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8) 012111205
利用 REE 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进展
尚佰晓 王 王 莉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1)
摘 要 :REE示踪技术作为一种新手段 ,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利用
REE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进展及示踪元素的布设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 ,对 REE 示踪技术及示踪元
素布设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示踪技术 ;土壤侵蚀 ;研究进展
PROGRESS OF REE TRACER TECHNIQUE IN SOIL EROSION
SHANG Bai2xiao WANG Xuan WANGLi
( School of Water Conservancy ,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Shenyang , Liaoning 110161)
Abstract :As a new method , REE tracer techniqu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oil erosion researc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ces of REE tracer technique in soil erosion research and the applying technique of tracer el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 the REE tracer technique and the methods of tracer element application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REE ;tracing technique ;soil erosion ;research progress
收稿日期 :2007204226 接受日期 :2007207212
基金项目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6210)
作者简介 :尚佰晓 (19802) ,男 ,山东临沂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从事流域综合治理及土壤侵蚀规律研究。Tel :024288493398 ; E2mail : bxshang @sina.
com
通讯作者 :王 (19652) ,女 ,辽宁昌图人 ,教授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和农业节水的教学研究。E2mail :xuanw @vip . sina. com
稀土元素 ( Rare Earth Elements , REE) 包括化学元
素周期表中的镧系镧 (La) 、铈 (Ce) 、镨 (Pr) 、钕 (Nd) 、钷
(Pm) 、钐 ( Sm) 、铕 ( Eu) 、钆 ( Gd) 、铽 ( Tb) 、镝 (Dy) 、钬
(Ho) 、铒 ( Er) 、铥 ( Tm) 、镱 ( Yb) 、镥 (Lu) 15 种元素以及
与镧系元素密切相关的 21 号元素钪 (Sc) 、39 号元素钇
( Y) 。
由于稀土元素性质稳定 ,与土壤有较高的亲和力 ,
植物富集有限 ,淋溶迁移不明显 ,对环境无放射性危
害 ,有较低的土壤背景值 ,中子活化检测其具有灵敏度
高等特点 ,并可人工同时施放多种稀土元素示踪 ,使研
究的目的性和精确度提高 ,因此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
应用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通过分析示踪元素
含量的分布差异来研究土壤侵蚀的发生和分布规律 ,
可以定量监测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土壤侵蚀试验研
究中常用的稀土元素有 La、Ce、Nd、Sm、Eu、Dy、Yb、Tb、
Pr 等。
稀土元素 - 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 ( Instrument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INAA) 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
的应用于土壤侵蚀研究的新技术。中子活化分析作为
一种先进的分析手段 ,精确度高 ,并可同时进行多元素
测量 ,为 REE示踪法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
可靠的保证。将中子活化分析法与稀土元素示踪技术
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土壤侵蚀 ,其定量化程度和精密
度均优于土壤侵蚀研究中的传统方法。国内外学者对
REE示踪技术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并对该技术进
行不断的改进 ,使 REE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
应用逐渐成熟。REE 示踪技术的应用 ,使得土壤侵蚀
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 利用 REE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进展
1986 年 ,美国 Knaus 等人[1 ,2 ]首先利用稳定性 REE
111 核 农 学 报 2008 ,22 (1) :111~115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示踪和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相结合成功地测定了沼泽地
的侵蚀、沉积速率。借鉴 Knaus 等的研究方法 ,田均良
等[3 ,4 ]将 REE示踪法应用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垂直
分布规律研究 ,以 REE 标记示踪泥沙样品 ,并将之布
设于所要研究的部位 ,通过检测侵蚀泥沙中 REE 的含
量 ,利用元素平衡法研究侵蚀泥沙的分布 ,沉积规律及
扩散运移过程 ;给出了稀土元素的选择原则、施放量的
计算、施放方法、精度计算公式及其注意事项等 ,并对
REE示踪法做了改进。此后 ,利用 REE 示踪技术开展
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在国内外推广开来。
111 REE示踪技术在侵蚀泥沙分布中的应用研究
上世纪末期 ,国内许多学者就开始利用 REE 示踪
技术研究土壤侵蚀规律 ,系统地论述了 REE 示踪法的
操作技术及其中子活化分析技术。通过野外和室内模
拟试验 ,发展了段面法、条带法和点穴法 3 种 REE 示
踪元素布设方法[5 ] ,并对 3 种方法的适用性及其存在
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给出估算坡面侵蚀率的关系
式。近年来 ,随着土壤侵蚀研究的不断深入 ,流域侵蚀
产沙的来源及规律愈加明确 ,REE 示踪技术在土壤侵
蚀研究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人工施放 REE 示踪法研
究土壤侵蚀的可行性及精确性在大量的试验中得以肯
定和证实 ,其施放方法由段面法、条带法、点穴法发展
到垂直分层布设法和垂直分层与分段结合布设多种稀
土元素法。但由于 REE 示踪法试验成本高、工作量
大 ,使其在土壤侵蚀研究中仅限于室内模拟试验及野
外小区试验。
国内最初利用 REE 示踪技术主要是对侵蚀产沙
部位、泥沙沉积状况及泥沙来源等进行研究。如田均
良等[6 ]在陕西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进行全坡面径
流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坡面侵蚀泥沙在低雨强、长历时
降雨侵蚀过程中 ,沉积明显 ,输沙量比较低 ,且在坡面
不同部位泥沙的沉积状况差异明显。武春龙等[7 ] 利用
REE示踪法对条带施放法和点穴法进行对比试验 ,结
果表明条带施放法优于点穴法。因此 ,点穴法在大尺
度泥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还需深入研究 ,以寻求其最
佳的实施途径 ;黄土坡面随坡长的增大 ,产沙强度可能
存在 3 种模式 ,增长型、增长 - 递减型和波动型 ,其形
成机理与径流强度有关。李雅琦等[8~10 ]采用条带法和
点穴法布设稀土元素 ,在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成
功地定量描述了侵蚀泥沙沿小区的分布 ,其一次降雨
侵蚀的泥沙分布总体上随坡长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
表现出随坡面汇流面积增加 ,径流量增加 ,侵蚀力增强
的特征。通过稀土元素条带施放法和点穴法的对比试
验证实[7~11 ] ,点穴施放法可用于小流域泥沙来源观测 ,
但它仅能够代表施放点位的侵蚀强度 ,其研究精度取
决于点穴的布置密度 ,密度越大 ,精度越高。由此可
见 ,REE示踪法的确可用于坡沟连续体中较陡部位侵
蚀量的观测 ,可望利用点穴法施放 REE 解决小流域土
壤侵蚀观测中沟坡侵蚀定量监测泥沙来源的难题。在
利用 Eu 定位土芯示踪法研究红壤坡地侵蚀泥沙来源
时 ,杨武德等[12~14 ] 发现 ,在复合坡面 ,随坡的陡、缓、
凹 ,土壤侵蚀表现强 ,弱 ,沉积的特性 ,在陡坡地 ,坡顶
的土壤侵蚀量比坡底部要大 ;坡度均匀时 ,从坡顶到坡
底 ,侵蚀模数逐渐减小。Eu 定位土芯示踪法的基础是
点穴布样法 ,该方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但其准确性与
可靠性有待验证 ,布样过程中合适位点的选择方法等
问题也有待解决。赵晓光等[14 ] 用稀土元素示踪方法
研究裸露坡面沿程侵蚀与沉积。在黄土高原的黄 土
裸露直线坡面上采用条带法布设不同稀土元素 ,在模
拟典型侵蚀性降雨情况下 ,通过对各时段径流输出泥
沙及坡面沿程 6 处位置沉积物中 6 种稀土元素进行测
定分析 ,结果表明 ,该坡面主要产沙部位在距分水岭
30~50m 之间 ;坡面沿程各处沉积物来源分布相差不
显著。唐泽军等[16 ]采用 8 种 REE分段布设 ,进行一系
列的人工降雨模拟试验 ,定量分析土壤表面雨水动力
特征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动态平衡过程。通过 REE 示
踪 ,清晰地展示了土壤侵蚀沿坡面分布的规律 :雨强和
坡度越大 ,大侵蚀率的区段就越靠近坡的顶端 ,与细沟
发生的部位完全吻合 ,而且 ,土壤侵蚀率沿坡面会出现
波动。
112 REE示踪技术在坡面侵蚀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坡面土壤侵蚀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利用
传统方法难以定量研究其随降雨历时的演变过程。近
年来 ,随着 REE 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不断深入 ,
通过人为施放多种稀土元素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 ,可以
定量研究坡面侵蚀由面蚀向沟蚀的转变过程以及细沟
的发展发育过程 ,增加了对坡面侵蚀类型转化机理的
认识 ,为建立坡面侵蚀物理模型提供了帮助。石辉
等[17 ,18 ]首次将 REE 示踪法引入到小流域侵蚀产沙的
时间分布研究 ,结果表明 ,坡面土壤侵蚀分布从坡脚到
坡顶随坡长呈 Weibul1 分布。通过模拟试验发现小流
域侵蚀产沙的空间分布与小流域的沟道发育有着密切
的联系。在流域发育的初始阶段 ,下切是一种主要的
侵蚀方式 ,侵蚀强烈部位从沟口向沟内延伸 ;随后沟道
侵蚀量减少 ,而溯源区和坡面产沙量增高。另外 ,随小
流域沟道的发育 ,流域侵蚀产沙的数量逐渐减少 ;次降
雨过程中 ,不同侵蚀部位产沙量随时间变化而趋于复
杂。琚彤军等[1 ,19 ] 通过室内模拟和野外小区试验 ,运
211 核 农 学 报 22 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用 REE示踪条带施放法研究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
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该法不仅准确地测定坡面不同
地形部位的相对侵蚀量 ,还通过对侵蚀过程泥沙样品
的分析 ,揭示出降雨过程中坡面各部位相对侵蚀量的
时空变化趋势可能存在 3 种模式 :增长递减型、递增型
和波动型。其最大侵蚀部位主要集中在坡面中段 ,并
随降雨的持续 ,存在向坡面下部移动的趋势。
刘普灵等[1 ,20 ]为了验证 REE 施放方法的有效性 ,
扩大研究坡面的空间尺度 ,在中国科学院水土保研究
所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 ,进行野外全坡长侵蚀小
区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 REE 条带施放法 ,可定量分
析黄土坡面不同坡段相对土壤侵蚀量 ,并具有较高的
精度 ,但随着降雨次数的增加 ,各坡段相对侵蚀量的计
算精度在递减 ,研究认为可能与坡面沉积过程对所施
放的 REE再分布有关。李勉等[21 ] 利用 REE 示踪技术
发现坡面细沟侵蚀的发育过程明显地分为 3 个阶段 :
起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稳定阶段 ,不同阶段 ,细沟侵蚀
方式、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各异。通过冲刷试验还发现 ,
细沟侵蚀量与放水流量关系密切 ,与坡面坡度也有关
系。丁文峰等[22 ]利用 REE 示踪法 ,结合不同坡度、不
同流量的室内放水冲刷模拟试验对坡面侵蚀产沙垂直
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在坡度较小的情况下 ,坡面各不
同部位的相对侵蚀量沿下坡方向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
的趋势 ;在坡度较大而流量较小时 ,各坡段的相对侵蚀
量与坡度较小的情况相似 ,当流量较大时 ,则呈现出随
坡长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但最下端坡段的相对侵蚀
量总是随着冲刷历时的延长而呈现出下降趋势 ,其余
各坡段则呈缓慢的波动式上升。
宋炜等[23 ,24 ]利用 REE示踪法 ,采取沿坡面垂直分
层布设的新方法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 ,研究了次降
雨条件下坡面侵蚀形态的转变过程和细沟的发育发展
过程。该研究为定量区分和研究坡面侵蚀过程中面蚀
和细沟侵蚀量 ,面蚀向细沟侵蚀的转变以及细沟侵蚀
发生、发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途径。薛亚洲
等[25~28 ]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 ,通过沿坡面垂直
分段和分层结合布设不同的稀土元素研究坡面侵蚀的
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REE示踪技术对定量研究坡
面侵蚀时空演化过程 ,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大的优
越性。随降雨的过程 ,坡面侵蚀一般存在一个由片蚀
—近坡角纹沟发育 —细沟发育 —坡面侵蚀稳定 (至基
准面)的动态演化过程 ,各过程中相应侵蚀形态占据主
导地位。雷霆武等[29 ] 利用稳定性 REE 示踪法探讨了
坡面水蚀动态过程的试验方法 ,利用室内细沟侵蚀模
拟实验得出 ,REE示踪法可以示踪细沟土壤侵蚀的动
态过程 ,且可保证一定的精度要求。
113 国外利用 REE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进展
国内学者田均良等人将 REE 示踪技术应用于土
壤侵蚀研究后 ,国外才开始引用该方法。Ma 等[30 ] 在
粉质沉积土壤中使用 REE 示踪元素来描述侵蚀泥沙
的沉积组成特性 ,同时提出化学风化所导致的粉质土
壤沉积 ,可能会影响 REE示踪元素研究泥沙沉积的准
确性。Gerald Matisoff 等[31 ] 在美国衣阿华州西南部的
天然大草原和农田上 ,采用稀土元素 Eu、Tb、Ho 示踪
暴雨径流对土壤颗粒运移的影响。试验采用电感耦合
等离子质谱法 ( ICP2MS)检测分析土样中 REE 浓度 ,并
用离散模型和指数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检验 ,通过对
侵蚀泥沙中 REE浓度的分析 ,研究了暴雨径流对土壤
颗粒运移的影响规律。Polyakov V O 等[32 ] 在人工模拟
降雨条件下 ,采用稀土氧化物示踪技术获取泥沙运动
的时空分布信息。试验采用激光扫描仪获取坡面的数
字高程模型 ,作为对比参照数据 ,土壤和径流样中的
REE浓度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 ,取得了令人
满意的效果。
为了研究稀土元素与土壤颗粒的结合及其作为示
踪剂研究土壤侵蚀的适用性和潜力 ,Zhang X C等[33 ]采
用 5 种稀土氧化物粉末与 Miami 地区的细砂质壤土均
匀混合 ,通过检测 REE与土壤的结合能力来评价 REE
示踪法研究土壤侵蚀的可行性。试验采用电感耦合等
离子质谱技术检测分析泥沙样品。结果表明稀土氧化
物不能改变土壤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 ,能均匀地与不
同粒径 ( > 53mum) 的土壤团聚体及粉质土粒结合 ,因
此直接使用稀土氧化物示踪是可行的 ,比其他示踪剂
具有较大的优越性。随后 ,为了验证直接采用稀土氧
化物与土壤混合示踪土壤侵蚀的可行性 ,并深入探索
使用该技术研究土壤侵蚀动力学的潜力 , Zhang X C
等[34 ]又采用分段布设 REE示踪法 ,在小区进行试验研
究 ,试验过程中 ,采集的泥沙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
质谱法检测分析 ,测定 REE示踪泥沙起源的平均误差
为 14. 5 %。结果还证明 REE 示踪法能够给出时间与
空间上的侵蚀数据。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Zhang
X C 等[35 ] 采用 REE 中子活化技术获取空间分布式沟
蚀数据来检验 WEPP 预测的泥沙输移规律。结果表
明 ,根据 REE示踪法获得的数据得出 WEPP 模型中模
拟的泥沙运移的规律是合理的。Kimoto 等人[36 ] 采用 5
种稀土氧化物与石质砂壤土混合进行试验 ,发现稀土
氧化物作为粗质砂壤土示踪剂表现出很多的局限性。
因此 ,利用 REE 示踪技术精确的估算粗质土壤流失 ,
还需要在技术方法上进行调整。
311 1 期 利用 REE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进展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 REE示踪元素布设的研究
各示踪区 REE的施放量确定之后 ,施放方法就是
从技术上保证示踪元素必须能够代表示踪载体的运移
规律。理论上说 ,如果能够保证示踪元素均匀地分布
于被示踪的土体中并随侵蚀泥沙一起运移 ,就能完全
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尤
其是对野外较大面积的试验 ,要使全部示踪元素均匀
分布在被研究区域内 ,其工作量非常大。在 REE 示踪
元素布设的研究中 ,最初提出了断面法、条带法和点穴
法[1 ] 。近年来 ,宋炜等[23 ,24 ] 提出了沿坡面垂直分层布
设的新试验方法 ,研究了次降雨条件下坡面片蚀向细
沟侵蚀的演变规律。然而坡面侵蚀是一个立体的侵蚀
空间 ,既有来自坡上、坡中和坡下部的侵蚀 ,又有来自
坡面不同深度的侵蚀 ,因此需要在同一试验中对坡面
水平方向和顺坡方向的侵蚀演变过程同时展开研究 ,
综合了解整个降雨过程中坡面泥沙的时空运移过程。
薛亚洲等[25~28 ] 在以往试验研究基础上采用沿坡面垂
直分段和分层结合布设不同的稀土氧化物 ,解决了上
述问题 ,为深刻地了解坡面侵蚀发生的动态过程提供
了新的研究手段。
段面法 ,其结果可靠 ,试验精度高 ,但工作量大 ,野
外操作比较困难 ,只能适用于室内模拟实验。条带法 ,
野外布设工作量较小精度高 ,可行性强 ,但能否用于小
流域泥沙来源研究尚不确定。点穴法虽然施放简单 ,
但点的定位选择较为困难 ,难以找到代表该类型平均
侵蚀强度的点。沿坡面分层布设 REE 方法 ,可以研究
坡面不同深度的土壤侵蚀规律 ,但不能研究垂直于坡
面方向的土壤侵蚀规律。沿坡面垂直分段和分层结合
布设不同的稀土氧化物方法 ,即能研究来自坡上、坡中
和坡下部的土壤侵蚀过程 ,又能研究来自坡面不同深
度的土壤侵蚀过程。但是 ,由于 REE 示踪法试验成本
高 ,后 2 种方法的稀土氧化物用量大 ,并且试验工作量
大 ,较适用于室内模拟和野外小区试验研究 ,而不适用
于野外大面积试验。
另外 ,在将混有稀土元素的示踪土样回填到坡面
的过程中 ,示踪区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抗蚀能力与原状
土壤相比有较大改变 ,因此得到的侵蚀数据不能真实
反映原状土壤的侵蚀信息。
3 小结
与研究土壤侵蚀的传统方法相比 ,REE 示踪法是
一种研究小流域侵蚀产沙时空分布的有效新方法 ,特
别适宜研究次降雨条件下侵蚀泥沙运移和沉积规律 ,
在研究土壤侵蚀、泥沙运移、沉积及小流域泥沙来源中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施放稀土元素加强了施放的
目的性和精确度 ,解决了天然或大气沉降放射性示踪
元素在侵蚀严重地带应用受到限制的问题。多种 REE
沿坡面分层或分层和分段结合的布设方法 ,为定量研
究土壤侵蚀的时空演变规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土
壤侵蚀模型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但是 ,由于
稀土元素的成本高 ,中子活化分析需要特殊的设备 ,实
验工作量大等局限 ,使 REE示踪技术难以在大区域或
长时段进行研究 ,从而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 1 ] Kinaus R W ,D L VanGent . Accretion and cancel impacts in a rapidly
resents accretion . Estuaries ,1989 ,12 (4) :269~283
[ 2 ] Simpson HJ . Man2made radionuclides an d sedimentations in the Hudson
River estuary . Sciences ,1976 ,194 :179~183
[ 3 ] 田均良 ,周佩华 ,刘普灵 ,等. 土壤侵蚀 REE 示踪研究法初报. 水
土保持学报 ,1992 ,6 (4) :23~27
[ 4 ] Junliang T , PeiHua Z , PuLing L. REE tracer method for soil erosion
studies. Int J Sed Res ,1994 , (9) :39~46
[ 5 ] 琚彤军 ,刘普灵. 坡面侵蚀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的 REE 示踪法
研究. 核农学报 ,2005 ,19 (1) :58~61
[ 6 ] 田均良. 侵蚀泥沙坡面沉积研究初报. 水土保持研究 ,1997 ,4 (2) :
57~63
[ 7 ] 武春龙 ,刘普灵 ,邓世清. 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定量分析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1 997 ,4 (2) :34~4O
[ 8 ] 李雅琦 ,田均良 ,刘普灵. 可活化稳定核素示踪法在土壤侵蚀研
究中的应用. 核技术 ,1997 ,20 (7) :418~422
[ 9 ] 李雅琦 ,吴普特 ,刘普灵. REE 示踪法研究土壤侵蚀的室内模拟
实验. 水土保持研究 ,1997 ,4 (2) :26~33
[10 ] 李雅琦 ,吴普特 ,刘普灵. 土壤侵蚀示踪的中子活化分析技术. 水
土保持研究 ,1 997 ,4 (2) :21~25 ,46
[11 ] 刘普灵 ,武春龙 ,琚彤军 ,等.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坡面土壤侵蚀垂
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水科学进展 ,2001 ,12 (3) :331~335
[12 ] 杨武德 ,王兆骞 ,眭国平 ,等. 红壤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时空
分布规律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9 (2) :155~158
[13 ] 杨武德 ,王兆骞 ,眭国平 ,等. 红壤坡地土壤侵蚀定位土芯 Eu 示
踪法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 ,4 (1) :61~65
[14 ] 眭国平 ,徐锴 ,罗雯泓 ,等. 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在野外红壤侵蚀研
究中的应用. 核技术 ,2000 ,23 (4) :285~288
[15 ] 赵晓光 ,石 辉. 用稀土元素示踪方法研究裸露坡面沿程侵蚀与沉
积. 林业科学 ,2003. 3 ,39 (2) :982101.
[16 ] 唐泽军 ,雷廷武 ,张晴雯 ,等. 稀土元素 ( REE) 示踪土壤侵蚀动态
过程的降雨模拟试验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3 ,22 (3) :32~35
[17 ] 石辉 ,田均良 ,刘普灵. 小流域侵蚀产沙时间分布的模拟试验. 水
土保持研究 ,1997 ,4 (2) :85~91
[18 ] 石辉 ,田均良 ,刘普灵. 小流域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的模拟试验. 水
土保持研究 ,1997 ,4 (2) :75~84 ,95
411 核 农 学 报 22 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9 ] 琚彤军 ,田均良 ,刘普灵 ,等. REE 示踪条带施放法研究坡面土壤
侵蚀垂直分布规律. 核农学报 ,1999 ,13 (6) :347~352
[20 ] 刘普灵 ,田均良 ,周佩华 ,等. 土壤侵蚀稀土元素示踪法实验研
究. 稀土 ,2001. 4 ,22 (2) :37~40
[21 ] 李勉 ,李占斌 ,丁文峰 ,等. 黄土坡面细沟侵蚀过程的 REE 示踪.
地理学报 ,2002. 3 ,57 (2) :218~223
[22 ] 丁文峰 ,李占斌 ,丁登山.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坡面侵蚀产沙垂直
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3 ,19 (2) :65~69
[23 ] 宋炜 ,刘普灵 ,杨明义利用 REE 示踪法研究坡面侵蚀过程. 水科
学进展 ,2004. 3 ,15 (2) :197~201
[24 ] 宋炜 ,刘普灵 ,杨明义 ,等. 坡面侵蚀形态转变过程的 REE 示踪法
研究. 中国稀土学报 ,2003. 12 ,21 (6) :711~715
[25 ] 薛亚洲 ,刘普灵 ,杨明义 ,等. 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时空演变的 REE
示踪技术研究. 水科学进展 ,2005. 3 ,16 (2) :174~180
[26 ] 薛亚洲 ,刘普灵 ,杨明义 ,等. REE 示踪研究坡面侵蚀时空演变过
程. 中国稀土学报 ,2004. 10 ,22 (5) :698~703
[27 ] 薛亚洲 ,刘普灵 ,杨明义. REE 示踪坡面侵蚀的演变过程. 水土保
持通报 ,2004. 4 ,24 (2) :8~11
[28 ] 薛亚洲 ,刘普灵 ,杨明义. 利用 REE 示踪技术研究次降雨坡面侵
蚀.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 (7) :1089~1092
[29 ] 雷廷武 ,张晴雯 ,赵军. 细沟水蚀动态过程的稳定性稀土元素示
踪研究. 水利学报 ,2004. 12 , (12) :84~91
[30 ] Yingjun M A ,LIU Congqiang. Chemical weathering crust : a long2term
storage of elem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ediment provenance . Soil
erosion research for the 21st century. 2001 ,107~110
[31 ] Gerald Matisoff ,Michael E. Ketterer ,Christopher G. Wilson. Transport
of rare earth element2tagged soil particles in response to thunderstorm
runof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1 , 35 (16) : 3356~
3362
[ 32 ] Polyakov VO ,Nearing MA. Rare earth element oxides for tracing sediment
movement . Catena ,2004 ,55 (3) :255~276
[33 ] Zhang X C ,Friedrich J M ,Nearing M A ,Norton LD. Potential use of rare
earth oxides as tracers for soil erosion and aggregation studies.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2001 ,65 (5) :1508~1515
[34 ] Zhang X C ,Nearing M A ,Polyakov V O ,Friedrich JM. Using rare2earth
oxide tracers for studying soil erosion.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2003 ,6 (1) :279~288
[35 ] Zhang X C ,Li Z B ,Ding W F. Validation of WEPP sediment feedback
relationships using spatially distributed rill erosion data.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2005 ,69 (5) :1440~1447
[36 ] Kimoto A , Nearing M A , Zhang X C ,et a1. Applicability of rare earth
element oxides as a sediment tracer for coarse2textured soils. Catena ,
2006 ,65 (3) :214~221
(上接第 92 页)
[ 9 ] Weber M L , Kapusta G. Control of tall weeds with glyphosate. North
Cent Weed Sci Soc Res Rep ,1998 ,55 :371~373
[10 ] Young B G, Young J M. Influence of late season post2emergence
herbicides on soybe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 North Cent Weed Sci Soc
Res Rep ,2000 ,57 :263~264
[11 ] King C Andy , Purcell Larry C , Vories Earl D. Plant growth and
nitrogenase activity of glyphosate2tolerant soybean in response to foliar
glyphosate applications. Agronomy Journal , 2001 ,93 :179~186
[12 ] 王险峰 ,关成宏 ,新明远. 关于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安全性评价
方法问题的探讨. 农药 ,2004 ,43 (1) :5~9
[13 ] 原向阳 ,毕耀宇 ,王 鑫 ,等. 除草剂对抗草甘膦大豆光合作用和
蒸腾作用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27 (4) :311~313
[14 ] 乔富廉主编. 植物生理学试验分析测定技术. 北京 :中国农业科
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5 ] 邓渊钰. 草甘膦药害的检测及其应用. 杂草科学 ,2002 (2) :37~38
[16 ] 朱 玉 ,于中连 ,林 敏. 草甘膦生物抗性和生物降解及其转基
因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03 ,1 (4) :435~441
[17 ] Banerjee B D , Seth V , Bhattarya A. Biochemical effects of some
pesticides on lipid peroxidation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Toxicol
Letters ,1999 ,107 :33~47
[ 18 ] Hermandwz J A , Almansa M S. Short term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antioxidant systems and leaf water relations of pea leaves. Physiol Plant ,
2002 ,115 (2) :251~257
[19 ] Madamanchi N R , Donahue J L ,et al . Differential response of Cu , Zn
superoxide dismutases in two pea cultivars during a short term exposure to
sulfurdioxide. Plant Mol Biol , 1994 ,26 (1) :95~103
[20 ] Mittler R , Zilinskas B A. Regulation of pea cytosolicascor bate
peroxidase and other antioxidant enzymes during the progression of
drought stress and following recovery from drought . Plant J , 1994 ,5 (3) :
397~405
[21 ] 亢秀丽. 除草剂在夏大豆田的安全性及药效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003 ,17~26
[22 ] Bryan G Y, Julie M Y, Joseph L M , et al . Soybean Development and
Yield as Affected by Three Postemergence Herbicides. Agronomy
Journal ,2003 ,95 :1152~1156
[23 ] Roger W E , Fred W R , Tobert N K, et al . Glyphosate2Resistant
Soybean Cultivar Response to Glyphosate. Agronomy Journal ,2001 ,93 :
404~407
511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22 (1) :111~11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