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cellulose producing strain

1株产细菌纤维素芽胞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全 文 :第 12卷第 5期
2014年 9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Vol􀆰 12 No􀆰 5
Sep􀆰 2014
doi:10􀆰 3969 / j􀆰 issn􀆰 1672-3678􀆰 2014􀆰 05􀆰 014
收稿日期:2013-06-18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12J05015);福建省教育厅 A类科技项目(JA12430)
作者简介:朱宏阳(1979—),男,福建武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发酵工程;姚  俊(联系人),讲师,E⁃mail:joelyao@ njmu􀆰 edu􀆰 cn
1株产细菌纤维素芽胞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朱宏阳1,姚  俊2,冯  珊1, 李泳宁1,林伟铃1
(1􀆰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系 福州,350101; 2􀆰 南京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南京 210029)
摘  要:从残次水果中分离出 1株菌株 ZF 7,其产物经纤维素特异性染色反应、红外光谱分析及纤维素酶水解实
验后,被确定为细菌纤维素。 在对 ZF 7菌株常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的基础上,对部分长度的 16S rDNA
同源性进行了分析,发现 ZF 7 菌株与解淀粉芽胞杆菌相似度可达 99􀆰 5%,现命名为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ZF 7。 对 ZF 7菌株在振荡培养和静置培养条件下的发酵性能进行了初步考察,得到细菌纤维素产率分别为 6􀆰 6
和 6􀆰 2 g / L。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解淀粉芽胞杆菌;筛选;鉴定
中图分类号:Q93⁃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14)05-0080-05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cellulose producing strain
ZHU Hongyang1,YAO Jun2,FENG Shan1,LI Yongning1,LIN Weiling1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Fujian Health College,Fuzhou,350101,China;
2􀆰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Strain ZF⁃7 was isolated from bad fruits. Its product was determined as bacterial cellulose
(BC) in view of the results of cellulose special reaction, FT⁃IR spectroscopy analysis and cellulose
hydrolysis experiments. Based on morpholog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ZF⁃7 was
identified by 16S rDNA sequences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6S rDNA
sequences of ZF⁃7 had 99􀆰 5% similarity to the partial sequence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uggesting
that ZF⁃7 was categorized as a subspecies of B􀆰 amyloliquefaciens, and denominated as
B􀆰 amyloliquefaciens ZF⁃7􀆰 The fermentation performance of ZF⁃7 under shaking and static flasks was
inspected preliminarily,and the BC production was 6􀆰 6 and 6􀆰 2 g / L,respectively􀆰
Key words:bacterial cellulose;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isolation;identification
    细菌纤维素( 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 BC)是 1
种由葡萄糖分子以 β 1,4 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天然
纳米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
降解性、较强的持水能力和较高的力学性能等优良
特性[1]。 与植物纤维相比,细菌纤维素具有高结晶
度、高持水性、高杨氏模量、高纯度和较好的生物相
容性等特点,因此细菌纤维素在医用敷料等生物医
学材料、食品、造纸和纺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2]。
目前,用于研究细菌纤维素的主要菌株为木醋
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 [3]、汉逊氏葡糖酸醋杆菌
(Gluconacetobacter hansenii) [4]和木葡萄糖酸醋杆菌
(Gluconacetobacter xylinum) [5]。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
细菌纤维素的合成过程、细菌纤维素的理化特性及
发酵条件的优化均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
成果,为细菌纤维素的商业应用奠定了一定
基础[6-8]。
然而,细菌纤维素的高生产成本限制了它的工
业规模,因此降低细菌纤维成本是当前工业生产亟
须解决的问题,而选育高产细菌纤维素菌株是目前
看来最为可行的途径。 为此,笔者利用本地食品、
果蔬资源,以葡萄糖为 C 源,筛选出细菌纤维素生
产能力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以期为细菌纤
维素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分离菌株的样品来源
福州市鼓山、旗山采集的土壤,残次水果,闽侯
县市场采集的散酒糟和零售泡菜等。
1􀆰 2  主要培养基
1􀆰 2􀆰 1  富集培养基
葡萄糖 40 g,酵母膏 5 g,蛋白胨 5 g,乙酸钠
2 g,CaCO3 10 g;用乙酸调 pH 5􀆰 0,蒸馏水定容至
1 L,121 ℃灭菌 15 min后加入制霉菌素 50 mg / L。
1􀆰 2􀆰 2  固体培养基
葡萄糖 20 g,蛋白胨 5 g,酵母膏 5 g,柠檬酸
1 g,Na2HPO4·12H2O 5 g,CaCO3 10 g,琼脂 20 g;蒸
馏水定容至 1 L,pH 6􀆰 5,121 ℃灭菌 15 min。
1􀆰 2􀆰 3  发酵培养基
葡萄糖 50 g,蛋白胨 5 g,酵母膏 5 g,柠檬酸
1 g,Na2HPO4·12H2O 5 g;乙醇 1􀆰 4%(体积分数),
pH 6􀆰 5,蒸馏水定容至 1 L,121 ℃灭菌 15 min。
1􀆰 3  实验方法
1􀆰 3􀆰 1  菌株的富集
将采集的样品粉碎或打浆后以体积比 1 ∶ 10 的
无菌水进行稀释,取稀释液 1 mL接入装有 10 mL无
菌富集培养基的试管中,30 ℃静置培养 3 d后观察,
管内液面长有乳白色胶状膜者为阳性。 将阳性菌
液划线分离于固体平板培养基,30 ℃培养 5 d,挑取
产透明圈的菌株接入富集培养基,观察产膜情况。
以上富集和分离操作反复进行 2次。
1􀆰 3􀆰 2  菌株筛选与纯化
待平皿培养 5 d 后,挑取长好的菌株接入发酵
培养基,筛选产膜快且产量大的菌株。
1􀆰 3􀆰 3  菌株发酵产膜
取一环活化好的斜面种子接入发酵培养基,
30 ℃、100 r / min振荡培养 24 h 后,以 5%的接种量
接入装有 50 mL 发酵培养基的 250 mL 三角瓶中,
30 ℃恒温静置培养 5 d。
1􀆰 4  细菌纤维素提取和处理方法
恒温静置培养 5 d 的细菌纤维素膜浮于表面,
将膜取出后,用水多次冲洗,除去膜表面的培养基
及杂质,将膜浸泡于 1% (质量体积比)的 NaOH 溶
液中,80 ℃恒温 30 min,至膜呈乳白色半透明,然后
用 0􀆰 5%(体积分数)乙酸溶液浸泡,再用蒸馏水冲
洗至 pH中性,沥干表面水分,称湿质量,然后将纤
维素膜于 60 ℃烘箱烘至恒质量,称膜干质量。 纤维
素的产量以 1 L培养基中纤维素的质量表示。
1􀆰 5  细菌纤维素产量和含水率的测定
将处理好的细菌纤维素凝胶于 4 000 r / min 离
心 30 min,所得膜定义为细菌纤维素湿质量;将纤维
素凝胶于 80 ℃干燥至恒质量,所得为细菌纤维素干
质量。 用精密电子天平称量细菌纤维素质量,细菌
纤维素凝胶含水率按式(1)计算。
细菌纤维素凝胶含水率 = (湿质量-干质量) /
湿质量×100% (1)
1􀆰 6  菌株鉴定
1􀆰 6􀆰 1  生理生化特性检测[9-10]
按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进行生理生化特性
检测。
1􀆰 6􀆰 2  16S rDNA分析
提取菌株 ZF 7的基因组 DNA为模板,用细菌
通用引物进行 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送测序公司
测序,再将得到的序列提交 NCBI进行 BLAST比对,
并用 NT Vector 构建其分子系统发育进化树,最终
鉴定出细菌纤维素产生菌 ZF 7的种属。
1􀆰 7  产物分析
1􀆰 7􀆰 1  染色法定性分析[11]
参照植物纤维素定性染色法。 挑取培养 1~2 d
后发酵液表面产生的凝胶膜于装水的培养皿中,使
其自然平展于载玻片上,取出载玻片,晾干。 于干
燥的膜上滴加 66􀆰 5%(体积分数)H2SO4,再滴加 KI
溶液显色,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显色情况。 呈
现特异性蓝黑色的反应可将该菌膜的主要成分初
步判定为纤维素。
1􀆰 7􀆰 2  红外光谱的鉴定与结构分析
将纤维素薄膜真空冷冻干燥后,研成粉末,用
KBr压片处理,放入样品池对其进行扫描测定,波长
范围为 400 ~ 4 000 cm-1,红外光谱仪为尼高力 360
智能型。
18  第 5期 朱宏阳等:1株产细菌纤维素芽胞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1􀆰 7􀆰 3  纤维素酶水解的试验
准确称取 1 g的干燥薄膜,充分研磨碎后,加入
用 PBS缓冲液(pH 5􀆰 0)配制的纤维素酶液,50 ℃
保温水解,水解至溶液清亮后以烘干至恒质量的滤
纸过滤。 滤液用 SBA 40C 生物传感仪(山东科学
院生物研究所)检测葡萄糖含量;滤渣洗涤 2 次,将
滤纸连渣烘干至恒质量,称质量后减去滤纸的质量
即为纤维素的质量,从而可算出纤维素的含量。
2  结果与讨论
2􀆰 1  细菌纤维素产生菌的分离及产物分析
采集的 50份土壤和水果样品中,仅 3份采集于
残次水果中的样品产生凝胶状胶质膜,阳性检出率
仅为 6%。 该菌膜在 0􀆰 1 mol / L NaOH 溶液中不发
生溶解,用 H2SO4 KI染色呈特异性蓝黑色反应,因
此初步判断该菌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11]。 其中
1株编号为 ZF 7 样品肉眼观察颜色较深,推测其
产量较高,因此选择 ZF 7 菌株为进一步的研究
对象。
提取 ZF 7菌株发酵产物,经真空冷冻干燥后
进行红外扫描,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如图 1 所示。
从图 1可知:在 1 164 cm-1处的吸收峰是由 C—O键
的伸缩振动引起的,是纤维素分子的特征峰。 在
3 435 cm-1处的吸收峰,反映了 O—H 键的伸缩振
动。 在 1 644 cm-1处的吸收峰是由纤维素 4′端的半
缩醛基引起的,在 1 428 cm-1处的吸收峰是由 C—H
键伸缩振动引起的,深度与纤维素结晶度有关;而
在 2 896 cm-1处的吸收峰则是由 CH2—CH 伸展产
生的。 在约 900 cm-1处的吸收峰是糖苷键的特征
峰[12]。 根据红外结果显示,ZF 7 产物与细菌纤维
素结构相符。
图 1  细菌纤维素薄膜的红外图谱
Fig􀆰 1  FT⁃IR of bacterial cellulose
取真空冷冻干燥薄膜 1􀆰 011 g,经 50 mL纤维素
酶水解 24 h 后溶液变得清亮。 用烘干的滤纸
(0􀆰 752 g)过滤,滤液用 SBA 40C 检测葡萄糖质量
为 0􀆰 99 g;将滤纸连渣烘干,称质量为 0􀆰 845 g,减去
滤纸质量得到残渣的质量为 0􀆰 093 g,得纤维素含量
为:[(1􀆰 011 - 0􀆰 093) / 1􀆰 011] × 100% = 90􀆰 8%。 根
据纤维素酶水解结果及 SBA 40C 检测葡萄糖结果
可表明 ZF 7菌株产膜为纤维素,其纤维素含量为
90􀆰 8%(表 1)。
表 1  纤维素酶的水解结果
Table 1  Main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character of ZF⁃7
m(薄
膜) / g
m(滤
纸) / g
m(滤纸+
滤渣) / g
m(滤
渣) / g
w(纤维素)
/ %
m(水解液
葡萄糖) / g
1􀆰 011 0􀆰 752 0􀆰 845 0􀆰 093 90􀆰 8 0􀆰 99
2􀆰 2  ZF 7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
该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细小,菌落直径
2~5 mm,多为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
以及呈微黄色,形成皮革状菌膜。 其显微镜检形态
如图 2所示,固体培养基菌落形态如图 3所示,扫描
电镜形态如图 4所示。
图 2  细菌纤维素产生菌 ZF 7
Fig􀆰 2  Cell image of bacterial strain ZF⁃7
图 3  ZF 7菌株的菌落形态
Fig􀆰 3  Colony shape of bacterial strain ZF⁃7
28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 
图 4  ZF 7菌株扫描电镜照片
Fig􀆰 4  SEM image of bacterial strain ZF⁃7
对筛选出产细菌纤维素的菌株 ZF 7进行生理
生化特征测定的结果如表 2所示。
表 2  ZF 7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
Table 2  Results of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of ZF⁃7
检测项
反应特点
产酸 产气
检测项 是否反应(生长)
葡萄糖 + - 3%(体积分数)NaCl +
乳糖 - + 5%(体积分数)NaCl -
蔗糖 + - 0􀆰 001%(体积分数)溶菌酶 +
果糖 + - 过氧化氢酶 +
L 鼠李糖 - - 酪蛋白水解 -
D 山梨醇 - - 吐温 80 -
乙酸盐 + - 明胶液化试验 -
柠檬酸盐 - - 乙醇氧化成乙酸 +
富马酸盐 - - 乳酸盐氧化 +
马来酸盐 - - 产芽孢试验 +
琥珀酸盐 - - 生酮试验 +
淀粉 + - 以铵盐为唯一 N源 -
尿素 -
好氧性 +
产纤维素试验 +
醌类物质 Q10
革兰氏染色 阳性
2􀆰 3  16S rDNA分子鉴定
以 ZF 7菌株基因组 DNA为模板,用细菌通用
引物 27F (5′ AGAGTTTGATCCTGGCTCAG 3′)
和 1492R ( 5′ GGTTACCTTGTTACGACTT 3′)
PCR扩增 16S rDNA单一条带,结果见图 5。 如图 5
所示:扩增的条带大约为 1 500 bp。 将 PCR 产物送
至大连生工公司进行测序,结果表明,ZF 7 的 16S
rDNA序列全长为 1 460 bp,将所测序列送 NCBI
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 BLAST 比对,构建以 16S
rDNA全序列为基础的系统发育树(图 6)。
由图 6可知:ZF 7 菌株与 Bacillus amylolique⁃
faciens subsp􀆰 (GenBank登录号为:JF899275)菌株同
源性最高,同源性达 99􀆰 5%。 结合形态、生理生化
特征试验及 16S rDNA 全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研究
结果,可以将 ZF 7 菌株的分类定位为解淀粉芽胞
杆菌,具体为 B􀆰 amyloliquefaciens ZF 7。
S1 为样品 1;S2 为样品 2;M为标准 DNA
图 5  16S rDNA PCR扩增结果
Fig􀆰 5  16S rDNA PCR result of ZF⁃7
图 6  菌株 ZF 7的 16S rD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树
Fig􀆰 6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ZF⁃7 and related
species based on their 16S rDNA sequence
2􀆰 4  ZF 7产细菌纤维素的初步发酵试验
采用发酵培养基分别进行摇瓶静置和振荡发
酵试验。 在静置发酵试验中,发酵液面首先形成
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纤维素膜逐渐变厚,最
后纤维素凝胶充满整个液体发酵培养基,如图 7
所示。
在摇瓶动态发酵试验中,由于摇床振荡的剪切
力,细菌纤维素膜无法形成完整的膜,膜被打散并
呈圆珠状,悬浮于发酵液表面,外表均匀光滑,如图
8所示。
不同发酵方式的实验结果如表 3 所示。 由表 3
可知:在振荡发酵条件下,发酵 5 d 后,膜湿质量可
38  第 5期 朱宏阳等:1株产细菌纤维素芽胞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图 7  静置发酵 3 d后细菌纤维素的外观形态
Fig􀆰 7  Appearance shape of bacterial cellulose
after 3 d of stationary culture
图 8  振荡发酵 3 d后细菌纤维素的外观形态
Fig􀆰 8  Appearance shape of bacterial cellulose
after 3 d of flask agitated culture
达 425􀆰 2 g / L,干质量为 6􀆰 6 g / L,湿含率为 98􀆰 45%;
而在静置发酵条件下,发酵 5 d 后,膜湿质量可达
502􀆰 6 g / L,干质量为 6􀆰 2 g / L,湿含率为 98􀆰 77%,说
明在振荡发酵条件下的产率较高,但湿含率较低。
从发酵结果可以看出 ZF 7 菌株的产量较高,因此
以此作为出发菌株,辅于工业诱变选育技术可望筛
选获得具有性能较好的生产菌株。
表 3  ZF 7在不同发酵方式下发酵 5 d的结果
Table 3  Fermented results of ZF⁃7 under different
culture conditions after 5 d
发酵方式 细菌纤维素湿质量 / g
细菌纤维素干
质量 / g 湿含率 / %
振荡培养 425􀆰 2 6􀆰 6 98􀆰 45
静置培养 502􀆰 6 6􀆰 2 98􀆰 77
  注:纤维素干、湿质量以 1 L发酵液计。
3  结  论
从自然界中分离获得 1株菌株 ZF 7,其产物经
纤维素特异性染色及红外光谱分析后确定为细菌纤
维素。 通过观察 ZF 7菌株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同
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试验结合 16S rDNA,鉴定 ZF 7
菌株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 ZF
7)。 发现 ZF 7菌株在静置和振荡培养条件下具有
较好的细菌纤维素产生能力,振荡条件下,ZF 7 发
酵 5 d,细菌纤维素产量(干质量)可达 6􀆰 6 g / L,含水
率为 98􀆰 45%;静置条件下,ZF 7发酵 5 d,细菌纤维
素产量(干质量)可达 6􀆰 2 g / L,含水率为 98􀆰 77%。
综上所述,ZF 7具有较高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但由于其为野生菌株,发酵产细菌纤维素的能力仍
然不能达到工业化要求。 因此,须对野生菌株采用
不同的理化因子进行诱变以筛选出优良的生产菌
株,同时对诱变后菌株的发酵条件需进行优化,以
提高 ZF 7的细菌纤维素产量,方可为细菌纤维素
大规模生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 1 ]   余冰,周红丽.细菌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J] .生物技术通报,
2007(2):87⁃90.
[ 2 ]   Gullo M,Giudici P. Acetic acid bacteria in traditional balsamic
vinegar:phenotypic traits relevant for starter cultures selec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8,125(1):
46⁃53.
[ 3 ]   贾士儒,欧竤宇,傅强.新型生物材料:细菌纤维素[J] .食品与
发酵工业,2000,27(1):54⁃58.
[ 4 ]   杨颖,贾静静,陆胜民,等.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的鉴定及产
物分析[J] .中国食品学报,2012,12(7):216⁃221.
[ 5 ]   Shoda M, Sugano Y. Recent advance in bacterial cellulose
production[J].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2005,10
(1):1⁃8.
[ 6 ]   王银存,李利军,马英辉,等.细菌纤维素生产及应用研究进
展[J] .中国酿造,2011(4):20⁃23.
[ 7 ]   Ananda P,Akira K,Hidemitsu F,et al.Tubular bacterial cellulose
gel oriented fibrils on the curved surface[ J] . Polymer,2008,49
(4):1885⁃1891.
[ 8 ]   Bodin A,Backdahl H,Fink H.Influence of cultivation conditions
on mechanic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bacterial cellulose
tubes [ J ] .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07, 97 ( 2 ):
425⁃434.
[ 9 ]   布坎南 R E,吉本斯 N E.伯杰细菌鉴定手册[M].中国科学院
微生物研究所《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翻译组,译.8版.北京:科
学出版社,1984.
[10]   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1.
[11]   施庆珊,冯劲,冯静,等.一株产细菌纤维素菌株的分离和初
步鉴定[J]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2):11⁃15.
[12]   刘俊来.仪器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周晓薇)
48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 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