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BREEDING OF A NEW RICE VARIETY YUEHANG-1

水稻新品种“粤航1号”的选育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6) 042315203
水稻新品种“粤航 1 号”的选育
周汉钦 潘大建 范芝兰 李 晨 陈建酉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籼型香稻新品种粤航 1 号的选育 ,并对航天搭载材料的选择和香味性状突变进行了
讨论。该品种鉴定结果为品质达国标优质 3 级以上 ,食味品质佳 ,既香又软 ,可加工中高档包装米。粤
航 1 号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水稻育种 ;空间诱变 ;粤航 1 号
THE BREEDING OF A NEW RICE VARIETY YUEHANG21
ZHOU Han2qin  PAN Da2jian  FAN Zhi2lan  LI Chen  CHEN Jian2you
(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Guangzhou , Guangdong  510640)
Abstract :The breeding proceeding of a new aromatic Indica variety Yuehang21 was indroduced. The quality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Yuehang21 reached third scales of high quality paddy in national standard , and with a delicious cooking and eating
quality. It was suitable for producing middle and high grade packaged rice. Yuehang21 was permitted to release by Crop
Examine and Approve committee of Guangdong provinc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o be treated and scented character mutatio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rice breeding ; space mutation ; Yuehang21
收稿日期 :2005209215
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04B20101011)
作者简介 :周汉钦 (19532) ,男 ,广东惠来人 ,研究员 ,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和品种资源研究。Email :zhouhanqin05 @1631com
  航天育种是近十几年发展并取得很大成效的作物
育种新技术[1~4 ] ,而水稻航天育种是开展较早和成效
较大的内容之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从
1996 年起开展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工作 ,先后共有 56 个
材料搭载返回式卫星和“神舟四号”飞船 ,2005 年又有
8 个材料搭载。目前已育成 1 个通过审定的品种和多
个新的优良品系 ,还有一批材料正在试验研究中。本
文主要介绍水稻新品种“粤航 1 号”的选育及应用。
1  材料和方法
自 1996 年以来本所搭载的试验材料和试验阶段
见表 1。
表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种子航天搭载情况表
搭载时间 搭载工具      搭载材料    试验阶段
1996110120211104 国土普查卫星 特青 2 号、特三矮 2 号、粳籼 89、长丝占、朝二占、3550、野稻 1 号 育成 1 个审定品种
200211213022003101105 “神舟四号” 中二软占、籼小占、矮秀占、七丝软占、外引 4133、YH8、南丰糯、红米、紫
糯、普野 7621
育成航香糯等 3 个品系
2003111103211121 第 18 颗返回式卫星 矮籼占、巴太香占、茉莉油占、HB21、陕西红米、R998、YH1、雪花占、香糯、
香丝苗 126、GD28S、培矮 64S、R122、振丰 B SP4 代材料
2004109127210115 第 20 颗返回式卫星 W9311、W657、W527、GD12S、R128、丰美占、玉香油占、黄华占、粤秀占、象
牙香占、莉粳糯等 25 个
SP2 代材料
  搭载前精选搭载材料种子 ,每个材料各两份。1 份搭载 ,另 1 份作地面对照。经搭载诱变的种子返回
513 核 农 学 报 2006 ,20 (4) :315~317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地面后在大田进行试验选育。SP1 代全部单株种植 ,
并设对照。SP1 代采用少粒混收法收获种子 ,SP2 代种
植 2000 个单株以上 ,进行单株选择。SP3 代以后每株
系种植 100 株 ,单株选择。SP4 代以后遗传性状稳定的
优良株系参加生产力测定和品比、区试等。每个世代
都设对照。此外 ,从 SP1 起每个世代都选择部分代表
性材料取样考种分析。
2  “粤航 1 号”的选育及应用
“粤航 1 号”是用“长丝占”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后经
多代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籼型香稻新品种 ,2005 年 3
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5 年在
广东省内推广种植 6880hm2 。2004 年通过海南省区
试 ,2005 年复试。该品种品质优 ,食味佳 ,商品价格
高 ,适宜作商品粮种植。广东省已有两家粮食加工企
业在生产基地较大面积地种植“粤航 1 号”并加工包装
米。
211  产量表现
2002 年和 2003 年“粤航 1 号”参加广东省晚稻优
质组 区 试 , 平 均 产 量 分 别 为 352188kgΠ667m2 和
395169kgΠ667m2 ,比对照种粳籼 89 分别减产 3181 %和 4188 % ,呈不显著和显著减产。2003 年参加广东省晚稻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39118kgΠ667m2 。2004 年参加海南省晚稻优质香稻组区试 ,平均产量为 427151kgΠ667m2 ,比特籼占 25 (CK1) 减产 5134 % ,减产不显著。2001 年早造在中山市三角镇试种 018hm2 ,平均产量435kgΠ667m2 ;2001 年晚造在从化市鳌头镇西湖村试种117hm2 ,平均产量 425kgΠ667m2 。2002 年晚造揭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大寮村和西寨村两个试验基地各栽培示范 6167hm2 , 平均产量分别为 60318 kgΠ667m2 和58812kgΠ667m2 ,高产田块 639 kgΠ667m2 。2003 年早造在饶平县钱东镇试种 712hm2 ,平均产量 450 kgΠ667m2 ;2004年早造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种植 200hm2 ,其中高产示范片 26167hm2 ,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为 57715 kgΠ667m2 。212  品质及抗病性“粤航 1 号”参加广东省和海南省区试时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武汉)鉴定为国标优质三级和二级 (表 1) 。食味品质佳 ,米饭既香又软 ,米粥香滑可口 ,深受农户欢迎。2000 年晚造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 ,结果为 :稻瘟病抗性频率为 A 群 100 % ,B群 5415 % ,C群 100 % , G群 100 % ,全群 6715 %。中抗白叶枯病 (3 级) 。
表 2  “粤航 1 号”米质检测结果
年份 国标等级 糙米率( %)
精米率
( %)
整精米率
( %)
粒长
(mm) 长宽比
垩白粒率
( %)
垩白度
( %) 碱消值级
胶稠度
( %)
直链淀粉含量
( %)
2002 优 3 8012 — 6217 616 313 17 117 — 85 15187
2003 优 3 7812 6917 6417 615 3 4 016 6 54 23157
2004 优 2 7914 7015 5916 711 312 3 012 5 72 16164
表 3  “粤航 1 号”主要农艺性状
年份 全生育期(d)
株高
(cm) 有效穗
穗长
(cm) 穗总粒数
结实率
( %)
千粒重
(g)
2002 118 9616 2118 1915 11116 7417 2013
2003 111 10313 2114 2013 119 8117 2015
2004 112 10019 2015 1913 114 8217 22
注 :2002 和 2003 年数据为广东省区试资料 ,2004 年为海南省区试资料。
213  主要农艺性状及特征特性
“粤航 1 号”属早晚兼用型籼稻 ,在广州地区种植 ,
表现早造中迟熟 ,全生育期 130d 左右 ;晚造早熟 ,全生
育期 120d 左右。2002 年和 2003 年广东省晚稻区试结
果 ,平均全生育期为 118d 和 111d (表 3) ,均与对照种
粳籼 89 相同。株型好 ,茎态集散适中 ,分蘖力强 ,叶片
长宽适中 ,叶色略淡 ,后期熟色好 ,颖色褐色。株高
9616~10313cm ,有效穗 20147~2118 万Π667m2 ,每穗总
粒数 11116~119 粒 ,结实率 7417 %~8217 % ,千粒重 2013~2210g(表 3) 。主要缺点是遇不良气候环境会出现颖花退化现象 (即所谓烂尾)以及穗上有少部分谷壳胀裂。214  栽培技术要点“粤航 1 号”可在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省部分地区作早、晚稻种植 ,在江西、湖南作中稻或晚稻种植 ,在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湖北、江苏等作一季中稻种植。该品种在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时 ,可在 2 月底至3 月初播种 ,秧龄 30d 左右 ;晚造在 7 月中旬播种 ,秧龄20d 左右。插秧栽培应注意疏播育壮秧 ,秧田每 667m2用种量 20kg 左右 ,插植规格 20cm ×20cm ,每穴插 3~4苗 ;抛秧栽培每 667m2 用种量 115kg。施足基肥 ,早施促蘖肥 ,适时施中期肥 ,后期肥视禾苗生长状况而定。早造尽量少施或不施后期肥 ,以免由于早造后期雨水偏多无法及时排水晒田或晒田不够导致生长过旺而倒
613 核 农 学 报 20 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伏。氮、磷、钾科学搭配施用 ,其比例大致为 1∶015∶1 ,
视不同地区土壤肥力因素情况而适当调整。“粤航 1
号”大田表现较抗稻瘟病 ,未发现有稻瘟病危害减产情
况 ,但省区试抗性鉴定该品种的抗性频率不高 ,因此引
种试种时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此外 ,“粤航 1 号”
穗上少部分谷粒有谷壳胀裂现象 ,如早造种植雨水较
多 ,容易浸入而影响质量 ,晚造种植更佳。
3  水稻航天育种的体会
311  航天搭载材料的选择
航天育种不同于辐射诱变育种 ,如不存在致死的
问题 ,其变异频率高 ,变幅大 ,正向变异较多。在水稻
航天诱变后代材料中 ,较易出现的变异是株高、熟期、
穗大小、有效穗、粒型、直链淀粉含量等[5~8 ] ,有单独某
个性状变异的 ,也有多个性状综合变异的。但总的来
说 ,其变幅符合诱变育种的特点和规律 ,因此 ,在考虑
搭载材料的时候 ,应选择那些综合性状良好但具有某
一两个性状需要改进提高的材料进行搭载诱变处理 ,
以更易于选育出新的品种。
312  香味突变
在 1996 年搭载的 7 个材料中 ,“长丝占”的诱变后
代材料出现香味突变 ,育成籼型香稻新品种“粤航 1
号”。在搭载“神舟”四号的 10 个材料中 ,“南丰糯”的
诱变后代材料出现香味突变 (同时有粒型变异) ,育成
新品系航香糯。这是否意味着在水稻航天育种中 ,香
味突变是比较容易诱变出现的性状变异 ,还值得我们
作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
[ 1 ]  温贤芳 ,等. 天地结合开展我国空间诱变育种. 核农学报 ,2004 ,18
(4) :241~246
[ 2 ]  王俊敏 ,魏力军 ,等. 航天技术在水稻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核
农学报 ,2004 ,4 ,252~256
[ 3 ]  王广金 ,闫文义 ,等. 春小麦航天育种效果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04 ,4 ,257~260
[ 4 ]  郭光荣 ,程乐根 ,等. 太空诱变选育新型不育系的研究. 核农学
报 ,2004 ,4 ,269~271
[ 5 ]  何昆明 ,等. 太空诱变选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 广东农业
科学 ,2000 , (2) :2~3
[ 6 ]  庞佰良 ,彭选明 ,等. 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选育水稻新品
种. 核农学报 ,2004 ,4 ,284~288
[ 7 ]  蒋兴村 ,等. 卫星搭载对水稻种子遗传性的影响. 航天育种论文
集 ,1995 ,42~47
[ 8 ]  方金梁 ,等. 航天诱变选育高产高蛋白质水稻新品种. 核农学报 ,
2004 ,8 (4) :280~283
(上接第 340 页)
[ 4 ]  汪家政 , 范 明. 蛋白质技术手册.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2 ,
42~47
[ 5 ]  杨利国 ,胡少昶 , 魏平华 , 等. 酶免疫测定技术. 南京 : 南京大
学出版社 , 1998 , 252~258
[ 6 ]  Kamps H C , Carlin R J , Sheffield C , et al . Analysis of hapten2carrier
protein conjugates by nondenaturing gel electrophoresis. J Immunol Med ,
1993 , 164 :245~253
[ 7 ]  Tijssen P. Practice and theory of enzyme immunoassay. Amsterdam ,
Elsevier , 1985 , pp173~210
[ 8 ]  ShelverW L , Smith D J . Development of an immunoassay for the B2a2
drenergic agonist ractopamine. J Immunoassay , 2000 , 21 (1) :1~23
[ 9 ]  Wu Jiang2xiang , QingLing , Zhou Xue2ping et al . Produc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broad bean wilt viru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 1999 , 25 (2) :247~250
[10 ]  章静波主编. 细胞生物实用方法和技术. 北京 : 北京医科大学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1995 , 151~152
[11 ]  Batty J D , Beatty B G, Wlanos W G. Measurement of monoclonal
antibody affinity by non2competitive enzyme immunoassay. J Immunol
Med , 1987 , 100 :173~179
[12 ]  James W G. Monoclonal antibodie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Academic
press ,Inc Ltd ,1983 , 142~147
[13 ]  Mitchison N A. The carrier effect in the secondary response to hapten
protein conjugate Ⅱ. Cooperation. Eur J Immunol , 1971 , 101 (1) :18
~22
[14 ]  Haasnoot W , Stouten P , Schilt R , et al . A fast immunoassay for the
screening ofβ2agonists in hair. Analyst , 1998 , 123 : 2707~2710
[15 ]  李林生. 戊二醛与蛋白质反应的特点. 中国皮革 , 1997 (5) :12~
14
[16 ]  Sionf I , Bruce D , Hammock , et al . Comparision of coating and
immunizing antigen structure on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immunoassay for Benzylphenylurea insecticide. J Agric Food Chem , 1984
(32) :1294~1301
[17 ]  Eilange B F. The preparation of antigenic hapten carrier conjugates. A
Servey , Methods in Enzymology , 1980 (70) ) :85~104
[18 ]  Schneider P , Hammock B D. Influence of the ELISA format and the
hapten2enzyme conjugate on the sensitivity of an immunoassay for S2
triazine herbicides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J Agric Food Chem ,
1992 , 40 (3) :525~530
713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6 ,20 (4) :315~31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