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Seed Dormancy and the Promoting Germination Methods of Ziziphus jujuba Mill. ‘Dongzao’

冬枣种子休眠及促进萌发的研究


本文以冬枣杂交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贮藏时间、破壳处理、浸种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等因素对其萌发的影响,深入探讨冬枣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冬枣种子需要经历后熟才能正常萌发,贮藏120 d后萌发率最高;种子的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贮藏360 d后具有生活力的种子比例从96.8%降到74.5%。木质化内果皮对种子的萌发有机械阻碍作用,同时对水分的吸收有阻碍作用。破壳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经浓硫酸浸泡后的枣核吸水速率明显提高,24 h可达到饱和。试验所采用药剂均能促进种子萌发,浓度是影响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关键因子,采用0.2 mg·L的GA3浸种24 h是促进冬枣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萌发率可达85%以上。本研究为枣树杂交子代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全 文 :核 农 学 报!"#"#) ("# !"#%&"()#*+&,.*#/#&0*.+%*+1 收稿日期!"#)*#+*""!接受日期!"#)"*#基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bc"#% B"#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A#
作者简介!王欢!女!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 0*1234\6=28A&;,>:71
通讯作者!李颖岳!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林育种研究% 0*1234<389<=X43;]5[=>XP=>:8!###*A%%""#%##*"#)*#+ 冬枣种子休眠及促进萌发的研究 王!欢!韩建伟!!"!!李颖岳"北京林业大学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A,& "北京市南口农场!北京!#""#"#
摘!要!本文以冬枣杂交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贮藏时间"破壳处理"浸种处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等因素
对其萌发的影响!深入探讨冬枣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 结果表明%冬枣种子需要经历后熟才能正常萌
发!贮藏 "# P 后萌发率最高种子的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贮藏 ,# P 后具有生活力的种子
比例从 &GAQ降到 +)G%Q# 木质化内果皮对种子的萌发有机械阻碍作用!同时对水分的吸收有阻碍作
用# 破壳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经浓硫酸浸泡后的枣核吸水速率明显提高!") 6 可达到饱和# 试验所采用药剂均能促进种子萌发!浓度是影响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关键因子!采用 #G" 19&` 的 R.,浸 种 ") 6 是促进冬枣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萌发率可达 A%Q以上# 本研究为枣树杂交子代育苗提供理论 依据# 关键词!冬枣种子 萌发
/EF#GA&H5>3@@8>##*A%%G"#"#)
!!种子休眠是植物发育过程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
是植物对环境及季节性变化的生物学适应% 在杂交育
种工作中!子代种子的萌发是获得子代苗的基础和前
提% 在杂交育种工作中!若不能及时解除种子休眠!往
往会出现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等现象!对育苗工作造
成严重影响% 研究发现!物种不同!造成种子休眠的原
因有所差异 B)(+Q j,GA"Q!远高于许多枣树品种
的种仁率 & B(!G) (GA P 之间&种子的平均发芽 时间随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浓 度为 #G" 9*` B$时平均发芽时间最短&随浸泡时间的延 长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呈缩短趋势!浸泡 , 6 比浸泡 $" 6 平均缩短了 )G+ P% !!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 其中!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对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对发芽 势和平均发芽时间这 " 个指标的影响均表现为差异不 显著&浓度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这 " 个指标的影响差 异极显著而对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处理 时间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对平均发芽 时间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 对差异显著的因素的各水平进行多重比较"图 )) 图 %#% 结果表明$.因素的 , 个水平中!除R., 和  B -.对发芽率的差异显著外!对发芽势和平均发芽时间 的差异不显著% -因素的 , 个水平中!高浓度"-,#和 中浓度"-"#的发芽率极显著的高于低浓度"-$#!-, 和 -" 之间差异不显著&, 个水平的两两之间对发芽势 达到显著差异&-" 和 -, 之间对平均发芽时间差异显 著% K因素对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差异均不显著!对平 均发芽时间的影响达到极显著的差异% 表 <"不同处理对种子萌发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 L6),4<"LM4365*69I4696,7:*:54:G,.:-;8*;;4549..546.A49.-9:448045A*96.*-9 变异来源 I7=?:X7[ a2?32T378 自由度 3( 发芽率 RX?1382T378 ?2TX 发芽势 RX?1382T378 S7TX8T324 平均发芽时间 .aX?29X9X?1382T378 T31X 00 J0 E 00 J0 E 00 J0 E 临界值 E! 重复 LXSX2T " $#>& %>)A p$ ,>% $>+A p$ #>$# #>#% p$ E#>#% k,>%% . " $#>& %,>)A )>## A>"" )> p#>, #>, pE#># k>#- " " A)&>& )")>#>)% A,">A& )>)))">,">+,>,,">+>),p #>)% %#>+" )>&" 误差 0??7?A ")#>A& ,>,A++>$$ &>A) "$>+$ $>"$
总计 U7T24 " , "+&>)$ $ #"">## $,#>%%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冬枣种子的贮藏和萌发试验!发现
冬枣种子需要经历后熟才能正常萌发% 这与对毛叶枣
种子萌发特性研究的结果 $)(相似% 不同的是!冬枣贮
藏 $"# P 后萌发率能够达到最大值 %AGQ!而毛叶枣
贮藏 ,# P 为宜% 种子的后熟过程实质上是种胚不断
分化生长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物质代谢)酶活性的变
化均有利于种胚发育和种子发芽!种子内部经历了一
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去调整内源激素平衡)完成种胚发
育 $%( % 而冬枣种子的休眠与种胚分化不完全)发育不
充分等因素有关% 冬枣种子后熟期间的生理变化以及
内源激素对其休眠与萌发过程起着调控作用%
枣种子外包裹的内果皮!即硬核壳是造成萌发率
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方面因为内果皮对种子的萌
发有机械阻碍作用!本试验破壳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
为 %)G%Q!远高于未破壳的 "Q&并且起始发芽时间
和平均发芽时间明显缩短% 黄山花楸 $( )蔷薇 $+( )长
柄扁桃 $A( )苦参 $&( )樱桃李 "#(等种子的研究中也有相
似结果% 另一方面种壳的蜡质层)木栓层)栅栏组织)
骨状石细胞均可能阻碍水分的吸收 "$ B""( % 本试验发
现经过浓硫酸软化后!种子吸水速率明显提高% 沙
枣 ",( )刺槐 ")( )山楂 "%( )谷精草 "(等的种子萌发研究
中!均发现相似结果!由于种壳硬实)不透水而阻碍水
分进入!若不进行处理就不易萌发%
种子休眠与萌发是一个复杂的植物生理生化)物
质代谢的过程!除了受其外部种壳阻碍作用的影响!还
受内部植物生长物质的调控 "+ B"&( % 采用植物生长调
节剂浸种可以破坏抑制种子萌发的活性物质!打破种
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是提高育苗效率简单易行的方
法% 本试验所采用的 , 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促进种
子萌发!但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冬枣种子萌发
效果不同% 浓度是影响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关键因子!
A#"$
! 期 冬枣种子休眠及促进萌发的研究
浓度为 #G" 19*` B$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
别为 A%GQ和 )%G)Q&浸种 , 6 有利于缩短平均发
芽时间!但对种子的发芽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刘文
明等 ,#( )尤亚伟等 ,$(分别以柚木种子和芹菜种子为
研究对象!发现经 R., 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比对照分别
高出 "$G+Q和 $##Q&唐冰等 ,"(等通过对香椿种子萌
发特性的研究发现!%# 19*`B$的 B-.处理可以显
著提高萌发率&韩玉波等 ,,(用 "!) B/处理小麦种子!
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其萌发和分裂有较强的
促进作用% 种子的发芽率表示种子的发芽能力!发芽
势决定出苗的整齐度!平均发芽时间衡量种子发芽的
快慢!这 , 项都是检测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 ,)( % 从促
进种子繁育以及苗木培育的角度考虑!发芽率指标更
为重要&从经济角度考虑 R., 价格便宜且容易获得!
因此!应采用 #G" 19*` B$的R., 浸种 ") 6 以促进冬枣
种子萌发%
<"结论
冬枣种子需要经历后熟才能正常萌发!贮藏 $"# P
左右!破壳处理后采用 #G" 19*` B$的R., 浸种 ") 6 是
促进冬枣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萌发率可达 A%Q以
上%
参考文献!
$ (!张秋香!武邵波!杨荣萍!吴兴恩>果树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休眠
的方法V(>山西果树!"##)!&+"$# $,$ B,,
" (!_34321 0>D38:6*I2a29XITXaX8 D77T3T>U79X?1382TX7?87TT7
9X?1382TX$ 2g=X@T378 7[P7?128:V(>IXXP I:3X8:XLX@X2?:6!"#$"!""")# $"), B")A
, (!J4=XV! U671S@78 i! mX?6XIXXP ]28N38938
28:3X8T[7?X@T@SX:3X@$\6IXXP
I:3X8:XLX@X2?:6!"#"!""""#",B,,
) (!徐文娟!郝建军>药用植物种子休眠类型及休眠解除研究进展
V(>生物技术进展!"#!$""#B"#+)B++
(!周林>沾化冬枣在江南的引种试栽报告 V(>山西果树!"##"!
",# "  + (!郭裕新! 单公华>我国枣树的区划栽培 V(>中国果树! "##"! ")# )) B)! %A (!刘晓光!刘孟军!宁强!彭艳芳!苗利军!秦子禹>冬枣花药愈伤组 织的诱导及原生质体分离V(>中国农学通报!"##&!"%""### B#)
& (!祁业凤!刘孟军>枣的胚败育及幼胚培养研究 V(>园艺学报!
"##)!,"# +A BA##(!单公华!周广芳!张琼!田寿乐!张强>枣品种含仁率的调查研究
V(>落叶果树! "##&",# $B$)(!闫超!刘平!刘孟军!王玖瑞!孔得仓!李登科>枣树的结实特性影
响因素V(>林业科学!"##!)")#+A BA
"(!宋建伟!任永信!苗卫东>酸枣种子休眠性试验研究V(>安徽农 业科学!"##!,)",# ,#,% B,#,,(!祁军!王琼!江涛!宋桂龙!韩烈保>酸枣种子萌发特性研究V(>
安徽农业科学!"##A!,"#+%A B+%&
)(!谢江辉!雷新涛>毛叶枣种子的萌发特性V(>果树科学!"###!+""# $)BA
," B,+
(!!!>V(>自然科学版! "#!,!"A")# +" B+ ""(!Z7628N i!LXPP<2L! I62?12I! V<7T@82->0[X:T7[S6<@3:2428P :6X13:24?X2T1X8T@78 P7128:<]?X2N3899X?1382T378 28P a397=?7[ :X?T238 1XP3:3824V(>V7=?8247[J62?12:7987@"#$"!,""# $+$ B<br+" ",(!陈英>实用中药种子技术手册 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曹帮华!耿蕴书!牟洪香>刺槐种子硬实性破除方法探讨V(>种
子!"##"!")# ""B")"&&+!""# B%
"(!J2T?w:32R!E43aX3?2W!R2?:32I>RX?1382T378 :62?2:TX?3@T3:@7[I
9%-"%&%/5#1@XXP@"H."*&#&*+&+# 38 *&8>"1#>+1/+1aX9XT2T378 38 @7=T6*X2@TX?8 -?2d34V(>IXXP I:3X8:XLX@X2?:6!"#!""#,& B
)%
"+(!罗珊!康玉凡!夏祖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调节效应研究进
展V(>中国农学通报!"#"!"# "A B," "A(!Y= c_! 3`UI! _289V! _289bL! -2@N38 KK! -2@N38 VZ> IXXP P7?128:< 38 [7=? U3]XT28 J42TX2= R.*.& @SX:3X@ 28P :62?2:TX?3d2T378 7[S6<@374793:24:6289X@38 ?X@S78@X7[@XXP@T7 X8a3?781X8T24[2:T7?@V(>IXXP I:3X8:XLX@X2?:6!"#,!",""# ,, B$)# "&(!胡晓辉!苗华荣!杨伟强!张建成>陈静>花生种子休眠性的遗传 性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V(>核农学报!"#$,!"+ "$##))& B
)!)"# ) B)
,(!尤亚伟!王玉珍!李霞>R., 对于芹菜种子休眠打破及 U/e对芹 菜分化的影响V(>华北农学报!"##+!"""增刊#B+ ,"(!唐冰!陈彦生!张小红>R.,) B-.及 F..对香椿种子发芽及 &#"
!"#,-.*#/#&0*.+%*+1
"#"#) ("# 幼苗生长的影响"简报# V(>植物生理学通讯!"##!,+"%# ,&& B)## ,,(!韩玉波!张飞雄>"!) B/对小麦种子萌发和根尖细胞分裂的影 响V(>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B ,)(!周安佩!李连芳!刘东玉!白青松! 王晨晨! 孙昂!魏博>发芽环 境)微波辐射和激素浸泡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V(>种子! "#"!&",#A& B&"
LM4D448@-5A69I7 698.M4S5-A-.*90 &45A*96.*-9P4.M-8:-;
G/A/509+H9H9?P,1+@90Z6,.MRY=28!Y.MV328\X3!IYF3289"!J.MRc3271389! F`b389<=X")&/."%&H%-.%++.%- D&="&/"9("2++6++3.###A,& "K6+.7.%- )&%Y"# 0/&/+E&8!6+.7.#""#"#
2):.56I.$U6X@XXP 7[U.T.>5#17#7#=& Z34>+/789d27, \2@=@XP T7@T=PX>
@T7?29XT31X! @6X4*]?X2N389! @XXP @72N38928P 67?178XT?X2T1X8T! 28P T6X@XXP P7?128:<28P 9X?1382T378
:62?2:TX?3@T3:\X?X38aX@T392TXP 38 PXT234>U6X?X@=4T@@67\XP T62T# .[TX?*?3SX83893@?Xg=3?XP [7?+C"%-T&", @XXP
9X?1382T378! 28P $"# P2<@7[@T7?29X3@T6X7ST3124>U6X@XXP a32]343T<\2@?XP=:XP 24789\3T6 @T7?29XT31X! 28P
P?7SSXP [?71&GAQ T7+)G%Q 2[TX?,# P2<@7[@T7?29X>" # IXXP 9X?1382T378 \2@38[4=X8:XP ]3863]3T378 7[3T@@6X4! 28P T6X@6X4638PX?XP T6X2]@7?ST378 7[\2TX?! 24@7>U6X@XXP 9X?1382T378 ?2TX:28 ]X
@3983[3:28T4<31S?7aXP ]<]?X2N389@6X4@>U6X\2TX?2]@7?ST378 ?2TX\2@87T2]42:3P T?X2T1X8T28P :28 ]X?X2:6 @2T=?2T378 38 ") 67=?@>, # IXXP 9X?1382T378 :28 ]XS?717TXP ]?X9=42T7?@! 28P T6X9X?1382T378 ?2TX28P 9X?1382T378 X8X?9<\X?X12384<2[X:TXP ]<:78:X8T?2T378>I72N38938 #G"
19*` BR.,[7?")67=?@3@T6X]X@TT?X2T1X8T[7?C"U.T.>5#17#7#=& Z34>! @XXP! P7?128:#"

  鄂ICP备06018747号 Copyright @ 2017
  植物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23198511@qq.com
回顶部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