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2) 0520331203
湖南省水稻诱变育种的成就
朱校奇 邓钢桥 庞伯良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5)
摘 要 :湖南省水稻诱变育种工作始于 60 年代初期 ,近 40 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至 2000 年通过省级审定的水稻突变品种有 21 个。并育成了一批通过地 (市) 级审定
的品种 ,同时获得了一批优质、抗病、矮秆、早熟及具有恢复能力的新种质资源。突变
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 1000 万 hm2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关键词 :水稻 ;诱变育种 ;湖南
收稿日期 :200021023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962B12202201201)内容
作者简介 :朱校奇 (1961~) ,男 ,湖南平江人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 ,现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管理工作
湖南省常年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首位 ,对全国的粮食供应产生较大影响。作物诱变育种
工作从 60 年代初期开始 ,到“六·五”形成了以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为龙头的全省
辐射育种协作网 ,以水稻为主攻对象 ,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进展。极大地推动了辐射诱变改良
作物品种的发展。
1 育成了一批水稻新品种(组合)
据不完全统计 ,湖南省累计育成水稻突变品种共 38 个 ,累计推广面积达 1000 万 hm2 。据
统计 ,1984 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 (认)定的水稻突变品种 21 个 (表 1) 。品种类
别为早籼 14 个、早糯 1 个、早杂 1 个、晚籼 2 个、晚杂 2 个、两用不育系 1 个 ;诱变方法为直接利
用γ射线的 8 个 ,间接利用 (与突变体杂交)的 10 个 ,利用化学诱变的 1 个 ,单独或复合利用激
光的 2 个 ;除辐晚 812548 和娄早籼 5 号系认定的外 ,其余 19 个均为省级审定命名的。21 个品
种 (组合)中 ,有 12 个已获得国家或省级科技进步奖。如湘早糯 1 号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 ,
成为湖南省糯稻当家品种 ,累计推广面积达 100 万 hm2 ,汕优晚 3 作为长江流域稻区中熟杂交
晚稻主栽组合之一 ,累计推广面积达 200 万 hm2 ,它们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除所述 21 个品种外 ,还有不少品种是实施品种审定办法以前育成并在生产上发挥了作用
的品种 ,包括 1995 年出版的《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志》所收录的水稻突变品种 17 个。即湘辐稻、
辐晚 23 (湖南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选育并获得省级成果奖励) ,郴辐早 1 号、郴早
糯 1 号 (原郴州地区农科所选育) ,益早糯 1 号 (原益阳县农科所选育) ,潇湘早糯 1 号 (原零陵
地区农科所选育) ,怀糯 1 号 (原怀化地区农科所选育) ,潭早糯 1 号 (湘潭市农科所选育) ,娄优
36、娄晚籼 2 号 (原娄底地区农科所选育) ,常早籼 11 号 (安乡县原种场选育) ,辐射农垦 58 (原
岳阳地区农科所选育) ,辐光稻 (原益阳地区农科所选育) ,晚粳 H8028 (常德市农科所选育) ,长
早籼 4 号、长晚籼 2 号和常晚籼 1 号 (湖南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选育) 。
133 核 农 学 报 2002 ,16 (5) :331~333Acta Agriculturae Nucleatae Sinica
表 1 湖南省水稻突变品种名录( 1985 - 2000)
品种名称 类别
审定
年份
第一完成单位 诱变因素及原亲本材料 获奖情况
湘早糯 1 号 早糯 1985 湖南省农科院原子能所γ射线 300Gy( IR29Π温选育) F2 1988 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湘早籼 8 号 早籼 1986 湖南农学院农学系 He2Ne 激光 (湘矮早 9 号)
湘早籼 9 号 早籼 1987 郴州地区农科所 γ射线 330Gy(红突 5 号) 1991 年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辐晚 812548 晚籼 1989 湖南省农科院原子能所γ射线 300Gy(余赤 23128) 1992 年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湘早籼 10 号 早籼 1991 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 γ射线 300Gy(湘早籼 3 号) 1994 年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湘早籼 11 号 早籼 1991 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 浙辐 802Π湘早籼 1 号 1994 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威优辐 26 早杂 1991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生长促进素 +γ(170Gy) (26 窄早) 1995 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湘早籼 16 号 早籼 1994 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 湘早籼 3 号Π浙辐 802
汕优晚 3 晚杂 1994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γ射线 220Gy(明恢 63Π26 窄早) F1 1998 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威优晚 3 晚杂 1994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γ射线 220Gy(明恢 63Π26 窄早) F1 1998 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娄早籼 5 号 早籼 1995 娄底地区农科所 浙辐 802Π密阳 46 娄底地区审定、省认定
湘早籼 18 号 早籼 1995 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 γ射线 350Gy(湘早籼 10 号)
湘早籼 19 号 早籼 1995 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 湘早籼 3 号Π浙辐 802 2000 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湘早籼 20 号 早籼 1995 湖南省农科院原子能所 842173Π( IR8179247) M3 1998 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湘早籼 21 号 早籼 1996 湖南省农科院原子能所γ射线(300Gy) + He - Ne 激光(湘矮早7号) 2000 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湘早籼 22 号 早籼 1996 怀化市农科所 怀 4333Π浙辐 802
湘晚籼 7 号 晚籼 1996 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 Caimoji202Π红突 5 号 1999 年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
湘早籼 23 号 早籼 1997 株洲市农科所 湘早籼 7 号Π浙辐 9 号 2000 年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湘早籼 25 号 早籼 1997 湘潭市农科所 浙 733Π辐 26 1998 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湘早籼 28 号 早籼 2000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所 化诱剂 TAM(浙 733)
陆 18S 不育系 2000 株洲市农科所 抗罗早ΠΠΠ科辐红 2 号Π湘早籼 3 号ΠΠ02428
2 获得了一批水稻新品系和种质材料
通过诱变方法 ,获得了一批诸如早熟、矮秆、优质、抗病和具恢复能力的种质材料。并有一
批有苗头的新品系、新组合正在参加省级或市级区试或其它各类试种鉴定之中。
211 优质突变 在几次优质米新品种 (系)的评选活动中 ,都有诱变育成的材料当选。如湘早
糯 1 号被评为农业部优质产品 ,辐晚 812548、湘辐 8526、8223、湘辐 86212、湘辐 87212、湘辐 85217
和长晚籼 2 号 (9421254)等被评为省优质米新品种 (系) 。这些品种 (系) 对发展优质稻 (米) 生
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212 矮秆突变 如“D2026”是 Ar + 激光 +γ射线复合处理广陆矮 4 号后选育的一个矮秆突变
体 ,平均株高 5213cm ,结实率高达 96 % ,株型紧凑 ,综合性状好 ,是一个较好的矮源 ,被国际水
稻研究所的《IRRN》登载。
213 抗病突变 以稻瘟病、白叶枯病为主要目标 ,抗病突变育种也取得显著成效。结合不同
世代的抗病性鉴定、筛选 ,所育成的品种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214 空间诱变 在空间环境条件下诱发变异 ,获得了优良突变体。其中有紫色、茶色特异新
种质 ,有优质米材料 ,籼型恢复系材料及株叶型很好的材料。如 SP716 表现为优质紫米 ,用空
233 核 农 学 报 16 卷
高诱变选育的恢复材料配制的杂交组合丰源 AΠSP712 等已推荐参加省区试 ,培两优 721 已通
过长沙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3 诱发突变在水稻杂种优势上的利用效果明显
育成了配合力好、恢复能力强的恢复系辐 26 和晚 3。用其所配制的强优组合威优辐 26、
汕优晚 3 和威优晚 3 在长江流域稻区推广面积较大。不少单位还用诱变手段选育了恢复系和
不育系材料。由于杂种优势的广泛应用 ,用诱变手段选育杂交稻越来越受到重视。
4 以提高诱变效果为中心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在辐射当代生物学效应和辐射遗传学效应方面 ,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水稻当代生长发育的
影响 ,观察了辐射的细胞学效应以及同工酶、可溶性蛋白等物质的变化。对辐射诱发的核基因
突变 (如矮秆突变等)和细胞质基因突变 (如叶色褪绿突变) 的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 ,并设计了
染色体辐射效应的微机检测程序。
在提高诱变效果方面 ,研究了不同诱变源、不同诱变方法、不同处理时期等因素对突变频
率的影响 ,总结出辐射与杂交相结合、外源 DNA 导入与辐射技术相结合、激光 +γ射线复合处
理、幼穗分化前内外照射 ,以及根据选育目标在总照射量一定的条件下选用不同的照射量率进
行处理等提高诱变效果的方法 ,并用之于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筛选方法方面 ,着重研究了 M1 代性状变化与 M2 代性状突变的相关关系 ,找到了根据
育种需要在 M1 代即选择有相应变化的植株留种 ,可减少 M2 代种植群体 ,提高选择效果的方
法。还研究了在选择世代采用剥壳方法选用无心腹白或心腹白很小的种子播种 ,提高优质米
品种选育效果的方法 ,以及在选择世代尽量减少环境干扰的种植方式等。
通过研究 ,共发表论文 150 余篇。并取得了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成果 ,如《激光育种及其
作用机理研究》、《提高水稻辐射诱变效率、筛选技术及作物辐射诱变遗传机理研究》、《水稻幼
穗分化前的植株辐射处理提高诱变效果及其应用的研究》等 3 个课题分别获得了省科技进步
奖 ,《外源 DNA 导入与辐照技术相结合创造水稻新种质》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
参考文献 :
[1 ] 湖南省农业厅 ,等. 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志.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2 ] 万贤国 ,庞伯良. 湖南省水稻辐射育种 30 年的回顾. 核农学通报 ,1994 ,15 (3) :123~126
[3 ] 朱校奇 ,等. 湖南省优质早籼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长江中下游地区优质早稻育种与生产应用.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
1999 ,19~22
[4 ] 庞伯良 ,等. 高空诱变在水稻杂种优势上的应用. 水稻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999 ,204~206
[5 ] 郭光荣 ,等. 水稻幼穗分化前32 P 内照射处理的诱变效果研究初报. 湖南农业科学 ,1987 , (2) :21~23
[6 ] 刘友杰 ,等. 60Coγ射线辐照对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 湖南农学院学报 ,1985. 2
[7 ] 胡能书 ,等. 60Coγ射线对水稻芽中酯酶同工酶的影响. 湖南师范学报 ,1981. 1
[8 ] 王琳清. 中国植物诱变育种进展剖析. 核农学通报 ,1992 ,13 (6) :283~295
ACHIEVEMENTS OF RICE MUTATION BREEDING IN HUNAN PROVINCE
ZHU Xiao2qi DENG Gang2qiao PANG Bo2liang
(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Changsha , Hunan prov. 410125)
333Acta Agriculturae Nucleatae Sinica
2002 ,16 (5) :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