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haracteristic,Inheritance and Breeding Application of Rice Mutants with Greenable Albino Leaf

水稻白转绿突变体的特性、遗传及其育种应用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9) 0120001206
水稻白转绿突变体的特性、遗传及其育种应用
房贤涛1 ,2  马洪丽1  赵福源1  章清杞1  张书标1
(11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Π福建省作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 福州 350002 ;
2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18)
摘  要 :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具有白化转绿特性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进
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突变体可分为 3 种类型 :白化转绿类型 (W2、W3、W4 和 W10) ,白化转黄绿类
型 (W9)和白化转绿后期转白复绿类型 (W1 和 W7) 。这些突变体的白转绿特性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
制 ,具有与原不育系“培矮 64S”相似的农艺性状和育性转换特性 ,它们的杂种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
叶形态、分蘖和株高生长动态 ,但是它们的产量构成因素依不同的突变系而表现不同 ,其中 W1、W2 和
W3 的杂种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产量潜力 ,具有较好的育种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白转绿 ;光温敏核不育系 ;生长特性
CHARACTERISTIC, INHERITANCE AND BREEDING APPLICATION OF
RICE MUTANTS WITH GREENABLE ALBINO LEAF
FANG Xian2tao1 ,2  MA Hong2li1  ZHAO Fu2yuan1  ZHANG Qing2qi1  ZHANG Shu2biao1
(1.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Crop Breeding ,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Π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 Fujian , Fuzhou  350002 ;
21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Fujian , Fuzhou  350018)
Abstract :Inheritance and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photo2thermo2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with green2revertible albino
leaf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utants might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albino regreening type (W2 ,
W3 , W4 and W10) , albino to kelly type (W9) and abino2regreening2albino2regreening type (W1 and W7) . Genetic study
indicated that green2revertible albino leaf color trait of the mutants 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These mutants had
similar agronomic traits and fertility characteristics to the corresponding male sterile line“Peiai 64S”. The hybrids of these
mutants ha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ith original2hybrids in plant type , developing of tillers and plant height . The yield
components of the mutant hybrids were different depending on different mutants. The yield potential of hybrids of W1 ,W2 and
W3 were similar to the original2hybrid.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W1 , W2 and W3 had breeding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rice ; greenable albino leaf ; photo2thermo2sensitive genic sterile line ; agronomic traits
收稿日期 :2008206227  接受日期 :2008208228
基金项目 :农业部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 (200803034)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 (JA07057)
作者简介 :房贤涛 (19802) ,男 ,山东莱阳人 ,硕士 ,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Tel :0591283403240 ; E2mail :2000203403 @1631com
通讯作者 :张书标 (19722) ,男 ,福建屏南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Tel :0591283769844 ; E2mail :zhangsbiao @yahoo. com.
cn
  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应用为我国的粮食安全
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普
遍存在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缺陷 ,其种子生产极易
受环境条件 ,特别是温度的影响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
们大面积的生产应用[1 ,2 ] ,即便是育性较为理想的“培
矮 64S”,也会因年度间无法预测的异常天气条件而导
致育性的波动 ,如 1989 年、2001 年、2002 年的夏季低
温均引起较严重的育性回复 ,导致其杂种 F1的纯度下
降[3 ] 。再者 ,因光温敏核不育系存在一定的遗传不稳
定 ,制种时不育系常出现部分可育的变异株 ,导致杂交
1 核 农 学 报 2009 ,23 (1) :1~6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种纯度不高[4 ] 。为克服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表达
不稳定的遗传缺陷 ,不少遗传育种学家试图通过不同
的遗传方法加以克服 ,但未见有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的报道。本研究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 7 个带有叶色
标记的光温敏核不育突变体的叶色特征特性、遗传、主
要农艺性状以及它们的杂种主要特性进行了研究 ,以
期为这些突变体的育种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1  材料
正常绿叶材料为“培矮 64S”和“佳矮 1”;白化转绿
型材料为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采用辐射
诱变培“矮 64S”育成的 W1、W2、W3、W4、W7、W9 和
W10。
112  方法
11211  白化转绿型不育系的表现特征观察  各供试
材料于 2005 年 7 月 1 日在福建农林大学实验田播种 ,
以“培矮 64S”为对照 ,每隔 2d 观察叶色变化。2006 年
3 月 20 日起在福建农林大学实验田每隔 10d 分期种植
供试材料 ,共种植 10 批。观察各品系突变体在不同播
种期的叶色变化。
11212  主要性状考察  采用对比法田间种植 ,分别种
植各突变体和对照 ,成熟期每个试验材料取 10 株 ,考
察株高、穗数、剑叶、倒二叶、倒三叶、穗粒数、柱头单边
外露率、双边外露率、柱头总外露率等性状 ,并计算播
始历期。
11213  白转绿突变体的遗传  种植白转绿突变体与
“佳矮 1”杂交的 F1 、F2 代 ,分别观察它们的叶色 ,并计
算 F2 的分离比。
11214  白转绿突变体的花粉育性观察  对分期播种
的各突变材料 ,盛花期连续镜检花粉育性。
11215  杂种农艺性状考察  田间试验采用 3 重复随
机区组设计 ,2006 年 3 月 20 日播种各突变体与“佳矮
1”的杂种 ,2006 年 4 月 20 日移栽于福建农林大学实验
田 ,24 个小区 ,每小区种植 5 ×10 株 ,单本植。插秧后
10d 定期跟踪调查各杂种的株高、分蘖动态。成熟期
每个小区取 5 株 ,分别考察它们的主要农艺性状并计
算理论产量。
11216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测验显著差异性采用
唐启义的 DPS 数据处理系统[5 ] 。
2  结果与分析
211  白转绿叶色突变体的表现特性
观察发现 ,7 个叶色突变体可分为 3 种类型 :白化
转绿后期转白复绿类型 (W1、W7) ,白化转黄绿类型
(W9)和白化转绿类型 (W2、W3、W4、W10) 。
白化转绿后期转白复绿类型 (W1、W7) 特征 :早季
出苗第一叶未展开时整叶绿色 ,叶片展开后靠近叶脉
的周围为绿色 ,叶片两侧边缘及叶尖处白化 ,绿色部分
由叶脉的周围向叶片的两侧逐渐减淡 ,第二叶长出后
同第一叶 ,但是白化范围明显比第一叶减少 ,至三叶期
叶片整片为正常绿色 ,但第一、第二叶叶缘及叶尖仍为
白化 ,白化部分一直延续至脱落 ,以后长出叶片都为正
常绿色。
中季种植水稻 (5 月 11 日播种) 苗期叶色同早季 ,
即到三叶期时叶片转为正常绿色 ,一二叶保持边缘白
化特征 ,移栽后在五叶期会出现复白 ,即主茎和分蘖的
新生叶叶尖微绿 ,其余部分完全白化 ,白化叶片随叶龄
增加由白 - 黄白 - 黄绿 - 绿转变 ,第六叶及其以后的
叶片转绿速度明显加快 ,完全转变为绿色大约在九叶
期。
晚季种植水稻 (6 月 20 日播种) 苗期一叶期叶片
完全白化 ,二叶期叶脉周围为浅绿色 ,绿色部分由叶脉
向叶片两侧边缘逐渐减少直至白化 ,第三叶时叶片为
浅绿色 ,此时 ,第一叶和第二叶不会转绿 ,第一叶叶尖
处表现为枯萎 ,第四、五叶片及分蘖的新生叶片长出时
叶片完全白化 ,随叶龄增加白化叶片由叶基向叶尖逐
渐转绿 ,新生的叶片长出时会呈现白 - 黄白 - 黄绿 -
绿的趋势 ,其转绿速度逐渐加快 ,在十叶期左右整株转
为正常。
从左至右为 :培矮 64S ,W1 ,W2 ,W3 ,W4 ,W7 ,W10
图 1  叶色突变体 W系列的叶色表现
Fig. 1  Leaf color expression of mutants W series
白化转黄绿类型 (W9) 特征 :苗期叶片完全白化 ,
长势很弱 ,基本上不能正常生长 ,大部分死亡。
白化转绿类型 (W2、W3、W4、W10) 特征 :苗期第一
叶至第三叶完全白化 ,第四叶时叶片叶尖白化 ,靠近叶
基处为绿色 ,叶脉及靠近叶脉的周围为浅绿色 ,从五叶
2 核 农 学 报 23 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期开始 ,新生叶片全为绿色 ,白化叶片会逐渐转绿 ,但
最终不会转为正常绿色 ,一至三叶最终绿叶部分只占
叶片的 10 %左右 ,叶尖处枯萎 ,第四叶绿叶部分占叶
片的 90 %左右。
通过对分期播种的叶色突变体观察 ,发现这些叶
色突变体的叶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温度和光照的
影响。
212  白转绿突变体遗传特性
由表 1 可以看出 W 系列与“佳矮 1”的 F1 植株均
为正常绿色 ,无白转绿叶色类型出现 ,而它们的 F2 群
体出现叶色分离 ,分离出 2 种叶色类型的植株 ,即正常
叶色类型与叶色突变类型 ,且它们的分离比符合 3∶1 ,
此结果说明这些白转绿突变体的白转绿特性都是受一
对隐性基因控制。
表 1  W系列突变体与“佳矮 1”的 F1 ,F2 分离比率
Table 1  The segregation of F1 and F2 plants of the crosses between W series mutants and Jiaai 1
组合
hybrids
F1 F2
总数
total
正常类型
normal
白转绿类型
albino
总数
total
正常类型
normal
白转绿类型
albino
χ2 (3∶1)
W1Π佳矮 1
W1ΠJiaai 1 10 10 0 1036 784 252 01218
W2Π佳矮 1
W2ΠJiaai 1 11 11 0 1301 1000 301 21312
W3Π佳矮 1
W3ΠJiaai 1 10 10 0 948 724 224 01879
W4Π佳矮 1
W4ΠJiaai 1 11 11 0 965 737 228 01898
W7Π佳矮 1
W7ΠJiaai 1 13 13 0 1059 804 255 01431
W9Π佳矮 1
W9ΠJiaai 1 13 13 0 1068 774 294 31507
W10Π佳矮 1
W10ΠJiaai 1 14 14 0 1112 862 250 31627
注 :χ20105 = 31841 (df = 1)
213  白转绿突变体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 2 可以看出 ,W4、W7、W9 的株高比对照显著
降低 ,其他突变体的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W1、W4
和 W3 的穗长比对照显著缩短 ,其他突变系与对照差
异不显著。W1、W3 和 W10 的穗颈伸出度比对照显著
增加 ,其他品系的穗颈伸出度比对照都有所增加 (W4
除外) ,但差异不显著。W10 的剑叶长比对照增加了
5130cm ,达到极显著水平 ,其他品系虽然有所增加 ,但
差异都不显著。W10 的倒二叶比对照增加了 6188cm ,
差异极显著 ,其他品系与对照差异不显著。W1、W2、
W3、W7 和 W9 的倒三叶比对照显著降低 ,其他品系差
异不显著。各突变系的有效穗数比对照普遍下降 ,其
中 W7 减少了 218 穗 ,达显著水平 ,其他品系差异不显
著。播始历期除 W1 与对照相仿外其他品系的播始历
期较对照均有所增加 ,其中 W7 比对照增加了 7d。可
见 ,W 系列突变体的株高、穗长、倒三叶比对照有所降
低 , 穗颈伸出度、剑叶长有所提高 ,各突变体生育期都
有所推迟。
214  白转绿突变体花器性状及花粉育性 从表 3 可以看出 ,W 系列突变体各品系的颖花数与对照差异都不显著。W2、W3 的颖花长比对照极显著缩短 ,其他品系除 W10 比对照有所增加外 ,都有所缩短 ,但都达不到显著水平。W3 的颖花宽比对照极显著缩短 ,其他品系差异不显著。各突变品系的颖花长宽比与对照差异都不显著。W1、W2 、W3 的单边外露率比对照极显著增加 ,其他品系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W2、W3、W7 的双边外露率都比对照显著增加 ,其他品系虽比对照增加 ,但差异不显著。各品系 (除W4 外)的总外露率较对照均增加 ,且 W1、W2、W3、W7与对照差异显著。总体上 ,W 系列突变体的颖花长比对照有所降低 ,柱头总外露率有所提高。而颖花数、颖花长宽比差异不大。分期播种的各突变材料的连续镜检结果 (表 4) 表明 : W 系列突变体的花粉不育度在前 8 批情况下均能达到 100 % ,第 9 批 (2006 年 6 月 24 日播种) 则由于抽穗期受低温影响 ,各不育系育性有所波动 ,但后期温度回升后重新检测的不育度恢复为 100 % ,说明白转绿
3 1 期 水稻白转绿突变体的特性、遗传及其育种应用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2  W系列突变体与“培矮 64S”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between W series mutants and Peiai 64S
品系
lines
播始历期
heading day(d)
株高
plant height
(cm)
穗长
panicle length
(cm)
穗颈伸出度
panicle
exsertion (cm)
剑叶长
flag leave
length (cm)
倒二叶
second leave
from top (cm)
倒三叶
third leave
from top (cm)
有效穗
No. of effective
panicle
培矮 64S
Peiai 64S 8011 9217 2017 - 1111 2819 4314 4318 916
W1 8012 9112 1916 3 - 914 3 2911 4111 381633 911
W2 8214 3 9418 1917 - 1015 2917 4411 4112 3 913
W3 8214 3 9215 181833 - 91033 3117 4315 4111 3 717
W4 8213 3 8916 3 1916 3 - 1119 2819 4310 4211 9
W7 871133 8816 3 1919 - 1014 3015 4311 401233 618 3
W9 8212 3 861733 1918 - 919 3016 4316 381333 913
W10 8213 3 9214 2110 - 913 3 341233 501033 4510 911
  注 : 3 ,33分别表示差异在 0105 显著和在 0101 极显著 ,下表同。
Note : 3 ,33Indicated significant at 0105Π0101 levels ,the same as following tables.
表 3  W系列突变体与“培矮 64S”花器性状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floral characters between W series mutants and Peiai 64S
品系
lines
颖花数
floret number
颖花长
floret
length (mm)
颖花宽
width of
floret (mm)
长宽比
LΠW 单边外露率single2outcrossing
rate ( %)
双边外露率
double2outcrossing
rate ( %)
柱头总外露率
outcrossing
rate ( %)
培矮 64S
Peiai 64S 14313 818 217 311 2311 1211 3512
W1 13219 816 216 312 321833 1419 4717 3
W2 14915 71933 215 311 321933 2114 3 541333
W3 16616 71633 21433 312 391233 221433 611633
W4 14816 817 217 312 2217 1017 3314
W7 15415 814 217 310 2516 1919 3 4516 3
W9 13613 817 217 311 2714 1313 4017
W10 16414 819 218 311 2810 1313 4114
表 4  W系列突变体与“培矮 64S”花粉育性比较
Table 4  Comparison of pollen fertility between W series and Peiai 64S (月Π日 ,mΠd)
品系
lines
花粉不育度 pollen sterility( %)
6Π15 6Π30 7Π15 7Π25 8Π5 8Π15 9Π5 9Π15 9Π20
培矮 64S
Peiai64S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100
W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8196
W2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9193
W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9195
W4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8187
W7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8191
W1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9198
  注 : W9 生长势太弱 ,死亡。
Note :W9 was too weak to died.
突变体并没有改变原品种的育性转换特性。
215  杂种株高和分蘖生长动态
由图 2 可以看出 ,W 系列与“佳矮 1”组配的各组
合的株高生长动态与对照基本相仿。W9Π佳矮 1 整个
生育期长势略弱 ,分析可能受亲本 W9 生长势较弱所
致。
从图 3 可以看出 ,W9Π佳矮 1 在各时期分蘖均比对
照和其他组合少 ,这与前面的株高变化动态一致。除
W3Π佳矮组合在 5 月 28 日左右达到分蘖盛期 ,其他组
合均在 5 月 21 日左右分蘖达到盛期 ,在分蘖盛期各组
4 核 农 学 报 23 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图 2  W系列杂交稻株高的生长动态
Fig. 2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height
of W series hybrids
合的分蘖数均低于对照。5 月 21 日以后 ,分蘖数逐渐
降低 ,到成熟期 ,各组合分蘖数除 W9 外均稳定在 10~
12 之间 ,最后有效分蘖数均较对照减少 1~2 个。
表 5  W系列杂交稻的主要农艺性状
Table 5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hybrid form W series
组合
hybrids
播始历期
heading day(d)
株高
plant
height (cm)
穗长
panicle
length (cm)
剑叶长
flag leave
length (cm)
倒二叶
second leave
from top (cm)
倒三叶
third leave
from top (cm)
一次枝梗
first panicle
branch
培矮 64SΠ佳矮 1
Peiai64sΠJiaai 1 9011 10710 2110 3013 4010 3919 1018
W1Π佳矮 1
W1ΠJiaai 1 9011 10818 2113 3015 4111 3819 1114
W2Π佳矮 1
W2ΠJiaai 1 9112 10810 2119 3113 4313 3 4117 1110
W3Π佳矮 1
W3ΠJiaai 1 9115 10715 2017 3019 4118 4017 1015
W4Π佳矮 1
W4ΠJiaai 1 9113 10715 2111 3016 3919 4011 1011
W7Π佳矮 1
W7ΠJiaai 1 9112 10813 2118 3114 4116 4019 1018
W9Π佳矮 1
W9ΠJiaai 1 9113 10519 2117 2912 4016 3617 1019
W10Π佳矮 1
W10ΠJiaai 1 9113 10610 2018 2819 4012 4011 1115
216  杂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
由表 5 可以看出 ,W 突变体与“佳矮 1”杂种的播
始历期、株高、穗长、剑叶长、倒三叶、一次支梗、二次支
梗、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对照相比差异都不显
著。但是 ,W2、W3、W4、W7 与佳矮 1 的杂种千粒重比
对照有所下降 , 而 W9 和 W10 与佳矮 1 的杂种千粒重
图 3  W系列杂交稻的分蘖动态
Fig. 3  The development tiller of W series hybrids
较对照显著增加。从表 5 还可以看出 ,W1、W2 和 W3
的杂种具有与培矮 64SΠ佳矮 1 相似的产量潜力 ,而
W4、W7、W9 和 W10 杂种的产量潜力有所下降。
3  讨  论
叶色突变体就是叶色表型发生了变异 ,包括色素
含量及配比的变化。叶色的突变类型很丰富 ,主要有
白化、黄化、浅绿、条纹、斑点、紫叶等类型[6 ,7 ] 。本研究
依据叶色变化的不同将 W1、W2、W3、W4、W7、W9 和
5 1 期 水稻白转绿突变体的特性、遗传及其育种应用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续表
组合
hybrids
二次枝梗
second panicle
branch
有效穗
No. of effective
panicle
穗粒数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
结实率
seed setting( %)
千粒重
10002grain
weight (g)
理论产量
theoretical
yield (kgΠ667m2)
培矮 64SΠ佳矮 1
Peiai64SΠJiaai 1 1619 919 13011 8517 2510 45817
W1Π佳矮 1
W1ΠJiaai 1 1415 1014 11512 8913 2511 44613
W2Π佳矮 1
W2ΠJiaai 1 1810 818 13616 8910 241733 44211
W3Π佳矮 1
W3ΠJiaai 1 1314 1018 11315 8715 241833 44416
W4Π佳矮 1
W4ΠJiaai 1 1314 916 11112 8816 241833 38716 3
W7Π佳矮 1
W7ΠJiaai 1 1618 911 13212 8516 241433 41110 3
W9Π佳矮 1
W9ΠJiaai 1 1814 712 13511 8913 251233 36617 3
W10Π佳矮 1
W10ΠJiaai 1 1419 912 11912 8918 251833 40917 3
W10 突变系分为 3 种类型 :白化转绿后期转白复绿类
型 ,如 W1、W7 ;白化转黄绿类型 ,如 W9 ;白化转绿类
型 ,如 W2、W3、W4、W10。余庆波[8 ]等对白化转绿突变
体 alb21 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突变体第一叶为浅绿
色 ,以后形成的叶片均表现为白化类型 ,只是叶尖处略
显浅绿色。吴殿星[9 ]等对白化转绿后期转白复绿的突
变类型 W25 进行了研究 ,W25 低温下幼苗完全白化 ,
高温时其一二叶表现为浅绿色和正常绿色。王军[10 ]
等对黄绿色突变体进行了研究 ,该突变为终身黄绿色
标记突变体。吴伟[11 ] 等对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
NHR111S的研究结果表明 ,NHR111S 幼苗 1 至 3 叶呈
白化 ,第 4 新生叶开始逐渐转绿 ,至第 6 叶移栽前后整
株恢复至正常绿色。个别新生分蘖的心叶有时也表现
短暂的白色 ,但转绿较快。赵海军[12 ] 等对白化转绿型
叶色标记不育系玉兔 S 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玉兔 S
叶色 1~3 叶完全白化 ,第 4 叶开始转绿 ,6 叶后恢复正
常绿色。根据叶色的变化特征 ,本研究中的多数叶色
突变体与前人发现的叶色突变体的叶色变化特性有所
不同 ,可能是一些新类型的叶色突变材料 ,其中 W2、
W10 的叶色表现特征与 NHR111S、玉兔 S 相似 ,是否属
于同一突变还有待于验证。
本研究还表明 ,W1、W2、W3、W4、W7、W9 和 W10
的叶色变化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高温有利于白化
特征的表达 ,这与 Yatou[13 ] 等报道的水稻温敏感叶绿
素突变体的温敏感性相似。舒庆尧等[14 ] 的研究结果
表明 ,突变体既有高温敏感型 ,如 W4、W11 等在 30 ℃
~35 ℃叶片白化 ,20 ℃~25 ℃表现黄化 ;也有低温敏感
型 ,如 W17、W25 等在低温下表现为白色 ,高温下则转
绿。吴殿星等[15 ]根据温度对叶色标记表达的影响 ,将
8 个温敏核不育系叶色突变体分为高温表达型、低温
表达型和温钝型 3 种。此外 ,温度还可以影响某些突
变体转绿时间的迟早和转绿速度的快慢。以上分析表
明 ,环境条件对叶色突变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关
温度对 W 系列突变系叶色变化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
步的深入研究。
本研究表明 ,白化突变系的杂种具有与原杂交稻
相似的株叶形态、分蘖和株高生长动态。但不同杂种
突变体杂种产量构成因素发生了改变 ,其中 W1、W2
和 W3 的杂种具有与原杂交稻相同的产量潜力 ,而
W4、W7、W9 和 W10 的产量潜力降低了。
带有叶色标记的不育系在繁殖和制种时只要在苗
期去除那些正常叶色的植株 ,即可保证不育系繁殖和
制种的纯度。在大田生产中的苗期去除那些带有叶色
标记的植株 ,即可保证大田用种的纯度。此外 ,带有叶
色标记的不育系不仅应用于不育系和杂种的去杂保
纯 ,而且为杂种纯度的鉴定提供了一个简便、经济、有
效的技术手段。只要通过常规的发芽试验就可快速 ,
准确地鉴定出不育系和杂种的纯度。
参考文献 :
[ 1 ]  Deng Q Y, Yuan L P. Fertility stability of P(T) GMS Lines in Rice and
Its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Chinese J Rice Sci , 1998 , 12 (4) :200~
206
(下转第 11 页)
6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9 ,23 (1) :1~6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要多采用育种新方法、新技术 ;三要加强单位间、育种
者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比于形态、等位酶、RFLP 等遗传标记方法 ,DNA
微卫星标记在品种间的多态性要高得多 ,但利用微卫
星标记鉴定遗传相似性较高的品种时 ,仍存在难以检
测出品种间差异的情况 ,如本研究中的嘉育 253 与
03YK2 ,在 12 个微卫星标记座位上未检测出两者的遗
传差异。这种情况在小麦、马铃薯等其他农作物品种
鉴定中也有报道[11 ,12 ] 。鉴于此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
水稻品种时 ,建议先了解待测品种的亲本来源、系谱及
选育过程 ,对其相似性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估计 ,然后对
遗传背景相近、相似性较高的品种适当增加鉴定标记
数。
参考文献 :
[ 1 ]  余汉勇 ,魏兴华 ,王一平 ,袁筱萍 ,汤圣祥. 应用形态、等位酶和
SSR 标记研究水稻矮仔占衍生品种的遗传差异[J ] . 中国水稻科
学 ,2004 ,18 (6) :477~482
[ 2 ]  庄杰云 ,钱惠荣 ,林鸿宣 ,郑康乐. 籼稻品种遗传变异性初探[J ] .
中国农业科学 ,1996 ,29 (2) :17~22
[ 3 ]  应杰政 ,施勇峰 ,庄杰云 ,薛庆中. 用微卫星标记评估中国水稻主
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 ]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 (4) :649~654
[ 4 ]  段世华 ,毛加宁 ,朱英国. 用微卫星标记对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恢
复系遗传差异的检测分析[J ] . 遗传学报 ,2002 ,29 :250~254
[ 5 ]  宣 云 ,赵 伟 ,杨剑波. 利用 SSR 标记分析部分粳稻品种的遗
传多样性[J ] . 核农学报 , 2007 ,21 (3) :217~220
[ 6 ]  庄杰云 ,施勇峰 ,应杰政 ,鄂志国 ,曾瑞珍 ,陈洁 ,朱智伟. 中国主
栽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的初步构建 [J ] . 中国水稻科学 ,
2006 ,19 (5) :460~468
[ 7 ]  程本义 ,施勇峰 ,沈伟峰 ,庄杰云 ,杨仕华. 水稻品种 DNA 指纹检
测技术体系及其应用[J ] . 杂交水稻 ,2008 ,23 (1) :54~59
[ 8 ]  NTSYSpc Version 2111Q. Copyright ( C ) 200022003 Applied
Biostatistics Inc. , New York
[ 9 ]  Nei M , Li W H.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tudying genetic variation in
terms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J ] .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1979 ,
76 :5269~5273
[10 ]  郑康乐 ,庄杰云. 我国水稻推广品种的遗传变异性和种质资源的
开发利用[J ]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 ,2 (3) :69~72
[11 ]  Bredemeijer G M M , Cook R J , Ganal M W , et al .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of microsatellite database containing more than 500 tomato
varieties[J ] . Theor Appl Genet , 2002 , 105 : 1019~1026
[12 ]  R ? der M S , Wendehake K, Korzun V , et al . 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a microsatellite2based database of European wheat varieties[J ] . Theor
Appl Genet , 2002 , 106 : 67~73
(上接第 6 页)
[ 2 ]  陈宗祥 , 汤述翥 ,潘学彪. 对水稻两用雄性不育系的认识与思
考. 杂交水稻 ,1998 , 13 (4) :4~5
[ 3 ]  Wu D X , Shu Q Y, Xia Y W. In vitro mutagenesis induced novel
thermoΠphotoperiod2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indica rice With green2
revertible xanthan leaf color marker. Euphytica , 2002 , 123 (2) :195~
202
[ 4 ]  薛光行. 两系法杂交稻母本变异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科学通报 ,
1999 ,14 (1) :105~109
[ 5 ]  唐启义 ,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 .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46~70
[ 6 ]  AWan M A , Konzak C F , Rutger J N , et al . Mutagenic effects of
sodium azide in rice[J ] . Crop Science , 1980 ,20 :663~668
[ 7 ]  吴关庭 , 王贤裕 ,金 卫. 水稻温敏型紫叶突变体 PLM12 及其遗
传研究. 核农学报 ,2001 , 15 (2) :70~74
[ 8 ]  余庆波 ,江 华 ,米华玲 ,周根余 ,杨仲南. 水稻白化突变体 alb21
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 [J ]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34 (1) :70~73
[ 9 ]  吴殿星 ,舒庆尧 ,夏英武 ,郑涛 ,刘贵付. 一个新的水稻转绿型白
化突变系 W
-
(25)的叶色特征及遗传[J ] . 浙江农业学报 ,1996 ,8
(6) :372~374
[10 ]  王 军 ,王宝和 ,周丽慧 ,徐洁芬 ,顾铭洪 ,梁国华. 一个水稻新黄
绿叶突变体基因的分子定位[J ]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20 (5) :455
~459
[11 ]  吴 伟 ,刘 鑫 ,舒小丽 ,舒庆尧 ,夏英武 ,吴殿星. 携带白化转绿
型叶色标记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 NHR111S[J ] . 核农学报 ,2006 ,
20 (2) :103~105
[12 ]  赵海军 ,吴殿星 ,舒庆尧 ,沈圣泉 ,马传喜. 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
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玉兔 S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 ] . 中国水稻
科学 ,2004 ,18 (6) :515~521
[13 ]  Yatou O , Xiong2ying Cheng. Temperature sensitive chlorophyll . Rice
Genetics Newsletter ,1989 , (6) :131~132
[14 ]  舒庆尧 ,吴殿星 ,夏英武 ,刘贵付. 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 W25
转绿特性的研究[J ] .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996 ,
22 (2) :219~220
[15 ]  吴殿星 ,舒庆尧 ,夏英武 ,夏建峰. 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 W
-
(25)返白复绿过程中叶片的生理变化[J ] .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
与生命科学版) ,1999 ,25 (1) :1~4
11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9 ,23 (1) :7~1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