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 of cultivation conditions on hydrogen production by 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 M-21

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 M-21发酵制氢培养条件研究



全 文 :!"#$%&’(’)* +,&,+)%&’-’.)* !"!"发酵制氢培养条件研究
卢 元,张 ,邢新会!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研究所,北京 #$$$%&)
摘 要:利用类腐败梭状芽孢杆菌 !"’#(!"#$%&’(’)* +,&,+)%&’-’.)* !"’#),在 ()*、#+$ , - ./0条件下发酵制氢,以葡萄
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 .12的葡萄糖可以产生 #3$+ .12的氢气,最终所产气体中有 )$45’ 和 ($467’(体积百
分数)。最优初始 85范围为 )3$ 9 )3+,少量乙酸的存在对氢气的生成有促进作用,若大量存在,会严重抑制菌的生
长。在 6 - :质量比为 #3$时,所产氢气体积最多,# ;葡萄糖可产生 )+ .< 5’(常温常压)。在高温 %(*下对种菌预
处理 ($ =促进孢子的萌发,会缩短发酵产氢的时间。以淀粉为碳源,所产氢气体积略微高于葡萄糖,# ;淀粉可产
生 )% .< 5’(常温常压);以蔗糖为碳源,所产氢气体积略微低于葡萄糖,# ;蔗糖可产生 )’ .< 5’(常温常压)。该菌
不能降解利用羧甲基纤维素,木质素磺酸钠,及纸浆等。
关键词:生物制氢;梭菌;厌氧发酵;生物量
中图分类号: >?##@A’B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
#$$%&’ ($ &)*’+,-’+(. &(./+’+(.0 (. 12/3(4%. 53(/)&’+(. 62
!"#$%&’(’)* +,&,+)%&’-’.)* 78’#
(L0=M/MFMN 1O P/121;/QG2 R0;/0NN,/0;,SN8G,M.N0M 1O 6JN./QG2 R0;/0NN,/0;,>=/0;JFG D0/TN,=/MU,PN/V/0; #$$$%&,6J/0G)
960’3-&’:C0 1W2/;GMN G0GN,1W/Q !"#$%&’(’)* +,&,+)%&’-’.)* !"’# /= QG8GW2N 1O FM/2/X/0; TG,/1F= =F;G,= M1 8,1"
YFQN JUY,1;N03 D0YN, MJN QF2M/TGM/10 Q10Y/M/10= 1O ()*,#+$ , - ./0 =JGZ/0; G0Y /0/M/G2 85 1O %3+ /0 ;2FQ1=N"
Q10MG/0/0; .NY/F.,MJN QN22= U/N2YNY #3$+ .12 5’ - .12 ;2FQ1=N,G0Y MJN O/0G2 Q1.81=/M/10 1O ;G= U/N2YNY Q10"
MG/0/0; )$4 JUY,1;N0 G0Y ($ 4 QG,W10 Y/1[/YN,G0Y MJN O/0G2 85 21\/0; Y1\0 M1 +3’+3 >JN 18M/.F. /0/M/G2
85 1O MJN .NY/F. \G= WNM\NN0 )3$ G0Y )3+,G 2/MM2N GQNMGMN /0 MJN .NY/F. .GU 8,1.1MN JUY,1;N0 ,N2NG=/0;,
WFM G 2G,;N G.1F0M 1O GQNMGMN /0 MJN .NY/F. .GU /0J/W/M MJN QN22= ;,1\/0;;G0Y MJN 18/.F. ,GM/1 1O QG,W10
=1F,QN M1 0/M,1;N0 =1F,QN(/ 0 /)\G= GW1FM #3$3 5NGM"=J1QZ M,NGM.N0M M1 MJN /01QF2F. 8,/1, M1 MJN QF2M/TGM/10
O1, ($ =NQ10Y= GM %(*,N0JG0QNY MJN JUY,1;N0 8,1YFQM/103 >JN WGQMN,/F. Q1F2Y G2=1 FM/2/XN =MG,QJ G0Y =FQ,1=N
G= QG,W10 =1F,QN=,WFM JGY 01 QG8GW/2/MU 1O FM/2/X/0; QG,W[U.NMJU2QN22F21=N,=1Y/F. 2/;01=F28J10GMN G0Y 8G8N,
8F28 O1, JFY,1;N0 8,1YFQM/103
:%2 ;(3/0:W/1JUY,1;N0 8,1YFQM/10;W/1.G==;!"#$%&’(’)* =8;G0GN,1W/Q ON,.N0MGM/10
地球上的化石燃料日趋枯竭,而且此类燃料燃
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又会给地球带来温室
效应和酸雨,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科研工作
者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清洁、可持续的替代能源。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 B)(计划(’$$(6P)#@$$()
作者简介:卢 元(#B%("),男,大学,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R".G/2:2FUFG0$$].G/2=3 M=/0;JFG3 NYF3 Q0
联系人:邢新会,R".G/2:[J[/0;] M=/0;JFG3 NYF3 Q0
第 ’卷第 ’期
’$$&年 +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6J/0N=N ^1F,0G2 1O P/18,1QN== R0;/0NN,/0;
!GU ’$$&
·&#·
万方数据
因为氢气本身无毒,燃烧后仅生成水,所以被认为是
理想的清洁能源。
氢不但是一种优质燃料,还是石油、化工、化肥
和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所有气体中,氢气最轻,导
热性最好;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
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氢可以以气态、
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
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
制取氢的新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化学法
中,有用氧化铁做催化剂从水中制氢气["];有借助高
温和电场作用把水完全分解制氢气的方法[#];甲烷
制氢气[$]等;生物法中,主要是利用能够产氢的微生
物来制取氢气,国内发展比较成熟的是有机废水发
酵法制氢[%]。
产氢的微生物有两大类:光合生物,包括藻类和
光合细菌,研究较多的有蓝绿藻属、绿藻属[!]、深红
红螺菌、球形红假单胞菌、深红红假单藻菌、液泡外
硫红螺菌[&]、紫色无硫菌[’]、类球红细菌[(]等;发酵
微生物,主要包括兼性厌氧的和绝对厌氧细菌,如大
肠埃希氏杆菌、产气肠杆菌、褐球固氮菌[&]、丁酸梭
菌[)]、产气荚膜梭菌、丙酮丁醇梭菌[!*]等。生物质
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利用产氢菌将自然界中大量存
在的废弃生物量、生物质转化为氢将成为生物制氢
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文将利用一种类腐败梭状芽孢杆菌进行发酵
制氢的培养条件研究。该菌是一种严格厌氧产生芽
孢的有机营养型杆菌属,形成芽孢为鼓槌状,革兰氏
阳性但快速的转变为阴性。该菌从土壤中分离出
来[(]。其制氢优点在于对多种碳源的可利用性,包
括葡萄糖、蔗糖、几丁质、淀粉等。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材料
!+!+! 菌株
类腐败梭菌 ,-"!( !"#$%&’(’)* +,&,+)%&’-’.)* ,-
"!),又称为腐化梭状芽孢杆菌或副腐化梭状芽孢杆
菌。菌体由日本三重大学生物资源学部微生物工程
实验室大宫帮雄教授提供。
!+!+" 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组分( . /):葡萄糖 !* 0,胰蛋白胨
" 0,酵母提取物 $+% 0,溶液 1 ’% 2/,溶液 3 ’% 2/,
溶液 4 #+* 2/,溶液 5 *+! 2/,67"48# $+* 0,/-半胱
氨酸盐酸盐 #+* 0。
溶液 1( . /):9":;8$ &+* 0。
溶液 3( . /):674< !"+* 0, 474<" !+" 0 ,
(6:$)"=8$ !"+* 0 ,,0=8$·’:"8 "+% 0 ,9:";8$
&+* 0。
溶液 4( . /):乙酸 !+( 2/。
溶液 5( . /):!+* 0刃天青。
")发酵培养基同种子培养基。
!+" 实验方法
!+"+! 厌氧密封操作
将培养基置于 ’* 2/的发酵瓶中,用橡胶塞进行
密封,用 6"吹扫排净瓶内 8"。可通过培养基中刃天
青的颜色变化定性判断发酵瓶中氧的含量变化。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密封针筒将 ! 2/种液打入发
酵瓶中。用白色医用胶带包裹在橡胶塞外部,以防产
生气体逸出。
!+"+" 葡萄糖浓度测定
采用 #,%-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 氢气含量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外标法(=>?27@AB C4-(1)。使用
的柱子为不锈钢填充柱,载气为氮气,色谱检测器为
热导检测器(D45)。
" 结果与讨论
"+! 摇瓶培养发酵产氢特性(图 !)
(!总的气体生成体积;"氢气生成体积;#细胞干重;
$ 葡萄糖浓度;% E:)
图 ! 以葡萄糖为碳源初始 E: F (+% 时,总的气体生成体
积、氢气生成体积、细胞干重、葡萄糖浓度及 E:随时
间变化关系
G?0H! D?2I JKBLMI KN JB0 JBE:(+%)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卷第 "期
万方数据
以葡萄糖为碳源,!"#,$%& ’ ( )*+ 下培养。培
养基的最初 ,-值为 ./%。
由图 $可以看出:在 & 0 " 1内,气体体积、细胞
干重、葡萄糖浓度及发酵液的 ,-值几乎没有什么
变化,处于延迟期,这是由于孢子的萌发需要消耗一
定的时间,而且梭菌刚适应新的环境,因此生长代谢
比较缓慢;在 " 1之后,气体体积、细胞干重、葡萄糖
浓度及发酵液的 ,-值发生变化,逐渐进入对数生
长期;培养 $. 1后,从气体体积、细胞干重、葡萄糖
浓度及发酵液的 ,-值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细胞
进入停滞期。最终 -2 产生体积 &/"% 3 ( 3(常温常
压),发酵液 ,-降至 %/%。从图 $还可以看出,梭菌
在 "/% 1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但在 $$ 1后才进入
气体对数产生期,说明梭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才开
始代谢产生气体。
由图 $结果进行计算,最终气体体积成份中氢
气占 "&4(体积百分数),二氧化碳占 !&4(体积百
分数)。$ )56葡萄糖产生 $/&% )56 -2(按常温常压
进行换算)。
2/2 葡萄糖碳源含量优化
在氮源含量($& 7 ( 3)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
葡萄糖碳源的含量进行优化。
(!氢气生成体积;"葡萄糖浓度;#,-)
图 2 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 $! 1后氢气生成体积、葡萄糖
浓度及发酵液 ,-值随初始碳氮比变化关系图
8*792 :;;<=> 5; )?@@ ’?>*5 5; =?’A5+ >5 +*>’57<+ 5+ 7?@ *5+
?+D >1< 5>1<’ ,?’?)<><’@9(=C6>*B?>*5+@ E<’< =?’’* ;5’
$! 1 *+ 76C=5@?*+*+7 )=1 )5D<)
由图 2 看出:在初始碳氮质量比为 &/. 0 $/&
时,培养 $! 1后所产氢气体积最多;在碳氮比为 &/H
0 $/2之间,随着碳氮比的增大,发酵液的 ,-值快
速降到 %/& 左右,碳氮比为 $/2 0 $/I 时,发酵液的
,-值基本一致。
2/! 初始 ,-值的优化
以葡萄糖为碳源,用乙酸调节 ,- 值。因为乙
酸为该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以此同时考察乙酸对
该菌种发酵制氢的抑制作用。
在实验当中,初始 ,-为 %/%时,细菌没有生长,
由图 $中也可以看出,发酵液最终 ,-值在 %/& 0 %/%
之间,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图 !为细菌发酵培养 $! 1后,总的生成气体体
积、氢气的生成体积及百分含量随初始 ,-值的变
化关系图。由图 ! 可以看出,初始 ,-在 "/& 0 "/%
之间,生成的总的气体体积和氢气的体积都最多。
同时,可以看到初始 ,-值为 ./%时,产氢的效率几
乎为 $&&4,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产生的 JK2 在碱
性条件下被吸收了。因此,初始 ,-为 "/& 0 "/%时,
产氢效率最高。
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图 $和图 !中 ,-值对产氢
过程的影响也观察到:在细菌生长阶段,少量的乙酸
对氢气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当乙酸积累到一定程
度,会对氢气的产生起到抑制的作用,甚至会抑制细
菌的生长。
($总的气体生成体积;!氢气生成体积;
% 氢气体积百分含量)
图 ! 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 $! 1时总的气体生成体积、氢
气生成体积及百分含量随初始 ,-变化关系图
8*79! :;;<=> 5; *+*>*?6 ,- 5+ 7?@ *5+ ?+D >1< 5>1<’ ,?’?)><’@(=C6>*B?>*5+@ E<’< =?’’* ;5’ $! 1 *+ 76C=5@>?*+*+7 )=1 )5D<)
为进一步验证 ,-的影响,我们用乙酸调节 ,-
到 "/H,在 !"#,$%& ’ ( )*+条件下培养细菌。通过总
的气体生成体积、发酵液 ,-及葡萄糖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与未调 ,-(为 ./%)做以简单的比较。
2&&H年 %月 卢 元等:!"#$%&’(’)* +,&,+)%&’-’.)*LF2$发酵制氢培养条件研究 ·H!·
万方数据
(! 总的气体生成体积;"葡萄糖浓度;#!")
图 # 以葡萄糖为碳源初始 !" $ %&# 时,总的气体生成体
积、葡萄糖浓度及 !"随时间变化关系
’()*# +(,- ./012- /3 .045(675(/8 /3 ! " #$%$#&’%()(*&+ 9:;< )40:
./2-:./857(8(8) ,-=(0, >? >75.@ ,/=-
由图 #可以看出:在 A B C @内,为延迟期;C B @阶段为气体对数产生期;葡萄糖浓度及发酵液的 !"值不随时间变化,细胞
进入停滞期。
同图 <进行比较,可看出,经过 !"值的优化,
梭菌可更快进入气体对数产生期(由 << @ 降到 C
@);总的气体生成体积要高(由 <&AD E F E到 <&; E F
E);发酵液 !"有所降低(由 D&D降到 D&;D)。
;&# 菌种对其它碳源的可降解性
;&#&< 以淀粉作为碳源
培养基(淀粉为 发酵瓶中,G% H,!" $ I&D#)。
$ 总的气体生成体积;%氢气生成体积;#!"
图 D 未调 !"以淀粉为碳源时总的气体生成体积、氢气生
成体积及 !"随时间变化关系
’()*D +(,- ./012- /3 .045(675(/8 /3 ! " #$%$#&’%()(*&+ 9:;< (8 2/4:
0>4- 2571.@:./857(8(8) ,-=(0, >? >75.@ ,/=-*
观察图 D与图 <,未调 !"值以淀粉为碳源同以
葡萄糖为碳源进行比较知,发酵周期有所减短,从
A&%D E F E增加到 A&%I E F E;最终 !"值有所降低,从
D&D降到 D&;。
以上结果说明实验所用的梭菌具有淀粉水解活
性。从工业应用角度来讲,淀粉比葡萄糖要更便宜,
用淀粉作为碳源产氢比葡萄糖更优越。
;&#&; 以纤维素、木质素、蔗糖为碳源
培养基(
量。
表 < 以纤维素、木质素和蔗糖为碳源发酵产氢体积及 !"值
+7>4- < J/,!71(2/8 /3 6/40,- /3 @?=1/)-8 -6/46-= 78= !" 735-1
;A @ .045(675(/8 >? 02(8) =(33-1-85 .71>/8 2/01.-2
类型 产生氢气体积百分数 F(E F E)最终 !"
无任何碳源 A&A%D I&GD
羧甲基纤维素 A&AGD I&GD
纸浆 A&<#; D I&AA
木质素磺酸钠 A&<;% D %&IC
蔗糖 A&%;; D C&<<
由表 <可看出:没有碳源的情况下,由于培养基
中的其他成分仍有少量碳的存在,有少量氢气产生;
与没有碳源进行比较,可溶性纤维素(羧甲基纤维
素)、难溶纤维素(纸浆)、木质素磺酸钠都不能被该
菌种降解;但蔗糖可以很好的被细菌降解,产生氢
气,同葡萄糖作碳源比较,产生的氢气体积百分数有
所减少,从 A&%D E F E减少到 A&%; E F E,最终 !"值有
所升高,从 D&#增到 C&<<。上述结果说明实验所用
的菌株没有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作用,但可以将
蔗糖代谢产生氢气。
;&D 种菌的热休克处理对细菌产氢的影响
由于实验用的种菌为产孢菌,接入培养基中的
种液,芽孢的萌发需消耗一段时间。我们在发酵培
养前期,探索通过热休克处理促使孢子快速萌发,以
尽快进入产氢阶段。
未调 !" 值,以葡萄糖为碳源,在 IGH(IA B
IDH)[时间为接种后 <# @。
·##· 生物加工过程 第 ;卷第 ;期
万方数据
! 氢气生成体积;"!"
图 # 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产生的氢气产生体积及 !"在 $% &
后随休克时间的变化关系
’()*# +,,-./ 0, &-1/2&0.3 /(4- 05 )12 -6078/(05 159 !"(.87/(61:
/(052 ;-<- .1<<(-9 08/ ,0< $% & (5 )78.02-:.05/1(5(5) 4-9(84
=> =1/0& 409-)*
由图 #可以看出:在发酵前,对种菌进行热休克
处理 ?@ 2,能够促使孢子的萌发,能更快的进入产氢
阶段;但是处理时间超过 ?@ 2之后,由于休克时间
过长,可能会杀死细菌或孢子发芽率,造成产氢效率
降低。详细原因需要进一步实验解析。
! 结论
对 ! A "#$#"%&$’(’)%* B:C$发酵制氢的培养条件
研究发现,以葡萄糖为碳源进行摇瓶分批培养,
$ 407的葡萄糖可以产生 $A@D 407的氢气,最终所产
气体中有 E@F"C 和 ?@FGHC(体积百分数)。通过
对 !"值和碳源含量的优化,发现最优初始 !"范围
为 EA@ I EAD,最优初始碳氮比为 @AJ I $A@。同时根
据初始 !"值的改变,推测出少量乙酸的存在对氢
气的生成有促进作用,若大量存在,会抑制菌的产氢
效率。由于该菌会产生芽孢,芽孢的萌生需消耗一
段时间,在发酵前期,在 J?K下通过对种菌热休克
处理 ?@ 2可促使芽孢的萌发,会提高氢气的产生效
率。该菌种也可以利用淀粉和蔗糖为碳源,以淀粉
作碳源产氢要优于葡萄糖。但是该菌不能降解羧甲
基纤维素,木质素磺酸钠,纸浆等。
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可利用多种糖作为碳源,
! A "#$#"%&$’(’)%* B:C$是生物产氢的优良菌株。对
产氢过程机理及酵工艺的优化需要做进一步的研
究。
致谢:
感谢日本三重大学生物资源学部大宫帮雄教授
提供菌种。
参考文献:
[$] 元英进 A 生物法制[L]A 现代化工,$MMD,$D(E):J:$$A
[C] N<05 .1/17>2/ 413-2 &>9<0)-5 ,<04 ;1/-<[L]* ’0.82 05 G1/17>2/2,C@@?
(C):DA
[?] O(!06-/23> P719(4(
9<0)-5 !<098./(05 => ;1/-< 9(220.(1:
/(05 4-/&09[L]A N5/-<51/(0517 L08<517 0, ">9<0)-5 +5-<)>,C@@?,CJ
(%):?EE:?EMA
[%] R/-(5,-79 S,T(<(7706 P,T862&(506 Q,-/ 17A U<098./(05 0, ,(714-5/082
.1<=05 159 &>9<0)-5 => 2071/(. .<1.3(5) 0, 4-/&15-[L]A
G&-4(.17 +5)(5--<(5) R.(-5.-,$MME,DC(C@):?DMM:?#@?A
[D] 李建政,任南琪,林 明,等 A 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中试研
究[L]A 太阳能学报,C@@C,C?(C):CDC:CD#A
[#] 任南琪,王宝贞 A 有机废水处理生物制氢技术[L]A 中国环境科
学,$MM%,$%(#)A
[E] O-- G&(:B-(,G&-5 U-(:G&85),V15) G&85:G&(5,-/ 17A U&0/0&>9<0)-5
!<098./(05 82(5) !89<0)-5 ,-<4-5/1/(05
<-1./0< -,,78-5/[L]A N5/-<51/(0517 L08<517 0, ">9<0)-5 +5-<)>,C@@C,CE
($$:$C):$?@M:$?$?A
[J] T038 "1<85,+<0)78 N5.(,QW59WX Y,83,-/ 17A S2!-./2 0, /&-
4-/1=07(24 0, &>9<0)-5 !<098./(05 => Z&090=1./-< 2!&1-<0(9-2[L]A N5:
/-<51/(0517 L08<517 0, ">9<0)-5 +5-<)>,C@@C,CE($$:$C):$?$D:$?CM *
[M] [1013( T1/1031,S7(30 B(>1,T0(.&( T(<(>141A R/89(-2 05 &>9<0)-5
!<098./(05 => .05/(58082 .87/8<- 2>2/-4 0, &>9<0)-5:!<098.(5) 151-<0:
=(. =1./-<(1[L]A V1/-< R.(-5.- 159 \-.&5070)>,$MME,?#(#:E):%$:
%E *
[$@](澳)多伊尔著,郭杰炎等译 A 细菌的新陈代谢[B]A 北京:科学
出版社,$MJ?A
[$$]];(-<<1 +66>-<5(-,R&(5(.&( ^141X13(,T-5_( B0<(40/0A N9-5/(,(.1/(05
159 .&1<1./-<(X1/(05 0, !+,-&$’.’%* "#$#"%&$’(’)%* B:C$,1 .&(/(507>/(.,
4-20!&(7(. 159 &>9<0)-5:!<098.(5) =1./-<(84[ L]A L08<517 0, ‘(0:
2.(-5.- 159 ‘(0-5)(5--<(5),C@@@,JM(#):DM#:#@$A
[$C]李如亮 A 生物化学实验[B]A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MMJA
[$?]俞大绂,李季伦 A 微生物学[B]A 北京:科学出版社,$MJDA
C@@%年 D月 卢 元等:!+,-&$’.’%* "#$#"%&$’(’)%*B:C$发酵制氢培养条件研究 ·%D·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