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第22卷 第7期
2010年7月
Vol. 22, No. 7
Jul., 2010
文章编号 :1004-0374(2010)07-0661-07
收稿日期:2010-05-0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2005CB724602,2007CB947002);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
向性项目(KSCX2-YW-R-096,KSCX2-YW-R-233,
KSCX1-YW-R-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0457,
30828006,30670437); 浦江人才计划(05PJ14105)
*通讯作者:E-mail: qjing@sibs.ac.cn
microRNA:心血管发育及疾病中的重要调控因子
李 青,荆 清*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025)
摘 要:心脏是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时期最早形成的器官,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发育及功能维持受到精确
的调控。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首要杀手之一,因此,对心血管的发育及疾病
发生的机制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约18~25 nt 的单链非编
码小 RNA,主要通过结合于靶基因的 3 非翻译区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导致 mRNA 降解,从而抑制靶基
因的表达。m i R N A 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癌症发生
等。最近研究表明,mi R N A 也参与调控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在此,该文对 mi R N A 在
心血管系统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m i R N A ;心脏发育;血管新生;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Q522; R543 文献标识码:A
MicroRNA: important regulator in cardiovascular
development and diseases
LI Qing, JING Qing*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25, China)
Abstract:Heart is the first organ formed during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he mammalian organism. Th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maintenance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s under precise control. Recently,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ave been the primary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refore, much effort is made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and pathology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MicroRNA (miRNA) is recently
discovered single-stranded small non-coding RNA ranging in size from 18 to 25 nt. MiRNA binds to the 3
untranslated region of the target mRNAs and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targets by translational
inhibition or mRNA cleavage. It is reported that miRNAs are involved in many bi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cell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poptosis and carcinogenesis. Curr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miRNA also par-
ticipates in cardiovascular biology. Here, we summarized the function of the miRNA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athology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Key words: miRNA; cardiac development; vasculogene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
单链非编码小 RNA,长 18~25 个核苷酸,主要通
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于靶基因的 3 非翻译区
(3UTR),从而抑制靶基因的表达[1,2]。自从调控线
虫发育的两个miRNA lin-4和let-7被发现后[3-5],对
miRN A 的研究迅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随
后,大量的 miRNA 在植物、线虫、果蝇以及哺乳
662 生命科学 第22卷
动物组织和细胞中被克隆或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预
测出来。每个 miRNA 都可以调控上百个基因的表
达。据推测,人类基因组上约有三分之一的基因都
受到 miRNA 的调控。对 miRNA 的功能研究发现,
miRN A 参与了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癌症
发生等各种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miRN A 在心
血管领域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阐明。本文就miRNA
在心血管系统发育和疾病中的功能研究进展做一综
述。
1 miRNA 的产生及作用机制
大多数 miRNA 首先由 RNA 聚合酶Ⅱ转录产生
具有5帽子和3多聚腺苷酸的长片断初级转录本,
即pri-miRNA。其中包含miRNA 成熟体的序列形成
茎环结构。在核内,茎环结构被Drosha-DGCR8 复
合体识别,pri-miRNA 被剪接成长约70 bp 的具有
发卡结构的 miRNA 前体,即 pre-miRNA。随后,
pre-miRNA被Ran-GTP/Exportin 5转运出核。在胞
浆,pre-miRNA 被另一个RNase Ⅲ Dicer 剪切形成
双链 miRNA,其中一条链装配入 RNA 诱导的沉默
复合体(RISC)成为有功能的miRNA,另外一条链则
被降解[1]。也有少数双链miRNA 的两条链都可以进
入 R I S C 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6 , 7 ]。有功能的
m i R N A 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于靶基因的
3UTR,导致靶基因翻译抑制或者 mRNA 降解。当
miRNA 与靶基因3UTR 的结合位点完全匹配时可导
致靶mRNA 的降解,这种情况多见于植物及斑马鱼
miRN A 对靶基因的调控。对于哺乳动物,大多数
miRNA 与靶基因的结合为不完全配对,miRNA 的 5
端第2~8位被称为“种子序列(seed sequence)”的
碱基序列在靶基因的特异识别中起关键作用。当
miRNA 与靶基因不完全配对时并不影响mRNA 的表
达水平,主要引起 m R N A 翻译抑制,从而实现对
靶基因的转录后调控。
miRNA 的功能主要通过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来
实现,并且一个miRNA 通常可以调控多个靶基因,
因此寻找并验证靶基因是阐明miRNA 功能的一个重
要方面。目前已开发出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可
以预测miRNA 的潜在靶基因,然而仅有少数一些靶
基因被验证。
2 miRNA 在心血管系统发育中的作用
miRNA 的表达具有严格的时间特异性和组织特
异性,心血管系统有其特异的miRNA 表达谱[8]。目
前,研究发现一些表达于心血管的miRNA 参与心血
管系统的发育及疾病发生过程,并通过体内体外实
验确认了部分靶基因,为miRNA 的功能提供了可能
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打开了
一扇新的大门。
2.1 miRNA 与心脏发育
心脏是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时期最早形成的器
官,其发育受到精确的时空调控。miR N A 作为一
种新的基因调控因子,在心脏的发育过程中发挥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多种 miR N A
在心脏表达,其中部分特异表达于肌组织,包括
m i R - 1 和 m i R - 1 3 3
[9,10],miR-208[11]则特异的表达于心
脏。这些miRNA 表达的异常可导致心脏发育缺陷。
利用心肌特异的启动子Nkx2.5操纵的Cre重组酶诱
导心肌特异敲除Dicer(miRNA成熟所需的关键酶)的
小鼠胚胎致死,并具有心脏形态发育缺陷[12]。而利
用 α-MHC 启动子控制的Cre重组酶在出生后的小鼠
心脏诱导条件性敲除Dicer并不影响心脏房室建成,
但这些小鼠的心脏收缩蛋白表达异常,肌纤维排布
紊乱,并伴随心功能下降,很快发展为扩张性心肌
病及心衰[13]。这些研究说明,整体水平的 miRNA
表达异常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最近对单个
miRNA 的过表达或者敲除试验证明部分单个miRNA
对心脏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1.1 miR-1/miR-133调控心脏发育
miR-1 和 miR-133 是一对高度保守的特异表达
于肌组织的miRNA[9, 10],在人和小鼠中miR-1和miR-
133 来源于相同的转录本,其表达受到SRF、MEF2
和 MyoD等转录因子的调控[14]。在发育过程中miR-1
和 miR-133 通过调控不同的靶基因调控了心脏发育
的诸多方面。
在胚胎干细胞命运决定早期,miR-1 和 miR-
133在干细胞向心肌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相反的
作用[15]。miR-1 促进干细胞向心肌前体细胞分化,
而miR-133 则抑制该分化过程。miR-1 对干细胞向
心肌前体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可能是部分地通过抑
制靶基因Dll-1 (notch ligand delta-like 1)的表达而实现
的。
在调控心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面,miR-1 和
miR-133相互协调。miR-1通过抑制靶基因Hand2的
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在心
脏特异过表达miR-1 可导致增殖中的心室肌细胞减
少,大量未成熟细胞停止分裂[10]。miR-1-2 敲除的
小鼠miR-1 的表达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的50%,该小
663第7期 李 青,等:m i c r o R N A:心血管发育及疾病中的重要调控因子
鼠表现出明显的室间隔发育缺陷,心脏功能失调,
心脏中聚集了过度增殖的心肌细胞[12]。miR-133 敲
除的小鼠与miR-1-2 敲除的小鼠表型类似,室间隔
发育异常,并出现大量增殖的心肌细胞,这些表型
可能是通过对其靶基因SRF的表达去抑制导致的[9]。
SRF 是 miR-1 和 miR-133 的转录因子,因此在SRF
与 miRNA 的表达之间形成了一个负反馈环,精确调
节心脏的发育。
miR-1和miR-133在心脏的传导系统发育中也发
挥重要的作用。miR-1-2 敲除的小鼠在出生后大多
发生猝死。电生理检测表明,这些敲除小鼠心律失
常,PR 间期缩短,QRS 波延长[12]。这些表型可能
是由于在miR-1-2敲除小鼠中,miR-1的靶基因Irx5
表达升高所导致的。另外,Yang 等[16]研究表明,
GJA1 和 KCNJ2 也是miR-1 的靶基因。这些基因对
维持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和电信号传导具有重要的作
用。有趣的是,miR-133 同样通过调控钾离子通道
影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miR-133 过表达的小鼠
QT 间期延长,并且心室的去极化和复极化时间增
长[16]。因此,miR-1 和 miR-133 协同调控心脏电传
导系统的发育。
2.1.2 miR-138调控心脏的房室组织形态建成
心脏的房室组织形态建成是心脏发育的重要方
面,该发育过程受到复杂调控网络的精密调控。
Morton等[17]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揭示了miR-138在
房室建成中的重要作用。miR-138 是一个高度保守
的 miRN A,广泛表达于各个组织。在斑马鱼心脏
中,miR-138 特异表达于心室肌细胞。miR-138 通
过抑制靶基因aldh1a2和cspg2的表达限制房室瓣区
域特异表达的基因向心室的扩张,从而使心室肌细胞
正常发育,最终促进心脏房室及瓣膜的正常建成。
2.2 miRNA 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血管生成是一个受到多种信号分子和通路精确
调控的复杂过程。在多种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的诱
导下,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经
过活化、迁移、增殖,逐步装配形成管腔[18]。在
胚胎发育过程中,miRNA 的表达失调会导致血管发
育的异常。最早的证据来源于Dicer 敲除的小鼠,
这些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血管新生缺陷[19]。此后的研
究表明血管表达的一些miRNA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
胞、平滑肌细胞等的功能来调控血管发育。
2.2.1 miRNA在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多种miRNA在内皮细胞高水平表达,包括let-7
家族成员、miR-21、miR-126、miR-221和 miR-222
等[20]。其中研究比较详细的miRNA是内皮细胞特异
表达的miR-126。miR-126位于内皮细胞特异表达的
基因egfl7的第7个内含子中,与egfl7共同转录。
miR-126通过抑制两个血管新生的负调控因子Spred-1
和 PI3KR 的表达参与血管新生信号转导,维持血管
完整性[21]。在斑马鱼中敲低miR-126会导致血管塌
陷及出血现象[21],miR-126 敲除的小鼠胚胎表现为
血管新生出芽滞后,胚胎大面积出血及部分胚胎致
死,而存活的小鼠血管新生明显减少[22]。在两种模
式生物中的研究结果都表明:miR-126 在血管新生
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且其功能在进化上高度保
守。另外研究发现let-7f和miR-27b同样促进血管新
生,相反地,miR-221和miR-222通过靶向c-kit而
抑制血管新生[20,23]。免疫细胞中的明星分子miR-
155 在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也有表达,AT1R 是
miR-155 的一个靶基因,编码AngII 的受体。AT1R
激活后可促进血管生长和新生,因此miR-155 可能
通过抑制AT1R的表达抑制AngII信号介导的血管新
生过程[24]。在肿瘤发生过程中,也伴随有大量的血
管新生,以提供细胞快速增殖所需要的养分。原癌
miRNAs (onco-miRNAs)、miR-17-92 和 miR-378 分
别通过抑制血管新生的抑制因子TSP1和 SuFu的表
达来促进肿瘤发生过程中的血管新生[25,26],促进肿
瘤的生长。
2.2.2 miR-143和miR-145对平滑肌细胞的调控作用
平滑肌细胞是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增
殖与分化是维持血管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目前研
究表明,miRNA 也参与调节平滑肌细胞的发育。在
血管平滑肌细胞特异敲除Dicer 的小鼠是胚胎致死
的,伴随大规模的内出血。这些敲除的小鼠血管壁
变薄,弹性受损[27]。此外,几个研究组分别发现
miR-143和miR-145在平滑肌细胞中发挥重要的调控
作用[28-30]。Cordes等[29]确认了miR-143和miR-145
分别靶向促进细胞增殖的基因Elk1和Kfl4,并通过
体外试验证明了miR-143和miR-145通过抑制细胞增
殖,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分化,在平滑肌细胞的命运
决定和可塑性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Boettger等[30]
研究发现在miR-143 和 miR-145 敲除的小鼠中,成
熟的具有收缩性的平滑肌细胞减少,而不具有收缩
性的平滑肌前体细胞增多。因此,他们认为 miR-
143和miR-145的作用并非调控平滑肌的发育和命运
决定,而是维持平滑肌细胞的收缩性。Xin等[28]同
664 生命科学 第22卷
样利用敲除的小鼠证明了miR-143和miR-145并不影
响平滑肌细胞的分化。这些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
体外实验中细胞的微环境与体内微环境差异导致
的。因此,体外实验的结果仍需在体内条件下进一
步验证,以充分理解 mi RN A 在体内的真实作用。
3 miRNA 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由于心血管疾病已经逐渐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
重要杀手,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一
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最近几年研究发
现,miRNA 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 。
3.1 miRNA 在心肌肥厚与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心脏在受到各种生理刺激、组织损伤或者内分
泌失调的情况下会产生肥厚性生长以维持心脏血输
出量[31]。心肌肥厚在功能上是一个初始的适应性反
应,但是持续的肥厚会导致心衰和猝死[32]。miRNA
作为一个广泛的调控因子,也参与了心肌肥厚或心
衰的病理过程[32,33 ]。在新生小鼠心肌中特异敲除
Dicer 导致猝死和轻微的心肌重构,在成年小鼠心
肌中敲除则导致心肌功能失调及肥厚相关基因的表
达[13]。van Rooij 等[34]率先报道了在心衰过程中
miRNA 表达失调。在检测的 186 个 miRNA 中,有
7个miRNA的表达在主动脉缩窄和calcineurin A转
基因导致的两种小鼠心衰模型中一致下调,22 个
miRNA 的表达上调。在心肌细胞中单独过表达肥厚
心脏中上调的 miRNA ——miR-195、miR-199a、
miR-24、miR-214 等都可以导致体外心肌细胞肥
大。此外,miR-195转基因小鼠出现病理性心肌重构
和心衰,说明 miR-195 在体内确实促进心衰的发
生。接下来,van Rooij等[11]又发现miR-208在MHC
同功型转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miR-208 位于
α-MHC 基因的第27 个内含子中,在主动脉缩窄的
肥厚模型中,β-MHC 的表达在miR-208 敲除的小鼠
中不能升高。进一步实验表明,THRAP1 是 miR-
208 的一个靶基因,miR-208 缺失小鼠中THRAP1 表
达上调,抑制 β-MHC 在心肌细胞受到肥厚性刺激时
的上调。
miR-1 和 miR-133 家族作为肌组织特异表达的
mi RN A,不仅在心脏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
能,并且参与了心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多个
方面。多个研究组一致报道了miR-1 和 miR-133 在
心肌肥厚和心衰过程中表达下调,并证明了它们的
抗肥厚作用。Care等[35]发现miR-1和miR-133在主
动脉缩窄、心肌Akt激酶突变以及大鼠运动负荷三
种心肌肥厚动物模型以及心衰患者样品中表达都发
生下调,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验证了miR-133 通过
抑制靶基因Cdc42、RhoA 和 Nelf-A/WHSC2 的表达
抑制心肌的肥厚性生长。miR-1 同样可通过调控一
系列促进心肌肥厚性增长的因子 RasGAP、Cdk9、
Rheb、fibronectin等抑制心肌肥厚[36]。最近,Ikeda
等[37]研究表明,miR-1 可通过心肌细胞钙通道相关
的蛋白Calmodulin和Mef2抑制心肌肥厚增长。miR-1
和 miR-133 参与心脏发育过程中电传导的调控,在
心衰过程中电传导重构中,miR-1 和 miR-133 同样
通过调控离子通道蛋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8]。在心
衰过程中,miR-1 和 miR-133 的表达下调导致靶基
因 HCN2 和 HCN4 表达上调,从而导致心脏电传导
系统重构。另外,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miR-1 可
以通过直接调控细胞骨架蛋白twinfilin-1抑制心肌肥
厚 。
3.2 miRNA 在心脏纤维化中的作用
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伴随有细胞外基质的重
构、心脏纤维化而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最终发展
为心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CF)是纤维化过程中
一个重要的调控因子,Duisfers等[39]研究表明CTCF
的表达受到miR-133和miR-30的直接调控。在肥厚
心肌中,miR-133 和 miR-30 表达降低,导致CTCF
表达升高,从而促进了心肌纤维化过程。另外一个
参与心肌纤维化的miRNA——miR-21 在心衰过程中
表达升高。miR-21通过抑制靶基因Spry1的表达激
活 ERK - M A P K,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存活,引起心
脏纤维化、心肌肥厚、心脏功能失调[4 0 ]。此外,
心肌梗死过程也会导致明显的心肌纤维化。v a n
Rooij等[41]研究表明,miR-29在该过程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在冠状动脉结扎的心肌梗死模型中,miR-29
在梗死区邻近组织中表达下调,在体内和体外敲低
miR-29可引起一系列胶原蛋白的表达。在成纤维细
胞中过表达miR-29则可以降低胶原蛋白的表达,抑
制纤维化过程。
3.3 miRNA 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
而发生局部坏死。研究表明miRNA 也参与了心肌梗
死的多个方面。如上文所提到的miR-29在心肌梗死
后的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作用[41]。miR-1、miR-320、
miR-21等都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凋亡而在心肌梗死中
发挥作用。miR-1 在心肌梗死中表达上调,通过抑
制抗凋亡因子Bcl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
665第7期 李 青,等:m i c r o R N A:心血管发育及疾病中的重要调控因子
表达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增大梗死面积[42,43 ]。与
miR-1 的变化相反,miR-320 在心肌梗死中表达下
调,导致其靶基因 HSP20 表达升高,从而抑制心
肌细胞凋亡,减小梗死面积[44-46]。Dong 等[47]报道
了miR-21在心肌梗死中的抗凋亡作用。在心肌梗死
初期,miR-21 在梗死区表达下调,而在梗死区邻
近组织表达上调。过表达miR-21可以抑制靶基因促
凋亡因子PDCD4 的表达。Roy等[48]研究发现,miR-
21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梗死区域表达升高,通过抑
制靶基因PTEN 的表达,miR-21 促进了基质金属蛋
白酶2(MMP-2)的上调,从而促进梗死区域的纤维
化。这些研究充分说明miRNA 在疾病中表达调控的
多样性和复杂性。
另外,血浆中的 miRNA 作为疾病诊断的标志
物的研究成为最近miRNA 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49],
几个研究组相继发现miR-1、miR-133、miR-499和
miR-208 在心肌梗死的大鼠血浆中明显升高,这些
miRNA 可能作为心肌梗死的检测标志物[50-52]。王国
坤等[51]同时检测了miR-208在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浆
中表达升高,进一步探讨了miR-208 作为检测心肌
梗死的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提
供了新的方法。这些研究丰富了我们对miRNA 作用
的认识。
3.4 miRNA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于动脉血管内壁的慢性炎
症疾病。巨噬细胞吞噬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后分
泌炎症因子引发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
导火线。在 oxLDL 刺激的巨噬细胞中 miR-155、
miR-146、miR-125 等 miRNA 的表达明显上调[53]。
对 miR-125a 的进一步研究发现,miR-125a 可以抑
制oxLDL 刺激的巨噬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并减少炎
症因子如IL-2、IL-6、TNF-α等的分泌[53]。在这
个血管炎症反应中,炎症分子的分泌招募大量白细
胞的聚集,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介导了白
细胞在内皮细胞的黏附。Harris等[54]研究表明,VCAM-
1是 miR-126 的靶基因。敲低miR-126 的水平会导
致TNF-α诱导的VCAM-1 表达上调,从而促进白细
胞在内皮细胞的黏附。因此,miR-126 可能通过抑
制VCAM-1 的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发
挥重要的作用。
3.5 miRNA 在血管内膜损伤中的作用
内膜新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和再狭窄病变中内膜损伤的表现。Ji等[55]首
次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发现了部分miRNA
的异常表达,其中 miR-21、miR-146、miR-214
等在损伤后的血管中明显上调。而 mi R - 1 2 5 b、
miR-133a、miR143、miR-145等表达下调。对miR-21
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内敲低miR-21的表达抑制内
膜新生。在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抑制miR-
21 的功能可以减少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进
一步研究表明miR-21抑制内膜新生的作用可能是通
过抑制Bcl2和 PTEN的表达实现的。平滑肌细胞高
表达的miR-143和miR-145在内膜损伤中同样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Cheng 等[56]报道了过表达miR-145 通
过抑制KFL5的表达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造成的
内膜新生。而在颈动脉结扎造成的血管内膜损伤模
型中,miR-143 和 miR-145 敲除小鼠的新生内膜形
成明显受阻[28]。这些研究表明miRNA在血管内膜新
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并且在不同的实验模型中
miRNA 可能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4 展望
短短几年时间,miRNA 在心血管发育和疾病
中的研究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上述大量
的研究表明miRNA 在心血管系统各个方面都发挥了
重要的调控功能。深入全面的阐明miRNA 的作用有
助于拓展我们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知,并为疾病的
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在动物疾病模型中对miRNA的水平进行干预可
以改善疾病消除部分症状,提示miRNA 可能作为治
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的靶点。并且由于一个miRNA 可
以调控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而参与疾病的调控,
因此针对单个miRNA 的调控就可以调控疾病相关的
一系列基因的表达,其效果可能会远远优于单独针
对特定基因的调控。以 miRNA 为靶点设计新的药
物,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打开新的篇章。然而,
目前对miRNA 在心血管领域的功能研究仅仅处于起
步阶段,部分结果来源于体外研究数据,在体内微
环境中miRNA 是否发挥同样的功能甚至在患者样本
中miRNA 的调变是否与动物模型中一致还有待进一
步的实验证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每一阶段都有多种不同的 miRNA 参与,其中
一个基因可能受到多个 miRNA 的调控,因此,可
能需要同时针对多个miRNA 进行干预,以达到理想
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Bartel DP. MicroRNAs: genomics, biogenesis, mechanism,
666 生命科学 第22卷
and function. Cell, 2004, 116(2): 281-97
[2] Jing Q, Huang S, Guth S, et al. Involvement of microRNA in
AU-rich element-mediated mRNA instability. Cell, 2005,
120(5): 623-34
[3] Wightman B, Ha I, Ruvkun G.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
tion of the heterochronic gene lin-14 by lin-4 mediates tem-
poral pattern formation in C. elegans. Cell, 1993, 75(5): 855-
62
[4] Reinhart BJ, Slack FJ, Basson M, et al. The 21-nucleotide
let-7 RNA regulates developmental timing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Nature, 2000, 403(6772): 901-6
[5] Lee RC, Feinbaum RL, Ambros V. The C. elegans
heterochronic gene lin-4 encodes small RNAs with antisense
complementarity to lin-14. Cell, 1993, 75(5): 843-54
[6] Khvorova A, Reynolds A, Jayasena SD. Functional siRNAs
and miRNAs exhibit strand bias. Cell, 2003, 115(2): 209-16
[7] Schwarz DS, Hutvagner G, Du T, et al. Asymmetry in the
assembly of the RNAi enzyme complex. Cell, 2003, 115(2):
199-208
[8] Landgraf P, Rusu M, Sheridan R, et al. A mammalian
microRNA expression atlas based on small RNA library
sequencing. Cell, 2007, 129(7): 1401-14
[9] Chen JF, Mandel EM, Thomson JM, et al. The role of
microRNA-1 and microRNA-133 in skeletal muscle proli-
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Nat Genet, 2006, 38(2): 228-33
[10] Zhao Y, Samal E, Srivastava D. Serum response factor regu-
lates a muscle-specific microRNA that targets Hand2 during
cardiogenesis. Nature, 2005, 436(7048): 214-20
[11] van Rooij E, Sutherland LB, Qi X, et al. Control of stress-
dependent cardiac growth and gene expression by a
microRNA. Science, 2007, 316(5824): 575-9
[12] Zhao Y, Ransom JF, Li A, et al. Dysregulation of
cardiogenesis, cardiac conduction, and cell cycle in mice lack-
ing miRNA-1-2. Cell, 2007, 129(2): 303-17
[13] da Costa Martins PA, Bourajjaj M, Gladka M, et al. Condi-
tional dicer gene deletion in the postnatal myocardium pro-
vokes spontaneous cardiac remodeling. Circulation, 2008,
118(15): 1567-76
[14] van Rooij E, Liu N, Olson EN. MicroRNAs flex their
muscles. Trends Genet, 2008, 24(4): 159-66
[15] Ivey KN, Muth A, Arnold J, et al. MicroRNA regulation of
cell lineages in mouse and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Cell
Stem Cell, 2008, 2(3): 219-29
[16] Yang B, Lin H, Xiao J, et al. The muscle-specific microRNA
miR-1 regulates cardiac arrhythmogenic potential by target-
ing GJA1 and KCNJ2. Nat Med, 2007, 13(4): 486-91
[17] Morton SU, Scherz PJ, Cordes KR, et al. microRNA-138
modulates cardiac patterning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8, 105(46): 17830-5
[18] Fish JE, Srivastava D. MicroRNAs: opening a new vein in
angiogenesis research. Sci Signal, 2009, 2(52): pe1
[19] Yang WJ, Yang DD, Na S, et al. Dicer is required for embry-
onic angiogenesis during mouse development. J Biol Chem,
2005, 280(10): 9330-5
[20] Kuehbacher A, Urbich C, Zeiher AM, et al. Role of Dicer
and Drosha for endothelial microRNA expression and
angiogenesis. Circ Res, 2007, 101(1): 59-68
[21] Fish JE, Santoro MM, Morton SU, et al. miR-126 regulates
angiogenic signaling and vascular integrity. Dev Cell, 2008,
15(2): 272-84
[22] Wang S, Aurora AB, Johnson BA, et al. The endothelial-
specific microRNA miR-126 governs vascular integrity and
angiogenesis. Dev Cell, 2008, 15(2): 261-71
[23] Poliseno L, Tuccoli A, Mariani L, et al. MicroRNAs modu-
late the angiogenic properties of HUVECs. Blood, 2006, 108
(9): 3068-71
[24] Martin MM, Buckenberger JA, Jiang J, et al. The human
angiotensin II type 1 receptor +1166 A/C polymorphism
attenuates microrna-155 binding. J Biol Chem, 2007, 282
(33): 24262-9
[25] Dews M, Homayouni A, Yu D, et al. Augmentation of tu-
mor angiogenesis by a Myc-activated microRNA cluster.
Nat Genet, 2006, 38(9): 1060-5
[26] Lee DY, Deng Z, Wang CH, et al. MicroRNA-378 promotes
cell survival, tumor growth, and angiogenesis by targeting
SuFu and Fus-1 express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7,
104(51): 20350-5
[27] Albinsson S, Suarez Y, Skoura A, et al. MicroRNAs are
necessary for vascular smooth muscle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nd function.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10, 30(6):1118-26
[28] Xin M, Small EM, Sutherland LB, et al. MicroRNAs miR-
143 and miR-145 modulate cytoskeletal dynamics and re-
sponsiveness of smooth muscle cells to injury. Genes Dev,
2009, 23(18): 2166-78
[29] Cordes KR, Sheehy NT, White MP, et al. miR-145 and
miR-143 regulate smooth muscle cell fate and plasticity.
Nature, 2009, 460(7256): 705-10
[30] Boettger T, Beetz N, Kostin S, et al. Acquisition of the
contractile phenotype by murine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depends on the Mir143/145 gene cluster. J Clin Invest, 2009,
119(9): 2634-47
[31] Frey N, Katus HA, Olson EN, et al. Hypertrophy of the
heart: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Circulation, 2004, 109(13):
1580-9
[32] van Rooij E, Marshall WS, Olson EN. Toward microRNA-
based therapeutics for heart disease: the sense in antisense.
Circ Res, 2008, 103(9): 919-28
[33] Latronico MV, Condorelli G. MicroRNAs and cardiac
pathology. Nat Rev Cardiol, 2009, 6(6): 419-29
[34] van Rooij E, Sutherland LB, Liu N, et al. A signature pattern
of stress-responsive microRNAs that can evoke cardiac hy-
pertrophy and heart failur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103(48): 18255-60
[35] Care A, Catalucci D, Felicetti F, et al. MicroRNA-133 con-
trols cardiac hypertrophy. Nat Med, 2007, 13(5): 613-8
[36] Sayed D, Hong C, Chen IY, et al. MicroRNAs play an
embryessent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ac
hypertrophy. Circ Res, 2007, 100(3): 416-24
[37] Ikeda S, He A, Kong SW, et al. MicroRNA-1 negatively
regulates expression of the hypertrophy-associated
calmodulin and Mef2a genes. Mol Cell Biol, 2009, 29(8):
2193-204
[38] Luo X, Lin H, Pan Z, et al. Down-regulation of miR-1/miR-
667第7期 李 青,等:m i c r o R N A:心血管发育及疾病中的重要调控因子
133 contributes to re-expression of pacemaker channel genes
HCN2 and HCN4 in hypertrophic heart. J Biol Chem, 2008,
283(29): 20045-52
[39] Duisters RF, Tijsen AJ, Schroen B, et al. miR-133 and miR-
30 regulate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implications for
a role of microRNAs in myocardial matrix remodeling. Circ
Res, 2009, 104(2): 170-8
[40] Thum T, Gross C, Fiedler J, et al. MicroRNA-21 contrib-
utes to myocardial disease by stimulating MAP kinase sig-
nalling in fibroblasts. Nature, 2008, 456(7224): 980-4
[41] van Rooij E, Sutherland LB, Thatcher JE, et al.
Dysregulation of microRNA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veals a role of miR-29 in cardiac fibrosi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8, 105(35): 13027-32
[42] Shan ZX, Lin QX, Fu YH, et al.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miR-1/miR-206 in a rat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9, 381(4): 597-601
[43] Tang Y, Zheng J, Sun Y, et al. MicroRNA-1 regulates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by targeting Bcl-2. Int Heart J,
2009, 50(3): 377-87
[44] De Celle T, Vanrobaeys F, Lijnen P, et al. Alterations in
mouse cardiac proteome after in vivo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manent ischaemia versus ischaemia-reperfusion. Exp
Physiol, 2005, 90(4): 593-606
[45] Ren XP, Wu J, Wang X, et al. MicroRNA-320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cardia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tar-
geting heat-shock protein 20. Circulation, 2009, 119(17):
2357-66
[46] Fan GC, Ren X, Qian J, et al. Novel cardioprotective role of
a small heat-shock protein, Hsp20, against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Circulation, 2005, 111(14): 1792-9
[47] Dong S, Cheng Y, Yang J, et al. MicroRNA expression signa-
ture and the role of microRNA-21 in the early phas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Biol Chem, 2009, 284(43): 29514-25
[48] Roy S, Khanna S, Hussain SR, et al. MicroRNA expression
in response to murin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R-21 regu-
lates fibroblast metalloprotease-2 via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Cardiovasc Res, 2009, 82(1): 21-9
[49] Cortez MA, Calin GA. MicroRNA identification in plasma
and serum: a new tool to diagnose and monitor diseases.
Expert Opin Biol Ther, 2009, 9(6): 703-11
[50] Ji X, Takahashi R, Hiura Y, et al. Plasma miR-208 as a
biomarker of myocardial injury. Clin Chem, 2009, 55(11):
1944-9
[51] Wang GK, Zhu JQ, Zhang JT, et al. Circulating microRNA:
a novel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
cardial infarction in humans. Eur Heart J, 2010, 31(6): 659-
66
[52] Adachi T, Nakanishi M, Otsuka Y, et al. Plasma microRNA
499 as a biomarker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 Chem,
2010. [Epub ahead of print]
[53] Chen T, Huang Z, Wang L, et al. MicroRNA-125a-5p partly
regulate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lipid uptake, and ORP9
expression in oxLDL-stimulated monocyte/macrophages.
Cardiovasc Res, 2009, 83(1): 131-9
[54] Harris TA, Yamakuchi M, Ferlito M, et al. MicroRNA-126
regulates endothelial expression of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8, 105(5): 1516-21
[55] Ji R, Cheng Y, Yue J, et al. MicroRNA expression signature
and antisense-mediated depletion reveal an essential role of
microRNA in vascular neointimal lesion formation. Circ Res,
2007, 100(11): 1579-88
[56] Cheng Y, Liu X, Yang J, et al. MicroRNA-145, a novel
smooth muscle cell phenotypic marker and modulator, con-
trols vascular neointimal lesion formation. Circ Res, 2009,
105(2): 1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