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MUTAGENIC EFFECTS OF SPACE FLIGHT ON SP_2 AGRONOMIC TRAITS OF SOYBEAN

航天搭载大豆SP_2农艺性状诱变效应初报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8) 052563203
航天搭载大豆 SP2 农艺性状诱变效应初报
郑 伟1  郭 泰1  王志新1  吴秀红1  刘忠堂1  刘玉红2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 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种子管理处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5)
摘  要 :对卫星搭载的大豆合丰 25 诱变 SP2 代与合丰 50 诱变 SP2 代的一些农艺性状进行研究 ,结果表
明 :2 份材料的株高、单株结荚、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变异系数均大于各自地面对照品种 ,且 2 份材料航
天搭载后的株高、单株结荚、单株粒数、主茎节数等性状均有正向增加的趋势 ,可以为育种所利用 ;合丰
50 诱变 SP2 的单株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幅度较合丰 25 诱变 SP2 的变异幅度大 ;合丰 25 诱变 SP2 代株
高、主茎节数的变异幅度较合丰 50 诱变 SP2 代大。从后代变异规律可以看出 ,航天可作为大豆育种的
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大豆 ;航天搭载 ;农艺性状 ;SP2
THE MUTAGENIC EFFECTS OF SPACE FLIGHT ON SP2 AGRONOMIC TRAITS OF SOYBEAN
ZHENG Wei1  GUO Tai1  WANG Zhi2xin1  WU Xiu2hong1  LIU Zhong2tang1  LIU Yu2hong2
(1. Jiamusi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Jiamus , Heilongjiang 154007 ;
2. Jiamusi Seed Supervision Department , Jiamusi , Heilongjiang 154005)
Abstract :The mutagenic effects of space flight on the soybean varieties Hefeng 25 and Hefeng 50 in SP2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bility coefficient of plant height , pod number per plant , seeds number per plant and pod number
of main stem in the two material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earth control , and some of those traits had a positive tendency ,
it could be used for breeding. The variability range of the pod number per plant , the seeds number per plant in mutagenic
Hefeng 50 were much wider than that in mutagenic Hefeng 25 , and the variability range of plant height , pod number of the
main stem in mutagenic Hefeng 25 were wider than that in mutagenic Hefeng 50. The variability changes of SP2 offspring
showed that space treatment provide new germplasm for soybean breeding effectively.
Key words :soybean ; space ; agronomic traits ; SP2
收稿日期 :2007212210  接受日期 :2008205222
基金项目 :油料作物空间环境诱变育种关键技术与示范 (2008BAD97B04)
作者简介 :郑伟 (19762) ,男 ,黑龙江勃利人 ,助理研究员 ,在读硕士 ,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工作。E2mail : zhw105122 @163. com  航天诱变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作物种子 ,经过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变异 , 然后返回地面种植选育新品种的一种作物育种技术[1 ] 。我国航天育种研究开始于 1987 年 ,到目前为止 ,已利用返回式卫星先后进行了 13 次 70 多种农作物的空间搭载试验 ,在水稻、小麦、棉花、番茄、青椒和芝麻等作物上诱变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和新种质[3~7 ] 。引起诱变的主要因素是微重力和太空辐射。Ho rneck G. 研究认为 ,太空辐射主要导致作物遗传物质的损伤 , 诸如突变、肿瘤形成、染色体畸变、细胞失 活、发育异常等[2 ,8~10 ] 。除此之外 , 还存在其他诱变因素 , 如外层空间乙烯对植物生殖的影响等[3 ,8 ,9 ] 。大豆航天育种目前正处在探索阶段 ,本研究对大豆航天后代分离规律进行探讨 ,以期为大豆航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1  材料供试材料为大豆品种合丰 25 和合丰 50 ,2006 年
365 核 农 学 报 2008 ,22 (5) :563~565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将 2 份材料的种子各分为两组 ,一组进行航天搭载处
理 ,另一组在地面常温下保存。航天搭载种子于当年
9 月 9 日搭载航天实践 8 号卫星升空 ,卫星在近地点
187km、远地点 463km 的轨道共运行 355h ,航程 900 多
万 km ,于 9 月 24 日返回。同年冬季南繁种植 SP1 代 ,
2007 年进入 SP2 代。
112  方法
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试验地进
行 ,前茬作物为玉米。于 2007 年 5 月 7 日播种 ,试验
区行长 4175m ,株距 7cm ,将来自于 SP1 的不同株系分
别种植在田间 ,每个株系均种植相应的地面对照品种 ,
生育期间进行严格的田间物候期调查和记载 ,秋季进
行室内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1  SP2 株高的变化
航天搭载后的大豆株高在 SP1 代无明显变化 ,但
在 SP2 代发生了明显变化。合丰 25 的 SP2 代平均株高
7211cm ,变异系数为 1012 % ; 而地面对照平均株高
6516cm ,变异系数为 817 %。合丰 50 的 SP2 代株高平
均为 8915cm ,变异系数为 418 % ,合丰 50 对照株高平
均为 6714cm ,变异系数为 312 %。可见 2 份供试材料
的 SP2 代株高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与对照差异均达显
著水平 ,且 2 个群体株高有明显高于对照品种株高的
趋势 ,合丰 25 的 SP2 代株高变异幅度较合丰 50 的 SP2
代大 ,变化趋势见图 1、图 2。
图 1  合丰 25 诱变 SP2 代株高变化
Fig. 1  The plant height change in the
mutagenic Hefeng 25 SP2
212  SP2 单株荚数变化
航天搭载后 2 份材料的单株荚数在 SP1 代无明显
变化 ,而在 SP2 代发生明显变化。合丰 25 的 SP2 代单
株荚数平均为 2718 个 ,变异系数为 4910 % ,而相应对
照的单株荚数平均为 2013 个 ,变异系数为 20101 %。
图 2  合丰 50 诱变 SP2 代株高变化
Fig. 2  The plant height change of the
mutagenic Hefeng 50 SP2
合丰 25 的 SP2 代单株荚数平均较对照品种多 715 个 ,
单株荚数变化明显。合丰 50 的 SP2 代单株荚数平均
为 3119 个 ,变异系数为 3312 % ,相应对照的单株结荚
数平均为 2115 个 ,变异系数为 1814 % ;其 SP2 代单株
荚数较对照品种平均多 1014 个。可见合丰 25 与合丰
50 的 SP2 代单株结荚变异系数均较对照的变异系数
大 ,且 2 个组合的单株结荚较对照单株结荚有增大趋
势 ,变化趋势见图 3、图 4。
图 3  合丰 25 诱变 SP2 单株荚数变化
Fig. 3  The pod number per plant in
mutagenic Hefeng 25 SP2
图 4  合丰 50 诱变 SP2 代单株荚数变化
Fig. 4  The pod number per plant in
mutagenic Hefeng 50 SP2
213  SP2 主茎节数变化
航天搭载后 2 份材料的主茎节数在 SP1 代无明显
变化 ,而在 SP2 代发生明显变化。合丰 25 的 SP2 代主
465 核 农 学 报 22 卷
茎节数平均为 1519 个 ,而相应的对照主茎节数平均为
1417 个 ;合丰 50 的 SP2 代主茎节数平均为 1617 个 ,而
相应的对照品种主茎节数平均为 1319 个。可见合丰
25 的 SP2 代与合丰 50 的 SP2 代主茎节数与对照相比
均有正向增加趋势 (图 5、图 6) ,但与其对照均差异不
显著。合丰 25 的 SP2 代主茎节数变异系数为 1013 % ,
相应对照主茎节数变异系数为 718 % ;合丰 50 的 SP2
代主茎节数变异系数为 1116 % ,其对照主茎节数变异
系数为 615 %。合丰 25 与合丰 50 的 SP2 代主茎节数
变异系数均高于相应对照品种。
图 5  合丰 25 诱变 SP2 代主茎节数变化
Fig. 5  The change of the 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in mutagenic Hefeng 25 SP2
图 6  合丰 50 诱变 SP2 代主茎节数变化
Fig. 6  The change of the node number of main stem
in mutagenic Hefeng 50 SP2
214  SP2 单株粒数变化
航天搭载后 2 份材料的单株粒数在 SP1 无明显变
化 ,而在 SP2 代发生明显变化 ,合丰 25 与合丰 50 的
SP2 代单株粒数与对照比较均有增加趋势 (图 7、图 8) ,
合丰 25 的 SP2 代单株粒数平均为 6218 个 ,而对照单株
粒数平均为 4314 个 ;合丰 50 的 SP2 代单株粒数平均为
6414 个 ,而对照单株粒数平均为 53 个。合丰 25 的 SP2
代单株粒数变异系数为 4510 % ,相应对照单株粒数变
异系数为 3616 % ;合丰 50 的 SP2 代单株粒数变异系数
为 3416 % ,相应对照单株粒数变异系数为 2018 %。合
丰 25 与合丰 50 的 SP2 代单株粒数变异系数均高于对
照 ,且与对照比较均达到显著水平。
图 7  合丰 25 诱变 SP2 代单株粒数变化
Fig. 7  The change of seed number per plant
in mutagenic Hefeng 25 SP2
图 8  合丰 50 诱变 SP2 代单株粒数变化
Fig. 8  The change of seed number per plant
in mutagenic Hefeng 50 SP2
3  结论
合丰 25 与合丰 50 的 SP2 代株高、单株结荚、单株
粒数、主茎节数等农艺性状与对照比较均有正向增加
的趋势 ,且变异系数均大于各自地面对照 ,变异明显 ,
正向的有利变异较多 ,可以为大豆育种所利用。合丰
50 的 SP2 代的单株结荚数与单株粒数变异幅度较合丰
25 大 ;合丰 25 的 SP2 代株高、主茎节数的变异幅度较
合丰 50 大 ,可见不同品种航天搭载变异效果存在差
异。
本结论仅为 1 年试验结果 ,可能受气温、降雨等因
素影响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 1 ]  严文潮 ,孙国昌 ,俞法明 ,吴  伟 ,徐建龙 ,刘庆龙 ,金庆生. 早籼
稻空间诱变新品种“浙 101”的选育. 核农学报 ,2006 ,20 (5) ,398~
400
(下转第 606 页)
565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22 (5) :563~565
Carcinogenesis , 2001 ,22 :1111~1117
[ 5 ]  Zhou J J , Zhang H J , Yang P J , Li H N. Determination of resveratrol
glucoside and resveratrol in radix and rhizome of Polygonum cuspidatum
yielded in Hanzhong region. Chin Trad & Herbal Drugs , 2002 ,33 (5) :
414~416
[ 6 ]  易霭琴 ,童方平 ,宋庆安. 虎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湖南林业科
技 ,2007 , 34 (1) :10~12
[ 7 ]  于树宏 ,张嫡群 ,杨双革. TDZ 和 CPPU 在虎杖组织培养中的应
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 ,12 (1) :13~17
[ 8 ]  黄学林 ,李莜菊. 高等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及其调.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1995 :23~25
[ 9 ]  Tsuro M , Koda M , Inoue M. Efficient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multiple
shoots using the‘open culture system’.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0 ,86 :
81~88
[10 ]  樊明琴 ,朱月林 ,朱丽华. 结球白菜高效离体子叶不定芽再生的
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 28 (1) :20~26
[11 ]  李浚明.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2002 ,
33~35
[12 ]  Nehra N S ,Sthshnof C ,Kartha K K. Regeneration of plants from immature
leaf2derived callus of strawberry ( Fragaria ananassa Duch. ) . Plant Sci
Limerick ,1990 ,66 (1) :119~126
[13 ]  He H , Pan R C , He Y W , Zhang L Y, Li G G. Factors affecting
organogenesis of Citrus microcarpa Bunge. J Trop & Subtrop Bot , 1997 ,
5 (3) :53~56
[14 ]  朱惠香 ,张宗俭 ,陈虎保.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指南.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5 ]  Wang GL , Fang H J , Na J . Application of potent cytokinin thidiazuron
(TDZ) to plant tissue culture. Chin Bull Bot ,1997 , 14 (3) :47~53
[16 ]  Reynolds A G. Phenylureas CPPU and thidiazuron affect yield
components , fruit composition , and shortage potential of four seedless
grape selecti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1992 ,117 (1) : 85~89
[17 ]  Palmer C E. Enhanced shoot regeneration from Brassica campestris by
silver nitrate. Plant Cell Reports , 1992 , 11 :541~545
[18 ]  Chi G L , Pua E C. Ethylene inhibitors enhance de novo shoot
regeneration from cotyledons of Brassica campestris ssp . chinensis
(Chinese cabbage) in vitro. Plant Sci ,1989 , 64 :243~250
[19 ]  张 松 ,魏毓棠 ,温孚江 , 傅连海. 利用乙烯抑制剂AgNO3 建立大
白菜高频植株再生体系. 园艺学报 , 1997 , 24 (1) :94~96
[20 ]  林  盛 ,陈幸华. Effect of sucrose on in viyro culture of coconut
embryo. 热带作物学报 , 1999 ,22 (1) :20~21
[21 ]  Tang H R ,Ren Z L , Reustle G.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leaves of sweet
and sour cherry cultivars.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2 , 93 :235~244
[22 ]  冯大领 ,孟祥书 ,王艳辉 , 刘 霞 ,李  明 ,赵  锦 ,白志英. 植物
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的应用. 核农学报 ,2007 ,3 :
256~260
[23 ]  杨洪一 ,李丽丽. 草莓离体再生研究新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23 (3) :79~82
(上接第 565 页)
[ 2 ]  张美荣 ,双志福 ,张瑞仙. 小麦种子太空诱变效应研究. 华北农
学报 ,2002 ,17 (2) ,236~239
[ 3 ]  刘录祥 ,郑企成. 空间诱变与作物改良.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
1997
[ 4 ]  刘录祥 ,王 晶 ,赵林姝 ,杨俊诚 ,郭会君 ,赵世荣 ,郑企成. 作物
空间诱变效应及地面模拟研究进展. 核农学报 ,2004 ,18 (4) :247
~251
[ 5 ]  龙卫平 ,郑锦荣. 太空育种研究进展. 长江蔬菜 ,2005 (7) :35~37
[ 6 ]  刘录祥 ,郑企成. 空间诱变与作物改良. 北京 : 原子能出版社 ,
1997
[ 7 ]  李金国 ,王培生 ,张 健 ,蒋兴村. 中国农作物航空航天诱变育种
的进展及其前景.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1999 ,12 (6) :464~468
[ 8 ]  温贤芳 ,张 龙 ,戴维序. 天地结合开展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
核农学报 , 2004 , 18 (4) : 241~246
[ 9 ]  李水凤 ,汪柄良 ,管学玉 ,张 艳. 卫星搭载处理对辣椒萌发过程
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06 ,20 (3) 205~207
[10 ]  张美荣 ,双志福 ,张瑞仙. 小麦种子太空诱变效应研究. 华北农学
报 ,2002 ,17 (2) :36~39
606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22 (5) :6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