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万方数据
·22- 熊物加I过程 第4卷第2期
菌体的存活率在逐渐降低,紫外线照射90s以后,
存活率接近予◇,也就是砉芟平板不再有菌落生长。
80
68
摹
鐾40
滋20
O
O 50 100
tfs
图l效应蓝线
Fig.1Curveoflivabil时arIdUVdose
当致死率达到75%左右,鄂存活率25%左右
时,产生正突变的几率较高,照射时间为30s时,致
死率为72%,因此选取照射时间为30s的平板菌落
进行摇瓶筛菌蜜验。
2.3高产腺苷磺氨酸的摇瓶发酵筛选
取诱变后的突变菌分批在摇瓶中发酵进行筛菌
实验,黼时取缀始菌株徽为对照,最后得到l株产量
25
20
/—、
j
挛15
爨
:i哂
琶lo
q
5
O
较高的正突变菌sAM.06,采用HPLC进行分析,结
梁SA麓毯摇瓶产量可达嚣1.0∥己,鲍源始菌株提
高了17%。
2.4遗传稳定性的考察
对该突变菌连续培养5代,每次叛懑发菌株作
为对照,产量都提高15%左右,见表2,说明该突变
株遗传稳定性较好。
表2遗传稳定健考察
Table2 studyofstability
2。5发酵罐闫歇培养耱连续培养的毙较
采用5L发酵罐间歇培养,在24h后一次性补
加1.0g几£。蛋氨酸和30g,L葡萄糖溶液,sAM的积
繁和菌体生长过程觅隧2。控铡菌俸达到最高质量
浓度时流加1.Og/L五.蛋氨酸和30g,L葡萄糖溶液
的sAM积累和生长情况如图3。
1.6
l,4
1.2
1·o蓬
瞄等
譬
0.6
O。.隼
O.2
0.0
珊
一·一生物釜;一一一鬻惹糖覆量浓发;一下一乙醇体积分数;
一。一sAM产量;一◆一SAM质量分数
图2间歇培养方式对SAM积累的影响
Fig.2掰k£《ba|馥e越姐je∞垃玲ace黝越硅蛀on《sAM
国图2和图3可以看出,采用间歇培养方式,由
于前期底糖消耗过快,24h后一次性加入£.蛋氨酸
羲体时,融麓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就达到稳定期,不
再积累,并且由于L.蛋氨酸对菌体生长有一定的抑
制作用,使得生物量与sAM积累量郝不够高。丽采
蔫流糯培养方式,待菌体生长到最大浓度时再开始
12
lO
8
羹
6差
呈
4
2
e
流加三一蛋氨酸和葡萄糖溶液,由图3可以看出流加
后的sAM积累量有明显的升高,最高值可达
5。34∥£,楚闻歇发酵产量的一倍。但是,果震流加
方式补加前体£.蛋氨酸,sAM积累量升高到最高点
需要的时间比问歇发酵的时间要长,这可能是因为
闻歇培养楚在篮h一次性枣}热髓簿£一蛋氨酸,此时
口瓷≮慕《∽≮
O
5
O
5
O
5
e
3
2
2
l
l
O
0
万方数据
2006年5月 董函竹等:高产腺苷蛋氨酸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垮养方式研究 ·23·
菌体生长到对数生长期,正处在生长旺势阶段,因此
李}加前体£一蛋氯酸后,SA麓在酵母体内就会较快的
积累,而流加方式培养是在菌体生长到最大浓度后
开始漉加前体己,蛋氨酸,此时菌体生长达到了延迟
3结论
3
渤
瀑
糍
辩
妊
轧
期,所以对SAM的积累较为缓慢,但却可以减轻£.
甏氨酸在对数生长期时对菌体生长的摊制作用,弗
且生物量和产量都要高于间歇培养,是较好的一种
培养方式。
50
4e
30莲
霎
餐
20¥
lO
蛰
O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柏
一-一S矗麓;一圈~乙醇体瓢分数;一V一残糖质量分数;一。一生物量
圈3流加培养方式对sAM积累的影响
Fig.3嬲妖tof ed_bacchcuhureontheaccumulationofSAM
i纛过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方法对清酒酵母
SAM.04。01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一株突变菌SAM.06,
其产量可比原始菌株提高17%,遗传稳定性也较
好。同时考察了闻歇发酵和流加发酵两种培养方
式,作了比较分析,认为在菌体生长到最大浓度时开
始流加前体£一蛋氨酸比一次性加入前钵效果好,
SAM的产量也有大幅提高,5L发酵罐中流加培养
sAM产量最高可以达到5.34g/L,生物量104.3{;i;,L。
参考文献:
[1]陈小龙,熏远山,郑裕国,等。腺苷蛋氮酸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
基翦傻偬(1].孛匡生穆工程杂恚,2。隧,罄(11):65秭.
[2]杨静,王曼,韦平和.Js.腺苷甲硫氨酸的临床及药理研究
进展[J].药学进展,200l,25(3):164+167.
[33景簿.腺蜚蛋氨酸[J】,生会的亿攀,19鳄,15(2):49韵.
[4】 vi如1uduttP,D髓iseR.R硅e《s—adenosyl一£.nle}}lionineint le扭eat—
nl即tofal。nholicverdi∽a8e:introdllctionarldsuⅡ帅ary0ft}IesyIrlpo一
《啪【JJ.舭co}10l,2002,27(3):151一154,
[5j涮懿kF,2嗣el【c翼,鹣辆’擎rDj,成嚣l。强ep捌u蒯蝴《s一胡e-
nosyl一£-H擀lllionineandS*砌曲0syl-己一ethioninebyyea8t【J].En珂m0—
1硒a,1965,29:283—298.
一是),(芝《∽≮
6
5
4
3
2
●
O
坶
∞
%
∞
加
∞
∞
柏
鼹
加
m
0
万方数据
高产腺苷蛋氨酸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培养方式研究
作者: 董函竹, 刘沛溢, 谭天伟, DONG Han-zhu, LIU Pei-yi, TAN Tian-wei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29
刊名: 生物加工过程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年,卷(期): 2006,4(2)
被引用次数: 6次
参考文献(5条)
1.陈小龙;王远山;郑裕国 腺苷蛋氨酸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11)
2.杨静;王旻;韦平和 S-腺苷甲硫氨酸的临床及药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药学进展 2001(03)
3.景沛 腺苷蛋氨酸 1995(02)
4.Vishnudutt P;Denise R Role of S-adenosyl-L-methion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introduction and summary of the symposium[外文期刊] 2002(03)
5.Schlenk F;Zydek C R;Ehninger D J The production of S-adenosyl-L-methionine and S-adenosyl-L-
ethionine by yeast 196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刘沛溢.董函竹.谭天伟.LIU Pei-Yi.DONG Han-Zhu.TAN Tian-Wei 补加前体L-蛋氨酸对高密度发酵生产S-腺苷-
L-蛋氨酸的影响[期刊论文]-生物工程学报2006,22(2)
2. 王远山.陈小龙.胡忠策.郑裕国.沈寅初 产腺苷蛋氨酸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会议论文]-2002
3. 陈小龙.王远山.郑裕国.沈寅初 腺苷蛋氨酸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4,24(11)
4. 曾俊华.王昌禄.陈容容.周庆礼.张健.ZENG Jun-hua.WANG Chang-lu.CHEN Rong-rong.ZHOU Qing-li.ZHANG
Jian 破碎酵母释放腺苷蛋氨酸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2)
5. 涂国全.魏赛金.刘姝.黎循航 南昌霉素高产菌株的链霉素抗性基因突变诱变筛选研究[期刊论文]-微生物学通报
2002,29(5)
6. 刘沛溢.王杰鹏.谭天伟.LIU Pei-yi.WANG Jie-peng.TAN Tian-wei 代谢过程中相关氨基酸对高密度发酵生产腺
苷蛋氨酸的影响[期刊论文]-生物加工过程2007,5(4)
7. 王远山.陈小龙.郑裕国.沈寅初.WANG Yuan-shan.CHEN Xiao-long.ZHENG Yu-guo.SHEN Yin-chu 产腺苷蛋氨酸
酵母菌株的选育[期刊论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7,28(2)
8. 陈小龙.王远山.郑裕国.CHEN Xiao-long.WANG Yuan-shan.ZHENG Yu-guo 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的提取纯化研究
[期刊论文]-生物技术2005,15(1)
9. 曾献春.季荣.牟贵平.ZENG Xian-chun.JI Rong.MU Gui-ping 巴里坤草原西伯利亚蝗虫肠道内高产纤维素酶菌
株筛选[期刊论文]-食品科学2007,28(9)
10. 张建勇.王晓港.王水莲.路云.ZHANG Jian-yong.WANG Xiao-gang.WANG Shui-lian.LU Yun 溶氧对重组毕赤酵
母高密度发酵生产腺苷蛋氨酸的影响[期刊论文]-齐鲁药事2007,26(7)
引证文献(6条)
1.封晓霞.王雅琴 复合诱变和原生质体融合选育S-腺苷甲硫氨酸酿酒酵母高产菌株[期刊论文]-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6)
2.王永强.钱江潮.储炬.郭美锦.张嗣良 甲醇浓度和VHb蛋白表达对重组毕赤酵母生产SAM的影响[期刊论文]-华东理
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3)
3.邵娜.卫功元.葛晓光.聂敏 紫外线γ射线复合诱变筛选S-腺苷甲硫氨酸和谷胱甘肽联产发酵菌株[期刊论文]-辐
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10(2)
4.陈原.肖冬光 发酵法制备S-腺苷-L-甲硫氨酸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1(9)
5.唐萍艳.刘吉华.余伯阳 复合诱变选育9α-羟基青蒿素高转化率菌株[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
6.汤亚杰.李艳.李冬生.李红梅 S-腺苷甲硫氨酸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报 2007(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wjggc20060200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