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OIL EROSION PROCESSES ON SLOPING LAND USING REE TRACER

REE示踪坡面侵蚀过程研究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7) 032311206
REE 示踪坡面侵蚀过程研究
申震洲1 ,2  刘普灵1  杨明义1  谢永生1 ,3  姚文艺2  李 勉2  连振龙1  琚彤军1
(1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 杨凌 712100 ;21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南 郑州 450003 ;31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49)
摘  要 :在观测年度气候条件下 ,坡面产流初始阶段片蚀是坡面侵蚀的主要方式 ,试验期间的三次降雨片
蚀分别占坡面总侵蚀量的 71 %、48 %、49 % ,表明坡面侵蚀处于片蚀 - 细沟侵蚀演变的初期阶段 ;同时随
着降雨的进行 ,细沟侵蚀量在不断增大 ,表明坡面由片蚀为主逐渐过渡到片蚀向细沟侵蚀转变的阶段。
对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不同部位的侵蚀泥沙来源研究表明 :无论片蚀绝对量如何变化 ,坡面表层上段的相
对侵蚀量始终不大于 10 % ,表明坡面片蚀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坡面下部 ;降雨结束后对不同坡段的细沟相
对侵蚀量比较分析后发现 ,不同坡段的相对侵蚀量结果分别为 :距坡脚 0~1 米坡段 16 %;2~4 米坡段 6 %;
5~9 米坡段 3 % ,三段的侵蚀量之比约为 5∶2∶1 ,表明细沟侵蚀的主要来源集中在距坡脚 4 米段内。
关键词 :天然降雨 ;土壤侵蚀 ;演变过程 ;REE示踪
SOIL EROSION PROCESSES ON SLOPING LAND USING REE TRACER
SHEN Zhen2zhou1 ,2  LIU Pu2ling1  YANG Ming2yi1  XIE Yong2sheng1 ,3  YAO Wen2yi2
LI Mian2  LIAN Zhen2long1  JU Tong2jun1
(11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 Yangling , Shannxi  712100 ;
21 Yellow River Institute of Hydraulic Research , Zhengzhou , Henan  45003 ;
31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Xi′an , Shannxi  710049)
Abstract :Sheet erosion is the main performance in the slope soil erosion process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natural rainfall . For
three times of rainfall during experiment , the ratios of sheet erosion to total erosion account for 71 %、48 % and 49 %
respectively , which showed that the sloping erosion wa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from sheet erosion to rill erosion. With the
rainfall going , the rill erosion amount increase. It showed the soil erosion was changing from sheet erosion to rill erosion. The
sources of sediment from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plot were analyzed ,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atever the sheet erosion
changed , the ratio erosion of upper part of surface soil was always lower than 10 %. Sheet erosion came mainly from the lower
section of surface soil . With the ratios to the amount of total rill erosion changes , the rill erosion amount of each section
regularly changes too. The general conclusion is that when the rainfall ends , relative erosion of different slope element to the
foot of slope is : 1 meter away accounts for 16 % , 2~4 meters away is 6 % and 5~9 meters away is 3 %. The ratio of rill
erosion amount of these three slope element is 5∶2∶1 , which shows the rill erosion amount are mainly from the slope element of
4 meters from the foot of slope.
Key words :natural rainfall ; soil erosion ; evolution process ; REE tracer method
收稿日期 :2006207219
基金项目 :“973”课题 (2007CD407205)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9050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0471079)
作者简介 :申震洲 (19802) ,男 ,河南汤阴人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方面的研究 ,E2mail :zzsh80 @1631com
通讯作者 :刘普灵 (19542) ,男 ,陕西蒲城人 ,研究员 ,从事土壤侵蚀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Tel :029287018719 ; E2mail :pliu @ms. iswc. ac. cn  土壤侵蚀及其产沙已成为当今世界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点 ,各国的研究者对土壤侵蚀发生的原因、过程 和结果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1~3 ] 。其中我国黄土高原严重的土壤侵蚀及其向黄
113 核 农 学 报 2007 ,21 (3) :311~316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河输入巨量泥沙的后果为世界所瞩目[4 ] 。黄土坡面侵
蚀作为重要的土壤侵蚀类型 ,已经受到人们的极大关
注。坡面土壤侵蚀由于受降雨过程中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 ,比较复杂。在次降雨条件下 ,坡面侵蚀形态不断转
变演化 ,利用传统方法很难定量研究这种演变过程。
核素示踪法自 20 世纪 60 年代由 Menzel[5 ] 首次用来研
究土壤侵蚀和放射性核素沉降运移的关系以来 ,到目
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核素示踪法一般可
以分成单核素示踪、多核素复合示踪及稀土元素
(REE)示踪法等。其中利用 REE示踪是一种刚发展起
来的新技术。稀土元素具有能被土壤颗粒强烈吸附 ,
难溶于水 ,植物富集有限 ,且对生态环境无害 ,淋溶迁
移不明显 ,有较低的土壤背景值 ,中子活化对其检测灵
敏度高等特点 ,是较理想的稳定性示踪元素 ,REE示踪
法可在不同地形条件下施放不同的元素 ,可起到一次
施放 ,多次观测的作用 ,能精细地确定侵蚀产沙部位及
侵蚀方式的演变 ,效果比较理想。1986 年 ,美国的
Knaus等[6 ]人首先用 REE 示踪和中子活化分析技术 ,
成功地测定了沼泽地的沉积速率。国内田均良等[7 ,8 ]
将 REE示踪法应用于黄土坡面侵蚀的垂直分布研究 ,
取得了重要进展。石辉在室内的模拟试验还表明 REE
示踪法可比较满意地示踪小流域泥沙来源情况。随后
刘普灵等[9 ,10 ] 、宋炜[11 ,12 ] 、薛亚洲[13 ] 在室内利用 REE
沿坡面垂直分层及分段布设不同种类的稀土元素 ,在
人工降雨条件下 ,探索并建立了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侵
蚀方式的演变过程和细沟发生发育过程 ,沿坡面不同
坡段和侵蚀深度同时展开侵蚀演变过程的定量分析 ,
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以往利用 REE 示踪研究土壤侵蚀多是在次降雨
条件下的侵蚀演变过程。由于野外自然条件下的土壤
侵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比较复杂 ,因此与
室内单一条件下的人工模拟降雨还具有一定的差异。
在野外自然条件下 ,每次降雨都是在上次降雨的侵蚀
基础上进行的 ,降雨时侵蚀基准面与上次均有所不同 ,
研究天然连续降雨条件下的坡面侵蚀演变过程具有更
切合实际坡面侵蚀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试验小区
在分层分段布设不同种类的稀土元素 ,降雨时接取泥
沙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 ,研究连续天然降雨条件下
坡面的侵蚀泥沙来源和侵蚀方式的演变过程 ,期望能
为黄土高原侵蚀预报模型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基础数
据和技术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本试验区设在延安燕沟流域 ,该区为典型的黄土
丘陵地貌 ,沟壑纵横 ,梁峁起伏 ,以黄土梁状丘陵为主 ,
土壤类型主要为黄绵土。该流域属暖温带半干旱气
候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572mm ,57 %的降雨集中于夏季
6~9 月份 ,特别是 7、8 月份 ,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通过
暴雨频率计算 ,延安燕沟流域 10 年一遇 H24 (即连续
24h 之内的最大降雨量) 暴雨量为 110mm ,20 年一遇
H24暴雨量为 130mm ,降雨是该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外
营力。植被为由森林地带向典型草原植被过渡类型。
近年来大规模实施生态植被建设工程与以封山育林为
主的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 ,该流域已形成 4 种基本
的生态经济带 ,流域沟间地带草原植被分布面积较大 ,
具有代表性的有白羊草草原、长芒草 - 白羊草 - 达乌
尔胡枝子草原、长芒草 - 胡枝子 - 杂类草草原。
2  试验方法与分析精度
211  试验方法
试验小区位于燕沟流域鸡蛋峁的半阳坡中上部 ,
坡度 22°左右 ,小区面积设计为宽 2m、长 16m ,周围用
浆砌砖块围护 ,下部为体积 1m3 的小区径流泥沙观测
槽 ,水平投影面积为 16m ×2m ×cosθ, (θ为坡度) (见
图 1) 。根据所选示踪元素的特点 ,综合考虑试验方法
的分析精度、试验成本和推广应用前景等因素 ,选取钐
(Sm) 、镱 ( Yb) 、钕 (Nd) 、铈 (Ce) 、镧 (La) 5 种 REE 示踪
元素进行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参考刘普灵等[14 ] 的稀
土元素选择布设方法。图 1 是试验小区的侧断面剖面
图 ,在小区分层分段布设不同种类的稀土元素示踪土
壤侵蚀的来源及降雨过程中坡面侵蚀的演变过程。小
区土壤总厚度为 20cm ,上层土壤厚度为 1cm ,主要用来
示踪片蚀量的多少 ,分上下两段 (各 8m) 来示踪片蚀的
主要来源 ;下层土壤厚度为 19cm ,主要用来定量研究
细沟侵蚀量的多少 ,分 4 段示踪细沟侵蚀的主要来源。
图 1  野外试验小区稀土元素布设图
Fig. 1  The location of REE in outdoor plot
示踪元素施放量利用下述公式进行计算 :
Qi = Ci ·Wi (1)
213 核 农 学 报 21 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Wi = S i ·hi ·γ (2)
Ci =
kiB i ×103
Ri
(3)
  其中 : Qi 为第 i 种示踪元素的总施放量 (g) ; Ci 为
第 i 种示踪元素的施放浓度 (mg·kg - 1 ) ; Wi 为第 i 种示
踪元素所代表的总土方量 (kg) ; S i 为示踪元素施放面
积 (m2 ) ; hi 为施放深度 (cm) ;γ为土壤容重 (g·cm - 3 ) ;
B i 为第 i 种元素的土壤背景值 (mg·kg - 1 ) ; Ri 为第 i 种
示踪元素施放部位相对侵蚀量的最小期望值 ; ki 为考
虑到其他因子的综合保证系数。
试验的 5 种 REE 示踪元素沿坡面分层分段的布
设方法具体如图 1 所示。各部位 REE 的具体施放浓
度见表 1 :
表 1  野外试验小区各稀土元素施放指标
Table 1  Information used to compute quantity of REE to spread in outdoor experiment
区段名称
name
Ki B i R i
干土重
weight of dry soil Wi (kg)
元素浓度
content Ci (mg·kg - 1)
元素施放量
amount of REE Qi (g)
氧化物施放量
amount of oxide Qi (g)
Sm 3 6 0110 160 180 2818 3315
Yb 4 214 0115 160 64 1012 1116
Nd 2 36 0120 380 360 13618 16017
Ce 1 60 0115 1140 400 45610 56310
La 2 32 0110 1900 640 121610 143017
空白土 black - - - 2660 0 0 0
  雨季来临前 1 个月时布设试验小区 ,在试验准备
阶段 ,首先根据设计元素浓度配制示踪土样 ,后将土样
按由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分层分段布入小区中 ,注意各
层之间结合紧密不至于分层又不相互混掺 ,各层按设
计厚度铺填 ,控制土壤容重在 110gΠcm3 左右。填土完
毕后 ,在土壤表面铺上纱布均匀撒水 ,使土壤充分渗透
接近饱和 ,然后让其自然沉降 1 个月 ,基本上达到自然
状态。当雨季来临 ,降雨产流时用水桶以 1min 为时间
段接取全部泥沙样品 ,静置处理后风干测得侵蚀率 ,并
将部分泥沙样研磨粉碎 ,搅拌均匀 ,取样以备 INAA (仪
器电子活化分析)分析使用。在降雨产流时 ,用颜料示
踪法测定流速 ,并用直尺量径流宽和沟宽。试验过程
中 ,仔细观察坡面侵蚀状况的变化 ,记录跌坎出现、细
沟产生的时间。在小区四周布置皮尺 ,以观测计算沟
头前进速度。在几个月雨季的观测过程中 ,人为地进
行坡面的浅耕除草。在除草过程中 ,用剪刀紧挨地表
剪去杂草 ,勿直接拔除 ,以防将土中不同层次所布稀土
元素弄混从而影响分析结果。
212  延安地区雨型变化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的观测时段内 ,适逢延安地区 20042
2005 年小雨强、历时长降雨雨型偏多年份 ,观测期间
坡面产流的几次降雨具有历时短、来势猛去势快、雨强
多变等特点 ,这些降雨对坡面的侵蚀也仅仅停留在片
蚀阶段或者片蚀向细沟侵蚀转化的阶段 (具体参见图
2 - A ,B ,C) 。在雨季中由于雨型因素多数降雨没有产
流产沙 ,我们从可观测到的发生产沙过程的几次降雨
中选取 ,并从中选出较有代表性的不同坡面侵蚀阶段
或处于侵蚀方式演变阶段的降雨 ,选取了雨季中 3 次
具有代表性的降雨 (在下面的分析图中 2005 年 5 月 30
日的降雨用 A 表示 ,7 月 26 日用 B 表示 ,8 月 2 日用 C
表示 ,其中 8 月 2 号间有冰雹)的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
析。此 3 次降雨的雨型都为来势快、历时短 ,雨强有时
出现波动性起伏 ,最大 30min 雨强依次为 :3512mmΠh、
3519mmΠh、3914mmΠh。
213  试验分析精度
为了保证分析精度 ,在分析样品中加入国际通用
的标准参考物质 ( Gss28) 作为质控样品。通过将标准
样品分析值与保证值进行比较 ,达到分析质量控制的
目的。表 2 列出了 INAA 对不同稀土元素的检测线以
及质控样品的分析结果 ,同时给出了黄土高原土壤相
关元素的平均背景值。可以看出 :中子活化分析对相
关稀土元素的检测线能够满足分析灵敏度的要求 ,并
且有较高的分析准确度。
表 2  质控样品的中子活化分析结果
Table 2  The INAA date of standard sample (mg·kg - 1 )
元素
name
INAA
检测线
INAA precision
黄土高原
土壤背景值
background
GSS28
分析值
amount of
detection
保证值
amount of
standard
Sm 0101 5147 6199 ±0106 519 ±016
Yb < 011 214 21994 ±319 218 ±013
Nd 1 3110 3510 ±6160 3210 ±310
Ce < 011 6312 7018 ±1149 6610 ±1010
La < 011 3413 3619 ±0162 3515 ±410
313 3 期 REE示踪坡面侵蚀过程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  结果与分析
311  坡面侵蚀方式的演变过程
次降雨条件下 ,坡面侵蚀是一个逐渐发展演化的
过程。降雨初期 ,在雨滴击溅和坡面薄层水流侵蚀的
作用下 ,坡面的主要侵蚀方式为片蚀[15 ] ;随着降雨的
进行 ,坡面逐渐出现跌坎和小跌穴并发展演化成细沟 ,
   
图 2  不同次降雨条件下各区侵蚀率随时间变化图
Fig. 2  The changing of erosion rate with
time in different rainfall
坡面侵蚀形态由片蚀逐渐向细沟侵蚀演变 ;同时各部
位示踪稀土元素先后在侵蚀泥沙中出现。通过分析研
究试验泥沙样品中元素出现先后顺序及其含量多少的
变化 ,可以对坡面侵蚀方式的演变过程、细沟的发生发
育过程以及不同部位泥沙来源问题有深刻的了解。
图 2 - A、B、C分别为不同次降雨条件下各示踪区
侵蚀率的时间变化图。
2005 年 5 月 30 日 (图 2 - A) 的降雨是布设好小区
后的初次产流事件 ,土壤处于比较疏松的状态 ,从图中
可以看出在降雨较短的时段内、较小的雨强条件下就
开始出现较大的土壤侵蚀量。首先出现的片蚀来源于
坡面下段 (Sm 区) ,接着是来源于坡面下层 (Nd ,Ce ,La
区)和坡面表层上段 ( Yb 区)的侵蚀。从整场降雨过程
看 ,由于小区的初次降雨时间不够长 ,因此在可观测到
的降雨时段内 ,雨强约为 35mmΠh ,片蚀为坡面侵蚀的
主要方式 ,相对侵蚀量为总侵蚀量的 70 %左右 ,但无
论片蚀绝对量如何变化 ,坡面表层上段 ( Yb 区) 的相对
侵蚀量始终不大于 10 % ,表明坡面片蚀的来源主要集
中在坡面下部 (Sm 区) 。对不同坡段的细沟相对侵蚀
量比较分析后发现 ,随着细沟侵蚀量占坡面总侵蚀量
的百分比的变化 ,各段的相对侵蚀量也在有规律地变
化。降雨结束后不同坡段的相对侵蚀量结果分别为 :
距坡脚 1 米坡段 (Nd 区) 16 % ;距坡脚 2~4 米坡段 (Ce
区) 6 % ;距坡脚 5~9 米坡段 (La 区) 3 % ,上述坡段的相
对侵蚀量之比为 5∶2∶1 ,表明不管总细沟侵蚀量怎么
变化 ,细沟侵蚀的主要来源集中在距坡脚 4 米段内。
从图 2 - B 可以看出 ,在 7 月 26 的降雨中 ,该次降
雨是在已有的侵蚀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此次降雨中片
蚀和细沟侵蚀同时出现且坡面侵蚀中片蚀占的比重较
之初次降雨在减小 ,而细沟侵蚀所占比重在加大 ,各约
占一半。片蚀仍主要来源于坡面表层下段 (Sm 区) ,表
层上段 ( Yb 区)的相对侵蚀量始终不大于 5 % ;细沟侵
蚀主要来源于下层距坡脚 4 米段内 ,约占总侵蚀量的
45 % ,降雨初期细沟侵蚀主要来源于坡面下层距坡脚
1 米段 (Nd 区) ,当降雨进行到 29min 时 ,可以看到距坡
脚 2~4 米段 (Ce 区) 的细沟侵蚀量超过了初期段 Nd
区的侵蚀量 ,表明细沟侵蚀已经开始向上进行侵蚀 ,但
是从整个降雨过程来看 ,坡面侵蚀处于片蚀向细沟侵
蚀转变的阶段。
图 2 - C 显示 8 月 31 日的降雨历时较短雨强较
小 ,仍然处于以片蚀为主的侵蚀演变阶段 ,片蚀量大于
细沟侵蚀量且主要来源于坡面表层下段 (Sm 区) ,只是
此次降雨中细沟侵蚀主要来源于下层距坡脚 2~4 米
段 (Ce 区)内 ,各部位的侵蚀率都随着雨强的变化而变
413 核 农 学 报 21 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化。
将 3 次降雨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后发现 :在观测时
段内坡面产流初始阶段 ,片蚀是坡面侵蚀的主要方式 ,
已经观测的数据表明 3 次降雨中片蚀分别占坡面总侵
蚀量的 71 %、48 %、49 % ,且主要来源于坡面表层下段
(Sm 区) ;同时可以看到细沟侵蚀量在不断增大且有溯
源向上的趋势 ,但始终集中在距坡脚 4 米段内。以上
事实表明随着降雨的进行坡面侵蚀逐渐由片蚀为主过
渡到片蚀向细沟侵蚀转变阶段 ,随后由于观测期间降
雨雨型的限制 ,细沟没有能够深入地发展。
312  片蚀和细沟侵蚀的变化比较
当降雨开始时坡面只有片蚀 ,是坡面侵蚀的主要
方式 ;随着降雨的进行 ,坡面侵蚀逐渐由以片蚀为主转
变为片蚀和细沟侵蚀共同作用 ,最后再变为以细沟侵
蚀为主直至达到坡面侵蚀的稳定状态。坡面的总侵蚀
量是片蚀量与细沟侵蚀量之和。
31211  片蚀量和细沟侵蚀量随时间的变化 按照张
科利[16 ]等的研究结果 ,发生细沟侵蚀的临界深度 ,即
片蚀向细沟侵蚀的转变深度为 018~1cm。我们假设
坡面表层 1cm 之内的侵蚀属于片蚀 ,超过 1cm 的属于
细沟侵蚀 ,由此可知试验过程中接取的泥沙样品中来
源于 Sm、Yb 区的都是片蚀 ,来源于 Nd、Ce、La 区的都
属于细沟侵蚀 ,从而对两者的变化做详细的比较分析。
图 3 - A、B、C分别是观测时段内 3 次降雨过程中的片
蚀累积量和细沟侵蚀累积量的时间变化图。
图 3 - A 中由于是小区初次降雨 ,因此该次降雨
以片蚀为主且片蚀先于细沟侵蚀出现 ,随后都出现激
增点。图 3 - B 中坡面侵蚀是在以前的侵蚀基础上进
行的 ,由于已有侵蚀沟的出现 ,因此该次降雨中片蚀和
细沟侵蚀是同时出现且片蚀量与细沟侵蚀量各占一
半 ,另外当降雨进行到 29min 时 ,可以看到细沟侵蚀累
积量已经超过了片蚀累积量成为坡面侵蚀的主要方
式 ,表明此时的坡面侵蚀正处于片蚀向细沟侵蚀的转
变阶段。从图 3 - C中可以看出由于降雨时间较短 ,坡
面侵蚀中片蚀累积量略大于细沟侵蚀累积量 ,表明小
区处于侵蚀方式的演变阶段 ,但仍然出现了激增点。
31212  片蚀和细沟侵蚀相对百分比  作片蚀和细沟
侵蚀的相对百分比的时间变化趋势图 (图 4) ,以进一
步了解坡面侵蚀中片蚀和细沟侵蚀的相对比重随时间
的动态变化规律。
从图 4 - A 中可以看出 ,在延安燕沟流域自然条
件下 ,初次降雨时 ,先出现片蚀 ,然后片蚀和细沟侵蚀
同步增长 ,片蚀约占总侵蚀量的 77 % ,细沟侵蚀占
图 3  不同次降雨不同侵蚀方式累积
侵蚀量随时间变化图
Fig. 3  The changing amount of accumulative
erosion with time
    
23 % ;随着降雨的进行片蚀相对百分比略有减少 ,细沟
侵蚀略有增加 ,表明坡面侵蚀有向以细沟侵蚀为主变
化的趋势。图 4 - B 是试验小区在以前侵蚀基础上的
降雨 ,可能是由于形成了比较大的跌坎 ,刚开始细沟侵
蚀大于片蚀 ,到第 7min 时片蚀又成为主要侵蚀方式 ,
约占总侵蚀量的 53 % ,之后随着降雨的进行及侵蚀演
变的发展 ,细沟侵蚀开始发展壮大并且超过片蚀成为
坡面侵蚀的主要方式 ,约占总侵蚀量的 52 % ,之后由
于雨强的减弱其百分比略有下降。从图 4 - C 中可以
看到此次降雨中由于时间短及雨强不稳定的影响 ,坡
面侵蚀以片蚀为主 ,约占总侵蚀量的 53 % ,表明历时
短雨强弱条件下坡面的主要侵蚀方式是片蚀。
513 3 期 REE示踪坡面侵蚀过程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图 4  不同次降雨条件下片蚀和沟蚀
百分比随时间变化图
Fig. 4  The changing erosion rate with
time in different rainfall
3  结论
本研究采用在野外试验小区分层分段布设不同种
类稀土元素的方法 ,通过中子活化分析在试验过程中
收集到的泥沙样品 ,研究了天然连续降雨条件下坡面
侵蚀方式的演变过程以及片蚀和细沟侵蚀随时间变化
的影响 ,得到以下结论 :
11 在观测年度气候因素条件下、雨强约为 35mmΠh
时 ,坡面产流初始以片蚀为主 ,处于片蚀 - 细沟侵蚀演
变的初期阶段 ;随着降雨的进行坡面侵蚀逐渐由片蚀
为主过渡到片蚀向细沟侵蚀转变的阶段。
21 对次降雨条件下坡面片蚀层的侵蚀泥沙来源
   
研究表明 :无论片蚀绝对量如何变化 ,坡面表层上段的
相对侵蚀量小于 10 % ,而坡面表层下段的相对侵蚀量
达到 90 %以上。
31 不同坡段的细沟相对侵蚀量分别为 :距坡脚 1
米坡段为 16 % ;距坡脚 2~4 米坡段为 6 % ;距坡脚 5~
9 米坡段 3 % ,3 坡段侵蚀量之比为 :5∶2∶1 ,表明不管细
沟总侵蚀量如何变化 ,细沟侵蚀的主要来源集中在距
坡脚 4 米段内。
41 由于观测期间恰逢 200422005 年延安雨强弱、
历时长、雨型偏多年份 ,本研究结果对暴雨条件下的土
壤侵蚀演变过程没有反映出来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 1 ]  琚彤军 ,刘普灵. 坡面侵蚀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的 REE 示踪
法研究. 核农学报 ,2005 ,19 (1) :58~61
[ 2 ]  郑粉莉 ,王占礼 ,杨勤科. 我国水蚀预报模型研究的现状 ,挑战与
任务.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3 (1) :7~14
[ 3 ]  李 勉 ,李占斌 ,刘普灵. 中国土壤侵蚀定量研究进展. 水土保
持研究. 2002 ,3 (9) :243~248
[ 4 ]  唐克丽 ,等. 中国水土保持.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9~21
[ 5 ]  Menzel R G. Transport of 90Sr in runoff . Science , 1960 , 131 :499~
500
[ 6 ]  Knaus R W ,VanGent D L. Accretion and cancel impacts in a rapidly
resents accretion. Estuaries ,1989 , 12 (4) : 269~283
[ 7 ]  Tian Junliang Liu Puling. REE tracer method for studies on soil erosion.
Int . J Sediment Res ,1994 , 9 (2) :37~41
[ 8 ]  田均良 ,周佩华 ,刘普灵 ,等. 土壤侵蚀 REE示踪法研究初报. 水
土保持学报 ,1992 ,6 (4) :23~27
[ 9 ]  Liu Puling , Tian Junliang , et al . REE contents in topsoil on the Loess
Plateau and effects of REE applying on crops. J Rare Earths , 1995 ,13
(3) : 221~224
[10 ]  刘普灵 ,武春龙 ,琚彤军 ,等. 稀土元素示踪法在坡面土壤侵蚀垂
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水科学进展 ,2001 ,12 (3) : 331~335
[ 11 ]  Song W , Liu P L. Use of Rare Earth Element Method to Study Erosion in
Sloping Land. J Rare Earths , 2003 , 21 (5) : 711~715
[12 ]  宋 炜. 利用 REE示踪法研究黄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 西北农
林科技大学 2003 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3 ]  薛亚洲. 利用 REE 示踪技术研究黄土坡面土壤侵蚀演变过程.
中科院水保所 2004 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14 ]  刘普灵 ,田均良 ,周佩华 ,等. 土壤侵蚀稀土元素示踪法操作技术
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1997 (2) :10~16
[15 ]  郑粉莉 ,高学田 ,著. 黄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与模拟. 西安 :陕西
人民出版社 ,2000 :65~67
[16 ]  张科利 ,等. 坡面细沟侵蚀发生的临界水力条件研究. 土壤侵蚀
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 ,4 (1) :23~28
613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7 ,21 (3) :311~316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