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大豆在黄河三角洲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全 文 :中国林业 2007.3B
野大豆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我国从南到北甚至沙漠边缘地区也有其踪迹,但都是零散分布。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一些地方的大力开发因而影响了野大豆的生长,故在 1984年,国家
将野生大豆确定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而地处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
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仅有大面积拥有野大豆的地方。
但由于以前对这一物种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人为破坏现象时有发
生,使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大豆也面临着灭顶之灾。为抢救这一珍稀
濒危植物,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内,
设置了1000亩野大豆保护点。
一、形态特征
野大豆为一年生草本,茎缠绕、细弱,疏生黄褐色长硬毛。叶为羽
状复叶,具 3小叶;小叶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 3.5厘
米~5厘米,宽1.5厘米~2.5厘米,先端锐尖至钝圆,基部近圆形,两面
被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长约5毫米,淡紫红色;苞片披针形;萼
钟状,密生黄色长硬毛,5齿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旗瓣
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歪倒卵形,有耳,龙骨瓣较旗瓣
及翼瓣短;花柱短而向一侧弯曲。荚果狭长圆形或镰刀形,两侧稍扁,
长7毫米~23毫米,宽4毫米~5毫米,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间缢缩,
含 3粒种子;种子长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或稍扁,长 2.5毫米~4毫
米,直径1.8毫米~2.5毫米,褐色、黑褐色、黄色、绿色或呈黄黑双色。
二、保护价值
野大豆具有耐盐碱、抗寒、抗病等许多特点,与大豆是近缘种,而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及粮食作物,野生大豆是改良食用大豆的重
要物质基础和研究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载体,对研究大豆
遗传基因的变迁、改善大豆品质、提高大豆产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利用野生大豆杂交育种,可大幅度提高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和油质
含量,故在农业育种上可利用野大豆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大豆品种。野
大豆营养价值高,1996年经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
测,其营养成分为:粗蛋白质 14.5%,粗脂肪 2.25%,钙 0.87%,磷
0.18%,苏氨酸每千克4.8克,胱氨酸每千克 3.9克,蛋氨酸每千克 4.8
克,异亮氨酸每千克3.9克,色氨酸每千克2.2克,故而又是牛、马、羊
等各种牲畜喜食的牧草。因此对我国拥有丰富的野大豆种质资源,必
须引起重视,并加以保护。
三、保护措施
由于野大豆适应能力强,又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繁殖能力,只有当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时,才难以生存。所以对野大豆资源应加以保护。
日前,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对野大豆
这一黄河三角洲特有的大面积珍贵品种资源采取了措施加以保护。
根据上级要求,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对野大豆的保护点均设立
了核心保护区和缓冲保护区,四周全部设置了围栏、保护性标志、观
测点、保护警示牌等多种工程措施,并有 4名农民工进行日常管护。
还组织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的保护管理人员,在自然保护区的
各交通要道、路口、边界处进行巡逻、检查,严禁人畜、车辆进入项目
区,维护了保护区正常秩序,避免区内发生火灾、滥割等现象,确保野
生大豆种质资源得以有效保护与繁衍,使其不再受到人为破坏。
野大豆
在黄河三角洲的
现状及保护措施
■冯光海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