolii
的特征。我国的学者对R. esquirolii和R. vaniotii都没有注意, 在《中国植物志》中没有收
录。作者在查阅R. esquirolii的模式标本和原始文献时发现, 该种的叶长7–10 cm, 花序多
花, 花冠白色, 较小, 雄蕊和花柱细长, 伸出花冠外等特征与长蕊杜鹃相同, 故将其处理
为长蕊杜鹃的异名。
本种为我国特有, 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重庆、
贵州和云南。通常生于海拔500–1600 m的山坡林缘、灌丛或疏林内。
5期 高连明等: 国产杜鹃花属马银花亚属(杜鹃花科)五个新异名 607
4. 刺毛杜鹃
Rhododendron championae Hook. in Curtis’s Bot. Mag. 77: t. 4609. 1851. Type: The
plate cited.
R. championae Hook. var. ovatifolium Tam in Survey Rhodod. S. China 73. et 112. 1983,
syn. nov. Type: China. Guangdong (广东): Ruyuan (乳源), Mt. Wuzhishan (五指山), Yue (粤)
73-84 (holotype, IBSC!).
谭沛祥(1983b)根据粤73-84号标本叶常呈卵形, 表面泡状隆起, 侧脉和中脉深凹陷;
花白色, 花柱上部或基部附近被稀疏微柔毛描述了新变种山荷桃R. championae Hook.
var. ovatifolium Tam。何明友(1994)在《中国植物志》中也承认了该变种。作者查阅了该
变种的主模式标本和副模式标本邓良4517(IBSC), 以及原变种刺毛杜鹃R. championae
Hook.的大量蜡叶标本, 结合野外观察, 发现山荷桃的叶常为卵形, 表面泡状隆起, 侧脉
和中脉深凹陷的特征均在刺毛杜鹃的变异范围之内, 而花冠白色, 基部附近被稀疏微柔
毛等特征与原变种没有区别。原描述中(谭沛祥, 1983b)提到了该变种的花柱上部被稀疏
微柔毛这一特征, 作者在模式标本中并没有观察到, 而且长蕊杜鹃组所有种类的花柱上
部均不被毛, 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观察有误所致。鉴于以上原因, 我们认为该种不宜再划
分变种, 故将山荷桃作为刺毛杜鹃的异名。
本种分布较广, 主要分布于华东地区, 产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浙江和香
港等地, 生于海拔500–1300 m的山谷疏林或山坡灌丛中。
致谢 感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华南植
物园标本馆(IBSC)、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杭州大学标本馆(HZU), 英国爱丁堡皇
家植物园标本馆(E)和英国邱皇家植物园标本馆(K)在查阅标本时给予的便利和帮助。
参 考 文 献
Fang W-P (方文培), He M-Y (何明友). 1982. Study on the genus Rhododendron (I).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研究) 2 (2): 81–103.
Gao L-M (高连明). 2002. Phylogen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hododendron subg. Azaleastrum sens.
Sleumer (Ericaceae). Ph.D. Dissertation. Kunming: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 M-Y (何明友). 1994. Rhododendron subgenus Azaleastrum. In: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中国
植物志). Beijing: Science Press. 57 (2): 340–366.
Li H-L. 1963. Woody Flora of Taiwan. Narbeth: Livinston Publishing Company. 692–693.
Philipson W R, Philipson M N. 1986. A revision of Rhododendron. III. Subgenera Azaleastrum, Mumeazalea,
Candidastrum and Therorhodion. 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 44: 1–23.
Tam P-C (谭沛祥). 1983a. Studies on Rhododendron from Guangxi (Ⅱ). Guihaia (广西植物) 3: 177–187.
Tam P-C (谭沛祥). 1983b. A Survey of the Genus Rhododendron in South China (华南杜鹃花志). Hong
Kong: World Wide Publications.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