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CHIEVEMENT AND PROSPECT OF CROP IRRADIATION BREEDING IN JIANGSU PROVINCE

江苏省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全 文 : 核 农 学 报 2004,18(2):121~124
Acta Agriculturae Nucleatae Sinica
文章编号 :1000.8551(2004)02.121.04
江苏省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陈秀兰 柳学余 何震天 韩月澎 杨鹤峰
(1.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江苏 扬州 225007;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摘 要:本文就江苏省在农作物辐射育种研 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诱 变育种工作 的体会 以及对今
后辐射诱变育种工作的展望进行 了综述。
关键词:农作物 ;辐射诱 变;新品种
ACItIEVEMENT AND PROSPECT OF CROP IRRADIATION BREEDING IN JIANGSU PROVINCE
CHEN Xiu.1an LIU Xue.yu HE Zen—tian HAN Yue—pen YANG He—feng
((1.Institute ofAgricultural Sciences.Lixiahe District.Yangzhou,Jiangsu, 225007:
(2.Jiangsu Academ?ofAgricultural Sciences.Na, ,lg,~angsu, 210014)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d the achievement,lesson and prospect of crop irradiation breeding in Jingsu
province.
Key words:crop;irradiation breeding;new cuhivar
我国农作物诱变育种研究始于60年代初,4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00年 ,我国已在 40多种植物上利用辐射诱变育成 了 605个新品种 ,占世界 育成突变品种总数 的 1/
4[

1 江苏省农作物诱变育种成就
和全国一样 ,江苏在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方面取得 了很大成就。30多年来 ,各科研 单位
利用辐射诱变育成了水稻、小麦、大麦新品种 40余个(表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先后诱 变育成了小麦新 品种 宁麦 l、2、3号 ;水稻新品种南粳 23、34号 、东亭 3
号、R-462和紫金糯粤优 938等。其中宁麦3号、南粳 23、东亭 3号、紫金糯累计种植面积均超过 6.7万
hm2以上,粤优938种植面积超过66.7万 hm2以上。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通过辐射诱变或杂交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 ,先后育成 了小麦新 品种扬
麦 158、扬辐麦 1、2号;水稻新品种扬稻4、6号、扬辐糯 1、4号,扬辐籼 2、3、5号;大麦新品种扬啤 1号、2
号等20个新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达 1809.4万 hm 以上,增产粮食 ll0.04亿 kg,创社会经济效益达
136.16亿元 (表 2)。其中,扬麦 158年累计种植面积达 1000万 hm2以上,获国家科技进步 1等奖;扬稻
6号累计种植面积达 333.6万 hm ,获江苏省科技进步 l等奖;扬稻4号获国家科技进步 3等奖;扬辐糯
1、4号和扬辐籼 2、3号分别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3等奖(表 3)。
江苏省镇江地区农科所诱变 育成 了小麦新品种群众 42,水稻新 品种辐射 3号 、辐选 5号 和后 辐
9号。
江苏省徐州地区农科所诱变育成了水稻新品种徐稻 l号及早南粳 ll。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诱
收稿 日期 :2003-05.16
作者筒介:陈秀兰(1956一),女,江苏泰兴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辐射诱变育种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核 农 学 报 l8卷
变育成了大麦新品种盐辐矮早三 江苏省海安县农科所诱变育成了江海大麦等。江苏省赣榆县诱变育
成了双城糯。这些稻 、麦突变新品种均在南方稻 、麦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表 1 江苏省利用辐射诱变育成的农作物品种
2 诱变育种工作的几点体会
2.1 瞄准市场需求 调整育种 目标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农作物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们把育种目标定位在 4个层次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期 江苏省农作物辐射诱 变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I 23
即:超高产育种、高产优质育种、优质高产育种和特色育种。超高产育种:产量比现有主栽品种增产
10%以上;高产优质育种:产量比现有品种增产5%左右,品质接近国家优质标准;优质高产育种:产量
与现有主栽品种相当,品质达到国家优质标准;特色育种:注重色、香 、特等性状的选育 。
2.2 根据育种 目标 选择适宜亲本
根据多年实践,选择适宜的辐照亲本是育种工作的成败关键。例如我所选用综合性状较好的迟熟
中籼 IR1529—68—3—2作辐照亲本 ,育成的扬辐籼 2号既保持了原亲本的优点 ,熟期 比原 品种早熟 16d;而
利用 IR1529—68—3—2的突变体进行再辐照,获得糯性突变,育成的扬辐糯 4号 比原品种早熟 18d,上述两
品种产量达到了杂交稻水平 ,10年来仍在南方稻 区长种不衰。扬辐籼 2号从 1991年开始至 目前一直是
江苏省中籼稻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
2.3 辐射诱变与杂交相结合 ,改进诱变方法和技术
辐射能诱发农作物遗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促进基因重组、提高重组率等特点,但也存在有益
突变率不高的缺点。为了提高有益突变频率,我们采用辐射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扬麦
158、扬辐麦 1号 、扬辐麦 2号 、扬稻 4、6号、扬辐籼 5号和扬辐粳 4928等品种。
2.4 注重产量、品质和抗性的同步选择
高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是人们对良种的总体要求,育种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优良性状融
为一体。在优质高产品种的选育中,注重优质为前提,高产为核心,聚合抗病基因,实现双亲优势叠加。
2.5 加强学科渗透 。辐射诱变与生物技术结合
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打破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物种界限。多年来,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辐射
诱变与生物技术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承担了国家“863”、国家转基因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
项课题 ,辐射诱变育成了对小麦黄花叶病免疫的突变新品系 1-9311,经过中国农大国家生物技术重点实
验室进行转基 因研究 ,获得了辐射诱变抗小麦黄花叶病突变体的转基因品系 ,已经农业部批准进行安全
性释放试验 ,其研究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并获教育部的自然科学 2等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4
3 今后辐射育种工作的展望
Acta Agricuhurae Nudeatae Sinlca
2004,18(2):121—124
江苏省稻麦诱变育种工作在 30余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越来越多的育种家已注意到,利用人工
诱变方法迫使作物产生变异是获得农作物新资源 、选育新品种的重要途径,是解决育种某些特殊问题的
有效手段 。因此 ,诱变育种既是常规育种的重要补充 ,又是常规育种难 以取代的育种手段 ,在作物遗传
改 良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 ,与常规育种的历史相比,人工诱变育种毕竟 时间较短,基础理论或技
术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对于诱变机理研究还不够,因此在进行人工诱变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所有这些都向育种家们提出,必须加强对农作物诱变育种工作的研究,进一步充实与完善诱变设备
和处理方法 ,继续提高选择水平,深入开展农作物诱变机理 与规律研究 ;注重辐射诱变技术与生物技术 、
航天育种技术相结合,加强多学科的渗透 ,从而获得更多的新成果。
参考文献 :
[1] 陈子元.从辐射育种的发展来展望航天育种的前景.核农学报,2002,16(5);261—263
● . ¨ ¨ -t. ● _.● ◆ _. ● . . ● ⋯ ⋯ ⋯ ⋯ ⋯ ⋯ ⋯ 一 ● ● i● 一 一 ⋯ ⋯ ,⋯ 一 一
(上接 第 109页)
[1] 王路.花卉辐射育种浅谈 .中国花卉盆景,1997.1(9):16一l8
[2] 温贤芳.中国核农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1—732
[3] Ukal Y.Vaietal diference in gamma-ray induced chromosome aberation in soybean.Jap J Genetics.1980,55:225—234
[4] 顾光炜、董家伦.农业应用核技术.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2:161~212
[5] 王琳清.诱发突变作物改良.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5,3—11
[6] 冯志杰.高等植物的辐射敏感性.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5,75~81
[7] 徐华军,贺源辉,陈秀芳.6~Co.7射线对双低甘蓝型油菜的辐射效应 核农学报,1992,6(4):199—206
[8] 贺源辉.甘蓝型油菜M,辐射效应研究.中国油料,1982,(4):15—20
[9] Inoue.M,et a1.Varietal diference in the repair of gamma radiation induced lesions in barley.Environ.Ex.pt.Bot.1980,20:161—168
[1O] 汪文彬,伊虎英,鱼红斌,等.对黄河中下游 547个小麦品种辐射敏感性的初步探讨.原子能农业应用,1980(1):37—45
[11] 伊虎英,鱼红斌,马建中.谷子辐射敏感性和抗旱性关系的探讨,核农学通报,1995,(1):75
[12] 强继业,陈宗瑜,陈华曦,等.6~Co 7射线辐射处理花卉后生理生化特性变化对小气候要素的响应.种子,2002.6:34—36
[13] 刘青林、陈俊愉.观赏植物花器官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与改良——文献综述.园艺学报,1998,25(1):81—85.
[14] 李正超、邱庆树、申馥玉,等.6~Co 7射线辐照改良兰娜型花生的性状选择.核农学报,Vo12.No4,1998(8):3—7
[15] 廖飞雄、潘瑞炽、6~Co 7辐射对菜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核农学报 ,2001,15(1):6—8.
[16] 李惠芬、李倩中.我国花卉育种研究进展.西南园艺,1999,127(1):36~39
[19] 余叔文、汤章成、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808—824
[20] 昆明市园林局.昆明花卉.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6.362—365
[21] 李元、岳明.紫外辐射生态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2.33~6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