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疫霉侵染辣椒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



全 文 :植物生理学报 Plant Physiology Journal 2015, 51 (4): 546~552  doi: 10.13592/j.cnki.ppj.2015.0042546
收稿 2015-01-20  修定 2015-02-15
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60482和31060263)、江西省科技厅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2BBF60135)和江西省教育厅科技
计划项目(GJJ13543和GJJ13544)。
* 共同通讯作者(E-mail: wuyangfenghao@126.com; shl-
he201304@aliyun.com; Tel: 0796-8100493)。
疫霉侵染辣椒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
贺俐1, 徐波2,3, 黄子君1, 何水林2,4,*, 吴杨1,*
1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西吉安343009; 福建农林大学2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生命科学学院,
4作物科学学院, 福州350002
摘要: 采用cDNA-AFLP (complementary DNA-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 以高抗疫霉病辣椒品种‘L11’接
种疫霉菌的叶片为材料, 对6叶期辣椒幼苗灌根接种疫霉菌侵染后6个时间点的叶片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差异分析。利用86
对引物组合, 共筛选出了363条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 对其中100个表达差异显著的片段进行测序, 最终得到73个差异片段
的核苷酸序列。经Blastx比对和功能分类分析, 其中45个序列与已报道的功能基因具较高同源性, 其功能涉及蛋白质代
谢、信号转导、防御反应、碳水化合物代谢和光合作用等。在差异片段序列基础上设计特异引物, 采用基于PCR技术的96
孔文库筛选方法, 从文库中分离得到2个差异基因的全长cDNA, 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其表达模式符合cDNA-AFLP
表达谱。本研究利用cDNA-AFLP技术筛选到的一批与抗疫霉病相关的基因片段, 可进一步用于功能鉴定和分子育种。
关键词: 辣椒(Capsicum annuum); 疫霉; cDNA-AFLP
cDNA-AFLP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Pepper Infected by
Phytophthora capsici
HE Li1, XU Bo2,3, HUANG Zi-Jun1, HE Shui-Lin2,4,*, WU Yang1,*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 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Genetics, Breeding and Multiple Utilization of Crops, 3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4College of Crop Science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 Pepper cultivar ‘L11’ with the high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capsici was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complementary DNA-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cDNA-AFLP) was used to analyze
gene differential transcription profiling of six-leaf-stage seedlings of pepper infected by root-irrigating P. capsi-
ci. Eighty-six primer combination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363 cDNA fragments. After sequencing of 100
ESTs, the nucleic acid sequences of 73 ESTs were obtained. Blastx analyses and functional annotations were
then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45 ESTs showed homologous to the known function genes of other
species. The function of homologous genes involved in different pathways such as protein metabolism, signal
transduction, defense responding,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and photosynthesis. Using specific primers de-
signed from the sequences of TDFs, two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 full-length cDNA were isolated by the
method of PCR-based 96-hole screening, which were chosen for further real-time PCR expression patterns and
confirmed the cDNA-AFLP profiles.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 response to P. capsici and differentially ex-
pressed genes of pepper were identified via cDNA-AFLP analysis. These novel genes could be used in future
for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strategies of molecular breeding.
Key words: pepper (Capsicum annuum); Phytophthora capsici; cDNA-AFLP
辣椒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蔬菜和工业加工原料
作物, 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 居蔬菜的第二
位, 但经济总产值高达700亿元而居蔬菜之首(索桂
川2011),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具有
十分重要的发展前景(刘颖等2010)。然而, 辣椒生
产中经常遇到疫霉的危害, 病害一旦发生则难以
通过施用化学农药控制, 轻则减产和品质降低, 重
则绝收, 全球每年辣椒生产因疫霉危害导致的损
失达1亿美元以上(宗宪春等2006)。培育和推广应
用抗病品种是最紧迫、最有效和最环保的出路(耿
贺俐等: 疫霉侵染辣椒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 547
三省等2011), 而了解辣椒抗疫霉病机制, 是培育高
抗品种、合理利用抗病资源的重要依据, 这就要
求人们从基因表达整体水平上去了解抗病相关基
因表达的种类与数量及分析其相互关系。
辣椒种间及种内存在巨大的遗传多样性(方
荣等2004), 含有丰富的变异类型, 抗性基因也比较
丰富。辣椒与疫霉菌互作反应非常复杂 , 如识
别、信号转导、抗病基因与防御反应相关基因的
表达等(贺俐等2011)。目前, 辣椒抗疫霉病机制研
究多集中在抗性遗传规律、QTLs定位、病程相关
蛋白(贾庆利等2012)等方面。辣椒疫病抗性的遗
传规律比较复杂, 不同抗性品种的抗病遗传模式
存在差异, 总的来说可概括为3种: 单基因模型、
寡基因模型和多基因模型(曾莉等2010), 同时为了
定位和克隆辣椒疫病抗性基因, 国内外研究者对
部分材料的疫病抗性基因进行了QTL定位研究
(Kim等2008), 开发了一些分子标记并分离了一些
抗病相关基因(Oh等2013; Wang等2013; Zhang等
2013), 由于辣椒疫病抗性遗传比较复杂, 且主要决
定于品种的遗传本质, 所以已经开发的分子标记
只是与杂交亲本的抗性基因连锁紧密, 在不同品
种间的通用性不高, 加之辣椒基因组比较大(Yoo等
2003), 且基因组内重复序列较多, 利用分子标记技
术来克隆抗病基因有一定的难度。这些研究对理
解辣椒对疫病的抗性分子机制还远远不够, 仍然缺
乏系统全面的研究。cDNA-AFLP (complementary
DNA-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
作为一种高通量的全基因组表达分析工具, 是分析
基因表达水平及差异表达基因分离有力的手段, 具
有效率高、重复性好、无需了解序列信息等优点
(Bachem等1998)。为此, 本研究以高抗辣椒疫霉病
的辣椒品种‘L11’为材料, 利用cDNA-AFLP技术对
辣椒抗疫霉病反应中的mRNA表达进行不同时间
点的差异比较分析, 以期获得辣椒抗疫霉病新基
因, 为进一步解析辣椒抗疫霉病机制和培育抗病
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高抗辣椒疫霉病的辣椒(Capsicum annuum L.)
品种‘L11’, 由福建农林大学植物抗逆与遗传改良
实验室提供;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
由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2 接种与取样
待辣椒植株长到6叶期时进行接种处理。采
用灌根接种法(林柏青和张松林1994)接种辣椒疫
霉菌, 接种孢子悬浮液浓度为2×105个·mL-1。接种
前将苗钵灌透水, 用玻璃棒在距幼苗根约3 cm处扎
孔, 孔深3 cm左右, 并于接种前取幼嫩叶片(立即放
入液氮, 送实验室超低温冰箱保存)为对照材料, 诱
导材料每株灌根约3 mL孢子悬浮液, 于接种后6、
12、18、24、48 h分别取样, –80 ℃冻存(混合后作
为诱导用于RNA提取)。
3 试验方法
3.1 RNA提取及cDNA合成
采用上海华舜公司小量柱离心式植物总RNA
抽提试剂盒提取总RNA, 提取方法按照试剂盒说
明书进行, 先用DNA酶I处理去除DNA污染, 后用
经DEPC处理的水制备1.0%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总RNA完整性。使用Clontech公司的SMARTTM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试剂盒反转录
mRNA及双链cDNA的合成, 双链cDNA制备参照
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用核酸蛋白检测仪检测浓度
和纯度, 并利用在辣椒中组成型表达的Actin基因
设计内参引物进行PCR, 对各个样本的起始量进行
均一化处理。限制性内切酶购自N E B公司 ;
pMD18-T载体、DNA连接酶、Taq酶、dNTP购自
TaKaRa公司。DNA回收试剂盒购自北京博大泰克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低熔点琼脂糖为ABI公司产
品。其他常用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3.2 cDNA-AFLP实验相关接头及引物
接头和引物均由上海三博远志公司合成, 其
相关序列见表1。
表1 cDNA-AFLP接头和引物序列
Table 1 Adaptors and primers used for cDNA-AFLP analysis
名称 序列
ApoI接头引物1 5′-CTCGTAGACTGCGTACC-3′
ApoI接头引物2 5′-AATTGGTACGCAGTCTAC-3′
MseI接头引物1 5′-GACGATGAGTCCTGAG-3′
MseI接头引物2 5′-TACTCAGGACTCAT-3′
ApoI预扩增引物 5′-CTCGTAGACTGCGTACCAATT-3′
ApoI选择性扩增引物 5′-GACTGCGTACCAATT(C/T)NN-3′
MseI预扩增引物 5′-GACGATGAGTCCTGAGTAA-3′
MseI选择性扩增引物 5′-GATGAGTCCTGAGTAANN-3′

植物生理学报548
3.3 cDNA-AFLP过程
参照Bachem等(1996)建立的cDNA-AFLP体
系及程序并进行优化。以ApoI和MseI为酶切组合,
取20 μL双链cDNA酶切连接, 制备预扩增模板, 并利
用选择性引物预扩增, 将预扩增产物稀释10倍后
用于选择性扩增, 选择性扩增产物用6.0%的聚丙烯
酰胺变性凝胶检测, 用银染法显影。室温下自然干
燥胶板, 用扫描仪进行凝胶上条扫描和数据保存。
回收差异片段并进行二次扩增用于后续实验。
3.4 差异片段的回收、二次扩增及序列测序分析
用煮沸法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回收差异条带,
用原引物进行二次扩增, PCR程序与选择性扩增反
应相同。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后, 与pMD18-T载
体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大肠杆菌DH5α菌株。
筛选重组子并提取质粒, 送上海三博远志公司进
行测序。序列分析利用GenBank的dbEST数据库和
蛋白数据库以及NCBI中的BLAST工具进行差异
表达基因同源性比对, 推测EST序列所代表的基因
功能, 对于不能检索到同源基因的EST, 确定EST
是已公布的序列还是本研究新发现的EST序列。
3.5 差异基因全长cDNA的获得
利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疫霉侵染下的辣椒
cDNA文库(林明等2009), 采用基于PCR技术的96
孔板筛选目的基因法, 用特异性引物对辣椒cDNA
文库进行筛选, 获得了阳性噬菌体克隆。
3.6 荧光定量PCR验证
为验证差异基因的cDNA-AFLP表达谱, 根据
分离获得的全长基因设计引物。总RNA的提取以
及cDNA的制备同上述3.1节。应用Eppendorf公司
的荧光定量PCR仪, 以各时间点cDNA第一链为模
板, 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参照TaKaRa
SYBR Primix Ex TaqTM使用说明书。20 µL反应体
系为: 2×SYBR Primix Ex TaqTM 10 µL, 正向和反向
引物各0.4 µL, 50×ROX Reference Dye 0.4 µL,
cDNA模板1.5 µL, ddH2O 7.3 µL。反应条件设定
为: 95 ℃预变性12 s; 94 ℃ 5 s, 60 ℃ 33 s; 72 ℃ 40
s, 42个循环; 每个样品设3管重复, 所有设定保存后
运行程序。根据仪器自带软件分析计算各基因在
不同处理的Ct值, 采用2−∆∆Ct算法(Pfaffl 2001), 以各
时间点内参基因辣椒肌动蛋白基因Actin的量为标
准来确定目标基因的量。
实验结果
1 疫霉侵染下辣椒叶片mRNA的cDNA-AFLP分析
为了分析辣椒疫霉侵染下辣椒叶片体内基因
表达变化情况, 实验中随机选取了3对引物组合对
侵染处理期间对照植株的叶片样品进行了cD-
NA-AFLP分析。结果发现, 基因表达谱基本一致,
无差异表达基因; 即疫霉菌处理期间内的基因表
达差异只会来自疫霉侵染, 而不会受到植物本身
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利用ApoI和MseI为酶切组合的86对引物对接
种辣椒疫霉处理叶片进行cDNA-AFLP分析。图1
统计表明, 共扩增出4 000余条带, 每对引物平均扩
增40~60条带, 片段大小基本分布在50~1 000 bp之
间; 所有扩增反应被重复2次, 银染结果表明扩增
模式前后一致; 86对引物共扩增出大约363条差异
图1 部分cDNA-AFLP扩增产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
Fig.1 PAGE electrophoresis patterns of some cDNA-AFLP
amplification products
贺俐等: 疫霉侵染辣椒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 549
表达片段(transcript-derived fragment, TDF)。
根据扩增条带的表现, 可将TDF的表达模式
分为以下几种(图1): (1)上调表达, 这类基因在疫霉
菌的诱导下特异表达或者增强表达; (2)下调表达,
这类基因受疫霉影响表达抑制或者表达强度减弱;
(3)持续表达, 这类基因的表达不受外界胁迫的影
响, 是一些比较保守、组成型表达的基因; (4)瞬时
表达, 这类基因只在外界胁迫处理的特定时间段
内才响应, 可能是一些特殊功能的调控因子, 在发
挥作用后迅速降解。363条差异表达TDF中, 上调
表达203条(56%), 下调表达76条(21%), 持续表达
65条 (18%), 另外19条(5%)为瞬时表达。
2 序列比对和功能分析
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测序和功能预测表明,
从363条差异表达TDF中随机挑取100个回收后进
行2次扩增测序, 最终得到73个有效序列。在NCBI
上的同源性分析显示: 在73个TDFs中, 其中45个序
列与已知功能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表2), 16个序
列与未知功能的基因同源, 12个TDFs未找到同源
基因, 这些序列可能是一些应答辣椒疫霉的新基
因片段。将这73个差异转录本进行功能注释分类,
可分为蛋白质代谢、信号转导、防御反应、碳水
化合物代谢、光合作用、未知功能蛋白和无同源
性蛋白。由此可见, 辣椒应答疫霉胁迫的分子响
应调控机制相当复杂, 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功能
基因参与其中。
3 获得差异表达基因cDNA全长
根据差异片段自行设计引物, 采用基于PCR
技术的96孔板筛选目的基因法, 用特异性引物对
辣椒cDNA文库进行了筛选, 成功获得了TDF8和
TDF13差异基因片段的全长cDNA序列(表3)。经
NCBI比对分析, TDF8编码硫堇蛋白EU367112, 硫
堇蛋白(thion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小分
子(约5 kDa)生物活性肽, 目前已从15种植物中分
离出100多种, 该蛋白可通过抑制消化酶的活性并
与膜蛋白及脂质分子相互作用, 来抵抗细菌和真
菌等病原微生物(Stec 2006; Pelegrini和Franco
2005; Egorov等2005)。TDF13编码抗菌蛋白
EU401721, 与其他植物的几丁质酶类抗菌蛋白有
不同程度的同源性, 含有几丁质酶相似的结构域,
为几丁质酶类抗菌蛋白, 可识别几丁质酶的亚基,
并能与之结合, 当有真菌危害时或机械损伤时, 抗
菌蛋白能提高植物的抗性(Hagen等2007)。
4 荧光定量PCR验证
Real-time PCR分析显示(图2), 在接种疫苗菌
侵染早期, 2个基因均诱导表达, 硫堇蛋白CaThs基
因在接种后6 h诱导表达明显, 之后表达量有所下
降, 但总体还是高于接种前。抗菌蛋白CaAPs基因
在接种后3 h诱导表达明显, 但在这之后表达量明
显降低, 并低于接种前的表达量。这2个基因的不
同Real-time PCR表达模式符合其cDNA-AFLP表达
谱特征。
讨  论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辣
椒与疫霉菌互作受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调节, 疫霉
菌的侵染可以导致辣椒的局部抗性, 伴随辣椒发
生一系列的反应。辣椒在受到辣椒疫酶侵染后可
能诱导多个基因表达来抵抗辣椒疫霉的侵染, 这
些基因如何被分离并克隆?cDNA-AFLP是一种成
熟的用于植物差异基因表达的方法, 已被广泛用
于植物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利用该技术, 黄河
等(2012)获得了菊花抗白锈病侵染过程中18个与
已报道的抗病基因具较高同源性的EST, 其功能涉
及到抗病、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和光呼吸、反转
录转座子以及植物基础代谢; 陈荣平等(2012)获得
了12个烟草花叶病毒诱导烟草抗性的基因表达片
段, 它们与核酸代谢、蛋白质合成与修饰、能量
代谢、胁迫响应、细胞内运输和糖代谢等相关。
本试验利用cDNA-AFLP技术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
选, 获得了73个阳性差异表达片段, 其中45个序列
与已知功能的胁迫相关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 这
些基因与蛋白质代谢、信号转导、防御反应、碳
水化合物代谢和光合作用等有关, 而其中参与抗
逆或抗病的相关基因比例较大, 涉及植物体内多
条代谢途径, 表明高等植物对病害的耐受性在一
定程度上具有相似的分子基础, 并可推测辣椒与
疫霉菌互作后是通过多种代谢途径协调作用来抵
抗疫霉侵染的。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基因表达差异, 其
最终目标是为了分离差异表达基因, 研究被分离基
因在生物个体中起的作用。本研究将cDNA-AFLP
植物生理学报550
表2 差异表达片段的比对结果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ed fragments
生物学功能 编号 长度/bp 登录号 功能描述 E值
蛋白质代谢 TDF6 113 FE193288 Arginine decarboxylase 3.00E-13
TDF17 118 FE193326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ubc7 1.00E-25
TDF28 113 FE193084 Aspartic proteinase 2.00E-63
TDF40 223 FE193348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 5.00E-34
TDF47 211 FE193245 Glutamate decarboxylase 6.00E-23
TDF50 176 FE193259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1.00E-37
防御反应 TDF2 111 FE193234 Hydroxycinnamoyl transferase 1.00E-44
TDF8 230 FE193301 Thionin protein 1.00E-10
TDF13 137 FE193170 Antifungal protein 3.00E-13
TDF16 256 FE193379 Heat shock protein 70 1.00E-25
TDF23 185 FE193272 Metallothionein-like protein 2.00E-63
TDF27 136 FE193110 Non-specific lipid transfer protein 5.00E-34
TDF33 119 FE193086 Protease inhibitor-like protein 6.00E-23
TDF35 171 FE193319 Catalase 2.00E-40
TDF38 196 FE193239 Cytochrome P450 1.00E-26
TDF44 361 FE193236 Universal stress protein 2.00E-37
TDF52 192 FE193228 Defensin-like protein 2.00E-36
TDF56 169 FE193230 Dehydration stress-induced protein 2.00E-24
TDF58 285 FE193154 Heat shock protein 90 6.00E-15
TDF59 219 FE193355 Peroxidase 9.00E-50
TDF61 192 FE193276 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 3.00E-41
TDF62 123 FE193081 Spermidine synthase 2.00E-65
TDF64 175 FE192438 Oleate desaturase 6.00E-23
TDF65 136 FE193328 Osmotin protein 2.00E-08
TDF68 310 FE193373 Proteinase inhibitor II 2.00E-43
TDF73 235 FE193257 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7.00E-90
光合作用 TDF1 115 FE193248 Chlorophyll a b binding protein 3.00E-41
TDF14 224 FE192439 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Oxygenase 2.00E-27
TDF20 182 FE192451 Rubisco activase 2.00E-08
TDF25 169 FE193282 Light harvesting chlorophyll a b-binding protein 2.00E-43
TDF34 129 FE193200 Chloroplast sedoheptulose—bisphosphatase 7.00E-81
TDF39 236 FE193210 Chloroplast protein cp12 1.00E-19
TDF42 356 FE193164 Chloroplast ferredoxin I 1.00E-25
TDF49 241 FE193202 Thioredoxin 6.00E-17
TDF66 282 FE193156 Plastocyanin-lik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00E-19
信号转导 TDF15 227 FE193251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GYP7 3.00E-13
TDF22 196 FE193290 Small GTP-binding protein 2.00E-25
TDF36 250 FE193280 Signal peptidase 2.00E-63
TDF37 390 FE193279 Zinc finger (b-box type) family protein 1.00E-34
TDF41 160 FE193266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5.00E-23
TDF54 207 FE192426 Leucine-rich receptor like kinases 1.00E-13
TDF63 125 FE193109 Small ras-like GTP-binding nuclear protein 1.00E-25
碳水化合物 TDF7 140 FE193305 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or protein 2.00E-34
代谢 TDF24 214 FE193267 Pyruvate kinase 1.00E-18
TDF43 282 FE193291 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6.00E-17

与RACE技术相结合, 快速扩增差异基因全长, 成
功克隆了硫堇蛋白与抗菌蛋白两个差异cDNA全
长基因, 并对这两个基因进行了Real-time PCR分
析, Real-time PCR的结果与cDNA-AFLP技术获得
的差异片段的结果基本一致, 这说明利用cDNA-
AFLP技术可以有效地揭示疫霉病菌诱导下的差异
贺俐等: 疫霉侵染辣椒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 551
表3 辣椒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
Table 3 Cloning of pepper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
差异片段 登录号 基因 编码蛋白 长度/bp 功能
TDF8 EU367112 CaThs 硫堇蛋白 608 防御反应
TDF13 EU401721 CaAPs 抗菌蛋白 645 防御反应

基因的表达。在辣椒抵御病害等生物胁迫的进程
中, 辣椒硫堇蛋白与抗菌蛋白这两个基因的表达
都受到疫霉侵染的影响, 这表明它们可能参与了
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硫堇蛋白是植物非特异性
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多数病原微生物的
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李海青等2013)。有研究表明,
它具有ɑ-淀粉酶活性以及抑制离子通道的特点, 通
过影响致病菌细胞膜通透性而具有广谱抗真菌或
细菌的特性(宗晓娟等2010)。硫堇蛋白不仅受一
些外源激素表达, 而且容易受病原菌侵染诱导表
达。本研究中克隆得到的硫堇蛋白基因CaThs在
疫霉菌侵染下, 早期诱导表达十分明显, 后期虽表
达量有所下降, 但总体还是高于接种前, 可能该基
因在辣椒应答疫霉侵染时起作用。寄主植物-病原
微生物互作的后续反应过程, 植物表现出了一定
的生理生化抗菌途径, 其中一条主要途径是产生
和积累包括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植物抗真菌多
肽等, 这些蛋白质对真菌的生长有着直接或者间
接的抑菌效果(周晓鸿等2012)。本研究分离得到
的辣椒抗菌蛋白基因为几丁质酶类基因, 有研究
显示植物几丁质酶中的结合域可识别并结合真菌
等病原菌细胞壁的几丁质, 可显著抑制真菌菌丝
和孢子的生长(崔欣和杨庆凯2002)。本研究中辣
椒CaAPs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结果表明, 该基因在
疫霉侵染下能被诱导表达, 暗示着其在植物抵御
疫霉病等病害防御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除了这两个分离得到的全长cDNA基因, 其他
获得的差异基因应该与辣椒抵御疫霉侵染存在一
定的联系, 但本试验未能加以全面分析。我们将
进一步探明这些差异基因与疫霉侵染之间的关系,
以便为辣椒等其他茄科作物的抗病分子机制研究
提供借鉴和参考, 为作物分子育种提供关键的基
因源。
参考文献
陈荣平, 刘磊, 万秀清, 邱恩建, 王春军, 宋宝刚, 颜培强, 杨铁钊
(2012). TMV侵染烟草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 作
物学报, 38 (1): 62~70
崔欣, 杨庆凯(2002). 植物几丁质酶在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中的应
用. 植物保护, 28 (1): 39~42
方荣, 陈学军, 缪南生, 万新建, 胡新龙(2004). 辣椒(Capsicum spp.)
遗传资源与分子育种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16 (3): 55~61
耿三省, 陈斌, 张晓芬, 孙京涛(2011). 我国辣椒育种动态及市场品
种分布概况. 辣椒杂志, (3): 1~4
贺俐, 吴杨, 许东风(2011). 疫霉侵染下辣椒幼苗消减文库的构建与
初步分析. 植物研究, 31 (1): 95~99
黄河, 王顺利, 戴思兰(2012). 利用cDNA-AFLP技术鉴定菊花品种
‘紫荷’的抗白锈病相关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 45 (5): 926~935
贾庆利, 巩振辉, 李大伟(2012). 辣椒定位于叶绿体的13-脂氧合
酶基因(CaLOX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
(10): 1126~1134
李海青, 李臻, 王莹莹, 柳絮, 王庆国, 姚方印, 刘炜(2013). 转小萝卜
γ-硫堇蛋白基因RsAFP1水稻的获得及其稻瘟病抗性初步鉴
定. 中国水稻科学, 27 (4): 335~343
林柏青, 张松林(1994). 辣椒品种抗疫病鉴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中国
蔬菜, (4): 21~24
林明, 贺俐, 徐波, 刘志钦, 王育娜, 官德义, 马洪丽, 何水林(2009).
疫霉侵染的辣椒cDNA文库的构建及非特异性脂转移蛋
白cDNA的筛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 (2):
150~153
刘颖, 陈斌, 张晓芬, 耿三省(2010). 我国朝天椒生产的市场前景、
存在问题及对策. 蔬菜, (1): 34~35
索桂川(2011). 蔬菜主栽品种问卷调查结果——辣椒. 中国蔬菜,
(11): 30~32
曾莉, 曹必好, 徐小万, 李颖, 王恒明, 罗少波(2010). 辣椒抗疫病遗
传与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6 (12): 174~177
周晓鸿, 田芳, 杜丽璞, 王轲, 林志珊, 叶兴国(2012). 植物与有益微
生物互作的分子基础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45
(14): 2801~2814
图2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分析
Fig.2 qRT-PCR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植物生理学报552
宗宪春, 谢立波, 郭亚华, 李景富(2006). 植物基因工程在辣椒育种
中的应用. 北方园艺, (4): 61~62
宗晓娟, 王甲威, 刘庆忠(2010). 硫堇蛋白及细胞防御素在植物抗病
性育种中的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3): 21~24
Bachem CWB, Oomen RJFJ, Visser RGF (1998). Transcript imaging
with cDNA-AFLP: A step-by-step protocol. Plant Mol Biol Rep,
16: 157~173
Bachem CWB, van der Hoeven RS, de Bruijn SM, Vreugden-hil D,
Zabeau M, Visser RGF (1996). Visualization of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using a novel method of RNA fingerprinting based on
AFLP: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during potato tuber develop-
ment. Plant J, 9 (5): 745~753
Egorov TA, Odintsova TI, Pukhalsky VA, Grishin EV (2005). Diversi-
ty of whea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Peptides, 26: 2064~2073
Hagen S, Marx F, Ram AF, Meyer V (2007). The antifungal protein
AFP from Aspergillus giganteus inhibits chitin synthesis in sen-
sitive fungi. Appl Environ Microbiol, 73: 2128~2134
Kim HJ, Nahm SH, Lee HR, Yoon GB, Kim KT, Choi D, Kweon
OY, Cho MC, Kwon JK, Han JH et al (2008). BAC-derived
markers converted from RFLP linked to Phytophthora capsici
resistance in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Theor Appl Genet,
118: 15~27
Oh SK, Yoon J, Choi GJ, Jang HA, Kwon SY, Choi D (2013). Capsi-
cum annuum homeobox 1 (CaHB1) is a nuclear factor that has
roles in plant development, salt tolerance, and pathogen defense.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442: 116~121
Pelegrini PB, Franco OL (2005). Plant γ-thionins: Novel insights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 multifunctional class of defense
proteins. Int J Biochem Cell Biol, 37 (11): 2239~2253
Pfaffl MW (2001).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for relative quantifica-
tion in real-time RT-PCR. Nucleic Acids Res, 29: e45
Stec B (2006). Plant thionins—The structural perspective. Cell Mol
Life Sci, 63 (12): 1370~1385
Wang XJ, Zhu XP, Tooley P, Zhang XG (2013). Cloning and function-
al analysis of three genes encoding polygalacturonase-inhibiting
proteins from Capsicum annuum and transgenic CaPGIP1 in to-
bacco in relation to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two fungal pathogens.
Plant Mol Biol, 81: 379~400
Yoo EY, Kim S, Kim YH, Lee CJ, Kim BD (2003). Construction of a
deep coverage BAC library from Capsicum annuum, ‘CM334’.
Theor Appl Genet, 107: 540~543
Zhang YL, Jia QL, Li DW, Wan JE, Yi YX, Gong ZH (2013). Charac-
teristic of the pepper CaRGA2 gene in defense responses against
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Int J Mol Sci, 14: 8985~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