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on spatial optimum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an eco-econo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perspective:a case study of Yangzhou City

基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全 文 :第 35 卷第 3 期
2015年 2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5,No.3
Feb.,2015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03119); 国土资源部软科学研究项目(20124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11JZD031)
收稿日期:2014鄄03鄄04; 摇 摇 网络出版日期:2014鄄07鄄07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mhou@ njau.edu.cn
DOI: 10.5846 / stxb201403040369
肖长江, 欧名豪, 李鑫.基于生态鄄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生态学报,2015,35(3):696鄄708.
Xiao C J, Ou M H, Li X.Research on spatial optimum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an eco鄄econo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perspective:a case study of
Yangzhou City.Acta Ecologica Sinica,2015,35(3):696鄄708.
基于生态鄄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
置研究
———以扬州市为例
肖长江1, 欧名豪1,*, 李摇 鑫2
1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南京摇 210095
2 江苏师范大学测绘学院, 徐州摇 221116
摘要:随着生态空间日益萎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趋加剧。 为了协调经济发展空间与生态保护空
间的矛盾问题,促进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经济学原理,从“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视角对建设用
地指标进行空间优化配置。 运用景观安全格局方法构建区域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据此计算空间单元的生态重要性指数,采用最
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区域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计算空间单元的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指数;其次运用生态重要
性指数与经济适宜性指数计算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以比较优势约束性满足程度为目标函数构建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
模型,并用蒙特卡洛(Monte Carol)法对之求解。 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作了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未来扬州市建设用地向南部经
济发达地区集中,北部地区主要承担生态保护功能;建设用地配置结果呈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错位格局,有助于扬州市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从“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视角提出了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方法,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保护规划编制
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建设用地; “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 优化配置; 空间单元; 扬州市
Research on spatial optimum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an eco鄄econo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perspective:a case study of Yangzhou City
XIAO Changjiang1, OU Minghao1,*, LI Xin2
1 College of L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2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 With natural space shrinking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iorat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ncreasingly intensified. As urban areas expand, land for construction (treated
as a special resource) consumes natural areas, resulting in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while having a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hallenge in the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resources is that it must consider bo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strateg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solely on efficiency
only satisfies the objectiv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gnores the significant ecological constraints on socio鄄economic
development, leading ultimately to an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economy. Therefore, in planning for
construction鄄land alloc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must be balanced. To mediate the conflict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space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space—achiev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ttp: / / www.ecologica.c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ptimum spatial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using the landscape
ecology methodology and economic principles, from an eco鄄econo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perspective. First, a
comprehensive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was developed using the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method, allowing us to
calculate the ecological importance indexes of space units according to the security pattern. Using the 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 the economic suitability index of regional construction land development was evaluated. This was the basis
for economic suitability indexes of construction land development for the spatial units. Second, we calculat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construction l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importance index and the economic
suitability index. We then built a construction land allocation model ( solved by the Monte Carlo Metho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which is to optimize the space constraint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satisfaction. Finally, we applied our
empirical research, using Yangzho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future the
construction land of Yangzhou would concentrate on the developed southern area of the city, while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ity primarily plays a rol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reflects the dislocation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which could benefit bo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Yangzhou City. Meanwhile, using the grid as the smallest unit to evaluate both the ecological importance and
the economic suitability of construction land, the planners and decision maker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spatial continuity
and the non鄄equilibrium of natural and economic elements. This understanding will play a strong guiding role on the spatial
layout of construction land. Additionally, to estimate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for each administrative unit, the proposed
resource allocation model combines numerous factors of basic farmland protection and land resource endowments. This
provides a scientific method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method of optimum spatial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from an eco鄄econo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perspective,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both land鄄us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Key Words: construction land; eco鄄econo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optimal allocation; space units; Yangzhou City
随着生态空间日益萎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关键[1鄄5]。 由于同一地区土地所发挥的生态效益与潜在经济效益的大小不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
的比较优势是判断地区土地进行保护或建设用地开发的重要依据。 如何衡量地区土地建设开发的比较优势,
并根据不同地区土地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的大小,对建设用地进行配置是协调经济发展对土地
的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与践行在宏观层面上为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建设用地配置提供了方向
性指导;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以解决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 在
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约束下,如何通过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6鄄10]。 按效率大小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资源配置的一般性准则,以往多数研究与实践中仅从建设用地利
用效率角度对建设用地进行配置[11鄄12],对生态效益的忽视可能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过高,生
态环境恶化,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学者综合地理学与经济学的方
法提出基于“生态鄄经济冶导向的建设用地优化配置思路[13鄄15],然而其在生态重要性与经济重要性评价过程中
忽视了生态与经济因子在空间上的连续性与非均衡性[16],评价过程处理较为简单。 本文借鉴其理念基础上,
从“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视角提出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的新思路,首先以栅格图斑为研究最小粒度计算不
同空间单元的生态重要性指数与开发适宜度指数;其次用蒙特卡洛(Monte Carol)法求解本文构建的配置模
型,以得出不同空间单元的配置数量;最后以扬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一是检验基于“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
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方法,二是为扬州市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保护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借鉴。
1摇 研究方法
按照经济效率高低进行资源配置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般性标准。 然而依据经济效率高低对建设用
地进行配置,并不能反映建设用地开发带来的自然环境代价;而单纯从土地自然生态属性考虑建设用地适宜
796摇 3期 摇 摇 摇 肖长江摇 等:基于生态鄄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性,对建设用地开发的经济效益重视程度又不够,不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开
发的复杂性条件下,对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必须综合考虑建设用地开发效率与土地自然生态属性两方面因
素。 为此,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经济学的研究思路研究土地生态保护重要性与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
性,分析建设用地开发的生态鄄经济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建设用地配置,具体技术流程见图 1。
图 1摇 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的技术流程图
Fig.1摇 The Technical route of Spatial Optimal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1.1摇 景观安全格局法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干扰排除的基础上,能够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持生
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实现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的区域性空间格局[17鄄19]。 它强
调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与作用机制,强调集中解决生物保护、生态系统恢复以及景观稳定等问题[20]。 景观安
全格局法是通过对生态过程的分析和模拟,来判别维持这些过程的健康与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单元[21]。
本文景观安全格局构建的目标是缓解区域建设用地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在生态环
境问题诊断的基础上,选择构建水源涵养安全格局、洪水调蓄安全格局、生物保护安全格局和游憩安全格局,
并综合各安全格局形成整体景观安全格局(图 2)。 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源冶
“源冶是生态保护的对象,如生物栖息地。 具体“源冶的确定依据是安全格局构建所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中选择“源冶的依据是建设用地开发可能带来或应避免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地。
(2)构建阻力面
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阻力面,其实现采用 Arcgis中的费用距离功能:
MCR = fmin移
i = m
j = n
(Dij 伊 R i) (1)
式中, f是一个未知的正函数,反映了空间中任一点的最小阻力与其到所有“源冶的距离和景观介面特征的正
相关关系; Dij 是某生态过程从“源冶 j到空间某一点所穿越的某景观基面 i空间距离; R i 是景观 i对某生态过
程的阻力。 虽然函数 f大多数情况下是未知的,但( Dij 伊 R i )的累积值可以被当作是某种生态过程从“源冶到
空间内某一点的某一路径的相对易达程度的衡量。
(3)根据阻力面划分景观安全格局
896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累积阻力值的大小反映了生态过程发生的难易程度,累积阻力值越大,越不利于生态过程的发生,而阻力
值越小,越有助于生态过程的实现。 在阻力面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累积阻力值的大小,采用 Arcgis中自然断点
分类法,将研究区按照安全性水平划分为极低、低、中、高 4 个等级的景观安全格局,安全水平越低,生态保护
重要性约强。
景观安全格局划定是以 30m伊30m网格为空间单元,而本文以乡镇为单元进行建设用地空间配置,因此,
为考察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的生态重要性程度,此处将不同生态重要性等级的栅格数据转化为多边形区域,根
据各等级多边形面积占评价单元土地总面积比重,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等级权重,综合判定各乡镇单元生
态重要性指数:
ELGi =移
n
j
(N j 伊 ELGij) / Ai (2)
式中,ELGi 表示评价单元 i的生态重要性指数,ELGij表示评价单元 i内第 j等级面积, Ai 表示评价单元 i土地
总面积, N j 表示第 j等级的权重,各等级权重按照重要性程度,采用专家打分法分别确定为:0.5、0.3、0.15、
0.05。
图 2摇 景观安全格局研究框架
Fig.2摇 Research Framework of 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1.2摇 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评价法
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评价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土地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条件。
土地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能否开发为建设用地,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经济适宜性程度。
建设用地扩张可以视为二、三产业经济活动由内向外扩张的水平运动过程,自然条件是二、三产业空间扩张的
基底,对建设用地扩张构成阻力,而社会经济条件则反映了二、三产业空间扩张过程中克服阻力的能力,基于
此种考虑,本文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来评价地区建设用地开发的经济适宜性。
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建设用地扩张的发起“源冶
二、三产业的发源地或空间扩张的起点通常位于交通通达度良好或城镇吸引力较大的地区,因此,选择交
通通达度良好的点与城镇建成区作为建设用地扩张的“源冶。
(2)构建建设用地扩张的阻力面
在构建建设用地扩张阻力面时,首先需要确定扩张基底的阻力值大小。 为此,本文主要考虑地质灾害、地
形条件与土地利用类型等三方面,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扩张区域自然条件下阻力值及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表
996摇 3期 摇 摇 摇 肖长江摇 等:基于生态鄄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1)。 由于不同扩张“源冶克服阻力的能力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不同扩张“源冶分别构建阻力面,然后
根据不同扩张“源冶克服阻力的差异综合得到最终建设用地扩张的综合阻力面。
把影响建设用地扩张主要社会经济因子分为交通区位因子与城镇吸引力因子两大类。 在交通区位分析
中,分别选择港口、机场、火车站、高速路出口和一般公路作为扩张“源冶来分别构建阻力面,并根据各扩张
“源冶在交通区位因子中影响力的大小进行赋权;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加分析,对各加权阻力面进行逐个栅格
统计,按照每个栅格单元的最小值输出交通区位分析结果。 在城镇吸引力分析中,选取建成区规模、二、三产
业就业人数(总劳动人口数减去农林牧渔人口数)、建设用地地均财政收入以及行政级别来综合反映城镇吸
引力大小,并根据城镇吸引力大小将城镇划分为 4个等级,以不同等级城镇的建设用地作为“源冶来分别构建
阻力面,并赋予不同等级阻力面权重以进行叠加分析,对各加权阻力面进行逐个栅格统计,按照每个栅格单元
的最小值输出城镇吸引力分析结果。 在交通区位与城镇吸引力分析基础上,分别取交通区位 0.45 与城镇吸
引力 0.55的权重对交通区位阻力面与城镇吸引力阻力面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建设用地扩张的综合阻力面。
(3) 据阻力面判断建设用地扩张的经济适宜性格局
在建设用地扩张的综合阻力面分析基础上,根据各栅格累积阻力值的大小,采用 Arcgis 中自然断点分类
方法,将区域范围内土地划分极高、高、中、低适宜四个等级,得到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格局。 同样,以上
操作也是以栅格为基本空间单元,为了测算不同乡镇建设用地扩张的经济适宜性指数,论文采用土地生态重
要性评价方法中的思路计算不同乡镇建设用地扩张的经济适宜性指数。
表 1摇 建设用地扩张的阻力值设计表
Table 1摇 The design table of resistance value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目标
Objective
评价因子
Factor
权重
Weight
分级指标
Graded index
分值
Score
权重
Weight
建设用地扩张阻力值 土地覆盖类型 0.7 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内陆滩涂 100 0.5
The resistance value of 有林地、其他林地、茶园、果园、其他园地 30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水田、水浇地、旱地、坑塘水面、沟渠、设施农
用地、田坎、农村道路、其他草地 10
建制镇、城市、村庄、采矿用地、风景名胜用
地交通用地、水工建筑用地 1
坡度(毅) 0—7 1 0.5
7—15 10
15—25 30
25以上 100
地质灾害 0.3 滑坡 100 1
江岸坍塌 100
崩塌 100
1.3摇 空间优化配置模型
本文研究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目标是在一定建设用地规模约束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综合效益的最大
化,在这种目标导向下,建设用地配置应向经济发展适宜度高的地区集中,尽量减少在生态重要性高的地区配
置。 建设用地扩张的“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度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适宜性与生态重要性的相对关系,“生态鄄
经济冶比较优势度越大,地区经济发展适宜度越高,反之亦然。 在此,构建满足建设用地扩张“生态鄄经济冶比
较优势度水平的函数,以反映建设用地配置的生态与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 由于生态环境的本地属性,
即难以通过外部输入方式满足一个地区本身所必须的生态需求,因此在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时,
必须保留一定的生态空间。 由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中极低安全水平的范围为各生态过程的生态保护“源冶、
“源冶间联接、辐射道、与战略点,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此处必须保留的生态空间用综
合生态安全格局中极低安全水平的范围表示。 此外,基本农田保护空间也是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约束。 由于
综合安全格局中极低安全水平的空间范围与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范围存在交集,因此取二者的并集作为配置空
00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间单元建设用地规模的约束。 同时,为使优化方案具有可行性,评价单元的最小开发强度必须大于空间单元
现状建设用地面积所占比重。 构建模型如下:
E = max 移
n
i
K i 伊 Ai 伊 D[ ]i
K i 臆
area(ELGi极低 胰 JBNT)
Ai
K i 逸
R i
Ai

n
i
(Ai 伊 K i) = T
0 臆 K i 臆
ì
î
í
ï
ï
ï
ï
ï
ï
ï
ï
ï
ï 1
(3)
式中, E表示建设用地配置对比较优势约束性满足程度的目标函数; K i 表示地区 i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Ai 表
示地区 i土地总面积; Di 表示地区 i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ELGi极低表示地区 i综合安全格局中极低安全
水平的范围;JBNT表示地区 i基本农田范围;area(ELGi极高胰JBNT)表示极低安全水平范围与基本农田保护范
围的并集; R i 表示地区 i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T表示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总面积,以 2020 年土地利用规划确定
的建设用地总规模表示; n表示区域的评价单元总数。 其中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计算公式为:
Di =
ENMi
(ENMi 2 + ELGi 2) / 2
(4)
式中, Di 表示地区 i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 Di 越大表示该地区越有利于建设用地扩张;ENMi 表示地区 i
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指数,ELGi 表示地区 i生态保护重要性指数。 模型求解采用 Monte Carol法,通过随
机抽样技术产生建设用地配置方案,利用目标函数评价建设用地扩张比较优势度满足约束要求大小,通过离
散化求解过程,使建设用地配置方案对比较优势度满足程度的目标函数值趋于最大化,当达到一定模拟次数
时,产生的配置方案则认为是理想方案。
2摇 实证研究
2.1摇 研究区域
扬州市地垮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将扬州市从中部一分为二,其介于东经
119毅01忆—119毅54忆与北纬 31毅56忆—32毅25忆之间,位于江苏省中部,长三角北部,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
接淮安、盐城,东与盐城、泰州毗邻,西与天长、南京相连。 下辖市区和仪征、高邮、江都、宝应 4 个县(市),总
面积 6634km2。 有长江岸线 80.5km,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等港口;京杭大运河纵贯腹地,全长 143.3km,由
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 4湖,汇入长江。 近年来伴随扬州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
迅速扩张,大量农业用地、生态空间被挤占,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生态建设之间矛盾的压力日益加剧。
2.2摇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所采用的图形图像数据有 2011 年 1 颐5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 2006—
2020年)、扬州市交通规划图、2011年空间分辨率 30m的 Landsat TM 遥感影像,扬州市 DEM 数据,空间分辨
率为 30m。 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交通规划图来自于扬州市国土资源局,遥感影像与 DEM
数据来自国际科技数据库。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有 2011年扬州市各乡镇建成区规模、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总劳动人口数减去农林牧渔
人口数)、财政收入,数据来源于扬州市统计年鉴。 图形图像数据处理主要采用 ArcGIS9.3 与 ENVI4.8 软件,
研究中最小栅格单元均为 30m伊30m。
107摇 3期 摇 摇 摇 肖长江摇 等:基于生态鄄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2.3摇 土地生态重要性评价
2.3.1摇 景观安全格局构建过程
摇 摇 (1)水源涵养安全格局
首先根据地形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选取扬州市重要水源涵养区域,包括扬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大型河流湖
泊及其 1km缓冲区的范围;其次利用 2011年逐月 30m伊30m分辨率的 Landsat TM遥感影像,采用最大值处理方
法[22],计算得到 2011年全年最大植被覆盖度图,并利用水源涵养区的范围提取水源涵养区植被覆盖度;最后根
据水源涵养区内植被覆盖度的高低按照自然断点法将涵养划分四个等级,得到水源涵养安全格局(图 3)。
(2)洪水调蓄安全格局
洪水调蓄安全格局构建的目标是形成一个自然连续的洪水调蓄系统,当洪水发生时保有一定的自然宣泄
空间,是实现防洪减灾的一种路径。 其构建首先是根据扬州市 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主要行洪河流、大
型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及滩涂作为防洪源,根据不同风险级别的洪水对缓冲区的要求,对防洪源分别建立 0—
50m、50—80m、80—150m的缓冲区;其次根据扬州市历年洪水资料与 DEM数据,采用“无源淹没冶的方式对研
究区进行分析,建立 50年一遇、20年一遇和 10年一遇 3种风险频率的洪水淹没区;最后将缓冲区与淹没区叠
加分析得到高中低三级洪水调蓄安全格局(图 4)。
图 3摇 水源涵养安全格局
Fig.3摇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for headwater conservation
图 4摇 洪水调蓄安全格局
Fig.4摇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for flood control
(3)生物保护安全格局
此处选取指示物种方法构建生物保护安全格局。 选取白鹭与灰喜鹊作为候鸟与留鸟的指示物种,在分析
其生活习性的基础上,采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与阻力面分析两种方法分别对候鸟与留鸟生境适宜性进行评
价,最后综合二者评价结果得到生物保护安全格局。 淤候鸟生境适宜性评价,选取土地覆盖类型、距居民点距
离、地形条件作为评价因子,并赋予权重与分值进行评价得到综合分值,最后根据自然断点法将其分为四个安
全等级(图 5)。 于留鸟生境适宜性评价,首先,提取面积大于 1hm2的林地作为留鸟的栖息地保护源;其次为
不同土地覆盖类型设置不同阻力值,并进行留鸟在源地之间运动的最小累积阻力分析;由于灰喜鹊的活动范
围在 2km以内[23],因此仅提取距离保护源 2km 以内最小累积阻力分析结果作为评价的结果;最采用自然断
20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点法将源地周围 2km以内的累积阻力值划分为 4个等级(图 6)。 盂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将候鸟生境适
宜性评价结果与留鸟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综合取高冶的方法得到最终安全格局(图 7)。
图 5摇 候鸟生境适宜性评价
Fig.5摇 Evaluation on the suitability of migratory bird habitat
图 6摇 留鸟生境适宜性评价
Fig.6摇 Evaluation on the suitability of resident bird habitat
图 7摇 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
Fig.7摇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for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4)游憩安全格局
游憩安全格局是为满足人们对生活休闲空间的需
求而构建的一种景观格局。 游憩活动可以视为人们到
游憩地点的一种水平运动过程,游憩地点可以视为活动
的“源冶,而到达“源冶的途径可以视为“廊道冶。 游憩空
间的保护就是对游憩“源冶与“廊道冶的保护。 游憩安全
格局构建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法。 首先,选择扬州市
境内的大面积水域、滩涂、海拔高于 20m 的丘陵以及部
分林地作为游憩“源冶;其次,由于游憩活动主要受土地
覆盖类型与地形条件的影响,根据实际调查确定其影响
因子及其相对阻力值的大小,构建阻力面,并进行最小
累积阻力分析得到游憩安全最小累积阻力分析结果;最
后运用自然断点法将区域划分由高到低 4 个等级
(图 8)。
(5)综合生态安全格局
综合安全格局由各单一生态过程安全格局综合叠
加生成。 由于以上 4 个安全格局反映了生态安全的不
同方面,其重要性相互之间不可替代,对研究区生态保
护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综合生态安全格局
307摇 3期 摇 摇 摇 肖长江摇 等:基于生态鄄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叠加分析时,采用栅格单元最小值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即只要任一生态过程在某一栅格为低安全水平,则栅格
的最终安全水平为低安全水平[24]。 在 GIS软件中实现过程为:对各单一生态安全格局图层进行逐个栅格统
计,按照每个栅格单元的最小值输出最终结果,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分析结果见图 9。
图 8摇 游憩安全格局
Fig.8摇 Recreation security pattern
图 9摇 综合生态安全格局
Fig.9摇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图 10摇 土地生态重要性指数
Fig.10摇 Ecological importance index of land
2.3.2摇 土地生态重要性评价结果
为衡量各乡镇土地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差异,根据综
合生态安全格局分析结果,采用(公式 2)计算扬州市各
乡镇的生态保护重要性指数,计算结果见图 10。 从生
态保护重要性指数分析结果看,扬州市总体呈现北高南
低的总体格局,北部生态保护重要的区域主要有里下河
流域的低洼地地区与大运河以西的白马湖、宝应湖、高
邮湖、邵伯湖四大湖区,南部生态重要性较高的地区主
要是西部丘陵地区与中部连接几大湖区与长江的河流
通道区。
2.4摇 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综合距港口码头、铁路站点、机场、高速公路站点以
及一般公路的费用距离分析结果看(图 11),南部扬州
市区、仪征以及江都的交通区位明显优于北部高邮与宝
应两地。 从城镇综合吸引力评价结果(图 12)可知南部
地区城镇吸引力较高,而北部城镇吸引力较低。 综合交
通区位评价与城镇综合吸引力评价结果得到全市建设
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图 13),总体呈南高北趋势,
40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表明在南部进行建设用地开发优于在北部开发。 扬州市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经济发展格局
相符,南部是扬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北部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在南部进行建设用地开发会带
来相对较大的经济利益。 在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根据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的不同等级面积占各
乡镇面积的比例,按照公式 2可计算得到各乡镇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指数(图 14)。
图 11摇 交通区位评价
Fig.11摇 Evaluation on traffic location
图 12摇 城镇综合吸引力评价
Fig.12摇 Evaluation on comprehensive attractive of cities
2.5摇 空间优化配置结果
2.5.1摇 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
根据各乡镇生态保护重要性指数与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指数,运用公式 4计算得到扬州市各乡镇建
设用地开发“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度(图 15)。 对比三指数,发现生态重要性指数呈北高南低,建设用地开发
经济适宜性指数南高北低,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北部地区具有较大的生态保护重要
性,同时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镇吸引力小,建设用地开发的经济适宜性较差,因此,扬州北部地区相
对不宜于建设用地开发,其“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较小;南部地区生态保护重要性指数小,相对北部地区其生
态敏感性较低,而交通区位及城镇吸引力较大,建设用地开发可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可见南部地区建设用地
开发的“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大,宜于建设用地扩张。 扬州市潜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整体上呈现错位的格
局,此种格局有利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5.2摇 空间优化配置模拟结果
以扬州市 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为建设用地配置的总约束条件,根据综合生
态安全格局中极低安全水平范围与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的并集计算空间单元建设用地可开发的最大规模,作为
各空间单元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总量,将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测算结果代入模型,利用 matlab7.0 软件对
扬州市各乡镇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分配进行模拟优化,优选出对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约束性满足程度较
高的 3个模拟方案。 从表 2可以看出,3个模拟结果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总体上与生态重要性指数呈反向关
系,与经济适宜性指数、比较优势度指数呈正向关系。但模拟结果2中,开发强度为0—15%、15%—20%的
507摇 3期 摇 摇 摇 肖长江摇 等:基于生态鄄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13摇 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Fig.13摇 Evaluation on the suitability of construction land
development of cities摇
图 14摇 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指数
Fig.14摇 Economical suitability index of construction land
development摇
图 15摇 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指数
摇 Fig.15摇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construction land
development摇
行政单元的经济适宜性平均值、比较优势度平均值小于
模拟结果 1与结果 3,生态重要性平均值大于模拟结果
1和结果 3;而开发强度为 40%—70%、70%—100%的
行政单元经济适宜性平均值、比较优势度平均值大于模
拟结果 1和结果 3,生态重要性平均值小于模拟结果 1
和结果 3。 相对于模拟结果 1 与结果 3,模拟结果 2 更
有利于发挥开发强度较高空间的经济潜力,促进建设用
地集聚集约利用,保障建设用地有序开发,因此选择模
拟结果 2作为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优选方案。 模拟结
果 2(图 16)可知,建设用地配置结果与建设用地开发
经济适宜性格局一直,与土地生态重要性格局相反,这
种错位格局有助于发挥区域生态与经济的比较优势,实
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的协调。
3摇 结论与讨论
3.1摇 结论
(1)本文提出的基于“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视角的
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方法有助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生
态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 扬州市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理
想方案中,未来建设用地向南部市区、江都、仪征沿江一
60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表 2摇 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模拟结果比较
Table 2摇 Comparisons of the results of the alloc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建设用地
开发强度 / %
模拟结果 1
生态重要性
平均值
经济适宜性
平均值
比较优势度
平均值
模拟结果 2
生态重要性
平均值
经济适宜性
平均值
比较优势度
平均值
模拟结果 3
生态重要性
平均值
经济适宜性
平均值
比较优势度
平均值
0—15 0.398 0.299 0.818 0.401 0.253 0.801 0.395 0.309 0.834
15—20 0.337 0.403 1.071 0.342 0.379 1.020 0.341 0.406 1.069
20—40 0.322 0.473 1.162 0.317 0.465 1.178 0.321 0.464 1.150
40—70 0.244 0.475 1.235 0.250 0.480 1.259 0.250 0.479 1.239
70—100 0.189 0.478 1.249 0.157 0.491 1.344 0.147 0.485 1.254
摇 摇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The average value of l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index;生态重要性平均值 The average value of ecological importance index; 经
济适宜性平均值 The average value of economic suitability index; 比较优势度平均值 The average valu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图 16摇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优化配置优选方案
摇 Fig. 16 摇 An ideal solu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e Monte Carol model
带集中,因为该区域区位条件、经济基础优于北部地区,
在该区域进行建设用地开发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地区
经济潜能;而北部地区土地生态重要性地位明显,较低
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有助于确保地区的生态安全。 这
种按“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理念进行的建设用地配置方
案有效的协调了扬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
矛盾。
(2)本文从“生态鄄经济冶比较优势视角提出的建设
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方法为国土开发强度大小的合理确
定提供了科学根据。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提出了国土开
发强度概念,土地管理实践中也在不断探寻区域建设用
地数量上限,以防止建设用地过度扩张超过资源环境承
载阈值,本文提出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兼顾了
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土地资源禀赋等因素,从“生态鄄经
济冶比较优势视角测算了各单元规划期末土地开发强
度大小,为国土开发强度大小确定提供了科学方法与理
论依据。
(3)以栅格为最小操作单元评价行政单元的土地
生态保护重要性与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能更好的
反映自然生态与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连续性与非均衡
性,对建设用地规模在空间布局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
义。 由于生态环境的本地性,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时,各空间单元必须保留一定的生态空间,以保证空间单元对
生态环境的基本需求。 运用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方法对地区土地生态重要性进行评价,明确了区域范围内连续
空间的土地生态保护重要性程度,进而为区域基本生态空间的划定提供了依据。 与此同时,以栅格为最小单
元的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评价,明确了在连续空间上的建设用地开发优先顺序,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
供了依据。
3.2摇 讨论
由于本文的研究将扬州市视为一个封闭的区域,在进行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
性评价过程中,未考虑研究区外的生态环境因子与经济因素对研究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对区域土
地开发的生态适宜性与经济发展适宜性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 将研究区外作用于研究区的生态环境
因子与经济因子纳入评价研究中,有待进一步考察。
707摇 3期 摇 摇 摇 肖长江摇 等:基于生态鄄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摇 俞孔坚, 王思思, 李迪华, 乔青. 北京城市扩张的生态底线———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安全格局. 城市规划, 2010, 34(2): 19鄄24.
[ 2 ] 摇 俞孔坚, 王思思, 李迪华, 李春波. 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 生态学报, 2009, 29(3): 1189鄄1204.
[ 3 ] 摇 蔡青.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分析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2.
[ 4 ] 摇 张健, 高中贵, 濮励杰, 彭补拙. 经济快速增长区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8, 28(6): 2799鄄2810.
[ 5 ] 摇 郑荣宝, 刘毅华, 董玉祥, 朱高儒.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广州市土地资源安全评价. 地理学报, 2009, 64(6): 654鄄664.
[ 6 ] 摇 张旺锋, 董瑞娜, 林志明, 耿莎莎, 张京娟. 基于生态安全导向的县域建设用地优化配置———以临泽县为例. 生态经济: 学术版, 2013,
(1): 109鄄115.
[ 7 ] 摇 王思易, 欧名豪.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生态学报, 2013, 33(14): 4425鄄4435.
[ 8 ] 摇 高永年, 高俊峰, 韩文权.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湖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12): 1446鄄1453.
[ 9 ] 摇 戴声佩, 张勃. 基于 CLUE鄄S模型的黑河中游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2): 336鄄348.
[10] 摇 王波, 赵海霞, 黄天送. 苏州市环境敏感地的划定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1): 170鄄176.
[11] 摇 张恒义. 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 [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1.
[12] 摇 王青, 陈志刚, 陈逸. 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评价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1): 92鄄95.
[13] 摇 陈雯, 孙伟, 段学军, 陈江龙. 以生态鄄经济为导向的江苏省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地理科学, 2007, 27(3): 312鄄317.
[14] 摇 段学军, 秦贤宏, 陈江龙. 基于生态鄄经济导向的泰州市建设用地优化配置.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7): 1181鄄1191.
[15] 摇 孙伟, 陈雯, 段学军, 陈江龙. 基于生态鄄经济重要性的滨湖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湖泊科学, 2007, 19(2):
190鄄196.
[16] 摇 俞孔坚, 叶正, 李迪华, 段铁武. 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城市规划, 1998, 22(4): 13鄄17, 63鄄63.
[17] 摇 马克明, 傅伯杰, 黎晓亚, 关文彬.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概念与理论基础. 生态学报, 2004, 24(4): 761鄄768.
[18] 摇 傅伯杰, 陈利顶, 马克明.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146鄄163.
[19] 摇 肖笃宁, 陈文波, 郭福良. 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3): 354鄄358.
[20] 摇 黎晓亚, 马克明, 傅伯杰, 牛树奎.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设计原则与方法. 生态学报, 2004, 24(5): 1055鄄1062.
[21] 摇 俞孔坚.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学报, 1999, 19(1): 8鄄15.
[22] 摇 Stow D A, Hope A, McGuire D, Verbyla D, Gamon J, Huemmrich F, Houston S, Racine C, Sturm M, Tape K, Hinzman L, Yoshikawa K,
Tweedie C, Noyle B, Silapaswan C, Douglas D, Griffith B, Jia G S, Epstein H, Walker D, Daeschner S, Petersen A, Zhou L M, Myneni R.
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and land鄄cover change in Arctic Tundra Ecosystem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04, 89(3): 281鄄308.
[23] 摇 张天印, 宋全夫, 张守林. 灰喜鹊的生态观察. 动物学杂志, 1979, (4): 27鄄30.
[24] 摇 俞孔坚, 李海龙, 李迪华, 乔青, 奚雪松. 国土尺度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学报, 2009, 29(10): 5163鄄5175.
807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