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浅谈我国肉及肉类制品辐照加工业的发展
王守经 于子厚 孙守义 邹积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应用研究所 济南 250100)
本文回顾了近 40 年来我国在肉及肉类制品辐照加工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分
析了目前肉类产品辐照业中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今后的发展热点 ,并就肉及肉类制品
辐照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 肉 肉制品 辐照加工
此文于 1997 年 11 月 3 日收到.
食品辐照加工是近几十年新兴的一项高新技术产业。我国经过 30 多年的研究及应用实
践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已有 200 多个科研和教学单位对 200 多种辐
照食品进行了研究 ,有的研究项目已经通过了国家、省、市不同级别的技术鉴定 ,部分技术项目
已达到商业化推广应用的规模 ,如大蒜辐照抑芽保鲜技术、香肠辐照杀菌技术 ,酒的辐照陈化
技术等[1~5 ,17 ] 。食品辐照加工业已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潜力 ,必将成为 21 世纪最富活力的高技
术产业之一。
肉及肉类制品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主要原因是 ,我国的
畜牧养殖业还不够发达 ,有的地方养殖条件较差 ,在畜禽的生长过程中难免会从不同的渠道感
染某些病虫疾病 ,而这些疾病往往是人畜共生的 ,常见的主要有猪旋毛虫病 ,沙门氏菌和大肠
杆菌。另一方面 ,有些地方畜禽屠宰的卫生条件较差 ,达不到集中宰杀、集中检疫、集中批售的
基本要求 ,难以完全实现疫病虫的检疫 ,致使市场上零售的肉及肉类制品的卫生质量较差 ,严
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 ,迅速提高肉及肉制品的卫生质量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辐
照加工作为一项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 ,在提高食品卫生质量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如无污染 ,
杀虫灭菌彻底 ,可进行连续大规模生产 ,不破坏产品的营养成分 ,可以在产品预包装后进行辐
照处理等 ,采用辐照技术对肉及肉制品进行处理 ,是改善其卫生状况 ,提高卫生质量行之有效
的技术。
1 研究进展及发展现状
自 1977 年四川食品辐照保藏专业讨论会之后 ,全国许多单位分别对不同种类的食品进行
了系统研究 ,肉及肉制品项目占了较大比重 ,截止目前 ,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所获得的主要成
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 辐照工艺研究
四川、湖南等地先后对辐照鲜猪肉的杀虫灭菌保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真空包装条
件下 ,610~810k Gy 辐照可使肉体的含菌量降低到 100 个/ g 以下 ,产品的保存期可达 6 个
021 核 农 学 报 1999 ,13 (2) :120~123Acta A gricult urae N ucleatae Sinica
月[23 ] 。四川对香肠进行了研究[7 ] 。江苏的研究表明 :经 610~810k Gy 辐照捆蹄后 ,六合牛肉
脯经 610k Gy 辐照后 ,灭菌率达 9916 %以上 ,常温下贮存 20d 仍符合卫生标准[9~11 ] 。山东对
扒鸡的研究表明 ,610~815k Gy 辐照后 ,在 30 ℃的恒温条件下贮存 21d 后 ,9019 %的样品细菌
总数在 500 个/ g 以内[12 ] 。沈阳对扒鸡也进行了同样的研究 ,结果表明 ,经 510~710k Gy 辐照
后 ,在 37 ℃恒温下存放 14d ,细菌总数小于 200 个/ g[13 ] 。河南对烧鸡的研究表明 ,经 610~
910k Gy 辐照后 ,灭菌率达 100 % ,可于室温下保存 30d 以上[14 ] 。江苏对盐水鸭的研究表明 ,经
610~810k Gy 辐照后 ,灭菌率达 9919 % ,在夏季室温下保存 15d ,仍符合卫生标准。河南的研
究表明 :熟兔肉初始的染菌量为 217 ×104 个/ g ,经 410~910k Gy 辐照后 ,灭菌率达 100 % ,常
温下贮存 2 个月 ,仍符合卫生质量要求[15 ] 。此外 ,武汉、四川、山东等地还对小包装肉制方便
食品 (如鸡翅等) 、板鸭、酱鸭、卤猪肉及火腿、牛肉干、熏牛肉、酱牛肉、五香牛肉等产品进行了
辐照灭菌研究 ,均获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和较完善的工艺技术[6 ,8 ,16 ,19~21 ] 。综合以上研究结
果可以认为 :辐照新鲜猪肉及熟肉类制品 ,对其杀虫、灭菌、保鲜 ,延长货架期的效果相当明显。
辐照技术对于提高这类产品的卫生质量 ,具有非常可靠的作用。
112 卫生安全性及营养学研究
在广泛开展辐照工艺研究的前提下 ,卫生部组织了全国几大医学研究和教学单位对肉及
肉类制品的辐照食用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对 2610 和 5210k Gy 辐照的鲜猪
肉进行了食用安全性研究[7 ] ;济南市卫生防疫站对 610~815k Gy 辐照的扒鸡、酱牛肉食用安
全性进行了动物试验 ,北京师范大学对 210k Gy 辐照的冷冻填鸭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进
行了研究[7 ] ;河南医科大学对辐照熟兔肉进行了毒理学动物试验[15 ]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 ,在
所采用的辐照剂量条件下 ,辐照处理没有引起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的改变 ,并证明辐照肉及
肉制品是卫生、安全、可靠的。
卫生部在总结了全国大量安全性动物试验报告的基础上 ,于 1984 年组织了全国范围的辐
照食品人体试食工作 ,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和成都 3 个地区 ,参试人员达 382 人 ,食用时间为
7~15 周 ,其中供试的肉及肉制品有香肠、火腿和鲜肉等 ,最高辐照剂量为 810k Gy。在试验结
束后 ,对参试人员分别进行了一般毒理学指标及淋巴多倍体、染色体、肝脾扫描等检查 ,并对参
试者进行了多年的追踪调查。最终结果证明 ,食用辐照食品 (包括肉及肉类制品) 是卫生安全
可靠的[7 ] 。
113 国家立法批准情况
在充分总结了几十年的各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国家卫生部于 1984 年首次批准了 7 种辐
照食品的国家卫生标准 ,其中包括肉制香肠 ,辐照剂量为 810k Gy。在 1994 年第 2 次批准的 10
种辐照食品中 ,包括辐照扒鸡、鲜猪肉辐照杀虫和辐照熟禽畜肉类食品的卫生标准。截止目前
正式批准的辐照食品中 ,肉及肉类制品占总数的 22 %。为了加强辐照食品的正规化管理 ,卫
生部于 1996 年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不久将正式颁布辐照食品
的类别标准 ,在这 6 大类别中 ,肉及肉类制品占其中 2 类 ,国家科委也将辐照预冷猪肉及几种
熟肉制品的辐照工艺标准的研究列入了“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对肉
及肉类制品的辐照技术是非常重视的 ,从而为肉及肉类制品辐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
依据。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必将大大促进这一技术的发展。
121 2 期 浅谈我国肉及肉类制品辐照加工业的发展
2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辐照食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仍没有达到应有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辐
照技术的优越性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在肉及肉制品的辐照加工方面 ,仍然存在着
方方面面的问题 ,我们认为其主要问题是 :11 辐照技术本身还不够完善。有些技术的研究不
深不透 ,缺乏可操作性。某些产品的辐照异味 ,变色问题以及鲜、冻、预冷产品的商业化辐照工
艺技术问题 ,示范性加工厂的设计建设问题 ,等等 ;21 缺乏必要的配套技术。当今食品的贮存
技术综合性很强 ,任何单一的技术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辐照技术也不例外 ,仍需其它技术
的密切配合 ,才能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 ,达到取长补短 ,发挥最佳协同效应的目的。如产品的
包装技术 ,包装材料的选择 ,冷链技术 ,天然脱氧去味剂的应用技术等 ;31 宣传力度不够。一
项新兴技术的推广应用 ,需要人们不断认识接受的过程 ,只有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争取政府主
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逐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认识水平 ,最终认可并接受辐照产品 ,辐照业才
能得到发展 ;41 缺乏有效的行业联合。在辐照行业内部 ,无论是联合攻关还是协作研究 ,都搞
得轰轰烈烈 ,很有生气 ,但同其它行业的横向联合相比 ,则远远不够 ,可以说 ,我们仍在孤军作
战。因此 ,对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虽然在肉及肉制品的辐照加工业中还存在着不少发展中的问题 ,但它毕竟是一项新兴技
术 ,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后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推广应用 :11 新鲜猪肉的辐照杀虫 ,提高卫生质量。猪
肉旋毛虫是我国普遍存在的人畜共生疾病 ,虽然近几年来卫生部门采取了不少行政措施 ,许多
疫区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但每年还是有不少病例发生。据国内外一些研究资料报
道[8 ,23 ,24 ] ,辐照剂量在 015~018k Gy 范围内 ,就完全能够杀灭猪旋毛虫的所有虫体 ,并且不会
引起鲜猪肉的内外品质变化。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应用技术 ;21 地方性名优特产品的辐照灭
菌保鲜。我国地大物博 ,全国各地都有不少风味特产肉制品 ,如北京烤鸭 ,南京板鸭、盐水鸭 ,
山东德州扒鸡等 ,这类产品的风味、口味俱佳 ,营养价值又高 ,深得广大消费者喜爱 ,但是它们
一般都不耐贮存 ,新鲜产品的货架寿命仅为 2~3d。据我们的研究发现 ,新鲜德州扒鸡的货架
期为 3~4d ,经 610~815k Gy 辐照后 ,不仅仍保持原有风味特征 ,而且贮存期在常温下可达
40d ,卫生质量亦符合要求 ,彻底解决了长途运输及贮存问题[12 ] ; 31 开发旅游方便快餐肉制
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观光已成为今后人们整个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因此 ,大力开发营养丰富、低脂肪、卫生质量高的小包装方便肉制品 ,是很有前途的事
业 ,辐照行业应当充分利用辐照技术的优势 ,争取尽早占领这一市场。
鉴于以上考虑 ,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1 进一步加强行业内部的协作攻关。组织精兵强将 ,加强基础研究 ,提高研究水平 ,进一
步完善现有技术 ,开发探索新的配套技术 ,尽快研制出可操作性强的工艺技术。
21 加强行业之间的联合 ,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向食品、卫生、动植物检疫、
卫生防疫等部门宣传推销肉及肉类制品的辐照加工技术 ,争取从政策上得到倾斜和支持 ;加大
同工商界、食品业、外贸部门的联合 ,争取他们的资金投入 ,加快设施建设和技术转化 ,加快辐
照技术向工业界的转移 ,促进肉类制品辐照业的商业化发展。
31 加快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今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要适销对路 ,经济效益高 ,这样才
221 核 农 学 报 13 卷
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经济实力。
41 加强综合配套技术的开发 ,充分利用某些技术的优势 ,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在保证
卫生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辐照剂量 ,减少因辐照带来的异味和肉体变色等负效应。
51 争取在全国肉类主产区建立几个示范性辐照加工基地 ,取得经验后向全国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施培新 ,等. 大蒜辐照保鲜在中国的商业化应用. 核农学通报 ,1995 ,16 (6) :284~286
2 王守经 ,等. 山东白皮大蒜的辐射保鲜技术及应用研究. 核农学通报 ,1996 ,17 (3) :103~105
3 王守经 ,等. 辐照大蒜的贮存性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核农学通报 ,1996 ,17 (5) :226~227
4 施培新 ,等. 辐照食品商业化在中国的进展. 核农学通报 ,1995 ,16 (6) :251~255
5 施培新 ,等. 辐照大米治虫商业化试验. 核农学通报 ,1995 ,16 (6) :256~259
6 陈忠海 ,等. 熟畜禽肉类食品辐照保鲜灭菌的工艺问题. 核农学通报 ,1996 ,17 (3) :119~120
7 王传祯 ,等. 食品辐照在中国的发展学术讨论会文集.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90 ,35~40 ,107~114 ,169~178 ,203~209
8 赵光 ,等. 旋毛虫猪肉辐射无害处理研究. 核农学报 ,1992 ,6 (2) :75~81
9 陈炳松 ,等. 辐照捆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核农学通报 ,1992 ,13 (2) :67~69
10 谢宗传 ,等. 牛脯辐照保鲜试验. 核农学通报 ,1995 ,16 (6) :278~280
11 谢宗传 ,等. 六和牛脯辐照工艺学. 核农学通报 ,1995 ,16 (6) :281~283
12 于子厚 ,等. 扒鸡辐照灭菌贮存保鲜的研究. 核农学通报 ,1995 ,16 (6) :271~274
13 史锦海 ,等. 60Coγ射线辐照扒鸡的杀菌效果观察.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90 ,8 (3) :封 3
14 刘昭 ,等. 烧鸡辐照贮藏的研究. 核农学通报 ,1988 ,9 (5) :215~217
15 赵光 ,等. 熟兔肉的辐照贮藏研究. 核农学报 ,1991 ,5 (2) :113~119
16 于子厚 ,等. 酱牛肉辐射灭菌贮存保鲜的研究. 核农学通报 ,1995 ,16 (6) :275~277
17 陈忠海 ,等. 江苏省辐照大蒜商业化经济效益分析. 核农学通报 ,1996 ,17 (2) :68~70
18 李宗菊 ,等.γ辐射板鸭产生异味的初步研究.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1992 ,10 (4) :249~250
19 金仁花 ,等. 小包装肉禽熟制品辐照灭菌效果的研究. 核农学通报 ,1997 ,18 (6) :272~274
20 唐年鑫 ,等. 小包装肉质方便菜辐照灭菌保鲜商业化研究初探. 核农学通报 ,1995 ,16 (6) :269~270
21 黄志勇 ,等. 酱鸭辐射灭菌贮藏保鲜研究. 核农学通报 ,1997 ,18 (1) :21~23
22 梅子熙. 食品与农产品的辐照杀虫.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5 :147~153
23 王克勤 ,等. 精制瘦肉条辐射保藏及其商业化应用研究. 核农学通报 ,1995 ,16 (6) :282~283
24 ICGF Document No :4. Code of Good Irradiation Practice For Prepackaged Meat and Poultry. Vinna ,1991
THE DEVELOPMENT OF IRRADIATION PROCESS OF
MEAT AND MEAT PROD UCT IN CHINA
Wang Shoujing Yu Zihou Sun Shouyi Zou Jiwan
( Instit ute f or A pplication of A tomic Energy , S handong Academy of A gricult ural Sciences , Jinan 250100)
321Acta A gricult urae N ucleatae Sinica
1999 ,13 (2) :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