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AESIUM-137 ACCUMULATION BY HALOPHYTES AT A RADIONUCLIDE CONTAMINATED SITE

某放射性污染区盐生植物对~(137)Cs的吸收研究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028551 (2008) 032319205
某放射性污染区盐生植物对137 Cs 的吸收研究
唐秀欢 潘孝兵 万俊生 刘月恒 杨永青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24)
摘  要 :植物修复技术适用于大面积、低活度的放射性污染治理 ,在一些大面积放射性污染区具有潜在的
应用前景。本研究在某放射性典型污染区域取样 ,测量了该区域盐生植物及其生长土壤的137 Cs 含量 ,
以生物富集系数 (BC值)为指标 ,分析了不同核素土壤分布、K元素含量等因素对 BC值的影响。研究结
果表明 ,污染区植物对137 Cs 的吸收 BC值在 10 - 5~10 - 2数量级之间 ,多数区域由于核素分布不均匀而引
起 BC值下降 ,均匀分布则有利于核素的吸收。另外 ,BC值还与土壤 K元素含量呈负相关。
关键词 :放射性污染 ;植物修复 ;137 Cs
CAESIUM2137 ACCUMULATION BY HALOPHYTES AT A RADIONUCLIDE CONTAMINATED SITE
TANG Xiu2huan  PAN Xiao2bing  WAN Jun2sheng  LIU Yue2heng  YANG Yong2qing
( Northwest Institute of Nuclear Technology , Xi’an , Shaanxi  710024)
Abstract :Phytoremediation , has been used for cleanup of low2level contaminants , exhibits a great potential in remediation of
large2scale radionuclide contamination. An investigation on radionuclide accumulation by native halophyt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 plant variety and parts , soil K content and profile contribution of radionuclide ,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feasibility of
radionuclide phytoremediation at a radionuclide contamination site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C ( bioaccumulation
coefficient) value of 137 Cs by halophytes ranged from 10 - 5 ~10 - 2 , BC value in most regions declined with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137 Cs and enhanced with the homogenous distribution.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existed between K
concentration and BC value.
Key words :radionuclide contamination ; phytoremediation ; 137 Cs
收稿日期 :2007209221  接受日期 :2008201217
作者简介 :唐秀欢 (19772) ,男 ,广西都安人 ,硕士 ,助理研究员 ,从事放射化学及放射性污染修复工作。E2mail : walteryqy @1261com  放射性污染的治理特别是大面积环境污染的治理 ,是当今难以解决的问题。放射性核素不仅对周围环境造成辐射 ,而且通过环境2食物的迁移进入生物链 ,造成伤害更大的内辐射 ,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核裂变产物137 Cs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因其危害巨大被称为生物关键核素 ,在污染治理中备受关注[1 ] 。植物修复 (Phytoremediation)作为一种新型的治污技术[2 ] ,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过程来吸收、固定、转化污染体 (如土壤和水) 中的放射性核素 ,从而达到清除核素、修复或治理环境的目的 ,尤其适用于大面积低活度的放射性污染治理[3 ] ,该技术结合了特定场区特点的植物提取、植物蒸发、根际过滤、植物稳定等子技术 ,在 一些放射性污染场地修复中崭露头角。然而在实际的植物修复过程中 ,修复效果往往受到场地的污染物特征、植被分布及植物筛选等因素的影响[4~6 ] 。Cs 与 K属同族元素 ,土壤中 K元素往往会抑制 Cs 的吸收 ;有些矿石 ,例如云母伊利石的夹层对 Cs 产生高度的几乎不可逆的吸附[7 ] ,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植物对 Cs 的吸收。在原位场地自身的介质、气候、水文等综合作用下 ,土著植物吸收放射性核素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植物修复技术的适应性及效果。本文以某放射性污染区内分布的盐生植物为研究对象 ,研究土著盐生植物吸收137 Cs 的性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植物修复的适应性。
913 核 农 学 报 2008 ,22 (3) :319~323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1  材料与方法
111  取样与前处理
研究的污染区属于干旱荒漠区 ,以温带大陆性气
候为主 ,降雨稀少、干旱、温差大 ;附近有内流河、季节
性河流 ,水量少 ;垂直节理发育 ,地表物质疏松 ;植被稀
疏 ,主要分布一些典型的荒漠区盐生植物。该污染区
面积约 3hm2 ,区内气候、地理特征基本一致。取样时
按物种较丰富且分布相对集中的植物群落将整个污染
区分为 3 个典型区域 01、02、03。因 02 区域面积较大 ,
故按植被群落分布稀疏、各物种集中生长状况 ,又分为
面积约 1 亩的不同取样点 A、B、C。取样时按均匀分布
原则取植物样 ,取样时间为 9 月中旬。各取样点取得
的盐生植物见表 1。芦苇分茎、叶、穗取样 ,红柳 (刚毛
柽柳)按断面树轮分嫩枝、老枝取样 ,黑果枸杞、盐穗木
分杆、叶取样 ,其余植物不分部位。除芦苇穗外 ,所有
植物样品现场清洗 2 次 ,实验室晾干。
表 1  污染区盐生植物样品表
Table 1  Halophyte samples from contamination site
种名 species 科属 familia
盐穗木 Halostachys caspica 藜科 Chenopodiaceae
花花柴 Karelinia caspica 菊科 Chenopodiaceae
河西苣 Hexinia polydichotoma (Ostenf . ) HL Yang 菊科 Chenopodiaceae
刚毛柽柳 Tamarix hispida 柽柳科 Tamaricaceae
大叶白麻 Poacynum pictum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
沙拐枣 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蓼科 Chenopodiaceae
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禾本科 Poaceae
黑果枸杞 Lycium ruthenicum Murr. 茄科 Solanaceae
  植物样品在 80 ℃~100 ℃下烘干 ,粉碎 ,在快速灰
化炉中灰化 ,灰化时间约 8h ,灰化温度低于 450 ℃。添
加稳定铯盐 CsCl ,在相同条件下灰化 ,离子色谱法测量
所得的回收率为灰化回收率。
每个取样点对应 1 个土壤采集点 ,采集点由植物
的生长环境、位置决定 ,要求在植物的生长环境周围 ,
被采土壤类型特征明显 ,地形相对平坦、稳定 ,无动物
脚印 ,无人为干扰 ,剖面发育完整、层次较清楚、无侵入
体等。每一点采取的土样厚度、深浅、宽狭大体一致。
每 5cm 为一层 ,自上而下 ,分 10 层采集 ,最后一层采 50
~75cm 处土壤。取土壤样时捡出石子、植物根等杂
物。每层土壤均匀混合后随机取 3 点共约 400g ,装入
自封样品袋带回实验室 ,于 80 ℃下烘干。
112  核素测量方法
植物灰样装于聚乙烯塑料瓶 ,在本所的 HPGeγ谱
仪 ( GWL2120230 ,ORTEC)上测量 ,测量时间从 1 - 3d 不
等。对植物样品137 Cs 的 661keV 峰进行净计数测量分
析 ,计算植物灰样中 137 Cs 核素活度。土壤样品取
100g ,装入小环境源盒 (<45cm ×25cm 塑料盒) ,分别在
HPGeγ谱仪 (DSPEC2281 ,ORTEC及 DSA22000 ,堪培拉)
上测量 ,样品离探测器 8cm ,测量时间从 1 - 3d 不等。
对土壤样品137 Cs 的 661keV 峰进行净计数测量分析 ,计
算土壤中137 Cs 核素活度。另外 ,对植物和土壤样品中
40 K的 146018keV 峰也进行了净计数测量分析 ,根据钾
天然丰度及探测效率计算样品中 K元素含量。采用
中国计量科学院校对的土壤标准物质 ,在相同等重量
及测量条件下进行自吸收和探测效率校正。DSPE2281
的137 Cs 核素探测效率为 0115 % ,DSA22000 为 1119 % ,
GWL2120230 为 7197 % ;DSPE2281 的40 K核素探测效率
为 010066 % , DSA22000 为 01739 % , GWL2120230 为
511 %。
113  植物对137 Cs 吸收性能表征方法
植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收效率通常用生物富集系
数 (Bioaccumulation Coefficient , BC)来表示 ,即特定放射
性核素在植物体内的比活度与在土壤中的比活度的比
值 (也叫“土壤 - 植物转移因子”、“浓度比”等) ,计算公
式见式 (1) 。由于土壤所处的自然环境存在一定差异 ,
核素迁移、扩散的速度不同 ,各取样点的核素分布不
同 ,因此本文取全部土层的核素平均值作为基准进行
BC 值的计算。
BC = 核素在干植物中的比活度 (BqΠkg)核素在干土壤中的比活度 (BqΠkg) (1)
1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3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3 个典
型区域均属于同一自然区 ,地理特征、气候、植被分布
基本一致 ,故各区 BC 值的差异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
(LSD) ,各点土壤 K元素含量与该点植物平均 BC 值的
相关分析采用 Pearson 和 Spearman 分析模型分别进行
检验。
115  核素垂直分布计算
以取样点全部 11 层的核素比活度之和作分母 ,各层
核素比活度为分子 ,计算每层核素比活度所占比例 ,结果
作为该层归一化系数 ;以各层中心点深度为纵坐标 ,归一
化系数为横指标 ,描绘该点土壤的核素垂直分布图。
2  结果与讨论
211  污染区盐生植物137 Cs 吸收性能
环境中的137 Cs 可以通过大气沉积、表面吸附以及
根部吸收等途径[8 ] 较为容易地进入植物体中 ,但是不
023 核 农 学 报 22 卷
同的植物物种和植物部位对放射性核素的吸收积累状
况有所不同。各采样点盐生植物对137 Cs 吸收的 BC 值
列于表 2。不同的盐生植物 ,其吸收137 Cs 的能力不同。
在 01 区中 ,河西苣 > 盐穗木 > 黑果枸杞 > 芦苇 > 红
柳 ;在 02 区中 ,黑果枸杞 > 盐穗木≈红柳 > 沙拐枣 ;在
03 区中 ,红柳 > 大叶白麻≈芦苇≈花花柴。由此可
见 ,河西苣、黑果枸杞和盐穗木的吸收能力相对强一
些。表 2 还显示 ,在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 BC 值以
生长旺盛、新陈代谢强的部位吸收为最 ,如芦苇的穗
部、红柳的叶部以及黑果枸杞的叶部。有些植物不同
部位的 BC值差异可达数量级 ,如黑果枸杞的叶部和
杆部 ,以及红柳的嫩枝和老枝。核素部位分布表明 ,137
Cs 参与了盐生植物养分的新陈代谢 ,不易沉积在植物
的成熟部位。河西苣、黑果枸杞和盐穗木是荒漠地区
重要的生态植物 ,具有极强的地理、气候适应性 ,其相
对较高的137 Cs 吸收能力使之成为植物修复最佳的候
选。吸收能力的数值特征上 ,污染区各种盐生植物的
BC值基本分布在 10 - 5~10 - 2的数量级之间 ,与文献资
料[9 ]公布的数据相比明显偏小。通过比较后认为 ,文
献资料报道的植物多是经过设计优化 (如使用富钾植
物)之后筛选的实验室结果 ,其吸收137 Cs 的能力必然
存在某种理论上的期望 ,因此 BC 值高于原位测试结
果。Gouthu 等[1 ]对 32 种蔬菜植物的放射性核素吸收
性能进行研究 ,初步选定了对 Co、Rb、Sr 及 Cs 相对具
有高吸收的椰菜、西红柿、甜菜、向日葵、黄瓜等物种。
Chou 等[6 ]筛选的经济作物中 ,油菜具有较高的修复价
值 ,这与朱永懿等[10 ] 的研究结果相吻合。Broadley
等[11 ] 、唐世荣等[9 ] 相关的植物筛选具有类似的性质。
与国内外众多类似研究有所不同的是 ,本研究植物筛
选工作是在某污染区现场进行的 ,该区气候干燥 ,年均
降水量不足 20mm ,年均蒸发量高达 2600mm[12 ] ,区域
内生物种群贫乏 ,数量稀少 ,特别是 70 年代末由于人
为影响植物属种迅速减少。据实地考察 ,该区大片盐
壳分布地段和砾石荒漠、雅丹地区几乎均为裸地 ,在盐
土荒漠上主要有盐节木、盐穗木、盐爪爪、刚毛柽柳、短
穗柽柳和芦苇 ,在污染区主要分布着列于表 1 的各种盐
生植物。显然 ,盐生植物的BC值与核素分布、土壤类型
等天然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 ,受此影响 ,现场原位的植
物吸收研究结果与实验室优化结果有较大的区别。
表 2  污染区盐生植物对137 Cs 吸收的 BC值
Table 2  BC values of 137 Cs by halophytes in contamination site
植物、部位
plant , part
BC 值
( BC value)
取样区域
sample region
植物、部位
plant , part
BC 值
( BC value)
取样区域
sample region
芦苇杆 caudex of phragmites communis 3163 ×10 - 4
芦苇叶 leaf of phragmites communis 3118 ×10 - 4
芦苇穗 spike of Phragmites communis 1138 ×10 - 3
河西苣 Hexinia polydichotoma 1138 ×10 - 3
红柳老枝 old caudex of tamarix hispida 3 4190 ×10 - 5
红柳嫩枝 young shoot of Tamarix hispida 6168 ×10 - 5 01
红柳叶 leaf of Tamarix hispida 5154 ×10 - 5
黑果枸杞杆 caudex of lycium ruthenicum 8139 ×10 - 5
黑果枸杞叶 leaf of lycium ruthenicum 1144 ×10 - 3
盐穗木 Halostachys caspica 9100 ×10 - 4
黑果枸杞 lycium ruthenicum 2101 ×10 - 2
红柳杆 caudex of tamarix hispida 4193 ×10 - 4 02A
红柳叶 leaf of tamarix hispida 1186 ×10 - 2
红柳老枝 old caudex of tamarix hispida 5100 ×10 - 4 红柳叶 leaf of tamarix hispida 4124 ×10 - 3红柳杆 caudex of tamarix hispida 2136 ×10 - 3黑果枸杞 lycium ruthenicum 4190 ×10 - 3 02B盐穗木叶 leaf of halostachys caspica 3107 ×10 - 3盐穗木杆 halostachys caspica 3152 ×10 - 3沙拐枣 calligonum ongolicum 3185 ×10 - 4 02C芦苇叶 leaf of phragmites communis 3134 ×10 - 2芦苇穗 spike of phragmites communis 2136 ×10 - 2红柳嫩枝 young shoot of Tamarix hispida 6101 ×10 - 2红柳老枝 old caudex of Tamarix hispida 8144 ×10 - 3 03花花柴 karelinia caspica 3132 ×10 - 2大叶白麻 poacynum pictum 3167 ×10 - 2
注 : 3 红柳老枝指多年生的老枝 ;红柳嫩枝指当年生的细枝。
Note : Old caudex of Tamarix hispida refers to perennial caudex ; young shoot of Tamarix hispida refers to current season’s growth of shoot .
212  污染区核素垂直分布及其对盐生植物的137 Cs 吸
收影响
土壤中核素的分布对植物吸收能力影响较大 ,而
且在植物修复中作为源项数据的核素分布是首先研究
的内容。01、02 及 03 区域取样点的土壤核素垂直分布
见图 1、2。考察发现 ,01 区域属于丘陵沙包地形 ,具有
裸露的沙质土壤 ,受刮风搅动、再悬浮影响 ,核素主要
分布在上层 0~20cm 之间 ;03 区域地势平坦、地下水
活动频繁 ,是典型的河流冲击沙层地貌 ,核素在各层间
均有分布 ;02 区域属于丘陵盐碱地貌 ,核素主要分布
123 3 期 某放射性污染区盐生植物对137Cs 的吸收研究
在上层 0~15cm 之间。研究表明[4 ,13 ] ,由于137 Cs 的地
球化学特性 ,其在大多数土壤介质中的迁移速度较慢 ,
核素多数分布在上层 0~20cm 之间。图 1、2 的各取样
点的核素分布曲线也表现出这种性质。对于植物修复
技术 ,核素在植物根际的有效性是核素被吸收的保证
之一。远离根部的核素分布理论上阻碍了植物根部对
核素的吸收 ,因而从核素分布上可以推测 ,01 区和 02
区的植物吸收核素的条件有限 ,而且 BC 值基本相同 ,
03 区的植物吸收会有所改善 ,BC值会大一些。
图 1  01、03 区域土壤中137 Cs 垂直分布图
Fig. 1  Radiocaesium distribution in the soil profile
of region 01 and region 03
图 2  02 区域土壤中137 Cs 垂直分布图
Fig. 2  Radiocaesium distribution in
the soil profile of region 02
  在实际考察的植物中 ,相同区域的不同取样点 ,
其 BC值基本一致。如黑果枸杞和红柳 ,其 BC值在 02
区域的不同取样点中基本一致。但不同区域的 BC 值
明显不同。从表面上看 ,各盐生植物的 BC 值在 3 个
区域中顺序为 :BC03 > BC02 > BC01 。为检验各区 BC 值
的差异 ,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 ( LSD) 对 3 个区域的 BC
值进行多重比较 ,其结果见表 3、4。
表 3  3 个不同区域取样点 BC值描述性统计量表
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 of BC values from three regions
取样区
sample region
N
均值
mean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误
standard
error
平均值 95 %置信区间
95 % confidence interval
下限 lower bound 上限 upper bound
最小值
minimum
最大值
maximum
01 10 6104 ×10 - 4 6105 ×10 - 4 1192 ×10 - 4 1171 ×10 - 4 1104 ×10 - 3 4190 ×10 - 5 1144 ×10 - 3
02 10 5180 ×10 - 3 7132 ×10 - 3 2131 ×10 - 3 5184 ×10 - 4 1110 ×10 - 2 3185 ×10 - 4 2101 ×10 - 2
03 6 3126 ×10 - 2 1170 ×10 - 2 6193 ×10 - 3 1148 ×10 - 2 5104 ×10 - 2 8144 ×10 - 3 6101 ×10 - 2
总数 total 26 1100 ×10 - 2 1155 ×10 - 2 3105 ×10 - 3 3170 ×10 - 3 1163 ×10 - 2 4190 ×10 - 5 6101 ×10 - 2
表 4  3 个不同区域取样点 BC值的多重比较表
Table 4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BC values from three regions
取样区
sample region( I)
取样区
sample region(J)
均值差数
mean difference ( I2J)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概率significance 95 % 置信区间 95 % confidence interval下限 lower bound 上限 upper bound
01 02
- 5121 ×10 - 3 4109 ×10 - 3 01215 - 1137 ×10 - 2 3120 ×10 - 3
03 23120 ×10 - 2 3 4172 ×10 - 3 010000007 24117 ×10 - 2 22122 ×10 - 2
02 01 5121 ×10 - 3 4109 ×10 - 3 01215 23120 ×10 - 3 1137 ×10 - 2
03 22168 ×10 - 2 3 4172 ×10 - 3 01000009 - 3165 ×10 - 2 - 1170 ×10 - 2
03 01 3120 ×10 - 2 3 4172 ×10 - 3 010000007 2122 ×10 - 2 4117 ×10 - 2
02 2168 ×10 - 2 3 4172 ×10 - 3 01000009 1170 ×10 - 2 3165 ×10 - 2
注 : 3 均值差数在 0105 水平上差异显著
Note : 3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105 level
  由显著性检验结果可见 ,01 区、02 区植物的 BC值
差异不显著 (P = 01215) ,即可认为 01 区、02 区植物的
BC值总体一致 ;03 区植物的 BC值与 01 区、02 区植物
的 BC值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 P < 0105) ,可认为 03 区植物的 BC 值比 01 区、02 区植物的高 ,此结果与由核素分布推测的结果一致 ,也证明均匀核素分布有利于植物的吸收。01、02 区现场核素垂直分布的状况意味着在植物
223 核 农 学 报 22 卷
修复过程中必须对植物根部和核素的接触程度加以考
虑。在现场的气候条件下 ,浅根系的草本植物或经济
作物很难生存 ,而深根植物的根部往往达到米级水平。
解决不均匀核素分布带来的吸收下降问题 ,可以选择
诸如滴灌等人工干预方式 ,培育浅表土层生长的富集
植物 ,使植物的根须与核素高分布区充分接触。
213  污染区土壤 K元素含量及其对盐生植物的137 Cs
吸收影响
各取样点土壤的 K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见表 5 ,表 5
同时列出相应点的平均 BC 值。以各点的平均 BC 值
数据为因变量 ,土壤 K 元素含量为自变量作相关分
析。结果为 : Pearson 相关系数 r = - 01619 , P = 01266
(双测) , Spearman 相关系数 rs = - 01900 , P = 01037
(双测) 。两种检验结果有些出入 ,考虑到样本数偏少 ,
难以判断是否服从二元正态分布 ,故采纳 Spearman 相
关分析结果 ,即认为土壤 K元素含量与平均 BC 值之
间存在负相关。同时 ,对植物中 K 元素含量分析发
现 ,相同的植物及其部位 ,其 K含量是相似的 ,没有因
为土壤 K含量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 ,植物中 K元素的
含量与 BC 值并无显著相关性 [ Pearson 相关系数 r =
01119 , P = 01563 (双测) ] ,但是植物中 K元素的分布则
与137 Cs 的相似 ,均以生长旺盛、新陈代谢强的部位含
量较多。因此 ,从吸收的机理而言 ,K的存在势必会影
响137 Cs 的吸收。
表 5  各取样点土壤 K元素含量及植物平均 BC 值
Table 5  K concentration in soil and average BC
value of different sample plots
取样点
sample plot
K元素含量
K concentration (gΠkg) 平均 BC 值average BC value
01 5212 61 04 ×10 - 4
02A 516 1131 ×10 - 2
02B 4812 3. 1 ×10 - 3
02C 5917 3. 85 ×10 - 4
03 2718 3126 ×10 - 2
  研究表明[14 ,15 ] ,外部 K浓度与 Cs 的吸收率之间存
在负幂指数关系 ,考虑到本文的样本数偏少 ,取样点的
影响条件不同 ,不适合拟合土壤 K浓度与 Cs 的植物平
均 BC值的关系 ,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污染区土壤中
K浓度与 Cs 的植物平均 BC 值之间也存在负相关 ( P
= 01037) 。本研究中 K元素含量也相当高 , K元素形
态中有效 K浓度是植物吸收 Cs 的有力竞争。由此可
以推测 ,在污染区进行植物修复时 K元素的含量是障
碍因素之一 ,必须引进人工调控的手段。
另外 ,取样时间有可能对 BC 值的绝对值高低产
生影响 ,本研究中植物采样时期均选择在植物成熟 ,生
物量较高的 9 月份。在植物生长周期中 ,处于植物生
长高峰期时的 BC 值有可能相对较高[16 ] ,因而 ,进一步
的研究可以选择在盐生植物不同周期阶段进行。既然
污染区盐生植物吸收137 Cs 的 BC 值与植物种类、核素
分布、土壤类型等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 ,那么其综合吸
收能力的评价数据必须在更加完备的条件下进行研究
才能得到 ,如引入实验室综合培育考察等。进一步的
研究还有待开展。
3  结论
在研究的污染区内分布的各种盐生植物中 ,现场
地理条件下 ,河西苣、黑果枸杞和盐穗木的吸收能力相
对强一些 ,同种植物不同部位的 BC 值以生长旺盛、新
陈代谢强的部位吸收为最 ,其总体上基本分布在 10 - 5
~10 - 2的数量级之间。03 区均匀的核素分布有利于
核素的吸收 ,01、02 区现场核素垂直分布不均匀 ,大多
份额均保留在 0~20cm 层土壤中 ,导致了 BC 值的下
降 ,这意味着在植物修复过程中必须对植物根部和核
素的接触程度加以考虑。相关分析结果还表明 ,污染
区土壤中 K浓度与 Cs 的植物平均 BC 值之间存在负
相关 ,而污染区的 K含量较高 ,植物修复中必然面临
如何解决富 K矿区的营养竞争问题。
致谢 : 对于仲云红同志的土壤样品γ谱测量工作表示
衷心的感谢 !
参考文献 :
[ 1 ]  Gouthu S , Arie T , Ambe S ,Yamaguchi I. Screening of plant species for
comparative uptake abilities of radioactive Co , Rb , Sr and Cs from soil .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 1997 , 222 (122) : 247
~251
[ 2 ]  Dushenkov S. Trends in phytoremediation of radionuclides. Plant and
Soil , 2003 , 249 : 167~175
[ 3 ]  唐秀欢 , 潘孝兵. 植物修复———大面积低剂量放射性污染的新
治理技术.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06 , 28 (4) : 275~278
[ 4 ]  Victorova N , Voitesekhovitch O , Sorochinsky B , Vandenhove H ,
Konoplev A , Konopleva I. Phytoremediation of Chernobyl Contaminated
L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Dosimetry , 2000 , 92 (123) :59~64
[ 5 ]  Eapen S , Singh S , Thorat V , Kaushik C P , Raj K, D’Souza S F.
Phytoremediation of radiostrontium ( 90Sr) and radiocesium (137 Cs) using
giant milky weed ( Calotropis gigantea R. Br. ) plants. Chemosphere ,
2006 , 65 :2071~2073
[ 6 ]  Chou F I , Chung H P , Teng S P , Sheu S T. Screening plant species
native to Taiwan for remediation of 137Cs2contaminated soil and the effects
of K addition and soil amendment on the transfer of 137 Cs from soil to
pla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 2005 , 80 :175~181
(下转第 295 页)
323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22 (3) :319~323
由于短小芽孢杆菌存在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两种
不同的菌落形态 ,对两种菌落分别进行传代 ,半透明菌
落能产生半透明和不透明型菌落 ,且基本各占一半。
而不透明菌落在传代过程中只产生少许的半透明菌
落 ,且传至第 4 代时半透明型菌落消失。因此认为短
小芽孢杆菌之所以能产生两种不同形态菌落 ,主要是
由于半透明菌落的不稳定性决定的 ,而不透明菌落基
本保持稳定。中子辐照对短小芽孢杆菌的菌落形态分
布有较大的影响 ,半透明菌落型菌株耐辐照能力高于
不透明菌落型菌株。
参考文献 :
[ 1 ]  王 勇 ,李成林 , 等. 电子束对短小杆菌 E601 和炭疽杆菌芽孢
杀灭性能研究. 辐射防护通讯 , 2003 , 23 (4) :32~34
[ 2 ]  耿彦生 ,袁洽  , 等. 短小芽孢杆菌 E
-
(601) 抗电离辐射性的研
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9 ,20 (6) :334~337
[ 3 ]  张文福. 医学消毒学. 北京 :军事医学出版社 , 2002 :114~122
[ 4 ]  谢崇华 ,王 丹 ,郑  春 ,陈永军 ,王  英 ,罗  洁 ,廖  伟. 中子
辐照及其与赤霉素复合处理水稻种子对其苗期生长的影响. 核
农学报 , 2007 ,21 (3) : 212~216
[ 5 ]  Lowy R J , Vavrina G A , Labarre D D. Comparison ofγ and neutron
radiation inactiv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 Antiviral Research , 2001 ,52
(3) : 261~273
[ 6 ]  Inouye T , Ohta H , Kokeguchi S , et al . Colonial variation and
fimbriation of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 mcomitans. FEMS Microbiol
Lett , 1990 , 69 :13~18
[ 7 ]  王者玲 , Nobuko M , 等. 伴放线放线杆菌菌落生长形态变化的观
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2003 , 38 (1) : 52~55
[ 8 ]  Hasman H , Schembri M A , Klemm P. Antigen 43 and type 1 fimbriae
determine colony morphology of Escherichia coli K2121 J Bacterial ,
2000 ,182 (4) : 1089~1095
[ 9 ]  Haase E M , Zmuda J L , Scannapieco F A.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rough2colony2specific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f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 mcomitans. Infect Immun , 1999 ,67 :2901~
2908
[10 ]  沈 娟 ,陆兆新. N + 注入诱变芽孢杆菌选育高产抗菌物质菌株.
核农学报 , 2006 ,20 (4) :296~298
[11 ]  陈晓明 ,谭碧生 , 张建国 ,郑  春 ,罗  娟 ,孙  颖 ,楚士晋 ,任正
隆. 快中子辐照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灭菌效果研究. 辐射研究与辐
射工艺学报 , 2007 , 25 (3) :1~5
[12 ]  Furuta M , Suwa T , Kuwabara Y, et al . Electron2beam steriliz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diets ———sterilizing effect of 102MeV electrons from a
linear accelerator. Exp Anim , 2002 , 51 (4) : 327~334
[13 ]  Setlow P. Spores of Bacillus subtilis : their resistance to and killing by
radiation , heat and chemicals. J Appl Microbiol , 2006 , 101 (3) : 514~
525
(上接第 323 页)
[ 7 ]  Fuhrmann M , Lasat M M , Ebbs S D , Kochian L V , Cornish J . Uptake
of Cesium2137 and Strontium290 from Contaminated Soil by Three Plant
Species; Application to Phytoremediation. Plant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 2002 , 31 : 904~909
[ 8 ]  Malek M A , Hinton T G, Webb S B. A comparison of 90 Sr and 137 Cs
uptake in plants via three pathways at two Chernobyl contaminated sit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 2002 , 58 :129~141
[ 9 ]  唐世荣. 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的原理与方法. 北京 : 科学出版
社 ,2006 ,5 : 135~138
[10 ]  朱永懿 , 杨俊诚 , 陈景坚. 中国对137 Cs 在农业环境中行为的研
究进展. 中国核科技报告 , 1997 , CNIC201118
[ 11 ]  Broadley M R , Willey N J . Differences in root uptake of radiocaesium by
30 plant tax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1997 , 97 (12) :11~15
[12 ]  袁国映 , 袁 磊. 某历史环境变化探讨. 地理学报 , 1998 , 54 (增
刊) 84~89
[13 ]  朱永懿 , 杨俊诚 , 陈景坚 , 刘学莲 , 徐寅良 , 孙志明. 降低农作
物中137Cs污染水平的农业措施研究. 中国核科技报告 , 1997 ,
CNIC201301
[14 ]  Zhu Y G. Effect of external potassium ( K) supply on the uptake of 137Cs
by spring wheat ( Triticum aestivum cv. Tonic) : a large2scale hydroponic
stud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 2001 , 55 :303~314
[ 15 ]  Massas I , Skarlou V , Haidouti C. Plant uptake of 134Cs in relation to soil
properties and tim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 2002 , 59 :
245~255
[16 ]  Soudek P , Tykva R , Vanek T. Laboratory analyses of 137 Cs uptake by
sunflower , reed and poplar. Chemosphere , 2004 , 55 : 1081~1087
592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8 ,22 (3) :29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