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opsoils affected by land use patterns at a small watershed scale: a case study in the Bantou Reservoir watershed in Xiamen, China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以厦门市坂头水库流域为例



全 文 :第 35 卷第 16 期
2015年 8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35,No.16
Aug.,2015
http: / / www.ecologica.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147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鄄YW鄄JC402);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
(KZCX鄄YW\T08)
收稿日期:2014鄄02鄄25; 摇 摇 修订日期:2014鄄06鄄13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E鄄mail: xuqiufang@ zafu.edu.cn;syu@ iue.ac.cn
DOI: 10.5846 / stxb201402250327
李清良,吴倩,高进波,马军,徐秋芳,俞慎.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以厦门市坂头水库流域为例.生态学
报,2015,35(16):5486鄄5494.
Li Q L, Wu Q, Gao J B, Ma J, Xu Q F, Yu S.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opsoils affected by land use patterns at a small watershed scale: a case study
in the Bantou Reservoir watershed in Xiamen, China.Acta Ecologica Sinica,2015,35(16):5486鄄5494.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土地利用相关性
研究
———以厦门市坂头水库流域为例
李清良1,2,吴摇 倩2,3,高进波2,3,马摇 军2,徐秋芳1,*,俞摇 慎2,*
1 浙江农林大学,杭州摇 311300
2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厦门摇 36102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摇 100049
摘要:人类活动改变流域集水区土地利用方式同时提高了土壤重金属水平,并影响地表水重金属负荷。 以具有明确地理边界的
流域作为研究单元可能实现计量区别不同人类活动或因其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环境风险的贡献。
但不同人类活动及其改变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和地表水重金属负荷的相对贡献研究缺乏可操作性方法论。 以我国典型的山
塘水库小流域—福建省厦门市坂头水库流域为例,结合遥感影像解译、野外土壤重金属水平调查和 GIS地统计方法,针对小流
域尺度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环境风险与土地利用方式相关性研究进行方法论的探索。 坂头水库流域覆盖 205km2,土地利
用类型有林地、农业用地、城镇用地、绿地和水面等 5 大类。 按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覆盖面积为权重,以统计最小样本数为准
则,在该流域内共采集 150个表层土壤样品,针对 6种具有人为源特征重金属(Cu、Zn、Pb、Cr、Ni、Cd)土壤总量及富集水平进行
分析,以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流域土壤重金属风险,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了其空间特征。 结果表明:与林地和绿地相比,
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表层土壤重重金属水平显著较高;土壤重金属富集水平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为:城镇用地>农业用地>
绿地>林地;城镇化加重了流域土壤重金属 Cu、Zn和 Cd的污染风险;土壤 Pb富集水平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可能为大气沉降
来源;所有土地利用方式土壤 Cr和 Ni总量低于区域土壤背景值,但城镇用地的富集指数显著高于林地。 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
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LU鄄IDW)也清晰地揭示了土壤重金属富集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城镇化。 以
野外调查结合遥感卫星图像解译和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插值的研究方法有效地揭示了研究流域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
征及其潜在风险评价空间模式,为小流域尺度的环境质量演变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和案例。
关键词:重金属;表层土壤;土地利用类型;城镇化过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opsoils affected by land use patterns at a small
watershed scale: a case study in the Bantou Reservoir watershed in Xiamen,
China
LI Qingliang1,2, WU Qian2,3, GAO Jinbo2,3, MA Jun2, XU Qiufang1,*, YU Shen2,*
1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Hangzhou 311300,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Health,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men 361021, China
3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http: / / www.ecologica.cn
Abstract: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crease levels of heavy metals in catchment soils while changing land use in a watershed
and further impairing the receiving water. Using a watershed as a study unit might help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ons of
various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r their driven land use changes to spatial loadings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of heavy metals
in catchment soils because of its close geographic boundary. Few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at a watershed scale to
underst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thropogenic land use changes and heavy metal enrichment in catchment soils,
and have combined this with an overall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heavy metal enrichment. This study integrated satellite
image interpretation, field surveys of soil heavy metal level, and geo鄄statistics to explore relationships of soil heavy metal
loads and their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 an urbanizing watershed in Xiamen, China. The Bantou Reservoir watershed
covers 205 km2 and consists of forested land, agricultural land, urban land, green land, and water surface. Interpreted by
the digital elevation map (DEM), the studied watershed is comprised of five subwatersheds. In total, 150 soil鄄sampling
points were assigned in the watershed based on coverage of each land use type with a minimum of three samples in each
subwatershed to satisfy statistical requirements. A composite sample of two top鄄10 cm soil samples was collected in a 10 伊
10 m square at each sampling point. Six heavy metals, Cu, Zn, Pb, Cr, Ni, and Cd were analyzed in these topsoil
samples. The enrichment factor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factor of each heavy metal for each land use type, and total risk
index of six heavy metals for each land use type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rban and agricultural land us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eavy metal loads in topsoils in comparison with forest and green land use in the watershed. The
enrichment factor of heavy metal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gional background values showed that urban land use has
higher values than agricultural land use, followed by green and forest land use. Accordingly,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factor of each heavy metal followed the same pattern. Urban land use increased the enrichment of Cu, Zn, and Cd in topsoil
of the watershed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land uses. Lead enrichment factor was not related to land use type, suggesting that
Pb was derived from atmospheric deposition. Regardless of land use types in the watershed, total Cr and Ni contents in
topsoil were below the regional background values, although significant increases were observed within urban land in
comparison with forest land. The land use based鄄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 (LU鄄IDW) spatial interpolation revealed that
heavy metal loads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are clearly related to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especially to urbanizat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thodology we applied to underst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with
urbanization and heavy metal enrichment and even their ecological risks at a watershed scale is feasible.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field survey and satellite image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can serve as a powerful methodology for watershed鄄scale
studies 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Key Words: heavy metal; topsoil; land use pattern; urbanizati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土地利用方式由自然土地向农业和城镇人为利用方式改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重
要组成之一[1]。 人类面临着如何平衡人类福祉用地需求和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持续性间的重大矛
盾[2]。 城镇化在现代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提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生态系统及其元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类居住环境[3鄄4]。
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不可降解性、生物富集性和弱移动性等特点[5]。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市政建设
等人类活动都向环境排放重金属,经大气沉降或污水灌溉使土壤重金属负荷大幅度增加,直接影响农产品和
饮用水质量安全及人类健康[6鄄9医。
已报道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包括来源解析[10鄄11]、累积特征[12鄄13]、空间分布特征[14鄄15]、土壤环境质
量状况与食品安全性[16]、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17鄄18]等各方面,主要集中于区域资源开发和农田污灌等导致土
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带来的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但对不同人类活动及其引起不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重金属
负荷贡献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定性表征水平。 以具有明显地理边界的流域为研究单元,其相对封闭性可实现宏
7845摇 16期 摇 摇 摇 李清良摇 等: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微观相结合的环境计量学研究,即从流域尺度实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方式间的计量研究。 但相
关研究较为少见,尤其针对城镇化对流域土壤和地表水的重金属负荷贡献研究鲜见报道。 以流域为单元的宏
微观相结合研究方法论可在空间尺度上实现重金属分布及其环境风险评价插值绘图,为流域数字管理及其污
染物排放减量提供科学依据及对策。
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市坂头水库流域为对象,在空间水平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研究表层土壤中具人为
源特征重金属元素(Cu、Zn、Pb、Ni、Cd、Cr)负荷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应用土壤重金属富集指数评价其潜在生
态风险,以期为我国城镇化流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还应用本研究
团队改良的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融合空间插值方法进行重金属元素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析。
1摇 研究方法
图 1摇 研究流域地理位置及土地利用方式和采样点分布图
摇 Fig.1 摇 Location of the studied watershed and map of land use
type and sampling points
1.1摇 研究小流域概况
研究小流域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北部坂头水库流
域,地理位置为 24毅39忆12义 N、118毅0忆58义 E,流域面积约
为 205 km2,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流域土壤以红壤为
主。 根据流域气候特征可以分为湿季和干季,湿季为每
年的 4月至 10 月,干季为每年的 11 月至 3 月,全年平
均降雨量约 1200 mm。 根据 2010年 DEM数据,该流域
可分为 5个次级流域,即水源地水库次级流域(玉)、农
业城镇复合次级流域(域)、农林城镇复合次级流域
(芋)、城镇开发区次级流域 (郁)和海湾次级流域
(吁);经解译 2010 年 LandSat ETM+影像和 2012 年实
地校正,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农业用地、城
镇用地、绿地和水面(图 1)。
1.2摇 表层土壤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土壤采样方案:以次级流域为单元,根据土地利用
类型及面积设置土壤采样点数量,为统计需要每种土地
利用类型至少保证 3个表层土壤采样点。 因此,在次级
流域 I和 II内使用 500m伊500 m的采样格网,次级流域
IV 和 V 内使用 400m 伊 400m 的采样格网,次级流域
(芋)内使用 200m伊200m的采样格网,共设 150 个采样
点,其中:林地 25 个,农业用地 49 个,城镇用地 63 个,
绿地 13个(图 1)。 2013年 3月 6日—4月 7日根据预设布点进行野外采样,记录 GPS坐标;实际采样过程中
对于落在河流、道路等地采样点调整到附近样地。 每个采样点均按照 10m伊10m正方形 4 个顶点和中心点分
别采样,各取表层(0—10cm)土壤约 1kg,现场均匀混合后用四分法从中选取 1kg样品作为代表该采样点的混
合样品。 土壤经登记编号后,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封装,带回实验室内自然风干,剔除植物残体和石块,磨碎、过
100目(0.15mm)尼龙网筛,混匀、保存备用。 为防止样品污染,在采样和保存过程中避免与重金属器皿直接
接触。
1.3摇 土壤重金属总量分析
处理后土壤样品重金属总量分析采用强酸消解和 ICP鄄OES分析测定[19]。 每批处理都用长江流域水系沉
积物标准物(GSD鄄13)做回收率实验,并以混合酸溶液做空白实验。 重金属 Cu、Zn、Pb、Cr、Cd 和 Ni的平均回
收率分别为(104依8)%、(81依5)%、(97依4)%、(102依9)%、(98依6)%、(105依9)%。
8845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实验中所有器皿均在 10%硝酸溶液中酸化 24h以上,所用的试剂均为优级纯。
1.4摇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采用瑞典学者 Hakanson 1980 年提出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PERI) [20鄄21],其计算公式如下:
C if = C i / B i (1)
E ir = Tir 伊 C if (2)
RI =移
m
i = 1
E ir (3)
式中,C i为重金属 i在土壤中的总量;B i为重金属 i的背景值,本研究将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总量)作为参
比值[22],分别为 Cd (0.054 mg / kg)、Cr (41.3 mg / kg)、Cu (21.6 mg / kg)、Ni (13.5 mg / kg)、Pb (34.9 mg / kg)和
Zn (82.7 mg / kg);Tir 为重金属 i的生态毒性响应系数[23],分别为 Cd (30)、Cr (2)、Cu (5)、Ni (5)、Pb (5)和
Zn (1);C if 为重金属 i的富集指数,即土壤中重金属 i 的富集水平;E ir 为生态风险因子,即单一重金属 i 的生
态风险程度;RI为生态风险指数,表征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 Cd、Cr、Cu、Ni、Pb、Zn 潜在生态风险
等级按其指数划分[24]。
1.5摇 空间数据差值和统计
空间数据插值:应用本研究团队改良的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融合空间反距离加权差值法(LU鄄IDW),即在
ArcGIS (9.3)平台上对 4种陆地土地利用类型斑块内分别应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成图,利用流域土地利用矢量
图融合得到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总量和风险指数连续空间分布图。 该方法是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别
插值,然后融合成图,区别于应用模型一次插值成图的传统方法。
表层土壤重金属总量、富集指数、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及其指数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差异进行了方差
分析(ANOVA,P<0.05,SPSS(18.0)系统)。
2摇 结果
2.1摇 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重金属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在调查的 6种重金属中,土地利用方式仅对表层土壤 Cr和 Ni总量有显著的影响,而对土壤 Cd、Cu、Pb和
Zn总量影响不显著(图 2,P<0.05)。 农业用地和城镇用地表层土壤 Cr 总量相当,平均值分别为 14.7 和 14.6
mg / kg,均显著大于林地表层土壤(8.5 mg / kg)。 表层土壤 Ni总量则以城镇用地最高(平均值 0.82 mg / kg),但
仅显著高于林地表层土壤(0.37 mg / kg)。 城镇用地表层土壤 Cd、Cu、Pb和 Zn总量虽然由于数值变化区间太
大,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差异统计不显著,但平均值均高于其他用地方式(图 2)。
空间插值结果与统计结果一致,即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使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6 种重金属元素虽
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但趋势一致(图 3)。
2.2摇 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与福建省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相比,研究流域表层土壤 6 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水平(C if)依次为 Cu>
Pb>Cd>Zn>Cr抑Ni,分别为相应背景值的 0.35—7.84、1.13—1.79、0.40—1.52、0.16—1.02、0.20—0.36和0.20—
0.40倍(表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表层土壤 Cr和 Ni总量均小于区域背景值,未显富集水平。 根据 Hakanson
的分级方法[19鄄20],城镇用地表层土壤 Cu、Pb、Cd 和 Zn 均呈中等及以上富集水平,其中 Cu 的富集水平最高
(7.84);农业用地表层土壤的 Cu、Pb、和 Cd亦呈中等富集水平。 而所有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 Pb 富集水
平均为中等。 虽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重金属元素富集水平不同,但其趋势均为城镇用地>农业用地>绿
地>林地。
研究流域中,所有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 Cr、Ni、Zn 和 Pb 总量均达到轻度生态风险水平(E ir)(表 2)。
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表层土壤中 Cd 生态风险水平达到中等,绿地和林地则为轻度;表层土壤 Cu 总量在林
9845摇 16期 摇 摇 摇 李清良摇 等: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2摇 研究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表层土壤 Cu、Ni 、Zn、Pb、Cr和 Cd总量
Fig.2摇 Total contents of Cu, Ni, Zn, Pb, Cr and Cd in topsoil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the studied watershed
地、绿地和农业用地方式下中亦均为轻度生态风险水平,但在城镇用地方式下其生态风险达到了中等水平。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研究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度,以城镇用地方式指数值平均
值最高(97.39),农业用地方式(53.98)次之,而绿地(28.73)和林地(21.36)利用方式最低(表 2,图 4)。
表 1摇 研究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指数(Cif)统计值
Table 1摇 Enrichment index (Cif) of heavy metals in topsoil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the studied watershed
土地利用类型
Type of land use
样本数
No. of samples
Cif
Cd Cr Cu Ni Zn Pb
林地 Forest land 25 0.40依0.34NS* 0.20依0.09B 0.35依0.16NS 0.20依0.17B 0.35依0.21NS 1.16依0.90NS
农业用地 Agricultural land 49 1.35依2.17NS 0.36依0.20A 1.05依0.74NS 0.30依0.21AB 0.39依0.43NS 1.13依0.48NS
城镇用地 Urban land 63 1.52依5.29NS 0.35依0.23A 7.84依55.2 NS 0.40依0.59A 1.02依4.83NS 1.79依2.87NS
绿地 Green land 13 0.52依0.36NS 0.27依0.13AB 0.63依0.34NS 0.26依0.14AB 0.16依0.14NS 1.61依0.83NS
等级 轻度 Low <1
Class 中等 Moderate 1—3
强 High 3—6
很强 Very high 逸6
摇 摇 *平均值依标准差;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水平 P<0.05,NS表示不显著
3摇 讨论
本研究小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总量空间分布特征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提高了土壤重
0945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图 3摇 研究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总量(Cu、Ni、Zn、Cr、Cd、Pb)空间分布特征
Fig.3摇 Spatial variation of total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Cu, Ni, Zn, Cr, Cd and Pb) in topsoil of the studied watershed
金属水平。 与林地相比较,随着人类活动强度逐渐递增,绿地、农业用地和城镇用地方式表层土壤重金属总量
相应提高(图 2)。 Biplob Das等[26]亦证实了土地利用类型决定土壤重金属水平,在其研究的淡水流域,土壤
重金属总量随湖泊<林地<农业用地<城镇用地<矿区用地等土地利用方式逐步提高。 Li 等[19]进一步发现公
园表层土壤重金属总量随郊区到城区的城镇化水平梯度递增。 但是,Van Landeghem等[25]在美国德克萨斯州
流域的研究则认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影响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水平。
同时,本研究流域表层土壤 6 种重金属的富集指数(C if)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的趋势与其总量一致(表
1)。 在我国哈尔滨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水平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重金属富
集水平越高,依次为工业区>交通区>郊区耕地区>植物园区[27]。 在本研究流域中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重金
属富集主要是 Cu、Zn、Pb、Cd,而 Cr和 Ni低于区域背景值(表 1)。 相对于郊区土壤,英国苏格兰市阿伯丁城
区土壤 Cu、Pb、Zn和 Ni富集指数亦显著增大,特别是 Pb富集明显[28]。 但在本研究流域表层土壤 Pb 富集水
平呈中等,与土地利用方式无关,可能表明该流域 Pb 污染主要来自于大气沉降。 这与本研究团队在上海的
研究结果一致[19]。
1945摇 16期 摇 摇 摇 李清良摇 等: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表 2摇 研究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Eir)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
Table 2摇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factor (Eir)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RI) of heavy metals in topsoil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in the
studied watershed
土地利用类型
Type of land use
样本数
No. of
samples
Eir
Cd Cr Cu Ni Zn Pb
RI
林地 Forest land 25 12.0依10.4NS* 0.41依0.18B 1.77依0.80NS 1.00依0.84B 0.35依0.21NS 5.80依4.50NS 21.4依12.2NS
农业用地
Agricultural land 49 40.5依65.1NS 0.71依0.40A 5.26依3.69NS 1.51依1.05AB 0.39依0.43NS 5.64依2.42NS 54.0依67.1NS
城镇用地 Urban land 63 45.5依159NS 0.71依0.46A 39.2依276NS 2.02依2.96A 1.02依4.83NS 8.95依14.4NS 97.4依453NS
绿地 Green land 13 15.5依10.7NS 0.54依0.25AB 3.16依1.72NS 1.31依0.69AB 0.16依0.14NS 8.03依4.16NS 28.7依10.6NS
等级 轻度 Low <30 <110
Class 中等 Moderate 30—60 110—220
较强 Considerable 60—120
强 High 120—240 220—440
很强 Very high 逸240 逸440
摇 摇 *平均值依标准差; 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水平 P<0.05,NS表示不显著
图 4摇 研究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
摇 Fig.4摇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of
heavy metals in topsoil of the studied watershed
研究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E ir)与其总含量和富集指数一致,土地利用方式对其
影响为城镇用地>农业用地>绿地>林地,其风险等级除
城镇用地表层土壤 Cd和 Cu以及农业用地表层土壤 Cd
为中等外,其余均为轻度(表 2)。 在我国贵阳市不同功
能区的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随工业
区>公园>交通区>郊区耕地>居民区逐渐增大[29],居民
区小于耕地,而公园土壤则高于交通区。 在哈尔滨市区
其工业区和交通区土壤重金属潜在风险因子达到中等
水平,而郊区耕地和植物园土壤仅为轻度水平[27]。 在
苏北入海流域土壤重金属呈现轻度潜在生态风险,其趋
势均为工业园区>居民区>镇郊农田>围垦滩涂[30]。 这
与本研究基本一致,即虽然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方式的
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要大于 1 倍甚至几倍于林地
和绿地用地方式,但整个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
风险指数(RI)为轻度等级(表 2,图 4)。 基于土地利用
方式的反距离权重(LU鄄IDW)空间插值也清晰地表明
了研究流域土壤重金属分布和潜在生态风险的这一空
间特征(图 3,图 4)。
流域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浓度的提高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生物受体和生态系统健康[31]。 表层土壤中重金
属元素除了其母质风化释放一部分外,主要来自于各种人类活动[32]。 比如,Cu、Zn 和 Pb 是交通污染源特征
重金属元素[33],汽车轮胎磨损和尾气排放均含有 Zn 和 Cd 的释放[34]。 农业施用磷肥、含磷复合肥以及以城
镇垃圾、污泥为原料有机肥中均混杂有 Cu、Zn、Pb、Cr、Cd 和 Ni等重金属[35],因此,这几种重金属被称为具有
人为排放特征的污染重金属元素,即人为源重金属元素。 本研究流域的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图印证
了这些人为输入途径,重金属 Cu、Zn、Pb、Cr、Cd和 Ni的高值区均分布在流域南部城镇用地、中部部分农业用
地以及主要交通线(图 3)。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流域尚处于城镇化初期,流域内废弃物处理设施尚不完善,
使得邻近区域土壤重金属富集水平相对较高,将进一步导致流域水体重金属水平提高。 该研究流域已作为城
2945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镇化环境与生态响应的长期定位研究站,将进一步在时间尺度进行验证。 同时,本研究以野外调查结合遥感
卫星图像解译和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插值的研究方法有效地揭示了研究流域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
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空间模式。 该方法论存在进一步改善的需要,但其多学科结合将有助于流域尺度的
环境科学研究。
4摇 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1)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表层土壤重金属总量、富集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城
镇用地和农业用地方式对表层土壤重金属负荷影响最大;
(2)研究流域土壤重金属富集水平相对较低,以 Cu、Zn、Pb、Cd 富集为主,Cr 和 Ni总量低于区域背景值,
但其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显著。 流域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度水平,除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的个别重
金属外,6种重金属总量、富集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均随城镇用地 > 农业用地 > 绿地 > 林地递减;
(3)以野外调查结合遥感卫星图像解译和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空间插值的研究方法有效地揭示了小流
域尺度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的空间模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摇 Martinuzzi S, Januchowski鄄Hartley S R, Pracheil B M, McIntyre P B, Plantinga A J, Lewis D J, Radeloff V C.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freshwater conservation under future land use change scenarios in the United States.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4, 20(1): 113鄄124.
[ 2 ] 摇 Foley J A, DeFries R, Asner G P, Barford C, Bonan G, Carpenter S R, Chapin F S, Coe M T, Daily G C, Gibbs H K, Helkowski J H, Holloway
T, Howard E A, Kucharik C J, Monfreda C, Patz J A, Prentice I C, Ramankutty N, Snyder P K. Global consequences of land use. Science,
2005, 309(5734): 570鄄574.
[ 3 ] 摇 Kaye J P, Groffman P M, Grimm N B, Baker L A, Pouyat R V. A distinct urban biogeochemistry?.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006, 21(4):
192鄄199.
[ 4 ] 摇 Grimm N B, Faeth S H, Golubiewski N E, Redman C L, Wu J G, Bai X M, Briggs J M. Global change and the ecology of cities. Science, 2008,
319(5864): 756鄄760.
[ 5 ] 摇 唐发静, 祖艳群. 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的研究方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3(4): 558鄄561.
[ 6 ] 摇 Li X D, Lee S L, Wong S C, Shi W Z, Thornton I. The study of metal contamination in urban soils of Hong Kong using a GIS鄄based approac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4, 129(1): 113鄄124.
[ 7 ] 摇 Zhang C S. Using multivariate analyses and GIS to identify pollutants and their spatial patterns in urban soils in Galway, Irel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6, 142(3): 501鄄511.
[ 8 ] 摇 石宁宁, 丁艳锋, 赵秀峰, 王强盛. 某农药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风险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7): 1835鄄1843.
[ 9 ] 摇 Mcgratha D, Zhang C S, Cartona O T. Geostatistical analyses and hazard assessment on soil lead in Silvermines area, Irel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4, 127(2): 239鄄248.
[10] 摇 Qishlaqi A, Moore F.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ccumulation and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occurrence in agricultural soils of Khoshk River Banks,
Shiraz, Iran. American鄄Euras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7, 2(5): 565鄄573.
[11] 摇 吴绍华, 周生路, 杨得志, 廖富强, 张红富, 任奎. 宜兴市近郊土壤重金属来源与空间分布研究. 科学通报, 2008, 53(增刊): 162鄄170.
[12] 摇 陈同斌, 郑袁明, 陈煌, 吴泓涛, 周建利, 罗金发, 郑国砥.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砷含量特征. 地理研究, 2005, 24(2):
229鄄235.
[13] 摇 郭朝晖, 肖细元, 陈同斌, 廖晓勇, 宋杰, 武斌. 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和蔬菜的重金属污染. 地理学报, 2008, 63(1): 3鄄11.
[14] 摇 Zhao Y F, Shi X Z, Huang B, Yu D S, Wang H J, Sun W X, Oboern I, Blomback K.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agricultural soils of
an industry鄄based peri鄄urban area in Wuxi, China. Pedosphere, 2007, 17(1): 44鄄51.
[15] 摇 Wei C Y, Wang C, Yang L S. Characteriz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s from mining鄄smelting activities in
Shuikoushan, Hunan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 21(9): 1230鄄1236.
[16] 摇 Notten M J M, Oosthoek A J P, Rozema J, Aerts R.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a soil鄄plant鄄snail food chain along a terrestrial soil pollution
gradi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5, 138(1): 178鄄190.
[17] 摇 Chen T B, Zheng Y M, Lei M, Huang Z C, Wu H T, Chen H, Fan K K, Yu K, Wu X, Tian Q Z.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urface
3945摇 16期 摇 摇 摇 李清良摇 等: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重金属分布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 摇
http: / / www.ecologica.cn
soils of urban parks in Beijing, China. Chemosphere, 2005, 60(4): 542鄄551.
[18] 摇 陈同斌, 宋波,郑袁明,黄泽春,郑国砥,李艳霞,雷梅,廖晓勇. 北京市蔬菜和菜地土壤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地理学报, 2006, 61
(3): 297鄄310.
[19] 摇 Li H B, Yu S, Li G L, Liu Y, Yu G B, Deng H, Wu S C, Wong M H. Urbanization increased metal levels in lake surface sediment and catchment
topsoil of waterscape park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2, 432: 202鄄209.
[20] 摇 Hakanson L. 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鄄a sedimentological approach. Water Research, 1980, 14(8): 975鄄1001.
[21] 摇 于瑞莲, 胡恭任, 戚红璐, 陈福料. 泉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将尘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环境化学, 2010, 29(6): 1086鄄1090.
[22] 摇 陈振金, 陈春秀, 刘用清, 吴瑜端, 杨孙楷, 卢昌义. 福建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环境科学, 1992, 13(4): 70鄄75.
[23] 摇 徐争启, 倪师军, 庹先国, 张成江.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中重金属毒性系数计算.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31(2): 112鄄115.
[24] 摇 胡二邦.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25] 摇 VanLandeghem M M, Meyer M D, Cox S B, Sharma B, Patino R.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and ichthyotoxicity in
urban and rural river basins in Texas. Water Research, 2012, 46(20): 6638鄄6651.
[26] 摇 Das B, Nordin R, Mazumder A. Watershed land use as a determinant of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freshwater systems.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2009, 31(6): 595鄄607.
[27] 摇 孟昭虹, 周嘉, 郑元福. 哈尔滨市城市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2): 152鄄159.
[28] 摇 Yang Y G, Campbel C D, Clark L, Cameron C M, Paterson E. Microbial indicator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soils.
Chemosphere, 2006, 63(11): 1942鄄1952.
[29] 摇 武永锋, 刘丛强, 涂成龙. 贵阳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7, 26(3): 254鄄257.
[30] 摇 姚荣江, 杨劲松, 孟庆峰, 张春银, 吉荣龙. 苏北沿海某滩涂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5): 512鄄518.
[31] 摇 Fairbrother A, Wenstel R, Sappington K, Wood W. Framework for metals risk assessment.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2007, 68(2):
145鄄227.
[32] 摇 孟庆峰,杨劲松,姚荣江,李冬顺, 张春银, 吉荣龙. 滩涂围垦区土壤重金属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价———以盐城市弶港镇为例. 农业环境科
学学报, 2011, 30(11): 2249鄄2257.
[33] 摇 肖鹏飞, 李法云, 付宝荣, 王效举.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研究.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31(3): 279鄄283.
[34] 摇 李波, 林玉锁, 张孝飞, 徐亦钢, 俞飞. 沪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和小麦重金属污染状况. 农村生态环境, 2005, 21(3): 50鄄53, 70鄄70.
[35] 摇 王军, 陈振楼, 王初, 叶明武, 沈静, 聂智凌. 上海崇明岛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生态风险预警评估. 环境科学, 2007, 28(3):
647鄄653.
4945 摇 生摇 态摇 学摇 报摇 摇 摇 35卷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