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dvance in aqueous two-phase biocatalysis system

双水相生物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全 文 :双水相生物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孙广海,周 华,朱跃钊,韦 萍!
(南京工业大学 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
摘 要:双水相生物催化是一种高效且易于放大的生物催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生物催化过程中产物浓度低、
产物和副产物的抑制、以及生物催化剂难以回收等缺点。介绍了该技术的操作工艺及设备研究及其在抗生素、激
素、肽类和有机化合物酶法合成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该技术的可能发展方向。
关键词:双水相;生物催化;反应分离耦合;工程放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01$,’ 2(+&$-$34,(, ,4,-’5
./0 123456738,9:;/ :23,9:/ <2=6>73?,@AB C845
(D?EE=5= ?F G8F= .H8=4H= 34I C73JK3HL,034M845 /48N=JO8PL ?F Q=H74?E?5L,034M845,!"###$,D7843)
!2,-6$&-:R8?H3P3ELO8O 84 3S2=?2O PT?6U73O= OLOP=K 8O 34 =FF=HP8N= 34I =3OL K3548F8=I V8?P=H74?E?5L,T78H7
H34 O?EN= P7= I=F=HP ?F E?T H?4H=4PJ3P8?4 ?F UJ?I2HPO,8473V8P3P8?4 ?F UJ?I2HPO ?J N8H= UJ?I2HPO 3O T=EE 3O I8FF86
H2EPL 84 J=HLHE845 V8?H3P3ELOP 84 PJ3I8P8?43E V8?H3P3ELO8O P=H748S2=W B4 P78O 3JP8HE=,P7= UJ84H8UE= 34I H73J3HP=J ?F
P78O P=H748S2= 8O 84PJ?I2H=I,34I P7= 3UUEL845 O8P23P8?4 ?F P78O P=H748S2= 84 =4>LK3P8H OL4P7=P8H ?F 34P8V8?P8HO,
7?JK?4=,U=UP8I=,?J5348H H?KU?24IO 8O O2KK3J8>=IW Q7= 3JP8HE= 3EO? 343EL>=O P7= =FF=HPO 84 =4584==J845 K356
48FL 84 V8?H3P3ELO8O 84 3S2=?2O PT?6U73O=,34I UJ=I8HP P7= 5J=3P U?P=4P83E 84 V8?P=H74?E?5L F8=EIW
7’4 .+6",:3S2=?2O PT?6U73O=;V8?H3P3ELO8O,;O8K2EP34=?2O J=3HP8?4 34I O=U3J3P8?4;=4584==J845 K3548FL
双水相生物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
两种不同高聚物的水溶液或一种高聚物和一种无机
盐的水溶液,因其浓度不同而形成互不相溶的两液
相体系,调整浓度将反应物和生物催化剂分配于下
相,产物分配于上相,实现生物反应与产物分离的耦
合。该技术有利于消除产物抑制和解决催化剂回收
问题,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简化产物的分离工艺,
降低投资和操作费用[’]。较传统的反应分离单元操
作过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加速生物转化过程
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因此双水相催化技术在许多生
物产品的合成中得到了应用。
8 双水相生物催化技术在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W" 抗生素的酶法合成
魏东芝等[,]用青霉素 1酰基转移酶为催化剂,
在以 CA1-## X硫酸镁组成的双水相体系中合成头孢
氨苄,酶反应 ’& 7后仍然有 ,#W)Y的活力。产物的
产率可以达到 )#Y,而传统反应体系中产率只能达
到 !"Y。
朱建航等[$]以双水相生物转化法合成头孢菌素
BZ,考察了 CA1 分子量、盐种类等参数对合成的影
! 收稿日期:!##’6"!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作者简介:孙广海("$*)6),男,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方向:酶工程。
联系人:周 华("$*#6),男,江苏武进人,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化工。
第 !卷第 ’期
!##-年 ,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D784=O= [?2J43E ?F R8?UJ?H=OO A4584==J845
(25\ !##-
·"$·
万方数据
响,在 !"#$%% &硫酸铵体系中添加中性盐或表面活
性剂,可以使产物的分配系数大大增加。在 !"#$%%
(质量分数 ’%()和硫酸铵(质量分数 )*+,()体系
中,加入甲醇(质量分数 ,()和 -./0(质量分数
1(),产物的分配系数可以达到 ),+’,最终产率可
达到 2$+’(。表明了双水相体系可以作为水溶性
产物的理想酶催化反应体系。
曹学军等[)%]用重组大肠杆菌青霉素酰基转移
酶生物转化青霉素 #成 345!5,双水相体系的组成
为 !"#’%%%% & 6789:.; <*%,底物质量分数为 *( ,在
=> *+?、1* @的转化率达到了 2%(,产物在上相的
纯度可达到 23+’(,可直接结晶得到目的产物。
AB[))]用大肠杆菌 5酶在以 !"#3%%%(),()&磷酸盐组成的双水相中将
青霉素 #转化成 345!5,由于细胞主要分配到下相,
而 345!5 分配系数达到 *+1,!55 分配系数达到
?+,,,从而大部分分配到了上相,避免了 345!5对青
霉素酰基转移酶的抑制。经过 )%批次转化后,青霉
素 #的转化率仍然可达到 23(。
)+’ 有机酸的酶法制备
CD;[)’]考察了不同浓度配比的 !"E & >"/(聚乙
烯二胺 &羟乙基纤维素)组成的双水相中,用 !"#$%&
#%##’( )"#$*( 3,+)菌合成乳酸的情况。当 !"E & >"/质
量分数在 $( & )(时,乳酸产量在 )% F & A,而当 !"E &
>"/质量分数达到 ,( & )+1(时,乳酸产量为 )$ F &
A,相比之下,传统体系乳酸产量仅有 1 F & A。
!0.;.G等[)1]用无规共聚物 "H!H 与羟丙基淀粉
组成的双水相体系作为 ! + )"#$*( 菌 )2$1,产乳酸的
反应体系,结果其产物质量分数比对照的单相体系
高 ’3+3(,产量高出 ’%(,收率高出 13(。
)+1 激素的酶法合成
I.D0等[)$]尝试用双水相方法将 +,$-,%."#$/, (*0&
1)/2生物转化成皮质醇。采用的生物催化剂是 + +
(*01)/2 菌体,菌体在双水相体系中显现出更高的活
性,并证明该菌在双水相体系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转
化后还有较高的活性。为了节约成本,还试用了
3/11")&456 代替 !"# & 6789:.;体系,获得了成功。
J7:;.;K7G[),]研究了用 5:9L:HM.N97: GBO=078 细胞
脱氢 34甲基 ’)4乙基皮质醇,在添加了表面活性剂后
明显提高了初始反应速率,但最终的转化产率没有
明显的提高。
) P$ 功能性多肽的酶法制备
QD:.R.OB等[)3]在 !"# & 6"S双水相体系中以嗜
热菌蛋白酶水解玉米蛋白,得到的活性肽混合物被
选择性抽提到下相中,从而有效控制了蛋白质水解
的程度。
TL.:O.[)*]用水溶性高聚物 "DK:.FB9 T4)%% 固定
化糜蛋白在 !"# & 6789:.;双水相体系中催化酪蛋白
水解,?$(的产物分配到了 K789:.; 相,而酶可以通
过体系 =>值的降低(=>*+3 U 1+?)从 !"#相中分离
出来,然后再回调 =>值即可重新溶解、重复使用。
TBOH;[)?]建立用微生物细胞中分离小包核体
(EVT)的双水相,调节体系 =>值 2+$,使用 !"#?%%%
()%()&磷酸盐()%()双水相体系,并加入 %+$ OH0
的 -./0,产物收率可达到 ?*(。
) P, 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酶法合成
/70.0[)2]使用真菌 <:BNLHK7;O. B:BK7 WQ2$)$产的
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制备葡萄糖,反应的体系为
!"#1%%%、$%%%和 ’%%%%及 6789:.; <,%%组成,其中以
!"#(,()& 6789:.; <,%%(*()组成的体系转化效率
最高,体系表现出的酶活比未纯化前提高了 ’$倍。
A.:GGH;等[’%]用!4淀粉酶和葡萄糖糖化酶在双
水相体系中水解淀粉、生成葡萄糖,并结合超滤技
术,使该反应得以连续化进行,用于成相的高聚物和
生物催化剂都可以回收再利用。整个体系可运行 ?
K,葡萄糖产量达到 )3% F & A,酶活力比使用单一相缓
冲液提高 )+,倍。
赵凤生等[’)]报道用含腈水解酶的 4(/’7%0%8"(
1’$*7" X!4)细胞将丙稀腈转化成丙烯酰胺,采用的
体系是 !"#3%%%(%+%, F & OA)& I’>!Y$(%+’% F & OA)、
丙烯腈(%+1% OH0 & A)、湿菌体(%+)% F & OA),在 =>
2+%、’, @下转化率达到 ?’+$(。在转化过程间隙
加入丙稀腈,转化的丙稀酰胺回收并加以纯化。转
化的丙稀酰胺最高浓度可达 )+) OH0 & A。
QBDO AB[’’]用无规共聚物 "Y!Y & QFTY$ 双水相
以!4淀粉酶转化淀粉。该体系对温度敏感,在反应
进行后升高温度即可形成两相。麦芽糖产率可达到
)2 F & A,而在水溶液中的产率只有 ),+, F & A。
! 双水相生物催化反应相关技术的研究
双水相催化生物合成的关键技术在于操作工
艺、设备设计和选型。随着双水相生物催化技术应
用的范围扩展,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
’+) 操作模式的选择
双水相生物催化过程的操作模式有简单的批次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卷第 1期
万方数据
转化和成相高聚物及生物催化剂循环使用的连续操
作模式[!"]。
连续操作方式效率高,但集成化方法很复杂,对
设备和操作的技术要求很高。因此,目前大多数报
道的成果是采用批次操作的方式,产物萃取相被新
的萃取相间歇替换。批次操作的优点是简单,易放
大,操作周期短。单批次操作中,将含产物的相静置
或沉降即可获得产物。其缺点是小分子产物或在两
相中分配率相近的产物,在萃取相中收获量较低。
产物在反应混合液中停留的时间与批次操作时间相
等,不稳定或易分解的产物会受损失。再者,酶的亲
水性强,欲将酶完全分配到一相而将产物分配到另
一相相当困难,解决办法之一可用细胞代替酶来做
生物催化剂[!#];或是将双水相体系与超滤膜相联
合,把双水相体系作为一个预滤装置,置细胞于上
相,减少底物颗粒、固体、细胞等对超滤膜的损害。
产物相连续替换、同时生物催化剂相循环利用的研
究虽有报道[!$],但采用连续操作在产物萃取后,高
聚物从产物相中回收再利用的报道较少。
%&’())[*]综述了双水相生物催化连续操作模式
的进展。它将含生物催化剂的下相作为静止相,而
将上相作为流动相,每一步都用新的上相和底物代
替反应过后的上相,采用该法在混合反应器中进行
了由淀粉酶法水解制备葡萄糖和乙醇的研究。
+,-./))0,[!"]利用双水相体系开展了以青霉素
酰基转移酶半连续化制备 12+%+ 的研究。上相在
每一步都由新的上相和底物替代,由于需要中和游
离酸,最初发现 12+%+ 浓度在转化之后增加、都用
体积更小的上相替换,利用提取过 12+%+的上相代
替新的上相可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3045.[!1]使用双水相体系半连续式方法,以纤维
素酶水解纤维素制备葡萄糖,转化率可达到 6*7,
产率达到 !86 9 : ;·<,比常规批次式双水相转化的速
率提高了近 =>倍。
!8! 反应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设备设计与选型对双水相生物催化技术的实施
很重要,必须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反应物、产
物在相内传质的需要;!)酶或细胞和产物在相间传
质的需要;")分相的需要;#)从萃取相中分离产物;
$)高聚物的循环利用[!*]。
在双水相体系中,双水相间界面张力很低、界面
表面积大,要求传质速率高,故常采用搅拌式反应器
进行反应。中速搅拌通常可以给生物催化提供足够
的传质需要[!*],但双水相乳浊液的分离需要很长时
间。在批次式转化中,分相仅可将转化液静置在反
应器中即可。连续式转化中,则需要专门的分离设
备。有文献报道了专门分相设备的设计,但在高速
率分离的情况下似乎都不太有效[!1]。另外,细胞会
在两相界面积聚而影响到分相,设法将细胞完全分
配到一相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可应用于扩大规模的双水相萃取反应中的连续
沉降设备已经有报道,甚至可以循环利用细胞设计
的沉降设备也有报道,但至今还没有将其应用到双
水相生物转化生产中的报道[!6]。
!8" 相关原材料的研究
高活性的生物催化剂是生物催化的核心,其使
用成本是生物技术能否实现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生物催化剂的重复利用对于降低生物制造的成
本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双水相生物催化技术的
工程放大,必须选择合适的双水相体系实现生物催
化剂循环利用,同时尽量考虑选用成本低廉的微生
物细胞或初酶制剂作为催化剂,避免使用昂贵的高
纯度酶,降低生物催化剂的操作费用。其次降低高
聚物的使用成本。有人针对 ?.@A/B,替代的双水相
生物催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使
用粗 ?.@A/B,就可以降低成本["];有人用羟丙基淀粉
代替 ?.@A/B,,应用于双水相催化体系[!"];有报道葡
聚糖可以被改进的 %%C、D.EEB : %FG的淀粉衍生物、
普鲁兰的微生物多糖、糊精、麦芽糖糊精、乙基羟乙
基纤维素等代替。聚乙烯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已经
作为 %FH的替代品[">],磷酸盐也可以用硫酸钠、硫
酸镁、碳酸钠等盐代替,从而使含酶和细胞的双水相
生物催化更加经济可行。
! 问题讨论与展望
由上可见,双水相催化反应体系较传统的反应
—分离体系有显著的优越性,是一项应用前景广阔
的生物催化技术。但是双水相体系中应用了一定浓
度的高聚物,必然增加了产物的成本。而在高聚物 :
盐双水相反应体系中高浓度盐产生较高的渗透压,
对酶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作者在酶催化苯丙酮
酸转氨的双水相反应体系研究中,遇到高盐浓度对
转氨酶的毒化问题,还有双水相体系界面张力减少,
引起界面乳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分离效率。这些
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制约双水相生物催化技术的
!>>#年 6月 孙广海等:双水相生物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万方数据
推广应用。因此,要实现双水相体系在生物转化方
面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探
索工作,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寻找和开发新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价格
便宜和容易回收的成相高聚物。该高聚物的使用可
以大幅度降低转化体系的成本,既不会造成生物催
化剂或细胞的失活、变性和死亡,也不会改变反应的
催化机制。
")引进其他技术(如利用超声波作用、磁场效应
等),促进产物在体系中的分配,加速相分离过程进
行,以提高分离效率、缩短分离时间,解决双水相分
离本身的难点问题。
#)随着双水相技术在实验室研究中取得的进
展,中试扩大和规模化生产相配套的反应设备研究
成功,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新的热点。
参考文献:
[!] $%&’ ( ),$*+, -,.*//0*11&’ 23 45/6*7/089 ,*7/07 *70: ;96<9’/*/0&’
0’ =&,>(9/?>,9’90<079)@A*19: *B+9&+1 /%&@=?*19 1>1/9<[)]3 20&/97?@
’&,&C> *’: 20&9’C0’9960’C !DDE,FG:"HG@"DG I
["] 郭黎平,傅冬梅,张卓勇 3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3 东
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GGG,##"(#):#J@JG3
[#] 董军芳,林金清,陈 钦 3 双水相萃取技术在分离提纯生物物
质中的应用[)]3 江西化工,"GG",":#@E3
[J] K96A9’ . L0M,1/6*3 45/6*7/089 A0&7&’89610&’1 0’ *B+9&+1 /%&@=?*19
1>1/9<1[)]3 N+669’/ O=0’0&’ 0’ 20&/97?’&,&C>,!DDH,D:!P!@!PE3
[F] Q96’*:9R@)+1/0R O,S96’*’:9R@T*;+9’/9 -,U9669’0 .3 V19 &; *B+9&+1
/%&@=?*19 1>1/9<1 ;&6 0’ 10/+ 95/6*7/0&’ &; %*/96 1&,+A,9 *1’0A0&/071 :+6@
0’C /?906 1>’/?9101 A> 9’R><91 0<<&A0,0R9: &’ =&6&+1 1+==&6/1[ )]3
20&/97?’&,&C> *’: 20&9’C0’9960’C,!DDH,FD(!):P#@PD3
[E] 彭华松,宗敏华,梁世中 3 双水相生物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
[)]3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GGG,!H("):!PJ@!PD3
[P] 林东强,朱自强,姚善泾 3 生物分离过程的新探索@双水相分配
与相关技术的集成化[)]3 化工学报,"GGG,F!(!):!@E I
[H] W90 X&’C L?0 ,L?+ )0*’C Q*’C,N*& Y+9 )+’3 4’R><*/07 1>’/?9101
&; 79=?*,950’ 0’ *B+9&+1 /%&@=?*19 1>1/9<1[)]3 20&7?9<07*, 4’C0’996@
0’C )&+6’*,,"GG",!!:DF@DD3
[D] L?+ M0*’ Q*’C,W90 X&’C L?0,(9 Z0’C3 [*6/0/0&’0’C A9?*70&+6 &;
79=?*,950’ *’: P@*<0’&:9*79/&5>79=?*,&1=&6*’07 *70: 0’ [4K \ *<<&@
’0+< 1+,;*/9 *B+9&+1 /%&@=?*19 1>1/9<1[ )]3 )&+6’*, &; N?9<07*,
U97?’&,&C>]20&/9?’&,&C>,"GG!,PE(!!):!!DJ@!!"G3
[!G]N*& Y+9M+’,W+ Y0’C>*’3 ^/+:091 &’ /?9 *11*> <9/?&: &; :95/6*’ 7&’@
79’/6*/0&’ 0’ *B+9&+1 /%& =?*19 1>1/9<1 =6&799:0’C A0&7&’79610&’ %0/?
=9’070,,0’ *7>,*19[)]3 L?&’CC+& $*’C1?9’C1+ L*R?0,!DDJ,!D(!):E!@
EF3
[!!]T0 N?+’ T0*&,N?91/96 ^3Q&3 20&7&’89610&’ %0/? %?&,9 79,, =9’070,,0’
*7>,*19 0’ *B+9&+1 /%&@=?*19 1>1/9<1[)]3 [6&7911 20&7?9<01/6>,!DDD,
#J:J!P@ J"G3
[!"](+’ )&&’C $%&’,-*M’0 $*+,,2& .*//0*11&’3 45/6*7/089 T*7/07 _70:
S96<9’/*/0&’ 0’ [&,>(9/?>,9’90<0’6)@2*19: _B+9&+1 U%&@[?*19[)]3
20&/97?’&,&C> *’: 20&9’C0’9960’C,!DDE,FG:"HG@"DG!3
[!#]) [,*’*1,[ -‘:1/6a&<,S UM96’9,:3 4’?*’79: =6&:+7/0&’ &; ,*7/07 *70:
/?&+C? /?9 +19 &; * ’&89, *B+9&+1 /%&@=?*19 1>1/9< *1 *’ 95/6*7/089
;96<9’/*/0&’ 1>1/9<[)]3 _==, .076&A0&, 20&/9?’&,,!DDE,JF:P#P@PJ#3
[!J]$*+, -*M’0,.*//0*11&’ 2&3 45/6*7/089 A0&7&’89610&’1 0’ *B+9&+1 /%&@
=?*19 1>1/9<13=6&:+7/0&’1 &; [69:+01&,&’9 ;6&< Q>:6&7&6/01&’9 +10’C
_6/?6&?*7/96 10<=,95 *1 *7/*,>1/[)]3 _==, .076&A0&, 20&/97?’&,,!DHE,
"J(J):"FD@"EF3
[!F]S96’*:91 [,N*A6*, ) . ^,[0’?9606& Q .I 20&7&’89610&’ &; * ?>:6&7&6@
/01&’& :9608*/089 0’ *’ &6C*’07@*B+9&+1 /%&@,0B+0:@=?*19 1>1/9<[)]3
4’R><9 .076&A U97?’&,,!DDF,!P("):!E#@!EP 3
[!E].+6*b*<0 (,Q06*/* _3c&89, =6&7911 ;&6 9’R><*/07 ?>:6&,>101 &; =6&@
/90’1 0’ *’ BB+9&+1 /%&@=?*19 1>1/9< ;&6 =6&:+7/0&’ &; =9=/0:9 <05/+69
[)]I [69= 20&7?9< ] 20&/97?’&,,"GGG,#G(!):#!@#P3
[!P] ^?%9/* ^?*6<*,^+’0/* U9&/0*,.3c 3K+=/*3 20&7&’89610&’ 0’ *’
*B+9&+1 /%&@=?*19 1>1/9< +10’C * 1<*6/ A0&7*/*,>1/:7*19< ?>:6&,>101
A> * 7?><&/6>=10’ :9608*/089[)]3 4’R><9 *’: .076&A0*, U97?’&,&C>,
"GG#,"# :##P@##D3
[!H]^0<&’ K W,_’:69% T3 [6&79110’C &; ’&=*6/07+,*/9 A0&=6&:+9/1:*==,0@
7*/0&’ *’: &=/0<0R*/0&’ &; *B+9&+1 /%&@=?*19 1>1/9<[)]3 N?9< U97?’&,
*’: 20&/97?’&,,!DDD,PJ(#):"FG@"FF I
[!D]N9,*, V@,C96*,c97:9/ ^*C7,*<3 [*6/0/0&’0’C &; 0’:+1/60*, 79,,+,*19 0’
*B+9&+1 /%&@=?*19 1>1/9<1 ;6&< U607?&:96<*@060:9 Z.DJ!J[)]3 [6&@
7911 20&7?9<01/6>,"GG!,#E:!GPF@!GHG3
["G]T*611&’ .*/1,_6*1*6*/’*< d*1*’/?>,.*//0*11&’ 2&3 e’/96C6*/0&’ &;
A0&7&’89610&’ *’: :&%’1/69*< =6&79110’C:1/*67? ?>:6&,>101 0’ *’ *B+9@
&+1 /%&@=?*19 1>1/9<[)]3 20&/97?’&, 20&9’C,!DHD,##(E):PFH@PEE3
["!]L?*& S9’C1?9’C,W+ )0’C>0,T0*& Q&’C/*&3 20&7&’89610&’ &; *76>,&’0@
/60,9 /& *’76>,*<0:9 0’ *B+9&+1 /%&@=?*19 1>1/9<[ )]3 K&’C>9
W901?9’C%+,!DDF,"F(#):E@!"3
[""].0*’ T0,)0’@W&& $0<,U&’>* T [99=,913 _<>,*19 =*6/0/0&’0’C *’:
95/6*7/089 A0&7&’89610&’ &; 1/*67? +10’C /?96<&19=*6*/0’C *B+9&+1 /%&@
=?*19 1>1/9<1[)]3 )&+6’*, &; 20&/97?’&,&C>,"GG",D#:!#@"E3
["#]$*6, ^7?fC96,3 e’/9C6*/9: =6&79110’C &; A0&/97?’&,&C> =6&:+7/1[ )]3
20&/97?’&,&C> _:8*’79,"GGG,!H:FH!@FDD3
["J]4 _’:9611&’,2a*6A9, Q*?’@Qa*C96:*,3 20&7&’89610&’1 0’ *B+9&+1 /%&@
=?*19 1>1/9<1 4’R><9[)]3 .076&A U97?’&,,!DDG,!":"J"@"FJ3
["F])*’+1R ),.*,0’&%1b03 U%&@=?*19 =*6/0/0&’0’C A0&69*7/&61 0’ ;96<9’/*@
/0&’ /97?’&,&C>[)]3 20&/?97?’&,&C> _:8*’791,"GG!,!D:F"F@F#H3
["E]S&,b9 UM96’9,:,e’C60: [9611&’,)*<91 . T993 4’R><*/07 N9,,+7&19
Q>:6&,>101 0’ *’ _//60/0&’ 20&69*7/&6 N&[?*19 ^>1/9<[)]3 20&/97?’&,&C> *’: 20&9’C0’9960’C,!DD!,#P:HPE@
HH"3
["P]$*+, -,.*//0*110&’ 23 ^/960&: A0&7&’89610&’ 0’ *B+9&+1 /%&@=?*19
1>1/9<[)]3 20&7*/*, O6C .9:0*,,!DHP,"D:#J#@#JP3
["H]) ^0’?*,[ $ X9>,U [*’:*I _B+9&+1 /%&@=?*19:/?9 1>1/9< &; 7?&079
;&6 95/6*7/089 ;96<9’/*/0&’[)]3 _==, .076&A0&, 20&/97?’&,,"GGG,FJ:
JPF@JHE3
(下转第 #E页)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卷第 #期
万方数据
促进了菌体生长和产酸量。
(!)通过对培养基成份中碳源及氮源的研讨,确
立了 "#乳酸发酵生产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 %
&):葡萄糖 ’(,酵母膏 ’,)*+),-.,玉米浆 /,麸皮 !,
)0*!1,++,202,-+(,3*45(。复合氮源使用玉米浆、
)*+),-和麸皮,减少酵母膏的用量,可大大降低发
酵成本。
(-)在以上所确定的最佳条件下,-4 6发酵 4!
7可产 +(54 $ % & 的 "#乳酸,对葡萄糖摩尔转化率
’45448,产物 "#乳酸的光学纯度为 9’5(+8 ! 5 ! 5。
为国内 "#乳酸发酵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穆守元 5 国内外乳酸及其衍生品的应用和市场前景[:]5 化工
技术经济,!((.,-:.(#.+5
[!] 钱志良,胡 军,雷肇祖 5 乳酸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和市场[:]5
工业微生物,!((.,-.(!):+9#/-5
[-] 张高华,吴晓芳 5 用手性液谱柱法拆分及骠马农药旋光对映体
含量的测定[:]5 现代商检科技,.99;,;(.):!(#!/5
[+] 金其荣,金丰秋 5 乳酸衍生物发展应用新动向[:]5 山西食品工
业,!((!,-:!#/5
[/] 王晨宏,李 弘,王玉琴 5 聚乳酸类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研
究进展[:]<离子交换与吸附,!((.,.4(+):-’9#-4; <
[’] 张 蜀,谭载友,陈济民 5 聚乳酸类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
展[:]5 中国药学杂志,!((!,-4(..):;.(#;.!5
[4] =>?@0?A@ BCD,EFG77>HI JH0FK51A>LFG@C>M >N "#D0MMC@>H 0ML "#H0G@CG
0GCL NA>D K@0AG7 7OLA>HOK0@?K PO N?AD?M@0@C>M QC@7 "!#$%&%’(%$ )!’!&*
(!+%,-!’[:]5 2 R SG0L S$ACG TA,.99+,;((+):..9#.!’5
[;] U>MI0H?I#V0A0 O R,SM@>MC>,1CM?HHC "0WCL?,?@ 0H51A>LFG@C>M >N &
( X)0ML "(#)H0G@CG 0GCL CK>D?AK PO ".$(%/.$,00#’ $.’!, KFPK35 G0K?C
"=Y!((.. 0ML ".$(%/.$,00#’ $%+1&,2%+),’ KFPK35Z>A[F?MK "=Y!(((+
CM G>M@CMF>FK N?AD?M@0@C>M[:]5 : T?AD?M@ EC>?M$,.99’,;.:/+;#//! <
[9] V?ACM$05 1A>G?LFA? N>A @7? 3A?30A0@C>M >N "(#)#H0G@CG 0GCL QC@7 ".$(%*
/.$,00#’ /#03.+,$#’[1]5 \= /-!!4;.5.99+#(’#!.5
[.(]"?DCAGC SHC,1>D?@@> SM@7>MO &5]M70MG?L 3A>LFG@C>M >N "(#)#H0G@CG
0GCL PO DF@0M@K >N ".$(%/.$,00#’ -!0/+#!$4,, SZ229’+9[:]< : ^ML YC#
GA>PC>H5.99!,..(.):;#!- <
[..]V>?HK_>Q5 1A>G?KK N>A @7? 3A>LFG@C>M >N "#H0G@CG 0GCL QC@7 @7? FK? >N
".$(%/.$,00#’ /#03.+,$#’ "=Y!.!9[1]5 \=++’4(-+,.9;+#(;#!.5
[.!]E?M@7CM =,VCHH0LK?M :51A>LFG@C>M >N >3@CG0HHO 3FA? "#H0G@0@? PO ".$*
(%/.$,00#’ /#03.+,$#’ 0ML 3FACNCG0@C>M PO GAOK@0HHCK0@C>M 0ML HC[FCL % HC[FCL
?‘@A0G@C>M[:]5 S33H YCGA>PC>H EC>@?G7M>H,.99/,+!:;!’#;!95
[.-]:0M 15 L? E>?A,Z?C‘?CA0 Y5 :5 L? Y0@@>K,)?CaKK?H ,5Y5 "(#)#&0G@CG
0GCL 3A>LFG@C>M PO KFK3?ML?L 0ML 0$$A?$0@?L G>M@CMF>FK GFH@FA?K >N
5.$,00#’ 0.!6%0.$(,$#’[ 7]5 S33H YCGA>PC>H EC>@?G7M>H,.99(,-+:.+9#
./-5
[.+] J>K0_C51A>LFG@C>M >N 7C$7 >3@CG0H 3FAC@O "#H0F@CG 0GCL[ 1]5
\=/+’’/;;,.99/#..#.+5
[./]朱懿德,梁国庆,包守懿 <工业发酵分析[Y]<北京:轻工出版
社,.99.:./#.9 <
[.’]R ] 布坎南,) ] 吉本斯 <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Y]<中
译本 <北京:科学出版社,.9;+:4/9 b 4’(<
[.4]李友荣,马辉文 <发酵生理学[Y]<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9;9,++ <
[.;]UE .(-(4+(#.9’- L N>A 3A>LFGCM$ "(#)#&0G@CG SGCL[=]<
[.9]JQ>M =,&?? 1 2,&?? ] U,?@ 0H5 1A>LFG@C>M >N H0G@CG 0GCL PO ".$(%*
/.$,00#’ +8.)&%’#’ QC@7 WC@0DCM?#KF33H?D?M@?L K>OP?0M 7OLA>HOK0@?
[:]5 ]MIOD? YCGA>P Z?G7M>H,!(((,!’:
!!!!!!!!!!!!!!!!!!!!!!!!!!!!!!!!!!!!!!!!!!!!!!!
!(9 c !./<
(上接第 !!页)
[!9]U?AP?M Y dCaHK@A0,2>AM?HCK " L? U>>Ca?A5 ]‘@A0G@CW? PC>G>MW?AKC>MK CM
0[F?>FK @Q>#370K? KOK@?DK[ :]5 2FAA?M@ ,3CMC>M CM EC>@?G7M>H>$O,
.99;,9:.4.#.4’5
[-(]:>70MKK>M * ,,1?AKK>M :,Za?AM?HL T5 Z7?AM>K?30A0@CM$ Q0@?A % 3>HOD?A
KOK@?D:S M>W?H >M?#3H>D?A 0[F?>FK @Q>#370K? KOK@?D N>A 3A>@?CM 3F#
ACNCG0@C>M[:]5 EC>@?G7M>H>$O 0ML EC>?M$CM??ACM$,.999,’’(+):!+4#
!/45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卷第 -期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