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核 农 学 报 2010, 24 (1) : 0154~0159
Journal of N uclear Agricultura l Sciences
收稿日期 : 2009206204 接受日期 : 20092092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471094和 30100114)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051017) ,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项目
(200425)
作者简介 :王 敏 (19812) ,女 ,山西榆次人 ,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大豆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研究。
通讯作者 :杜维俊 (19682) ,女 ,山西太谷人 ,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Tel: 035426288259; E2mail: duweijun68@126. com
文章编号 : 100028551 (2010) 0120154206
不同类型大豆花荚期抗旱性形态指标及其综合评价
王 敏 杨万明 侯燕平 岳爱琴 李贵全 杜维俊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摘 要 :利用相关、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 ,对野生、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品种抗旱相关的形态指标与抗旱
性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干旱胁迫下 ,株高、株重、分枝数、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
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叶片黄化脱落节位有所增加 ,且不同基因型存在差异 ;在干旱胁迫下抗旱系
数与株高、株重呈显著正相关 ,与叶片黄化脱落节位呈显著负相关 ;主成分分析中的 3个主成分 ,方差累
积贡献率达 88138% ;在聚类的基础上用判别分析确立了相对株高、叶片黄化脱落节位、背面茸毛密度、
相对百粒重和抗旱系数 5个对品种抗旱性分类有显著影响的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将供试 15份大豆种质
划分为高抗、抗、敏感、高度敏感 4个类型 ;供试的野生、半野生大豆材料均划分在高抗旱类型中。优良
的耐旱性种质和鉴定指标的发掘 ,为培育耐旱大豆新品种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关键词 :栽培大豆 ; 野生大豆 ; 抗旱性 ; 形态指标
MO RPHOLO G ICAL INDEXES O F DRO UGHT RES ISTANCE O F SOY BEAN
ACCESS IO NS AND ITS COM PREHENS IVE EVAL UATIO N O N
FLOW ERING AND PODD ING STAGE
WANG M in YANG W an2m ing HOU Yan2p ing YUE A i2qin L I Gui2quan DU W ei2jun
( College of Agriculture, Shanxi A gricu ltura l U niversity, Taigu, Shanxi 030801)
Abstract: Correlation, cluster, p rincipal component and discrim ination analysis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ral morphological indexes and drought resistance of wild, sem i2wild and cultivated soybe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drought stress, p lant height, p lant weight, branchy number, pods/p lant, seeds/p lant,
1002seeds weight and yield /p lant declined in different degrees, while the nodes position of fallen leaves increased
depending on the tested genotypes. D 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s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p lant height,
p lant weight under drought stress, and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odes position of fallen leav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select the first three p rincipal components and their cumulative
contribution of variance accounted for 88138%. Cluster analysis had been used to classify the drought resistance of
soybean, and by means of discrim ination analysis, such indexes as relative p lant height, nodes position of fallen leaves,
relative 1002seeds weight, pubescence density on leave downer surface blade and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 were
selected. 15 different soybean genotypes were classified into high resistance, medium resistance, sensitive and high
sensitive group s according to these indexes. W ild and sem i2wild soybean belonged to high resistance, so it is important
to utilize the excellent and drought2tolerant germp lasm breeding the new soybean varieties.
Key words: cultivated soybean; wild soybean; drought2tolerance; morphological indexes
451
1期 不同类型大豆花荚期抗旱性形态指标及其综合评价
干旱胁迫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抗旱
性是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生态性状 [ 1, 2 ] ,而抵御干旱
威胁 ,最重要、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利用大豆自身的抗
旱能力。遗传研究表明 ,抗旱性是可遗传的 ,因此 ,提
高并准确鉴定大豆品种的抗旱性对大豆的抗逆、高产
尤显重要。
近年来 ,选用形态指标还是生理生化指标 ,选用单
一指标还是综合指标来评价大豆抗旱性成为大豆抗旱
研究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 3 ]。实践证明 ,采用形态指标
简单易行 ,多指标综合评定可靠性较高 [ 4~7 ]。但并不
是指标选取越多越好 ,一些与抗旱性相关较小指标的
引入 ,可能会带来结果的偏差。研究表明 ,大豆在受到
干旱胁迫时 ,产量、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
等性状受影响较大 [ 3, 8 ]。Ghorasy指出叶片密布茸毛
大豆品种比稀茸毛的品种蒸腾量低 26% ,并且不影响
净光合速率 [ 9 ]。
野生、半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祖先种。野
生大豆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经受了各种灾害和不良环
境的自然选择 ,在严酷环境里练就了很强的适应能力 ,
对不良自然环境表现出很强的耐性 ,包括对病虫害的
抵抗性 [ 10~13 ] ,但其抗旱性研究方面报道甚少。Chen
等研究指出野生大豆较栽培大豆对非生物逆境有更强
的耐性 [ 14 ]。史宏和刘学义研究也认为野生大豆和半
野生大豆有很强的适旱能力 [ 10 ]。由于野生大豆多出
现在潮湿的环境中 ,其资源中是否存在抗旱类型 ,一直
是大豆研究者们的疑问。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在大豆抗
旱相关性状上差异相对较小 ,可靠的鉴定评价指标少 ,
故抗旱育种进展缓慢。本研究选用黄淮海区部分推广
品种与山西地方品种、半野生大豆和野生大豆进行抗
旱性比较 ,从株重、株高、分枝数、茸毛密度、叶黄化脱
落节位、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等方面 ,利
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及判别分析对不同大豆
品种抗旱性形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以期为大豆抗旱
育种及抗旱资源鉴定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材料
选用全国大豆黄淮海区试参试品种齐黄 22
( QH22 )、秦 豆 8 号 ( QD28 )、中 作 965048 ( ZZ2
965048)、沧豆 5号 (CD25)、鲁豆 4号 (LD24) ,山西省
代表性品种晋豆 19 (JD219)、晋豆 14 (JD214)、汾豆 53
( FD253) ,中科院遗传所选育的高产抗旱品种科丰 1
号 ( KF21 ) , 抗旱性较强的地方品种兴县小黄豆
(XXHD )、应县白豆 ( YXBD ) ,半野生大豆朔州小黑豆
( SXHD ) , 野 生 大 豆 SNW S0048、 SNW S0108 和
SNW S0126为供试材料。
112 试验方法
采用盆栽种植的方法 ,二因素裂区设计 ,主区因素
为水分 ,设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 2个处理 ,副区因素为
材料 ,每副区为 2盆 ,每盆定苗 3株。前期适量供水以
保证各材料生长的一致性 ,从始花前 7d进行干旱胁迫
处理 ,称重法控制土壤水分 ,干旱胁迫组土壤相对含水
量为 7% ~9% ,对照组为 19% ~20%。
113 大豆抗旱性状的调查项目
干旱胁迫开始后每隔 3d调查叶片黄化脱落节位 ;
胁迫小区取倒数第三叶调查茸毛密度 ;待大豆成熟时 ,
将植株连根拔起 ,考察株重、株高、分枝数、株荚数、株
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等项目。利用单株产量计算 :
抗旱系数 =旱作处理单株产量 ( YD ) /对照单株产量
( YW ) [ 6 ]。
114 分析方法
为了消除遗传背景对抗旱性研究的影响 ,对株重、
株高、分枝数、株荚数、百粒重、单株产量采用相对值
(旱 /水 )综合评定。对与抗旱相关的相对株重、相对
株高、相对分枝数、叶黄化脱落节位、叶片正面与反面
茸毛密度、相对株荚数、相对株粒数、相对百粒重、抗旱
系数 ,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进行综合
评价 [ 15 ]。
以上所有数据分析均在统计分析软件包 DPS6101
上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1 大豆不同基因型对干旱胁迫的形态表现
大豆生长受抑是干旱胁迫所产生的最明显生理效
应 ,水分亏缺对细胞分裂和增大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
子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同时水分胁迫加剧了大豆叶
片的黄化脱落。表 1的 T测验结果显示 ,干旱胁迫处
理的株高、分枝数、株重、株荚数、百粒重都有不同程度
的降低 ,但不同基因型降低幅度有所不同 ,且与对照相
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明大豆对干旱的抵御能力存
在基因型的差异。大豆叶片茸毛密度因不同品种或类
型而不同 ,由表 1可以看出抗旱性品种或类型的茸毛
相对较多。
212 干旱胁迫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抗旱性状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综
合性状 ,它反映了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形态变化过程 ,
551
核 农 学 报 24卷
以及生长发育的节奏与农业气候因素变化相配合的程
度 , 并最终对产量产生一定影响。抗旱系数是鉴定作
物抗旱性强弱的关键指标。从表 2可知 ,供试材料抗
旱系数均小于 1,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的产量性状表现
均劣于对照 ,说明干旱环境对供试材料有不同程度影
响 ,并且不同类型大豆产量降低的幅度不同。其中 ,科
丰 1号的抗旱系数最高 ,齐黄 22的抗旱系数最小 ,表
明科丰 1号对干旱的适应性最好 ,齐黄 22对干旱的适
应性最弱。不同类型大豆之间比较 ,野生、半野生大豆
和地方品种抗旱系数相对较高 ,而栽培大豆除科丰 1
号、晋豆 14和晋豆 19外 ,其余材料抗旱系数均较小 ,
表明不同大豆材料对干旱胁迫存在基因型差异 ,从而
表现出不同的抗旱性。
表 1 水分胁迫下不同类型大豆形态指标的差异
Table 1 Morphological indexes of tested soybean under water stress
材料名称
name of soybean
accession
株高
height p lant( cm)
分枝数
No. of branch
株荚数
No. of pod
per p lant
百粒重
1002seeds
weight( g)
株重
weight
per p lant( g)
W S CK W S CK W S CK W S CK W S CK
茸毛密度
pubescence
density
(4mm2 )
叶片黄化
脱落节位
node position
of fallen
leaves
齐黄 22 QH222 2911 5210 110 210 819 3015 12142 17130 121845 171520 1510 10
鲁豆 4号 LD24 5013 7215 115 210 1013 3216 13183 33100 915295 101840 1211 8
兴县小黄豆 XXHD 7914 8710 415 510 2219 4217 23100 41100 101836 111430 11512 4
晋豆 14 JD214 6711 7015 515 610 1817 4017 40125 57157 101894 111110 2715 3
晋豆 19 JD219 6010 6715 210 310 1517 3814 13100 20100 161221 211270 1411 5
朔州小黑豆 SXHD 5511 66 310 315 1713 3518 16120 46175 81038 81338 2015 4
应县白豆 YXBD 7211 84 710 715 2613 4416 28114 49100 101254 111060 2012 3
SNW S0126 5213 65 315 410 1019 2417 35160 53100 31480 31739 1211 4
SNW S0048 7412 87 410 415 1311 2516 50100 50170 31248 31770 1115 4
SNW S0108 7511 84 710 810 1118 2315 40100 40125 31198 31400 2610 4
科丰 1号 KF21 6413 69 510 515 2012 3919 27179 34135 81481 81961 2315 3
汾豆 53 FD253 4711 6015 115 310 1615 3719 11100 15145 141646 151900 515 5
秦豆 8号 QD28 5811 7315 110 310 1417 3715 24100 25188 161236 191160 1411 6
中作 965048 ZZ2965048 6711 7615 210 215 1618 4015 13106 14112 161113 19134 1315 5
沧豆 5号 CD25 5716 7215 215 315 1418 3815 11109 15131 141861 171460 1811 7
T测验 81318633 61807733 191045933 41243333 31808833
注 :W S表示水分胁迫 ,下同。 t(14, 0105) = 21145, t(14, 0101) = 21977, 3 , 33分别表示 0105和 0101的显著水平。
Notes: W S stands for water stress, the same as below. 3 , 33 mean significant at 0105 and 0101 p robability levels, respectively.
表 2 供试大豆种质资源水旱条件下的产量
Table 2 Yield of soybean accessions under dry
and water condition
材料名称
name of soybean
accession
平均单株产量
yield per single
p lant ( g/p lant)
W S CK
抗旱系数
drought2
resistance
coefficient
齐黄 22 QH222 1117 3213 0136
鲁豆 4号 LD24 614 1613 0139
兴县小黄豆 XXHD 29145 3717 0178
晋豆 14 JD214 34145 4711 0173
晋豆 19 JD219 2218 35135 0164
朔州小黑豆 SXHD 1817 29145 0163
应县白豆 YXBD 31105 46135 0167
SNW S0126 1015 13195 0175
SNW S0048 10155 14125 0174
SNW S0108 618 912 0174
科丰 1号 KF21 2212 2516 0187
汾豆 53 FD253 17155 36155 0148
秦豆 8号 QD28 2211 5814 0138
中作 965048 ZZ2965048 1116 25135 0146
沧豆 5号 CD25 1116 23195 0148 213 不同抗旱形态指标间的相关分析从表 3可以看出 ,干旱胁迫下 ,株重 ( X1 )、株高(X2 )、分枝数 (X3 )、株荚数 (X7 )、株粒数 (X8 )与单株产量 (X10 )呈正相关 ,与叶片黄化脱落节位 ( X4 )和百粒重 (X9 )呈负相关 ,而株重、株高和分枝数与黄化脱落叶节位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 P < 0101或 P <0105) ,株荚数和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株重则呈显著正相关 ( P < 0105) ,而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另外 ,叶片的正面茸毛密度 (X5 )与反面茸毛密度 (X6 )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这些指标之间除了叶片黄化脱落节位和百粒重与抗旱系数 (X11 )呈负相关外 ,其余 8个指标均与抗旱系数正相关。其中抗旱系数与株高、株重呈显著正相关 ,与叶片黄化脱落节位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抗旱品种植株高大、分枝多、单株成荚多、单株成粒多、中小粒、叶片黄化脱落节位低、茸毛密、单株产量高。
651
1期 不同类型大豆花荚期抗旱性形态指标及其综合评价
表 3 抗旱形态指标间的相关矩阵
Table 3 Correlation matrix of morphological indexes of drought resistance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2 01763
X3 01823 01653
X4 - 018933 - 019033 - 01733
X5 0135 0128 0123 - 0119
X6 0139 0132 0130 - 0123 019833
X7 01563 0148 01683 - 01603 0103 0106
X8 01633 01573 01723 - 01683 0105 0107 019833
X9 - 01543 - 0118 - 0159 0139 - 0102 - 0104 - 01753 - 01763
X10 0101 0114 0131 - 0105 0108 0104 01663 01573 - 01513
X11 01653 01643 0149 - 01703 0146 0148 0143 0151 - 0137 0102
注 : 3 , 33分别表示 0105和 0101的显著水平。X1 :株重 ; X2 :株高 ; X3 :分枝数 ; X4 :叶片黄化脱落节位 ; X5 :叶片的正面茸毛密度 ; X6 :叶片的反面茸毛
密度 ; X7 :株荚数 ; X8 :株粒数 ; X9 :百粒重 ; X10 :单株产量 ; X11 :抗旱系数。
Note: 3 , 33 mean significant at 0105 and 0101 p robability levels, respectively. X1 : Plant weight; X2 : Plant height; X3 : branch; X4 : node position of fallen leaves;
X5 : pubescence density on leaf upper surface; X6 : pubescence density on leaf downer surface; X7 : p lant pods; X8 : p lant seeds; X9 : 1002seeds weight; X10 : yield
per single p lant; X11 : drought2resistance coefficient.
表 4 特征向量和特征根
Table 4 Eigenvectors and eigenvalues
项目
item
主成分
p rincipal component
Y1 Y2 Y3
相对株重 relative p lant weight 013776 011398 - 011208
相对株高 relative p lant height 013382 012328 - 012732
相对分枝数 relative branch 013736 - 010560 - 010385
叶片黄化脱落节位
node position of fallen leaves
- 013757 - 011369 012958
叶片正面茸毛密度
pubescence density on leaf upper surface
011653 013448 015637
叶片反面茸毛密度
pubescence density on leaf downer surface
011835 013382 015526
相对株荚数 relative p lant pods 013472 - 013092 - 010226
相对株粒数 relative p lant seed 013688 - 012605 - 010747
相对百粒重 relative 100 - seeds weight - 011560 014616 - 013232
抗旱系数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 013205 011929 010467
特征值 Eigenvalue 514440 4914908 4914908
贡献率 contribution ( % ) 216479 2410720 7315628
累积贡献率 cumulated contribution ( % ) 116250 1717724 8813352
注 : Y1、Y2 和 Y3 分别表示第 1主成分、第 2主成分和第 3主成分。
Note: Y1 , Y2 and Y3 mean the first p rincipal component, the second
component and the third component, respectively.
214 抗旱性形态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15个供试材料抗旱性形态指标相关矩阵的特征
根和相应的正规化特征向量列于表 4,第 4、5、6、7、8、
9、10、11、12、13、14、15主成分的值很小 ,前 3个主成
分 ( Y1、Y2、Y3 )的方差累积率达到 8813352%。从第 1
主成分 ( Y1 )看 ,相对株重、相对株高、相对分枝数、相
对株荚数、相对株粒数和抗旱系数对 Y1 有较强的正向
负荷 ,叶片黄化脱落节位有较强的逆向负荷。表明在
干旱胁迫条件下 ,植株高大、繁茂、荚多、粒多、生长受
抑程度低是第 1主成分的主导因子 ,为耐旱品种的首
选特征。从第 2主成分 ( Y2 )来看 ,相对百粒重对 Y2
有较强的正向负荷 ,相对株荚数和粒数对 Y2 有较强的
逆向负荷 ,表明株荚数、株粒数和百粒重是第 2主成分
的主导因子。从第 3主成分 ( Y3 )来看 ,叶片正面和反
面的茸毛密度对 Y3 有较强的正向负荷作用 ,表明茸毛
密度是第 3主成分的主导因子。
图 1 15个供试品种聚类分析树状图
Fig. 1 The cluster dendrogam of 15 tested
soybean materials
215 聚类分析及其判别分析
利用相对株高 (旱 /水 )、相对株重、相对分枝数、
751
核 农 学 报 24卷
相对株荚数、相对株粒数、相对百粒重、旱胁迫条件下
的茸毛密度和叶片黄化脱落节位以及抗旱系数对 15
个不同大豆材料的聚类分析结果 (图 1)表明 ,当卡方
距离为 214871时 , 15个品种抗旱性可分为 4种类型 ,
即高抗、抗、敏感、高度敏感 4类。
利用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判别分析 ,共选出对品
种抗旱性归类有显著影响的 5个指标作为判别式的变
量 ,这 5个指标是相对株高 ( X2 )、叶黄化脱落节位
(X4 )、叶背面的茸毛密度 (X6 )、相对百粒重 (X9 )和抗
旱系数 (X11 )。判别函数如下 :
Y1 (X ) =10017107X2 + 8819854X4 - 8115459X6 +
018128X9 - 8819259X11 + 7117338
Y2 (X ) =25814268X2 + 58818105X4 - 127314842X6 +
21112759X9 - 32311561X11 + 56419114 Y3 (X ) =24213275X2 + 45515279X4 - 62014813X6 +13410022X9 - 4919498X11 + 19218984Y4 (X ) =24315702X2 + 51119513X4 - 65114892X6 +14216260X9 - 8614918X11 - 21119647根据判别函数对聚类结果重新判别归类 ,判别归类的结果与原归类 (图 1)的结果完全吻合 ,判对率为 1。可认为本研究方法建立的 4个判别函数判别能力是比较高的 ,将判别选出的 5个形态指标按高抗、抗、敏感、高度敏感 4个等级划分 ,则可以看出这 5个指标的变化幅度为特征的 4种抗旱类型 (表 5) ,其中野生大豆SNW S0108、SNW S0048和 SNW S0126,以及半野生大豆SXHD都划分在高抗类型中。抗旱性强的品种逆境条件下相对株高较高、叶黄化脱落节位低、叶片背面茸毛较密、抗旱系数较大。
表 5 供试材料抗旱性形态指标的差异
Table 5 D ifference of morphological indexes of drought resistance among tested soybean materials
项目
item
高抗
high drought
resistance
抗
drought
resistance
敏感
sensitiveness
to drought
高度敏感
high sensitiveness
to drought
相对株高 relative height 018014 018800 016620 011500
黄化脱落叶节位 node position of fallen leaves 3132 3156 4150 6140
茸毛密度 (反面 ) (4mm2 )
pubescence density on leaf downer surface
20105 115100 12195 13171
相对百粒重 100 - seeds weight 012757 015900 019520 012450
抗旱系数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 017500 019000 016080 014350
品种名称 name of variety
JD214、KF21、YXBD、
SXHD、SNW S0108、
SNW S0048、SNW S0126
XXHD
JD219、ZZ2965048、
CD25、QD28、FD250 QH222、LD24
3 讨论
作物的抗旱性是数量性状 ,是众多耐旱相关基因
在精确的调控之下时间或组织特异性协调表达的结
果 [ 16 ]。由于品种多样性 ,大豆品种间的抗旱机制差异
较大 ,有的表现为避旱 ,有的表现为避旱和耐旱的互
作 ,而避旱和耐旱又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就造成了
抗旱育种性状选择指标的多种多样以及使用上的不一
致。有些生理指标往往只在大豆生长发育的某个阶段
起作用 ,而且育种者多半还不能成功地将其应用到育
种工作中 ,且测量时也比较繁琐 ,受环境影响较大 ,与
增产的关系没有确凿的证据 ,因此 ,传统的大豆抗旱育
种在大田进行选株时 ,主要基于自然干旱条件下植株
的形态 (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 ,生育期、株荚数、株
粒数 ,单株粒重等 )、植株生长状况、叶片大小、形状、
叶片功能期长短等等 ,特别是自然干旱条件下收获时
对大田植株各产量及产量因子的直观评估的基础上进
行单株选择。这种大田的目测选择其实是在长期实践
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是对各指标大概的综合评
价。本研究将主成分分析、聚类和判别分析方法应用
于大豆的耐旱性研究 ,能够把耐旱性这一主观的、经验
上的模糊判断进行数理统计的定量表达 ,在理论上和
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意义。
在大豆的发育过程中 ,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
重这些产量因子之间可以通过发育调节达到互补 ,性
状之间的互补影响着对不同时期耐旱性评定结果的准
确性。本研究将模糊数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大豆的抗
旱育种实践 ,结果表明 ,相对株高、叶片黄化脱落节位、
茸毛密度、相对粒重、抗旱系数对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品
种耐旱性鉴定的结果可靠性高 ,而且操作简单易行 ,方
便实用 ,避免了产量因子之间互补对评价大豆耐旱性
的影响 ,可在大豆育种中加以应用。抗旱系数反映了
品种对干旱条件的适应性 ,多数学者在基于产量研究
851
Journal of N uclear A gricu ltural Sciences
2010, 24 (1) : 0154~0159
作物抗旱性时 ,都以抗旱系数作为对研究材料抗旱性
评价的指标 ,一个品种如果在干旱条件下 ,能够正常生
长并获得相对较多的产量 ,其必然在生理、生态或其他
方面存在适应干旱和抵御干旱的优势 ,是对抗旱品种
最直接、最有效和最实用的抗旱性评价 [ 17, 9 ]。因此 ,抗
旱系数是目前用来鉴定作物抗旱性的最可靠的综合评
价指标之一 ,也是其他抗旱性鉴定指标是否有效的最
终判别标准 [ 18 ]。同时 ,利用抗旱系数可以分析在胁迫
和正常供水条件下材料的可塑性表现 ,对于干旱不敏
感的材料旱 /水比值接近 1,对于水分充足条件下增产
潜力大的材料旱 /水比值小于 1,因此 ,用抗旱系数评
价材料的稳产性具有较好的直观性 ,在干旱的条件下
对抗旱系数进行选择 ,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对产量性状
进行选择 ,有助于选出高产而又抗旱的大豆品种。
一年生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 ,具有
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强和繁殖系数大等优良特性 ,是
我国乃至世界宝贵的植物遗传资源。野生大豆有很强
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涝洼地、盐碱地、瘠薄土壤和干旱
土壤上都能生长。野生大豆资源的这些优良特性 ,为
其开发利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本研究结果表
明 ,野生大豆中存在着高度抗旱类型 ,利用野生大豆优
异耐旱基因培育高产、耐旱的大豆新品种对于发展大
豆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 1 ] Hufstetler E V, Boerma H R, Carter T E J r, Earl H J. Genotyp ic
variation for three physiological traits affecting drought tolerance in
soybean[ J ]. Crop Sci, 2007, 47: 25 - 35
[ 2 ] Dogan E, Kirnak H, Copur O. Deficit irrigations during soybean
rep roductive stages and cropgro2soybean simulations under sem i2arid
climatic conditions[ J ]. Field Crop s Research, 2007, 103: 154 - 159
[ 3 ] 孙祖东 ,陈怀珠 ,杨守臻 ,黎 炎. 大豆抗旱性研究进展 [ J ]. 大豆
科学 , 2001, 20 (3) : 221 - 226
[ 4 ] 黎 裕. 作物抗旱鉴定方法与指标 [ J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3, 11 (1) : 91 - 99
[ 5 ] 景蕊莲. 作物抗旱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 J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9, 17 (2) : 79 - 85
[ 6 ] 程建峰 ,潘晓峰 ,刘宜柏 ,戴廷波 ,曹卫星. 水稻抗旱性鉴定的形
态指标 [ J ]. 生态学报 , 2005, 25 (11) : 3117 - 3125
[ 7 ] 孙彩霞 ,沈秀瑛. 作物抗旱性鉴定指标及数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
展 [ J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2, 18 (1) : 49 - 51
[ 8 ] 路贵和 ,刘学义 ,任小俊 ,史 宏. 黄淮海地区大豆抗旱种质资源
的多样性研究 [ J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1, 34 (3) : 251 - 255
[ 9 ] Specht J E, Chase K, MacranderM, Graef G L, Chung J, Markwell
J P. Soybean response to water: A QTL analysis of drought tolerance
[ J ]. Crop Sci, 2001, 41: 493 - 509
[ 10 ] 史 宏 ,刘学义. 野生大豆抗旱性鉴定及研究 [ J ]. 大豆科学 ,
2003, 22 (4) : 264 - 268
[ 11 ] 杨春明 ,吕景良 ,杨光宇 ,杨振宇. 中国大豆遗传资源研究进展
[ J ]. 吉林农业科学 , 2003, 28 (4) : 17 - 22
[ 12 ] 冯 锋 ,林志亮. 我国野生大豆研究进展及展望 [ J ]. 中国科学基
金 , 1998, 12 (1) : 54 - 56
[ 13 ] 孙继颖 ,高聚林 ,薛春雷 ,李 曼 ,翟丽健. 不同品种大豆抗旱性
能比较研究 [ J ]. 华北农学报 , 2007, 22 (6 ) : 91 - 97
[ 14 ] Chen Y Y, Chen P Y, Reyes B G D L. D 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the
cultivated and wild species of soybean to dehydration stress [ J ].
Crop Sci, 2006, 46: 2041– 2046
[ 15 ] 高三基 ,罗 俊 ,陈如凯 , 张木清 ,潘大仁. 甘蔗品种抗旱性光合
生理指标及其综合评价 [ J ]. 作物学报 , 2002, 28 (1) : 94 - 98
[ 16 ] 沙莉娜 ,付凤玲 ,李晚忱. 玉米耐旱自交系在干旱条件下的
mRNA差异表达 [ J ]. 核农学报 , 2006, 20 (5) : 365 - 370
[ 17 ] 吴慎杰. 大豆抗旱育种生理和形态选择指标的应用研究 [ D ]. 太
谷 :山西农业大学 , 2003
[ 18 ] 袁佐清 ,张怀渝 ,王化新 ,李晚忱 ,陈志渝. 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抗
旱力与超弱发光关系的研究 [ J ]. 核农学报 , 2003, 17 (1) : 35 - 40
(责任编辑 邱爱枝 )
(上接第 117页 )
[ 15 ] 檀满枝 ,阎伍玖. 安徽省酸雨污染特征分析 [ J ]. 环境科学研究 ,
2001, 14 (5) : 13 - 16
[ 16 ]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 , 2000: 119 - 120, 134 - 137, 260 - 263
[ 17 ] 陆晓民 ,吴建国. 低温胁迫下几种药剂对毛豆幼苗某些生理指标
的影响 [ J ]. 热带作物学报 , 2006, 27 (3) : 36 - 39
[ 18 ] 郑有飞 ,麦博儒 ,梁 骏 ,李 璐 ,吴荣军. 不同类型模拟酸雨对
油菜营养品质的影响 [ J ]. 环境科学学报 , 2008, 28 ( 10) : 2133 -
2140
[ 19 ] 许泽宏. 模拟酸雨对蚕豆植物生长的影响 [ J ]. 中国微生态学杂
志 , 2001, 13 (1) : 26 - 29
[ 20 ] 曾庆玲 ,黄晓华 ,周 青. 酸雨对水稻、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的影
响 [ J ]. 环境科学 , 2005, 26 (1) : 181 - 184
[ 21 ] 申慧芳 ,李国柱. 不同抗旱性绿豆突变体的抗旱生理特性 [ J ]. 核
农学报 , 2006, 20 (5) : 371 - 374
[ 22 ] 曹翠玲 ,李生秀. 水分胁迫下氮素对分蘖期小麦某些生理特性的
影响 [ J ]. 核农学报 , 2004, 18 (5) : 402 - 405, 401
[ 23 ] 陆晓民 ,王松华 ,盛 伟 ,邓学强. 叶面喷药对提高大豆幼苗抗酸
雨胁迫的影响 [ J ]. 热带作物学报 , 2007, 28 (3) : 42 - 45
[ 24 ] 孙涌栋 ,李新峥 ,罗未蓉. 南瓜发芽期对 Na2 CO3 胁迫的生理响
应及耐受性评价 [ J ]. 核农学报 , 2008, 22 (6) : 851 - 855
(责任编辑 邱爱枝 )
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