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双版纳网棚栽培香荚兰疫霉病调查



全 文 :          
  收稿日期: 1998— 08— 15
西双版纳网棚栽培香荚兰疫霉病调查
杨雄飞 陈艳 蒋桂芝 何美云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景洪  666100)
摘要  1998年 7月~ 8月调查了勐仑和打洛两个种植场的香荚兰疫霉病 ,其中梢腐病平均发病率
分别为 12. 8%和 13. 5% ;处于低部位的梢腐病平均发病率分别为 24. 6%和 29. 3% ,而高部位的平
均发病率仅分别为 6. 7%和 4. 9% 。柑桔褐腐疫霉是优势种。在一些表面长有大量炭疽菌和尖孢镰
刀菌分生孢子的蔓腐病标本的边缘组织上 ,亦培养出纯的柑桔褐腐疫霉。
关键词 香荚兰 柑桔褐腐疫霉 西双版纳
  疫霉菌 (Phytophthora de Ba ry)所致的病
害 ,是香荚兰 ( Vanil la f ragrans )的重要病害。
西双版纳网棚香荚兰园 ,雨季期间特别阴湿 ,更
有利于疫霉病的发生和流行。病害的流行导致
大量梢腐、蔓腐和基腐 ,对香荚兰的生长发育造
成严重为害 ,因此研究本病对香荚兰有着重要
的经济意义。
1998年西双版纳天气异常 ,雨季提前 , 6
月、 7月份雨量、雨日偏多 ,在网棚香荚兰园疫
霉病普遍严重发生和流行 ,出现大量的梢腐和
蔓腐。 我们于 7~ 8月 ,主要对云南香荚兰产业
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勐仑种植场、打洛种植场
的疫霉病病情和病原进行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
和防治意见报道于下。
1 调查方法
分别调查了勐仑种植场的 4个生产岗位和
打洛种植场的 2个生产岗位 (每个生产岗位为
0. 4hm
2
)共约 2. 4hm2香荚兰的疫霉所至的梢
腐、果腐病情 ;并采集稍、果腐病组织标本在室
内用皮氏液 ( Pet ri s solution)培养 ,检查病原 ;
同时 ,还采集老蔓蔓腐病斑培养观察 ,研究疫霉
对老蔓的侵染情况。在幼蔓上所调查和取样的
病状 ,均为较典型的疫霉病湿腐型病状。
2 调查结果
   2. 1 调查结果 (表 1)两个种植场 6个岗
位梢腐发病率为 6. 7%~ 15. 1% ,大多数为
13% ~ 14% ,平均发病率 12. 7% ;两种植场的
总发病率相近。 低部位 (离地 40cm以内 )嫩梢
病情明显低于高部位 (离地 40cm以上 )的病
情 ,平均低 3~ 6倍。 调查勐仑种植场 4个岗位
2 090个果荚、有 3个病荚 ,发病率低于 1% 。
2. 2 感病组织标本培养观察结果 (表 2)。
嫩梢感病组织培养出现柑桔褐腐疫霉 ( Phy-
tophthora citrophthora )的 ,占总出菌标本数的
94. 3% , 其 中 1 个 标 本 为 炭 疽 菌 ( Col-
letotrichum sp. )和柑桔褐腐疫霉的混合菌物 ;
出现尖孢镰刀菌 ( Fusarium oxysporum )和炭疽
菌的标本仅占 5. 6%。 8个荚果果腐标本培养 ,
出现柑桔褐腐疫霉的 ,占 75% ;出现炭疽菌和
尖孢镰刀菌的 ,占 25% 。
老茎蔓上的蔓腐和基腐病组织检查结果
(表 3) ,柑桔褐腐疫霉占 50% ,其中 ,与炭疽菌、
尖孢镰刀菌、轮枝菌 ( Vert icill ium sp. )混合的
占 9. 5% ;炭疽菌、尖孢镰刀菌、轮枝菌和其混
合菌物的占 50% 。
7月 10日 ,在勐仑种植场采到表面有菌和
孢子的 5个老蔓蔓腐病标本 ,经对表面病原物
观察后 ,取病健交界处扩展阶段的病组织培养
观察。表面已长出疫霉菌孢子囊的 2个标本 ,培
养均长出柑桔褐腐疫霉 ; 4个表面长有尖孢镰
3云南热作科技  Journal of Yunnan Tropical Crops Science& Technology  1998, 21( 3): 3~ 5  CN 53— 1604 /S  
刀菌和炭疽菌分生孢子的标本 ,有 3个培养长
出柑桔褐腐疫霉 , 1个未产孢。
表 1 西双版纳香荚兰梢腐病 ( 1998. 7)
地点 岗位序号
离地面 40cm以内        离地面 40cm以上       
嫩梢数 病梢数 发病率 (% ) 嫩枝数 病梢数 发病率 (% ) 总发病率 (% )
勐 1 180 45 25. 0 312 20 6. 4 13. 2
仑 2 119 31 26. 0 275 25 9. 1 14. 2
种 3 173 19 11. 0 231 8 3. 5 6. 7
植 4 201 73 36. 3 575 44 7. 6 15. 1
场 总计 673 168 25. 0 1397 97 6. 9 12. 8
平均 24. 6 6. 7
打 1 183 54 29. 5 312 14 4. 5 13. 7
洛 2 193 56 29. 0 400 23 5. 8 13. 3

植 总计 376 110 29. 3 712 37 5. 2 13. 5
场 平均 29. 3 4. 9
表 2 香荚兰梢腐病病原菌观察 ( 1998. 7)
采样地点



出菌
样本数
                不同病原菌样本数和占总出菌样本数百分比 (% )  
柑桔褐
腐疫霉
柑桔褐腐疫
霉和炭疽菌
炭疽菌和
尖孢镰刀菌
勐仑种植园 36 21 20 0 1
打洛种植园 36 32 29 1 2
合  计 72 53 49( 92. 5) 1  ( 1. 9) 3   ( 5. 6)
表 3 香荚兰老蔓蔓腐病原菌观察 ( 1998. 8)
采样地点
样 本
*
样本数
出菌样本
                      不同病原菌样数和占总出菌样数百分比  (% ) 
柑桔褐
腐疫霉
柑桔褐腐疫霉与尖
孢镰刀菌 ,炭疽菌 ,
轮枝菌相混合
炭疽菌 ,尖孢镰
刀菌 ,轮枝菌
勐仑 老蔓腐 (上 ) 20 5 1 0 4
种植园 老蔓腐 (下 ) 19 13 9 1 3
打洛 老蔓腐 (上 ) 13 13 4 3 6
种植园 老蔓腐 (下 ) 11 11 3 0 8
总  计 63 42 17( 40. 5) 4  ( 9. 5) 21  ( 50)
* 老蔓腐 (上 ) ,为不靠近地表的病组织 ; (下 )为老蔓基腐 ,或紧贴地表的病组织。
3 讨论
已有报道的西双版纳为害香荚兰的疫霉有
冬生疫霉 ( P. hibernalis) [1 ]、柑桔褐腐疫霉、辣
椒疫霉 ( P. capsici )、寄生疫霉 ( P. pa ra si tica) [2 ]
4                 云南热作科技              第 21卷 
等 4种 ,其中柑桔褐腐疫霉为优势种 [ 2] [3 ]。本次
调查为害香荚兰的优势种为柑桔褐腐疫霉。
疫霉病是西双版纳香荚兰的重要病害 ,主
要造成大量蔓腐 (特别是基腐 ) ,病害侵染扩展
快 ,据观察其病斑扩展速度可达 2~ 3cm /d[3 ] ,
造成蔓断株死 ,对香荚兰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
破坏。一般而言 ,在老茎蔓上不易单独造成侵
染 ,但根据老蔓蔓腐的检查看出柑桔褐腐疫霉
能从其它病原菌侵染的病组织侵入 (也许有复
合侵染 )造成同样严重的为害。低部位 (离地
40cm以内 )的蔓、梢感病机会较多 ,造成的茎蔓
基腐为害更重 ,由此严重影响整株的生长、发
育。勐仑种植场 5月、 6月出现大量落果 ,其中
可能有大量是病果 ,因此本次调查果腐病情很
低 ,不能客观反映果的受害情况。国内其它香荚
兰种植区还未见对疫霉病的报道 [4 ] ,该病害的
严重发生与西双版纳多雨、高湿、病原丰富的环
境条件密切相关。
据了解 ,所调查两个种植场进入雨季以来 ,
均不定期 ( 5~ 10d)施用甲酸灵、瑞毒霉等对疫
霉高防效的农药 ,但效果似乎理想 ,考虑到雨季
施药易被雨水冲刷 ,降低防效和长期施用甲酸
灵、瑞毒霉等内吸杀菌剂 ,容易在田间形成抗药
性强的病原菌群体的特点 ,可用波尔多液和上
述两种杀菌剂交替施用 ,并选择相宜的粘着剂
加入农药中使用 ,将会提高防治效果。施药时应
加强低部位 (离地 40cm以内 )茎蔓的保护 ,种
植带地表亦应喷雾施用杀菌剂 ,最大限度地减
少茎蔓腐、基腐的发生。 另外 ,做好香荚兰园的
修剪 ,理蔓 ,清除感病组织和田间清洁等日常管
理工作 ,防止茎蔓过度重叠堆积 ,大量嫩蔓横陈
地表 ,对降低病害发生 ,提高防效是有重要意义
的。
致谢
赵丽芳同志参加全部调查和取样工作 ,谨
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杨雄飞 ,孙宝芝 .香荚兰疫霉病病原鉴定 .云南热作科技 . 1985( 1): 23~ 25
2 杨雄飞 ,李加智 .云南热带作物疫霉属真菌的研究 .云南热作科技 . 1996( 3): 3~ 7
3 李加智 .西双版纳香荚兰病害研究初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2): 136~ 138
4 张开明 ,文衍堂、李德威等 .海南省香草兰病害调查初报 .热带作物科技 . 1993( 3): 17~ 19
Investigation on Phy toph tho ra Disease
of Vanilla in Shade Shed in Xishuangbanna
Yang Xiongfei  Chenyan  Jiang Guizhi  He Meiyun
( T ropical Crops Resea rch Insti tute of Yunnan. Jinghong . 666100)
Abstract  Vani lla phy tophtho ra disease was investig ated f rom Jul. to Aug. 1998 in Meng long and
Daluo. The average incidence of shoo t ro t are 12. 8% and 13. 5% , respectiv ely. The means o f low-
er and higher po sition are 24. 6% , 29. 3% and 6. 7% , 4. 9% , respectiv ely. Phytophthora citrophtho-
ra is dominant. It was found tha t P . citrophthora can g row on cul tiv ated samples wi th a lo t of
conidia of Colletotrichum sp . and Fusarium oxysporum .
Key words   Vanilla   Phy tophtho ra ci t rophtho ra  Xishuangbanna
5 第 3期       杨雄飞等:西双版纳网棚栽培香荚兰疫霉病调查