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第 18 卷 第 2期
2006年 4月
Vol. 18, No. 2
Apr., 2006
WRKY 转录因子超家族的研究
郝中娜,陶荣祥*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杭州 310021)
摘 要:WRKY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与 W 盒特异结合的 DNA 结合蛋白,最初从植物中分离获得,该家
族因子均含有一个或两个保守的 WRKY 结构域,该结构域约含有 60 个氨基酸残基,在 WRKYGQK 残
基核心序列之后接有一个 C2H2 或 C2HC 类型的锌指基序。WRKY 转录因子在高等植物中形成一个庞大的
基因家族,基因数量众多。大量的实验证据说明,WRKY 蛋白参与植物的抗病反应,并影响植物的
衰老、抗胁迫能力以及生长和发育。
关键词:W R K Y 蛋白;转录因子;超家族
中图分类号:Q 55 6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superfamily
HAO Zhong-Na, TAO Rong-Xiang*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Microbiology,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a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21,China)
Abstract: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s are DNA binding proteins that can specifically bind to W-box, and
originally isolated from plants. WRKY proteins contain one or two conserved WRKY domains that is com-
posed of about 60 amino acid residues with the WRKYGQK sequence followed by a C2H2 or C2HC zinc finger
motif. WRKY is a super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the high plant, and there are many genes in it. A lot of
experimental evidence show that WRKY proteins participate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grams, including
disease-resistance, senescence, stress responses of biotic and abiot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s.
Key words: WRKY protein; transcription factor; superfamily
转录因子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是能够与真核
基因启动子区域中顺式作用元件特异结合并相互作
用从而激活或抑制转录的DNA结合蛋白。从蛋白质
结构分析,转录因子通常由 DNA 结合区、转录调
控区(包括激活区或抑制区)、寡聚化位点(用于识
别)和核定位信号组成[1]。转录因子通过这些功能区
域与基因启动子中的顺式元件作用或与其他转录因
子的功能区域相互作用来调控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WRKY是一类在植物中起特异作用的转录调控因
子,该家族的 cDNA 最初从甜马铃薯[2]、野燕麦[3]、
欧芹[4]和拟南芥[5]中克隆获得。这类转录因子名称
文章编号 :1004-0374(2006)02-0175-05
收稿日期:2005-11-07;修回日期:2005-11-28
基金项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郝中娜( 1 9 7 8 —),女,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陶荣祥( 1 9 5 4 —),高级实验师,* 通讯作者。
来源于其蛋白含有高度保守的 60 个氨基酸组成的
WRKY结构域[2,6]。WRKY蛋白可与含有(T)TGACC
(A/T)(W 盒, W-box)核心序列的 DNA 特异结合[7~8],
并被证明能与自身启动子中的W盒结合来参与表达
调控[9]。在拟南芥中,WRKY 家族有 72~74 个成
员[10~11] ;水稻中有 100 余个成员[12~13],主要分布在
1 号和 5 号染色体上。WRKY 类转录因子被证实参
与植物的抗病反应,还影响植物的衰老、抗胁迫能
力以及生长和发育[8,11,14~18]。
1 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和分组
1.1 WRKY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域 WRKY蛋白结
176 生命科学 第18卷
构最主要的特征是每个成员都至少含有一个高度保
守的 60 个氨基酸构成的 WRKY 结构域,该结构域
的N端有保守的WRKYGQK核心序列。最近的研究
表明,在水稻和拟南芥 WRKY 家族中,有一些成
员WRKY结构域中的氨基酸发生了变异。变异主要
发生在 R(精氨酸)、G(甘氨酸)、Q(谷氨酰胺)和 K
(赖氨酸)上,并且多数情况是Q突变为E(谷氨酸)和
K,这些变异往往会导致WRKY蛋白DNA结合活性
的丧失或减弱[12]。WRKY结构域的C端是一个C2H2
(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 C-X4-5-C-X22-23-H-X1-H)或
C2HC(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C-X7-C-X23-H-X1-C)的锌
指结构[10],锌指结构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异。
WRKY家族成员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绝大多数
WRKY域中都含有内含子,并且存在的位置高度保
守[10],其存在的意义尚不清楚,可能是参与调节转
录后加工。在WRKY域中共有两种类型的内含子:
一种是位于编码R的位点,在密码子AGG中的两个
GG 之间剪接,称为 R 型内含子;另一种内含子在
编码V(缬氨酸)的位点前剪接,V位于锌指结构C2H2
的第 2个C(半胱氨酸)之后的第 6个位点,称为V型
内含子 [ 12 ]。
1.2 WRKY的其他结构域 从一些WRKY蛋白氨基
酸序列的分析中发现,有些蛋白还含有转录因子中
常见的氨基酸结构域,如亮氨酸拉链(介导蛋白互
作)、丝氨酸 - 苏氨酸富集区、谷氨酸富集区、脯
氨酸富集区和酸性氨基酸区等[19~20]。除上述比较保
守的区域外,WRKY成员中其余氨基酸组成的同源
性并不高。从拟南芥中确认的一个 W R K Y 蛋白
(RRS1-R)除具有上述共性外,还含有病原体抗性基
因(R 基因)所具有的结构:TIR、NBS 和 LRR[21]。
此外,WRKY 蛋白的专一识别序列是 W-box,
大多数 WRKY基因自身上游的调控序列里也含有多
个这样的识别区域[9~10]。
1.3 WRKY转录因子的分组 以WRKY结构域的系
统发生关系及锌指结构的特征为基础,将该家族因
子分为三个大组八个亚组:第Ⅰ组(包括Ⅰ a 和Ⅰ b
两个亚组)通常含有两个 WRKY 结构域,位于 C 端
的WRKY域具有DNA结合活性,N端的WRKY域
不能单独与 DNA 结合,其功能目前尚不清楚,该
组的锌指结构为C2H2;第Ⅱ组(包括Ⅱ a、Ⅱ b、Ⅱ c
和Ⅱ d 四个亚组)通常含有一个 WRKY 结构域,锌
指结构同第Ⅰ组相同;第Ⅲ组(包括Ⅲ a 和Ⅲ b两个
亚组)也是含有一个 WRKY 结构域,但其锌指结构
为 C2HC[10~12]。
2 WRKY基因的起源和进化
一直以来,WRKY类转录因子都被认为是植物
所特有的[10]。最近,在原生生物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粘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
和莱因哈德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的基因
组中分别鉴定出一个 WRKY 基因[12~ 13,22],提示了
WRKY基因的古老起源。这些生物中的WRKY蛋白
均含有两个WRKY域,这暗示第 I组WRKY基因可
能代表最原始的基因形式。另外,从较低等的植物
苔藓(Physcomitrella patens)中分离到了一些WRKY基
因的表达序列标签(ESTs),在这些 EST 所代表的
WRKY 基因中没有发现第Ⅲ组的成员[22],这暗示第
Ⅲ组的基因分歧是WRKY家族进化的后期事件。在
细菌、真菌、动物和人的基因组序列中都还未发现
类似 WRKY 的基因,因此,WRKY 是一类在植物
中起特异作用的转录调控因子。
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分析 WRKY
基因家族的进化提供了十分便利的平台。水稻和拟
南芥WRKY蛋白的聚类分析表明,WRKY结构域在
染色体上的重复、丢失和获得是导致这类基因在基
因组中大量扩增和产生多样性的原因[12]。WRKY结
构域外的序列发生碱基突变、插入或缺失也会使
WRKY 基因产生分歧。同样,基因融合也可能是基
因进化和基因获得新功能的一种方式。
从水稻和拟南芥WRKY蛋白进化树的分析结果
比较中发现,两者的第Ⅰ、Ⅱ组和第Ⅲ a 亚组的部
分成员分别紧凑地聚集在一起,而Ⅲ b 亚组的成员
却没有聚集在一起,这表明Ⅲ b 亚组的基因大部分
是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分化之后产生的。此
外,水稻第Ⅲ组 WRKY基因的数量较拟南芥急剧扩
增,这提示水稻第Ⅲ组 WRKY基因的进化比拟南芥
的活跃,并且这组基因可能在单子叶植物中具有特
殊功能[12]。各组或亚组间的一些过渡类型基因也为
WRKY 基因的进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综合上述
发现以及Xie等[23]、Zhang和Wang[13]的资料,WRKY
基因的进化路线逐渐清晰起来:第Ⅰ组作为最原始
的 WRKY 类型,通过 WRKY 结构域的丢失或分裂
过渡到第Ⅱ组;第Ⅱ组可能是通过锌指结构中的 H
(组氨酸)转变成 C 残基产生了第Ⅲ组。在基因家族
的各组中,第Ⅲ组进化最活跃,第Ⅰ、Ⅱ组较保
守,其中第Ⅰ组更为保守。在各亚组中,Ⅰb 亚组
较Ⅰa 亚组活跃,Ⅲ a 亚组较Ⅲ b 亚组活跃,Ⅲ d 亚
组较Ⅲ c 亚组活跃,Ⅲ b 亚组较Ⅲ a 亚组活跃[12]。
3 WRKY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WRKY蛋白同W-box特异结合,所有启动子中
含 W - b o x 的基因都可能是它们的靶基因,包括
177第2期 郝中娜,等:WRKY 转录因子超家族的研究
WRKY 基因自身[10]。植物体内大量基因启动子区都
含有W-box,这为WRKY蛋白的特异结合带来了问
题。TGAC 边邻序列的不同为特异结合提供了可
能。Yang等[24]认为WRKY类蛋白的作用可能涉及了
多聚体和磷酸化作用。过去认为W-box是起上调作
用的顺式作用元件,然而 Lebel 等[25]发现 W-box 对
拟南芥PR1基因的本底和重要信号传导分子水杨酸
(SA)诱导的表达起负调控作用,当 W-box 被突变
后,PR1 基因的本底抗性和诱导抗性均有所升高。
Chen和Chen[26]发现拟南芥WRKY18基因启动子中的
W - b o x 是负调控元件,它可能抑制防卫反应中
WRKY18 的过表达,从而将此基因在植物生长过程
中的有害作用降到最小,但拟南芥WRKY转录因子
不都是抑制子[10]。
3.1 参与植物防卫反应 植物对微生物病原的有效
防卫反应与一大类基因在不同时间段的协调激活有
关[27]。有报道指出,植物被病毒[28]、细菌[6]、真
菌激发子[4 ,29]等物质感染后,体内 WRKY 因子的
mRNA、蛋白质及其 DNA 结合活性的水平都有提
高。Maleck 等[30]利用 DNA 芯片技术对 10 000 个拟
南芥 ESTs 进行分析,包括 PR1 基因在内的 26种基
因均被鉴定,结果发现它们都对多种病原侵染及诱
导防卫的条件作出反应,W-box 是所有这些基因翻
译起始位点上游前 1.1kb 序列中共有的,并且在每
个基因中平均含有 4.3 个拷贝。比较而言,在随机
选取的对照组基因中大多数成员 W-box 少于两个。
W-box常成簇存在,暗示着WRKY蛋白可能与其他
WRKY蛋白或其他类转录因子共同作用。形成多聚
体形式的W-box序列足够产生对多种病原激发子和
伤害的反应[31]。Dong等[11]对所有拟南芥WRKY基因
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发现 72 个基因中有 49 个基因
受含无毒基因的病原菌或SA的诱导,说明WRKY基
因在调控防卫基因的表达以及在拟南芥抗病过程中
起到重要作用。
Yang等[24]发现WRKY蛋白TDBA12在病原菌侵
染或SA处理后被诱导,TDBA12可识别烟草几丁质
酶启动子中的激发子反应元件。Du和Chen[32]发现四
个被病原菌侵染或SA诱导的受体类蛋白激酶(RLK)
可被 SA处理后诱导的WRKY 类蛋白识别,这四个
激酶的N 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一个胞外受体域和一
个单跨膜域,C 端有一个丝 / 苏氨酸激酶域,暗示
了WRKY类蛋白在抗病信号转导中的作用。Trognitz
等[33]和Dellagi等[34]认为马铃薯WRKY基因与马铃薯
抗病性数量性状的形成有关,并受晚疫病病原菌诱
导表达。Deslandes 等[21]和 Lahaye[35]认为拟南芥
WRKY6基因既可作为典型的抗病基因参与拟南芥植
株抵抗病原菌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的侵入,又可作为典型的 WRKY基因参与拟南芥植
株的抗病信号转导,并将植物防卫反应的战场扩展
至细胞核。Roba tzek 和 Somss ich[17]认为拟南芥
WRKY6蛋白通过特异地结合到衰老诱导受体样激酶
基因(SIRK)启动子区域的 W-box 而调节植物衰老和
植物抗病反应。Chen和Chen[26]认为拟南芥WRKY18
中度水平表达会引起PR基因表达及对丁香假单胞杆
菌(Pseudomonas syringae)的抗性增强。Asai 等[36]证
明WRKY因子参与病原或激发子诱导的MAPK信号
途径。拟南芥鞭毛蛋白 FLS2 信号途径介导对病原
真菌和细菌的防卫反应,AtWRKY29/AtWRKY22作
为其中的重要组分作用于 M A P K 的下游。将
AtWRKY29超表达于植株叶片中增强了对丁香假单
胞杆菌和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抗性。
Chen和Chen[37]在烟草中分离了两个受病原菌和
SA诱导的 WRKY基因,同时这两个被 TMV诱导的
基因在表达 NahG 抗性的植株上也有表达,这表明
除 SA 以外还有其他信号可以诱导 WRKY 基因的表
达,但不排除低水平 SA 表达就可以诱导 WRKY 基
因表达。Yu 等[7]构建了含 NPR1 基因启动子序列的
表达系统,并发现,NPR1 启动子区域 W-box 的变
异导致被WRKY类蛋白识别特性的丧失,并致使这
些启动子不能激活下游报告基因,更严重的是损害
了NPR1对npr1突变体的SA诱导的防卫基因表达和
抗性的补偿,从而暗示了可能存在着独立于或在
NPR1 上游的 WRKY 基因介导的抗性。
Hara等[38]发现有一个WRKY类蛋白WIZZ是伤
诱导的,定位于细胞核内,但不具有激活能力。
Rouster 等[39]发现对防卫和伤害信号分子茉莉酸(JA)
反应的大麦HvLox1基因需要与WRKY基因启动子中
的 W-box 相互作用才可以表达。Pnueli 等[40]发现豆
科 WRKY基因参与豆科植物抗旱性的建立。仇玉萍
等[41]从低温(4℃)诱导的水稻叶片 cDNA文库中克隆
获得了 13 个 WRKY 基因,其中有 10 个 WRKY 基因
的表达受到 NaCl、PEG、低温(4℃)和高温(42℃)
等非生物逆境因子的影响,并且不论在逆境因子种
类还是在诱导时间上,它们的诱导表达模式均存在
很大差异。水稻 WRKY30 基因可能在水稻抵抗干旱
逆境因子的信号转导途径建立和抗旱性状形成等方
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水稻 WRKY16 基因的分子生
物学功能可能主要体现在调控水稻抵抗盐害和干旱
逆境因子胁迫等方面的生物学性状形成和相应的信
号转导途径建立上。仇玉萍等[41]认为水稻 WRKY 基
178 生命科学 第18卷
因诱导表达模式存在的差异反映于WRKY蛋白通过
激活某一逆境因子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同时抑制
另一逆境因子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处于两条
抗性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交叉点。例如,拟南芥
WRKY70蛋白质就是参与两条抗性信号转导途径的
调控交叉点,即通过激活 SA 介导的抗病信号转导
途径,同时又抑制 JA介导的抗病信号转导途径,从
而调控拟南芥的抗病反应[16]。
3.2 参与植物发育与物质代谢过程 Johnson 等[15]
研究发现,WRKY转录因子与控制植物形态发生有
关,认为拟南芥WRKY类转录因子 TTG2基因至少
控制三个不同的形态发生过程:毛状体发育、外层
种皮中植物黏液的产生和内种皮中单宁酸的生成,
还可能与根发育有关。Pnueli 等[40]发现豆科 WRKY
基因参与豆科植物种子休眠的过程。
WRKY 蛋白还参与调节植物的一些代谢过程。
大麦中的一个具有典型WRKY结构和特征的转录调
控因子 SUSIBA2,可特异地结合异构淀粉酶基因
ISO1 启动子区域的蔗糖信号反应因子(SURE)和 W-
box 序列而调节淀粉的合成[8]。水稻 WRKY71 是糊
粉层细胞内 GA 信号转导途径的转录抑制因子[18]。
水稻WRKY24、51、71和72在糊粉层细胞内受ABA
诱导,并作为ABA信号途径的激活子或抑制子介导
植物对 ABA 的反应[23]。另外,棉花中倍半萜烯的
合成依赖于 GaWRKY1[42]。
3.3 参与植物衰老过程 Hinderhofer 和 Zentgraf[43]
认为,WRKY类转录因子也可能参与植物的衰老过
程,他们发现拟南芥 WRKY53 基因参与叶片衰老早
期发生。Robatzek 和 Somss ich[17]对多个拟南芥
WRKY 基因进行比较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某些
WRKY 类因子参与植物衰老过程的调控,他们以 6
个拟南芥ESTs克隆为探针对拟南芥三个不同发育阶
段叶片中的 WRKY 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发
现,在幼叶和完全成熟的绿叶中,除 WRKY2、6
以外的其他几个基因都有较弱的表达;在衰老叶片
中,WRK Y4、6、7、11 有高水平表达。同时他
们在对植株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中WRKY6表达情
况进行分析时注意到:该基因在各种组织中都有很
弱的表达,但在根和花中相对较强,在衰老叶片中
表达最强。尽管对 WRKY6 植株的敲除突变没有导
致明显的表型,但是突变体中很多基因的表达模式
与野生型植株不同,这包括一些与防卫及衰老相关
的基因。
4 展望
目前,转录因子功能的阐明已成为植物分子生
物学研究的热点。随着模式植物和一些经济植物基
因组测序的完成,从基因组数据中挖掘、注解的转
录因子越来越多,如何运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
法鉴定这些转录因子的功能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通过 DNA 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
足迹技术和随机结合位点选择等方法可以研究转录
因子的功能域。通常采用酵母单杂交体系能够确定
一个转录因子是否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和转录激活
域。目前,有关 WRKY 目的基因的认识主要来源
于这类基因瞬时的或稳定的超表达实验。但是,在
超表达情况下蛋白水平远远高于生理水平,WRKY
蛋白可能与它并不相关的启动子作用,从而导致一
些不相关的基因被激活。WRKY转录因子超家族参
与了非常广泛的生物学过程,随着大量 ESTs 序列
被测定,通过借助基因芯片技术和差异显示的方
法,多种植物在各种条件下表达的WRKY将被鉴定
出来。通过基因功能获得和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技术
和转基因技术,WRKY的更多功能将得到阐明,并
将在植物的分子改良中得到应用。要详细了解
WRKY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生理过程的机制,寻找该
蛋白的靶标基因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将更有利于
对 WRKY 蛋白及其进化方面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Liu L, White M J, MacRae T H.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their genes in higher plants functional domains, evolution
and regulation. Eur J Biochem, 1999, 262(2): 247~257
[2] Ishiguro S, Nakamura K. Characterization of a cDNA en-
coding a novel DNA-binding protein, SPF1, that recognizes
SP8 sequences in the 5´ upstream regions of genes coding for
sporamin and β-amylase from sweet potato. Mol Gen Genet,
1994, 244(6): 563~571
[3] Rushton P J, Macdonald H, Huttly A K, et al. Members of
a new family of DNA-binding proteins bind to a conserved
cis-element in the promoters of a-Amy2 genes. Plant Mol
Biol, 1995, 29(4): 691~702
[4] Rushton P J, Torres J T, Parniske M, et al. Interaction of
elicitor-induced DNA-binding proteins with elicitor response
elements in the promoters of parsley PR1 genes. EMBO J,
1996, 15(20): 5690~5700
[5] de Pater S, Greco V, Pham K,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zinc-
dependent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from Arabidopsis.
Nucleic Acids Res, 1996, 24(3): 4624~4631
[6] Eulgem T, Rushton P J, Schmelzer E, et al. Early nuclear
events in plant defense signalling: rapid gene activation by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s. EMBO J, 1999, 18(17):
4689~4699
[7] Yu D Q, Chen C H, Chen Z X. Evidence for an important
role of WRKY DNA binding proteins in the regulation of
NPR1 gene expression. Plant Cell, 2001, 13(7): 1527~1540
[8] Sun C, Palmqvist S, Olsson H, et al. A novel WRKY tran-
scription factor, SUSIBA2, participates in sugar signaling in
barley by binding to the sugar-reponsive elements of the
179第2期 郝中娜,等:WRKY 转录因子超家族的研究
iso1 promoter. Plant Cell, 2003, 15(9): 2076~2092
[9] Turck F, Zhou A, Somssich I E. Stimulus-dependent, pro-
moter-specific binding of transcription factor WRKY1 to
its native promoter and the defense-related gene PcPR1-1 in
parsley. Plant Cell, 2004, 16(10): 2573~2585
[10] Eulgem T, Rushton P J, Robatzek S, et al. The WRKY
superfamily of plant transcription factors. Trends Plant Sci,
2000, 5(5): 199~206
[11] Dong J X, Chen C H, Chen Z X.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he
Arabidopsis WRKY gene suerfamily during plant defense
response. Plant Mol Biol, 2003, 51(1): 21~37
[12] Wu K L, Guo Z J, Wang H H, et al. The WRKY famil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rice and Arabidopsis and their origins.
DNA Res, 2005, 12(1): 9~26
[13] Zhang Y J, Wang L J. The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superfamily: its origin in eukaryotes and expansion in plants.
BMC Evol Biol, 2005, 5(1): 1~12
[14] Kalde M, Barth M, Somssich I E, et al. Members of the
Arabidopsis WRKY Group Ⅲ transcriptional factors are
part of different plant defence signaling pathways. Mol Plant
Microbe Interact, 2003, 16(4): 295~305
[15] Johnson C S, Kolevski B, Smyth D R. TRANSPARENT
TESTA GLABRA2, a trichome and seed coat development
gene of Arabidopsis, encodes a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Plant Cell, 2002, 14(6): 1359~1375
[16] Li J, Brader G, Palva E T. The WRKY70 transcription factor:
a node of convergence for jasmonate-mediated and salicy-
late-mediated signals in plant defense. Plant Cell, 2004, 16
(2): 319~331
[17] Robatzek S, Somssich I E. A new member of the Arabidop-
sis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family, AtWRKY6, is asso-
ciated with both senescence-and defence-related processes.
Plant J, 2001, 28(2): 123~133
[18] Zhang Z L, Xie Z, Zou X, et al. A rice WRKY gene encodes
a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of the gibberellin signaling path-
way in aleurone cells. Plant Physiol, 2004, 134(4): 1500~1513
[19] Falquet L, Pagni M, Bucher P, et al. The PROSITE database,
its status in 2002. Nucleic Acids Res, 2002, 30(1): 235~238
[20] 王海华, 郝中娜, 谢 科, 等. 水稻 WRKY89 中的亮氨酸拉
链结构增强蛋白与W盒元件的相互作用. 科学通报, 2005,
50(10): 970~978
[21] Deslandes L, Olivier J, Theulieres F, et al. Resistance to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is conferred
by the recessive RRS1-R gene,a member of a novel family of
resistance gen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 99(4):
2404~2409
[22] Ulker B, Somssich I E.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s: from
DNA binding towards biological function. Curr Opin Plant
Biol, 2004, 7(5): 491~498
[23] Xie Z, Zhang Z L, Zou X L, et al. Annotations and functional
analyses of the rice WRKY gene superfamily reveal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gulators of abscisic acid signaling in aleurone
cells.Plant Physiol, 2005, 137(1): 176~189
[24] Yang P Z, Chen C H, Wang Z P, et al. A pathogen- and
salicylic acid-induced WRKY DNA-binding activity recog-
nizes the elicitor response element of tobacco class I chitinase
gene promoter. Plant J, 1999, 18(2): 141~149
[25] Lebel E, Heifetz P, Thorne L, et al. Functional analysis of
regulatory sequences controlling PR-1 gene expression in
Arabidopsis. Plant J, 1998, 16(2): 223~233
[26] Chen C H, Chen Z X. Potentiation of developmentally regu-
lated plant defense response by AtWRKY18, a pathogen-
induced Arabidopsis transcription factor. Plant Physiol, 2002,
129(2): 706~716
[27] Andreasson E, Jenkins T, Brodersen P, et al. The MAP
kinase substrate MKS1 is a regulator of plant defense
responses. EMBO J, 2005, 24(14): 2579~2589
[28] Wang Z P, Yang P Z, Fan B F, et al. An oligo selection
procedure for identification of sequence-specific DNA-bind-
ing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plant defense. Plant J, 1998, 16
(4): 515~522
[29] Fukuda Y. Interaction of tobacco nuclear protein with an
elicitor-responsive element in the promoter of a basic class I
chitinase gene. Plant Mol Biol, 1997, 34(1): 81~87
[30] Maleck K, Levine A, Eulgem T, et al. The transcriptome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during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Nat Genet, 2000, 26(4): 403~410
[31] Rushton P J, Reinstadler A, Lipka V, et al. Synthetic plant
promoters containing defined regulatory elements provide
novel insights into pathogen and wound-induced signaling.
Plant Cell, 2002, 14(4): 749~762
[32] Du L Q, Chen Z X.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encoding recep-
tor-like protein kinases as possible targets of pathogen-and
salicylic acid-induced WRKY DNA-binding proteins in
Arabidopsis. Plant J, 2000, 24(6): 837~847
[33] Trognitz F, Manosalva P, Gysin R, et al. Plant defense genes
associated with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to potato late blight
in Solanum phureja×dihaploid S. tuberosum hybrids. Mol
Plant Microbe Interact, 2002, 15(6): 587~597
[34] Dellagi A, Helibronn J, Avrova A O. A potato gene encoding
a WRKY-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is induced in interactions
with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astroseptica and Phytophthora
infestans and is coregulated with class I endochitinase
expression. Mol Plant Microbe Interact, 2000, 13(10):
1092~1101
[35] Lahaye T. The Arabidopsis RRS1-R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uncovering the plant´s nucleus as the new battlefield of plant
defense? Trends Plant Sci, 2002, 7(10): 425~427
[36] Asai T, Tena G, Plotnikova J, et al. MAP kinase signalling
cascade in Arabidopsis innate immunity. Nature, 2002, 415
(6875): 977~983
[37] Chen C H, Chen Z X.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pathogen-and salicylic acid-induced genes encoding WRKY
DNA-binding proteins from tobacco. Plant Mol Biol, 2000,
42(2): 387~396
[38] Hara K, Yagi M, Kusano T, et al. Rapid systemic accumula-
tion of transcripts encoding a tobacco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upon wounding. Mol Gen Genet, 2000, 263(1): 30~37
[39] Rouster J, Leah R, Mundy J,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methyl
jasmonate-responsive region in the promoter of a lipoxygenase-1
gene expressed in barley grain. Plant J, 1997, 11(3): 513~523
[40] Pnueli L, Hallak-Herr E, Rozenberg M, et al.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dormany and
drought tolerance in the desert legume Retama raetam. Plant
J, 2002, 31(3): 319~330
[41] 仇玉萍, 荆邵娟, 付 坚, 等. 13 个水稻 WRKY 基因的克隆
及其表达谱分析. 科学通报, 2004, 49(18): 1860~1869
[42] Xu Y H, Wang J W, Wang S,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GaWRKY1, a cotton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regulates the
sesquiterpene synthase gene (+)-δ-cadinene synthase-A.
Plant Physiol, 2004, 135(1): 507~515
[43] Hinderhofer K, Zentgraf U. Identification of a transcription
factor specifically expressed at the onset of leaf senescence.
Planta, 2001, 213(3): 46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