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BREEDING OF NEW RICE VARIETY BY SPACE MUTATION AND IRRADIATION

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选育水稻新品种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4) 042284202
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选育水稻新品种
庞伯良 彭选明 朱校奇 邓钢桥 庞爱军 柳庆云
(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湖南 长沙 410125)
摘  要 :利用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稻新种质、新品种的选育 ,显著地提高了
其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 ,提高了诱变育种的选择效果 ,育成了 1 个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及一批
优质水稻新种质和新品系 (组合) 。
关键词 :航天诱变 ;辐射结合 ;水稻育种
THE BREEDING OF NEW RICE VARIETY BY SPACE MUTATION AND IRRADIATION
PANG Bo2liang  PENG Xuan2ming  ZHU Xiao2qi  DENG Gang2qiao  PANG Ai2jun  LIU Qing2yun
( Hunan lnstitute for Application of Atomic Energy in Agriculture , Changsha , Hunan , 410125)
Abstract :The space mutation combined with irradiation was used in order to breed new rice varie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equency and type of mutation increased , and a new rice variety with two2lines cross2Peiliangyou
721 and a series of new materials with good quality were selected.
Key words :space mutation ; irradiation ; rice breeding
收稿日期 :2004203208
作者简介 :庞伯良 (1947~) ,男 ,研究员 ,湖南韶山人 ,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
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高能粒子辐射、空间微重力、交变磁场和超真空等物理因素对植物产生综合的
诱变作用 ,辐射育种技术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育种方法。我国的辐射育种居世界领先地位 ,约占世界各
国辐射育成品种总数的 1Π4。本研究将空间诱变育种与辐射育种技术相结合 ,试图提高品种的突变频率
和突变类型 ,提高水稻育种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996 年利用60 Coγ射线 300Gy 处理广西农业大学提供的高空气球搭载中水稻晚粳品种中作 59 干种
子的后代材料。气球处于海拔 30~35km 的高空 ,8h 后回收种子种植。利用处理的后代中的变异材料
进行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配制杂交水稻新组合。
2  结果和分析
211  优异水稻种质的选育
从60 Coγ射线处理用高空气球搭载的水稻种子进行诱变处理 ,在后代中得到了很多变异材料 ,表现
出很宽的变异谱 ,在株高、生育期、穗型、稃尖颜色、育性、籼粳类型、粒型、种皮颜色和育性恢复能力上均
有很多变异。一些变异对育种有直接利用价值 ,如早熟变异 ,全生育期最短的约为 100d ,从播种至抽穗
仅 65d ;在穗型变异上 ,长穗型变异最长的达 2918cm ,且结实率较高 ;大穗型变异每穗粒数最多的达 450
多粒 ;枝粳数变异的第 1 次枝梗数达 15 个 ,第 2 次枝梗达 52 个 ;还出现了 4 个枝梗基本平头的大穗型变
异。中作 59 是典型的粳稻品种 ,但经诱变处理后 ,有的变成了籼稻 ,有的变成了籼粳中间类型 ;有的米
质变得非常好 ,这对当前的优质米育种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的粒型变长、变大 ,发现了粒长达 111cm 且米
质好的材料 ,这对提高优质稻米产量很有利 ;种皮颜色变异包括深紫色、棕色、茶色和红色等 ,且米质很
好 ;有对胞质雄性不育不具恢复能力和对胞质雄性不育具有恢复能力的材料等。
212  选育出的新品种
482  核 农 学 报 2004 ,18 (4) :284~285Acta Agriculturae Nucleatae Sinica
21211  湘辐 259  高产优质抗病的红米新品系 ,表现为茎秆粗壮 ,穗大粒多 ,米质优 ,产量高。2003 年参
加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的优质晚籼筛选试验 ,平均产量为 554215~730015kgΠhm2 。参加本所组织的多点联
合品比试验 ,产量为 624415~731215kgΠhm2 。该品种较抗稻瘟病 ,湖南省植保研究所抗性鉴定为苗叶瘟
6 级 ,穗瘟 3 级。米质优良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糙米率 8017 % ,精米率
7216 % ,整精米率 6013 % ,粒长 710mm ,长宽比 314 ,垩白粒率 510 % ,垩白度 018 % ,透明度 2 级 ,碱硝值
710 级 ,胶稠度 46mm ,直链淀粉含量 1618 % ,蛋白质含量 1216 % ,7 项指标达部颁 1 级 ,5 项指标达部颁 2
级优质米标准 ,味道清香 ,食味好。参加 2004 年省预试。
21212  湘辐 227  为早熟早籼新品系 ,2003 年参加省内多点联合品比试验 ,全生育期平均 106d ,比中熟
对照湘早籼 13 号早熟 3d ;平均产量 692515kgΠhm2 ,比对照增产 5134 % ;在每 66617m2 基本苗为 9 万的情
况下 ,有效穗 2814 万 ,株高 7018cm ,每穗总粒数 7413 粒 ,结实率 84 % ,千粒重 2515g ,米质优良 ,田间未见
穗瘟病和白叶枯病。参加 2004 年早中熟组省预试。
213  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
21311  培两优 721  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 ,于 2001 年 3 月通过长沙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
组合是利用两用不育系培矮 64S 与γ射线辐照高空诱变后代材料选育而成的 SP721 作父本选配而成。
主要表现产量较高 ,米质优。1999 年区试 4 点平均产量 607315kgΠhm2 ,比对照威优 64 增产 716 % ,全生
育期 120d , 2000 年续试平均产量 6930kgΠhm2 ,比对照湘晚籼 6 号增产 12174 %。2001 年省区试 13 点平
均产量为 7509kgΠhm2 ,比对照略微减产 ,未达显著水平 ,最高产量为 8575kgΠhm2 。全生育期 11417d。2001
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表明该品种 :糙米率 8217 %、精米率 7518 %、整精米率
7312 %、垩白粒率 2810 %、垩白度 117 %、精米长 517mm、长宽比 218、直链淀粉含量 1914 %、糊化温度 514
级、胶稠度 74mm、蛋白质含量 1114 % ,达国家 3 等优质米标准 ,特别是表现米质透明 ,整精米率高达
7312 % ,米饭软硬适中 ,食味好。
该组合株高 96cm 左右 ,植株较矮 ,株形较紧凑 ,不易倒伏 ,分蘖力较强 ,株叶形态好 ,剑叶直立 ,每
66617m2 总苗数可达 36 万 ,有效穗 2318 万左右 ,每穗总粒数 125 粒左右 ,结实率 8314 % ,千粒重 21~
22g ,米质优 ,成熟时黄丝亮秆、落色好。
21312  培两优 393  该组合平均产量 7329kgΠhm2 ,比对照V46 增产 3189 % ,生育期 12118d ;株高 9215cm ,
每 66617m2 有效穗 2317 万 ,每穗总粒数 13213 粒 ,结实率 9018 % ,千粒重 23g ,稻瘟病抗性 (叶瘟 4 级、穗
瘟 7 级)与对照相近 ,白叶枯抗性 (3 级)好于对照 ,通过了 2003 年省区试预试。
21313  丰优 281  该组合全生育期平均 12117d ,平均产量 701215kgΠhm2 ;在基本苗为每 66617m2 913 万的
情况下 ,有效穗达 2013 万 ,株高 102cm ,每穗总粒数 10418 粒 ,结实率 8312 % ,千粒重 28. 6g ,田间未见稻
瘟病和白叶枯病 ,米质中等。参加 2004 年晚稻迟熟组省预试。
21314  株两优 124  该组合比对照湘早籼 13 号增产 6109 % ,全生育期 108~116d ,表现米质优 ,抗寒性
强 ,后期落色好。参加 2004 年省预试。
3  结论
辐射与其他育种技术相结合能产生更好的育种效果。我们曾用γ射线与多种激光 ( He2Ne、YAG、
CO2 、N2 、远红外及 A +γ 激光) 、快中子及常规杂交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水稻干种子 ,复合处理诱发的
变异类型和变异频率均比各种单因子处理的高。我们用γ射线处理广西农业大学提供的高空气球搭载
的中作 59 后代材料 ,亦明显表现出变异类型增多 ,变异频率提高 ,获得了很多优良的突变体 ,并育成了
几个优良的水稻新品系及杂交新组合 ,但没有作系统的调查统计。
2003 年通过第 18 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处理 2 个水稻品种干种子 ,系统进行诱变效果比较研
究。采用卫星处理、卫星处理 + r 射线、r 射线处理 ,研究结果将另文报道。
参考文献 :
[ 1 ]  Maluszynski MK, Nichterlein L , et al . Officially released mutant varieties. The FAOΠIAEA Database Mutation Breeding Review. 2000 , 12 :1~12
[ 2 ]  陈子元. 从辐射育种的发展来展望航天育种的前景. 核农学报 ,2002. 16 (5) :261~263
[ 3 ]  庞伯良 ,朱校奇 ,等. 培两优 721 的选育兼谈高空诱变育种. 激光生物学报 ,2002 , (4) :280~282
582Acta Agriculturae Nucleatae Sinica
2004 ,18 (4) :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