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电子束转轫致辐射的特性,采用FLUKA蒙特卡罗程序,研究了7.5 MeV电子束透过Cu、Ag、W、Ta、Water靶的电子、轫致辐射光子的特性,得到了利用轫致辐射进行辐照时的最佳靶厚度,以及在最佳靶厚度情况下的透射轫致辐射的能量密度分布。同时对不同束流扫宽情况下的能量利用率进行了初步探讨。本研究对7.5 MeV电子束转轫致辐射的靶设计及其辐射加工产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全 文 : 核 农 学 报 2015,29(1):0113 ~ 0118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收稿日期:3025 ⁃05⁃13 接受日期:2014⁃10⁃21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20110300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2011AA100804),上海市农口系统青年
人才成长计划(2014)第 1 - 3 号
作者简介: 花正东,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辐射环境安全管理。 E⁃mail: jack_hua91@ 163. com
通讯作者:陈志军,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电子束辐照加工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E⁃mail: czjsn@ 126. com
文章编号:1000⁃8551(2015)01⁃0113⁃06
7 5MeV电子束转轫致辐射的理论研究初探
花正东1 王海宏2 陈志军2 徐 贇3
( 1 上海市奉贤区环境监测站,上海 201400;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 201403;
3上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1401)
摘 要:为研究电子束转轫致辐射的特性,采用 FLUKA蒙特卡罗程序,研究了 7 5 MeV 电子束透过 Cu、
Ag、W、Ta、Water靶的电子、轫致辐射光子的特性,得到了利用轫致辐射进行辐照时的最佳靶厚度,以及
在最佳靶厚度情况下的透射轫致辐射的能量密度分布。 同时对不同束流扫宽情况下的能量利用率进行
了初步探讨。 本研究对 7 5 MeV电子束转轫致辐射的靶设计及其辐射加工产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意义。
关键词:FLUKA;蒙特卡罗;轫致辐射;电子束
DOI:10 11869 / j. issn. 100⁃8551 2015 01. 0113
电子束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医疗用品的灭菌[1 - 2]。
对食品、医疗用品辐照灭菌而言,目前国际上认可的电
子束直接辐照,其能量最高为 10 MeV;采用电子束转
轫致辐射进行辐照时,电子束能量不超过 5 MeV[3]。
2004 年美国食品监督局(FDA)将转轫致辐射的电子
束能量从 5 MeV 提升到 7 5 MeV[4],但国内允许的轫
致辐射的电子束最高能量为 5 MeV[3,5]。
龙继东等[6]进行过厚靶(钽靶)轫致辐射特性的
数值模拟计算研究。 李进玺等[7]研究了钽和聚乙烯
组成的复合阳极靶对 X 射线辐射场的影响。 Grégoire
等[8]在研究 7 5 MeV 电子束转轫致辐射装置辐照红
肉时,对红肉中产生的感生放射性进行了评估。
Petwal等[9]对 7 5 MeV电子束入射到钽靶上产生的轫
致辐射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测量与模拟计算。 目前,对
7 5 MeV电子束入射到各种常用靶材料上产生的轫致
辐射未有系统研究的文献报道。 为进一步研究 7 5
MeV电子束转轫致辐射的辐射特性,本文采用蒙特卡
罗程序 FLUKA[10],模拟计算了 7 5 MeV 窄束单能电
子打靶时,透过靶的轫致辐射效率、透射电子效率、透
射比,以及透射轫致辐射能量密度分布和能量利用率。
在电子束转轫致辐射进行辐照时,利用的辐射粒
子为透过靶的光子,即透射轫致辐射。 透射轫致辐射
效率为透过靶的所有光子的总能量与入射电子束初始
动能的比值,其表达式为:
ηp =
∑Ep
Eo
× 100% (1)
式中 ηp 为透射轫致辐射效率; Ep 为透过靶的光子能
量,单位 MeV; Eo 为入射到靶材料上电子束的初始动
能,单位 MeV。 伴随透射轫致辐射的还有电子,称为
透射电子。 透射电子效率表征为:
ηe =
∑Ee
Eo
× 100% (2)
式中 ηe 为透射电子效率; Ee 为透过靶的电子动能,单
位 MeV。 透射轫致辐射效率与透射电子效率的比值
称为透射比 η,见式(3)。
η =
ηp
ηe
(3)
在利用轫致辐射光子进行辐照时,轫致辐射光子
在受照物品中沉积的能量与入射电子束初始动能的比
值称为能量利用率。
ηE =
∑EE
Eo
× 100% (4)
311
核 农 学 报 29 卷
式中 ηE 为能量利用率; EE 为沉积在受照物品中的能
量,单位 MeV。
1 材料及方法
采用单能窄束电子束的打靶模型,即初始动能为
7 5MeV的单束电子垂直入射到靶上,在入射电子束
流方向上,记录透过靶的轫致辐射、电子以及轫致辐射
能密度分布。 在模拟计算中,光子的截断能量设置为
5 keV,电子动能截断能量设置为 10 keV。
靶材料的密度、 电子的连续慢化近似射程
(CSDA)数值 dCSDA见表 1。 在计算中所采用的靶厚度
值见图 1。 电子的连续慢化近似射程 ( CSDA)数值
dCSDA取自 NIST网上数据库[11]。
表 1 靶材料密度和 dCSDA的相关性
Table 1 The relation between density of target and dCSDA
材料
Material
铜
Cu
银
Ag
钽
Ta
钨
W
水
Water
密度 Density / (g·cm - 3) 8 960 10 500 16 654 19 300 1 000
dCSDA / cm 0 543 0 466 0 303 0 262 3 787
图 1 ηp 随靶厚度 / dCSDA的变化关系
Fig. 1 ηp change i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ickness of target / dCSDA
2 结果与分析
2 1 透射轫致辐射效率 ηp
由图 1 可知,初始动能为 7 5 MeV 的单能电子束
垂直入射到 5 种靶材料上,ηp随靶厚度 / dCSDA的变化
关系(不同靶材料 dCSDA数值见表 1)。 ηp 最高时,Cu、
Ag、W、Ta和 Water 靶厚度分别为 0 326(0 6 dCSDA)、
0 233 ( 0 5 dCSDA )、 0 131 ( 0 5 dCSDA )、 0 152 ( 0 5
dCSDA)和 2 651 cm(0 7 dCSDA ),其数值分别为 9 13
% 、12 4 % 、15 7 % 、15 4 % 、2 74 % 。 对于金属靶而
言, ηp 的最大值可拟合成如下公式:
ηp(max) = 0. 001 802EoZ0. 57 (5)
式中 Z 为靶材料的原子序数。 拟合值与模拟计算值
间的相对偏差绝对值小于 3 0 % 。
2 2 透射比 η
如图 2 所示不同靶材料中透射比 η 随靶厚度
dCSDA的变化关系。 W、Ta 靶的 η 值在 0 7 ~ 0 9 dCSDA
内增加较快,在 0 9 dCSDA之后增加较为缓慢;Cu、Ag靶
的 η值在 0 8 ~ 1 0 dCSDA内增加较快,在 1 0 dCSDA之后
增加较为缓慢;水靶的 η 值在 1 0 ~ 1 25 dCSDA内增加
较快,在 1 25 dCSDA之后增加较为缓慢。
图 2 η随靶厚度 / dCSDA的变化关系
Fig. 2 η change i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ickness of target / dCSDA
2 3 η对 ηp 的影响
η值越小,透过靶的电子总动能就越高。 若选择
η值较低时对应的靶厚度,将导致受照物品中深度剂
量的不均匀性变大,辐照物品厚度越薄。 η 值越大,透
过靶的电子总动能就越低。 若选择 η值较高时对应的
靶厚度,受照射物品中剂量来之轫致辐射的贡献份额
就越大,深度剂量的均匀性越好,辐照的物品厚度越
厚。 由图 2 中可知, η 值应至少大于 100。 表 2 中数
值表示光子能量与电子动能相同时,水对光子的十分
之一减弱厚度与电子射程的比值。 如 1 个 MeV 的光
子在水中产生的吸收剂量约为 1 个动能,为 1 Me的电
子的 1 / 75。
411
1 期 7 5MeV电子束转轫致辐射的理论研究初探
表 2 D(e) / D(p)值
Table 2 The value of D(e) / D(p)
光子、电子能量
Energy of photon and electron / MeV 0 5 1 1 25 1 5 2 3 5 7
吸收剂量比值 The value of D(e) / D(p) 135 74 6 63 7 56 6 47 6 38 3 29 8 25 2
表 3 透射粒子分布
Table 3 The distribution of transmission particle
靶材料
Material
of Target
粒子类型
Partical Type
靶厚度
Thickness
of target / cm
能段内粒子的概率 The probability of the particles within given energy intervals / MeV
0 ~ 0 5 0 5 ~ 1 0 1 0 ~ 2 0 2 0 ~ 3 0 3 0 ~ 4 0 4 0 ~ 5 0 5 0 ~ 6 0 6 0 ~ 7 5
Cu Eletron 0. 60 dCSDA 1. 31E⁃02 2. 15E⁃02 6. 76E⁃02 9. 46E⁃02 6. 93E⁃02 2. 26E⁃03 9. 66E⁃06 1. 18E⁃06
1. 00 dCSDA 1. 43E⁃03 9. 40E⁃04 8. 82E⁃04 3. 08E⁃04 1. 36E⁃04 4. 48E⁃05 7. 25E⁃06 < 1. 0E⁃06
Photon 0. 60 dCSDA 4. 98E⁃01 1. 59E⁃01 1. 19E⁃01 4. 82E⁃02 2. 37E⁃02 1. 20E⁃02 5. 48E⁃03 2. 02E⁃03
1. 00 dCSDA 3. 79E⁃01 1. 47E⁃01 1. 09E⁃01 4. 48E⁃02 2. 20E⁃02 1. 10E⁃02 5. 19E⁃03 1. 89E⁃03
Ag Eletron 0. 50 dCSDA 1. 21E⁃02 1. 75E⁃02 5. 27E⁃02 7. 62E⁃02 9. 49E⁃02 4. 75E⁃02 7. 47E⁃05 3. 00E⁃06
1. 00 dCSDA 1. 84E⁃03 9. 92E⁃04 1. 06E⁃03 4. 16E⁃04 1. 76E⁃04 6. 34E⁃05 1. 62E⁃05 1. 85E⁃06
Photon 0. 50 dCSDA 4. 64E⁃01 2. 12E⁃01 1. 61E⁃01 6. 67E⁃02 3. 38E⁃02 1. 78E⁃02 8. 77E⁃03 3. 28E⁃03
1. 00 dCSDA 2. 96E⁃01 1. 95E⁃01 1. 46E⁃01 6. 02E⁃02 3. 03E⁃02 1. 59E⁃02 7. 76E⁃03 2. 99E⁃03
W Eletron 0. 50 dCSDA 1. 00E⁃02 1. 21E⁃02 3. 45E⁃02 4. 66E⁃02 5. 22E⁃02 2. 94E⁃02 4. 11E⁃04 3. 35E⁃06
0. 90 dCSDA 2. 63E⁃03 1. 62E⁃03 1. 78E⁃03 6. 77E⁃04 2. 42E⁃04 8. 77E⁃05 2. 80E⁃05 2. 61E⁃06
Photon 0. 50 dCSDA 3. 67E⁃01 2. 67E⁃01 2. 09E⁃01 8. 74E⁃02 4. 48E⁃02 2. 41E⁃02 1. 25E⁃02 5. 19E⁃03
0. 90 dCSDA 1. 87E⁃01 2. 32E⁃01 1. 88E⁃01 7. 85E⁃02 3. 97E⁃02 2. 16E⁃02 1. 10E⁃02 4. 78E⁃03
Ta Eletron 0. 60 dCSDA 1. 92E⁃01 2. 33E⁃01 1. 87E⁃01 7. 80E⁃02 3. 96E⁃02 2. 13E⁃02 1. 09E⁃02 4. 67E⁃03
1. 00 dCSDA 2. 45E⁃03 1. 70E⁃03 1. 79E⁃03 6. 25E⁃04 2. 65E⁃04 9. 21E⁃05 3. 11E⁃05 4. 49E⁃06
Photon 0. 60 dCSDA 3. 68E⁃01 2. 65E⁃01 2. 07E⁃01 8. 62E⁃02 4. 44E⁃02 2. 40E⁃02 1. 24E⁃02 5. 20E⁃03
1. 00 dCSDA 1. 87E⁃01 2. 32E⁃01 1. 88E⁃01 7. 85E⁃02 3. 97E⁃02 2. 16E⁃02 1. 10E⁃02 4. 78E⁃03
Water Eletron 0. 70 dCSDA 3. 46E⁃02 5. 66E⁃02 1. 98E⁃01 2. 93E⁃01 3. 05E⁃02 9. 40E⁃06 3. 36E⁃06 < 1. 0E⁃06
1. 25 dCSDA 3. 90E⁃04 2. 73E⁃04 2. 43E⁃04 9. 02E⁃05 3. 63E⁃05 1. 07E⁃05 3. 42E⁃06 < 1. 0E⁃06
Photon 0. 70 dCSDA 3. 27E⁃01 4. 70E⁃02 3. 41E⁃02 1. 33E⁃02 6. 13E⁃03 2. 90E⁃03 1. 32E⁃03 4. 00E⁃04
1. 25 dCSDA 2. 84E⁃01 4. 47E⁃02 3. 21E⁃02 1. 21E⁃02 5. 80E⁃03 2. 67E⁃03 1. 20E⁃03 3. 93E⁃04
如图 2 所示,当 Cu、Ag、W、Ta、Water 靶厚度分别
超过 0 543 (1 0 dCSDA )、0 466 (1 0 dCSDA )、 0 236
(0 9 dCSDA )、 0 273 ( 0 9 dCSDA )、 4 734 cm ( 1 25
dCSDA)时, η值均已超过 100,且 η 值的增率相对于靶
厚度增速已明显趋缓。 故从受照物品深度剂量分布的
均匀性而言,Cu、Ag、W、Ta、Water 靶厚度应分别取
0 543、0 466、0 236、0 273、4 734 cm,其对应的 ηp 分
别为 8 39 % 、11 0 % 、13 5 % 、13 5% 、2 50 % (图
1)。 在此情况下,将金属靶厚度称为最优靶厚度,对
应的透射轫致辐射效率称为最优透射轫致辐射效率
ηp(opt)。对于金属靶而言, ηp(opt) 可拟合成如式
(6),拟合值与模拟计算值间的相对偏差绝对值小于
2 0 % 。
ηp(opt) = 0. 002022EoZ0. 51 (6)
2 4 透射粒子能量分布
如表 3 所示初始动能为 7 5MeV的单束电子垂直
入射到 5 种靶上,透过靶的电子和轫致辐射光子在各
能段内的粒子数概率。 每种靶材料取两种厚度,即轫
致辐射效率分别为最大和最优时的靶厚度值。
2 5 透射韧致辐射的能量密度分布
如图 3 所示初始动能为 7 5MeV的单束电子垂直
入射到两种厚度的 Cu 靶上,透过靶的电子、轫致辐射
511
核 农 学 报 29 卷
光子在初始电子束流方向上 90 度内 1m 处的能量密
度分布。 每种靶在两种靶厚度下,即透射轫致辐射效
率为最大、最优时对应的靶厚度,透射电子、透射轫致
辐射光子的能量密度分布趋势与 Cu 靶的一致。 图 4
给出了最优靶厚度下,单个初始动能为 7 5 MeV 的电
子垂直入射到 5 种靶上,透过靶的轫致辐射光子在初
始电子入射方向上 90 度内 1m处的能量密度分布。
图 3 距 Cu靶中心 1m处的能量密度分布
Fig 3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ransmission partile at
the 1 meter from the center of Cu target
由图 4 上可版本号,0 度角时即沿初始电子方向,
透射轫致辐射的能量密度分布值最大;靶的原子序数
越小,能量密度分布的前向性越集中;W、Ta 的曲线基
本一致。 Cu、Ag、W、Ta、Water 靶的透射轫致光子的辐
射能量密度分布值为最大值一半时,其角度分别为:
9 5°、9 5°、11°、11°、7 1°。
Note: Cu = 1 0 dCSDA,Ag = 1 0 dCSDA,W =0 9 dCSDA,
Ta = 0 9 dCSDA,Water = 1 25 dCSDA .
图 4 透过靶 1m处的轫致辐射能密度分布
Fig 4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bremsstrahlung a
t the 1 meter from the center of Cu target
2 6 能量利用率 ηE
当受照射物品上表面与轫致辐射靶间的距离为
15cm时,不同束流扫描宽度下,初始动能为 7 5MeV
的单束电子的能量利用率 ηE 见表 4。 在能量利用率
的计算中,透射轫致辐射能密度分布取图 4 数据,受照
物品对轫致辐射能量的吸收系数取 0 9。 从表 4 可
知,束流扫描宽度越宽,初始电子动能的能量利用率
ηE 越高。
表 4 能量利用率 ηE
Table 4 The value of ηE / %
扫描宽度
The scan width / cm
铜
Cu
银
Ag
钨
W
钽
Ta
水
Water
20 4 84 6 09 7 26 7 25 1 70
30 5 57 7 07 8 52 8 50 1 87
40 5 94 7 60 9 18 9 18 1 94
50 6 28 8 06 9 81 9 72 2 03
60 6 47 8 33 10 17 10 08 2 07
70 6 64 8 57 10 44 10 44 2 10
80 6 70 8 64 10 53 10 53 2 11
2 7 双层辐照构想
由图 1、表 4 可知,水作为轫致辐射靶时,其透射
轫致辐射效率约为W、Ta靶的 1 / 5,Ag靶的 1 / 4,Cu靶
的 1 / 3。 若现有 7 5 MeV电子经轫致辐射靶转换后的
轫致辐射可被用于食品辐照,则对于辐照装置而言,采
用双层辐照才是能量利用率的最佳选择,也是比较节
能的 1 种选择。 即采用 7 5 MeV的电子束直接上层传
送带上比较的物品,采用 7 5 MeV 电子与上层传送带
上的物品和传送带相互作用产生的轫致辐射对下层物
品进行辐照。
3 讨论
3 1 靶厚度的选择
当初始动能为 7 5 MeV的电子束垂直入射到 Cu、
Ag、W、Ta、Au靶材料上时,透射轫致辐射效率值最大
值一般出现在 0 5 ~ 0 6 dCSDA 处,该结果与文献
[12 - 15]对其他能量电子入射到金属靶上的趋势一
致。 Petwal等[9]研究指出 7 5 MeV 电子入射到 Ta 靶
上时,透射轫致辐射效率的最大值为 15 2 % ,该数值
比本文给出的 15 4 %略小,其差别原因有 3 方面,一
是模拟程序不同,其采用 MCNP 进行计算;二是模型
有差异,计算了 5 种厚度 Ta 靶,靶厚度从 0 8 至 1 6
611
1 期 7 5MeV电子束转轫致辐射的理论研究初探
mm;三是截面数据有差异。
电子束转轫致辐射时,透射轫致辐射效率存在最
大值,但经过上述分析,透射轫致辐射效率的最大值对
应的靶厚度并不是最佳靶厚度。 因为透射轫致辐射效
率最大时,透过靶的电子会严重影响受辐照物品中剂
量分布的均匀性。 因此,从利用轫致辐射进行辐照的
角度而言,靶厚度应选择比透射轫致辐射效率出现最
大值时对应的靶厚度厚。 7 5 MeV电子束转轫致辐射
进行辐照时,Cu、Ag靶厚度应选择 1 0 dCSDA,W、Ta、Ag
靶厚度应选择 0 9 dCSDA。
3 2 感生放射性的考虑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2006 年发布的 11137 号标准
第一部分[5]中规定,X 射线进行辐照时能量不得高于
5 MeV,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光子能量高于 5 MeV 可
能导致受照食品中产生活化现象。 前人对 7 5 MeV
电子束转轫致辐射辐照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电
子束转轫致辐射进行辐照的电子束能量从 5 MeV 提
高到 7 5 MeV 产生的感生放射性问题是可接受
的[8 - 9]。 由表 3 可知,0 ~ 6 0 MeV、6 0 ~ 7 5 MeV 能
量段内光子的概率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 7 5 MeV 电
子加速器转轫致辐射进行食品辐照的活化问题。 从保
守角度而言,可以认为概率在能段内服从均匀分布,如
平均 1 万个初始动能为 7 5 MeV的电子入射到 Cu 靶
(1 0 dCSDA)上时,透过靶的 5 ~ 6 MeV 内光子的总数
约为 52 个,则 5 5 ~ 6 MeV的光子总数约为 27 个。 以
此类推,可以计算出每个小能段内的光子数,然后查阅
相关核素的光核反应阈值及截面数据[16 - 17]和辐照物
品中的核素组成[18 - 20],可以估算出受照物品中活化的
相关数据。
3 3 能量利用率
一般情况下描述电子加速器的轫致辐射转换率指
透射轫致辐射效率为最大时的效率值,但在实际辐照
过程中使用的效率为电子束的能量利用率,即初始电
子能量转化为轫致辐射,且被利用的部分才是有用的。
因此,在本文中还给出了不同束流扫描宽度下的能量
利用率。 由表 4 可知,能量利用率随扫描宽度的增加
而增加,但增速趋缓。 在利用电子束转轫致辐射进行
辐照时,辐照物品的厚度一般小于该物品对韧致辐射
的十分之一减弱厚度值。 故从理论上而言,能量利用
率的上限值为式(6)计算值的 90% 。 7 5 MeV 电子束
分别经 Cu、Ag、W、Ta、Water靶转轫致辐射对应的能量
利用率上限分别为 7 55 % 、9 90 % 、12 2 % 、12 2
% 、2 25 % 。
由图 1、表 4可知,水作为轫致辐射靶时,其透射轫
致辐射效率约为 W、Ta 靶的 1 / 5,Ag 靶的 1 / 4,Cu 靶的
1 / 3。 对于 7 5 MeV 电子束转轫致辐射的辐照装置而
言,采用双层辐照才是能量利用率的最佳选择。 即采用
7 5 MeV的电子束直接辐照上层传送带上的物品,采用
7 5 MeV电子束与上层传送带上物品和上层传送带相
互作用产生的轫致辐射对下层物品进行辐照。
4 结论
本文采用 FLUKA 蒙特卡罗程序模拟了 7 5 MeV
电子束入射到不同厚度的 5 种材质的靶上,透过靶的
轫致辐射、电子特性,并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
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电子束转轫致辐射时,最佳
轫致辐射效率对应的靶厚度并不适合直接用于辐照加
工;7 5 MeV电子束转轫致辐射进行辐照时,Cu、Ag 靶
厚度应选择 1 0 dCSDA,W、Ta、Ag 靶厚度应选择 0 9
dCSDA;在利用电子束转轫致辐射进行辐照时,7 5 MeV
电子束分别经 Cu、Ag、W、Ta、Water靶转轫致辐射对应
的能量利用率上限分别为 7 55 % 、9 90 % 、12 2 % 、
12 2 % 、2 25 % 。
轫致辐射可能导致受照物产生辐化现象[21 - 25]。
为解决将电子束转轫致辐射时的电子束能量从 5MeV
提升至 7 5MeV所带来的活化问题,本文给出了透射
轫致辐射光子在各能量段内的分布概率,初步提出了
7 5 MeV 电子束转轫致辐射进行辐照的活化研究思
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本文还讨论了束流扫描宽度对能量利用率的影
响,指出采用双层辐照(上层采用电子束直接辐照,下
层采用轫致辐射进行辐照)是一种提高电子束能量利
用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1 ] 哈益明, 施惠栋, 王峰, 刘志弢, 谢宗传.电子束食品辐照的研
究现状与应用特点[J] . 核农学报, 2007, 21(1): 61 - 64
[ 2 ] 孔秋莲, 陈志军, 岳玲, 徐钦, 张华, 袁忠谊, 戚文元. 一种医
用消毒擦片的辐照灭菌剂量确定[J] . 核农学报, 2009, 23(2):
285 - 289
[ 3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DEX
STAN 106 - 1983, REV. 1 - 2003. General Standard For Irradiated
Foods [S] . Rome Italy:FAO, 2003
[ 4 ]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Vol 3,Chapter 1,Parts
179, Irradiation in the production,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food
[M]. Washington: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4
[ 5 ] ISO. ISO 11137 - 1 - 2013,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
Radiation -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routine control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 for medical devices [ S] .
711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5,29(1):0113 ~ 0118
Geneva Swiss: ISO / TC 198, 2013
[ 6 ] 龙继东,石金水,禹海军,林郁正. 厚靶韧致辐射特性的数值模
拟研究[J] .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2004, 28(11): 1238 - 1243
[ 7 ] 李进玺, 吴伟, 来定国, 程引会, 马良, 赵墨, 郭景海, 周辉.
电子束与复合靶作用后辐射特性的数值模拟[ J] . 原子能科学
技术, 2014, 48(3): 506 - 511
[ 8 ] Gregoire O, Cleland M R, Mittendorfer J, Dababneh S, Ehlermann
D A E, Fan X, K. appeler F, Logar J, Meissner J. , Mullier B,
Stichelbaut F, Thayer D W. Radiological safety of food irradiation
with high energy X - ray: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J] . Radiation Dhysics and Chemistry, 2003,67(2):169
- 183
[ 9 ] Petwal V C, Bapna S C, Sandha R S, Kotaiah S, Subbaiah K V.
Bremsstrahlung converter for high power EB radiation processing
facility[ C ] / / Raja Ramanna Centre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4th Asian Particle Accelerator Conference.
Indore: Raja Ramanna Centre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2007: 767
- 769
[10] Ferrari A, Sala P R, Fasso` A, Ranft J. FLUKA: a multi - particle
transport code [ R]. United States: 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 (SLAC) ,2005:SLAC - R - 773
[11] Berger M J, Coursey J S, Zucker M A, Chang J. Stopping⁃power
and range tables for electrons, protons, and helium ions[DB / OL].
[2013 - 08 - 20] http: / / www. nist. gov / pml / data / radiation. cfm
[12] 魏熙晔, 李泉凤, 严慧勇. 高能电子束韧致辐射特性的理论研
究[J] . 物理学报, 2009, 58(4): 2313 - 2319
[13] Seltzer S M, Berger M J. Photoneutron production in thick targets
[J] . Physical review C, 1973, 7: 858 - 861
[14] Auslender V L, Bukin A D, Voronin L A, Kokin E N,
Korobeinikov M V, Krainov G S, Lukin A N, Radchenko V M,
Sidorov A V, Tkachenko V O. Bremsstrahlung converters for
powerful industrial electron accelerators[ J] . 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04, 71: 295 - 297
[15] 钱文枢, 郑曙昕, 唐传祥, 李泉凤, 张化一. 大功率辐照加速器
X射线转靶设计[ J]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8
(8): 1276 - 1278
[16] IAEA. Handbook on photonuclear data for applications cross⁃sections
and spectra[M]. Vienna: IAEA⁃TECDOC⁃1178, 2000:20 - 26
[17] IAEA. IAEA photonuclear data library:cross sections and spectral
up to 140MeV[DB / OL]. [2013 - 08 - 25]. https: / / www - nds.
iaea. org / photonuclear /
[18] IAEA. Natural and induced radioactivity in food [ M]. Vienna
Austria: IAEA - TECDOC - 1287, 2002:39
[19] Greenfield H, Southgate D A T. Food composition data, Chapter 4 ,
Selection of nutrients and other components [M]. Rome Italy:FAO,
2003:47 - 62
[20] Gonzalvez A, Armenta S, Cervera M. L, de la Guardia M.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seasoning products[J] . Talanta, 2008, 74
(5): 1085 - 1095
[21] Mackie T R, Bielajew A F, Rogers D W O, Battista J J. Generation
of photon energy deposition kernels using the EGB Monte Carlo code
[J] . Phys. Med. Biol,33(1):1 - 20
[22] Frankenberg D, Kelnhofer K, Bär K, Frankenberg - Schwager M.
Enhanced neoplastic transformation by mammography X Rays relative
to 200 kVp X Rays: indication for a strong dependence on photon
energy of the RBEM for various end points[J] . Radiation Research,
2002, 157(1):99 - 105
[23] Pradhan A K, Nahar S N, Montenegro M, Yu Y, Zhang H L, Sur
C, Mrozik M and Pitzer R M. Resonant x - ray enhancement of the
auger effect in high - Z atoms, molecules, and nanoparticles:
potential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 J ] .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2009,113 (45):12356 - 12363
[24] Neal N. C, Starkewolf Z, Andrew D R, Sharmah A, Lee C J, Lien
J, and Guo T. Chemical Enhancement by Nanomaterials under X -
ray Irradiation [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 134 (4): 1950 - 1953
[25] Lee C, Cheng N N, Davidson R A, Guo T. Geometry Enhancement
of Nanoscale Energy Deposition by X - rays[J] .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2012, 116 (20):11292 - 11297
Theoretical Study on Bremsstrahlung Transferred From
Electron Beam of 7 5 MeV
HUA Zhengdong1 WANG Haihong2 CHEN Zhijun2 XU Yun3
( 1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00;2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anghai 201403;3Shanghai Shuneng Irrad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201401)
Abstract:The FLUKA Monte Carlo code was used for studying the bremsstrahlung emitted from various targets shot by
7 5 MeV electron beam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photon and electrons, photon flux
distribution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of bremsstrahlung were related to material and thickness of the targets. For different
beam sweep width, the energy utilization rate was estimated. The result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arget
design of bremsstrahlung transferred from 7 5 MeV electrons beams and optimization of irradiation facility.
Keywords:FLUKA, Monte carlo, bremsstrahlung, electron beam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