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ERILIZATION OF CHINESE SPICED CHOP BY ~(60)Co γ-IRRADIATION

~(60)Co γ辐照对酱排骨杀菌效果的研究



全 文 : 核 农 学 报 2004,18(1):33 35
Aeta Agriculturae Nurleatae Sinica
文章编号 :1000.8551(2004)01—033—03
6oCo 辐照对酱排骨杀菌效果的研究
徐艺青 孙宝忠 易欣欣 马爱进 许熳
(1.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北京 102206;2.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 ,北京 100094)
摘 要:对酱排骨经∞c0了辐照后 3种主要致病菌和残留总菌数及大肠杆菌进行了测定,得出
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有效致死剂量及其对辐照的敏感性,并由此建立
回归方程。确定辐照酱排骨的D。值和 D值分别为6.23和3.75kGy。
关键词:辐照 ;酱排骨;灭菌
STERILIZATION OF CHINESE SPICED CHOP BY 砷Co 7-IRRADIATI ON
XU YI.qing SUN Bao.~hong2 YI Xin.xin MA Ai—jin XU Man
(1.Deptment ofFood,Beijing Agricultural Colege,Beijing 102206;2.Institute ofAnimal Science,CAAS,& 100094)
酱排骨是我国传统肉类熟食品之一,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在包装、运输、销
售等流通环节中,酱排骨再次污染的机率很大⋯。加之成品连带骨骼、含卤汁较多,更具有易污染的特
点,即使采用真空包装、低温存放,保质期也只有数天的时间。这类动物性食品在食品中毒时起主要作
用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是导致肉制品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因此,肉类食品的
保鲜及卫生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 10年来的科学研究证明 ,采用低剂量 了射线辐照是杀灭畜
禽肉类及其制品中各种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最佳途径。目前,中国传统加工的肉制食品应用辐照杀菌的
方法比较少,对其辐照杀菌效果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
本研究根据对酱排骨中主要致病菌及总菌数用辐照法的杀灭情况,确定适宜的辐照 D 值和 D值,
以确保辐照杀菌的安全性,为大规模的商业化辐照此类产品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1.1 酱排骨 为自行烹制的酱排骨。
1.1.2 致病菌株 大肠杆菌 AS1.90、沙门氏菌 50041号和金黄葡萄球菌 26001—25号。∞C0 辐射源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辐照中心提供。
1.1.3 包装材料 为聚酯,聚乙烯复合塑料包装袋(PET/PE)。
1.2 方法
1.2.1 前处理 选品质均一、大小适中、表面脂肪较少、骨肉结合牢固的酱排骨,经 4h腌制、初煮、复
煮、酱制、冷却加工成成品。
1.2.2 辐照处理 采用不同半径距离堆码式辐照,放射性强度 2.22×10 Bq,不均匀度:<1.2%。
根据参考文献初设吸收剂量 0、0.252、0.500、0.782、1.020、1.339、1.750和2.000kGy;测定总菌数及
大肠菌群选择吸收剂量为 0、2.0、3.0、4.0、6.OkGy。
收稿 日期 :2003—01一l0
作者简介:徐艺青(1961 ),女,讲师,从事蓄产品贮藏加工教学与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4 核 农 学 报 l8卷
1.2.3 致病菌的辐照致死效应测定 致病菌悬液的配制是将 3种菌种分别接于营养琼脂斜面,36±
1℃下培养 48h,用生理盐水配制成密度约为 l04~l0 个/ml的菌悬液 ,置于 37℃、75r/min的全温振荡器
中,振荡 24h,菌团打散,增菌培养。
取经过预处理的酱排骨分装成 l6袋,每袋约 30g。设两组平行试验。将经高压湿热灭菌的样品放
人配好的菌悬液中浸泡 10rain,使之均匀染菌,在无菌状态下重新真空包装,辐照后进行活菌记数。
1.2.4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 取经过预处理的酱排骨,分装成 l0袋,每袋约 30g,进行辐照处理,
设两组平行试验。辐照后样品用活茵总数和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测定 ]。
1.2.5 酱卤制品中致病菌的 D10和最佳 D值的确定 一般细菌与辐照剂量的关系遵循公式
lg(N/N0)=一KD(K=1/D 0)
式中:N。为辐照前的初菌数;N为辐照后的存活菌数;D为对应存活率 N/N0所需的剂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辐照对酱排骨中致病菌的杀灭作用
表 1 不同剂量辐照酱排臂中致病菌数及其存活率
注:存活率 =n剂量下的菌数,0剂量下的菌数 ×100%;减少的对数值 =n剂量下的菌数对数值一0剂量下的菌数对数值。
表 1和图 1表明,辐照能有效杀灭酱排骨中 3种 l
供试致病菌。大肠杆菌对辐照极为敏感,其次为沙门 780
氏菌,金黄葡萄球菌耐辐照性最强。D 。值分别为:大篓
肠 杆 菌 0.252~0.500 kGy;沙 门 氏菌 0.781~1.020 21o0
kGy;金黄葡萄球菌 1.020~1.334kGy。大肠杆菌和沙 0
门氏菌均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对辐照抗性较差,
易杀灭;而金黄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在本实验中
表现出较强的抗辐射性。
2.2 总菌数及大肠菌群 D1.和 D的确定
根据表 1中的数据 ,作出细菌对数曲线图,确定
回归方程 N= N。×10KD,通过计算出各种参数,经
整理得到D。和D值 。经计算机计算可得,酱排骨
总菌数的回归方程为:
lgN=3.4599—0.1604D,r=一0.9907
根据 lgN=a+KD,可得 :a=3.4599,K= 一
0.1604;D。0=1/K=6.23(kGy)。
0 0.252 0.5 0.781 1.02 1.339 1.75
剂量 0aTry)
图 1 酱排骨辐照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
金黄葡萄球菌的存活率
. 表2 不同剂量对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的杀灭效果
根据公式 lg(N/N。)=一KD,酱排骨 D值为 3.75(kGy)。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Acta Agricuhurns Nucleatae Sinica
2004,18(1):33~35
3 小结
35
3.1 辐照酱排骨灭菌剂量越高,灭菌效果越明显。灭菌剂量与细菌残存对数值成线性相关。根据试验
结果可以看出肉品的初染菌数越高,所需辐照杀菌剂量越大。所以在加工和销售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产
品的初菌数,使之符合国家规定的熟肉制品卫生标准。
3.2 3种致病菌在酱排骨中耐辐照性较差,用 <2kGy的剂量即可全部被杀灭。其耐辐照性的强度顺序
为:金黄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3.3 本实验条件下酱排骨的 D.。和 D值分别为 6.23和3.75 kGy。在选定最终的吸收剂量时即可以细
菌总数的D值作为依据。微生物数量低于 100cfu/g,在今后的贮存期中不会有有意义的增殖 。考虑
其安全性,酱排骨的推荐辐照剂量可定为4kGy。符合辐照食品卫生国家标准(GB14891.1.97)中辐照熟
禽肉类标准。
参考文献 :
蔡静平.粮油食品微生物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3:270—274
王敏.新鲜肉类的辐照加工技术.肉品卫生,2oo2(11):32~33
苏世彦.食品微生物检验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0:69—70,76~77,88~89
彭凌,程刚,曹新志.猪肉脯的加工工艺与辐照杀菌.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18)1:30~33
姜培珍,徐志成,陈敏,冯志雄,江杏珍.辐照消毒技术在真空包装冷却肉中的应用研究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9,8(11):355
Mcateer NJ,Grant IR,et a1.Efect of iradiation and chiled storage on如 microbiological and sensory quality of a chiled劬 meals.Int J Food
Sci Technol,l995,30:757
(上接 第 58页)
[6] 汪家政,范明.蛋白质技术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 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核医学中心.NGF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新药申报资料形式审查要点,594 612.
[8] Bradford M.M.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n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
Anal Biol,1976,72:248—254.
[9] 从玉文,陈家佩,邵源.蛋白质氯胺.T双相碘标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26(6):593~596.
[10] Tang Z.-M,Liu X.W,Xu L.P.,et a1.Phannacokinetics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human recombinant interleukin.2 in mice.Acta Pharmacol
Sin,1994,15(1):51—55.
[11] 范我,钱建华,张毅.白细胞介素一8的 I标记.同位素,1998,11(4),225 228.
[12] Salacinski P.R.,Mclean C.,Sykes J.E.C.,et a1.Iodination ofproteins,glycoproteins,and peptides using a solid·pkIse oxidizing agent,1,
3,4,6-tetrachloro-3a,6a—diphenyl glycohril(Iodogen).Anal Bioehem,1981,117:136—146.
[13] 高云朝,高保华,王浩丹.纤维蛋白原 Iedogen法 I标记的研究.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OOO,7(2):90 92.
【14] Yanagawa S.-i,Hirade K.,Ohnota H.,Saseki R.,et a1.Isolation of human erythropoietin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J Biol Chem,1984,259:
2707—2710.
[15] Miyake T,Kung C K-H,Goldwasser E.Purifcation of human erythropoietin.J Bio Chem,1977,252:5558~556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