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P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IRRADIATION BY ELECTRON BEAM

电子束食品辐照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特点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7) 012061204
电子束食品辐照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特点
哈益明1  施惠栋2  王 锋1  刘志 3  谢宗传2
(1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北京 100094 ;
21 宁波超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 宁波 315470 ; 31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北京 100084)
摘  要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国内电子加速器辐照食品加工的现状 ,介绍了电子束辐照食品
加工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特点。
关键词 :加速器 ;电子束 ;食品辐照
AP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IRRADIATION BY ELECTRON BEAM
HA Yi2ming1  SHI Hui2dong2  WANG Feng1  LIU Zhi2tao3  XIE Zong2chuan2
(11 Institute of Agro2Science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 Beijing  100094 ;
21 Ningbo Superpower High2Tech Co. , LTD , Ningbo , Zhejing  315470 ;
31 Engineering Physics Departm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 characteristics and update development of food irradiation by electron beam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accelerator ;electron beam ; food irradiation
收稿日期 :2006209218
作者简介 :哈益明 (19572) ,男 ,山东蓬莱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从事农产品加工贮藏与研究工作。Tel :010-62815972 ,E2mail :hayiming @sina. com
  食品辐照以其减少农产品和食品的损失 ,提高食
品质量 ,控制食源性疾病等独特的技术优势 ,越来越受
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 FAO) 、国际
原子能机构 ( IAEA)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公布的统计
报告显示 ,全世界已有 40 多个国家批准辐照食品 200
余种 ,年市场销售总量达 40 万吨左右 ,食品辐照加工
已经被 FAOΠIAEAΠWHO 推荐为国际重点推广项目。
食品辐照加工用射线源主要有γ射线、电子束两大类
型 ,其中我国钴源γ射线应用较为广泛。但随着电子
加速器束流能量和束下装置的提高和完善 ,电子束辐
照在加工能力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优
势 ,近年来已成为新型辐照加工装置的核心设备。来
自辐照行业协会的统计表明 ,2005 年全国已建成功率
5KW及以上的辐射加工用电子加速器达 83 台 ,总功
率近 6469KW ,另有 8 座大功率电子加速器装置正在建
设中。由于加速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在线生
产以及无放射性废源产生等优点 ,同时电子束能量可
以通过加速电压来调节 ,系统操控比较方便 ,且线量平
坦 ,产品吸收剂量均匀。因此 ,电子束辐照有望成为食
品辐照加工的发展方向。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大
电子束辐照食品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 ,国家发展与改
革委员会也已以非核动力应用为契机对电子束辐射应
用的产业化给予了扶持。但目前我国食品辐照无论是
基础研究还是商业化应用 ,研究成果大都集中在钴源
γ射线的加工应用领域 ,电子束食品辐照的基础研究
和应用开发还相当薄弱 ,笔者拟就目前国内外该领域
的研究现状及电子束食品辐照的应用特点作一综述 ,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推动国内电子束食品辐照
应用的发展。
1  电子束食品辐照的杀虫灭菌效果
研究表明电子束食品辐照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
具有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优势 ,特别是在防止食品中食
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和进出口检疫方面存在着巨大的
应用潜力。
16 核 农 学 报 2007 ,21 (1) :61~64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111  减少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
冷、鲜动物源性食品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状态和品
质特征 ,常用的高温高压、巴氏灭菌等灭菌手段已无能
为力 ,而电子束辐照处理则是目前较好的冷鲜食品灭
菌保鲜技术。Luchsinger 等研究报道利用电子束 0~
3185kGy 辐照无骨猪肉 ,可以有效杀灭冷鲜肉中的大
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同时经电子束辐照后的纸箱包装
产品在冷冻或冷藏条件下贮藏 ,其品质、口味均无影
响 ,但较长时间存放会影响产品光泽 [1 ,2 ] 。Zhao 用
1kGy 低剂量电子束辐照小包装新鲜猪肉 ,猪肉样品辐
照前接种沙门氏菌 103~104 个Πg ,包装气体有空气、真
空、25 %CO2 、50 %CO2 、72 %CO2 等。辐照后 2 ℃~4 ℃
下贮藏 14d ,结果在真空或 CO2 或 N2 充填包装下 ,样
品中已无沙门氏菌存在。除 CO2处理导致新鲜猪肉颜
色略有变深外 ,猪肉的风味、品质均无明显变化[3 ] 。对
感染 4 种病毒的碎猪肉进行电子束辐照 ,发现 414~
5124kGy的辐照就能使病毒完全失活[4 ] ; Tarte 等研究
了电子束辐照对碎肉中李氏特菌的辐照效应 ,发现各
菌株对电子束的敏感性不同 ,灭菌 D10剂量在 01372~
01447kGy 之间 ,为此他建议电子束灭菌的工艺剂量采
用 415kGy[5 ] ;Shamsuzzaman 等用电子束处理腌制鸡脯
肉时 ,在 219kGy 辐照后 2 ℃下贮藏 8 周 ,微生物指标达
到要求 ,且对品质无影响[6 ] ;Blank 等研究了一种真菌
孢子对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后的抗性 ,表明在相同吸
收剂量下 ,两者灭菌效果基本相似[7 ] 。对于冷、鲜动物
源性食品电子束灭菌保鲜研究 ,国内外学者也作了有
益地探索。如 Fielding 等探讨了电子束辐照对不同 pH
下大肠杆菌成活和修复的影响 ;Blank 等研究了电子束
辐照奶酪的灭菌效果 ; Huang 等研究了电子束对冷冻
贮藏液体蛋黄的物理、物理化学、功能性等各指标
的[8~10 ]影响。
在杀灭植物源性食品的微生物及致病菌污染方面
电子束辐照更显示出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Hayashi 采用 10kGy 电子束辐照黑胡椒、葱粉、蒜粉、白
胡椒等 8 种调味品 ,均能将其细菌含量总数降到 100
个Πg 以下 ,而对质量无明显影响[11 ] ; Sitton 等研究了 0
~1012kGy 电子束辐照接种 Tilletia controversa 和 T.
tritici 两种菌株孢子的小麦 ,前一种菌完全被杀灭的剂
量为 416~417kGy ,而后一种则为 1012kGy。显示出杀
灭真菌孢子像γ射线一样需要较高的杀灭剂量。对辐
照后小麦加工品质的研究表明 ,电子束辐照处理除降
低了小麦表面的光泽和吸水率外 ,对其营养品质和加
工特性无明显影响[12 ] 。Hayashi 用电子束辐照糙米、小
麦、莽麦等 ,发现 4kGy 辐照时细菌总数降至 100 个Πg
以下 ,其粘度不受影响 ,也没有引起淀粉的降解[11 ] 。
上述研究表明 :尽管电子束辐照效应的研究较之
γ射线辐照效应的研究无论在范围还是深度上都尚显
不足 ,但其对食品中的食源性微生物污染和致病菌都
有着非常好的杀灭效果 ,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
技术手段 ,且在所用剂量范围内对食品品质和加工特
性影响甚微。
112  杀灭进出口农产品中的检疫性害虫
杀灭食品中检疫性害虫的目标主要包括 :若辐照
处理时害虫的虫态为成虫态 ;则幼虫应在其发育成成
虫前死亡 ;若辐照处理时为成虫 ,则应保证成虫没有繁
殖下一代的能力。大量研究表明 ,如果要求电子束辐
照处理后商品中的害虫在一天内死亡 ,需较高剂量的
辐照处理 ,而高剂量的辐照处理会严重影响商品的品
质。采用较低剂量 (200~500Gy) 的辐照处理 ,保证害
虫在一定时间内死亡或无繁殖能力 ,也可达到相同的
检疫目的。
李淑荣采用电子束对赤拟谷盗成虫、卵、幼虫和蛹
进行了辐照效应试验 ,结果表明 :赤拟谷盗不同发育阶
段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程度不同 ,卵最为敏感 ,辐照的
剂量高于 210Gy 不能孵化 ;305Gy 的剂量可以完全阻
止其幼虫发育为成虫 ;高于 305Gy 的剂量虽然能羽化
为成虫 ,但羽化后的成虫不能正常存活 ;采用 518Gy 以
上剂量辐照的成虫 ,在 4 周后死亡率为 100 % ,可作为
辐照防治赤拟谷盗的有效剂量[13 ] 。Drake 等研究表明 ,
用 016kGy 的剂量即能杀死甜樱桃表皮中的几种害虫 ,
满足检疫要求 ,且辐照后 l ℃以下贮藏 14d ,对其可溶
性物质、酸度和风味无影响[14 ] 。
国际粮农组织 (FAO)把包括电子束在内的辐照处
理确定为一种有效的检疫处理方法。在其研究议定书
中规定了标准的实验条件和方法 ,包括检疫害虫和商
品的确定及鉴定、辐照处理有效水平的确定、辐照害虫
敏感期、剂量学方法、数据处理、实验规模和商品的辐
照耐受性等。近年来 ,针对进口量大的植物和植物产
品中的外来有害物种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提出研究
新型物理和非化学熏蒸的口岸除害处理技术和装备的
科技支撑计划。以水果、原木上携带的检疫性实蝇、小
蠹、天牛等危险性农林害虫为对象 ,利用高能射线 (高
能电子束或 X 射线) 辐照、热和微波及熏蒸以外的其
他化学除害处理技术 ,重点研究针对进出境原木及其
制品、水果、种子、苗木携带有害生物杀灭技术方法、设
备、安全有效处理的参数和标准。
26 核 农 学 报 21 卷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  电子束辐照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降解作

  2002 年 ,中国与欧盟等国围绕动物源性食品化学
污染物残留问题引发了一系列贸易纷争。2005 年 ,我
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查数据显示 :蜂蜜抽检样品中禁
用药氯霉素检出率 68 %、超标率 4113 % ;四环素检出
率 37 %、超标率 1212 %。奶粉和生鲜牛奶抽检样品的
抗生素不合格率分别为 36 %和 6103 %。食品化学污
染不仅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 ,而且影响全球食品贸易
的正常往来 ,使我国食品出口遭受严重损失。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 ,分析化学的下限已进
入μgΠkg 数量级 ,分析精度也大大提高。电子束辐照
显露出对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引起了研究者
的关注。清华大学研究了盐酸克伦特罗、呋喃唑酮、呋
喃妥因以及一些代谢产物水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效
果。浓度为 30mgΠL 的呋喃唑酮和呋喃妥因水溶液 ,在
吸收剂量为 8kGy 时 ,已不能检测到 ;浓度为 667μgΠL
的氨基脲 (呋喃西林的代谢产物)的水溶液在吸收剂量
为 4kGy 时 ,其降解率达到 76 %。当辐照剂量大于
6kGy 时 ,克伦特罗水溶液降解率可达 95 %以上[15 ,16 ] 。
瑞士的科学家研究了氯霉素及其眼膏 (CAPEO) 辐照降
解机制 ,证实了氯霉素辐照降解的可能性 ;比利时的研
究人员研究发现 ,当氯霉素电子束辐照降解的剂量率
为 3115kGyΠs ,吸收剂量 15kGy 和 465kGy ,没有特别物
质生成[17 ] 。浙江宁波超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高
能电子束辐照虾仁中的氯霉素残留。单因子试验、模
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 ,电子束辐照冷冻虾仁可以降
解其中氯霉素 ,当氯霉素残留量为 114μgΠkg ,经 6kGy
辐照 ,剂量率 013kGyΠs ,可降低到 011μgΠkg 以下的水
平。辐照 10kGy ,虾仁感观指标、营养成份、理化指标、
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18 ,19 ] 。东
南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组对残留 18μgΠL 氯霉素的虾
仁进行 10kGy 辐照的毒理试验 ,40 ℃烘干 ,磨粉的样品
进行急性毒性遗传特性和 30d 喂养试验 ,结果均为阴
性。我国饮用水都用氯气处理 ,水中不可避免地产生
微量含氯有机物[20 ] ,电子束辐照可以降解水中的氯化
烷类有机物。利用电子束辐照茶叶降解其中拟除虫菊
脂类农药试验结果表明 ,用预冷和重复辐照 3 次共 30
kGy ,可以部分降解拟除虫菊脂类农药 ,但还需结合其
他前处理措施即能达到出口标准 ( < 011μgΠkg) 。
3  电子束食品辐照的特点与应用领域
311  电子束食品辐照的技术特点
电子束辐照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优点 :1) 设备
操作可控性强。电子束由电子加速器产生 ,它的产生
和消失是通过加速器的电源开关控制 ,电离辐射能量
的大小也是通过加速器的加速电压来调节 ,系统操控
比较方便。电子束能量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 ,线量
平坦 ,束下装置大都采用传送装置 ,产品吸收剂量均
匀。2)装置安全 ,控制可靠。电子加速器较钴源装置
体积小 ,自动化程度高 ,能够连续快速加工 ,可实现对
辐照食品的在线生产。辐照室通过合理设计、施工和
严格使用管理 ,作业时完全可以避免电子射线泄漏。
加速器还配有臭氧触媒处理装置 ,实现装置对外臭氧
的零排放。加速器断电即切断辐射源 ,安全可靠 ,无放
射性废源的产生。3)杀虫效果好。传统的化学熏蒸杀
虫剂对杀灭虫卵效果较差。通过适当剂量电子束辐
照 ,不仅百分之百杀灭粮虫粮菌 ,还能杀死粮食、林木
中的其他虫卵 ,具有全相灭害能力。4) 辐照灭菌彻底
有效。利用电子束对大部分食品进行辐照灭菌 ,其效
果与采用γ射线辐照基本一样。特别是对密度较低的
食品或食品表面的灭菌 ,电子束的灭菌效果尤为有效。
电子束辐照技术无放射残留、无任何毒性和化学物残
留 ,辐照时无须拆除产品的包装 ,无二次污染 ,对食品
品质及营养影响小 ,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5) 降解对
食用安全不利的农药及兽药残留。电子束辐照已成为
目前解决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 ,国内在射线辐照
降解化学污染物方面已申请或获得了专利。
312  电子束辐照食品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电子束辐照食品保鲜的应用领域如下 :1) 小包装
食品的电子束辐照。随着快餐食品、方便食品、旅游食
品、软罐头食品的发展 ,对于这些食品的保鲜和延长保
质期 ,采用电子束辐照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由于加
速器体积小 ,占地少 ,能够连续在线快速加工 ,可作为
食品加工企业最后一个消毒车间。2 ) 调味品的电子
束辐照。2005 年我国辐照食品产值达 35 亿元 ,产量达
1415 万吨 ,占世界辐照食品产量 (40 万吨) 的 36 % ,居
世界首位。其中香辛料、脱水蔬菜、大蒜及大蒜制品是
主要辐照产品 ,尤其是香辛料出口数量大 ,已接近辐照
食品总量的一半。电子束辐照调味品的比重逐年提
高 ,如方便面调味品包装体积小 ,利用加速器输出剂量
率高的特点 ,对其进行大批量快速辐照 ,不仅效果好 ,
产量也大。3)保健食品的电子束辐照。保健食品一般
36 1 期 电子束食品辐照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特点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不能进行热处理消毒和添加化学防腐剂 ,因此只能进
行辐照冷加工灭菌 ,当前市场供应的很多保健食品大
部分都是经辐照灭菌的。因其密度低 ,包装小 ,电子束
辐照有很大的优越性。4)食品的电子束杀虫灭菌。对
于容易诱发食源性疾病的动物源性食品 ,利用电子束
辐照处理是保障食用安全的有效措施。如美国 1997
年有 1 万吨碎牛肉被大肠杆菌 0157 污染 ,1998 年有 7
千吨快餐肉被李斯德菌污染。我国近期出现的福寿螺
管圆线虫病、小龙虾携带肺吸虫、淡水鱼中有肝吸虫等
水产品有害食源性寄生虫等。要杀灭这些污染菌和寄
生虫 ,采用电子束辐照不仅效果颇佳 ,加工能力强 ,还
能快速进行。5)电子束辐照降解。尽管辐照有害物降
解效应在检测上要求较高 ,但辐照对食品中化学污染
物的降解作用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消费者对食品
安全的极大关注 ,也逐步显露出来。6) 电子束辐照检
疫。可以将大功率加速器安装在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
的港口 ,进行农产品的检疫性辐照 ,以杀灭其中检疫性
害虫和杂草种子。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保障我国农
业和环境的安全 ,电子束辐照应用将会产生积极的效
果。
参考文献 :
[ 1 ]  Luchsinger S E , D H Kropf , et al . Sensory analysis and consumer
acceptance of irradiated boneless pork chops. J Food Sci , 1996 , 61
(6) : 1261~1266
[ 2 ]  Luchsinger S E , Kropf D H , et al . Color and oxidative rancidity of
gamma and electron beam2irradiated boneless pork chops. J Food Sci ,
1996 ,61 (5) : 1000~1005
[ 3 ]  Zhao P , Zhao T , et al . Development of a model for evaluation of
microbial cross2contamination in the kitchen. J of Food Protection ,
1996 , 59 (5) :493~50
[ 4 ]  Lee M , Sebranek J G, et al . Irradiation and packaging of fresh meat and
poultry. J Food Protect , 1996 ,59 (1) :62~72
[ 5 ]  Tarte R R , Murano E A ,Olson D G. Survival and injury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 Listeria innocua and Listeria ivanovii in ground pork
following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J Food Protect , 1996 ,59 (6) :596~
600
[ 6 ]  Shamsuzzaman K, Chuaqui2Offermanns N , et al . Microbiological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chicken breast meat following electron2beam and
sous2vide treatments. J Food Protection , 1992 , 55 (7) :528~533
[ 7 ]  Blank G,Corrigan D. Comparison of resistance of fungal spores to gamma
and electron beam radi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
1995 , 26 (3) :269~277
[ 8 ]  Fielding L M , Cook A S ,et al . The effect of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and modified pH on the survival and recovery of Escherichia coli .
Journal of Applied Bacteriology , 1994 , 76 (4) :412~416
[ 9 ]  Blank G, Shamsuzzaman K, Sohal S. Use of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for mold decontamination on cheddar cheese. J of Dairy Sci , 1992 , 75
(1) :13~17
[10 ]  Huang S , Herald T J , Mueller D D. Effect of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on physical , physicochemical ,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liquid egg
yolk during frozen storage. Poultry Sci , 1997 , 76 (11) :1607~1615
[11 ]  Hayashi T , Okadome H. Electron effects on the sterility and viscosity of
Grains. J of Food Sci , 1997 , 62 (4) :858~860
[12 ]  Sitton J W , Borsa J , et al .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effects on wheat
quality , seed vigor , and viability and pathogenicity of teliospores of
Tilletia controversa and T. tritici . Plant Disease , 1995 , 79 (6) :586~
589
[13 ]  李淑荣 ,王殿轩 ,等. 电子束对赤拟谷盗辐照效应的试验研究.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4 ,25 (2) :26~28
[14 ]  Drake S R ,Neven L G. Quality responses of Bing and Rainier. sweet
cherries to low dose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J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 1997 , 21 (4) :345~351
[15 ]  杨成对 , 宋莉晖 , 等. 电子束辐照下呋喃西林代谢产物降解的质
谱检测. 分析测试学报 , 2005 , 24 (6) :96~98
[16 ]  宋莉晖 ,杨成对 ,等. 电子束辐照下克伦特罗的降解研究. 分析化
学研究简报 , 2005 , 33 (7) :1007~1009
[17 ]  Zeegers F , Gibella M , et al . Analysis of Some Products From the
Irradiation of Solid Chloramphenicol . Radiat Phys Chem , 1997 , 50 (2) :
149~153
[18 ]  施惠栋 ,崔登来 ,谢宗传. 电子束处理降解虾仁中氯霉素的研究.
核农学报 , 2003 ,17 (4) :301~303
[19 ]  施惠栋 ,崔登来 ,谢宗传. 电子束降解氯霉素调控因子试验. 核农
学报 ,2003 ,17 (5) :373~374
[20 ]  顾春晖 ,郑 正 ,等. γ辐照净化水溶液中亚硝酸盐的研究. 农业
环境科学学报 , 2005 , 24 (6) :1226~1228
46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7 ,21 (1) :61~64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