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7卷第5期
2009年9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ChineseJournalofBioprocessEngineering
Vol.7No.5
Sep.2009
doi:10.3969/j.issn.1762-3678.2009.05.003
收稿日期:2008-11-22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7AA05Z417,2006AA020203)
作者简介:李 相(1984—),男,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能源与酶工程;杨江科(联系人),副教授,Email:jiangke_yang@hot
mail.com
基于响应面设计脂肪酶 Novo435催化合成
甘油二酯的工艺优化
李 相,刘 云,杨江科
(华中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摘 要:以甘油、油酸为原料,优化在无溶剂体系中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435催化合成甘油二酯(diglyceride,DAG)
的工艺。系统考察底物摩尔比(油酸/甘油)、反应温度、时间和加酶量等因素对油酸转化率和甘油二酯含量影响的
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各主效因子,并经回归分析获得最优的工艺条件。所得最优条件:油酸与甘油底
物摩尔比227、反应温度4814℃、反应时间63h、加酶量168%。在此条件下,实验测得油酸转化率为4542%,
甘油二酯质量分数为7001%,与响应面模型预测值吻合。
关键词:脂肪酶Novo435;甘油二酯;响应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TQ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678(2009)05-0013-06
OptimizationofNovo435lipasecatalyzeddiglycerides
productionby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LIXiang,LIUYun,YANGJiangke
(KeyLaboratoryofMolecularBiophysicsoftheMinistryofEducation,ColegeofLifeScienceandTechnology,
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Inordertoexploreanovelmethodtosynthesisdeglyceride(DAG),usingtheimmobilizedli
paseNovo435asthecatalyst,theglycerolandtheoleicacidaresubstrate.Theefectoftheoleicacid/
glycerolmolarratio,reactiontemperature,reactiontime,andenzymeloadontheconversionrateofthe
oleicacidandthecontentofDAGwasinvestigated.Themajorimpactfactorswereoptimizedbyusingre
sponsesurfacemethodology.Theoptimalparameterswereasfolows:oleicacidtoglycerolmolarratio
227,reactiontemperature4814℃,reactiontime63h,andenzymeload168%.Underthesecon
ditions,theconversionrateoftheoleicacidandthecontentofDAGwere4542% and7001%.
Keywords:Novo435;diglyceride;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
甘油二酯(diglyceride,DAG)是油脂的天然成分。
根据酰基与甘油羟基结合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
1,2 DAG和1,3 DAG2类。甘油二酯不仅能改善
食品风味,延长储存期,而且是功能食品的主要添加
剂,能减少体内的脂肪堆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及相
关疾病[1-3]。在医药行业中,甘油二酯不仅可作为药
物活性成分的分散介质,还是重要的药物中间
体[4-6]。在化工行业中,甘油二酯可作为原料用于脂
类、重构脂质和酯蛋白等多种化合物的合成,也可用
于工业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等[7]。
化学法是目前工业化生产甘油二酯的主要方
法,该法存在催化剂专一性差,反应温度高、能耗
大、甘油二酯含量低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8]。以脂
肪酶为催化剂,通过合成制备甘油二酯的酶法工艺
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产品分离纯化简单等
优点,是甘油二酯制备工艺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国外生物酶催化脂肪酸与甘油合成甘油二酯的研
究已经进入工业化阶段[9],而国内目前关于甘油二
酯的大规模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10]。
本文以油酸和甘油为原料,在无溶剂体系中以
固定化脂肪酶Novo435催化合成油酸甘油二酯。在
考察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酶量等单
因素对油酸转化率和甘油二酯转化率的影响并确
定各因素高、低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
计对各主要因素及交互作用进行系统研究,以获得
最佳的催化合成条件,为酶法制备甘油二酯的规模
化生产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固定化脂肪酶 Novo435,诺维信公司;辛酸、甘
油、无水乙醇、无水乙醚、正己烷、NaOH(均为分析
纯)、4A分子筛,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公司。
12 仪器
摇床,金坛市新航仪器厂;电子天平,梅特勒 托
利多仪器有限公司;旋涡混匀器,ScientificIndustries
公司;气相色谱仪 GC 9790,温岭福立分析仪器有
限公司;FID检测器;N2000气相色谱工作站。
13 实验方法
131 酶催化酯化反应
将001mol油酸与一定量的甘油于50mL具
塞锥形瓶中,在实验条件下预热30min左右,加入
一定量固定化脂肪酶(下文所指加酶量均为固定化
后的脂肪酶总质量,包括脂肪酶本身及固定化载体
的质量),在摇床转速200r/min、一定的温度条件
下,用棉花密封瓶口,振荡反应,以利于自然挥发
脱水。
132 油酸转化率的测定
从反应混合物中称取01g试样 (精确到01
mg),用10mL溶剂V(乙醇)∶V(乙醚)=2∶1溶解,
并用005mol/L的 NaOH标准溶液滴定残余的油
酸,计算油酸的转化率。
油酸转化率 =(1-
V2·m2
-1
V1·m1
-1)×100%
式中:m1、m2为反应前、后称取的试样质量,g;V1、V2
为反应前、后滴定所用NaOH的量,mL。
133 甘油二酯含量的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测定反应混合物中的甘油二酯
含量。吸取100μL反应液,经离心分层后取上层
液样10μL,用590μL正己烷溶解并混匀,取1μL
试样进样。色谱条件:GC 9790气相色谱仪,
DB 1HT毛细管柱(30m×025mm×01μm),
FID检测器,载气为高纯 N2。采用程序升温,柱温
140℃,维持 2min;以 10℃/min的速度升至
190℃,维持1min;3℃/min的速度升至215℃,
维持1min;10℃/min的速度升至365℃,维持25
min。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 360℃和
380℃。
各种组分的计算采用面积归一法。
w=m(DAG)/[m(FFA)+m(MAG)+
m(DAG)+m(TAG)]
式中:w为二甘酯的质量分数;m(FFA)、m(MAG)、
m(DAG)和m(TAG)分别为脂肪酸、单甘酯、二甘酯
和三甘酯的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
211 油酸与甘油摩尔比对油酸转化率以及甘二
酯含量的影响
考察油酸与甘油摩尔比对油酸转化率以及
甘油二酯含量的影响(图 1)。实验条件:55℃,
反应12h,加酶量1%。由图1可知:随着底物摩
尔比的增加,甘油二酯质量分数逐渐增加;当油
酸与甘油的摩尔比为 2时,甘油二酯质量分数达
最高值558%。此后,随着底物摩尔比增大,甘
油二酯质量分数逐渐降低。这可能由于酶活性
中心周围油酸质量浓度偏高,而局部甘油质量浓
度较低,不利于相间传质,导致甘油二酯质量分
数降低[11]。反应达到平衡后产物的组成与底物
比例有关,油酸与甘油底物摩尔比增加,促进了
酰基位移的发生[12-13],利于副产物甘油三酯和
甘油一酯的生成,也降低了甘油二酯的含量。考
虑到过多的甘油不利于反应后产物的分离,因此
将油酸与甘油的最低摩尔比定为1∶1。
4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
图1 油酸与甘油底物摩尔比对油酸转化率和
甘油二酯质量分数的影响
Fig.1 Efectsofoleicacid/glycerolratioonconversion
rateofoleicacidandcontentofDAG
212 反应温度对油酸转化率以及甘油二酯含量
的影响
考察反应温度对油酸转化率及甘油二酯含量
的影响(图2)。实验条件为:底物摩尔比为1∶1,反
应12h,加酶量1%。由图2可知:在50℃以下时,
随着温度的提高,油酸转化率迅速地上升;到达
50℃以后,油酸转化率不再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
在60℃甘油二酯的质量分数达到峰值;此后,随着
温度的上升甘油二酯的质量分数逐渐下降。
图2 温度对油酸转化率和甘油二酯质量分数的影响
Fig.2 Efectsoftemperatureonconversionrateofoleic
acidandcontentofDAG
酶的固定化增加了酶的构象稳定性,使最适温
度增加。适当提高反应的温度,不仅可以提高酶
活,而且有利于增加底物的扩散性,有助于交换量
的提高;另一方面,过高的反应温度对酶的空间结
构和构象有较大的影响,降低酶活并减少酶的使用
寿命,使底物转化率减小[14]。脂肪酶的最适温度通
常介于30~60℃之间。
213 反应时间对油酸转化率以及甘油二酯质量
分数的影响
在不同反应时间下的油酸转化率及甘油二酯
质量分数如图3所示。实验条件为:底物摩尔比为
1∶1,反应温度55℃,加酶量1%。由图3可知:随
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油酸转化率及甘油二酯质量分
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在反应时间到85h后,两者的
增加趋势变缓,表明此时已达到动力学平衡。本结
果与Yankah等[15]的研究一致。
图3 反应时间对油酸转化率和甘油二酯质量分数的影响
Fig.3 Efectsofreactiontimeonconversionrateofoleic
acidandcontentofDAG
214 加酶量对油酸转化率以及甘油二酯质量分
数的影响
加酶量(占油酸甘油总质量百分比)对油酸转
化率及甘油二酯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4所示。实验
条件为:底物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55℃,反应12
h。由图4可知:当酶用量从02%升至1%,油酸转
化率大幅增加;当酶用量超过1%后,随着酶量的继
续增加,油酸转化率趋于平缓。说明酶添加量超过
1%以后,酶底物可能达到饱和,或者由于酶的团聚
造成乳化界面减小、传质受限,因而转化率没有明
显增加。甘油二酯质量分数随加酶量的增加逐渐
下降。表明随着加酶量的增加,更有利于副产物甘
油一酯和甘油三酯的生成,从而降低了甘油二酯的
质量分数。
图4 加酶量(占油酸甘油总质量分数)对油酸
转化率和甘油二酯质量分数的影响
Fig.4 Efectsofenzymeloadonconversionrateofoleic
acidandcontentofDAG
51 第5期 李 相等:基于响应面设计脂肪酶Novo435催化合成甘油二酯的工艺优化
215 加水量的影响
水在酯化反应中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16]:一
方面,脂肪酶催化的酶促反应过程中需要适量水分
激活其活性;另一方面,酯化反应是脱水反应,水是
反应的产物之一,水分过多会使反应提前达到平
衡。在油酸甘油摩尔比为1∶1、加酶量为1%、反应
时间12h、55℃的反应条件下,研究初始水量与反
应底物质量比0%~5%情况下的转化率。随水分的
增加,油酸转化率有下降的趋势,而在无水的条件
下反应,效果相对较好。可能是所用脂肪酶为固定
化酶,在制备过程中已经含有少量水分的原因。当
用4A分子筛为脱水剂,发现分子筛表面含有未反
应的甘油和油酸,说明分子筛对于反应底物有吸附
作用。这种对底物的吸附性降低了分子筛对水的
吸附能力,影响了酯化率,故反应中均采用自然挥
发脱水。
22 响应面实验
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本研究借助于 SAS
(statisticalanalysissystem)90统计软件,采用多元
二次回归方程拟合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
通过回归方程优化工艺参数,预测响应值,并对影
响实验过程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进行评价,确定最
佳反应条件。
221 响应面因素及水平的选取
实验选取反应温度、加酶量、底物摩尔比、反应
时间4个主效因子作为响应面试验的因素。综合单
因子实验结果,各因素的水平选择范围为:反应温
度40~60℃、加酶量05% ~15%、底物摩尔比值
1~2、反应时间4~12h。响应面各因素及水平如表
1所示。
表1 响应面因子及水平
Table1 FactorsandlevelsofRSM
水平
等级
影响因子
X1
温度/℃
X2
加酶量/%
X3
时间/h
X4
底物摩尔比值
低水平 40 05 4 10
中等水平 50 10 8 15
高水平 60 15 12 20
本优化实验的设计及数据分析采用响应面法
中的 SmalComposite:HartleyMethod设计,四因素
三水平共21次独立实验,油酸转化率与甘油二酯含
量的乘积作为响应值 Y。每个实验做3组平行,取
其平均值。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响应面设计及结果
Table2 Designof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and
correspondingresults
试验号 温度/℃
加酶量/
%
时间/
h
底物摩
尔比值
响应值Y/
%
1 40 05 40 20 605
2 60 05 40 20 1199
3 40 15 40 10 2682
4 60 15 40 10 3934
5 40 05 120 10 2411
6 60 05 120 10 4554
7 40 15 120 20 2751
8 60 15 120 20 3072
9 3318 10 80 15 1072
10 6682 10 80 15 3578
11 50 016 80 15 884
12 50 184 80 15 3647
13 50 10 127 15 626
14 50 10 1473 15 3237
15 50 10 80 066 3998
16 50 10 80 234 2761
17 50 10 80 15 3281
18 50 10 80 15 3317
19 50 10 80 15 3258
20 50 10 80 15 3282
21 50 10 80 15 3208
222 拟合度检验及方差分析
通过多项式回归分析,由 SAS90统计软件所
得到的拟合全变量二次回归方程模型如下:
Y1=3167129+624271X1+8214461X2+
7762565X3-3677632X4-
2207322X1X1-145625X1X2+
077375X1X3-310125X1X4-
2417689X2X2-3763618X2X3-
2303815X2X4-3598559X3X3-
3625711X3X4+1520909X4X4
其各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估计值见表3,方差分
析结果见表4。
决定系数 R2值为9719%,说明由这4个因素
及其二次项能解释 Y1变化的9719%。模型的拟
合程度良好。
6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
表3 回归方程偏回归系数的估计值
Table3 EfectestimatesforY1
因子 估计值 标准差 t Pr>|t|
X1 624 097 645 000066
X2 821 150 546 0001575
X3 776 150 516 0002098
X4 -368 150 -244 0050213
X1X1 -221 093 -238 005447
X1X2 -146 127 -115 0293616
X1X3 0776 127 061 0563344
X1X4 -3106 127 -245 0049744
X2X2 -242 093 -261 0040056
X2X3 -376 197 -191 0104112
X2X4 -230 197 -117 028574
X3X3 -360 093 -389 0008109
X3X4 -363 197 -184 0114744
X4X4 152 093 164 0151563
223 响应因子水平的优化
对全变量的二次回归模型进行规范分析,考察所
拟合的相应曲面形状。获得的部分响应面法立体
图如图6所示。
表4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表(α=001,置信度99%)
Table1 ANOVAandfitstatisticsforY1
因素 DF SS MS F Pr>F
X1 1 53223 53223 4154 000066
X2 1 38171 38171 2979 0001575
X3 1 34087 34087 2661 0002098
X4 1 7651 7651 597 0050213
X1X1 1 7281 7281 568 005447
X1X2 1 1697 1697 132 0293616
X1X3 1 479 479 037 0563344
X1X4 1 7694 7694 601 0049744
X2X2 1 8735 8735 682 0040056
X2X3 1 4694 4694 367 0104112
X2X4 1 1759 1759 137 028574
X3X3 1 19352 19352 1511 0008109
X3X4 1 4356 4356 340 0114744
X4X4 1 3457 3457 270 0151563
模型 14 265591 18971 1481 0001646
一次项 4 207304 51826 4045 0000178
平方项 4 37609 9402 734 0017061
交互项 6 20678 3446 269 0126881
误差 6 7687 1281
离合不足 2 7622 3811 23602 00001
纯误差 4 065 016
总和 20 273278
离回归偏差 358 358
决定系数(R2)9719% 9719%
变异系数(CV)1310 1310
图6 响应面三维立体图
Fig.6 Responsesurfaceplot
71 第5期 李 相等:基于响应面设计脂肪酶Novo435催化合成甘油二酯的工艺优化
由图6可知,模型具有稳定点。对回归模型进
行响应面规范分析,寻求稳定值及最优条件,所获
得最优条件为:油酸/甘油底物摩尔比227、反应温
度4814℃、反应时间630h、加酶量168%。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模型与测定可靠性,对最优实
验条件进行验证。在此条件下得到油酸转化率平均
值为4542%,甘油二酯质量分数是7001%,油酸转
化率与甘油二酯的乘积是3180%。
3 结 论
本研究确定了在无溶剂反应体系中以油酸和
甘油为原料,以固定化脂肪酶 Novo435催化油酸和
甘油直接合成甘油二酯工艺路线的可行性。系统
考察了影响酶法催化合成甘油二酯的主要参数,并
基于响应面试验设计和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最优
的工艺条件。所获得的工艺条件为酶法合成甘油
二酯工艺的优化及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NoboruM.Diacylglyceroloil:anedibleoilwithlessaccumulation
ofbodyfat[J].LipidTechnology,2001(12):129133.
[2] HiroyukiT,TomonoriN,HiroyukiW.Energyvalueanddigestibili
tyofdietaryoilcontainingmainly1,3diacylglycerolaresimilarto
thoseoftriacylglycerol[J].Lipids,2001,36(8):379382.
[3] MengXH,ZouDY,ShiZP,etal.Dietarydiacylglycerolprevents
highfatdietinducedlipidaccumulationinpatliverandabdominal
adiposetissue[J].Lipids,2004,39(1):3741.
[4] BergerM.RegioisomericalypureMGDGassyntheticalbuilding
blooks[J].FatScienceTechnology,1999(5):169175.
[5] 常兰,张辉,李海龙,等.类脂质体纳米药物载体[J].食品科
技,2008(3):126129.
ChangLan,ZhangHui,LiHailong,etal.PreparationofVclipo
someswithglyceryldilaurateassyntheticmaterials[J].FoodSci
enceandTechnology,2008(3):126129.
[6] 胡胜,朱进,尹英遂,等.酶法合成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酯[J].应
用化工,2005,34(8):495497.
HuSheng,ZhuJin,YinYingsui,etal.Synthesesoflongchainun
saturatedestersbyimmobilelipase[J].AppliedChemicalIndus
try,2005,34(8):495497.
[7] WaldingerC,SchneiderM.Enzymaticesterificationofglycerol:Ⅱ.
lipasecatalyzedsynthesisofregioisomericalypure1,3sndiacylg
lycerolsand1(3)racmonoacylglycerolsderivedfromunsaturated
fatyacids[J].JournalofAmericanOilChemicalSociety,1996,73
(11):15131518.
[8] LewisF,InmokL,GeorgeP.Chemicalprocessfortheproductionof
1,3diglycerideoils:US,20030104104109[P].20030605.
[9] WatanabeT,SugiuraM,SatoM,etal.Diacylglycerolproductionin
apackedbedbioreactor[J].ProcessBiochemistry,2005,40(2):
637643.
[10]孟祥河,孙培龙,杨开,等.填充床反应器中酶法连续合成甘油
二酯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5,21(3):425429.
MengXianghe,SunPeilong,YangKai,etal.Synthesisofdiacylg
lycerolusingimmoblized1,3regiospecificlipaseincontinuously
operatedfixedbedreactors[J].ChineseJournalofBiotechnology,
2005,21(3):425429.
[11]夏咏梅,章克昌.无溶剂体系中脂肪酶催化合成单甘酯的研究
[J].化学通报,2001,64(5):303305.
XiaYongmei,ZhangKechang.Lipasecatalyzedsynthesisofmono
glyceridesinthesolidphaseglycerolysisofpalmoil[J].Chemis
try,2001,64(5):303305.
[12]XuXB.EnzymaticproductionofSLs[J].FoodScience,2000,21
(12):195198.
[13]TsuzukiW,KobayashiS,SuzukiT.Fluorometricdetectionofinter
actionbetweenlipaseandglyceride[J].JournalofAmericanOil
ChemicalSociety,1998,75(4):535538.
[14]XuXB,FomusoLB,AkohCC.Synthesisofstructuredtriacylg
lycerolsbylipasecatalyzedacidolysisinapackedbedbioreactor
[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00,48(l):
310.
[15]YankahVV,AkohCC.Lipasecatalyzedacidolysisoftristearin
witholeicorcaprylicacidstoproducestructuerdlipids[J].Journal
ofAmericanOilChemicalSociety,2000,77(5):495500.
[16]AlekseyZ,KlibanovAM.Theefectofwateronenzymeactionin
organicmedia[J].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1988,263
(17):80178021.
81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第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